常见诗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害:只在形式上哗众取宠而在表达主题方面却毫不相关
病因:作者恃才弄巧,故做文字游戏
病例: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五、句法类
诗歌创作,在炼字的基础上要求得佳句。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之所以费尽心机寻觅佳句,是因为佳句是形成佳篇的重要因素。诗篇因佳句而生辉,缘佳句而全诗振响。诗中无佳句如树上无花,池中无鱼。
病名:27.有句无篇
病害:只有佳句,忽视全篇的立意与境界
病因:作者先得一妙句,然后凑成全篇
病例:贾岛多犯此病。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2.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病名:28.出语突兀
病害:造成全篇不连贯,使读者不知如何得出
病因:对仗中会有此病,语句凭空
病名:43.情景不谐
病害:描写的自然景色与作者当时的感情不融洽。
病名:44.写景泛泛
病害:所描写的景色不能反映出景物本身的特征,作者的感情失去个性
病名:45.情意直露
病害:使读者想象的空间太少
病名:46.虚情假意
病害:非作者自身体会得到的,而是靠作者想象杜撰的,今人多犯此病。
病例:现存唐诗中只两首犯此病:1.李颀《野老曝背》;2.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今人犯此病者较多:天涯孤舟的“梦还在小楼”
病名:11.三平调 *指句尾三字都为平声
病害:破坏音律美,读来别扭
病因:不懂规则
病例:1.王维《终南别业》笑谈无还期;2.庐鱼(今人)《秋夜三唱》晨声耕人鸡 *居然五平调
病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病名:33.血脉不贯
病害:使读者迷茫
病因:作者对字句过于讲究而不管章法
病例:李贺、贾岛经常犯此病《泥阳馆》
病名:34.时空错乱
病因:作者过于随意
病例:今人更易犯此病,先是春天,突然变到秋天
病名:35.自相矛盾
病因:作者拼凑诗句,不作全盘考虑
病例:骆宾王《玩初月》忌满光恒缺,乘昏影欲乱。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病例:1.王维的七律《出塞》两“马”。2.孟浩然多犯此病:
《留别王维》两“寂”。
《岁暮归南山》两“不”。
《题大禹寺义公禅
房》两“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两“两”。
病名:18.杜撰词汇
病名:23.句法雷同
病害:节奏相同的句式显得单调刻板
病因:未引起作者的重视
病例:杜甫《秋兴八首》之五。
病名:24.语意重复
病害:浪费笔墨、废话连篇
病因:1.思路狭隘,强捏成句;2.作者漫不经心,随手之作。
病例:1.一个孤僧独自行;2.关门闭户掩柴扉;3.杜甫《哀江头》同辇随君侍君侧;4.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5.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6.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月照一孤舟;7.郎士元《送钱起》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五古庄重质朴,表达严肃主题
七古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与事态
而出,无所依据
病例: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波撼岳阳城
病名:29.盗版之作
病害:作者思想卑鄙
病因:喜爱前人作品,现代人更爱犯此病
病例: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病名:30.自我抄袭
病害:作者不思创作或才思守旧
病因:才思狭隘
病例:刘长卿、陆游多为之
六、章法类
虽有佳句,但排列不当,也难成佳作,因此作诗还要讲究章法。
病名:31.杂凑成章
病害:句与句无关联,成游离状
病因:诗人没有明确的宗旨与纲领、没有目的与立意
病名:32.虎头蛇尾
病害:全诗不匀称
病因:1.刚入手时,可自由发挥,虎头容易,但结尾照应良多,故易成蛇尾;2.写到最后,作者才思枯竭,写不出什么
病因:作者展示自己博学
病例:童心《谢唐慕》
李商隐、黄庭坚、辛弃疾、吴文英多犯此病。
八、立意类
诗以意为主。“意”就是中心思想。他是全诗的中心和主帅,在任何一首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作诗自然要求作者的立意要高、立意新、立意深、立意简明集中。
病名:40.落入窠臼
病害:有重复的感觉,看多了感厌烦
总则:这些病是对格律诗来说的,指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对古风不全适用。
一、用韵类.
押韵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字放置在一首诗中固定的位置,使诗产生一种声音的回旋美。其目的是利用韵增加诗歌的和谐与美感,便于诵读和记忆。韵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是诗的最重要的组成因素,不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押韵,没有韵就不是诗。古今的发音是不同的,我们作诗应按普通话的语音来押韵。
病因:1.为了不损害意境而犯此病(尚可原宥);2.作者的功力不够(做了个绝对儿)
病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病名:16.不匀 *1.语意不匀2.句式不匀 %小病
病因:1.功力不匀;2.先得一佳句,再对另一句
病例:1.宋之问《江南曲》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2.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病名:20.割舍词汇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
病因:由于字数、平仄的限制
病例:徒子---登徒子
病名:21.专用奇字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有损诗的美感
病因:1.受汉赋的影响;2.显示作者博学
病例:陆游《舍北行饭》自掩柴门上扊扅(YANYI:门闩的意思)
病名:22.卖弄叠字
病例:苏轼《次韵代留别》 绛蜡烧残玉 飞,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姓西,西施不姓西,这里的“西”就是凑上去的。
病名:6.句句押韵(不该押韵处押韵)
病害:也会破坏诗的音乐美
病因:1.初学者易犯此病。2.好押韵者。
二、声律类
诗的格律主要是四声平仄的配合。其目的在于协调诗句中字词声调的高低、轻重,使之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旋律,从而产生和谐动听的音乐美。但绝对的整齐与绝对的散乱都不能产生美感。只有整散结合、平仄相间才有美的魅力。
病名:7.失粘 *上一联对句的第二字与本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同,否则叫失粘
病害:造成平仄紊乱,节奏不鲜明,读来别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例:1.王维《出பைடு நூலகம்》2、3句;2.韦应物《滁州西涧》2、3句。
病名:8.失对 *同一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对句的第二字平仄应不同,否则叫失对。
病害:造成平仄紊乱,节奏不鲜明,读来别
病名:25.相次丛聚 *同属一类的字于四句当中 %可放宽
病害:作者的思路狭隘
病例:李商隐《马嵬》
病名:26.敷衍凑句
病害:罗索、废话、与主题无关紧要
病因:作者随手为之,不细考虑
病例: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句前两个字均可删去,而境界无损。
七、修辞类
病名:36.比喻不当
病害:不形象、不和谐、使读者感觉别扭
病例:暮雪霏霏若撒盐
病名:37.夸张失度
病害:离开客观依据便会闹笑话
病例:海南雪花大如席
病名:38.粉饰过头
病因:过分地为了增强艺术感染力、烘托气氛而横生枝节与重复堆砌
病名:39.用典冷僻、繁多
病害:让人无法顺利读完此诗,导致没读完就不看了
病名:12.三仄调 *指句尾三字都为仄声
病害:破坏音律美,读来别扭
病因:不懂规则
三、对仗类
对仗是律诗必须遵守的格律之一。为了使句法产生转换而不致雷同,避免单调与呆板,增加诗的韵味,一般律诗中间两联都用对仗,而首尾两联不用对仗,这也符合“中和”的思想。虽然象李白通篇不用对仗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及杜甫全篇对仗的《登高》都是佳作,但总是遗憾。(通篇不用对仗是不可取的,它使得全诗形式上散乱无章,没有整齐的美;全篇对仗也是不可取的,它使得全诗形式上严肃呆板,没有活泼的美。)
病因:由于诗人的生活、习惯是相同的,产生的联想往往也是相同的,于是造成千篇一律。
病例:最近几篇写中秋的都大同小异
病名:41.翻新入魔
病因:作者想标新立异,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反而弄巧成拙。一般自命不凡的人、追求与众不同的人易犯此病。如:杜牧
病例:1.杜牧《题乌江亭》;2.王安石《钟山即事》一鸟不鸣山更幽
病名:13.同字对仗 *只限律诗
病害:造成语意重复、平仄相同导致失对。
病例:杜甫《得舍弟消息》汝女犹在壁,汝妻已辞房
病名:14.合掌
病害:语意重复、浪费笔墨
病因:同义词对仗容易形成合掌
病例: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闭 耿讳《赠家翁》“朝”与“昼”合掌。
病名:15.属对偏枯 %小病
病害:没有完全对仗,多为半句对。
病因:1.忘了韵部;2.现代人不知道这也是病。
病例:1.李商隐《茂陵》中“郊”为肴韵,“娇”、“萧”为萧韵
病名:4.平仄互押
病害:读来别扭
病因:不晓平仄或不知这是病
病例:古人没有《兴城夜饮》中“巷”为此病
病名:5.凑韵
病害:为了押韵把意思破坏了
病因:在韵与意发生矛盾时 和韵之作易出此病
病名:42.立意浅俗 *浅:浅近。俗:鄙俗。
病害:使诗索然无味,有哗众取宠的感觉。
病因:作者只工于小景的描写,对立意的问题未与考虑。
写一些搞笑的事情,没深刻的内涵。
病例:《上茅房》
九、境界类
病名:1.无韵
病害:使诗丧失声音的回旋美也不为诗了
病因:1.不了解韵的重要性。 2.受现代诗影响,讲究自由。
病例:古人作诗无此病,由于古今发音不同而出现此病的有:
1.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病名:2.重韵 *此病自唐开始 古风、排律可不拘
病害:可能造成语意重出没有利用好字并显作者的语言词汇匮乏
病因:1.作者本身驾御词汇能力不高;2.创作草率,不用心
病例:张耒《京师废宅》用两“生”。今人作诗多此病。
病名:3.出韵 *夹杂他韵
病害:只要出韵,其余不论,都为劣等。诗之大忌。
病害:犯常识错误,出大笑话
病因:作者不熟悉生活、不明事理、观察不仔细
病例: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说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病名:53.与史不符
病害:违背历史,篡改历史
病因:作者不了解历史
病例: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章碣《焚书坑》
病名:54.体非其宜
律诗工整凝重,贵气健
绝句语近情远,贵韵长
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例:1.王维《山中》、《终南别业》;2.杜甫《忆弟》
病名:9.平仄紊乱
病害:节奏不鲜明,读来别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因:多为今人所犯之病。
病名:10.孤平 *诗之大忌
病害:使读者迷惑,不知所云,影响共鸣
病因:作者要用最精练的语言写成诗,容易出现此病。
病例:剧眼、草园
病名:19.颠倒词汇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
病因:1.作者玩弄文字、看似倒装;2.为了平仄、押韵而犯此病。
病例: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应为:鹦鹉啄残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病名:47.景外设景
病害:画蛇添足
病名:48.有理乏趣
病害:没有诗的美感、味同嚼蜡
病名:49.粘滞物相
病害:只咏物,无寄托,乏味
十、题目类
病名:50.制题不工*题过于详尽、漏义、赘语
病名:51.远离题意
病害:即跑题,现代人作诗经常犯此病
十一、其他类
病名:52.主观臆断
四、字词类
诗是语言的艺术。所谓累字成句、积句成篇,所以字是诗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诗往往以一字论优劣,因此有“炼字”一说,更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请大家不要忽视字词的重要性。
病名:17.同字 *限律诗与绝句
病害:意思复出,显得诗人驾御文字能力不强。
病因:作者的文字功底单薄,草率成诗。
病因:作者恃才弄巧,故做文字游戏
病例: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五、句法类
诗歌创作,在炼字的基础上要求得佳句。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之所以费尽心机寻觅佳句,是因为佳句是形成佳篇的重要因素。诗篇因佳句而生辉,缘佳句而全诗振响。诗中无佳句如树上无花,池中无鱼。
病名:27.有句无篇
病害:只有佳句,忽视全篇的立意与境界
病因:作者先得一妙句,然后凑成全篇
病例:贾岛多犯此病。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2.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病名:28.出语突兀
病害:造成全篇不连贯,使读者不知如何得出
病因:对仗中会有此病,语句凭空
病名:43.情景不谐
病害:描写的自然景色与作者当时的感情不融洽。
病名:44.写景泛泛
病害:所描写的景色不能反映出景物本身的特征,作者的感情失去个性
病名:45.情意直露
病害:使读者想象的空间太少
病名:46.虚情假意
病害:非作者自身体会得到的,而是靠作者想象杜撰的,今人多犯此病。
病例:现存唐诗中只两首犯此病:1.李颀《野老曝背》;2.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今人犯此病者较多:天涯孤舟的“梦还在小楼”
病名:11.三平调 *指句尾三字都为平声
病害:破坏音律美,读来别扭
病因:不懂规则
病例:1.王维《终南别业》笑谈无还期;2.庐鱼(今人)《秋夜三唱》晨声耕人鸡 *居然五平调
病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病名:33.血脉不贯
病害:使读者迷茫
病因:作者对字句过于讲究而不管章法
病例:李贺、贾岛经常犯此病《泥阳馆》
病名:34.时空错乱
病因:作者过于随意
病例:今人更易犯此病,先是春天,突然变到秋天
病名:35.自相矛盾
病因:作者拼凑诗句,不作全盘考虑
病例:骆宾王《玩初月》忌满光恒缺,乘昏影欲乱。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病例:1.王维的七律《出塞》两“马”。2.孟浩然多犯此病:
《留别王维》两“寂”。
《岁暮归南山》两“不”。
《题大禹寺义公禅
房》两“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两“两”。
病名:18.杜撰词汇
病名:23.句法雷同
病害:节奏相同的句式显得单调刻板
病因:未引起作者的重视
病例:杜甫《秋兴八首》之五。
病名:24.语意重复
病害:浪费笔墨、废话连篇
病因:1.思路狭隘,强捏成句;2.作者漫不经心,随手之作。
病例:1.一个孤僧独自行;2.关门闭户掩柴扉;3.杜甫《哀江头》同辇随君侍君侧;4.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5.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6.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月照一孤舟;7.郎士元《送钱起》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五古庄重质朴,表达严肃主题
七古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与事态
而出,无所依据
病例: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波撼岳阳城
病名:29.盗版之作
病害:作者思想卑鄙
病因:喜爱前人作品,现代人更爱犯此病
病例: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病名:30.自我抄袭
病害:作者不思创作或才思守旧
病因:才思狭隘
病例:刘长卿、陆游多为之
六、章法类
虽有佳句,但排列不当,也难成佳作,因此作诗还要讲究章法。
病名:31.杂凑成章
病害:句与句无关联,成游离状
病因:诗人没有明确的宗旨与纲领、没有目的与立意
病名:32.虎头蛇尾
病害:全诗不匀称
病因:1.刚入手时,可自由发挥,虎头容易,但结尾照应良多,故易成蛇尾;2.写到最后,作者才思枯竭,写不出什么
病因:作者展示自己博学
病例:童心《谢唐慕》
李商隐、黄庭坚、辛弃疾、吴文英多犯此病。
八、立意类
诗以意为主。“意”就是中心思想。他是全诗的中心和主帅,在任何一首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作诗自然要求作者的立意要高、立意新、立意深、立意简明集中。
病名:40.落入窠臼
病害:有重复的感觉,看多了感厌烦
总则:这些病是对格律诗来说的,指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对古风不全适用。
一、用韵类.
押韵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字放置在一首诗中固定的位置,使诗产生一种声音的回旋美。其目的是利用韵增加诗歌的和谐与美感,便于诵读和记忆。韵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是诗的最重要的组成因素,不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押韵,没有韵就不是诗。古今的发音是不同的,我们作诗应按普通话的语音来押韵。
病因:1.为了不损害意境而犯此病(尚可原宥);2.作者的功力不够(做了个绝对儿)
病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病名:16.不匀 *1.语意不匀2.句式不匀 %小病
病因:1.功力不匀;2.先得一佳句,再对另一句
病例:1.宋之问《江南曲》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2.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病名:20.割舍词汇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
病因:由于字数、平仄的限制
病例:徒子---登徒子
病名:21.专用奇字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有损诗的美感
病因:1.受汉赋的影响;2.显示作者博学
病例:陆游《舍北行饭》自掩柴门上扊扅(YANYI:门闩的意思)
病名:22.卖弄叠字
病例:苏轼《次韵代留别》 绛蜡烧残玉 飞,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姓西,西施不姓西,这里的“西”就是凑上去的。
病名:6.句句押韵(不该押韵处押韵)
病害:也会破坏诗的音乐美
病因:1.初学者易犯此病。2.好押韵者。
二、声律类
诗的格律主要是四声平仄的配合。其目的在于协调诗句中字词声调的高低、轻重,使之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旋律,从而产生和谐动听的音乐美。但绝对的整齐与绝对的散乱都不能产生美感。只有整散结合、平仄相间才有美的魅力。
病名:7.失粘 *上一联对句的第二字与本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同,否则叫失粘
病害:造成平仄紊乱,节奏不鲜明,读来别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例:1.王维《出பைடு நூலகம்》2、3句;2.韦应物《滁州西涧》2、3句。
病名:8.失对 *同一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对句的第二字平仄应不同,否则叫失对。
病害:造成平仄紊乱,节奏不鲜明,读来别
病名:25.相次丛聚 *同属一类的字于四句当中 %可放宽
病害:作者的思路狭隘
病例:李商隐《马嵬》
病名:26.敷衍凑句
病害:罗索、废话、与主题无关紧要
病因:作者随手为之,不细考虑
病例: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句前两个字均可删去,而境界无损。
七、修辞类
病名:36.比喻不当
病害:不形象、不和谐、使读者感觉别扭
病例:暮雪霏霏若撒盐
病名:37.夸张失度
病害:离开客观依据便会闹笑话
病例:海南雪花大如席
病名:38.粉饰过头
病因:过分地为了增强艺术感染力、烘托气氛而横生枝节与重复堆砌
病名:39.用典冷僻、繁多
病害:让人无法顺利读完此诗,导致没读完就不看了
病名:12.三仄调 *指句尾三字都为仄声
病害:破坏音律美,读来别扭
病因:不懂规则
三、对仗类
对仗是律诗必须遵守的格律之一。为了使句法产生转换而不致雷同,避免单调与呆板,增加诗的韵味,一般律诗中间两联都用对仗,而首尾两联不用对仗,这也符合“中和”的思想。虽然象李白通篇不用对仗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及杜甫全篇对仗的《登高》都是佳作,但总是遗憾。(通篇不用对仗是不可取的,它使得全诗形式上散乱无章,没有整齐的美;全篇对仗也是不可取的,它使得全诗形式上严肃呆板,没有活泼的美。)
病因:由于诗人的生活、习惯是相同的,产生的联想往往也是相同的,于是造成千篇一律。
病例:最近几篇写中秋的都大同小异
病名:41.翻新入魔
病因:作者想标新立异,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反而弄巧成拙。一般自命不凡的人、追求与众不同的人易犯此病。如:杜牧
病例:1.杜牧《题乌江亭》;2.王安石《钟山即事》一鸟不鸣山更幽
病名:13.同字对仗 *只限律诗
病害:造成语意重复、平仄相同导致失对。
病例:杜甫《得舍弟消息》汝女犹在壁,汝妻已辞房
病名:14.合掌
病害:语意重复、浪费笔墨
病因:同义词对仗容易形成合掌
病例: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闭 耿讳《赠家翁》“朝”与“昼”合掌。
病名:15.属对偏枯 %小病
病害:没有完全对仗,多为半句对。
病因:1.忘了韵部;2.现代人不知道这也是病。
病例:1.李商隐《茂陵》中“郊”为肴韵,“娇”、“萧”为萧韵
病名:4.平仄互押
病害:读来别扭
病因:不晓平仄或不知这是病
病例:古人没有《兴城夜饮》中“巷”为此病
病名:5.凑韵
病害:为了押韵把意思破坏了
病因:在韵与意发生矛盾时 和韵之作易出此病
病名:42.立意浅俗 *浅:浅近。俗:鄙俗。
病害:使诗索然无味,有哗众取宠的感觉。
病因:作者只工于小景的描写,对立意的问题未与考虑。
写一些搞笑的事情,没深刻的内涵。
病例:《上茅房》
九、境界类
病名:1.无韵
病害:使诗丧失声音的回旋美也不为诗了
病因:1.不了解韵的重要性。 2.受现代诗影响,讲究自由。
病例:古人作诗无此病,由于古今发音不同而出现此病的有:
1.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病名:2.重韵 *此病自唐开始 古风、排律可不拘
病害:可能造成语意重出没有利用好字并显作者的语言词汇匮乏
病因:1.作者本身驾御词汇能力不高;2.创作草率,不用心
病例:张耒《京师废宅》用两“生”。今人作诗多此病。
病名:3.出韵 *夹杂他韵
病害:只要出韵,其余不论,都为劣等。诗之大忌。
病害:犯常识错误,出大笑话
病因:作者不熟悉生活、不明事理、观察不仔细
病例: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说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病名:53.与史不符
病害:违背历史,篡改历史
病因:作者不了解历史
病例: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章碣《焚书坑》
病名:54.体非其宜
律诗工整凝重,贵气健
绝句语近情远,贵韵长
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例:1.王维《山中》、《终南别业》;2.杜甫《忆弟》
病名:9.平仄紊乱
病害:节奏不鲜明,读来别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因:多为今人所犯之病。
病名:10.孤平 *诗之大忌
病害:使读者迷惑,不知所云,影响共鸣
病因:作者要用最精练的语言写成诗,容易出现此病。
病例:剧眼、草园
病名:19.颠倒词汇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
病因:1.作者玩弄文字、看似倒装;2.为了平仄、押韵而犯此病。
病例: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应为:鹦鹉啄残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病名:47.景外设景
病害:画蛇添足
病名:48.有理乏趣
病害:没有诗的美感、味同嚼蜡
病名:49.粘滞物相
病害:只咏物,无寄托,乏味
十、题目类
病名:50.制题不工*题过于详尽、漏义、赘语
病名:51.远离题意
病害:即跑题,现代人作诗经常犯此病
十一、其他类
病名:52.主观臆断
四、字词类
诗是语言的艺术。所谓累字成句、积句成篇,所以字是诗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诗往往以一字论优劣,因此有“炼字”一说,更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请大家不要忽视字词的重要性。
病名:17.同字 *限律诗与绝句
病害:意思复出,显得诗人驾御文字能力不强。
病因:作者的文字功底单薄,草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