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发展史简述

合集下载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用干板拍摄出来的影像质量同火棉胶一样,都非常好.在使用上,它有三个重要的优点: 1、 外出拍摄时,不必再携带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须要携带的只有摄影机和几个装好的干板暗盒(plate-holder).已拍摄的底片,可以回家后再冲洗,甚至可以请别人代冲. 2、 明胶干板的感光性强,在室外,曝光时间可用1/25秒,因此,三脚架就不再是必需的了. 3、 工厂制造的干板,要比自己制造的更稳定,质量也更好. 伊斯曼——“摄影的革命” “你只要轻轻一按快门,其余我们来做” 今日柯达公司的前身,并生产出以此命名的照相机。 1888年,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柯达”折叠式相机。
名称
日光摄影法
达盖尔摄影法
卡罗式摄影法
发明人 时间
法国 尼普斯 1826年
法国 达盖尔 1837年
英国, H·F·塔尔博青,涂在铅锡合金板上,放入暗箱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达盖尔
“巴黎” 1838年.曝光时间约15分钟, 移动中的车子及人物都没有 拍摄下来.
卡罗式摄影法
英国 福克斯.塔尔博特 (FOX TALBOT) 继续负像的研究 最早的“负片” 出版《自然的画笔》画册
卡罗式像纸负片(左)和用它 印制的卡罗式像片(右), 1840年.照片中的人物,是塔 尔博特的猎场看守人.用 8.5×6.5英寸摄影机拍摄, 照片四角不太清楚.
影像没有银版摄影术那么清晰。照片也比较容易退色,曝光时间和制作时间也比较长。
摄影法的发展
摄影术的发展
1851年,火棉胶的发明宣告湿版摄影时代的到来。 英国雕塑家 阿切尔 火棉胶的使用,效果虽然很好,但使用不方便,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专业摄影室里,要将那又稠又粘的火棉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玻璃表面上,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接着,还要将玻璃板进行光敏化,进行曝光和冲洗.所有这些,都必须在10-20分钟内火棉胶未干燥前,全部完成. 掀起了肖像拍摄的热潮。 19世纪70年代,摄影干版时代的到来 英国医生 马多克思 1871年 明胶的发明,使干版代替了湿版。 到了1879年,摄影者已经不必自己再动手配制和涂布乳剂,而可以在 商店中买到制好的、装在盒子里随时可用的干板了。

照相术发展史

照相术发展史

照相术发展史照相术是现代摄影的前身,它的发展历程长达一百多年,其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性事件。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照相术的发展史。

1839年,法国化学家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术。

这一年被认为是现代照相术的开始,因为在这一年里达盖尔发明了固定影像的方法,从而使照片真正成为了一种可以保存和展示的媒介。

达盖尔用银版上的光敏材料来记录影像,这就是最早的干板照片。

1841年,艾德兰发明了湿板照相术,这一技术比干板更加灵活,因为它能够用来制作多个复制品。

湿板照相术扩展了照相术的应用范围,因为它可以用来捕捉复杂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物。

1851年,镭光照相术问世,它利用了自然界中的放射性物质来捕捉影像,并被用来检测各种天体的反射和发射。

这一技术对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核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1871年,卡尔·韦尔特发明了干板底片,这是一种更加方便和可靠的照相底片。

它比湿板和湿版更加方便,因为它可以在暗房内制作。

这一技术的发明使照相术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1880年,乔治·伊斯坦布尔发明了柔光灯泡,这一创新使得照相师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柔和的光线来拍摄照片,而不会让被摄物过度暴露或受到剧烈的反光。

1900年,彩色照片首次问世,自此以后,人们就可以用彩色镜头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1913年,罗兰·巴尔哈特发明了35mm胶片,这是影响了整个摄影行业的重要改革。

由于这种胶片尺寸更小,相机体积更轻,因此它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照相媒介,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摄影和旅游摄影等领域。

1925年,莱卡相机问世,这是第一款小型、便携、高速而又精准的相机。

它的快门速度、镜头的质量和可装卡式胶卷的设计都创新了摄影领域。

1935年,立体照相技术问世。

这一技术可以用来捕捉立体影像,以便在后来进行视觉效果的呈现。

1948年,尼康公司推出了名为尼克斯的相机,这可以说是摄影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因为它采用了首次可替换镜头和可调焦距的设计,这使得摄影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拍摄方式。

摄影发展史——精选推荐

摄影发展史——精选推荐

摄影发展史摄影发展史⼀、摄影术的诞⽣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了摄影术的诞⽣;同时摄影术的诞⽣⼜反过来更进⼀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个⼈发明出来的,⽽是经过⼏代⼈共同努⼒的⼀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观察到⼩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着作《墨⼦?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着,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和数学家欧⼏⾥德、春秋时期法家韩⾮⼦、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运⽤,但只可观察,⽆法记录。

2在16世纪⽂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顿⾸先论及“⼲涉⾊”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下会变⿊,并于1727年发表论⽂《硝酸银与⽩垩混合物对光的作⽤》,论⽂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道龙发明消⾊差透镜。

同年,意⼤利⼈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先设想利⽤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亨弗利爵⼠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类史上第⼀张较能久存的照⽚。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摄影的发展历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 摄影的史前史 二 摄影术的发展 三 胶卷时代 四 数字化摄影时代
章节目录
1.3.1摄影的史前史
春秋战国时期 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光线的 直线传播原理最早的记录。
章节目录
1.3.1摄影的史前史
1558年,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暗箱——辅助绘画工具。
1841年他为此申请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也称“塔尔博 特摄影法”。这项发明使一张底片可以印制多幅照片,奠定了现代摄影 的基础。
为了宣传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点,塔尔博特印制了许多照片放在文具 店出售。他还制作了一本摄影集,将24幅照片分贴在画册的画页上,取 名“自然的画笔”,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如今早已成为收藏家 们极珍贵的藏品。
1881年,乔治·伊士曼和合作伙伴正 式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并于后半年 辞去了银行的工作,全身投入到自己的 事业之中,最终成就为一个全球性的企 业。2005年,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全球的 销售额达到143亿美元以上。
章节目录
1.3.4数字摄影时代
1981年,索尼世界第一部 数码相机MAVICA
1.3.4数字摄影时代
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 术 )。1839年八月十九日,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
章节目录
“日光绘画”与“达盖尔银版法”
1826年,法国人涅普斯将装有镜头的暗箱放在工作室二楼窗台上, 并在暗箱的后而装上一块涂有白沥青的铅锡合金板。经过8个多小时的曝 光后,他将板放置在熏衣草油中,把未硬化部分的沥青擦掉,板上显现 出与被摄影物相似的影像。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在湿版法发明5年后,再也没有人用银版法和卡罗式摄影法拍照了。 但用湿版法在远离暗室的地方拍摄就必须带上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 以便制作火棉胶底片

摄影的发展简史

摄影的发展简史

摄影的发展简史摄影啊,那可是个神奇的事儿。

就像用一个小盒子把时间和空间都给装起来了一样。

咱得从很早很早以前说起,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相机。

人们要是想留下个影像,可费老劲了。

最早啊,就有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人像或者风景,这就好比是用手工一点一点地复制眼前的世界。

那时候的画家可真是厉害,他们就像一台精密的复印机,只不过这复印机全靠自己的眼睛和手。

可是呢,这画画再怎么像,也不可能和真实的场景一模一样啊。

这就像是你用泥巴捏一个苹果,再怎么捏也不会和真苹果一个味儿。

后来啊,就出现了暗箱。

这暗箱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盒。

它能把外面的景色投射到一个平面上。

你想啊,这就像把外面的世界偷偷地给拉进了一个小黑屋里。

不过呢,这个时候还不能把这个影像固定下来,只能看个新鲜。

这就好比你看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梦,可是你一睁眼,就没了,多可惜啊。

再后来啊,摄影技术就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了。

有人发明了可以记录影像的东西。

这可不得了,就像给时间按下了暂停键。

最开始的照片啊,那可不像现在这么清晰漂亮。

拍个照片得等老长时间,就像等一锅老汤慢慢熬好一样。

而且那时候的相机啊,又大又笨重,就像个大铁疙瘩。

拿着这玩意儿拍照,感觉就像是扛着一门大炮似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摄影技术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慢慢长大了。

相机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

胶片也出现了,这胶片就像是照片的家。

各种各样的相机也冒出来了,有小巧玲珑适合出去玩带着的,也有那种特别专业的,看起来就特别高大上。

彩色摄影的出现更是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以前的黑白照片虽然也有它的韵味,就像水墨画一样,简单却充满了意境。

可是彩色照片就像是给这个世界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服。

每一种颜色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你看那些老照片里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时候。

到了现在啊,数码摄影又把摄影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你看现在,几乎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能拍照的东西。

手机摄影让摄影变得更加平民化了。

摄影发展史概述

摄影发展史概述
第一章37彩色摄影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英国著名科学家马克斯维尔用红绿蓝三种滤色镜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第一章38第一张x光照片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线第一张x光照片拍的是他夫人的一只手手上带着戒指第一章39世界最大的摄影机蒙马第一章40牵马少年niepce第一章43现代数码单反相机的构造和特征第一章44开国大典47摄影的视觉转换效果构图章节讲解过程与瞬间的视觉转换摄影视觉能力第一章48摄影美学构图章节讲解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应该具备富于吸引力的主体对象
27
第一章 摄 影 发 展 简 史
干版与软片
世界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当年是纽约曼彻斯特银行职员,业余摄影爱好者, 他改进了照相铜版的制造方法
28
第一章 摄 影 发 展 简 史
柯达I型相机:内装可拍100张的胶片,只有1/25秒的速度,但轻巧、简便, 拍完后送回工厂显影、印相和重装底片,伊斯曼提出的口号是“你只需要按快 门,其余的事情我们来做”。这对摄影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3
第一章 摄 影 发 展 简 史
《暗房》阿切尔湿版摄影法的帐篷暗房
24
第一章 摄 影 发 展 简 史
《摄影装备》:19世纪 50年代风景摄影家的装备
25
第一章 摄 影 发 展 简 史
《芬顿》:英国摄影家芬顿是战地摄影的先驱
26
第一章 摄 影 发 展 简 史
芬顿的摄影车,他在酷暑中用湿版摄影术拍照,3个月后带回360块玻璃底片。
7
第一章 摄 影 发 展 简 史
摄影发展简史介绍
照相机能够在瞬间,把从景物里来的光捕捉到照相机 内,在感光片上永久地记录下景物的形象。不管什么样的 照相机的基本原理都是由针孔成像和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一架复杂的照相机,其成像原理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 示意图来表示,如图所示

摄影发展简史

摄影发展简史
▪ 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 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
▪ 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摄影发展简史
摄影术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 大的创举。照相机是一种非常独特的 装置,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纳物 体的反射光并将物体的影像永久地记 录在胶片上。今天,人们当然已经接 受了它;但是在160多年前,还没有办 法能够完成这一幻想。直到19年纪中 叶,没有一个历史伟人的肖像是以照 片的形式永远记载下来的。人们只能 通过绘画了解的相貌,也就无法确定 他们本来的面容。
九,即显摄影法(美国波拉公司1945年)
▪ 美国波拉公司1945年发明,又 称“一步成像法”。
▪ 1970年发明彩色即显摄影。
十,磁录摄影法(日本索尼公司1981年)
▪ 日本索尼公司1981年发明的磁录摄影法 是数码摄影的先驱。
▪ APS摄影法(Advance Phpto System 1990年)
十二,德国对摄影技术的贡献
▪ 德国人借助他们在设计制作方面的高质量和光学 技术方面的专长,把照相机推向了批量产品的市场,
▪ 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 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 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 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 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 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 准确,
▪ 尼埃普斯
达盖尔
五,达盖尔摄影术的诞生 1839年8月19日
▪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由科学院和美术 院举行的联席会议上,国会议员、物理学家、巴黎天 文台台长阿拉哥宣布了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 的诞生。 法国人达盖尔运用了他的国人尼埃普斯的显影概 念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它是由两个木 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 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曝光时间。达盖尔把镀银铜 板放在碘蒸汽中熏蒸,是其表面形成一层能感光的碘 化银,放在照相机中曝光约30分钟,再拿出来用水银 熏蒸“显影”,最后再用食盐溶液“定影”,即可获 得影纹细腻,具有金属光泽的正象。

摄影发展史-(精)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摄影发展史-(精)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课件PPT
13
摄影家的“眼力”追求原则
1 一副好的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 也称一个主体)或表现一个人,或表现一件 事,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 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便任何观赏者一 眼就能看的出来
2一幅好的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目光一下子就可以投向 被摄主体
摄影成像的原理是“小孔成像”,它源于春 秋战国时期。在《墨经》中有记载。
可编辑课件PPT
5
小孔成像的记载
英国焦点出版l991年出版了阿尔玛·达文波特所作《摄影史概 览》一书。该书是这样开始的:“是中国一个名叫墨翟的人留 下了他公元前4世纪期间对光线观察的记录,他注意到物体的反 射光线透过一个小孔投射到一个黑暗表面上时,在这个黑暗表 面上得到物体的一个倒立的影像。这是摄影史上的第一个发现, 是‘摄影’历史的开端”。 此后直至公元10世纪,一个阿拉 伯人才重复了这个观察实验,并意识到减小小孔直径可以得到 虽然暗淡但更加精确的影像。可这离中国墨翟的发现已经相去 了1000多年。 由于是‘光’在墙上‘画’出了物体的像,人 们实际上采用了一种“望文生义”的办法来表达它,即用光画 的影像。由希腊文变成英文就成了“photo-graphy”。可是 这个“光画”可见不可留。光线没有了,影像也跟着消逝,看 是看见了,过后,什幺也没有留下。只是在有了照相机、感光 材料、显影和定影等一系列设备、器材和化学处理加工方法之 后,能够把足够清晰的景物影像永久性地留在了载体上时才真 正进入到摄影的时代
可编辑课件PPT
6
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 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 景物
可编辑课件PPT
7
1. 1825法国人N·约瑟夫·尼埃普斯用阳光摄影法拍摄了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画面翻拍十七世纪的一 幅荷兰版画。

摄影的发展史

摄影的发展史

摄影的发展史关于摄影的发展史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发射或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摄影的发展史,一起来看看吧。

一、摄影术的诞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的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前468-前376)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直到16世纪的后半页,欧洲人在墙壁上打孔并装上凸透镜,从另一侧的墙壁上观看室外的彩色图像。

称为“暗室”。

17世纪初,装有凸透镜的小型“暗箱”开始出现,用来作为绘画的工具。

但300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把画面固定下来。

19世纪初,英国人韦奇五德用皮子作画“阳光画”最终失败了。

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是1826年由法国人尼普斯拍摄的《鸽子棚》。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在1839年。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

二、摄影术的发展1、卡罗式摄影术;2、玻璃的使用;3、火棉胶的发明;4、从湿板到干板;5、从干板到胶卷;6、柯达公司的诞生。

三、从黑白到彩色黑白胶卷:1981年:ISO20°;20世纪20年代:ISO30°;20世纪40年代:ISO100°; 20世纪50年代:ISO400°;20世纪60年代:ISO3200°;1936年,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反转片胶卷(Kodakchrome);1937年,爱克发公司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负片胶卷(Agfacolor)。

四、四大胶片公司柯达公司:美国,1888年;爱克发公司:德国,1873年;依尔福公司:英国,1879年;富士公司:日本,20世纪初。

五、照相机的发展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839年以后,去掉反光镜的“暗箱”成为照相机;1860年,带有皮箱的照相机出现(黑布蒙头);190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以后,单镜头反光相机开始出现;18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以后,数码相机出现。

国外摄影的发展史

国外摄影的发展史

国外摄影的发展史一,史前摄影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墨子不仅发现了这个现象,而且对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他认为光线象箭一样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例如屋外站立一个人,他头顶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墙壁的下方,而他脚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了墙壁的上方,因而人像是倒立的。

这是人类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最早的记录。

这就是著名的小孔成像原理,比欧洲整整早了2000年。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二,摄影的诞生在摄影的最终发展有三位最主要的创始者。

△1825年拍出第一幅照片《牵马的孩子》△1826年拍出名作《窗外的景色》△尼埃普斯使用过的相机2,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3,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派摄影法的奠基人。

1835年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

用来印制正像。

1839年1月向法国和英国的皇家学院申报失败。

而他的由负像到正像的发明却为现代负片工艺开创了新起点。

△卡罗式摄影术拍摄的部长肖像的负片及印片三,感光材料和相机的发展1,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1851年,英国雕塑家F•S•阿彻尔发现火棉胶是很好的胶合剂,可以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样会变黄或干裂。

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也就是著名的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湿版法的优点是光敏度高,感光快。

拍风景约需10秒至1分种,拍人像只要2至20秒。

再用蛋清相纸,便可以印出无限量永久性的照片,且影像、纹理清晰,层次丰富,景物优美真实,价格低廉。

△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机2,第二次大革新——干板摄影普及的曙光19世纪70年代,摄影在技术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

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发明了另外一种以玻璃为感光版的摄影方法“干版法”,玻璃干版在感光能力上又有提高,质量很稳定,摄影时比“湿法”方便很多,在室外阳光下曝光时间可缩短到1/25秒。

摄影发展历史

摄影发展历史

摄影发展历史
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最初,人们使用相机暂存自然
景观。

到了19世纪,相机的发明使摄影艺术得以诞生。

黑白摄影是
最早的摄影形式,许多艺术家使用黑白作为宣传他们作品的一种方式。

20世纪,彩色摄影的发明,为摄影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

除了
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摄影也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广告和科学等领域。

21世纪,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不断涌现,为
摄影艺术赋予了更多的新鲜元素。

总的来说,摄影的发展历史体现了
艺术、技术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摄影的历程是如何发展的

摄影的历程是如何发展的

摄影的历程是如何发展的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影像存储、处理、传播,从观念到形式均进入了新时期,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摄影的历程是如何发展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1826年法国N•涅普斯利用自己制作的光学暗箱,以日光蚀刻法经过8小时的曝光拍摄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窗外的风景”。

1835年,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这种显影方法大大缩短了感光时间记录明亮光线下的景物只需20~30分钟,使摄影的实用变为现实。

1839年8月19日法国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的诞生日。

摄影的诞生标志着摄影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和不断成熟、完善的新时期。

在达盖尔研究摄影法的同时,1835年,英国人F.塔尔博特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相纸负片,通过负片可以冲洗无数张照片,大大降低了摄影成本。

1851年,英国.阿彻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这种摄影法曝光时间短,可以不使用三脚架,它的出现促使了手持相机的发明。

1888年,美国伊斯曼制造了第一架“柯达”相机,又推出柯达胶片,透明胶卷的出现为后来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6年,彩色胶片的诞生,为人类的摄影技术带来了绚丽的色彩。

人们可以通过照片欣赏多彩多姿的世界,而不必再不能留住明丽的色彩而感到遗憾。

近几年,数码相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摄影常规,数码摄影的各种优势受到各行各业和个人用户的青睐,也使摄影变得更加有趣。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170年的发展道路。

在这17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

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如果将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实际应用、产生价值当作一个过程,摄影所用的器材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必备工具,只有当它在摄影者的掌握、操作之下,生产出的产品——摄影作品才具备价值。

摄影简史

摄影简史

摄影简史4个时期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小孔成像,摄影雏形原理探索,沥青作为感光剂二、摄影术快速发展期(1870年——1914年)使用卤化银做感光剂,曝光时间缩短三、摄影术成熟期(1914年——1960年)发明了胶卷和简单易用便于携带的相机,摄影大众化四、摄影术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电子化,数码化技术应用1825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尼埃普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银版摄影技术正式问世。

达盖尔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贝亚德将照片第一次登上了报纸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这位柯达公司的传奇创办人,他成功的运作一些技巧,让小型的摄影机具进入到各个家庭1892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和下属威廉•迪克森(William Dickson)推出了35mm胶片规格,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905年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单镜头反光相机♦19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数码相机开始出现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以操作的电子相机,实验室阶段的数码相机诞生摄影鉴赏摄影佳作的三个原则•1)一个鲜明的主题;•2)强烈的吸引力,欣赏者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作品;•3)画面简洁,是减法。

成为经典摄影作品的六大准则:1作品准确定位,手法合法;2)作品对生活有独特的见地;3)创新,包括手法、立意和主题等4)作品领否令人激动或者过目不忘作品技巧娴熟6)有社会反响,经得起历史考验摄影出烂片西意欧十大三字经定律1)镜头多2)随便拍3)学习少4)俗旅伴5)缺准备6)闹哄哄7)居高位8)交孬友9)缺风格10)无恒心突出主体的六个手法•1黄金分割点•2大小对比•3明暗对比•4色彩对比•5动静对比•6虚实对比摄影画面的影像要素线条: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在画面中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一)早期(1825—1917):摄影术的探索和实验时期;(二)现代(1918——1960年代):摄影艺术现代主义思潮处于主流的时期,摄影艺术多元发展,相互辉映;(三)后现代(1970年代——今):摄影艺术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

•摄影的曙光•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第二节新的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第三节摄影术的改进•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一·《墨经》光学八条•1、光的直线传播•2、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3、针孔成像的道理•4、针孔暗箱成像时,物、像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5、类似放大率的概念•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二·光学折射现象的发现1、公元前139年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淮南万毕术》——用冰造透镜的记载;2、汉武帝时,人们懂得用白光琉璃折射阳光使暗室变白昼;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小孔成像和凹面反光镜作分析和解释;4、元代、明代数位科学家进行了小孔成像光学实验。

•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三·色散现象的发现和感光化学应用1、北宋药学家寇宗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石英类晶体折射并发散色光的记载;2、公元三、四世纪的中国炼丹术记载金属的化学反应;苏轼《物类相感志》记载“盐卤写纸上,烘之字黑”;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陶瓷制造也应用了感光化学的方法。

•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三·达盖尔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银版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四·塔尔博特(W.H.F.Talbot)与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第一位在暗箱内用感光材料录下影像以达到记录目的的人——数次不成功的实验•暗箱(Camera Obscura)——一个黑暗的房间•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Niepce拍摄的《窗外的风景》,Paysage a Saint-Loupe de Varennes(法文) •以沥青为感光材料,这幅特长时间曝光的作品产生相当特殊的影像,由于曝光时阳光角度产生了改变,所以光线就产生了趣味的变化。

1.2摄影发展简史

1.2摄影发展简史

1928年,德国弗蓝克与 海德克公司制造的禄莱福莱 (Rolleiflex)照像机,是世界 上第一架双镜头反光式照像 机。这架照相机和莱卡A型 相机的出现,标志着摄影技 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 德·哥多 渥斯基和利尔波尔德. 曼内斯生产了柯达彩 色胶卷。这是一张早 期的彩色样片。
§1.2 摄影发展简史
一、小孔成像原理
春秋时期,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世界上 最早的小孔成像———豆荚映画。
如墨子对小孔成像原理论述道:“景到,在午有端与 景长,说在端。”(《墨子·经下》)即一个明亮的物体, 经一个小孔可以通过光束,从另一端射出来,会在黑暗房 间内的对面墙壁上形成倒置的影像。“足敝下光,故成景 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 (《墨子·经下》)物 体的下部,在另一端的影像中变成上部,物体的上部,在 影像中变成下部。绝大多数的西方史学家都认为,墨子是 人类历史上最早探索光学理论的人。
温哥华太阳报配备这台相 机后,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全部使 用数码照相机的报纸媒体。
奥林巴斯 Deltis VC-1100
1994年,Deltis VC-1100内建数据机, 可以使用拨接上网的方 式,把照片传到网络上 。它拥有44万像素,是 第一台可以不借助电脑 或其他设备通过电话线 传输图像的数码相机。
尼埃普斯和他的巨型暗箱
《窗外景色》
1837年,尼埃普斯的 合作者达盖尔(L.J.M.Daguerre) 用经过碘蒸汽处理过的镀 银铜版拍摄出影像清晰的 照片,创立了“达盖尔摄 影法”即“银版摄影法”。
《工作室一角》是首 次定影成功的金属银盐干 板,是达盖尔摄影术发明 的凭证。
《工作室一角》
《巴黎寺院街》
1905-1915年,美国柯达 Kodak No.3-A

摄影术的发展史

摄影术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为光学-电子-机械一体机,它的核心部件是”CCD”或”CMOS”图像传 感器。 2、数字摄影的四阶段流程 (1)文档设置
1)感光度 2)白平衡 3)图文大小 (2)采集拍摄
1)取景 2)构图 3)组合曝光量 4)调整像距 5)曝光拍摄 (3)图像处理
1)常规处理(密度、反差、色彩等) 2)特效处理(滤镜、图层、拼接等) (4)图片输出
(四)数字摄影的概述 1、数字摄影的原理与特征
(1)数字摄影的定义 数字摄影也叫数码摄影(DIGITA PHOT),它是运用数码相机采集图像的后,根据
计算机的基础数据“1”和 “0”的偏码组合成数字图像的原理完成的一种摄影。 (2)数字摄影的原理
数字摄影的工作路途是景物光线-光电信号-电荷积累-A/D(模拟/数字)-数字图像-压缩--储存--传输—显示浏览或电脑图像处理--图片输出。 (3)数码相机的核心
4)与达盖尔同时又由英国入 H.塔尔博特发明了“卡罗式摄影法”(先把景物拍成负像, 再印成正像。)
5)1851 年由 F,S 阿切尔发明了火棉胶硝酸银湿板,把曝光时间缩短为 l~2 分钟。 (2)湿板感光时代
1)1871 年英国医生 R.L.马多克斯发明了明胶溴化银干板,创立了我们现代所用的负片 —正片的印制方法。
相机。 (3)从事广告、影楼等专业摄影的,要选购可以更换镜头、像素在1200万以上的专业
级的单反数码照相机。 (4)数码照相机的像素分辨率形式分为光学分辨率和插入分辨率,光学分辨率是它的
实际有效分辨率,而插入分辨率并非它的实际有效分辨率。 (5)要选购快门迟滞低、存储和传输速度快、耗电省的数码照相机。
1-2.1 尼埃普斯的肖像
2)1826 年他用乳白色的沥青制作的感光材料,透过通过 8 个小时的曝光拍摄了阳光下的 《窗外景色》,这就是现今保存在法国的篷皮度艺术中心的那幅世上保留下来的最早 的照片《阳光层顶》。

中国医学影像发展史

中国医学影像发展史

中国医学影像发展史引言:医学影像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医学领域。

中国医学影像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最初的简单X光摄影到如今的高级影像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中国医学影像发展史,探讨其重要里程碑和发展趋势。

一、起步阶段:20世纪初,X射线技术刚刚问世,成为医学影像的奠基之一。

那时的医学影像主要用于骨折和肺部疾病的诊断。

中国的医学影像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引入X射线技术。

在这个阶段,医学影像技术还十分简单,只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的基本结构。

二、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医学影像学科,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的医学影像师队伍。

同时,我国开始引进和自主研发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I和超声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和使用,使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学科发展:中国的医学影像学科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系列的专业学科和研究领域。

医学影像学被纳入医学教育体系,并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医学影像学科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认可,医生们开始重视医学影像的结果,将其作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技术创新:中国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例如,我国的医学影像专家在CT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提高了CT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此外,我国在超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开发出了多种应用于不同部位的超声设备。

这些技术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医学影像的发展。

五、数字化医学影像: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逐渐成为医学影像的主流。

数字化医学影像具有存储、传输和处理方便的特点,使医生们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

中国也积极推进数字化医学影像的应用,建立了一系列数字化医学影像数据库和远程诊断平台,使医学影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发展史简述2016-06-16 16:29 | 纯粹黑白摄影术的诞生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早在照相机被发明前的18世纪福伦达即是一家充满活力的光学仪器厂商。

厂址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随后迁移到德国。

1839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在法国出售。

翌年,研制成功独立照相机,1841年开始销售,之后受到世人青睐。

可谓是伴随摄影历史同步发展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照相机厂商。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

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

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用日光蚀刻法翻拍了一幅十七世纪的荷兰版画,由此诞生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

但在摄影技术诞生的初期,由于感光材料的灵敏度很低,拍摄一张照片往往需要曝光数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

意义:世界上有确切年代的第一张照片局限:但是它仅仅是对绘画的一种复制真正面对外部世界捕捉并成功固定影象的是《窗外景色》尼埃普斯摄于1826年,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1835年,英国人塔尔波特拍摄了《窗口》,留有指印的纸基负片,大小是25mm²,是现存最早的负片。

1835年,法国人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板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

1837年,达盖尔在摄影室内用自然光拍摄了《画室》,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静物照片。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具有商业价值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发明,使摄影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象的新方式,并由此开辟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

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宣布是每年8月19日是“世界摄影术诞生日”。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意义:曝光时间由以前8小时缩减到半小时。

直接正像,影像品质优良,银粒细腻,层次丰富。

人类第一次掌握即时捕捉并永久固定、长期保存外界影像的能力。

使摄影发展成为世界上一种艺术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

(这种摄影方法的曝光时间约为30分钟,**的短于尼埃普斯日光硬化的摄影方法。

用这种方法拍摄出的照片具有影纹细腻、色调均匀、不易褪色、不能复制、影象左右相反等特点。

)183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可以印制正像的底片。

1841年,塔尔博特的“负正系统”摄影在英国取得专利。

后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

优点:成本低廉;可以利用负片反复印制正片。

缺点:使用纸纤维成像,颗粒粗,清晰度差,反差大。

1839年,出现首批建筑摄影照片,如塔尔波特的《拉科克修道院》,洛特宾耶雷的《雅典的卫城入口》等作品。

1839年,塔尔波特成功拍摄了显微镜下的物体。

1839年,在德国哈雷出版了第一本论述摄影的著作,作者是内托,书名为《制作达盖尔法照片的详细指导》。

1839年,法国19岁的贝克雷尔发现了光电效应,为以后设计光电测光表奠定了基础。

1839年,法国A·吉鲁制作的“达盖尔照相机”问世。

机身是两个套在一起,可前后抽动的木质方盒,镜头则是1829年谢瓦利埃磨制的“沃拉斯顿”消色差透镜,焦距是375mm,光圈为F14,快门是置于镜头前的圆形铜片。

1839年,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雪尔博士(Sir John Herschel)首次提出“Photography”(摄影)这个词,底片(Negative)、正片(Positive)、快照(Snapshot)等名字也是他首先提出。

1840年,法国福伦达公司利用达盖尔技术设计制造了德国第一架照相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架金属相机,被称为福伦达/达盖尔式相机。

1840年,法国谢瓦利埃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木质折叠型相机,拍摄165mm×216mm的画面。

1841年6月10日,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塔尔波特(Fox Talbot)发表了“卡罗摄影法”,是世界上第一张纸质“负片”,可由此洗印出多张照片。

他被称为“摄影照相程序”发明家。

1842年,摄影史上第一幅新闻照片是德国比欧乌和K·F·斯特尔茨纳两人拍摄的《大火后的汉堡》。

(找很久没找到,谁有发来看看~)1844年,有文字可考,首位在中国用银版法拍摄的是法国海关总检察官J·埃迪尔,同时来华的还有他的同胞传教士G·南格禄,也携有照相器具。

当时,埃及尔任法国贸易谈判代表,来华进行中法贸易协定的谈判。

据记载,他拍摄了该协定的签字仪式、中国外交第一人耆英的照片和一些澳门的风景照。

1844年,F·F·马顿斯发明能拍摄150°弧度的“全景照相机”。

1844年,美国人德雷帕(John william draper)拍摄的《青蛙血球》,是世界上第一幅显微摄影,开创医学摄影先河。

1846年,卡尔·蔡司在德国耶拿创立显微镜精密机械厂,这也是卡尔·蔡司集团前身。

1847年,法国尼埃普斯•维克多利用玻璃感光板代替泰尔鲍脱所用的感光纸,为整个近代的负像转正像摄影法奠定了基础。

1851年,英国雕刻家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发明“火棉胶摄影法”,很快取代早先的摄影术。

此方法相对复杂且制造过程需现场连续进行,但由于感光度较高,曝光时间可缩短至15秒至1分钟。

拍摄时需要带齐全套设备和药品乃至帐篷,颇为不便,但此方式仍在全球流行长达20年。

1855年,法国人陶配诺提出干版火棉胶法,使摄影更加便利。

1855年,摄影史上最早的战地摄影是由英国人R•芬顿和助手M•斯帕林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长达三个月,获底片360张。

归来后,于十月在伦敦举办了影展,该影展是世界首届新闻摄影展览,展出照片312幅。

10月27日《伦敦新闻画报》评述说“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同时又作为事实的纪录和再现手段的卓越成就”让人惊叹。

1856年,英国伦敦大学增设了摄影技术科目,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设立摄影教育的学校。

照相机的发展从最初的简易暗箱,到今天的高度自动化相机,照相机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

1841年,光学家沃格兰德(Vogue Rand)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金属机身的照相机。

1849年,戴维•布鲁斯特(David Brewster)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立体观片镜。

1888年,美国伊斯曼公司研制出首台使用胶卷的“柯达1号”相机,可连续拍摄100张照片。

1891年柯达公司制造出可装卸胶卷的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George Silas)首创闪光灯摄影。

1914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Oscar Barnack)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135相机,使用35mm宽的电影胶片,可拍摄24mm×36mm照片,这是第一批徕卡相机(Ur-Leica)的原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5年,德国蔡司公司生产出世界上首批平视旁轴取景的135照相机,成为摄影史上的里程碑,照相机跨入高级光学和精密机械的技术时代从此确立。

1928年,德国“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生产出一种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罗莱反光照相机,它能拍摄6cm×6cm的方形照片,并能在相机顶部的磨砂玻璃屏上调焦和取景。

1945年,瑞典生产了一款名为“哈色布拉德”(Hasselblad)的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47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拍摄后即可拿到照片的“波拉洛依德”(Polaroid)相机,简称“波拉”相机。

1949年,德国蔡司•伊康公司(Zeiss Ikon)生产的35毫米单镜头反光相机“康泰克斯”(Contax),开创了现代135单反相机的基本模式。

1949年美国发明了变焦距镜头。

1950年法国发明了摄远镜头。

1954年德国发明了微距镜头。

1960年,日本旭光公司在德国世界相机博览会上展示了世界上首台以电子测光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潘泰克斯”(Pentax SP),从此照相机进入了电子时代。

1977年,日本的美能达公司生产出世界首部双优先自动曝光相机——“美能达XD7”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89年,日本佳能公司生产出由超声波马达驱动的“佳能EOS-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81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台磁录像照相机“玛维卡”(Mavica),开创了照相机技术的数字化时代。

感光材料的发展感光材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对感光度的不断提高的探索。

当年尼普斯使用沥青金属版,曝光12小时才能得到一张影像,今天,只要按下快门,数秒便可得到照片的波拉片的问世,如今的ISO可以高达千万,在以前看来很难拍到的影像现在很容易的就得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