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阶级革命局限性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48a5468d02d276a200292ea7.png)
如何看待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评价的变化?
体现了马克思实事求是地态度—— 当运动处于萌芽或初期尚有革命性 的时候,马克思就热情地赞扬和肯定它; 当它蜕化变质以后,马克思又指出 其原因和必然性。
思考: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神化、 鬼化、丑化都是错误的,应当实事 求是。
第二讲
了解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约2000%
增长幅度 35%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人均耕地变化情况
年 份 1753年 1812年 1833年 1850年
人口数量 1.83亿 3.61亿 3.98亿 4.36亿
耕地面积 7.08亿亩 7.91亿亩 7.37亿亩
人均耕地 3.86亩 2.19亩 1.86亩 1.77亩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义和团运动
三、科学评价农民阶级的 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过程
(二)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一)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过程
思考:根据上图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思考:根据上图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下降,农民的负担 会日益加重。为了维持生计,一些农民不 得不卖掉田地成为某个地主的佃户,这又 造成土地集中十分严重。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占有状况
富裕家庭
旗人和官庄 4亿人 60%-90%人口
第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输入量剧增
时 间 数量
33000箱 46000箱 52929箱
1842 1848 1850
关于中国农民与地主斗争中几个概念的区分
![关于中国农民与地主斗争中几个概念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a2a4bfcd51e79b8969022623.png)
关于中国农民与地主斗争中几个概念的区分作者:潘攀桂来源:《教师·下》2014年第08期在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一些学生对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地主阶级中的不同派别等认识比较模糊,难以正确区分,本文试图对它们加以廓清,以方便读者。
1.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形成原因及主要表现(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虽然我们大多是农民的后代,但这里所说的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落后的小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具有反抗地主压迫的革命性,又具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鲁迅在《阿Q正传》《药》中曾刻画过一些农民的文学形象。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包括:封闭保守而缺乏创新意识;自给自足而缺乏合作精神;与世无争而缺乏竞争意识;安于现状而缺乏民主意识等。
在受压迫时,其革命性表现突出,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一旦成为统治者,他们心中的狭隘、保守、自私倾向就会顽强地表现出来。
(2)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形成原因:一是受封建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经济、政治和思想因素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中国自然环境使然。
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因素。
分散的落后的经济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民不可克服的自身缺陷。
作为小生产者,狭隘的、闭塞的自然经济使农民目光短浅、自由散漫、心胸比较狭窄、家族观念和地方观念较强,这就不容易形成长久坚强的内部团结。
作为小私有者,农民阶级私有观念比较强,这正是历史上农民领袖往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的思想根源。
此外,再加上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的侵蚀影响,农民队伍中不健康的观念和习惯的存在比较普遍。
(3)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因而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超出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多用宗教、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b4a1f2cee45c3b3566ec8b57.png)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的团结。
教材虽然做了表述,但没有进行解释,导致很多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阶级局限性的局限程度与本阶级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生产力越发达,阶级局限性的体现就越不明显。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由他们作为自给自足的闭塞的小生产者所决定。
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式进行分散生产的小农正是这种生产形式的最主要体现。
同时,这也使得农民(小农)变得十分孤立、闭塞,很难形成有组织的力量。
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孤立、闭塞地位还决定了他们的眼光十分短浅和狭窄。
由于上述原因,决定了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
到了在封建社会末期,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小生产向大生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绝不是保持甚至倒退到小生产状态。
在近现代比他们先进的阶级产生之后,他们只能靠别的阶级(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来领导他们,不可能由他们去领导别的阶级。
(1)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没有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和理论指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二、历史史实证明农民阶级不能给人民指出正确的革命目标和方向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农民起义即使建立了政权,最终还是会退化变质为封建政权。
三大阶级的局限性
![三大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b7e9d12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5.png)
三大阶级的局限性摘要:探究我国三大主义阶级模式的内在局限性以及为什么我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就不能成功带领中国革命最终走向完全胜利,通过阅读文献和分析历史典例,了解三大阶级本身产生的历史与发展,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分析其本身的做法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与其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地主资产阶级局限性1.农民阶级1.1农民阶级的特点与发展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一直以来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还是中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原封建原始土地的被剥削兼并掠夺斗争形式的持续与加剧,不少封建农民也纷纷被迫失去部分原有劳动土地,贫农化或逐渐由原雇农的阶级社会转化。
农民阶级在城乡社会中受资本家残酷压迫、剥削程度极其恶劣严重,是领导开展农民中国第三次农业民主革命武装起义运动的坚定主力军。
但是中国农民阶级由于都有着超越其自己以及作为一个民族小的生产者阶级本身固有的某种特殊和阶级局限性,农民群众是单纯凭着自身的微小的劳动经济力量,就不可能完全从中而求得彻底解放,更也决不可能因此就把这样一场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军事斗争运动逐步引向胜利。
1.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在近代史意义上发生一个规模空前极为宏大具有深远意义的全国农民起义,它至今已经远远席卷影响到大半个我国。
历时已将近十四年。
它参与组织起义的地方义军声势规模空前地浩大,但又正是因这次空前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最终它只有在号称公元纪年中国年的满清统治政府和其它许多的外国列强集团之间的长期的联合夹击守攻的局面下才以完全地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本身仍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
旧时代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方式的代表者,而是个体小生产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诸如自私性、狭隘性、保守性、散漫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1]太平天国方案规定的和《天朝田亩制度》方案中规定的分配土地一样是出于人类社会上绝对公正的社会平均主义思想。
把中国传统家庭农业经济生产和世界原始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完全的自生给自足型社会中的原始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b7abd4725a8102d277a22f0b.png)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考点1:如何看待近代农民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1、革命性:近代社会中,首先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是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其统治,显示了革命主力军的伟大力量。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比较: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斗争能够不断走向胜利?1、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2、有了无产阶级,即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克服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目光和自身弱点,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具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考点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突出表现有:1、有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的领导;2、提出了革命纲领;3、产生了一位大历史人物——孙中山;4、实现了一次历史性巨变。
考点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它虽然带来巨大变化,但未能改变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考点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史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连同官僚资本主义一起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弱点和错误,主要是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稳固的革命政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这些弱点和错误来自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aea84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07.png)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哎呀,说起太平天国,那可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那时候,老百姓们可是过上了几天比几天好的日子呢!可是,这个大家庭里也有一些小矛盾和小问题,咱们就说说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吧。
咱们要明白,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洪秀全、杨秀清这些大咖。
他们都是有着高尚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可是,他们毕竟是凡人,有时候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比如说,洪秀全在领导太平天国的时候,有时候过于急功近利,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上。
那时候,他们受到了一些封建思想的影响,觉得天下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应该平等相待。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种平均主义的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不现实的。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在组织架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虽然是按照等级制度来组织的,但是,这种制度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有时候,上级领导人的决定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让大家都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来。
我们也不能否认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在历史上的贡献。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得当时的中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局限性,从中吸取教训,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借鉴。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领导能力、思想观念和组织架构等方面。
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才使得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笔值得我们深思的痕迹。
我们要从中学习到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要警惕他们的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
农民阶级局限性
![农民阶级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b65bf7d2e518964bce847c5c.png)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由他们作为自给自足的闭塞的小生产者所决定的:1、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式进行分散生产的小农正是这种生产形式的最主要体现。
同时,这也使得农民(小农)变得十分孤立、闭塞,很难形成有组织的力量。
在近现代比他们先进的阶级产生之后,他们只能靠别的阶级(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来领导他们,不可能由他们去领导别的阶级。
2、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孤立、闭塞地位还决定了他们的眼光十分短浅和狭窄。
“二十亩地一条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旧式农民的最高理想,所以他们提不出先进的科学的斗争纲领。
太平天国算是我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了,但他们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划的也是空想的由小农构成的绝对平均的社会。
所谓“无处不均匀”竟然均匀到严格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
凡妇,蚕绩缝衣裳。
几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这样的纲领怎能给人民指出正确的革命目标和方向?3、由于上述原因,决定了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
因为在封建社会末期,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小生产向大生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绝不是保持甚至倒退到小生产状态。
4、所以,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农民起义即使建立了政权,最终还是会退化变质为封建政权。
因为无数史实证明,许多农民领袖刚刚起义想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取而代之做皇帝。
陈胜大泽乡起义时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李自成从北京撤退前夕还要匆匆忙忙地在太和殿登极过过皇帝癊,洪秀全当然也不例外,起义不久就在金田附近的武宣东乡称起天皇来。
而那些普通的农民起义士兵也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本来就“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何况在他们看来,如今领导他们的还是“真命天子”呢!所以,尽管农民起义有它的合理性、正义性,甚至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但是,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是无法推翻旧的封建制度,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 Microsoft Word 文档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8fbb5175f0e7cd1842536ee.png)
天国遗恨----探究农民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它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猛烈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会不可避免的首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那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什么地方?纵观太平天国运动的始末,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革命的失败造成了怎样的致命影响?这值得我们去分析与探究。
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来看,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社会还是封建的,阶级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就这一点,它与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没有本质区别。
农民革命者看不到压在他们身上的制度实质,不知道那里是出路,怎样才能摆脱封建制度。
当然,他们也就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理论与纲领,自觉同封建制度作斗争;而只是针对某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提出笼统的口号和简朴的纲领,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的上层代表者皇帝与官府,以及下层的土豪劣绅。
在革命实践中,自己也会逐渐的封建化,脱离农民阶级的本质。
这种情况使农民革命者在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时,容易追随其领袖建立新的封建王朝。
而在这一过程中,领导人之间的内讧和争权夺利很难避免,这就不难解释后来“天京变乱”的发生了。
从太平天国的组织和领导方式上看,其自始至终都弥漫着神权色彩,政教不分。
起初,洪秀全以“拜上帝会”教主的名义号召农民反抗,客观上起到了发动群众的作用;后来,永安建制,洪秀全以天王的名义成为太平天国领袖,而东王杨秀清利用农民迷信“天父”的心理,假托“天父附身”之名掌控天国实际权力,这种政教不分的“二元制”政治组织形式为后来的“天京变乱”埋下了伏笔;而“天京变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民对天国的幻想,士气低落;后期,洪秀全“信天不信人”,难以对时局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对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浅析农民阶级革命局限性
![浅析农民阶级革命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0bb45b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5.png)
浅析农民阶级革命局限性农民阶级革命是20世纪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经典革命理论中都包含了对农民阶级革命的论述和探讨。
在很多国家内,农民阶级曾通过革命行动迅速掌握政权,成为社会主要力量之一。
然而,农民阶级革命具有很大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不仅阻碍了农民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还使得农民阶级革命在许多国家最终被其他力量所取代。
本文将从几方面对农民阶级革命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一、农民阶级的基本状况农民阶级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其在政治革命中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是一个高度分散、缺乏组织、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他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与城市资产阶级、国家官僚和文化精英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农民阶级在政治革命中往往难以形成有组织、有力量、有纪律的力量,也难以维持革命运动的持久性。
从历史上看,许多成功的农民阶级革命都依赖于其他有力量、有组织的力量的带领和支持。
二、意识形态和文化问题意识形态和文化问题也是农民阶级革命的一大局限性。
农民阶级长期以来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在资本主义早期,农民阶级往往容易受到封建主义、宗教、传统文化等势力的影响,难以形成具有现代化思想的战斗力量。
此外,在一些国家,由于政府的限制和控制,农民阶级不容易接触到外部世界的思想和文化,难以吸收对外的各种进步思潮和先进文化,因此限制了农民阶级革命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三、农民阶级的地位和利益运动农民阶级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利益运动的特点也影响了其在政治革命中的发挥。
农民阶级在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被割裂和被侵犯的状态,往往对自身的利益运动存在缺乏明确、分散、分裂的局面。
此外,由于农民阶级受地缘因素、经济利益、种族、语言和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形成有统一战线,更难以形成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的利益联盟。
因此,在政治革命中,农民阶级难以加强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难以维持自身利益运动的持久性和效力,使得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常常受到限制和打压。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48a5468d02d276a200292ea7.png)
第二,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一方面继承了 中国传统文化,含着浓厚的“天 下为公”的大同思想; 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打上了西方基 督教的烙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是 “师夷”的产物,在一定程 度上折射出近代民主思想意识的 光芒。
第二,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绝对平均分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的方案,违背社会 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思考:根据上图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思考:根据上图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下降,农民的负担 会日益加重。为了维持生计,一些农民不 得不卖掉田地成为某个地主的佃户,这又 造成土地集中十分严重。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占有状况
富裕家庭
旗人和官庄 4亿人 60%-90%人口
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 造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和打击 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 袭制等,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
(二)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2、《资政新篇》
第一,《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否定了小农经济的落后生产方式, 主张仿效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明 创造和兴办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企业 认为立政的关键是制定法律制度, 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某些精 神灌注于太平天国君主制度之中 主张设学馆、医院、设育婴堂等社 会福利设施,提倡“文以纪实”、 “言贵从心”的学风文风 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 化交流,但外国人不得干涉太平天 国的内政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一治一乱”的历史周期律
浅析农民阶级革命局限性
![浅析农民阶级革命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65d9a6c32cc58bd63186bdb2.png)
2010--2011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科目考查卷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班级:中文09-1 任课教师:姓名:学号:成绩:浅析农民阶级革命局限性——以太平天国为例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因此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都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得到迅速的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这的狭隘眼界。
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如何认识农民的革命性和落后性
![如何认识农民的革命性和落后性](https://img.taocdn.com/s3/m/e274196c9b6648d7c1c746a9.png)
如何认识农民的革命性和落后性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农民”这个词,农民,自古以来在中国就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因为中国地大人口众多,所以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的地位——重农抑商、商人地位极低等一些列政策都体现了这一点。
农民,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是长期进行土地劳作的劳动者。
所以,农民,是直接受到政府统治,受政府土地政策、赋税政策影响最大的群体。
他们的生活状态直接反映了朝代的兴盛衰落。
首先认识一下历朝历代的土地政策:奴隶社会——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鲁国“初税亩”秦国采用土地私有制。
后世基本延续秦的土地政策;曹魏采取过屯田制;北魏采取均田制,后世基本采用;唐朝中期,均田制瓦解,所以相对应的赋税由原来的租庸调制不能继续,而是两税法;宋,实行过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明,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商品经济发展,采用了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
这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民的革命性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
一个群体,尽管知识水平低,可是并不能代表他们没有思索、没有勇气。
倘若一个朝代到了历史潮流的末端,农民相应就会受到各种苛捐杂税的压迫,民不聊生,在极度压抑的情况下,农民这一群体就会发挥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作用。
农民阶级由于深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革命的要求。
加之人数众多,所以农民阶级往往会挑起反抗的大旗。
譬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无一不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
就近代社会而言,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进程的作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而后来根据地的农民相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军参战——是民主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
这些史实都足以说明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这是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他们饱受压迫,所以最先有勇气反抗;另外我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朝代末期,农民阶级往往一无所有,勤劳种地都填不满苛捐杂税的窟窿,所以他们勇于战斗,不畏缩,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d1f5824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b.png)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摘要:经历两千三百多年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他们勾起了社会进步的根基,但同时他们自身仍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他们与封建主义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章分别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保守、封闭落后、目光短浅,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不具备科学的理论体系等一些局限性,并分析得到这些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小生产方式。
最后,文章给出小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关键词:农民阶级,封建性质,局限性,小生产方式0背景毛泽东认为“农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在其身上体现出激进民主主义性、封建性和原始社会主义性[1]。
”正是这三个因素的矛盾运动,使农民在不同的时代凸显不同的特征。
历代的农民战争的激进民主主义性表现在贫苦农民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封建性体现在小农的私有制、上层建筑的封建制——从天公将军张角到天王洪秀全都是如此;原始社会主义性体现在互助关系上。
农民的资本主义民主性质决定了中国农民废除苛捐杂税、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平均主义的愿望,在行动上具备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农民阶级的原始社会主义性体现在互助合作上,这种性质使农民具备了奔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的内驱力,也是它成为主力军的重要因素。
然而,封建性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集中所在,下面详细论述。
1 经济上的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生产工具简陋、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
以上情况决定他们的生产方式是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为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不会过多考虑其他外在因素的所在。
马克思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2]。
”农民阶级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其保守、封闭落后、目光短浅,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不具备科学理论体系的局限性。
第一、农民阶级保守的生产方式造成这一局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低下。
具体原因是农民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商品交换,因此,缺乏商品经济的扩张性。
[知识]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知识]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0b8c31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f.png)
一、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持续十四年,遍及十八省,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未能推翻封建制度而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一).阶级局限性(内因)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它不能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因而也不能建立一个新社会。
历史告诉我们,农民起义要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取得解放,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太平天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有的只是农民阶级,它既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也不可能克服本身的弱点,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
(1)革命纲领的空想性就以太平天国纲领性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而言,《制度》的进步性在于平分土地的措施上,它强烈地反映了农民渴望土地和摆脱封建剥削的要求,但单凭平分土地的措施,并不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也无法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他们不顾客观不尊重经济规律,片面地求“大”求“公”,最终理想化作泡影,这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狭隘性、盲目性。
(2)组织的宗教性宗教迷信思想不仅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也阻碍了群众的革命创新精神。
(3)战略的失误性偏师北伐,犯了兵家之大忌,削弱了太平军的革命力量,限制其发展。
(4)阶级的劣根性农民阶级的劣根性、使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滋生了自由散漫、腐化堕落、狭隘自私的心理行为。
思想的蜕变使太平天国政权后期封建化尤为严重。
定都天京后,无论是职官制度、等级制度、还是在礼议方面,大抵都沿袭封建专制政权模式,他们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束缚,把革命中夺取来的权力很快演变成自己的封建特权。
政治思想的封建化是与生活上的腐化相伴而生的。
“天京事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摔的转折点。
(二) 历史局限性(外因)因为太平天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他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的革命对象是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所以最终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82aa8b42f5335a8102d220ac.png)
的,后勤保障的。这方面可以分三点来说。1组织上,封建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养成了自由散漫,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家族观念和地方观念,私有制观念较强,这就不容易形成长久坚强的内部团结,也正是历史上农民领袖往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的思想根源。所以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农民既不是IQ很高的知识分子,又不是久经官场的老油条,现实让他们没有超能力去速成业界精英,因此,他们提出的条条框框出于原始朴素的“平均主义”,基本没有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处于当事者的身份,他们不能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对待做错的方案,只能在谜一样的局中陷进去,最终走向自己没办法填平的坟墓。?从思想上看,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对农民阶级的侵蚀影响,使得农民队伍中不健康的观念和习惯存在是比较普遍的。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本质上说,由于农民群众分散的落后的经济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思想上不可克服的缺陷。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但幻想破灭以后,没有勇气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系,
得不到人民群众广泛、直接的支持,从而造成同袁世凯斗争时,本身缺乏力量,又没有强大的同盟军,在帝国主义所支持的北洋军强大武力的进攻面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2ac14a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f.png)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反抗腐败的清政府,甚至让清政府借用了国外的力量才得以镇压,最后还是失败了,是不是因为起义者是农民呢?一起跟着店铺来看看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吧。
农民阶级思想的局限性1、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
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和运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
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但或者是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是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
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
2、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性不明确,大多是迫于贫困,希望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
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1840— 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中,洪秀全和冯云山虽都是自小饱读诗书,但青年时有屡试不第。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ed54e5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b.png)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跟农民有关系,对吧?那么,这个农民阶级在太平天国里面到底有什么局限性呢?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们要明白,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起义组织,它的成员主要是农民。
这个农民阶级在太平天国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也有很多局限性。
那么,这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 政治觉悟不高太平天国的农民阶级,由于长期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的政治觉悟并不高。
很多农民群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他们只是想要过上安稳的生活。
这就导致了太平天国在政治上的很多失误,比如说,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
2. 缺乏科学知识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农民阶级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和技术。
这就导致了太平天国在战争中的很多失利。
比如说,他们在攻打城市时,往往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只能依靠人海战术。
这样的战争方式,自然容易被敌人破解。
3. 内部矛盾重重太平天国虽然是一个农民起义组织,但是,它内部的矛盾也是非常严重的。
很多农民群众对于领导层的决策表示不满,这就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不稳定。
有时候,甚至会发生内部冲突和战争。
这样的情况,对于太平天国的稳定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 缺乏统一的思想和行动纲领太平天国虽然有很多农民群众的支持,但是,他们在思想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很多人对于太平天国的信仰和理念并不是很坚定。
这就导致了太平天国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内讧和分裂的情况。
5. 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组织,他们的经济基础也是非常薄弱的。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实现经济的独立和自给自足。
很多时候,他们还需要依赖外部的支持和援助。
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d37c79dbd15abe23482f4dfa.png)
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回顾历史的沧桑,纵观浩瀚的历史卷帙,农民阶级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过许多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它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阶级。
虽说农民阶级从未真正意义上统一中国建立政权,但是它的存在却给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农民阶级为反抗压迫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发动了许多次起义。
有“伐无道,诛暴秦”的陈胜吴广起义,有“均田免粮”的李自成农民起义,有“平均主义,建立大同社会”的天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
然而,很大程度上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有一位学者曾经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他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封闭保守而缺乏创新意识;自给自足而缺乏合作精神;与世无争而缺乏竞争意识;安于现状而缺乏民主意识;重视体验而缺乏理论指导;追求平均而缺乏进取精神。
”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我还补充一点:它的局限还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面我将以上全部的表现具体阐述一下:一.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中国东临茫茫大海鉴于当时造船、航海技术的限制是很难远航的,南部崇山峻岭风灾水灾时有发生,北部漫无边际的荒漠戈壁使人望而却步,东北森林茂密野兽肆虐使人心有余悸。
天然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古中国文化是大陆大河的农业文化(即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封闭性造就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封闭性,同样也造成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封闭保守而缺乏创新意识和自给自足而缺乏合作精神:恩格斯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古代中国的经济体制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自然经济是导致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根源。
农民阶级所代表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而且对外界的需求和交流少,很少与其他生产者交换物品,这就导致了商品贸易的流通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
另外,由于自然经济只是单纯的满足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和地主的剥削,从而导致了任何一个劳动力都可以独立完成劳动生产过程,对分工协作的需求也很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5_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5_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531c265c561252d381eb6e29.png)
知识点——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2.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 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 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 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 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 利提供了保障。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 国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践行“求乐免苦幸福观”和 实现民生幸福方面,各提出了什么构想?(2)这些构想并没 有真正实现民生幸福,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
(1)构想: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人平等 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或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资政新篇》);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 制资本。 (2)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 定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构想主要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 的绝对平均主义上,辛亥革命的构想主要表现在民生主义方 面,没有实现的根源在于时代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典型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科目考查卷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班级:中文09-1 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浅析农民阶级革命局限性
——以太平天国为例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因此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都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得到迅速的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
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这的狭隘眼界。
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资政新篇》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它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农民斗争的局限---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2)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另外,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历史的一个必然结果。
它灭亡的几点原因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因为农民阶级思想存在的较大局限性,才使得有腐败、有权利争斗;因为宗
教在太平天国史中的特殊性,才使得有天京变乱、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因为治国无方,才使得有怨声载道、有物质极度匮乏和粮荒日益严重;因为腐败严重,才使得有天京变乱、有大失人心;因为军事上存在较大失误,才使得有疲于防备、有被敌人各个击破;因为有了领导人的不和与权利相争,才使得有由盛转衰、有实力锐减;因为领导人的个人政策的失误,才使得有治国无人、有实力得不到有效地补充。
总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才使得有太平天国的最终灭亡、有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
太平天国作为一次农民战争,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甚至认为“天生命君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
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的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
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
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很正确的。
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只在于打击腐朽的封建势力,扶正历史前进的轨道。
至于自身的历史归宿,或则被地主阶级镇压下去,或则如同刘邦、朱元璋一样,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指出由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导致失败的事实,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必要的。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或者任意贬低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
它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它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对外国
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摸的武装斗争,打破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太平天国的领袖先是主张与各国通商交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革命纲领上都高出一筹,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自己的纲领。
另外,它还与同时期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失败使无数英烈们抱恨终天。
但其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惨痛教训,却永远值得后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