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优势特点①小儿推拿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双向调节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儿内脏或形体感知,从而产生功效。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表现为肌肤柔嫩,肠胃柔弱,筋骨不强,血脉不充,免疫能力低下。
生理上的稚弱决定了小儿对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性和依赖性。
小儿又称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最为旺盛,代谢快、吸收快、排泄快、生长也快,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所以,小儿对推拿治疗更为敏感。
②小儿推拿在儿科病的治疗中疗效快,无副作用,同时可避免小儿服药困难问题。
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在外易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在内又易被乳食不节所伤,从而易导致感冒、咳嗽、哮喘等肺系病症及厌食、泄泻、便秘、腹痛等脾胃系病症。
有临床研究表明,推拿通过穴位补泻及脘腹部的直接操作,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使炎症消散,从而有利于组织恢复。
小儿推拿有很多优点,也有严格的适应证,主要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9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
9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此法,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疗程相对要长一些。
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广泛,可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腹痛、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病症。
小儿推拿的禁忌证主要包括重大疾病:心脏病、肿瘤、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小儿单式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虽然有些在名称上相同,但操作要求和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些手法只用于儿童而不适用于成人。
小儿推拿具有明显操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肌肤柔弱,所以操作时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切不可攻伐太过。
②小儿皮肤柔嫩,在操作时常需推拿介质如滑石粉、润肤露、薄荷汁等,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③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常与小儿穴位结合一起联合命名,如清大肠、补肾经、补脾经等。
小儿推拿疗法ppt课件
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持续510分钟,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 症状。
揉足三里穴
推七节骨
用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持续2-3分钟, 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身体虚弱等症状。
用拇指自上向下推动七节骨,力度适中, 每次持续3-5分钟,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脱肛 等症状。
便秘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便秘是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疗法可以促 进肠道蠕动并缓解症状。
擦法
总结词
用掌根或鱼际在穴位上做快速来回擦动,适用于各个穴位和部位。
详细描述
擦法是用掌根或鱼际在穴位上做快速来回擦动,可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擦法常用于小儿推拿中的开天门、推坎宫等手法。
04 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疗法
感冒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疗 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咳嗽、腹泻等有较好的疗效。
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无创伤、无副 作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广
泛欢迎。
推拿疗法的发展历程
小儿推拿疗法起源于中国,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小儿推拿疗法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小儿推 拿疗法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 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 步证实。
推大肠俞
用拇指自上向下推动大肠俞,力度适 中,每次持续3-5分钟,可缓解便秘
引起的腹部胀满等症状。
揉天枢穴
用指腹按揉天枢穴,每次持续2-3分 钟,可促进肠道蠕动并缓解便秘症状。
摩腹
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持 续5-10分钟,可促进肠道蠕动并缓解 便秘症状。
夜啼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夜啼是小儿常见病症, 推拿疗法可以安抚情绪
捏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轻轻 提起并放松,可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捏法常 用于小儿推拿中的捏脊疗法。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问题、感染、胃肠道炎症或平凡的肠绞痛等引起的。
在儿童中使用推拿来缓解腹痛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小儿推拿方法安全有效,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腹痛,促进儿童的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小儿推拿方法,以帮助缓解腹痛。
1.捏脊法捏脊法是指在儿童背部旁边的两侧捏脊椎的方法。
将双手掌心对着儿童的脊椎,用适度的力度向下捏住,然后向上推。
这样可以刺激脊髓,改善脏腑功能,缓解腹痛。
2.涌泉穴按摩法涌泉穴是位于脚底,距离足跟约2.5厘米的穴位。
轻轻按摩涌泉穴可以刺激脾胃经络,缓解腹痛。
使用大拇指在穴位上按摩,每次大约5分钟,可以多次重复。
3.腹部按摩搓腹部可以促进腹部肌肉的放松,改善肠道蠕动,缓解腹痛。
父母可以用手心轻轻按摩儿童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
4.肚脐按摩法肚脐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脏腑功能,缓解腹痛。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肚脐周围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约5分钟。
5.摩腹法摩腹法是利用热量和按摩的方式,刺激腹部穴位,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腹部肌肉的松弛,缓解腹痛。
父母可以用温热的手心在儿童的腹部轻轻按摩,每次约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方法虽然安全有效,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以下几点。
1.推拿力度适中:力度太大可能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力度太小则可能无法达到缓解腹痛的效果。
因此,在推拿时需要注意力度的掌握。
2.儿童舒适感:推拿时需要关注儿童的舒适感,确保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
如果儿童感到不适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推拿。
3.随时观察:在进行小儿推拿时,父母需要随时观察儿童的反应。
如果儿童出现呕吐、严重腹痛、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已经被证明可以缓解腹痛,并且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
然而,对于严重疾病或疑似疾病的儿童,父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治疗。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药物治疗和调整饮食习惯,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婴幼儿的预防和治疗。
它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调整气血,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第一,按摩手法。
按摩是在婴幼儿的躯干、四肢、头部等部位进行轻揉、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1.摸背部:将双手指腹平行放在婴幼儿的背部,轻揉背下肌肉,由当腰往上背部移动,重复多次。
2.抚顶:用双手指腹从婴幼儿的前额开始,向后轻揉至发际,再从前额沿头部两侧揉摩至颈部。
3.张胸部:将双手由颈胸部由上到下轻拍,然后交叉按摩胸部,以促进呼吸畅通。
4.握揉手臂:将双手分别握住婴幼儿的两臂,用拇指和其他四指轻揉手臂外侧,从上臂向手腕方向揉动,喜欢的活动。
第二,拍打手法。
拍打是指用掌心或手指轻拍婴幼儿的身体进行刺激。
这种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常用的拍打手法包括:1.轻抡后背:将双手掌心轻轻抡动婴幼儿的后背肌肉,从颈部向腰部下滑,重复多次。
2.拍打腹部: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腹部,从上部向下部渐渐加力,然后逐渐减力,重复多次,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3.拍打胸膛: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胸膛,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呼吸道通畅。
4.拍打腿部:用手指轻拍婴幼儿的小腿和大腿,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穴位按摩手法。
按摩穴位是小儿推拿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包括:1.按揉攒竹穴:用拇指或其他指腹按揉位于婴幼儿手背指间关节上缘的攒竹穴,顺时针按揉20次,然后逆时针按揉20次,每日2~3次,可以缓解婴幼儿哭闹不安。
2.摩擦百会穴:用手指或手肘对婴幼儿的枕骨凹陷处进行摩擦操,每次2~3分钟,每日2~3次,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揉脾俞穴: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婴幼儿脊柱两侧的腰部,顺时针揉动20次,然后逆时针揉动20次,每日2~3次,可以促进脾胃功能。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激活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改善病情。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030201三指拿法用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五指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指按法掌按法摩法指摩法掌摩法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可伴有腹痛、发热等。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经、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等。
注意事项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
推拿手法症状表现清胃经、清大肠经、揉板门穴、运内八卦等。
注意事项力度适中根据小儿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力度,以达到治疗效果。
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小儿不适或伤害。
逐渐增加在推拿过程中,可根据小儿的反应逐渐增加手法力度,但需注意适度。
手法力度掌握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01准确取穴02避免误伤03避免误操作风险了解禁忌症推拿师应了解小儿推拿的禁忌症,如高热、急性炎症等,避免对禁忌症患者进行推拿。
注意观察反应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避免过度治疗推拿治疗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导致小儿身体负担加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成功案例展示01020304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问题解决方案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小儿病症推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根据小儿年龄和体质调整推拿手法遇到复杂病症时的处理建议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建议一建议二建议三建议四家长自助推拿指导建议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定义、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手法与穴位常见病症治疗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详细讲解了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如推、拿、按、摩等,以及常用的穴位和经络。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上述几个手 法,还有多种手法治疗各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虽然小儿推拿操作安全运用广泛,但也有一些不适宜做推拿的禁忌症应予以注意。 1、各种皮肤病患处以及皮肤有破损处,不建议做小儿推拿。 2、有明显的感染性疾病如骨结核、骨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3、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 4、有出血倾向性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等。 5、骨与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应避免推拿,可能存在的肿瘤、外伤骨折、脱位等不明疾病也要禁忌推拿。 6、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禁忌推拿。 7、有炎症的症状,但诊断不明确者也要慎用小儿推拿。 8、在过饥或过饱的情况下进行推拿,容易出现晕倒的情况发生。 9、小儿推拿通过对患儿穴位进行推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症状,促进患儿健康发育的作用。小儿推拿时患儿 肤需要大面积暴露,室内环境需保持温暖,以防受凉;小儿皮肤娇嫩推拿前应涂抹推拿介质,减少摩擦力,防止皮肤发 生破损,推拿前如果,患儿哭闹不止,应先安抚其情绪,不可急于推拿。每次推拿时间应在20分钟之内,延长推拿时 间,也不会增加治疗效果。推拿完后,不要给患儿立即洗澡,因为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寒湿之邪容易入侵,需3到6个 小时毛孔关闭以后再洗澡。
现场
示 范
19
20
21
感谢观看
THANKS
推揉檀中:止咳化痰 宽胸理气
分推肩胛:同时推多个穴位止咳排痰
小儿推拿治疗发热的方法有清肺 经、清心经、清天河水、打马过 天河、揉源泉、逆捏脊等常用且 有效的手法。
清天河水:清热解表 除烦 凉血
推三关、退六腑:
推三关(外感风寒者可配合此穴位操 作) 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 一直线。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小儿手腕,用另 一手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面从 小儿手腕推向肘部,可推100~300 次。
小儿推拿法的操作方法
小儿推拿法的操作方法小儿推拿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技术在婴幼儿体表施行一系列操作,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这种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学,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
小儿推拿法的操作方法可以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是准备。
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操作者需要准备好适宜的环境,确保婴幼儿的安全和舒适。
操作者应选择一个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房间,并确保室内没有刺激物和危险物品。
第二步是洗手。
清洁的手部是进行小儿推拿的重要前提。
操作者应该彻底清洗双手,保持指甲短而干净。
同时,还要确保操作者自己的身体清洁,以免给婴幼儿带来感染风险。
第三步是促进血液循环。
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操作者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婴幼儿的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排毒。
第四步是选择合适的手法。
小儿推拿有许多手法可以选择,如按摩、推拿、拍打等。
但是,在选择手法时,操作者应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质和具体症状来决定。
操作者应根据需要选择温和而有效的手法。
第五步是确定推拿的区域。
婴幼儿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进行推拿,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推拿的区域。
常见的推拿区域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手臂和腿部等。
第六步是开始推拿。
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操作者要先让婴幼儿舒适地躺下或坐下。
然后,操作者可以用温和的手法开始轻轻按摩或揉动婴幼儿的身体。
推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强以免伤害到婴幼儿的肌肉或骨骼。
第七步是按摩腹部。
腹部按摩是小儿推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操作者可以用温和的手法顺时针按摩婴幼儿的腹部,以促进消化和排便。
按摩的力度要轻柔,以免刺激到婴幼儿的腹部或内脏。
第八步是结束推拿。
在进行小儿推拿一段时间后,操作者应适时结束推拿。
结束时,操作者可以用温水擦拭婴幼儿的身体,以保持清洁和舒适。
同时,操作者还要告诉家长一些注意事项,如饮食、作息等,以帮助婴幼儿保持健康。
总之,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婴幼儿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利用社区资源,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小儿推 拿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小儿推拿的认知度。
线上推广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小儿推拿相关知识和案 例,扩大宣传覆盖面。
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模式探索
线上理论学习
提供线上视频课程、图文教程等学习资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 习小儿推拿理论知识。
年龄段划分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等,采用不 同的推拿方案,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个性化调整
根据每个小儿的具体情况,如病史、家族遗传等因素,对推拿方案进 行个性化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跟踪观察及效果巩固
定期随访
对接受过小儿推拿治疗的小儿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身体状况和 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的疗效。
03
情绪表现
观察小儿推拿前后的情绪变化 ,如哭闹、烦躁等情绪的改善 情况,评估推拿对小儿心理状
态的调节作用。
04
家长反馈
收集家长对小儿推拿效果的反 馈意见,了解家长对推拿的认
可度和满意度。
针对不同体质和年龄段调整策略
体质辨识
根据小儿的体质特点,如寒热虚实等,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法选择和力度掌握原则
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如推、 拿、捏、揉等。
力度要适中,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避免对小儿造成 不适或伤害。
在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和力度。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 捏揉手:用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揉宝宝的手心和手指,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2. 按压背脊:用手指从上往下按压宝宝的背脊,可以促进宝宝的胃肠运动,帮助消化。
3. 推拿耳朵:轻轻揉搓宝宝的耳廓和耳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4. 揉捏腹部:用手掌轻轻揉捏宝宝的腹部,可以帮助宝宝放松肌肉,促进消化。
5. 推脚底板:轻轻推拿宝宝的脚底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宝宝的疲劳和不适。
6. 揉捏太阳穴:用指尖轻轻揉捏宝宝的太阳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紧张情绪。
7. 轻拍后背:用手掌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可以促进呼吸、缓解胸闷等不适。
8. 揉捏脖子:轻轻揉捏宝宝的脖子,可以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
9. 按揉肩膀:轻轻按揉宝宝的肩膀,可以缓解宝宝的肌肉紧张,减轻肩颈不适。
10. 推拿头皮:用指腹轻轻按摩宝宝的头皮,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不适,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一、常用手法
⒈捏法:用拇指和食指等手指捏住肌肉或皮肤,进行按摩或推拿。
⒉推拿:用手掌、掌根和掌侧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相应部位。
⒊摩擦法:用手掌或掌根在特定部位进行快速摩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⒋按揉法:用手指和手掌在穴位附近进行揉动,刺激经络和穴位。
⒌指压法:用手指按压特定穴位,调节经络和气血运行。
⒍敲打法:用手掌或拳头等部位轻拍或敲打患者的相关部位,刺激经络和穴位。
⒎推拿扭转法:在推拿的基础上加入扭转动作,增加关节活动度。
⒏推法:用手指或掌根沿着经络或肌肉进行推动。
二、穴位
⒈风池穴:位于颈部后正中线上,头发生长的窝凹处。
⒉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棘突后下方⑸寸,两侧与风池穴连线相交处。
⒊太阳穴:位于眉毛外端凹陷处,额骨与颧骨交界处。
⒋天突穴:位于胸骨中央的凹陷处。
⒌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髌骨下缘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⒍冲门穴:位于足背骨第一蹊络开始的地方,两侧脚趾骨之间凹陷处。
⒎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踝骨内侧后缘与腓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⒏胃脘穴:位于胃部正中线,脐上5寸处。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推拿手法示意图和穴位示意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推拿: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
⒉穴位:中医学中特定的身体部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和改善气血运行。
⒊经络:中医学中的气血运行通道,贯穿全身,与身体的功能和疾病有密切关系。
小儿推拿推法的操作要领
小儿推拿推法的操作要领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适用于婴幼儿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以下是小儿推拿的操作要领:
1. 准备工作:选择一个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推拿。
确保双手干净,指甲修剪整齐。
2. 热身准备:使用温热的双手在宝宝的肩、背、手臂和腿部等部位进行揉搓和轻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宝宝。
3. 推拿技巧:小儿推拿主要采用按摩、揉搓、轻拍等手法。
手法要轻柔、稳定,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或过轻。
不要使用指甲或尖锐物品直接接触宝宝的皮肤。
4. 穴位选择:根据宝宝的症状和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
常用的穴位有迎香穴、涌泉穴、悬钟穴等。
5. 推拿部位:根据宝宝的症状和需要,选择相应的部位进行推拿。
常用的部位有头部、背部、腹部、四肢等。
6. 推拿时间:推拿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宝宝疲劳。
推拿时要观察宝宝的反应,如宝宝出现不适或不愿意接受推拿,应及时停止。
7. 推拿频率:根据宝宝的症状和需要,可以进行每天一次或每周数次的推拿。
推拿时间一般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进行,避免宝宝在饭
前或饭后过于饱胀。
8. 推拿后护理:推拿后,可以给宝宝喂奶或水,让宝宝休息片刻。
推拿后还可以给宝宝适当的按摩保健油进行按摩,以增加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以确保操作准确、安全。
在进行小儿推拿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同时,如果宝宝有发热、呼吸困难、皮肤损伤等情况,请及时就医,不宜进行推拿。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儿童常见的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整神经功能等。
推拿手法是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方法,共有21种常用手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1.调整脏腑功能: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按摩身体,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2.改善气血循环:通过推拿手法的实施,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3.调整神经功能:小儿推拿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平衡。
4.缓解症状: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缓解疼痛、痉挛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小儿推拿常用的21种手法合集:1.常规推拿:按摩整个身体,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动推:用手臂的力量进行推拿,对于大面积施力较好,适用于病情较重的儿童。
3.引导推拿:通过手势、声音等方法,引导患儿主动配合推拿,增强治疗效果。
4.柔推:用柔软的手法进行推拿,适用于婴幼儿或体质较弱的儿童。
5.交替推拿:用一手推拿,一手按压,交替进行,增加治疗的刺激力度。
6.单手推拿:用一只手进行推拿,适用于小面积施力的治疗。
7.节拿:用手指按摩关节,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
8.揉推拿:用手指进行轻轻揉搓的推拿手法,促进气血循环。
9.点拿:用手指按摩穴位,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相应症状。
10.穴位推拿:针对特定病症,按摩相应穴位,缓解病情。
11.海口推拿:通过按摩肚脐周围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12.背穴推拿:按摩背部的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脊柱功能。
13.推背:用手掌按摩背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背部疼痛。
14.推肚:用手掌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功能,缓解腹痛等症状。
15.推扣:用手掌按摩胸部,促进肺部气血循环,缓解呼吸困难。
16.推耳:按摩耳朵周围的穴位,调整耳朵功能,改善听力等问题。
17.推头:用手掌按摩头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小儿推拿的方法
小儿推拿的方法小儿推拿,是指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对婴幼儿进行全身的保健和治疗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小儿推拿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中。
小儿推拿的方法简单易学,且对于改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有着显著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儿推拿的常用方法。
1. 摩腹法。
摩腹法是指用手掌温热的方式,顺时针或逆时针轻轻按摩婴幼儿的腹部。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婴幼儿的消化吸收,缓解肠胃不适,对于缓解腹部胀气、便秘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2. 推拿头部。
轻轻按摩婴幼儿的头部,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婴幼儿的头痛、偏头痛等问题。
同时,适当的按摩还可以促进婴幼儿头部的发育,对于预防和改善头部畸形有一定的作用。
3. 揉捏四肢。
通过揉捏四肢,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血液循环,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有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同时,适当的揉捏还可以缓解四肢的疲劳和酸痛,对于改善婴幼儿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4. 拍打背部。
用手掌轻轻拍打婴幼儿的背部,可以促进婴幼儿的呼吸和肺部的发育。
适当的拍打还可以缓解婴幼儿的背部疼痛,对于改善婴幼儿的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5. 按摩脚部。
按摩婴幼儿的脚部,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婴幼儿的脚部疲劳和水肿。
同时,适当的按摩还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睡眠,对于改善婴幼儿的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作用。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婴幼儿保健方法,但在进行推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保证婴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推拿。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度,避免对婴幼儿造成不适。
最后,要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推拿方法,避免过度按摩导致不良反应。
总之,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婴幼儿保健方法,通过合理的按摩手法,可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育,缓解一些常见疾病。
但在进行小儿推拿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确保按摩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家长们能够通过学习小儿推拿的方法,为婴幼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完整小儿推拿ppt课件
原理及作用
扶正祛邪
通过增强正气、祛除邪气,提高小儿免疫 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原理
小儿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 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平衡阴阳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小儿 体质。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缓解局部症状。
操作注意事项
01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根 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推拿 手法。
02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平 稳、着实,避免使用暴 力或过度刺激。
03
注意推拿的禁忌症,如 皮肤破损、骨折、结核 、肿瘤等。
04
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 手法和力度。
实践经验分享
01
02
03
04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重与患儿 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其恐惧和
05
小儿推拿在家庭保健中应 用
家庭保健意义及作用
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 和气血,促进小儿身体发育和健
康成长。
增强小儿免疫力
推拿能够激发小儿自身的免疫功 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
。
缓解小儿常见病症
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腹泻、消 化不良等常见病症,推拿可起到
缓解症状、加速康复的作用。
02 推拿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 天河水等。
03
治疗过程
04
首先进行开天门,从患儿两眉中 点处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然后进 行推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 成一横线来回推动,接着揉太阳 ,最后清天河水,从患儿腕横纹 中点推至肘横纹。
疗效评估
经过推拿治疗,患儿感冒症状得 到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小儿推拿常见的四种方法
小儿推拿常见的四种方法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摩儿童的身体来调节其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在实际应用中,小儿推拿有许多方法。
以下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小儿推拿方法。
1.捏脊法:捏脊法是小儿推拿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它通过按摩和捏揉儿童的脊椎和周围的肌肉,以刺激脊髓神经,改善脊柱的生理功能,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流通,达到调节全身阴阳平衡的效果。
捏脊法主要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技法,具体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推法、捏法和擦法等。
捏脊法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穴位,如神阙、太风、肾俞等,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2.推顶法:推顶法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是通过按摩和推拿婴儿的头部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大脑发育和血液循环,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推顶法可以促进头部血液流通,舒缓头痛、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婴儿的睡眠质量。
推顶法的具体技法包括环推、拍打和揉摩等,这些手法均需轻柔而有力。
3.推腹法:推腹法是小儿推拿中重要的一种技法,它通过按摩和推拿儿童的腹部来刺激脏腑经络,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正常。
推腹法可以调节胃肠蠕动,缓解婴儿腹胀、便秘等问题。
具体的推腹手法包括环绕推法、挤捏推法和揉摩推法等,这些手法需要在儿童舒适的条件下进行。
4.推背法:推背法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通过按摩和推拿儿童的背部来刺激背部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和代谢功能,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推背法可以缓解背部肌肉僵硬、脊柱侧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推背手法包括揉法、捏法、扳法和擦法等,需要根据儿童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师或推拿师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此外,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注意儿童的情绪和体质,如果儿童出现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实用安全有效预防保健治疗小儿绿色推拿疗法------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儿童(和父母),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感冒发烧而不知所措烦恼吗?你还在为你的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后留有后遗症担心吗?你还在为你的孩子不吃饭而发愁吗?你还在为你的孩子发育不良而失眠吗?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性格古怪而不开心吗?让你的孩子不受抗生素、药物的影响,健康的成长…………………现在一切有了答案,你的孩子你做主,你就是他的医生,你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健康优秀的人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儿童(和父母),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民间自由人出版社出版2008.8.1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古代以勺匙边摩拭病变部位治疗小儿抽搐的推拿治法。
晋唐时期,许多医学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儿推拿治法的记载,如《肘后备急方》介绍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的捏脊法,《千金要方》载述了以膏摩小儿囟门、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药及操作方法,《外台秘要》也记有摩头按脊治疗小儿夜啼、咳嗽、盗汗等治疗经验。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载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疗小儿身瘦肌热等证。
至明代以降,随着儿科推拿经验的积累,在理论及治疗手法、腧穴应用等方面逐渐形成专科特色,发展成为一门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
由于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操作方法」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 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一般说来,肝经宜清不宜补;如需用补法时,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法代替。
(3)心悸、怔仲、贫血、高热神昏、弄舌、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等多属心经病变,治疗时推心经,以旋推为补,直推或掐之为泻(清)。
一般说来,心经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心火;如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法代替。
(4)咳嗽、气喘、痰鸣、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多属肺经病变,治疗时推肺经,以旋推宜补,直推为泻。
(5)遗尿、尿频、骨蒸盗汗、虚喘、小便不利、下肢痿软等多属肾经病变,治疗时推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肾经宜多补少清。
8.推大肠:从食指端桡侧,沿食指桡侧缘推至虎口,可清实热、止泄泻,常用以治疗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9.推小肠:小肠穴在小指尺侧缘,主治小便短赤、遗尿、高热不退等症。
从指端推向指根为补,从指根推向指端为泻。
10.运内八卦:内八卦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名称,是环绕掌心周围8个穴位的总称。
近第三掌骨小头处为离,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坤、兑、乾、坎、艮、震、巽、离各穴,坎与离相对,震与兑相对,乾与巽相对,坤与艮相对。
震为东方,属肝木;兑为西方,属肺金;坎为北方,属肾水;离为南方,属心火。
临床上,不论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数医师取患者左手八卦穴进行推拿。
推拿八卦穴常用运法,称之为“运八封”。
运八卦时,将患者的左掌心向上,医者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患者的左手背,以大指桡侧面作为接触面进行运法;也可用一手托持患者的左手,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为接触面推运。
推运至离宫时,要轻轻带过,或以大指掩盖于离宫上,使“运内八卦”时,医者推运之指不接触离宫。
因为离宫属心火,推运离宫,恐动心火。
11. 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部,可健脾化滞,主治呕吐、腹泻、气促、气攻等症。
12. 推三关:三关穴在前臂屈侧面的桡侧缘。
自腕推至肘有补气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13.推六腑:六腑穴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自肘推至腕有清热止汗等作用。
主治高热、昏迷、抽搐等症。
14.推天河水:推前臂屈侧面中线,有退热、清心、除烦作用,主治诸热惊风、口渴咽干、夜啼、口舌生疮等症。
15.掐十王:掐十指指尖,有开窍醒神作用,主治昏厥、惊风等症。
16.运耳后高骨:耳后高骨指颞骨乳突部,运之可祛风安神。
17.弹山根:用食指弹击鼻根部,至皮肤发红为度。
有镇惊开窍作用,主治惊风、鼻塞流涕、晕厥等症。
18.推膻中:膻中穴在前胸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先揉膻中,再由上向下推和向两侧分推。
有止咳平喘、顺气降逆等作用。
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闷等症。
19.分推腹阴阳:自胸骨下端起,沿肋弓下缘分别推向两胁。
主治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和发热等症。
20.摩腹:用于掌部在腹部作圆周状摩动,着重于中脘、脐中、关元等穴。
常用以治疗腹痛、腹胀、腹泻、食积、便秘、小便不通、遗尿等症。
21.拿肚角:拿脐下两旁。
有行气止泻作用。
用以治疗腹痛、腹泻、腹胀等症。
22. 按利尿穴:利尿穴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间连线的1/2折点处。
按压此穴能解除尿潴留。
23.推脊:由上向下在脊柱正中线上推之。
有退热、镇惊作用。
24.揉龟尾:按揉尾骨端,主治腹泻、痢疾、脱肛等症。
25. 推七节骨:七节骨指腰骶部第二腰椎至尾椎之间。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由下向上推称“推上七节骨”,有止泻、补肾等作用;由上向下推称“推下七节骨”,有通便、泄热等作用。
26.拿血海:拿大腿前下方的血海穴,可平惊止搐。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27. 按揉足三里:按揉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补正气。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虚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肢痿软等症。
28.揉涌泉:按揉足心凹陷处。
主治呕吐、腹泻、发热等症。
「适应证」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广泛,可主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一、小儿感冒:开天门40次,运太阳40次,分推坎宫40次,揉迎香2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揉肺俞50次。
风寒感冒,寒重热轻者,减去推六腑,加重推三关(增加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按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揉按合谷10次。
风热感冒,热重寒轻者,减去推三关,加重推六腑(增加300次),清肺经300次,揉大椎300次,按揉曲池30次;热盛者加推脊300次,推涌泉200次。
二、中暑:推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骨100次,推脊300次,揉大椎50次。
三、咳嗽:远太阳30次,拿风池10次,按揉天突20次,分推膻中1分钟,揉乳根20次,揉乳旁2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按揉定喘穴20次。
四、百日咳:清肺经300次,揉掌小横纹30次,揉外劳宫30次,推天河水300次,揉肺俞30次,推肺俞100次,揉定喘穴50次,揉大椎30次,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100次。
五、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清肺经4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分推膻中1分钟,按揉丰隆10次。
六、小儿支气管哮喘:清肺经300次,运太阳;30次,揉天突20次,按定喘穴3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
七、小儿泄泻:摩腹5分钟,揉脐5分钟,推上七节骨200次,揉龟尾500次。
八、便秘:摩腹5分钟,揉天枢(左)5分钟,推下七节骨400次,揉龟尾400次,按揉足三里10次。
九、脱肛:揉丹田5分钟,揉龟尾500次,推七节骨300次,按揉百会50次。
十、疳积:摩腹5分钟,揉脐3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10次,掐四缝各10次,揉板门30次。
十一、厌食:推脾经500次,揉板门100次,掐揉四缝1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10次。
十二、呕吐:直推膻中1分钟,揉乳旁lO次,按揉承浆5次,摩中脘5分钟,分推腹阴阳30次,按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
十三、腹痛:揉中脘3分钟,摩腹5分钟,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拿合谷10次。
十四、遗尿: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5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
十五、尿潴留:揉摩少腹(中极、关元)5分钟,揉水道3分钟,推箕门2分钟,按揉三阴交10次。
十六、肠梗阻:先止痛,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各5~10次,待腹痛缓解后再摩腹5分钟,揉中脘3分钟,揉脐5分钟,分腹阴阳3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
十七、夜啼:按揉百会10次,清肝经10次,揉小天心20次,分推大横纹50次,摩腹5分钟。
十八、急惊风:掐水沟、十王、老龙、太冲、印堂诸穴,各掐3~5次。
若掐一二穴即醒,其他穴位不必再掐。
拿合谷3~5次,揉曲池20次,拿委中3~5次,拿承山3~5次,拿风池10次。
十九、慢惊风:补脾经400次,清肝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推三关300次,揉小天心50次,捏合谷lO次,按揉百会50次,揉摩中脘8分钟,按揉足三里10次,捏脊5~7遍。
二十、佝偻病: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揉板门30次,摩中脘5分钟,揉丹田2分钟,按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肾俞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按揉三阴交10次,捏脊5~7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