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作文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华南师大粤东实验学校高二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堡坞(wù)云阖(hé)倏(shū)忽售其伎(jì)B. 瓮牖 (yǒu) 飒(sà)然骋(chěng)骛睥(bì)睨C. 鹤汀(dīng)舟楫(jí)皆可指数(shǔ)不能胜(shēng)者D. 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î)栩栩如生(xǔ)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月11日下午2时,日本遭受9级大地震,东北临太平洋的岩手、宫城、福岛、茨城等县首当..其冲....;而有关福岛核电危机的种种传..,灾情相当严重;随之而来的惊天海啸更使这几个县雪上加霜言更是耸人听闻....,连日来,媒体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连篇累牍....。

A.首当其冲B.雪上加霜C.耸人听闻D.连篇累牍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成员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宣称,他们在过去几天军事上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官兵装备差,训练不足,外加缺乏统一军事指挥所致。

B.针对康菲公司近期C平台附近新发现渗漏点的问题,表示新溢油点的溢出物只是从海床浅层渗漏出来的油气混合物。

C.当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可能没想到“两会”不仅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风向标”,也被认为是“观察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耒阳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科试卷出题:审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

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

“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

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

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

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

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

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

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

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

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

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

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1. (4分) (2015高三上·湖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为水乡泽国,有水必有桥以济之,桥就成了江南一道亮丽的风景。

16世纪葡萄牙人加里奥特·佩雷拉于1553—1563(明嘉靖年间)在华见到古桥说:“这些石桥工程如此完美,……令我赞叹不已!”湖州自古多桥,据《永乐大典》记载,湖州一府有711座桥,至清同治《湖州府志》记已达1417座。

仅乌镇一地清代就有桥119座,至今尚存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的通济桥。

明清人喜在桥墩、桥门上刻楹联以表达对桥的遐想或赞颂,这样就有了桥文化。

所谓桥文化不仅是指桥梁建筑技术层面而言,更多的是通过桥楹联来深化桥的内涵,这才是桥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桥文化的研究,可以诠释明清江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意蕴,反映这一地域历史文化的嬗变和演化。

当年的文人骚客就是通过桥联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民俗的描摹,也有对善人善举的颂扬和历史的怀念。

桥的修建自然基于交通的需要,桥建成后就能促进四邻的交往和经济发展,而建桥除官府行为外,大多还是地方人士、寺庙、商人等出资作为善举而为之的。

由于年代久远,桥圯字毁或字迹模糊,搜辑桥联已属抢救之举。

杭嘉湖多古桥。

王江泾的长虹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余杭通济桥建于东汉熹平四年(175),洪武元年(1368)改为三孔石桥;塘栖广济桥,又名通济桥,俗名长桥,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七孔石拱桥。

这些都是江南有名古桥。

古桥大都有楹联,如乌镇通济桥,又名西高桥,有桥联曰:“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

”“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主人三千里,北望燕京。

”长虹桥联更多,诗情画意甚浓:“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学内容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学内容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普洱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

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③害。

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 ①濮:指濮王。

②常平: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③忮:忌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C.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讲解教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讲解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月考试卷,总结考试中的常见问题。

2. 提高学生对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3. 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常见问题。

2. 针对不同题型讲解解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克服解题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2. 提高学生对复杂题型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本次月考试卷的总体情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答题感受和心得。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试卷分析1. 针对试卷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分析学生在字形、字音、词语运用等方面的失分情况。

2. 针对现代文阅读部分,分析学生在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的失分情况。

3. 针对文言文阅读部分,分析学生在实词、虚词、句子翻译、断句等方面的失分情况。

4. 针对作文部分,分析学生在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失分情况。

三、解题技巧讲解1. 基础知识部分:- 讲解如何准确记忆和运用字形、字音、词语。

- 强调在做题时要仔细审题,避免粗心大意。

2. 现代文阅读部分:- 讲解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提炼关键信息。

- 讲解如何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文言文阅读部分:- 讲解如何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

- 讲解如何进行断句,把握文章的节奏和语气。

4. 作文部分:- 讲解如何立意新颖,有深度。

- 讲解如何构建文章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 讲解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解题技巧,对试卷中的部分题目进行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题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技巧。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课堂练习讲解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月考作文讲评学案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月考作文讲评学案
分歧点:
1
立意:
3、、互补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只
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例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立意:
【应对策略】 1、同中求异找主旨 2、异中求同找主旨 3、互补叠加找主旨
——《用心了解世界》3 班邱千惠 4、 柳絮理解人们对温暖的渴望,于是迎风飞舞,料峭的春天便有了温度;月光理解游子对家乡的
思念,于是皎洁如水,落寞的情怀便有了慰藉。无论人或物,相互了解、理解是通往幸福的必 经之路。——《通往幸福的路》3 班魏晨杨 5、 用心去了解,你会在烈日炎炎中感到一丝清凉;用心去理解,你会在黑暗之中发现一颗星星在 闪亮;用心去理解,你会发现世界中满溢的美好。——《用心去了解》11 班张远航 6、 荷花淀中菱角飘香,那是水生嫂对丈夫先国后家的理解;庐山风雨不减,那是吴冠中夫妻的相 互理解……一份理解,一抹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动作,一束鲜花,一张字条,有何难?理解 他人,又有何难?——《多一份理解》11 班李瑶 7、理解,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可是真正做起来,又是困难的。就让理解之花,开得更加烂漫吧, 散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散播理解之花到每个角落》11 班艾彩霞
第二次月考作文讲评学案
例一: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 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学习目标】 1、 能够辨析多则材料作文的三种类型。 2、 根据审题题原则和方法,准确立意。 【考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嘲笑的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歌德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Unit 5 Films 总课题9A Unit 5 Films总课时10第 9 课时课 题Main task课 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To read about a famous film star.能力目标To write a fact sheet about a favorite film star.情感目标To complete an article about a film star.学习重难点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favorite film star for a website.教(学) 过 程教 (学) 活 动自主个案预习导学 根据句意、汉语提示或首字母和英文释义写出单词。

1. Everyone should devote himself to protecting the ____________ (环境). 2. Geogre Bush is the p of America. 3. She put all her ___________ (trying hard with mind or body) into helping needy children in poor areas. 4. I think the n (stories) written by Lu Xun are very famous. 5. We are attracted by the b of West Lake. 6. If you watch this horror film, you may feel s . 7. This kind of film is very ___________ (有教育意义的) to children. 8. She made her final _____________ (露面) in films in 1989.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Step 2 Presentation I like Gong Li best. I’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her. I know what and where she was born, her appearance and some films she acted in and the awards she got. Step 3 Reading and Practiceing Read the fact sheet about her in part A1 on page 95. Try to tell me more information,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in part A2 on pages 95 and 96. Step 4 Extension Activity Ask students whether they like Gong Li or not. Ask them to respond orally using the following constructions: Step 5 Writing Write about him or her. Work in pairs; fill in the fact sheet in part B on page 96 with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know. Step 6 Homework 1. Write a complete passage according to your own drafts. 2. Do more consolidation exercises. 课内研讨题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Gong Li played her part in Raise the Red Lantern __________ (real) well. 2. Thanks to man-made satellites, the world __________ (it) is becoming a smaller place. 3. Mr Smith is ____________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love his lessons. 4. We all think that Jim is __________ (talent). 5. The ___________ (lose) of his job worried the whole family. 6. He made up his mind to leave for Beijing ___________ (immediate). 7. __________ (short) after the accident happened, the police arrived. 8. Stop daydreaming! You should be ____________ (realist). 9. Someone who has charm always has an ___________ (attract) beauty. 10. He enjoys watching foreign films, _____________ (especial) the films made in Hollywood. 训练巩固 同义句转换 1. Audrey took her last walk in the garden. Audrey walked in the garde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When he was very young, he began to work. He began to work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very young ___________. 3. The film was a big success. The film wa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 She played the lead role in this film. She was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in this film. 5. Audrey passed away in her sleep. Audrey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in her sleep. 拓展延伸 根据所给所示词把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有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有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有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文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努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

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上海市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上海市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上海市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此地有崇山峻岭,。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两句评价《离骚》的文辞风格。

二、选择题组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相较于真正的“魏晋人”——如陈寅恪笔下彻底领悟“任化”之理从而在乱世中泰然任之的陶渊明,美学家朱光潜选择留在尘世开展有限范围内的审美共同体构建。

他关心青年心理和社会处境,这种丰富的同情心,促使他渴望“入世”以“拯救”,其诊断方案是用审美的“出世”作为“入世”实践的理想尺度。

___________,以求探寻一种能够解释一切常人心理的科学理论,进而走向“彻底的人道主义加上彻底的自然主义”;其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批评也会显得毫不留情。

①而非少数“天才”的超越性诉求②作为一种回应社会问题的审美启蒙主张③正因为如此④“人生艺术化”事实上更为关注多数“常人”渴望摆脱世俗苦痛的焦虑心态⑤朱光潜晚年才会尝试走向历史哲学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②④①③⑤ D.②③④⑤①(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新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最新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共6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靥.(yè)蘖.障(niè)尚飨.(xiǎng)漱.涤(sù)B.酾.酒(shī)舳.舻(zhú)优渥.(wò)阜.盛(fù)C.妻孥.(nǔ)坻.石(chí)敕.造(chì)厢庑.(wú)D.子嗣.(sì)嗔.视(chēn)期.功(qī)愀.然(qiǎo)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区区..,实为狼狈..不能废远。

B.臣之进退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魏明伦真是妙手回春....,它改编的《潘金莲》将传统小说中的荡妇,变成了追求妇女个性解放的新形象。

B.“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可谓感同..身受。

...C.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猛涨,电子信息企业受到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D.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州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火星冻海层下可能存在生命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在火星的冻海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特殊的生命体。

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英国科学家称,与地球不同,红色的火星并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挖,当达到科学家们宣称的冻海层时,就极有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

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当中的一些特征。

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地底生物圈活动的信号,以及附近地表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这些都会成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勒维斯-达特内尔说,“目前,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仍然生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

在寻找火星生命体时,很大程度上要首先找到火星上存在水份,但火星表面上水流的痕迹却是数十亿年前留下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也无法在如此大量宇宙辐射的情况下存活。

对于目前的科学家们来说,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火星上发现有水源存在。

我们此前已经发现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这也是今后发射探测器需要确认的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之一。

”英国科学家还表示,火星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甲醛,高浓度的甲醛其实就是由甲烷氧化而来,这也很可能会证明火星土壤里存在生命。

科学家在火星表面上探测到的甲烷气体含量不大,可能只有1亿分之1.05。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高二语文阶段检测xx/5/25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庶.民(shù)踱.步(duó)拓.片(tuò)寝.食不安(qǐn)B.蜷.缩(quán) 干涸.(hé) 熹.微(xī) 妄自菲.薄(fěi)C.吐露.(lòu) 侥.幸(jiǎo) 惬.意(qiè) 悄.无声息(qiǎo)D.翘.首(qiáo) 踟.蹰 (zhí) 婆娑.(suō) 引吭.高歌(h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嬉戏煽情抱佛脚听侯发落B.船仓庇佑紧箍咒谈笑风生C.疮瘢取缔黑黝黝山清水秀D.寒暄嫡传腊八粥陈词烂调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乍一看,你会觉得从这样的地方不会有任何,父亲白白地租了这块地。

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A.受益淹没不光/更是B.收益湮没不但/而且C.收益淹没不光/更是D.受益湮没不但/而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头岂不砸了大家?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

B.如今的书坛画坛鱼目混珠....,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仅瞧瞧他们的名片,足以被其头衔吓倒。

C.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肉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即....之感。

D.这种寒碜的挂着“穷村陋闾”相儿,带着浓郁乡间俗味儿的“社戏”,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要端正思想,引导子女多接触社会以增强适应能力,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处理问题以增强孩子的自主性。

B.媒体将文物的经济价值判断类鉴定活动搬上荧屏,是正面引导大众收藏,还是扮演诱拐角色,国家文物局的回答是肯定的。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语文试题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

A.嗷嗷待哺重视而且B.急不可待优先尤其C.嗷嗷待哺优先尤其D.急不可待重视而且2.下列各句中,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中,“羊公碑尚在”的“尚”字既表现了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主题,又暗示了对古人的敬仰和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悲哀。

B.杜甫《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以汉武帝影射唐玄宗,运用夸张的修辞,揭示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及其社会根源。

C.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表达了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怀。

D.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选取了山区早行所见最具特征性的景物,纯用名词组成诗句,意象丰富,画面感极强。

3.下列诗句与“水心云影闲想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山衔落日浸寒漪B.林下泉声静自来C.芭蕉分绿上窗纱D.孤舟一系故园心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崇仁二中xx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做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礼是外部对你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作用,从而使人产生君子意识。

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观察自己。

它只是教化,没有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

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而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礼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你的行为,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再用习惯来逐渐改变你的人格。

孟子说“动容周旋中礼”。

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是你内心究竟怎么样,别人不知道。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这种状态,我们即称其为“虚伪”。

礼是一种人格面具,是必需的。

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不同的地位就要有对自己不同的要求。

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接触的人是很多的,接触不同的人要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身份。

人接触的对象是不断改变的,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在不停地改变。

所谓的“人格面具”也不是一套,是多变的。

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但是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来决定的。

既然礼是人格面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你的行为总是要符合自己的角色。

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

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说先秦礼是盛于当时的分封制的社会,秦始皇以后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整个社会结构和先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于是,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同时先秦有的一些问题,到了后代已经不存在了,而有些先秦礼中没有的情况后代却出现了。

后代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三礼》中没有的。

唐代以后,社会已经变化了,不仅礼的制度应当有变化,对礼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进一步思考。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新城中学2018—— 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 页。

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几乎所有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

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 ,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反思和选择的产物。

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

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

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而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

这恰恰表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

相应的,“讲道德”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

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

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

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会强调伦理美德与实践智慧,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会强调“仁义礼智”或“心之四端” ,为什么宗教家往往设计一些经由道德实践而获得解救的修行之途。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pdf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pdf

《伤仲永》教案(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例1: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例2: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

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例3: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

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

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① 仲永/生五年 ②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 传/一乡秀才/观之 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 余闻之也/久 ⑧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作者作品简介。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杭州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的过程中不幸被飞来的铁块砸中,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停稳客车救了一车人的性命,自己却不治身亡。

“最美司机”和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因救孩子而断腿的“最美女教师”等平民中的伟大人物,让我们在反思这个社会的冷漠和不信任的时候,觉得应该将重建良善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底层。

诚然,今天的世界,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与人的纽带弱化,社会缺乏互信,这已成为世界通病。

有人认为,权力与市场,严重腐蚀了今天的中国社会。

笔者以为,我们中国底层普通市民之中,仍然存在传统的美德、责任与信赖的基础。

上述事实也说明,中国社会底层存在广泛而深厚的良善社会基础。

有人将良善社会重建的重任寄予我们的知识阶层,笔者不敢苟同。

北大教授钱理群直言,现行中国教育制度培养出一大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批判的是某些知识分子向权力奴颜婢膝的现状。

这些年,教育制度过分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人格成长。

钱教授这番话不能不让我们追问,在中国,如何恢复独立人格的价值、社会彼此信任这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数千年来,中国能屡遭入侵而不亡,这有赖士大夫阶级对中国主流价值的捍卫、传承。

具有高度历史责任的中国知识阶层引领了近代历次革命。

当年的知识阶层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独立人格。

现代国家建立之后,知识阶层容易成为权力附庸、市场奴仆。

国立大学成为培养知识权贵的基地。

明治维新之后,东京大学成为培养官僚的学府。

对此,一个来自地方的政治家创办了早稻田大学,他认为日本不能成为官的天下,应该成为民的天下。

他决定在这个大学要培养两类人:一类是新闻记者,另一类是全国的村长。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二下学期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遥远的灯光阿成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世界便属于你一个人了。

窗前的我,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是啊,这是三十年前的岁月了。

我开着卡车,独自一人行驶在荒野上。

尤是寒冷的冬夜里,那老银色的雪光会一直延伸到迷蒙的远方,四野似乎是一个偌大的银铸世界,只有我开的这辆小若蚁虫的卡车在行驶。

三十年前,那些沉驻在荒野上的乡村,仅由十几幢简陋的茅草房拼成,村口处照例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杆子,上面吊着一盏亮刺刺的灯。

.早年时村子里是没有电的,乡下人只能点油灯或蜡烛照明。

为了节省一碟油、一截蜡,会早平地熄掉它。

是啊,只有村口处那高高竖立的灯,是黑夜里唯一的光亮。

开着老式的卡车行驶在荒野上,当看到那远处的灯光,在孤寂与清冷中,便有了一点橘色的希望。

这烁闪着的亮团引导着你朝它开去——是啊,这黑沉沉、泛着涩色雪亮的大野之上,只有这么一盏灯在远方活活地闪烁着——它出现的那一刻,便成了夜行人不弃的伴侣了。

这孤寂的灯光会让你想起许多陈年往事,它一帧一帧地照亮了你早年的某些画面。

这些画面里有你的父母、兄弟,也有你的同学,这些影动着的人们经过岁月的沉淀、灯光的抚绕,竞变得那样的温馨和纯净,让你那原夯凉凉的心,在墨色的夜中感到了一束春阳般的暖。

是啊,在这样的回放中,的确很少出现让你齿冷的往事,它们似乎害怕这孤寂的夜、远处的灯,即便是偶一地浮现出来,也会被过滤得那样亲切起来。

远处的灯光终于近了。

常做冬夜的行客,知道前方的那一盏孤灯,或者是用冰做成的灯罩,里面点着一支微微摇曳的蜡烛,远远的,如一钵文火闪耀着——那儿呀,或许是一爿小旅店吧。

我曾多次住过这样的店。

店的夜呵,从不寂寞,车老板们进进出出,须不断地去院子里喂马,解手,或者几个人盘坐在火炕上,边巴着呛人的旱烟,边唠嗑儿。

前面那盏灯下,或许是一个公路检查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花儿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作文教案 学习目标: 1.练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范文欣赏。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 那人很奇怪地问其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宇。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 逼自己写好宇。 又有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别 无选择,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因为有了逼迫,才能尽力发挥自己。 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其实,属于我们的 人生草稿是极其有限的。人生有别,怎样才能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草稿上写最好的字呢? 请以“人生没有草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所写内容必须 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导引】 话题“人生没有草稿”是个蕴含比喻义的话题,说白了,就是“人生需要逼迫”的意思。 草稿,是事前先打的稿子。 人生没有草稿:逼迫自己,背水一战;逼迫自己 ,破釜沉舟。逼迫自己,走出“山重水 复疑无路”的困境,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仙境,创造奇迹。 倘若人生有草稿,也只会是平庸碌碌无为的人宽慰自己的借口;倘若人生有草稿,也许历史 都能改写。 构思时可以编写故事,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用议论的形式,阐明自己对话题 的看法和观点,还可以采用议论性散文的形式,抒发对话题的感悟。 【拟题参考】1. 生命无草稿 2.无路可走的时候 3.如果生命可以重来 4.绝唱 【例文 1】 生命无草稿 我从小就练书法。 开始时用废报纸练字,练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长进。后来,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 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好一点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买来书法专 用的宣纸,让我练字。 果然,不到半年,我的字进步很快,还在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中得了个二等奖。 父亲很惊奇,去问书法家朋友,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字——“逼”,父亲顿 悟。 原来,价钱相对较贵的宣纸让我产生珍惜纸张的心理。从而逼迫自己认真仔细地写好每 一个字。 久而久之,我的书法水平当然就有了起色。 其实,过日子和练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废报纸”,涂坏也不心疼,改来改去,三番五次。 总以为来日方长,价廉的“废报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很可能使我们每天 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时光悄然流逝,过去的愿望却大多成了泡影。昔日不会重来,失去的永远失去了。 记得有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因为你的帽子扔过去了,所以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翻墙过去。 正是因为有逼迫,人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死地而后生”也就是这个 道理。项羽破釜沉舟,楚军杀声震天,无不以一当十,秦军尸横遍野。 人生是一部厚厚的书,一部需要自己不停地写的书。每过一天写一页,直到最后一天,
写满最后一页。生命无草稿,一去不复返。 生活不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也不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 我们一页页或漫不经心或全心全意写下的“草稿”,实际上都是无法更改的人生答卷。 当我们沉湎于“假如当初我……”之类后悔的回忆时,新的选择又到了。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从今日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全身心地去填写那些白纸,力争在 有限的白纸上写出最好的文字,画出最美的图画。 【评点】从儿时练习书法的经历中悟出人生“无草稿”的道理,贴切、生动,由此展开丰富 的联想,文末对这一道理的诠释也恰到好处。 “生命无草稿”,强调的是一种竭尽全力的人生态度,但是在真正的生命乐章当中,也 有序曲为高潮作渲染,也有引子为正文作开头铺垫。我们需要“无草稿”的执著与闯劲,也 需要在人生低谷中修身养性和耐得住寂寞的底气。 【例文 2】 握好人生的笔杆 人生是什么?是静淌的河流,是香浓的烈酒?其实,人生是一本书,笔握在我们自己手 中,这部书,需我们自己书写。 多少人,将有限的人生浪费在了挥霍享受之中,在他们的字典里,人生是张草稿纸,多 得很,不必“工整”书写。将自己置于虚度光阴的行列之中,人生的笔杆,没有握好。 又有多少人,时刻谨记“人生无草稿”而勤学苦练,最终成就大事。爱迪生的名字影响了 几代人,而他的人生并不长,但他却说自己比别人多活了一倍,因为他每天工作的时间比别 人多一倍,相当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爱迪生才是真正做到了“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没有 让手中的笔打草稿。 一则谚语这样说:“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正是有了这种逼迫的动力,才 使得我们的才能尽力发挥。人生有限,岁月无情,别总认为人生草稿用之不竭,适时地握紧 一下手中的笔,为人生加一点压,让生命无悔。海尔集团信奉一句话:“海尔离破产永远只有 一天”。正是这样的逼迫动力,才使得它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总认为,日子还长着呢,什么事都不用急。此言差矣。试问,有多少个明天还在等 你?多少个日子已远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握住自己的人生之笔,尽情书写自己的 人生之书。有些人书写“草稿人生”,自己也便成了一堆废弃的草稿。 每个人的人生之书厚度不同,内容不同。不必奢求自己的人生之书如伟人般的辉煌闪耀, 如名人般的星光四射,也不必奢求自己的人生之书士有多大厚度,因为只有厚度而没有内容 的书是无意义的,正如只有羽毛而没有翅膀的鸟,是飞不起来的。我们能做的,便是握好自 己的笔杆,工整而有力地书写人生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纸上,书写出最漂亮的字体, 呈现出最充实的人生。 “人生没有草稿”,让我们握好并握紧手中的笔,书写最精彩的人生之书,让生命无悔。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审题准确,切中材料肯綮。文章首先从人们对“人生” 的不同态度人手,继而提出中心论点。后面论证“人生有限”和要有“逼迫自己的动力”,引用 了海尔的信条和孔子的名言,很有时代性、文化性和厚重感。最后两段回扣题目,强调自己 的观点。 本文结构上前后照应,严谨有致,论证思路清晰。文中比喻、引用、对比、设问等修辞 手法的运用自然娴熟,增添了文采,显示了作者不凡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作者还注意反复点 题,始终围绕中心论证。(指导教师 静恩星) 【例文 3】 人生没有草稿 何时上帝给过我们多一分钟的时间?哪怕是一秒钟的时间?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掌控时 间?我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是时间的追随者,永远走在时间的后头。当我们还 在享受着那理所当然的青春时,以为是在打着人生的草稿,不知道这已经是在书写着一篇无 法更改的人生篇章了。
我们似浮萍般的心态飘荡在人生的河流之上,不知不觉中,将时间的稿纸也用尽了;我 们一直沉迷于物质享受的快乐之中,从未细想这能持续多久,我们以后将会如何。我们高喊 着:青春就是本钱!却没好好地利用青春,而是纵情的挥霍,直到所有资本了然一空而自己 人老珠黄的时候,才懊悔不已。本钱都挥霍尽了,你又拿什么去创造辉煌呢?于是,就只有 哀叹命运的不公了。 想翻过一堵墙,一味想着如何爬过去而又不作出任何行动的人,是碌碌无为的人;只会 干等着墙坍塌的人,终究被时代所唾弃;不想策略,就冲过去却被墙壁撞个遍体鳞伤的人, 是一介莽夫;只有那些智勇双全,思想和行动兼具的人, 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当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时,就是 他们获得成功之时。 当你现在还尽情的挥洒着你的青春,别以为是在写着草稿,请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的 老大徒伤悲” , 人生已经翻到第几页?我们又曾几何时修改过已写就的文章? “少壮不努力, 人生没有草稿,人生的文章不可修改,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书写吧 【例文 4】 人生没有草稿 真的,人生要是一个草稿,能再誊写一次,那该多好!我们会绝对的认真,绝对的工整, 不说一定比别人写得好,但肯定要比自己第一次写得漂亮。 人生会有许许多多的遗憾,然而最大的遗憾在于,人生没有回头路,青春没有草稿。 人生不可能像自己想的那样美好,一生的路不可能都是平坦的,人的心情也不会永远如 白雪一样平静自然。 在生活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因此,我们要放飞生命,也许高处不胜寒,也许远方 很渺茫,也许我们要被“倾覆于人生的荆棘”刺伤,但我们仍无怨无悔。放飞,即使是黄昏, 也必然布满歌唱的流霞,因为我们坚信,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 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生活是雾中的海,而人生是海上的航船,有风有雨 有骇浪——才是青春难得的积蓄。 弓既然已经拉开,就要射出强有力的一箭;船既然已经起航,就要敢于迎战狂风巨浪。 青春既然不是草稿,就要努力写好每一次。只有信心百倍,勇于战斗的人,才能达到胜利的 彼岸。胜利的彼岸在那高峻巍峨的峰峦,那儿是雄鹰歇脚的地方;胜利为人生没有草稿,所以我们要把握每一次成功,更要把握每一次失败,因为失败才 是扛起成功的肩膀。 青春,是梦中的醒,醒中的梦,是生命的灵魂,灵魂的生命,失去青春,人生就变得枯黄。 青春要与奋斗结合,让美梦化作明天的辉煌; 青春要与奋斗结合,叫脊梁变成大厦的栋梁; 青春要与奋斗结合,凝发成奋发向上的太阳。 我们要追随青春滔滔的奔流,用白帆装载心灵,用海欧点缀梦境,让海涛迸发情感,让 浪花闪烁人生,去寻找自己心空另一个更新,更远的天边…… 真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个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 于修正,让人生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要知道,生活有时说不定告诉你,你正经历的这一次,也许是你的最后一次,人生中有 再多的第一次,再多的下一次,但对于你,人生没有草稿,青春不可能再誊写一次。 点评] [点评]这篇议论性散文情理并茂,充满真情实感。全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表达了作 者对人生的独到理解:要让人生无憾、青春无性悔,就要把握每一次成功,更要把握每一次 失败,珍视自己的每一个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全文结构完整、 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有个性,洋溢着激情的旋律,句式整散相间,多用排比、比喻、对偶, 显示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力。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