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叙事特征

合集下载

契诃夫小说特点

契诃夫小说特点

契诃夫小说特点
契诃夫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

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主要是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契诃夫小说特点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

契诃夫小说风格

契诃夫小说风格

契诃夫小说风格契诃夫的作品风格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契诃夫的小说总的说来是短小精悍,自然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清新,语言简洁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可谓喜笑怒骂皆在简洁清新的描写中。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然后通过幽默讽刺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开设食品杂货铺。

他少年时期清贫孤苦的生活,使他饱尝人间的饥饿、寒冷、疲乏、忧患等困顿,这也给了他广泛接触小市民阶层的机会,他深深感受到“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和冷酷无情等坏习惯,为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从契诃夫小说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来看,幽默和讽刺自始至终贯穿于他创作和生命的全过程,即使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转化为严肃和冷峻,也不乏幽默的笔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坚持向妻子讲述幽默的故事。

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讽刺和幽默始终是契诃夫作品的一个基调,既有明快的、又有忧伤的,悲喜交加。

在他的很多小说和戏剧作品中都表现了这种忧郁和幽默共存并溶为一体的状况,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各具特色的幽默便在其作品中逐一表露出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含泪的笑”。

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因此在80 年代中叶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为笔名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但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这是由于他当时自己也被迫于生计的压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契诃夫的处女作《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表在幽默杂志《蜻蜓》1880年底10期上。

批判社会的文学作品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批判社会的文学作品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总的来说,《小公务员之死》不仅是一部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也是一部深 入剖析人性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力,给予我们深深 的启示。这不仅是一部值得我们欣赏的作品,更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作品。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状和人性问题,通 过小公务员这个形象,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普遍现象。本次演示将围绕该作品 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展开讨论,同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批判和探讨。
契诃夫以他独特的讽刺手法,将这种社会现象放大,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 因为对权力的畏惧,对等级的敬畏,竟然在担忧中失去了生命。这种看似夸张的 情节,实际上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当然,对于这篇小说的解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抨击上。 虽然契诃夫是现实主义作家,擅长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揭露,但我认为,《小公务 员之死》揭示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即对权力的恐惧和对地位的焦虑。
二、简洁明了的叙事语言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语言简练、明了,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语言。他的语 言风格朴素自然,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这种简洁明了的叙事语言使 得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时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只狗咬了人手指的事 件,以及警官奥楚蔑洛夫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契诃夫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展现了 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待下属、百姓和狗的态度。整个故事的语言简 洁明了,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文学特色方面,契诃夫的写作风格朴素自然,情节紧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小公务员之死》中,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对话,把小公务员的生 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小说中的情节结构紧凑合理,叙述语 言简洁明了,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1.以小见大。

契诃夫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用心去体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小现象揭示其中包含的重大社会问题。

例如:《变色龙》选取了社会生活一个片断—-警察在街头巷尾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通过小事情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另外,他擅于从平静的生活中揭示不平静的社会实质.如他的短篇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都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俄罗斯城市,乡村的贵族、商人、小市民、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

从生活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的,勾勒出当时时代的面影,揭示旧社会的本质。

2。

追求客观性.契诃夫能很好地把对生活的感受溶解在客观的描绘中,而又随着生动画面展开,对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常常“冷眼旁观”. 例如小说《安纽黛》,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最冷静的客观描述刻画出来的.
3.简练和朴素.《套中人》在结构上,作者便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结构方式。

主要故事情节是以作品中人物亲谈的方式叙述出来的.契诃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两个猎人的肖像和性格特征,生动地构画了两个月夜闲谈的环境。

4。

幽默讽刺的手法.《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取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以如:写别里科夫的丑态。

说别里科夫的“那张小脸像黄鼠狼的脸”,再如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等。

有时作者还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来增强讽刺效果,如写他白天压得全城人战战兢兢难以入睡。

这些描写都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是虚弱的本质。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赏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赏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赏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别里科夫的生活和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赏析。

一、人物塑造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守旧形象——别里科夫。

他身上的保守、固执、畏惧变革的特点,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套中人,将自我与外界隔绝开来。

同时,通过描绘别里科夫的生活和思想,契诃夫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二、主题表达《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批判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上。

通过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契诃夫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包括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传统与创新的矛盾等。

同时,小说也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的向往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三、叙事技巧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以客观、冷静的语言描绘了别里科夫的故事。

此外,小说中的时间跨度较大,通过倒叙、回忆等手法展示了别里科夫的人生轨迹。

这种叙事技巧使得小说更加紧凑、有力。

四、语言特色契诃夫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他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同时,小说中的语言也富有幽默感,使得作品更具有吸引力。

五、社会寓意《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社会寓意十分深刻。

通过对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塑造,契诃夫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批判了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同时,小说也暗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呼唤人们摆脱套子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

六、现实意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些都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小说启示我们要勇敢地摆脱套子的束缚,勇敢地面对变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同时,小说也警示我们应当警惕那些试图将整个社会装进套子里的人和行为,维护社会的自由和独立。

《契诃夫短篇小说》(俄罗斯)契诃夫著读后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俄罗斯)契诃夫著读后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俄罗斯)契诃夫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契诃夫短篇小说》(俄罗斯)契诃夫著,是一部令人瞩目的文学佳作。

契诃夫以其独特的笔触、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犀利的洞察力,展示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众生相。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感受到了生活的沉重与希望。

一、尊重事实,还原真实契诃夫的作品始终尊重事实,以真实的笔触描绘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在《变色龙》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以一名警察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弊端。

他写道:“这个世道,说真话没人信,说假话反倒成了真理。

”这句话恰好映射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现实情况。

二、条理清晰,观点独特在《套中人》这篇小说中,契诃夫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人的故事。

他认为,这种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们害怕变革,害怕新鲜事物,甚至害怕阳光。

这种观点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使人们意识到,要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就必须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挑战权威。

三、文字犀利,旁征博引在《海鸥》这篇小说中,契诃夫通过主人公索菲亚的遭遇,揭示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

他犀利地指出:“女人在男人眼里,不是妻子,就是情人,再不然就是母亲。

”这种观点不仅令人深思,也使读者对当时女性的命运产生了同情。

此外,契诃夫还善于旁征博引,以丰富作品的内容。

在《海鸥》中,他引用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话:“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

”这句话既强调了主人公索菲亚的崇高精神,也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四、触类旁通,引发思考在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时,我时常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他因一次无意中的喷嚏,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小事而紧张、焦虑,甚至失去理智。

契诃夫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不要让琐事困扰我们的生活。

总结《契诃夫短篇小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剧作家。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

关键词:简洁朴素短小精悍(一)朴素、自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

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概括的思考。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含蓄,就是子弹顶在枪膛里。

其威力是巨大的。

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

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

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

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高度的简洁。

为了达到这种简洁,通常运用开门见山的手法。

如《胖子和瘦子》的开头。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尽可能不在人物的外表上浪费笔墨。

从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虽简洁凝炼,但传神、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

在平淡中见幽默,在幽默中见深沉。

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契诃夫写作特点

契诃夫写作特点

契诃夫写作特点(中英文实用版)Anton Chekhov, a renowned Russian playwrigh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is renowned for his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contributions to literature.His work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recision, economy of language, and deep emotional impact.契诃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文学的贡献而闻名。

他的作品以精确、语言简练和深刻的情感影响为特点。

One of Chekhov"s most notable writing traits is his ability to convey complex emotions and situations with a straightforward and understated approach.His characters are often ordinary people dealing with everyday struggles, and yet their tales are imbued with a sense of universality that resonates with readers.契诃夫最显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他的能力,用直接和含蓄的方式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况。

他的角色往往是处理日常挣扎的普通人,然而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普遍性,与读者产生共鸣。

Moreover, Chekhov"s writing is marked by a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which serves to heighten the realism of his narratives.He often employed a technique known as "Chekhovian irony," where the true meaning of a situation is revealed not through direct statements but through subtle hints and implications.此外,契诃夫的写作以对细节的精心关注为特点,这增加了他叙事的现实主义。

论契訶夫短篇小说《万卡》的艺术特色

论契訶夫短篇小说《万卡》的艺术特色

论契訶夫短篇小说《万卡》的艺术特色提要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契诃夫,以擅长写短篇小说而著称。

他的优秀短篇小说代表作《万卡》,以独特的角度,精湛的技巧,向世人展现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万卡》这篇短篇小说,既没有复杂多变的情节,也没有光彩照人的文学形象。

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万卡的不幸遭遇,深刻暴露了沙皇时期童工的悲惨生活。

契诃夫用沉静细腻的笔调把主人公万卡这个人物形象推至读者面前,即使是有可挖掘的幽默之处,也写得暗含心酸,引人深思。

作为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者,契诃夫不像托尔斯泰那样有时直抒自己的哲学观和道德观,也不像高尔基那样有时直接参与小说,而是以一种非常客观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作家含蓄地塑造了受剥削压迫的童工万卡的形象,我们领略到的是真实的描写,不是作家本身的评论。

我们可以看到“一双冷静地探索人类灵魂和社会本质的艺术家明澈的眼睛”,可以体会出作者巧妙隐藏在客观叙述中的爱憎情感。

契诃夫曾为自己的艺术作品提出六条标准,其中两条是“不要那种政治、社会、经济性质的冗长的高谈阔论”和“加倍的简练”。

由此可见,契诃夫极力追求用最单纯凝练的语言刻画出最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万卡》恰恰也证实了这一点,作者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受尽苦难的却又对生活抱有希望和憧憬的活生生的童工形象。

首先,本文对契訶夫短篇小说《万卡》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进行了论述。

这是我们对《万卡》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的前提。

其次,通过对文章的剖析阐述了小说的艺术特色。

本文着重从小说的结构、语言特色、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手法的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小说《万卡》的艺术特色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契訶夫短篇小说的独特风格,而且有助于我们在俄语语言文学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地解读契訶夫的作品。

关键词契诃夫万卡艺术特色1.《万卡》的故事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圣诞节的前夜,主人公万卡跪在长凳前给爷爷写信。

万卡无父母,只有一个年迈的爷爷。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大全五篇)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大全五篇)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大全五篇)第一篇: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1.以小见大。

契诃夫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用心去体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小现象揭示其中包含的重大社会问题。

例如:《变色龙》选取了社会生活一个片断——警察在街头巷尾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通过小事情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另外,他擅于从平静的生活中揭示不平静的社会实质。

如他的短篇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都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俄罗斯城市,乡村的贵族、商人、小市民、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

从生活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的,勾勒出当时时代的面影,揭示旧社会的本质。

2.追求客观性。

契诃夫能很好地把对生活的感受溶解在客观的描绘中,而又随着生动画面展开,对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常常“冷眼旁观”。

例如小说《安纽黛》,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最冷静的客观描述刻画出来的。

3.简练和朴素。

《套中人》在结构上,作者便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结构方式。

主要故事情节是以作品中人物亲谈的方式叙述出来的。

契诃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两个猎人的肖像和性格特征,生动地构画了两个月夜闲谈的环境。

4.幽默讽刺的手法。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取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

以如:写别里科夫的丑态。

说别里科夫的“那张小脸像黄鼠狼的脸”,再如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等。

有时作者还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来增强讽刺效果,如写他白天压得全城人战战兢兢难以入睡。

这些描写都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是虚弱的本质。

第二篇: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皮皮:《苦恼》读后感皮皮(杨姝卿):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我特喜欢契诃夫的小说,因为常常寥寥几笔,他就能把人物、事件刻画、交待地清清楚楚,而且语言生动、辛辣、幽默,揭示的主题却深刻,寓意深长,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

今天,读了他的《苦恼》,引人入胜。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剧作家。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

关键词:简洁朴素短小精悍(一)朴素、自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

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概括的思考。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含蓄,就是子弹顶在枪膛里。

其威力是巨大的。

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

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

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

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高度的简洁。

为了达到这种简洁,通常运用开门见山的手法。

如《胖子和瘦子》的开头。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尽可能不在人物的外表上浪费笔墨。

从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虽简洁凝炼,但传神、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

在平淡中见幽默,在幽默中见深沉。

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浅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契诃夫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著称于世。

本文从现实主义风格、叙事技巧、人性揭示、题材表达和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了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契诃夫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展现了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其精炼的叙事技巧引人入胜;他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同时涉猎多样的题材和情感表达,展现出其独特的创作魅力;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令读者易于产生共鸣。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他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世作家学习借鉴的典范。

【关键词】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叙事技巧、人性、题材、情感、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影响、文学史、地位。

1. 引言1.1 契诃夫的文学地位契诃夫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的伟大作家,享有极高的文学地位。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契诃夫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性的复杂性,被视为俄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契诃夫的文学地位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广泛传播,并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喜爱,更体现在他对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契诃夫的作品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篇章,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契诃夫作品的深入研究和阐释,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俄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精髓。

契诃夫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永远铭记于文学史册。

1.2 短篇小说的定义短篇小说是一种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文学体裁,通常在几千字到一万字左右。

与长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更加简洁明了,情节更加紧凑,结构更加紧凑。

短篇小说一般着重在一个独立的事件、情节或主题上展开,通过精炼的叙述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短篇小说通常集中展现一个瞬间、一刻或一个细节,以展示生活的片段或突出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思想。

短篇小说在文学界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哀伤契诃夫在叙事上的特点

哀伤契诃夫在叙事上的特点

哀伤契诃夫在叙事上的特点
《哀伤》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其叙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说的情节设计巧妙,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在医院醒来后的视角,回顾了自己在风雪中送妻子就医的经历,从而揭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

其次,小说的人物塑造真实而深刻。

主人公格里戈里·彼得罗夫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糊涂人,他在送妻子就医的路上自言自语,从当下回忆到年轻,渴望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但最终却因为冻得太久而失去了胳膊和腿。

这个人物形象平凡而真实,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人性的复杂。

最后,小说的语言简洁而流畅,充满了幽默感。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自言自语,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幽默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哀伤。

综上所述,《哀伤》在叙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小说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表现人性的复杂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契诃夫的写作特点

契诃夫的写作特点

契诃夫的写作特点
1. 契诃夫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简洁明了呀!就像他在《变色龙》里那样,简简单单的话语就把人物形象刻画得那么生动,几句话就让我们知道了奥楚蔑洛夫的善变,这多厉害啊!难道你不觉得吗?
2. 他还很擅长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呢!比如说《套中人》,用别里科夫那个滑稽可笑的形象,让我们去思考那些保守僵化的思想,这不是超级有意思吗?
3. 契诃夫的文字特别真实,能让你感觉那些人和事就在身边一样。

看他的小说就像在看生活中的一幕幕,比如《凡卡》里小凡卡的遭遇,多么让人心疼啊,这写作功力简直了!
4. 他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简直绝了,能钻进人物的心里去!《小公务员之死》里那个小公务员的内心纠结,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你不佩服都不行啊!
5. 还有啊,契诃夫的写作角度很独特呢!他总能找到那些不一样的点,就和别人不一样,这点在《第六病室》里体现得特别明显,真的会让你眼前一亮呢!
6. 契诃夫能把悲剧写得那么深入人心,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呀!像《樱桃园》,那股悲伤能一直萦绕在你心头,让你不由得感叹他的厉害!
7. 总之,契诃夫的写作特点那真是太突出了,简洁、幽默、真实、深刻、独特、会写心理、悲剧也拿手,怎么能不让人爱呢!他就是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啊!。

the bet文章风格

the bet文章风格

the bet文章风格《打赌》(The Bet),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作品。

作者用四千多字,描述律师打赌自愿监禁十五年的时间里,年轻律师的人格升华和银行家的人格倒退。

讽刺了对金钱追逐的腐化风气,表达了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一、叙事手法:使用外聚焦式叙事视角,淡化戏剧性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立足于观察点,把叙述者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

零聚焦是指叙述者以无所不知的眼光讲述故事。

视点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从一个人物转向另一个人物,从一个场景转向另一个场景。

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更可以随意作主观评价。

内聚焦是指叙述者以故事中人物的眼光叙述故事,视点被限制在一个或几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叙述这一个或几个人物所感觉到的事情。

外聚焦是指叙述者从故事外部对人物和场景聚焦,仅仅向读者展示人物的话语和行动,而不进入人物内心,不作主观评价。

①采用零聚焦式叙事视角创作而成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作品中人物的喜恶,进而很大程度上指引了读者的思考和判断。

这种叙事视角的使用能够让读者很轻易的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意义,但是文本本身可以让读者思考的空白空间较少。

而内聚焦和外聚焦两种叙事视角,克制了作者主观情绪的抒发,尽可能的还原生活现实事件的本身面貌,减少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而是期望读者能够从人物的话语和举止行为上来解读其精神世界,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正是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伊瑟尔所提出的“召唤结构”。

契诃夫在《打赌》中使用了外聚焦式的叙事视角,只对银行家和律师的打赌以及律师十五年的监禁进行客观的描述,而不带有自身的观感。

但是从这些客观性的对于人物话语,形象,行动的描述中,读者能够对小说故事的整体事件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小说的人物塑造也颇为立体深刻。

如“桌子后面一动不动坐着一个没有人样的人。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推荐文档)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推荐文档)

1.以小见大。

契诃夫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用心去体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小现象揭示其中包含的重大社会问题。

例如:《变色龙》选取了社会生活一个片断——警察在街头巷尾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通过小事情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另外,他擅于从平静的生活中揭示不平静的社会实质。

如他的短篇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都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俄罗斯城市,乡村的贵族、商人、小市民、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

从生活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的,勾勒出当时时代的面影,揭示旧社会的本质。

2.追求客观性。

契诃夫能很好地把对生活的感受溶解在客观的描绘中,而又随着生动画面展开,对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常常“冷眼旁观”。

例如小说《安纽黛》,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最冷静的客观描述刻画出来的。

3.简练和朴素。

《套中人》在结构上,作者便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结构方式。

主要故事情节是以作品中人物亲谈的方式叙述出来的。

契诃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两个猎人的肖像和性格特征,生动地构画了两个月夜闲谈的环境。

4.幽默讽刺的手法。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取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

以如:写别里科夫的丑态。

说别里科夫的“那张小脸像黄鼠狼的脸”,再如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等。

有时作者还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来增强讽刺效果,如写他白天压得全城人战战兢兢难以入睡。

这些描写都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是虚弱的本质。

读书心得——论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叙事艺术

读书心得——论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叙事艺术

读书心得——论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叙事艺术一、叙事视点叙事视点即叙事人是站在何种角度、以什么方式来叙事的着眼点。

在《套中人》中,契诃夫采用了两种视点:其一,在叙述整个故事的时候叙述者是按照他所看到的样子讲故事,这个叙述者是外在于故事的;其二,在讲述别里科夫的故事时,叙述者——布尔金在故事里头,读者看得见。

契诃夫通过叙事人称的变化实现视点的转化。

《套中人》写的是一个名叫别里科夫的中学希腊语教员的故事,这故事是通过小说中的布尔金之口讲出来的。

小说分为两部分:一是“布尔金讲的故事”,这是小说的主体;二是关于“讲故事”之前的情景描述,与讲完故事以后的议论,还出现了其他人物,从而构成了一个“套子”,将“别里科夫的故事”“套”了起来。

这样,别里科夫不仅死时装进了“棺材”这个“套子”里,人们再讲述他的故事时,也得纳入一个“套式结构”里。

作者同时采用了第三人称讲述布尔金与伊凡·伊凡内奇的故事,这种叙述人称的使用一方面给读者以客观展现,另一方面增强了文本的真实性与可读性。

小说还注意到叙事过程中时态的转换,贯穿整篇小说的框架是以现在时布局的,如文章末尾“大约十分钟后,布尔金已经睡着了……点上烟斗。

”布尔金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两个月前,以过去时讲述的。

这样的时态选择和变换实现了与读者的不同距离,从而实现不同的聚焦作用。

在《套中人》这篇小说中,作者先是采用一种近聚焦,讲述在森林中发生的一切;而在别里科夫的故事讲述中,作者和读者一样跟随布尔金的叙述,采用了一种远聚焦;故事最后,作者又将读者拉回现实,这种“近—远—近”的聚焦交替使读者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达到一种美学效果。

作者通过不同叙事视点的转换,表达对“套子”这一极具隐喻性的命题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布尔金显然比伊凡·伊凡内奇更早意识到“套子”的存在,如“这有什么可惊奇的……”但却不以为意,甚至自己也生存在这“套子”之中而浑然不自知。

伊凡·伊凡内奇在布尔金的讲述中逐步陷入思考,如“问题就在这里……而我们住在城里,空气浑浊……这难道不也是套子?”尤其是在文中的结尾,“大约十分钟后,布尔金已经睡着了……后来他索性爬起来……”讲述故事且提出问题的人安心地睡了,而听故事的却睡不着陷入了思考。

也谈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特点

也谈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特点

也谈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特点【写在前面】今天在悟空问答里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有人说契诃夫小说最主要的特点是简练,该如何理解这一艺术特点?我觉得这个问题太单一,回答后感觉意犹未尽,于是便有心写下了这篇小稿。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其短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表现为精炼、客观、幽默、夸张。

下面分别作简要叙述。

精炼这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最大特点。

契诃夫认为,“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无论在选材、取舍、布局等方面,都力求简洁凝练。

在选材上别具一格,以“小”见“大”。

例如,为了表现沙皇警察欺下媚上的反人民本质,作者选取了警察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的多次“变色”,形象反映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黑暗。

在细节描写上也极其精炼。

例如《苦恼》,最后描写姚纳与一匹小母马倾诉衷肠,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对人物外表,往往着墨很少,而挑选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巧妙的概括,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神态、性格乃至社会地位都鲜明地勾画出来。

例如《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通过对他随时带着雨伞、穿着套鞋、用棉花堵住耳朵的简略描写,活画出一个躲避生活、害怕新生事物的保守势力代表的形象。

高尔基称赞契诃夫,“只要用一个词就足以创造一个形象”。

客观契诃夫曾说,“态度越客观,所产生的印象越是有力”。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没有作者的直接议论和说教,而是通过场面和形象本身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他的作品的思想往往既鲜明又含蓄。

例如《安纽黛》中的安纽黛受尽欺凌剥削,然而对她的反应没有作任何刻意雕凿,连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也没用,而只是从她“坐着默想”这简单的描写中,激起读者对安纽黛的不幸命运和软弱的同情。

例如《苦恼》,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

从契诃夫的作品看小说的特点

从契诃夫的作品看小说的特点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 小说是谎言,但是是庄严的谎言。 这个论断深刻地阐述了小说的特 点:虚构但不虚假。所谓“谎言”, 指的是小说虚构人物和故事的特 点,所谓“庄严”,不就是指小说能 揭示社会和人生的真相吗?
雷泽兵,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教 师。
119
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 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作者并没有把别里科夫当作神经 病患者来写,很显然这个人物也 是虚构的,是综合了很多封闭、怀 旧、胆小多疑的人物捏合成的一 个旧制度、旧秩序、旧传统的卫道 士形象 。 别 里科 夫是 虚构的,但 “套中人”是真实的,它极为 深刻 地揭示了那个社会对于人性的压 迫与戕害。别里科夫既是那个黑 暗社会的牺牲品,同时也是那个 吞没一切新鲜事物的黑暗环境的 象征。
契诃夫还创作过讽刺小说《套 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的行为非 常怪异,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 子 ,也 穿 上 雨 鞋 ,带 着 雨 伞 ,而 且 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 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 “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 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 羊 毛 衫 , 用 棉 花 堵 住 耳 朵 眼 ”;他 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 篷”。“总之,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
不仅外国作家创作进行虚构, 中国作家同样如此。鸣凤是巴金 的 名 著《家》里 的 主 人 公 之 一 ,她 其实是有生活原型的。巴金后来 讲:我们家里有一个叫翠凤的丫 头,我们有一个远房亲戚要讨她 去做姨太太,却被她严辞拒绝。她 后来快乐地嫁了人,她嫁的自然 是一个贫穷的丈夫。巴金“家”里 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 《家》中的“鸣凤”却凄惨地投湖自 尽,巴金这样处理是因为他知道, 艺术需要虚构,需要典型化,艺术 的虚构更能反映生活的真实。把 鸣凤的结局处理成悲剧使人物更 有时代特征,更能揭露封建主义 的弊端,更能呼吁人们改革创新, 解脱封建主义的束缚。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 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小说反映社会生活 的 主 要 手 段 是 塑 造 人 物 形 象 ,小 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 这些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 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 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 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 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从以上定义, 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突出特点: 一是典型,二是虚构,而典型是通 过虚构杂和实现的。那么,虚构的 就是虚假的吗?小说能反映社会 生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 律,就说明这是一种真实的艺 术—— —艺术真实,尽管它和现实生 活的本来面貌有相当的距离。所 以说,小说是虚构的(在具体的人 物 和 生 活 上),但 不 是 虚 假 的(能 真实地反映社会和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诃夫短篇小说叙事特征浅析摘要:契诃夫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本文通过契诃夫短篇小说里表演性的对话、混合性的人物、速写性的叙事以及框套性的故事,来研究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叙事特征。

本文研究对于研究俄罗斯的批判文学以及短篇小说的现实写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契诃夫短篇小说蓄势特征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作为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以笔锋犀利、情趣隽永的幽默讽刺小说闻名于世。

他凭借着超凡的幽默讽刺才华为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增添了不少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那句“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更是被追随者推崇为短篇小说的创作精髓。

契诃夫的小说语言简练、结构紧凑、笔调幽默、寓意深远。

他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通过看似可笑实则饱含寓意的情节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真实、鲜明的艺术形象,针砭时弊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

本文通过研究契诃夫小说的叙事特征,来向读者阐述其短篇小说的叙事技巧以及19世纪末俄罗斯批判文学的主要特点。

二表演性的对话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精湛、朴素,人物一般为二至三个,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小说一般通过大量的对话交代故事情节,如《我和邮政局长的谈话》和《普通教育》两篇小说的内容通篇都由两个人物的对话构成。

相对于其他短篇小说,契诃夫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非常清晰、强烈,作品中的人物不但常于表达而且勇于表达,人物常把每一个意思都表达得清楚、直接,没有隐语、反语之类。

根据契诃夫小说中对话主题声音的强弱,他的作品可以被分为下面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强弱混合型,在这类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往往在对话中表现出一强一弱,即一个喋喋不休,一个随声附和,如《卡尔卡斯》、《醉汉》等。

《卡尔卡斯》讲述的是一个喜剧演员卡尔卡斯年老体弱,一次半夜里在剧院酒后醒来遇到了居无定所在剧院包厢偷住的提词人尼基达,卡尔卡斯半醉半醒之间开始向同样潦倒的尼基达哭诉自己的苦闷,而提词人尼基达只是偶尔附和几句。

《醉汉》则讲述的是工厂主佛罗洛夫和他的律师阿尔梅尔在一家饭馆里吃饭的故事,作品中喝醉的佛罗洛夫不住地咆哮,而阿尔梅尔则在一边听着、看着,偶尔说几句只言片语。

第二种类型是势均力敌型,在这类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在语言中和上述作品不同,人物通常表现出势均力敌的对话声音和内容,如《美妙的结局》、《胖子和瘦子》等。

《美妙的结局》讲述的是列车长斯特奇金为找对象在家里接待媒婆格里戈里耶夫娜的故事,故事中列车长和媒婆时而问答,时而讨论,两人的对话并没有一强一弱,而是平等、和谐的,两人越聊越近最终竟相约牵手。

《胖子和瘦子》则讲述了两个昔日的好友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邂逅的故事,通过对话讲述了两个人不同的现状,通过对话表现了两个人不同的社会心理状况。

第三种类型是完全由人物的对话构成小说的主体,其中安插一个代表群众背景的声音。

如《唉!公众啊》里始终有一个群众的声音表达着对检票员不停叫醒病人查票的不满;再如,《变色龙》里的人群中,时而有个人说“这条狗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通过这三种对话类型我们可以看出,表演性对话是契诃夫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并被作者推崇到了极高的位置。

三混合性的人物在契诃夫的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是立体的、真实的,既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既有积极可爱的一面,也有消极可憎的一面。

小说中这种混合性的人物特征与契诃夫的创作理念有关,他曾在给哥哥亚历山大的一封信中写到:“当前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主要有三种:天使、恶棍和小丑。

但是,如果你走遍全国去找这三种人,你会发现你所找到的人物的性格绝没有剧作家所描绘的那样极端、分明。

”这体现了契诃夫对笔下人物的一种理解和一种写作理念,即作者不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凭空塑造人物,作品中的人物应该如实地反映现实中人物的真正状态。

现实中人物的性格都有矛盾和冲突,所以作品中的人物也不应该是极善和极恶的,而应该是善恶交织的。

而这种理念不仅仅是针对戏剧创作的,同样代表了契诃夫对小说人物创作的观点。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契诃夫小说中看到大量的积极与消极、善与恶、美与丑等矛盾性格相融的混合性人物,比如可怜而又可恨的小管家、和蔼而又粗暴的家长、单纯而又愚昧的女仆、温柔而又虚荣的爱人、政治而又愚笨的检票员等。

和许多著名的小说家一样,契诃夫短篇小说也偏爱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只不过他笔下的小人物更富有矛盾性、更立体和真实,如他自己所言:“我只不过想真诚地告诉人们‘反省一下你们自己吧,你们实际上生活得多磨糟糕和无聊!’最主要的是要人们懂得这一点,而且一旦他们懂得了这一点,他们就会给自己创造另一种美好的生活。

”由此可见,契诃夫是带着关心和爱护的心情来批判这些“小人物”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其短篇小说中非人格化叙述者与人物既保持着价值判断上的距离,又发出忧郁的叹息声的缘故了。

四速写性的叙事相对于叙事节奏缓慢的莫泊桑和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叙事的节奏上以快著称,甚至可以称之为“速写”。

比如《阴雨天》和《一个文官的死》都是通过简单、有限的场景来快节奏地讲述故事。

《阴雨天》的故事场景放在一个别墅里,讲述了住在别墅里的一对母女对女儿的丈夫克瓦兴充满着爱和信任但却被克瓦兴欺骗的故事。

故事主体由下面四个对话场景构成:第一个场景:住在别墅里的母女牵挂住在城里的克瓦兴,女儿决定进城看望,坐晚班车回来;第二个场景:女儿很早回到别墅,告诉母亲被骗,母女痛哭;第三个场景:克瓦兴回来,继续欺骗她们,母女转悲为喜;第四个场景:吃饭期间,母女与克瓦兴的心理活动描写。

这是一部典型的“契诃夫式速写”的作品,期间省略了很多描写,如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场景之间女儿在城里的情况,到底女儿和女婿之间发生了什么?有怎样的故事冲突?作者好像并没有交待清楚。

再如,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场景之间省略了克瓦兴回来之前的情况,克瓦兴为什么突然回来了?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么回来的?这些看似必要的情节都被作者省略了,还有第三个和第四个场景之间关于母女忙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同样被一笔带过。

文中四个场景连接紧凑,期间没有过多的过渡,母女时哭时笑的戏剧性画面随处可见,作者似乎就是要通过这种快节奏的“速写”把所有的冲突画面一下子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一个文员的死》讲述了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在戏院看戏时,打喷嚏不小心溅到了前排一位文职将军的头上,担心被将军记恨的他开始了不平坦地向这位将军道歉的历程:他不断地道歉,将军却不断地拒绝,甚至越来越生气,他越是这样,小小的庶务官便越来越忐忑,并继续道歉,继续被拒绝……最后庶务官终于被吓死了。

故事主体由下面三个道歉场景构成:第一个场景:事发后,忐忑的切尔维亚科夫在戏院里两次向将军道歉,但遭到拒绝;第二个场景:切尔维亚科夫在办公室里向将军道歉,将军觉得他无理取闹,最后离开;第三个场景:切尔维亚科夫又一次来到办公室道歉,被骂出去后,死在家中。

这篇小说中同样省略了很多看似正常的、应该描写的情节。

如庶务官日常的生活,为什么他会对一个文职将军如此的忌惮?是因为他以前的工作曾经遭受过上级的责难?还是因为这个文职将军向来以睚眦必报的性格著称?他每次道歉后回家和妻子又是如何商量的?小说对主人公工作、生活、思考等情节全部省略,通篇由简单的三个道歉场景构成,便成了反复的“道歉—拒绝”的经典场景组合。

契诃夫的这两篇短篇小说的相似之处在于快节奏的叙述,即省略了很多的事件的过渡。

叙事学家罗兰·巴特把认为事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叙述关键环节的核心事件,一种是用于填充关键环节的催化事件。

无论是在《阴雨天》还是在《一个文员的死》中,契诃夫都强调了核心事件的叙述而省略了催化事件的描写,这样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显得有些直白和突兀,但却更加符合了短篇小说的写作思想,也正是契诃夫所说的并被日后其他写作者视为短篇小说思想精髓的那句“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结构紧凑、立场鲜明,却又常常出人意料,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对作者所表达的人和事进行深刻的思考。

要想在短篇小说中表达这么多的内容,就必须对叙事的主题进行清晰的陈述,对故事情节进行高效的安排,这也是契诃夫短篇小说更多采用“速写性叙事”的主要原因。

五框套性故事框套性故事结构由来已久,当一个人物在讲述一个故事时,这个故事里的一个人物又在讲述另一个故事,这就构成了框套性故事,有时称之为第一叙事和第二叙事。

传统的框套性故事无论其嵌入形式如何,第一叙事往往仅是作为一个框架而并不作为故事的主体,第二叙事才是故事的主体。

而契诃夫与这些传统框套性的不同在于,他把第一叙事和第二叙事在主题上放到了平等的位置上,两种叙事分别表达两个独立的主题。

比如在《头等列车乘客》中第一叙事是克里库诺夫对乘客叙述他的不满,他本是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为俄国建造了20多座雄伟的大桥,却无人知道他,人们反而更加喜欢他的同居女友——一位当红歌手。

这本是极简单的一个框套故事,人们同情克里库诺夫的遭遇,并为之不平,读者也似乎觉得作品的主题在于探讨科学和娱乐哪一个价值更高的问题。

而小说在结尾当一个资历很深、著作等身的科学院院士问克里库诺夫是否认识自己,并最终亮明身份时,读者才恍然原来作品中的主题不只是一个,第一叙事同样表达了一个独立的主题即人看不清自己。

这就是契诃夫独特的框套性故事,在他的这类小说中,第一叙事不仅仅只是起到一个框架的作用,而是和第二叙事一样,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主题。

再如,在作品《你和您!》中,契诃夫同样在第一叙事和第二叙事中表达了两个主题。

一位农民作为目击证人向候补法官讲述案情——一个酒鬼打死了他的妻子。

第二叙事表达了俄罗斯由于缺乏酒精管制而造成的家庭暴力日益猖獗的现象,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第一叙事则通过农民语无伦次的表达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在思想上的落后和在知识上的匮乏,是抨击农民蒙昧主义的典型。

此外,第一叙事还在法官在“你”和“您”之间暴露了对农民的轻蔑,表达了对当时所谓的上层社会的讽刺。

和上述两篇小说不同,《就是她!》虽然同样采用了框套性故事叙述,但却把第一叙事的主题作为了小说的主题。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军官在与姑娘们嬉笑间讲述自己从前的一段风流韵事。

而第二叙事讲述的这件风流韵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主题思想,既没有积极的政治意义,也没有什么严重的道德沦失。

小说的主题在于当军官最后讲出与他约会的女人正是他的妻子时,旁边的听众表现出来的大失所望。

而在这大失所望中,第一叙事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就跃然纸上了,正如军官自己所说:“天啊!如此看来你们希望和我约会的那个女人不是我的合法妻子而是另外一个女人。

唉,你们这些姑娘们啊,若是这样的话,那你们将来出嫁后该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思想状况呢?”军官的话表达了两层含义:其一,姑娘们不自重、不自爱、把对爱人的背叛看做理所当然;其二,姑娘们难道真的从心里希望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约会?可见,在姑娘们心里存在着浪漫的思想与其将来妻子地位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