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及解析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文题展示】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出题风格,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自由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开放胸襟,限制体现了考场作文的特殊色彩,而思辨性则是突出了语文关键能力。
因此,这道题文字虽少,信息量却很大。
审题立意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对于文字型作文材料,审题时应该做到逐字逐句分析,绝不放过其中的关键词,对于关键词要廓清内涵和外延,对于句子要拆解分析其构成,在此基础上综合内容,进而提出较为辩证的观点。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注意“转折”一词,“转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
”它强调变化后的形势。
“转折”不是“挫折”,“挫折更多强调失败、失利,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压制。
”两个词有相似度,但绝不可偷换概念。
“重要的转折”,限制了对转折内容的理解,也就是只能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转折,不能写身边琐屑小事,更不能虚构事件。
“意想不到”则是强调了事物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许多”一词则体现了命题者思维的严密,体现了思辨性,不将话说得过头本身就是对考生的引导。
这句话其实是在摆事实,因为现实社会瞬息万变,世界波诡云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那些能称得上“重要的转折”自有其发展规律,令人意料不到。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在上一句突出“事物发展有其规律”之后,紧接着进行了提问,提出了“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的思考:面对无法预料,毫无准备的“重要的转折”,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缴械投降了?一个问号恰恰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顺应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哪一个更重要?对于习惯了“非黑即白”二元思维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难以说清楚,但是对于接受过思维训练的高考生却是日常功课的一部分,“戴着镣铐跳舞”必然成为优秀作文的特征。
2020年春季高考上海市作文题解及范例

2020年春季高考上海市作文题解及范例写作。
(70分)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点评1】学好中国话,走遍天下也不怕我觉得有三个大的角度可思考:第一,观点来自事实,观点需要事实证明。
少说空话、套话、假话。
第二,所有的看法,都是源于对事物的认知,本质上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这句话是“漂亮的”空话、假话、大话。
第三,“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这“有人说”的两句话貌似对立的,其实不然。
两句话中“事实”完全可以不在一个情境之中。
前一句中的“事实”大体上可以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即以“事实”来证明观点;后一句说的“事实”则更多的时候是不成立的,因为所有的“事实”都是有力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有力的——“事实”就存在那里,“事实”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力量。
因此基本上可以说:“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这句话是句不顾“事实”的“假话”。
鉴于上述理解,我认为今天上海春考作文题基本上是“说”“假话”。
所以,考生完全可以反驳这“有人说”,让“真实”与“真理”显形。
来自:【点评2】2020年春考上海卷作文题是:“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这依旧是一道“命意式”作文题。
春考上海卷作文题的题型自成体系。
2017—2019年连续三年“命意式”作文题:“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2017)“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2018)“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2019)。
今年依旧——试题给考生一个立意,由考生作诠释。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考生必须据此对“事实”与“看法”的关系作阐释。
我们对社会或人生中的一些“事实”,在思考、言谈、演讲、辩论、写作等各种场合,1总要有“看法”。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原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1.写作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价值判断的限制。
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文体的限制。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
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联想思考自由。
这则作文材料是一个能启发考生思考,能让考生找到相契合和相互关联的写作材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是否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在理性思辨和文化审美以及生命感悟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附《宋若水传》《守约轩记》的全文翻译)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 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汀州远且多盗, 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 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后来,宋若水被授予秘书丞,他写了几万字的信,逐一列举当 时刑罚赏赐的错误之处,宰相听到这事后很生气,使宋若水出京 做提举江东常平官等。皇上称赞宋若水诚实,使他调任福建。汀 州路途遥远而且又有很多盗贼,又叫瘴乡,当时使者常常避开而 不前往。到这时众多盗贼刚被平定,死伤之人横陈道路,瘟疫大 规模发生,宋若水却精神昂扬地驾车深入,煮好汤药随身带着, 亲自慰问病人并给他们喝药。
后来宋若水被调任神泉县知县,刚到任,一些措施应施行而未 施行时,首先停止公差追租骚扰百姓的事,只用一张纸写下所欠 的租,跟百姓约定还租日期,再也没有人拖后了。不出几天,全 部偿还了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神泉县盛产黄雀,每年 要供给各部门数百万计。宋若水请求停止岁供黄雀,百姓们财用 不受影响,而万物也能顺利生长,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各部们都 知道宋若水的施政的措施,调任他为嘉州犍为县知县。神泉县的 百姓相继要挽留他,但不能改变调令留下他。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
3.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认识到儿童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认识到儿童的特征(2分)/认识 到儿童的爱好/认识到儿童的性情/形成“儿童”这一概念(1分)
(准确理解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解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尽量用文中词句。 第②段中“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 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这跟第④段中“这部分童谣……适合儿童 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第⑦段中“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 合儿童接受能力,如…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但 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从中可见答案。)
2020上海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境,考生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前提,置身试题设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换句话就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在社会和时代潮流中,是否也是无能为力的?那我们是否还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是考生所处的思维情境。
2.写作任务的限制。
试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说理性文章,谈对“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考生写作时必须抓住以下两点,一是“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二是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不可为”和“无所为”的,那应该怎么办,文章要表达的是面对客观世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
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
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二、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
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202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版 附《项经传》《爱山楼记》译文及作文范文)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任重而道远__。
《〈论语〉七则》(2)_休说鲈鱼堪脍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_》(3)《琵琶行》中,“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考点:①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②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题型:第⑴题名句默写,第⑵题名句默写+相关文学,第⑶题情景默写方略:①精准记忆要求背诵的内容②突破易写错的难字。
③揣摩提示的情境,紧扣关键填名句。
④诗歌术语要理解。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2分)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考点:在提供的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等。
题型:语言得体题---名句运用题。
方略:首先要认真审读题目,明确题干要求---新语境。
其次要理解名句的意思。
最后作出合理判断。
A.是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B.是寂寞之中,佳客临门表欢迎之意。
C.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岳飞悔恨自己没什么成就。
D.反映卓异不凡的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强敌的气势。
所以为了激励参赛选手A最确当)(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3分)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考点: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题型:语言连贯题--句子组合方略:①看陈述主语要一致②看选项先排除或确定③看顺序,时空及事物、情感的变化…④从空格前后文内容看⑤看语意是否连贯。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素材:(上海卷,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素材: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较为简洁明了。
立意的核心是回答材料中的问题,明确观点,确定立意。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试题解析:限制性:1.写作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4.文体的限制。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从个体角度立意,可以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要敢于直面惨淡对人生,对抗不公的命运,选择张海迪、史铁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伟、朱丽华、陶勇医生等作为论据。从集体角度立意,可以选择华为企业在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时启用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面对美国打压阻挠时,积极在其他国家开拓海外5G市场;也可以写海尔、格力等企业当初跌入低谷时如何积极应当等。从国家角度立意,可以写我国面对新冠疫情积极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我国如何在美国的打压下超越发展;也可以回顾当初我们在日本侵略时救亡图存、建设新中国的历程等。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同上)
3.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跑题,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
……
下水文一
与 世 浮 沉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薛国庆老师
世事轮回,浮生若梦,兜兜转转,柔肠百结,清风明月揽入袖,春雨冬雪梦一回,历尽沧桑,还是选择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下水作文_ 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下水作文

【真题呈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2020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具有开放性、思辨性、时事性、体验性并重的特点,容易激发考生调动生活和情感积累,整合人文积淀和知识资源,感悟时事热点和历史事件,写出具有深度和真情实感的文章。
着眼于思想倾向的引导性,作文材料很好地契合了宏观人文格局和考生的心理情境,拓展了思考的时空范畴,贯通了个人体验和群体认知,凸显了主客观因素中把握规律和强化主观能动性的比重,有助于调动考生的时代责任掌控意识。
思维的层级难度不高,容易入手,感性和理性容易契合,指向性明确,符合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拟题风格。
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连贯性强,提示清楚,学生很容易找到论述点,从而写出有明确见解的文章。
“事物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重要的转折”,应该是主客观因素结合推动的产物,“意想不到”和“无能为力”的局面应该是主观能动性没有有效发挥的结果,青年学生的判断应该是否定的,并且会积极地调动思辨力,从感性到理性地推进认识水平,把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融合起来,形成理性的判断和成熟的推论。
立意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论几个角度分别展开,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也可以结合现实,写成时评类的文章,只要扣准材料中的认识、把握进程转折的思路,既容易写出思想的深度,也可以写出情感的张力。
【下水作文】世事轮回,浮生若梦,兜兜转转,柔肠百结,清风明月揽入袖,春雨冬雪梦一回,历尽沧桑,还是选择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有人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人类的进步,还是个体的命运,数盈则亏,物极必反,在有识之士那里,生命过往中的很多转折都是可以预见的,甚至是可以掌控的。
不是吗?当年的诸葛孔明生逢乱世,虽是世家子弟,出身琅琊望族,但命运的变故意想不到,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随叔父诸葛玄辗转豫章、荆州等地投亲奔友,而十七岁上叔父又亡故了,这才有了少年诸葛亮携弱弟在隆中村的十年躬耕陇亩,苟全性命。
下水作文 _ 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下水作文

【真题呈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今年的作文题依然延续了上海高考作文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本题的关键词在于“重要的转折”“意想不到”“是否”“人”“事物发展”“无能为力”这几个字眼很容易让考生联想到“打破局限”或者“人定胜天”之类的主旨,基本上人人有话可说,因此,这样也可以联系当下时事如抗击疫情等来写。
但需要注意的是既要分析到客观事物超越了人的主观意料,也要具体阐述人对于事物发展进程的态度行为,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下水作文】夤夜中的群星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命运即使对自己喜爱的宠儿也不是永远慷慨无度的。
”我们身处世间最平凡的一隅,谁也无法保佑自己成为命运的宠儿,更不用说奢求命运慷慨的恩典,正如无名的星辰静静悬挂于茫茫黑夜,面对日月更替,面对沧海横流。
历史用淡然的语气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绝不可能永远尽如人意,它有变幻莫测的转折和意想不到的结果。
鲁日至死也不曾料到自己的《马赛曲》成了法国国歌;拿破仑就算被流放千百次也未能想到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滑铁卢战役中一个部下的片刻犹豫。
就像古时英雄豪杰拍遍栏杆,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报效祖国,兼济天下,昔日坚信不疑的信念和梦想在无数个意想不到的事实之中土崩瓦解,事物的种种客观因素导致了个人的力量有时在面对历史的洪流时,也只如螳臂与蚍蜉般无力。
那么,我们是否就要以为这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转折后的事物依旧在发展,然而,一些经历了惊诧的人们却不会对惊变坐视不理。
即使看似无能为力,也不代表放任不为。
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城,明知救兵不至,却依旧“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他无法改变战败的结果,却深知“守一城,捍天下”;庚子鼠年,无人能料的新冠肺炎爆发之际,又有无数医务人员为民请命,为民奔走,病毒的进程最终得到了有效控制,无数人的期盼和努力在未知的挑战面前迸发出足以逆天改命的力量,又怎会无能为力?因此,这般坚定不移的力量必将带来希望。
全国最难: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全国最难: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境,考生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前提,置身试题设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换句话就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在社会和时代潮流中,是否也是无能为力的?那我们是否还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是考生所处的思维情境。
2.写作任务的限制。
试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说理性文章,谈对“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考生写作时必须抓住以下两点,一是“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二是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不可为”和“无所为”的,那应该怎么办,文章要表达的是面对客观世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
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
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审题构思详解2020年上海卷原题如下: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无能为力。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关注时代,思考生活亮亮老师在朋友圈的照片里看到了一条横幅:“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天降大任,注定不凡。
”对啊,这届考生大部分在2003年出生,当时的非典给我们的记忆犹新,但非典并未在全国肆虐,只有广东和北京的疫情较为严重。
而当时2003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是: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再回顾今天上海卷的命题,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上海的命题人也在关注疫情之下整个时代的巨变。
而我们每个人身处于新冠疫情中,能够从自我的真实生活中获得无穷的体验和感悟,使得本题具备了生活性。
从命题趋势上看,近年来,全国各道作文题都在贴近生活,体察这个时代的变化,唯独上海卷依然专注于哲理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显得有些“高冷”,似乎跟不上时代了。
但本题却让亮亮老师看到了上海卷的作文命题在全国作文命题关注时代的洪流之下,也迎来了自己的“转折”,体现出了时代性。
从命题形式上看,本题依然秉承了不在审题上设置难度的理念,材料的讲述非常简单,用选择疑问词“是否”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有话可说,体现出了上海卷一贯的思辩特点。
总之,本题兼具了生活性、时代性、思辩性,同时具备了以往的上海卷命题中所没有的多个特点,也体现了创新性。
值得庆幸的是,亮亮的课上讲过2003年的北京卷,而且把“转折”作为素材活用的训练,几乎所有上过我课的同学都有素材可以使用了。
审题篇前半句陈述事实,“转折”是意想不到的,即人无法意料和掌控的,照应后半句“是否”。
后半句点明“事物发展进程”,提示考生需要考虑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转折只是事物发展时间轴中的一个点。
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回到生活的现场》,主题聚焦于生活的真实场景和细节。
在解析这篇作文题目时,我们可以按照作文的格式来书写以下内容,以帮助理解和分析题目。
首先,我们可以先以一段引言来引入作文的主题和背景,不用重复题目:"人生在世,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场景交往,感受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回到生活的现场》将我们带回生活的真实场景与细节,探讨生活中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一题目,展示人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节来论述不同的角度或者观点。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感受与思考、细节与情感、现场与呈现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节:感受与思考在生活的现场中,我们时常被各种各样的情景所触动,而这些触动又促使我们对生活进行思考。
例如,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一位老师的叮嘱,或是一则新闻的报道,都能让我们对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有所思考。
这种感受和思考,将我们拉回到生活的现场,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体验生活的丰富多样。
第二节:细节与情感生活的现场充满了细节,而这些细节则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比如,一个温暖的拥抱、一碗热腾腾的汤、甚至是一首动人的音乐,都能唤起内心的喜悦、感动和思索。
这些细节与情感的交融,构成了我们生活中最为真实的场景,也点亮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
第三节:现场与呈现生活的现场如同一幅画卷,其中每一个画面都值得我们仔细观照。
通过真实场景的呈现,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鲜活和多样。
比如,市井的喧嚣、大自然的宁静、人群的热闹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样子。
通过将这些现场真实地呈现出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最后,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并表达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和感悟:"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回到生活的现场》引领我们回到生活的真实场景与细节中,探寻生活的情感与意义。
通过感受与思考、细节与情感、现场与呈现等不同角度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活的珍贵和多彩,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020上海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下水优秀作文3篇

2020上海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下水优秀作文3篇【上海卷作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境,考生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前提,置身试题设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换句话就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在社会和时代潮流中,是否也是无能为力的?那我们是否还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是考生所处的思维情境。
2.写作任务的限制。
试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说理性文章,谈对“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考生写作时必须抓住以下两点,一是“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二是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不可为”和“无所为”的,那应该怎么办,文章要表达的是面对客观世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
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
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
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作文解析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作文解析2020年江苏卷作文解析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试题特点:202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立足于青年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人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应该关注什么、选择什么,应该把自己塑造成怎样一个理想状态的人,如何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试题注重对考生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结合时代特点,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题目解析:作文材料贴近生活实际,考生有话可说。
但有话可说不代表漫无边际,试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材料将写作范围限定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人对信息的甄别与选择这个范围内,引发考生有关智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待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以及如何塑造自我的思考。
写作角度:既要立足于现在,又要着眼于未来。
既要有对现实的思考,又要有对未来的展望。
写法指导:1、写作之前,要读懂材料,抓住材料核心内容立意。
抓住关键词“关注”“环绕”“塑造”进行思考:每个人的关注和选择塑造了人本身的价值取向,如何更好的选择来源于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周围事物的评价。
2、写作之中,要论证深刻而有条理,同时还要进行辩证分析,思考如何看待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和选择、不喜爱的人和事是否值得关注,如何避免被同类信息“投喂”,浏览、点赞、分享信息是否应该谨慎对待,等等。
3、以侧重思辨的议论文为最佳文体选择。
切题立意:1、学会选择和甄别网络信息。
环境塑造是无需意志力参与的自我鞭策,我们要学会优化自己的成长环境。
勿将时间蹉跎于八卦、电视剧以及没营养的聊天等等。
2、塑造更好的自己,关注更有价值的信息。
202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最新参考范文【推荐】

202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最新参考范文【推荐】语文考试结束了,接下来继续准备好下午的考试,整理了关于“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参考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第一篇我没有华丽的词藻,无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盛大的场面。
我们都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面对前行过程中的一切意外,看过一切不属于我们的光影变化。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一个不怕跌倒,永不言败的时代,四处有光,凭着一颗热情似火的心便,勇往直前,这也是我们的色彩。
努力战胜在生活中面对的意外,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学会帮助别人在前行时遇到的那些不美好的意外。
摔倒之后擦擦眼泪爬起来。
鲜衣怒马,扬帆起航。
那是青春无畏的颜色,冲向终点的你们都将是荣归故里的将士。
那天雨不大,却淅淅沥沥的,地板很滑,有点让人站不住脚。
操场上的人群随着篮球一次一次的进去,而沸腾着。
跑道上的人群随着接力棒一次又一次来回传递,而欢呼着。
地滑人多还下着雨,即使冒着感冒生病的风险,运动员们还是那么拼命的练习。
也许是天公不作美,在一次次来回角逐中,有个女孩子摔倒了。
出乎意外的意外,人很多很多,雨声却淹没了许多暖情。
她的哭声很大,但得到的并不是众人的心疼。
为了她忙前忙后的只有一个姑娘,她没有说任何话,就直冲冲的上前去。
沉默着不发一语的她形影单,只穿的薄薄的一件在照顾着摔倒的女孩。
小雨一滴一滴的打在她的身上,她的举动和别人站在一旁看事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他一摔就哭,哪会有这么严重呀?”,“摔倒了有什么好哭的,爬起来就好了。
”尖酸刻薄的一句又一句话,像一把把刀子扎进了摔倒的姑娘的心里,这些风凉话也是意外中的意外。
接力的训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那个姑娘抽抽泣泣的边走边哭。
而说那些话的人啊,说完那些话后也不知怎么了,反而跑过来安慰她了。
2020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作文解析昂立

2020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作文解析昂立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析内容来自:申学家长会作文题沿袭了历年上海高考的特点: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可以说很“上海”。
作文提出的形式却十分简单,几乎不会给同学们带来审题困难,似乎只是一个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一双饱经世事的睿智眼眸看着你,平静地问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你是否觉得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就无能为力了呢?”相信不少同学都在考试前做了很多的审题训练指导,什么“哲理类”“二元对立类”“社会热点类”……不一而足,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题方式会这么简单又直接,直接把同学们在审题时会遇到的问题基本就摒除在外,一个问题抛给你,你只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回答?题目是简单的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是事实的陈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
这一句里有两个关键词:“转折”和“意想不到”。
什么是转折?字典中的解释:“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或趋势”。
结合自己的经历,不少人都会觉得“与吾心有戚戚焉”。
极少有人能按照规划的轨迹按部就班地前行,人生充满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和遭遇。
就以我们同学们不足二十年的短暂阅历来说:以为自己一定会失利的考试却因为蒙对的多反而压线低空飞过;不善言辞的父母有一天突然抱了抱你和你说“爱你”;晴朗的天气突然下雨;说好的旅行突然泡汤……这些都是“意想不到”,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转折”。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本来会在灵珠的庇佑下成为天之骄子,却因为申公豹的作梗,变成了魔丸入体,一生下来就是被指责是妖魔,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被人理解,这是他人生中意想不到的转折。
我们的高考题目还在前面加上了一个限定词语:“重要”。
也就是说,经过了这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事物或者人原本的轨迹发生了更改。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原题呈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一、题目解析2020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依然承延和展现出海派作文思辨性的风格与特点,以及命题立意与思路,为思辨提供了更广阔、更明晰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与哲学思辨。
体现出命题的稳定性与一惯性,并且与2017年高考作文主题“预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道试题,语言简洁明快,意义通俗易懂,能够给人以心领神会之感,因而很容易引发考生的共情、共鸣、共振与共思,但又不乏思维含量。
材料聚焦人与事物和世界的关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只要能够从理性思辨的角度切入,每个考生都有非常巨大的写作空间。
具体来看:前面一句话:“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判断句,其中的“许多”就告诉和启发考生,可以选取的事物、事情和事件是大量的、开放的、多样的、别具一格的,诸如个体的人生际遇,大灾大难的不期而至,科技文明的快速进步,人类奔向太空的卓越历程;“转折”就是事件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变、变化,“重要转折”则要求必须是非同一般的、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特征,可以是个体人生中的,也可以是社会发展中的,更可以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意想不到”自然是出乎意外、不可预知和事先预测的,却又的的确确是“发生”了的,因而,具有突然性、偶发性和不可预料性,常常在不经意间,事物方向、性质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变化,事起于仓促之间,往往令人猝不及防,此时最容易产生“束手无策“之感。
再看后面一句话,是一个选择疑问句,要求考生以前一句话为基础和前提,结合自身的见闻与思考,作出正确的、理性的、科学的判断,即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毫无疑问,大量事实证明,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在处理意外和转折的事情和事件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发挥了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