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七、文化的传播:
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

现在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

大众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

八、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维护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出新,革故鼎新。

4.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他们是同样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九、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文化创新的作用:即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有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反对实旧主义、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十、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文字是世界走向文明的标志,汉字是中华走向文明的标志。

3.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中华文化的共性,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十一、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主题:维护国际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需要。

十二、大众文化:
指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大众文化要坚持一个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十三、正确处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从国际角度,要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人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2.从个人角度,我们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十四、先进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十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名字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的主体。

十六、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是这个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容和中心环节。

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3.既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且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展开的。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8.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9.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容: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②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
1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
.... .
经济常识
1.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档质量商品。

2.做理性消费者的要求:①适度消费;②理性消费;③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

3.如何解决就业?
国家:重视就业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

4.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国家: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者: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前提);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③增强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5.财政的作用: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③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6.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②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市场经济的在要求;③有利于经济发展。

手段:经济、法律(主要手段)、行政手段。

文化生活
1.我国想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我国如何在文化方面提高综合国力)。

2.中华民族的精神:
●基本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主题:维护国家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原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抵御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哲学基本原理
辨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调查,根据实际做出决定。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

4.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3.矛盾是普遍的,要承认矛盾,一分为二的分析矛盾。

(一方面,另一方面)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因地制宜)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统一,要抓要点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次要矛盾。

(重点,中心,核心,关键)
认识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历史唯物主义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树立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2.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