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2-12-13T11:15:07.73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12月供稿作者:石忠
[导读]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营造良好环境的前提
贵州省罗甸民族中学石忠
【中图分类号】G18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62-01
当今,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它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我们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的人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要重要。”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毫无疑问已成为我国未来教育的使命,而中学教育又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责无旁贷。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我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营造良好环境的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立了老师的正确性与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服从性与接受性,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成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学生只能服从老师,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意见,探讨问题,这样,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老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的心灵受到压制,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要说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可能连正常的人格也难健康发展。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极大地改善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同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存在的潜能。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师的学问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他们的信息量和智慧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而教师则应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讨与思考,使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大有益处;对于学生萌生创新动机,活跃创新思维,激发想象力大有益处。在课堂中,我努力营造这种教学氛围,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欣赏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张扬个性,甚至让学生对我的教学进行大胆评判:哪些讲得精彩,哪些讲得欠妥?让他们讨论,师生平等对话,形成共识,对言之成理、独到创新的意见予以充分肯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鼓励质疑,激励探讨,激发兴趣,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保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动力。所以,讲课时,我努力围绕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历史学科而言,问题的切入点很多:如从某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对某一历史人物“作如何评价”等等,类似的问题思维空间很大,极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扬起想象的风帆,带动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讲到在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提问学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是什么”之后,有同学就提出:“既然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为什么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北宋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不是产生在出现了世界最早纸币的四川地区呢?”讲到重庆谈判时,有同学提出:“蒋介石曾悬赏要毛泽东的人头,而毛泽东到了重庆他又未下手,是蒋介石讲义气,还是他怕毛泽东?”“如果日本不侵略中国,共产党会不会被蒋介石剿灭?”这些问题着实让人吃惊,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潜力可挖,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保护。哪怕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笑或远离现实,或问题过浅没有价值,或问题过大没有针对性,我们都不要马上否定它,更不能讽刺他(她),而要积极引导,教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创新探究的起点,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创新探究的重点。讨论过程中,要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卡壳或偏离方向时,要及时地引导、点拨、启发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并允许讨论中非合理因素的存在,不能因制止暂时的混乱局面而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还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探讨,如信任期待的目光,肯定赞许的评价以及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提问的数量、质量,回答发言的人数,准确性)等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言,勤于探索。
三、创设历史情景,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有效手段
历史学科过去性、一维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不能像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那样通过实验的方式重现,也没有数学、地理学科那么多直观教具演示,而按照巴甫洛夫“第一信息系统只有和第二信息系统交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的理论,单凭历史教师言传身教,是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鉴于此,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而很多历史教学内容决定了历史教学可能且有必要创设历史情景,这样可缩短时空距离,让学生贴近历史,置身于再造的历史场景中,感知历史,陶冶情操,激发情趣,活跃思维。
创设历史情景的手段很多,可用实物媒体,如文物、古迹、图片、史料,可带学生到名胜古迹参观学习,有道是百闻不如见,这样获得的知识更牢固;也可虚拟情景,如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等。尤其是计算机程序教学,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体现出来,可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演示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从而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记忆质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把创新教育渗透于历史课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历史课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