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楼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章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智能楼宇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工业新城
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7682.17平方米(折合约26.51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8.07%,建筑容积率1.2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6.40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7682.17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3804.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395.4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4086.5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607.3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59台(套),设备购置费2210.52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462240.25千瓦时,折合56.81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0705.08立方米,折合0.91吨标准煤。
3、“智能楼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462240.25千瓦时,年
总用水量10705.08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7.72吨标准
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3.58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7.73%,能
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工业新城发展规划,符合某工业新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
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6325.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76.36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3.93%;流动资金1649.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07%。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1499.00万元,总成本费用8840.02万元,税金
及附加114.74万元,利润总额2658.98万元,利税总额3140.48万元,税
后净利润1994.2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46.2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42.03%,投资利税率49.65%,投资回报率31.53%,全部投资回收期
4.67年,提供就业职位232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科学组织施工平行流水作业,交叉施工,使施工机械等资源发挥最大
的使用效率,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工业新城
及某工业新城智能楼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工
业新城智能楼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
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有限责任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智能楼宇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工业新城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
职位232个,达产年纳税总额1146.25万元,可以促进某工业新城区域经
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03%,投资利税率49.65%,全部投资回
报率31.53%,全部投资回收期4.67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67年(含
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关于推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报告提出,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布局规划,修订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完善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修订,预计2018年底前完成修订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于2013年建立的“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为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等主体提供转出项目和转入项目信息对接功能。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按照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和专业化细分领域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两个系列组织申报。
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量明显壮大,质量明显提升,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建成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现代制造中心、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三、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1、当前,受“三期叠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深层次
矛盾凸显,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分化明显,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更加严峻。经济行稳致远,必先夯实根基。实施《中国制造2025》,打好短期政策与长期战略“组合拳”,不仅有利
于巩固制造业这个优势和支柱,增强中国制造“长跑”耐力,而且将激发
释放市场活力,培育催生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为“十三五”良
好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2、首先看大政方针政策。十九大的大政方针政策主要内容仍然是供给
侧改革。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中,大幅提高技术要素
供给的比重是其主要目标之一。从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来看,一方面是化解
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并且取得显著效果。煤炭、钢铁、有色金属、
石油、化工、造纸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行业集中度大幅
提高,行业利润率大幅提升,房地产投机过热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IT
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
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总的来看,经过5年的供给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