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 明朝的统治16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016部编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016部编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1张PPT)

明朝科考图
四、经济的发展表现
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棉纺织业基地
手工业 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 商品经济活跃 商业 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布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司
பைடு நூலகம்
皇 帝
群臣
厂卫特务机构
人民
废丞相和中书省
明朝经济 的发展
“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能够专政,导致 “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 涣散,遂致天下大乱”。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一)政治上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 子为王,驻守各地。
中央
改 革 后
中央
布 政 司
行中书省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按 察 司
都 司
元朝
(2)在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
A
D
3、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C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B)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相关知识以及明太祖加
强皇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
影响。
自主学习一
自主阅读课本P66-P68,完成系列内容。
1.齐读课本P66第一段,找到明朝的建立相关内容(时间、 人物、都城、称号、灭元朝的标志) 2.强化皇权的原因、措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以及影 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33张PPT)

手工业的发展 棉织业
丝织业
苏州
制瓷业0
0 0
0
景德镇
青花瓷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 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 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微商故里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 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 过大所致。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政治上:
1.在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驻守地方,监控臣民。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中央

中央

行中书省
布按 政察 司司
都 司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政治上:
0
动 脑 筋: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2.元朝灭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
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 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直接原因:1351年,黄河下游地
区爆发农民起义。刘福通、徐寿 辉、郭子兴(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课后活动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 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69页
答: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 集权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 造有利的环境。 弊:1.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 命令,没有独立性;2.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来裁决, 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和决策失误,不利 于提高国家0 和政府工作效率,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17张PPT)

合作探究
改革前
结果:加强了君权
皇帝
皇帝
改革后
中央 中书省:丞相
吏 户 礼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刑 工
地方
布政司 都指挥使司 按察司 监察、 司法
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
民政、 财政
军政
合作探究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一、考试性质
选拔性考试,为了选拔官吏
自主学习
二、答题要求
“为圣贤立言”,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 自己的见解
当堂巩固
明朝君权的加强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布政局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皇 帝
群臣 经济 人民 中 央
都司
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废丞相
吏 户
礼 兵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 该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
一、明朝的建立:
自主学习
时间:1368年初 都城: 南京 建立者:朱元璋 年号:洪武
自主学习
换位思考: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 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 有的臣民伏首贴耳地听从你 的指令呢?
自主学习
二、明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 负责;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管军事大权。
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罚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元末《醉太平小令》
民谣唱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 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8张PPT)

总结: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思考分享
明朝首创厂卫特务机构的目 的是什么?其有什么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对官吏百姓的控制。 (直接目的) 巩固皇权,强化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影响: 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 机构,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思考分享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 名誉权等等。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 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 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 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 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 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 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 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 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 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 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中央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3)军事组: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 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 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1.读史料: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 部分组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5张PPT)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 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朱元璋
D.内阁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军事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 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特务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 祖时期设立东厂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 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 强了皇权。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 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抑制了人们的
创造性思维
第三篇章
洪永熙宣盛世
四、明朝的经济
明朝经济的发展的表现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 花生
向日葵
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 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 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 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 商、徽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1张PPT)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保护皇帝,镇压 官民。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 他:“昨天 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 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 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 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 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分散了行省 的权力。
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巩控固地皇方室。,
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进一步集中权
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 力。
接向皇帝负责。
在 中 央
把 右 调原、动来前和武的、官大后任都五命督军的府 都权分 督力为 府统中, 将归、军兵左队部、。皇 了帝军直事接大掌权握。 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一、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 帝,建立明朝,定都 应天府,他就是明太 祖。随后,明军攻占 元大都,结束了元朝 的统治。
原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
朱 元 璋 强 化 皇 权
因 目 的
在 地 方
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施
作用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 分为三,互不统属。
2、应试的人死读书,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科举制的演变

隋 朝
宋 唐朝






立 完展


利:克服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统治,形成比较
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2)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 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秦始皇
明太祖
创立
废相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 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 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 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 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 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 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 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花 生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向日葵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①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②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手 工 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缓 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说明皇帝依靠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 士人思想的进步,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预示着封 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 了危机,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1368年,朱元 璋称帝,建立明 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换 位 思 考 : 我 当 皇 帝 怎 么 做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政 局不稳,人心 浮动,我当如 何巩固统治、 加强君权呢?
自主学习二
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2、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强化皇权的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增强。
分组(中 央、地方、 军事、特 务)讨论 朱元璋强 化皇权的 措施。
明朝机构设置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 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相权的职责
答案: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哪一位皇帝有关,与之对
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
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代青花风头壶
苏绣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 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皇都积胜图
首都 过程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明 朝 的 统 治
地方
治国
改革科举制度 设立厂卫制度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

( 三行 省司)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按察司—刑狱
问题思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 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利的分散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 和地方的权利,防止朝臣和地方官 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安然朝中坐,
(二)措施: 2.监察: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却知天下事。
目的:为监视官民
机构:锦衣卫(朱元璋设立) 东厂(明成祖)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
明 代 锦 衣 卫
不受法律的约束。 厂卫特务机构的 东 设置,是明朝君
厂 主专制空前加强
公 公
的一种表现。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 门,既互不统属,又互 相牵制,各自直接向 皇帝负责,这样就使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 专制大为加强。
强化皇权的作用?
明朝机构设置
再见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 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都指挥使司(军政)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元朝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政治: (2)在中央: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
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 ③
皇帝 丞相

改 革
皇帝
胡惟庸 我是最后一个丞相
吏户礼 兵刑 工
吏 户礼兵 刑 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丞相制废除前的行政图
思考:丞相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秦朝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二)措施: 1.政治: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 分封诸子为王。 (2)在中央: ①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 向皇帝负责; ②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权利统归兵部, 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军事)

中央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吏户礼 兵 刑 工 部部部 部 部 部
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 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2.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 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原因: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
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 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国家初建,政局不 稳,人心浮动,我 当如何巩固统治, 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 (二)措施: 1.政治:(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
中央
行中书省
改 革 后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中央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刑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