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姿势
名词解释解剖学姿势
名词解释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是指人体在解剖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位置和姿势。
这些姿势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相互关系而设计的。
解剖学姿势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的器官和结构以及研究的目的。
解剖学姿势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姿势:
1. 背卧位:被试者平躺在背部,双臂自然放置在身体两侧。
这是最常用的姿势,用于研究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骨盆等区域的解剖结构。
2. 俯卧位:被试者面朝下平躺,双臂自然放置在身体两侧。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背部、臀部、下肢和腰椎等区域的解剖结构。
3. 侧卧位:被试者侧身躺在一侧,上臂向前伸展,下臂弯曲放在头部下方。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胸腔、腹腔、肾脏和肝脏等器官的解剖结构。
4. 仰卧位:被试者仰卧在背部,双腿伸直放平。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下肢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解剖结构。
5. 半坐半躺位:被试者半躺半坐,头部微微抬起,腿部略曲。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胃部和肠道等内脏的解剖结构。
以上只是常见的几种解剖学姿势,根据研究的需要,还可以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姿势。
不同的姿势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观察到
解剖结构,描绘解剖图和制作模型。
解剖学姿势也有助于研究者进行手术操作的模拟练习,从而提高手术技能和减少手术风险。
在实际解剖学研究中,解剖学姿势通常是与解剖学标本和解剖学工具相结合使用的。
研究者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姿势和工具,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组织和功能。
解剖学姿势的应用使得解剖学研究更加方便、可视化,为其他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解剖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骨膜(periosteum)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具有营养骨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3.骨髓(bone marrow)红骨髓(red bonemarrow):存在于骨髓腔(6岁以前)与骨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仅存在于成人的骨髓腔内4.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下切迹彼此围成,内有脊神经和小血管通过。
5.椎孔(vertebral foramen)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脊髓6.胸骨角(sternal angle) 由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间隙的标志。
7.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呈“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质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导致严重后果。
8.椎间盘(interverbral disc) 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弹性,能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9.骨盆界线(terminal line of pelvis) 骶骨岬、耻骨联合上缘及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相连而成的环形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10.咽峡(Fauces isthmusof) 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部位,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11.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膈脚之间,是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于腹后壁的结构,是临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是解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人体在特定的姿势下,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关系。
通过标准解剖姿势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医学生、临床医生以及解剖学研究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站立姿势是最基本的解剖姿势之一,它要求被解剖者站立,双脚自然分开,双上肢自然下垂。
这种姿势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人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的解剖结构。
仰卧位是指被解剖者仰卧在解剖台上,双上肢自然放置在体侧,双下肢自然伸直。
这种姿势适合观察头颈部、胸腔和腹腔的解剖结构。
俯卧位是指被解剖者俯卧在解剖台上,头部转向一侧,双上肢自然放置在体侧,双下肢自然伸直。
这种姿势适合观察背部和下肢的解剖结构。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姿势外,还有许多其他特殊的解剖姿势,如头冠位、坐位、半坐位等,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应用场景和解剖学意义。
在学习解剖姿势时,需要结合解剖学知识,理解不同姿势下的解剖结构特点和观察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
在进行人体标准解剖姿势的学习和实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被解剖者的姿势标准和稳定,避免因姿势不当而影响解剖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其次,要注意保护被解剖者的隐私和尊严,做好解剖前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获得被解剖者的理解和同意。
最后,要严格遵守解剖实验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解剖实验的合法合规。
总之,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是解剖学学习和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掌握不同姿势下的解剖结构特点和观察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学习者和从业者有所帮助,促进解剖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解剖学姿势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姿势是指在解剖学研究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和研究人体结构、内脏器官等而采用的特定体位。
这些姿势可以帮助解剖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人体解剖学知识,也可以用于临床解剖学教学、手术操作和研究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剖学姿势及其名词解释:1. 仰卧位:被解剖者仰卧在工作臺上,上肢屈曲于体侧,下肢伸直。
这个姿势适用于解剖头颈部、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等部位。
2. 俯卧位:被解剖者俯卧在工作臺上,上肢伸直于体侧,下肢伸直。
这个姿势适用于解剖背部、颈椎和下肢等部位。
3. 侧卧位:被解剖者侧卧在工作臺上,上肢位于头顶或胸部,下肢屈曲于腹部。
这个姿势适用于解剖头颈部、胸腔和腹腔等部位。
4. 直立位:被解剖者站立或坐立,上肢自然垂放,下肢并拢。
这个姿势适用于解剖全身和四肢等部位。
5. 卧位:被解剖者仰卧或俯卧在床上或其他支撑物上。
这个姿势适用于解剖术前手术规划、手术操作等。
6. 趴位:被解剖者趴在工作臺上,臀部高于头部。
这个姿势适用于解剖背部、腰椎和盆腔等部位。
7. 头低位:被解剖者仰卧或坐卧位,头部低于心脏位置。
这个姿势可以用于研究头颈血管解剖,也可以用于手术操作时减少出血。
8. 近端身体位:被解剖者靠近工作臺,身体与被解剖部位之间的距离较近。
这个姿势可以方便解剖者的操作,并提供更好的视野。
9. 远端身体位:被解剖者离工作臺较远,身体与被解剖部位之间的距离较远。
这个姿势可以保持被解剖部位的固定,方便研究和操作。
10. 英腿位:被解剖者坐位,双脚交叉抬起。
这个姿势可以展示髋关节和髋关节周围的结构。
总之,解剖学姿势在解剖学研究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帮助解剖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人体解剖学知识,也可以用于临床工作和学术研究中。
正确的姿势选择可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有助于准确解剖和研究人体结构。
解剖学名词解释解剖学姿势的概念
解剖学名词解释解剖学姿势的概念解剖学名词解释:解剖学姿势的概念引言:解剖学姿势是解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人体解剖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解剖学姿势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身体位置或姿态,用于研究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的解剖结构。
简而言之,姿势是解剖学中描述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基本参考框架。
1. 什么是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是指在医学解剖学研究中,为了方便观察和研究人体结构,特定的人体姿势或位置。
在解剖学中,常用的姿势包括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和直立位等。
不同的姿势适用于研究不同的解剖结构。
2. 常见的解剖学姿势2.1 仰卧位仰卧位是指体位仰卧于直线面上,头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头颈部、胸部、腹部和骨盆等部位的解剖结构。
2.2 俯卧位俯卧位是指体位俯卧于直线面上,头部略转向一侧。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背部和臀部等区域的解剖结构,特别适用于观察脊柱和骨盆。
2.3 侧卧位侧卧位是指体位侧卧于直线面上,头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侧卧位的脊柱和侧卧位的腹部结构。
2.4 坐位坐位是指体位坐立于直线面上,头部保持直立。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头颈部、上肢和下肢等部位的解剖结构。
2.5 直立位直立位是指体位站立于直线面上,头部正直直立。
这种姿势常用于研究下肢、骨盆和脊柱等部位的解剖结构。
3. 解剖学姿势的重要性解剖学姿势在人体解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姿势能够使解剖学家或医学生更方便地观察和研究人体结构,有助于提高解剖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姿势可以改变人体内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特征。
此外,在临床医学和手术中,正确的姿势能够提供更好的手术暴露和操作视野,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4. 解剖学姿势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解剖学研究或临床操作时,必须注意正确选择和掌握姿势。
首先,姿势选择应根据具体研究或操作的解剖结构来进行。
不同的结构可能需要不同的姿势才能较好地显示和观察。
人体解剖标准姿势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标准姿势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标准姿势,又称正位标准姿势,是用于人体解剖学研究的一
种固定的、普遍接受的姿势。
正位标准姿势是以左侧正卧位为基础,以人
体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为准,将解剖标准相应地反映在人体上的一种解剖
姿势定义方法。
它的准确性、可靠性,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精确地预测、确
定患者的病情;它的实用性,可以帮助解剖学家有效地完成解剖工作。
人体解剖标准姿势的标准部分包括:
1、头和面部。
头部保持平直,眼睛对上方,耳朵对胸前,嘴部闭合,牙齿合拢,舌苔萎缩。
2、肩部和膝部。
颈和肩膀保持水平,手臂与上肢右端斜线相平行,
手掌向上平行,膝盖直立,右膝放在右侧腿上。
3、胸部、腹部和腰部。
胸部紧贴床面,腹部紧贴床面,腰部与上肢
垂直,会阴部保持稍后位。
4、髋部和臀部。
右腿膝盖仰面向外,脚踝与右肩连线平行,右腿的
脚掌向外,臀部保持正立。
5、足部。
右足掌放在左腿上,脚趾向上,双脚保持弓形。
人体解剖标准姿势是用于解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其固定性、可控性和可重复性,对于人体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解剖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1. 解剖学姿势一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 内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3. 骺线----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
4. 板障一颅骨顶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
5. 椎管----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
6.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 隆椎----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8. 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9.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
11. 颅囟----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
12. 翼点Pterion----为颅侧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交界处,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13. 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内有蝶窦的开口。
14.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15. Luschka关节----即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唇缘相连接而成。
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
16. 腕骨沟----8块腕骨弧形排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与腕管的构成。
17. 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经过。
18. 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剖学姿势集及术语
解剖学姿势集及术语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科学领域。
在解剖学研究中,姿势和术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解剖学家描述和交流有关人体解剖结构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剖学姿势集及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解剖学知识。
1.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指人体仰面朝上躺平的姿势。
在解剖学中,仰卧位常用于研究和描述人体前面的解剖结构,如胸部和腹部。
2. 俯卧位(Prone Position):指人体俯面朝下躺平的姿势。
俯卧位常用于研究和描述人体背面的解剖结构,如背部和臀部。
3. 侧卧位(Lateral Position):指人体侧面躺卧的姿势。
侧卧位常用于研究和描述人体侧面的解剖结构,如脑部和脊柱。
4. 仰卧侧位(Semi-Fowler's Position):指人体仰卧,上半身略微抬高的姿势。
仰卧侧位常用于研究和描述人体头颈部的解剖结构。
5. 仰卧半侧位(Dorsal Recumbent Position):指人体仰卧,下肢屈曲的姿势。
仰卧半侧位常用于研究和描述盆腔和骨盆的解剖结构。
6. 人体正中位(Anatomical Position):指人体直立,双臂自然垂放,掌心向前,脚掌并拢的姿势。
人体正中位是解剖学研究中的标准姿势,用于描述人体各个解剖结构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除了姿势,解剖学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人体结构和组织的位置、方向和关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解剖学术语:1. 上(Superior):指在人体正中位的上方,与“下”相对。
2. 下(Inferior):指在人体正中位的下方,与“上”相对。
3. 前(Anterior):指在人体正中位的前方,与“后”相对。
4. 后(Posterior):指在人体正中位的后方,与“前”相对。
5. 内(Medial):指靠近人体正中位的一侧,与“外”相对。
6. 外(Lateral):指远离人体正中位的一侧,与“内”相对。
人体解剖标准姿势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标准姿势名词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解剖标准姿势及其解释:
1.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身体仰面平躺,手掌朝上,脚掌平放。
该姿势常用于观察头颈部、胸部、腹部和下肢的解剖结构。
2. 俯卧位(Prone position):身体面向下平躺,胸部和腹部贴近
床面,头部转向一侧。
该姿势常用于观察背部和下肢的解剖结构。
3. 侧卧位(Lateral position):身体向一侧平躺,上肢屈曲,下
肢伸直。
该姿势常用于观察侧面结构,如胸腔、腹腔和盆腔的解剖结构。
4. 坐位(Sitting position):身体坐直,双脚平放,上肢放松自
然垂下。
该姿势常用于观察头颈部和上肢的解剖结构。
5. 趴伏位(Prone jackknife position):身体趴在手肘和膝盖上,头部向一侧。
该姿势常用于观察肛门和骶尾部的解剖结构。
6. 趴伏侧卧位(Prone lateral position):身体向一侧平躺,头
部转向另一侧,上肢屈曲,背部向上略呈弧形。
该姿势常用于观察脊柱和
骶尾部的解剖结构。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人体解剖标准姿势,不同的姿势适用于不同的解剖
结构观察,可以通过采用标准姿势来减少变量的干扰,提高解剖学研究的
可靠性。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解剖姿势是指人体在解剖学研究中采取的特定姿势,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关系。
正确的人体解剖姿势对于医学教学、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1. 仰卧位。
仰卧位是指人体仰面平躺的姿势。
在解剖学研究中,仰卧位常用于观察头颈部、胸腹部和四肢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医学中,仰卧位也常用于检查和手术操作,如头部CT扫描、心脏手术等。
2. 俯卧位。
俯卧位是指人体俯面平躺的姿势。
在解剖学研究中,俯卧位常用于观察背部、臀部和下肢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医学中,俯卧位也常用于检查和手术操作,如脊柱手术、下肢骨折复位等。
3. 侧卧位。
侧卧位是指人体侧面平躺的姿势。
在解剖学研究中,侧卧位常用于观察头颈部、胸腹部和盆腔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医学中,侧卧位也常用于检查和手术操作,如脑部MRI检查、腹部手术等。
4. 俯卧头侧位。
俯卧头侧位是指人体俯卧着,头部偏向一侧的姿势。
在解剖学研究中,俯卧头侧位常用于观察头颈部和面部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医学中,俯卧头侧位也常用于检查和手术操作,如颅脑手术、面部整形等。
5. 仰卧头侧位。
仰卧头侧位是指人体仰卧着,头部偏向一侧的姿势。
在解剖学研究中,仰卧头侧位常用于观察头颈部和面部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医学中,仰卧头侧位也常用于检查和手术操作,如口腔手术、颈部CT检查等。
6. 趴卧位。
趴卧位是指人体俯卧在桌面或床上,头部向一侧或双侧转向的姿势。
在解剖学研究中,趴卧位常用于观察胸腹部和盆腔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医学中,趴卧位也常用于检查和手术操作,如胃肠镜检查、盆腔手术等。
以上就是常见的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不同的姿势适用于不同的解剖结构和临床操作,正确的姿势能够提供清晰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医学教学和临床诊断。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解剖学标准操作,确保解剖结构的准确观察和诊断操作的顺利进行。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是指在解剖学研究中,为了更好地展示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位置而设计的一系列姿势。
这些姿势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和医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人体解剖结构,也为医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我们来介绍仰卧位,这是最常见的解剖姿势之一。
在仰卧位下,被解剖者平躺在背部上,四肢自然伸展。
这种姿势有利于观察和学习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的解剖结构,对于学习心脏、肺部、肝脏等内脏器官的位置和结构也非常有帮助。
其次,俯卧位也是常见的解剖姿势之一。
在俯卧位下,被解剖者平躺在腹部上,头部稍微偏向一侧,四肢自然伸展。
这种姿势适用于观察和学习背部、臀部、下肢以及脊柱的解剖结构,对于学习肾脏、胰腺等腹腔内器官的位置和结构也非常有帮助。
除了仰卧位和俯卧位,还有侧卧位。
在侧卧位下,被解剖者侧卧在一侧,上肢自然伸展,下肢微曲。
这种姿势适用于观察和学习侧面的解剖结构,比如观察胸腔和腹腔的侧面结构,学习肺部、心脏、胃肠道等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此外,坐位和立位也是常见的解剖姿势。
在坐位下,被解剖者坐着,身体直立或微微前倾,四肢自然伸展或微曲。
这种姿势适用于观察和学习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学习咽喉、颈部血管等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在立位下,被解剖者站立,身体直立,四肢自然垂直。
这种姿势适用于观察和学习全身的解剖结构,学习骨骼、肌肉、血管等结构的位置和关系。
总的来说,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是解剖学教学和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姿势,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位置,为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人体标准解剖姿势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人体解剖学姿势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姿势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姿势名词解释】1. 引言人体解剖学姿势是解剖学领域中的重要基础,它们通过一系列特定的体位和姿势,使解剖学家能够更好地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解释和探讨一些常见的人体解剖学姿势,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
2. 解剖学姿势的定义和作用解剖学姿势是指特定的体位和姿势,通过排列身体部位和关节的位置,使解剖学家能够清晰地观察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这些姿势的使用对解剖学的研究至关重要,它们可以提供可重复和标准化的条件,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3. 常见的人体解剖学姿势(1)仰卧位(Supine Position)仰卧位是最常见的人体解剖学姿势之一。
在该姿势下,被研究者平躺在背面,面向上方,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腿自然伸直。
这种姿势可以使解剖学家观察到胸腔和腹腔内的器官,如心脏、肺部、胃等。
(2)俯卧位(Prone Position)俯卧位是另一种常见的姿势,研究者面朝下平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腿也自然伸直。
这种姿势适用于观察和研究脊椎、胸腔和腹腔的后部结构。
(3)坐位(Sitting Position)坐位是一种更直立的姿势,研究者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双腿伸直或弯曲,身体保持直立。
这种姿势适用于观察和研究腹部、骨盆和下肢的结构。
(4)侧卧位(Lateral Position)侧卧位是指研究者侧躺在床上或平面上,一个侧面向上,双手靠着身体侧面,身体呈弯曲状态。
这种姿势常用于观察和研究躯干、颈部、肩膀和髋部的结构。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人体解剖学姿势在解剖学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姿势,解剖学家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进而深入了解其生理功能及疾病发生机制。
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的复杂性。
总结本文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常见的人体解剖学姿势进行了解释和探讨。
通过了解这些姿势的定义、作用和应用领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解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解剖学姿势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的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相互关系的学科,而解剖学姿势则是指在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使用的特定体位。
这些姿势被用于增强可视性、方便手术、采集标本以及进行疾病诊断等目的。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解剖学姿势进行解释。
1. 仰卧位:仰卧位是指人体面部向上平躺的体位,通常用于手术或检查,使医生可以容易地观察患者的面部、胸部和四肢。
仰卧位也常被用于进行全身麻醉手术。
在仰卧位中,患者的腿部通常会被抬高以减轻血液回流所带来的不适。
2. 俯卧位:俯卧位是指人体面部向下平躺的体位,在解剖学研究中常用于观察背部和臀部结构。
俯卧位还被用于进行腰椎穿刺、手术操作和检查等。
在俯卧位时,患者的头部通常会被侧向转动,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 侧卧位:侧卧位是指身体侧面向下平躺的体位,在手术和病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
侧卧位能够使医生方便地观察和操作肋骨、腹股沟区域以及下肢。
其中,左侧卧位常被用于胃肠道手术,而右侧卧位则常用于心脏手术。
4. 趴卧位:趴卧位是指人体面部向下平躺于床上,双臂自然垂放的体位。
在研究解剖学或进行背部手术时,趴卧位是常用的体位之一。
这个姿势可使医生更方便地观察背部骨骼和肌肉结构,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手术。
5. 负倾卧位:负倾卧位是指患者的下肢略高于头部的体位。
这种姿势被用于降低颅内压力,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
在一些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负倾卧位可减少颅内出血和脑梗塞的风险。
6. 剪刀位:剪刀位是指患者腿部位于不同高度的侧卧位,一条腿稍微 extends,另一条腿屈曲90度。
这种姿势常用于子宫手术,例如剖腹产或子宫切除术。
剪刀位可以提供更好的手术曝光度,使医生容易观察和操作。
除了上述常见的姿势,还有一些特殊的姿势在特定的解剖学研究或手术中使用。
例如坐位姿势常用于脑脊液穿刺和椎管外麻醉;足底位则常用于髋关节手术和产科手术;双腿抬高位常用于腹部手术,以降低腹部腔内压力。
总结起来,解剖学姿势是医生在进行解剖学研究和手术操作时用于调整患者体位的特定方式。
解剖学姿势集及术语
解剖学姿势集及术语
解剖学姿势是指在进行解剖学教学或研究时所采用的标准姿势,它可以帮助学生或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常见的解剖学姿势及其术语:
1.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足尖朝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向前,足跟与肩平齐,足弓适度。
2.侧位姿势:身体侧向一侧,头部转向相反方向,手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手掌向下。
3.俯卧姿势:身体俯卧,脸朝下,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手掌向下。
4.仰卧姿势:身体仰卧,脸朝上,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或上举,手掌向下。
5.坐位姿势:身体坐在椅子上,头、颈、脊柱和下肢保持正常曲度,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或膝盖上。
6.半坐位姿势:身体半坐在椅子上,头部和上半身直立,下半身膝盖微屈。
7.半俯卧姿势:身体半俯卧,脸朝下,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或上举,手掌向下。
8.半侧位姿势:身体半侧向一侧,头部转向相反方向,手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手掌向前或向上。
9.头颈分离姿势:头颈分离,头向一侧旋转,颈椎向相反方向弯曲,另一侧的手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
10.胸腹分离姿势:胸腹分离,胸部向前凸出,腹部向内收缩,手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
这些姿势在解剖学教学和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有助于学生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
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
解剖学姿势:为了阐明人体各部和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首先必须确立一个标准姿势,在描述任何体位时,均以此标准姿势为准。
这一标准姿势叫做解剖学姿势。
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双足并立,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立正: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二者虽然都是站立位姿势,但是手、足及身体姿势都有所不同。
标准解剖学姿势名词解释
标准解剖学姿势名词解释
标准解剖学姿势是在解剖学中使用的一组姿势,用于展示身体的不同部位和组织。
这些姿势使解剖学家能够观察和研究身体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解剖学特征和功能。
1. 仰卧位:病人仰卧在床上,脸朝上,四肢自然放松。
这个姿势通常用于检查和研究颈部、胸部和腹部的解剖结构。
2. 侧卧位:病人侧躺在床上,身体与床平行。
这个姿势通常用于观察和研究侧面解剖结构,如骨骼、肌肉和内脏。
3. 俯卧位:病人俯卧在床上,脸朝下,四肢自然放松。
这个姿势通常用于观察和研究背部和下肢的解剖结构。
4. 坐位:病人坐在床或椅子上,脊椎直立。
这个姿势通常用于观察和研究头部、颈部和上肢的解剖结构。
5. 半坐位:病人半坐在床上,角度介于仰卧位和坐位之间。
这个姿势通常用于观察和研究腹部和胸部的解剖结构。
6. 曲卧位:病人卧在床上,屈曲状态。
这个姿势通常用于观察和研究肢体关节的解剖结构,如膝关节和肘关节。
7. 背位:病人仰卧在床上,背部与床平行。
这个姿势通常用于观察和研究背部的解剖结构,如脊柱和肩胛骨。
8. 前位:病人仰卧在床上,脸朝下,四肢自然放松。
这个姿势
通常用于观察和研究前面的解剖结构,如颈部和胸部。
标准解剖学姿势的选择取决于需要观察的具体解剖结构和目的。
通过使用这些姿势,解剖学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人体的解剖学,从而为医学研究和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医学基础知识的考察频率在近年来年医招考试中出现的越来越高,所占比率也越来越大,在这里今天把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整理归纳,以帮助考生记忆。
1.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2.方位术语(1)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近颅底为上,近足者为下。
(2)腹侧(前)和背侧(后):距身体腹侧面近者为前,而距身体背侧面近者为后。
(3)内侧和外侧:描述人体各局部或器官、结构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远近的术语。
(4)内和外:主要用于描述空腔脏器,近内腔者为内,距离内腔远者为外。
(5)浅和深:距皮肤近者为浅,远离皮肤而距人体内部中心近者为深。
(6)近侧和远侧:在四肢,距肢根部较近者为上,称为近侧;距肢根部较远者为下,称为远侧。
3.人体的轴(1)垂直轴:为上自头侧,下至尾侧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
(2)矢状轴:是指从腹侧面至背侧面,同时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的轴,又名腹背轴。
(3)冠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轴。
4.面(1)矢状面:是指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剖面。
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是指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剖面。
(3)水平面:又称横切面是指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平面而言。
例题:1.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面是( )A.矢状面B.水平面C.冠状面D.横切面【正确答案】C【中公解析】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冠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2.关于解剖学姿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上肢下垂B.两足分开,足尖向前C.身体直立D.两眼平视正前方【正确答案】B【中公解析】应为双足并立,足尖向前。
3.矢状面是指( )A.从上到下,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B.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C.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D.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正确答案】D【中公解析】矢状面由前到后,将人体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立,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足尖、掌心向前。
2、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两侧平对第 2肋软骨3、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此处骨质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4、上、下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上段的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部分称下消化道。
5、上、下呼吸道:鼻咽喉为上呼吸道;喉以下为下呼吸道。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7、腹膜腔:脏腹膜和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腔内有少量浆液。
8、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个毛细血管,血液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与气体交换,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成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成为体循环。
9、肺循环:循环(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璇循环或小循环。
10、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11、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通过。
12、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一13、内囊:位于大脑基底部,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下行的投射纤维聚集所形成的白质板。
14、关节:又称间接连接,是骨连接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之间为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接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掌心足尖都向前上肢下垂下肢并【注释】解剖学姿势又称标准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足尖向前。
人体歌诀及注释1.运动系统组成、功能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注释】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借骨连结构成整体的支架即骨骼,肌附着于骨。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枢纽,骨骼肌为动力。
共同完成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及运动的功能。
2.各部骨数目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注释】成人骨共206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按在体内所处部位不同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分脑颅骨和面颅骨,共23块,躯干骨共51块,四肢骨共126块,另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
3.骨的构造骨质表现密和松骨内位置有不同骨髓分为黄和红骨髓腔隙它填充红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内留终生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长修复立大功【注释】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
①骨密质,主要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
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
(2)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腔隙内。
又分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能造血。
成人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3)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骨的最外边,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在骨的生长、发生、修复和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4.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内软骨藏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注释】关节的结构各不相同,但基本构造都一样。
(1)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2)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和关节内软骨等。
5.各部椎骨特点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胸椎连肋关节面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注释】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特点:①椎体较小。
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③棘突末端分叉。
④特化颈椎有: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又称寰椎。
第二颈椎,有齿突,又称枢椎。
第七颈椎,棘突特长,又称隆椎。
其棘突是计数椎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2)胸椎特点: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关节面。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3)腰椎特点: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6.椎间盘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注释】1)位置:位于相邻椎体之间。
(2)构成: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纤维环为环形的纤维软骨,连于上下椎体之间,髓核为胶冻状,位于中央。
(3)临床意义:纤维环后外侧较薄弱,用力过猛时可致髓核脱出而压迫脊神经。
7.脊柱韧带及意义脊柱韧带,三长两短腰椎穿刺,棘上棘间再透黄韧,进入椎管【注释】脊柱的韧带,主要有五条,即三长两短。
(1)三条长韧带:①前纵韧带,连接于椎体之前。
②后纵韧带,连接于椎体之后。
③棘上韧带,连接于棘突之后。
(2)两条短韧带:①棘间韧带,连接于棘突之间。
②黄韧带,连接于椎弓之间。
(3)临床意义:腰椎穿刺时由外向内依次经过的韧带是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8.脊柱的整体观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注释】(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依次增大,骶尾部又逐渐缩小,与承受体重压力密切相关。
(2)后面观:棘突上下排列成一条直线。
各部棘突方向有所不同,颈部棘突较短,胸部棘突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腰部棘突近水平后伸。
(3)侧面观:可见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主要起减缓震荡作用。
其中,颈腰二曲凸向前,胸骶二曲凸向后。
9.胸骨形态意义胸骨形似一匕首上柄中体下剑突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向前凸【注释】(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
胸骨柄上方凹陷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标志。
10.肋的连结一肋连于胸骨柄二肋对角标志明三至七肋与体连八至十肋成肋弓十一十二称浮肋前端游离肌肉中【注释】(1)肋的后端连结:肋的后端连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连。
④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
⑤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肌之中,称浮肋。
11.颅骨名称脑颅八块颅前起额筛蝶枕各有一顶骨颞骨各两块构成颅盖和颅底面颅总共有十五构成颜面骨根基形单影只下颌舌独来独往一张犁其余都要成双对泪颧腭甲上颌鼻【注释】颅骨共23块(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1)脑颅:包括顶骨2、颞骨2 、额骨1、枕骨1、蝶骨1 、筛骨1。
(2)面颅:包括泪骨2 、颧骨2、腭骨2 、下鼻甲骨2 、上颌骨2 、鼻骨2 、犁骨1 、舌骨1、下颌骨1。
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12.颅顶观颅顶借缝连结紧三缝名为冠矢人婴颅骨化未完成缝间膜闭叫颅囟【注释】成人颅顶借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紧密连结,新生儿颅缝交界处由结缔组织膜封闭称颅囟。
13.翼点位置、意义翼点位于太阳穴额顶颞蝶会颞窝内有脑膜中动脉骨折皆因骨质薄【注释】翼点,位于颞窝,是额、顶、颞、蝶四骨相交汇处。
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外力打击易引起骨折而发生颅内出血。
14.颞下颌关节构成及特点下颌头,下颌窝构成关节功能多关节腔有关节盘关节囊壁前薄弱咀嚼语言做表情张口过大向前脱【注释】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突(下颌头)与颞骨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
特点为:①关节腔内含有关节盘。
②关节囊松弛,易向前脱位。
15.肩胛骨形态特点肩胛三角形上冈登高峰外侧关节盂上下二七平【注释】肩胛骨,呈三角形,分两面、三缘、三角。
后面有肩胛冈,末端延为肩峰,是肩部最高点。
外侧角形成关节盂,参与肩关节构成。
上角、下角分别平对第二、第七肋,是计数肋骨的标志。
16.肱骨主要结构上大下小两个头小头推着滑车走解剖外科两个颈骨折快往外科走尺桡两个神经沟同名神经沟内走【注释】①二头:上端为膨大的半圆形肱骨头,参与肩关节的构成。
下端有肱骨小头和滑车,参与肘关节的构成。
②二颈:肱骨头外下缩细称解剖颈,肱骨上端与干交汇处为外科颈,因此处最易发生骨折需去外科治疗而得名。
③二沟:肱骨干后方有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
肱骨下端内上方后面有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
17.腕骨名称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注释】腕骨,8块,排成远近两列。
近侧列由外向内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远侧列由外向内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18.肩关节构成特点肩关节,很灵活关节囊松下薄弱肱骨头大盂浅小运动不当向下脱【注释】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
特点:①肱骨头大、关节盂较浅小。
②关节囊松弛、易向前下脱位。
③运动灵活、稳固性较差。
19.髋骨主要结构髂耻坐骨三合一一面一孔一个嵴二窝二线二切迹三节三支三个棘【注释】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三骨在髋臼处汇合而成。
髋骨的结构可归纳为三个一、三个二、三个三。
三个一:一面—耳状面;一孔—闭孔;一个嵴—髂嵴;三个二:二窝—髂窝、髋臼;二线—弓状线、耻骨梳;二切迹—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三个三:三节—髂结节、耻骨结节、坐骨结节;三支—坐骨支、耻骨上支、耻骨下支;三个棘—髂前上嵴、髂后上嵴、坐骨棘。
20.跗骨名称距下有跟前接舟舟前三楔跟前骰【注释】跗骨,共七块。
最上方的是距骨,距骨下为跟骨,距骨前有足舟骨。
跟骨前接骰(音t ou)骨,足舟骨前接内、中、外侧三块楔(音x ie )骨。
21.骨盆构成、分界及男女骨盆比较骶骨尾骨两髋骨构成骨盆起保护界线以下小骨盆男窄女宽很清楚男腔漏斗女腔桶男小女大看角度【注释】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借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及韧带而构成。
(1)骨盆界线:由后向前依次为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联合上沿。
(2)大小骨盆的划分: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大、小骨盆。
界线以下为小骨盆。
(4)男女骨盆的形态差别见下表男性女性骨盆上口心形圆形骨盆下口较狭窄较宽大骨盆腔漏斗形圆桶形耻骨下角70o~75o 80o~100o22.膝关节特点膝关节,最复杂承受压力也最大关节囊松韧带补髌下韧带最发达内C外O半月板前后韧带相交叉【注释】膝关节:(1)构成: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构成。
(2)主要特点:①是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②关节囊松弛但韧带发达,囊外有髌韧带、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
③关节腔内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和呈“O”的外侧半月板,以加强稳固性和适应性。
髌下韧带—指髌骨下方的韧带,即髌韧带。
23.肌的分类构造辅助结构长短扁肌轮匝肌肌腹肌腱两相依筋膜腱鞘滑膜囊辅助减少摩擦力【注释】(1)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2)肌的基本构造:肌腹、肌腱。
(3)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24.膈膈顶向上似穹隆上下分隔腹和胸周围膈肌中心腱三个裂孔上下通收缩下降主动吸舒张呼气向上升【注释】膈,位于胸腹之间。
包括周围的膈肌和中央的中心腱。
膈肌收缩胸腔扩大,引起吸气,膈肌舒张胸腔缩小,助呼气。
膈上有三个裂孔,分别是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和腔静脉孔,三者分别有食管、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通过。
25.腹肌腹外斜肌插口袋儿腹内斜肌扇子面儿腹横肌,裤腰带儿前部贴着一直板儿【注释】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和腹外侧壁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等。
(1)腹直肌:腹正中线两侧,上宽下窄的长板状。
(2)腹外斜肌:腹前外侧壁扁肌,肌束由外下斜向内下(类似手插口袋)。
(3)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深面,肌束由外下呈扇形向内上。
(4)腹横肌: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呈水平方向。
插口袋—指腹外斜肌肌束方向。
扇子面—指腹内斜肌肌束方向。
裤腰带—指腹横肌肌束方向。
一直板—指腹直肌。
26.前臂前群肌名称前臂前群桡向尺肱桡旋前桡腕屈掌长指浅尺屈腕拇长指深深方居【注释】前臂肌前群共9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深层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27.前臂后群肌名称桡侧腕长与腕短指伸小指尺伸腕深层旋后拇长展拇短拇长示指完【注释】前臂肌后群共10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深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35.小腿肌名称作用小腿前群肌有三 母趾长伸胫骨前外侧腓骨长短肌主要作用是外翻后群浅层三头肌止于跟骨成跟腱母趾长屈能屈足胫骨后肌可内翻【注释】小腿肌,比较复杂,分为前群、外侧群和后群。
前群多为足的伸肌和内翻肌,后群多为足的屈肌和内翻肌,外侧群为足的外翻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