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单片机硬件关键参数设计概述

高速单片机硬件关键参数设计概述
高速单片机硬件关键参数设计概述

高速单片机硬件关键参数设计概述

洪鼎标

【期刊名称】《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随着目前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高速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对硬件的可靠性问题便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硬件的可靠性角度描述高速单片机设计的关键点.

【总页数】4页(5-8)

【关键词】高速单片机可靠性特性阻抗 SI PI EMC 热设计

【作者】洪鼎标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一)——从家用多功能定时控制器电路设计,谈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的方法 [J], 陈阳海

2.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二)——从家用多功能定时控制器电路设计,谈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的方法 [J], 陈阳海

3.基于单片机的温室环境参数监控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J], 王丽平; 蔡长青

4.单片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第一讲单片机的基本概念 [J], 李学海

5.单片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2)第二讲PIC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J], 李学海

最新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 原则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系统扩展,即单片机内部的功能单 元,如ROM、RAM、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不能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时,必须在片外进行扩展,选择适当的芯片,设计相应的电路。二是系统的配置,即按照系统功能要求配置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打印机、A/D、D/A转换器等,要设计合适的接口电路。 ●系统的扩展和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 1、尽可能选择典型电路,并符合单片机常规用法。为硬件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打下良好的基 础。 ● 2、系统扩展与外围设备的配置水平应充分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要求,并留有适当余地,以便进行 二次开发。 ● 3、硬件结构应结合应用软件方案一并考虑。硬件结构与软件方案会产生相互影响,考虑的原则 是:软件能实现的功能尽可能由软件实现,以简化硬件结构。但必须注意,由软件实现的硬件功能,一般响应时间比硬件实现长,且占用CPU时间。 ● 4、系统中的相关器件要尽可能做到性能匹配。如选用CMOS芯片单片机构成低功耗系统时,系统 中所有芯片都应尽可能选择低功耗产品。 ● 5、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是硬件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芯片、器件选择、去耦滤波、印刷 电路板布线、通道隔离等。 ● 6、单片机外围电路较多时,必须考虑其驱动能力。驱动能力不足时,系统工作不可靠,可通过增 设线驱动器增强驱动能力或减少芯片功耗来降低总线负载。 ● 7、尽量朝“单片”方向设计硬件系统。系统器件越多,器件之间相互干扰也越强,功耗也增大, 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随着单片机片内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强,真正的片上系统SoC已经可以实现,如ST公司新近推出的μPSD32××系列产品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80C32核、大容量FLASH 存储器、SRAM、A/D、I/O、两个串口、看门狗、上电复位电路等等。 ●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常用方法实践 ●影响单片机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并受系统结 构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影响。这些都构成单片机系统的干扰因素,常会导致单片机系统运行失常,轻则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重则会导致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形成干扰的基本要素有三个: ●(1)干扰源。指产生干扰的元件、设备或信号,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du/dt, di/dt大的地 方就是干扰源。如:雷电、继电器、可控硅、电机、高频时钟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 ●(2)传播路径。指干扰从干扰源传播到敏感器件的通路或媒介。典型的干扰传播路径是通过导线 的传导和空间的辐射。 ●(3)敏感器件。指容易被干扰的对象。如:A/D、 D/A变换器,单片机,数字IC,弱信号放大器 等。 ● 1 干扰的分类 ● 1.1 干扰的分类 ●干扰的分类有好多种,通常可以按照噪声产生的原因、传导方式、波形特性等等进行不同的分 类。按产生的原因分: ●可分为放电噪声音、高频振荡噪声、浪涌噪声。 ●按传导方式分:可分为共模噪声和串模噪声。 ●按波形分:可分为持续正弦波、脉冲电压、脉冲序列等等。 ● 1.2 干扰的耦合方式

AVR单片机软硬件设计入门教程

A VR的性价比远高于51: 高速、RISC:主频最高达20MHz 低功耗,宽电压:1.8V~5.5V,最低全速运行功耗<300uA IO口驱动能力强:推拉电流能力均达30mA,可以直接驱动蜂鸣器、继电器等 片内资源丰富:外部中断、定时/计数器、UART、SPI、IIC、ADC、模拟比较器 型号齐全,而且40脚以下的A VR均具有DIP的封装形式 软件开发环境 编辑与编译软件:WinA VR 仿真调试软件:A VR Studio 下载软件:MuCodeISP 硬件开发环境 仿真调试工具:JtagICE 下载线工具:STK200/300 学习板一块:LT-Mini-M16 技术手册 A VR官方中文版技术手册 《AVR 单片机与GCC 编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1254564.html, A VR的时钟源(晶振、内部RC等)不经过分频直接提供给CPU使用,而51的CPU主频等于晶振的12分频 A VR既具有简单的、可以自制的ISP下载线和Jtag仿真器,又有DIP直插的封装形式 A VR的C语言编程与C语言教科书上学习的标准C语言语法是几乎一样的,不像51的C 语言,一些bit、srf之类的变量定义在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有利于后续嵌入式系统的学习 构建最小系统 电源: 数字电源VCC:任何场合必选 模拟电源A VCC:使用片上ADC或模拟比较器时必选 晶振:对时钟要求严格的场合,如使用USART时必选 复位按键:需要手动复位时必选 ISP下载线接口:需要进行ISP下载时必选 Jtag仿真器接口:需要进行Jtag仿真调试时必选 PCB技术与Protel简介 PCB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把导线印刷在板子上。覆铜板 印刷感光胶 曝光 钻孔 化学腐蚀 金属化过孔 喷绝缘漆 印刷丝印层 切割Protel软件是最流行的PCB设计软件,可以在电脑上完成PCB的设计,然后送到PCB加工厂出板。 常用版本:Protel99SE,Protel DXP 2004,Altium Designer 6(AD6) AD6是最新版本,风格与Protel DXP 2004区别不大 Protel设计PCB步骤如下: 1.绘制元件的PCB封装库(.pcblib) 2.绘制元件的原理图库(.schlib)

PCB电路板绘制和单片机设计说明书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PCB电路板绘制和单片机设计 学院(系):理学院 年级专业: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杜会静徐超 教师职称:副教授讲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理学院基层教学单位: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班 学号120108040005 学生姓名王欣彦专业(班级)12级电子一班设计题目PCB电路板绘制和单片机设计 设计技术参数设计参数: 能够用AD按照给定的参数的要求要求绘制元器件图库和封装图原理图库,误差精确的0.01mm。 实际单片机程序,利用计时器实现小灯1S、2S的闪烁,而且能够在数码管上实现时钟计时。 设计要求 利用印刷电路板(简称PCB)绘图软件Altium Designer (简称AD)绘制单片机系统印刷电路板,学会利用51单片机开发板对I/O口控制、数码管显示、中断、定时器和串口等基本功能调试。 工 作 量 10个工作日

工作计划2014.7.5-2014.7.8 学习绘制PCB电路板 2014.7.9-2014.7.9 焊接PCB板 2014.7.10-2014.7.12 学习单片机编程,设计单片机程序2014.7.13-2014.7.13 绘制PCB电路板与单片机设计测试2014.7.14-2014.7.14 课设结题,实验总结 参考资料[1] 周冰主编.《Altium_Designer_Summer_09从入门到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孙彦龙.PCB教学PPT.2014 [3] 单片机教学PPT.2014 [4] 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指导教师签字基层教学单位主任签字 年月日

《单片机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短学期实验报告 (单片机系统设计) 题目: 专业: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成绩: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电压表设计 目录 1系统的设计要求 (2) 2系统的硬件要求 (2) 2.1真有效值转换电路的分析 (2) 2.2放大电路的设计 (3) 2.3A/D转换电路的设计 (3) 2.4单片机电路的分析 (4) 2.5显示电路 (4) 3 软件设计 (5) 3.1 软件的总流程图 (5) 3.2 初始化定义与定时器初始化流程图 (5) 3.3 A/D转换流程图 (6) 3.4 数据处理流程图 (6) 3.5 数据显示流程图 (7) 4 调试 (7) 4.1 调试准备 (7) 4.2 关键点调试 (7) 4.3 测试结果 (8) 4.4 误差分析 (8) 5结束语 (8) 5.1 总结 (9) 5.2 展望 (9) 附录1 总原理图 (10) 附录2 程序 (10) 附录3 实物图 (14)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电压表设计 ****学院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1 设计要求 (1)运用单片机实现真有效值的检测和显示。 (2)数据采集使用中断方式,显示内容为有效值与峰值交替进行。 2 硬件设计 本系统是完成一个真有效值的测量和显示,利用AD737将交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用ADC0804实现模数转换,再通过单片机用数码管来显示。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系统框图由真有效值转换电路、放大电路、A/D 转换电路、单片机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五部分。 图2-1 原理框图 2.1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主要是利用AD737芯片来实现真有效值直流变换的,即将输入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的有效值,其原理图如图2-2所示。 图2-2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 由于AD737最大输入电压为200mV, 所以需要接两个二极管来限制输入电压,起到限幅的作用。如图中D1、D2,由IN4148构成,电容C6是耦合电容,电阻R1是限流电阻。 2.2 放大电路设计 放大电路主要是利用运放uA741来进行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2-3所示。 A/D 转换 单片机 电路 显示 电路 转换 电路 交流 信号 放大 电路

硬件基础知识

第三章硬件基础知识学习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貌似成功的点亮了一个LED小灯,但是还有一些知识大家还没有 彻底明白。单片机是根据硬件电路图的设计来写代码的,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编程知识,还有硬件知识,也要进一步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穿插介绍电路硬件知识。 3.1 电磁干扰EMI 第一个知识点,去耦电容的应用,那首先要介绍一下去耦电容的应用背景,这个背景就是电磁干扰,也就是传说中的EMI。 1、冬天的时候,尤其是空气比较干燥的内陆城市,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手触碰到电脑外壳、铁柜子等物品的时候会被电击,实际上这就是“静电放电”现象,也称之为ESD。 2、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有这样的经历,早期我们使用电钻这种电机设备,并且同时在听收音机或者看电视的时候,收音机或者电视会出现杂音,这就是“快速瞬间群脉冲”的效果,也称之为EFT。 3、以前的老电脑,有的性能不是很好,带电热插拔优盘、移动硬盘等外围设备的时候,内部会产生一个百万分之一秒的电源切换,直接导致电脑出现蓝屏或者重启现象,就是热插拔的“浪涌”效果,称之为Surge... ... 电磁干扰的内容有很多,我们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是有些内容非常重要,后边我们要一点点的了解。这些问题大家不要认为是小问题,比如一个简单的静电放电,我们用手能感觉到的静电,可能已经达到3KV以上,如果用眼睛能看得到的,至少是5KV了,只是因为 这个电压虽然很高,电量却很小,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我们应用的这些半导体元器件就不一样了,一旦瞬间电压过高,就有可能造成器件的损坏。而且,即使不损坏,在2、3里边介绍的两种现象,也严重干扰到我们正常使用电子设备了。 基于以上的这些问题,就诞生了电磁兼容(EMC)这个名词。这节课我们仅仅讲一下去耦

单片机红绿灯电路设计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红绿灯实训报告 题目:红绿灯项目设计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技术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组员:贺淼、纪鹏、邵文稳 指导老师:陶薇薇 2014年7月12日

摘要 交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这点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本系统采用STC89C52点单片机以及数码管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了南北方向为主要干道,要求南北方向每次通行时间为30秒,东西方向每次通行时间为25秒。启动开关后,南北方向红灯亮25秒钟,而东西方向绿灯先亮20秒钟,然后闪烁3秒钟,转为黄灯亮2秒钟。接着,东西方向红灯亮30秒钟,而南北方向绿灯先亮25秒,然后闪烁3秒钟,转为黄灯亮2秒钟,如此周而复始。 软件上采用C语言编程,主要编写了主程序,中断程序延时程序等。经过整机调试,实现了对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

目录 (一)硬件部分--------------------------- 3 1.1 STC89C52芯片简介-----------------------3 1.2 主要功能特性---------------------------4 1.3 STC89C52芯片封装与引脚功能-------------5 1.4 基于STC89C52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分析及设计-------------------------------------------10 (二)软件部分----------------------------14 2.1 交通灯的软件设计流程图-----------------14 2.2 控制器的软件设计-----------------------15 (三)电路原理图与PCB图的绘制-------------16 3.1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见附录二)----------16 3.2 PCB图的绘制(见附录三)---------------16 3.3 印刷电路板的注意事项------------------16 (四)调试及仿真---------------------------------------19 4.1 调试----------------------------------19 4.2 仿真结果------------------------------20 (五)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21 5.1 实验总结-----------------------------------------------21 5.2 实验总结-----------------------------------------------22 附录程序清单---------------------------2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环境参数监测仪的设计制作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环境 参数监测仪的设计制作 指导者: 评阅者: 2014 年 4 月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温湿度和光照度等参数是标定环境不可缺少的参数,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室内外居住环境为背景,设计出一种以MSP430F5438A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环境参数监测仪。 论文对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硬件和软件模块包括子系统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芯片对包括温度、湿度、光强、红外辐射度和可燃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和采集;通过微处理器MSP430F5438A将传感器芯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在液晶终端进行参数的实时显示和监控。 论文分别对温度传感器模块,单总线湿度传感器模块,光照度传感器模块,气敏传感器模块,红外热释电模块以及按键和液晶显示模块进行了单模块分别调试。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子程序模块进行了整合调试及整机功能和功耗测试,最终完成整个监控系统及仪器的设计制作。 实验显示,本环境参数监测仪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功耗低、可靠性高、免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MSP430单片机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液晶显示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Monitor Based on MSP430 Abstract: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illuminance are indispensable to the calibration environment,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design a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monitor, which controlled by an ultra-low power MSP430F5438A for indoor and outdoor living environment. The detailed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module including subsystem module in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monitor is proposed in this thesis. The corresponding sensor chip is used to detect and collect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illuminance, the 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ty and combustible gas concentration. The MSP430F5438A analyzes and processed the data which collected by sensor chips, and realized the real-time display and monitoring for parameters on LCD terminal. The thesis proceeds debugging on single module likes temperature sensor module, single bus humidity sensor module, illuminance sensor module, gas sensor module, pyroelectric infrared module and buttons and LCD module,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at, after debugging and test on the function and power for the integrated subroutine modules,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e whole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strument is completed. Test results given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monitor has several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 volume, portable, low power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 计原则 1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系统扩展,即单片机内部的功能单元,如ROM、RAM、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不能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时,必须在片外进行扩展,选择适当的芯片,设计相应的电路。二是系统的配置,即按照系统功能要求配置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打印机、A/D、D/A转换器等,要设计合适的接口电路。 系统的扩展和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选择典型电路,并符合单片机常规用法。为硬件系统的标准 化、模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系统扩展与外围设备的配置水平应充分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要求,并留有适当余地,以便进行二次开发。 3、硬件结构应结合应用软件方案一并考虑。硬件结构与软件方案会产生相互影响,考虑原则是:软件能实现的功能尽可能由软件实殃,以简化硬件结构。但必须注意,由软件实现的硬件功能,一般响应时间比硬件实现长,且占用CPU时间。 2

4、系统中的相关器件要尽可能做到性能匹配。如选用CMOS芯片单片机构成低功耗系统时,系统中所有芯片都应尽可能选择低功耗产品。 5、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是硬件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芯片、器件选择、去耦滤波、印刷电路板布线、通道隔离等。 6、单片机外围电路较多时,必须考虑其驱动能力。驱动能力不足时,系统工作不可靠,可经过增设线驱动器增强驱动能力或减少芯片功耗来降低总线负载。 7、尽量朝”单片”方向设计硬件系统。系统器件越多,器件之间相互干扰也越强,功耗也增大,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随着单片机片内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强,真正的片上系统SoC已经能够实现,如ST公司新近推出的μPSD32××系列产品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80C32核、大容量FLASH 存储器、SRAM、A/D、I/O、两个串口、看门狗、上电复位电路等等。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常见方法实践 影响单片机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并受系统结构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影响。这些都构成单片机系统的干扰因素,常会导致单片机系统运行失常,轻则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重则会导致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

单片机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硬件基础 1、单片机的组成; 2、单片机的并行I/O口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单片机的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寻址范围,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位数;数据存储器内存空间的分配;特殊功能寄存器区; 4、时钟及机器周期; 5、单片机的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及数据总线等。 例: 一、填空 1.MCS-51单片机有4个存储空间,它们分别是:、、、。 2、MCS-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包括个状态周期,个振荡周期。设外接12MHz晶振,则一个机器周期为μs。 3.程序状态字PSW由位组成。 4.在MCS-51单片机内部,其RAM高端128个字节的地址空间称 为区,但其中仅有个字节有实际意义。 5. MCS-51 系列单片机为位单片机,其数据总线为位,地址总线为位,可扩展的地址范围为。 6. MCS-51 单片机的4 个并行I/O 口若作为普通I/O 口使用时,输入操作分为读引脚和读锁存器,需要先向端口写“1”的操作是。 7. MCS-51 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分为可位寻址和不可位寻址两种,那么IE 为,TMOD 为。 8.通常MCS-51单片机上电复位时PC= H、SP= H、通用寄存器采用第组,这一组寄存器的地址范围 是 H。 9.MCS-51单片机堆栈遵循的数据存储原则。 10.在MCS-51单片机中,使用P2、P0口传送信号,且使用P0口来传送信号,这里采用的 是技术。 11.MCS-51单片机位地址区的起始字节地址为。

12.对于并行口在读取端口引脚信号时,必须先对端口写。13.PC的内容是。 14、MCS-51 单片机运行出错后需要复位,复位的方法是在复位引脚上加一个持续时间超过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 15、具有4KBytes 储存容量之存储器,其至少需具有根地址线。 二、问答 1.简述MCS-51 单片机的P0、P1、P2 和P3 口的功能。 2.MCS-51单片机的三总线是由哪些口线构成的。 3.MCS-51单片机的位寻址区的字节地址范围是多少?位地址范围是多少? 4. MCS-51单片机存储器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各有那几个地址空间? 5.简述MCS-51单片机00H-7FH片内RAM的功能划分,写出它们的名称以及所占用的地址空间,并说明它们的控制方法和应用特性。 6.请写出MCS-51单片机的五个中断源的入口地址。 第二部分 C51程序设计 1、C51的指令规则;C51编程语句及规则; 2、C51表达式和运算符; 3、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及循环程序设计; 4、C51的函数; 5、中断函数。 例: 1.程序的基本结构有。 2.C51的存储器模式有、、。 3.C51中int型变量的长度为,其值域为;unsigned char型变量的长度为位,其值域为。 4.C51中关键字sfr的作用,sbit的作 用。 5.函数定义由和两部分组成。 6.C51的表达式由组成。C51表达式语句由表达式和组成。

单片机硬件参数设计解析(精)

单片机硬件参数设计解析 摘要:随着目前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高速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对硬件的可靠性问题便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硬件的可靠性角度描述高速单片机设计的关键点。关键词:高速单片机可靠性特性阻抗 SI PI EMC 热设计引言随着单片机的频率和集成度、单位面积的功率及数字信号速度的不断提高,而信号的幅度却不断降低,原先设计好的、使用很稳定的单片机系统,现在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又找不出问题所在。 摘要:随着目前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高速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对硬件的可靠性问题便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硬件的可靠性角度描述高速单片机设计的关键点。 关键词:高速单片机可靠性特性阻抗 SI PI EMC 热设计 引言 随着单片机的频率和集成度、单位面积的功率及数字信号速度的不断提高,而信号的幅度却不断降低,原先设计好的、使用很稳定的单片机系统,现在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又找不出问题所在。另外,由于市场的需求,产品需要采用高速单片机来实现,设计人员如何快速掌握高速设计呢? 硬件设计包括逻辑设计和可靠性的设计。逻辑设计实现功能。硬件设计工程师可以直接通过验证功能是否实现,来判定是否满足需求。这方面的资料相当多,这里就不叙述了。硬件可靠性设计,主要表现在电气、热等关键参数上。我将这些归纳为特性阻抗、SI、PI、EMC、热设计等5个部分。 1 特性阻抗 近年来,在数字信号速度日渐增快的情况下,在印制板的布线时,还应考虑电磁波和有关方波传播的问题。这样,原来简单的导线,逐渐转变成高频与高速类的复杂传输线了。 在高频情况下,印制板(PCB)上传输信号的铜导线可被视为由一连串等效电阻及一并联电感所组合而成的传导线路,如图1所示。只考虑杂散分布的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的效应,会得到以下公式: 式中Z0即特性阻抗,单位为Ω。 PCB的特性阻抗Z0与PCB设计中布局和走线方式密切相关。影响PCB走线特性阻抗的因素主要有:铜线的宽度和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和厚度、焊盘的厚度、地线的路径、周边的走线等。

单片机复位电路参数计算

系统上电时,随着Vcc 电压由0V 增加到5V ,电容C1的上极板电位随之增加,电容的内电场增强,使C1能吸引更多的电子通过R 到达下极板,从外面看就电流通过C1 和R10入地。按电压在随着电流方向逐惭降低的原则,电流的出现会在R10端形成一大于0的电位。由于电容的充电逐渐饱和,所以电流会逐渐减小,电位也会逐渐减小。该电位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系统能否上电复位。在AT89C51的规格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如果当Reset Pin 有两个机器周期的时间是高电平,那么就会系统就会被复位。 震荡频率震荡周期1 = 12*震荡周期机器周期= 所以对于12M 晶振做为“原动力”的系统来说,使系统复位的时间t 应大于: us M t 212*121 *2== 两个机器周期的时间求出来了,但是多高的电平才算是高电平呢?由AT89C51是规格书中关于其DC 特性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当Reset Pin 上的电压超过Min=0.7Vcc 时Reset Pin 就会认为是高电平。事先假设的系统电压为5V ,Vcc 在这里可以看成5V ,所以如果Reset Pin 上的电压超过0.7Vcc=3.5V ,就可以看成Reset Pin 为高电平,如果这超过3.5V 的电平持续时间超过2uS ,那么系统就会复位。 最后一步就是计算RST_H 处的电位了。不考虑流入Reset Pin 内电流,该电路就是一阶RC 电路。电容两端暂态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式如下:

()()()()[]RC t C C C C U U U t U -+∞-+∞=e 因为()V U C 5=∞;()V U C 00=+;所以 ()RC t C t U --= 55 设Reset pin 电压为()t U R ,那么: ()()t U V t U C CC R -= 所以, ()RC t R t U -= 5, 当()V t U R 4.3=的时, RC t 357.0= 当且仅当 us RC t 2357.0≥=时,系统才会复位,即满足条件 610*6.5-≥RC 所以用R=1K Ω、C=22μF 符合要求

89C51单片机44键盘应用实例程序设计(含硬件仿真电路图)

89c51单片机4*4键盘应用实例硬件仿真电路图如下: 程序如下(编译成功): #include"reg51.h" #include"LCD1602.h" #include"hardware.h" char code tab[4][4]={ {'1','4','7','#'}, {'2','5','8','0'}, {'3','6','9','*'}, {'A','B','C','D'}}; //0到F的16个键植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a) { unsigned char i; while(a--)

for(i=100;i>0;i--) ; } char kbscan() //键盘扫描 { unsigned char hang,lie,key; if(P3!=0x0f) delay(5); if(P3!=0x0f) { switch(P3&0x0f) { case 0x0e:lie=0;break; case 0x0d:lie=1;break; case 0x0b:lie=2;break; case 7:lie=3;break; } P3=0xf0; P3=0xf0; switch(P3&0xf0) { case 0xe0:hang=0;break; case 0xd0:hang=1;break; case 0xb0:hang=2;break; case 0x70:hang=3;break; } P3=0x0f; while(P3!=0x0f); key=tab[hang][lie]; } else key=0; return (key); }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temp; LCD_initial(); LCD_prints("piaoling"); P3=0x0f; P0=0xff; while(1)

单片机课程设计代码和参数

二、课程要求: 题目1 智能电子钟(LCD显示) 1. 设计要求 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制作一个LCD显示的智能电子钟: (1) 计时:秒、分、时、天、周、月、年。 (2) 闰年自动判别。 (3) 五路定时输出,可任意关断(最大可到16路)。 (4) 时间、月、日交替显示。 (5) 自定任意时刻自动开/关屏。 (6) 计时精度:误差≤1秒/月(具有微调设置)。 (7) 键盘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查询。所有的查询、设置功能均由功能键K1、K2完成。 2. 工作原理 本设计采用市场上流行的时钟芯片DS1302进行制作。DS1302是DALLAS公司推出的涓流充电时钟芯片,内含一个实时时钟/日历和31字节静态RAM,可以通过串行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使得管脚数量减少。实时时钟/日历电路能够计算2100年之前的秒、分、时、日、星期、月、年的,具有闰年调整的能力。 DS1302时钟芯片的主要功能特性: (1) 能计算2100年之前的年、月、日、星期、时、分、秒的信息;每月的天数和闰年的天数可自动调整;时钟可设置为24或12小时格式。 (2) 31B的8位暂存数据存储RAM。 (3) 串行I/O口方式使得引脚数量最少。 (4) DS1302与单片机之间能简单地采用同步串行的方式进行 通信,仅需3根线。 (5) 宽范围工作电压2.0-5.5V。 (6) 工作电流为2.0A时,小于300nA。 (7) 功耗很低,保持数据和时钟信息时功率小于1mW。

4. Proteus仿真 打开元器件单片机属性窗口,在“Program File”栏中添加上面编译好的目标代码文件“keil-1.hex”;在“Clock Frequency”栏中输入晶振频率为11.0592MHz。 仿真如下页图所示,其中,浮动窗口中显示的为DS1302当前时钟状态:

单片机基础知识

1.一个完整的微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2.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字长、运算速度、存储容量、软件配置、外设扩展能力 字:一组二进制数,字长:该二进制数的位数,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越快运算速度:表达方式:cpu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 存储容量:内存储容量(cpu直接访问存储器)、外存储容量(硬盘容量) 2.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冯.诺依曼结构)(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系统(运行程序和相应文档) 3.CPU主要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 ALU运算器核心、累加器A、标志寄存器FR(C进、借位,OF溢出标志)、(不影响标志位CY的指令:INC A) 寄存器组RS、控制器CU(pc程序计算器、ir指令寄存器、id指令译码器) 4.存储器:RAM、ROM,其中RAM 具有易失性,常用于存储临时性数据 存储器的地址范围是0000H~0FFFH,它的容量为4KB(16*16*16=4*1024) 5.总线bus:传递信息的公共通信公道 片总线、内总线、外总线 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数据总线(DB) 6.单片机(芯片)包括五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部分、输出部分8051:8位单片机 8031:复位后,PC和SP为:0000H、07H 7.二进制B、八进制O、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原码、反码、补码、压缩BCD码

9.单片机引脚: P1.0VCC(40引脚)P1.1P0.0 P1.2P0.1 P1.3P0.2 P1.4P0.3 P1.5P0.4 P1.6P0.5 P1.7P0.6 RST P0.7 RXD EA/VPP TXD ALE/PROG ITR0PSDE ITR1P2.7 T0P2.6 T1P2.5 WR P2.4 RD P2.3 XTAL2P2.2 XTAL1P2.1 GND P2.0(21引脚)

ATmega128 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

ATmega128 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 在本系统中,本小节主要讲ATmega128 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工作原理和硬件电路设计等。2.5.1 ATmega128 芯片介绍ATmega128 为基于AVR RISC 结构的8 位低功耗CMOS 微处理器。片内ISP Flash 可以通过SPI 接口、通用编程器,或引导程序多次编程。引导程序可以使用任何接口来下载应用程序到应用Flash 存储器。通过将8 位RISC CPU 与系统内可编程的Flash 集成在一个芯片内,ATmega128 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提供了灵活而低成本的方案。ATmega128 单片机的功能特点如下:(1)高性能、低功耗的AVR 8 位微处理器(2)先进的RISC 结构①133 条指令大多数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② 32x8 个通用工作寄存器+外设控制寄存器③全静态工作④工作于16 MHz 时性能高达16 MIPS ⑤只需两个时钟周期的硬件乘法器(3)非易失性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器① 128K 字节的系统内可编程Flash ②寿命: 10,000 次写/ 擦除周期③具有独立锁定位、可选择的启动代码区(4)通过片内的启动程序实现系统内编程① 4K 字节的EEPROM ② 4K 字节的内部SRAM ③多达64K 字节的优化的外部存储器空间④可以对锁定位进行编程以实现软件加密⑤可以通 过SPI 实现系统内编程(5)JTAG 接口(与IEEE 1149.1 标准兼容)①遵循JTAG 标准的边界扫描功能②支持扩

展的片内调试③通过JTAG 接口实现对Flash,EEPROM,熔丝位和锁定位的编程(6)外设特点①两个具有独立的预分频器和比较器功能的8 位定时器/ 计数器②两个具 有预分频器、比较功能和捕捉功能的16 位定时器/ 计数器③具有独立预分频器的实时时钟计数器④两路8 位PWM ⑤ 6 路分辨率可编程(2 到16 位)的PWM ⑥输出比较调制器⑦ 8 路10 位ADC ⑧面向字节的两线接口⑨两个可编程的串行USART ⑩可工作于主机/ 从机模式的SPI 串行接口(7)特殊的处理器特点①上电复位以及可编程的掉电检测②片内经过标定的RC 振荡器③片内/ 片外中断源④ 6 种睡眠模式: 空闲模式、ADC 噪声抑制模式、省电模式、掉电模式、Standby 模式以及扩展的Standby 模式⑤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选择的时钟频率⑥通过熔丝 位可以选择ATmega103 兼容模式⑦全局上拉禁止功能ATmega128 芯片有64 个引脚,其中60 个引脚具有I/O 口功能,资源比较丰富,下面对ATmega128 的各个引脚做简单介绍:VCC:数字电路的电源。GND:接地。端口(PA7..PA0)、(PB7..PB0)、(PC7..PC0)、(PD7..PD0)、(PE7..PE0)、(PF7..PF0)、(PG4..PA0):为8 位双向I/O 口,并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则端口被外部电路拉低时将

单片机程序设计规范与技巧

单片机软件设计规范 1.学习软件设计规范的目的 学习软件设计规范的目的就是编写高质量的软件,降低编码阶段的错误率。设计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有以下几点要求: 1)软件设计模块化,具有好的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 2)程序代码干净整洁,具有好的可维护性。 3)不使用晦涩的语句,简洁易懂,具有好的易懂性。 4)代码设计简明扼要,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5)使用充足的程序说明,程序具有好的可读性。 综上所述: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易懂性、高效率性以及可读性是衡量一个软件质量基本要求。 2.排版规范 1.程序块采用缩进风格编写,缩进为4个空格位,通常采用TAB键来进行缩进,也可直接敲入4个空格位,但排版不能混合使用空格和TAB键。 2.函数体的开始,类的定义,结构的定义,if、for、do、while、switch及case 语句中的程序都应采用缩进方式,‘{’符号与‘}’独占一行并且位于同一列。 示例:如下例子不符合规范 if(……){ …… } 应如下书写 if(……) { …… } 3.相对独立的程序块之间、变量说明之后必须加空行。 示例:如下例子不符合规范 if (!valid_ni(ni)) {

... // program code } repssn_ind = ssn_data[index].repssn_index; repssn_ni = ssn_data[index].ni; 应如下书写 if (!valid_ni(ni)) { ... // program code } repssn_ind = ssn_data[index].repssn_index; repssn_ni = ssn_data[index].ni; 4.一行最多写一条语句。 示例:如下例子不符合规范 i++ ; j++ ; 应如下书写 i++; j++; 5.不同类型的操作符混合使用时,使用括号给出优先级。 示例:如下例子不符合规范 if( i!=1 || j!=2 && k!=3 ) 应如下书写 if( (i!=1) || ( (j!=2) && (k!=3) ) ) 6.较长的语句(>80字符)要分成多行书写,长表达式要在低优先级操作符处划分新行,操作符放在新行之首,划分出的新行要进行适当的缩进,使排版整齐,语句可读。 示例(书写正确): perm_count_msg.head.len = NO7_TO_STAT_PERM_COUNT_LEN + STAT_SIZE_PER_FRAM * sizeof( _UL ); 7.在两个以上的关键字、变量、常量进行对等操作时,它们之间的操作符之前、之后或者前后要加空格;进行非对等操作时,如果是关系密切的立即操作符(如->),后不应加空格。

单片机硬件设计经验总结

单片机硬件设计经验总结 下面是总结的一些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单片机硬件设计原则,希望大家能看完 (1)在元器件的布局方面,应该把相互有关的元件尽量放得靠近一些,例如,时钟发生器、晶振、CPU的时钟输入端都易产生噪声,在放置的时候应把它们靠近些。对于那些易产生噪声的器件、小电流电路、大电流电路开关电路等,应尽量使其远离单片机的逻辑控制电路和存储电路(ROM、RAM),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将这些电路另外制成电路板,这样有利于抗干扰,提高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2)尽量在关键元件,如ROM、RAM等芯片旁边安装去耦电容。实际上,印制电路板走线、引脚连线和接线等都可能含有较大的电感效应。大的电感可能会在Vcc走线上引起严重的开关噪声尖峰。防止Vcc走线上开关噪声尖峰的唯一方法,是在VCC与电源地之间安放一个0.1uF的电子去耦电容。如果电路板上使用的是表面贴装元件,可以用片状电容直接紧靠着元件,在Vcc引脚上固定。最好是使用瓷片电容,这是因为这种电容具有较低的静电损耗(ESL)和高频阻抗,另外这种电容温度和时间上的介质稳定性也很不错。尽量不要使用钽电容,因为在高频下它的阻抗较高。 在安放去耦电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印制电路板的电源输入端跨接100uF左右的电解电容,如果体积允许的话,电容量大一些则更好。 原则上每个集成电路芯片的旁边都需要放置一个0.01uF的瓷片电容,如果电路板的空隙太小而放置不下时,可以每10个芯片左右放置一个1~10的钽电容。 对于抗干扰能力弱、关断时电流变化大的元件和RAM、ROM等存储元件,应该在电源线(Vcc)和地线之间接入去耦电容。 电容的引线不要太长,特别是高频旁路电容不能带引线。 (3)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地线的种类有很多,有系统地、屏蔽地、逻辑地、模拟地等,地线是否布局合理,将决定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在设计地线和接地点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问题:逻辑地和模拟地要分开布线,不能合用,将它们各自的地线分别与相应的电源地线相连。在设计时,模拟地线应尽量加粗,而且尽量加大引出端的接地面积。一般来讲,对于输入输出的模拟信号,与单片机电路之间最好通过光耦进行隔离。 在设计逻辑电路的印制电路版时,其地线应构成闭环形式,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地线应尽量的粗。如果地线很细的话,则地线电阻将会较大,造成接地电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信号电平不稳,导致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下降。在布线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要保证主要地线的宽度至少在2~3mm以上,元件引脚上的接地线应该在1.5mm左右。 要注意接地点的选择。当电路板上信号频率低于1MHz时,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