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技法与欣赏
谈谈魏碑的特殊技法和历史地位
··2010·4一、魏碑的出现及对书法的发展产生的作用1.魏碑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在北朝强悍刚健的流派中,首推魏(包括北魏、东魏、西魏)时期出现的造像题记、墓志碑碣、摩崖上的刻石文字,其中以出现在公元470年至530年之间的碑文水平最高,故称为“魏碑”。
西晋以后,中原战祸频繁,人口锐减,西北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形成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杂居的势态,这时关中地区少数民族几乎占人口的一半。
孝文帝为巩固北魏统治,有意识地推进鲜卑族的汉化,实行均田、改姓改服、改变宗教、迁都洛阳等举措,大大促进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由此在传统的汉文化中掺揉进强烈的少数民族豪放泼辣、朴实清新的文化素养,形成了一种新鲜的独创艺术品味。
从此,书法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具有了粗犷刚建的线条和错落自然的结构,呈现出雄浑壮美、朴拙敦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
2.当时社会的需要。
这一时期人民深恶战乱,普遍有着避祸祈福,求得一种精神寄托的信念。
这种信仰迎合佛教的教义,于是整个社会信佛之风大盛,同时加上统治者的推崇提倡,人们建寺造塔,刻石造像之风盛行。
当时的洛阳就成为佛教中心,寺庙到处可见,仅洛阳城一地就多达1300多所,佛教盛行的结果,与弘扬佛教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诸如碑碣、刻经、造像、墓志等纷纷出现,蔚为大观。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开凿的石窟,给后世流传下非常宝贵的艺术宝藏。
从公元495年开始动用18万人造像数万尊,造像题记多达2000多块。
从上到下的宗教热潮,必然对书法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魏碑的渊源魏碑,其渊源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
其笔力字体强劲。
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盛赞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从文化史看,魏碑与唐楷,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座自觉创造的艺术高峰。
魏碑
中
岳
嵩
高
灵 庙 碑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 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 所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当时郑道昭是兖州刺史, 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 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 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 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 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 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 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 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 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 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横
1、侧锋落笔; 2、捻管内旋; 3、行笔趋势向上; 4、驻笔; 5、向右下; 6、略驻 7、回锋收笔。
竖
1、侧锋落笔; 2、捻管外旋向下; 3、笔管向上微偃, 抢锋下行且按且提。 4、驻笔; 5、向右下行笔; 6、回笔。
竖
1、侧锋落笔; 2、捻管外旋向下; 3、笔管向上微偃, 抢笔下行; 4、力送笔端。
封 龙 山 碑
康有为(1858~1927),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 素,又号明夷、更甡、西 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 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 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 海”,清光绪年间进士, 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 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 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 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 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 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 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 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 伪经考》等。
《魏碑技法与欣赏》课件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魏碑技法和魏碑字体的欣赏。希望大家能够在书法实践中运用这些技法, 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魏碑字体的笔画变化丰富 多样,增添了作品的艺术 魅力。
3 节奏感
通过方块状的结构和连贯 的笔画,魏碑字体传递出 独特的节奏感。
魏碑艺术造诣。
当代书法作品
现代书法家将魏碑字体运用到各 种创新作品中,展现了时代的艺 术风貌。
书法展览
参观书法展览可以欣赏到众多优 秀的魏碑字体作品,让人流连忘 返。
《魏碑技法与欣赏》PPT 课件
欢迎参加本课程,今天将向大家介绍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技法和魏碑字体的欣 赏价值。
背景介绍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魏碑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字体之一。 魏碑具有独特的笔画结构和艺术魅力,被广泛用于碑刻和书法作品。
魏碑技法
1 平衡感
2 笔画变化
魏碑字体通过优美的线条 和均衡的布局传达平衡感。
技法与欣赏的关联
了解魏碑技法能够加深对魏碑字体的欣赏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实践 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法。
实践活动
1
学习基本笔画
通过练习基本笔画,掌握魏碑字体的构造和线条特点。
2
模仿经典作品
选择一些著名的魏碑字体作品,模仿书写并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
3
创作个人作品
用魏碑字体书写一些个人创作作品,展示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才华。
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及形式
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及形式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及存在形式吧。
艺术特点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
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
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
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
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与晋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为可宗。
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存在形式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
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
中国书法魏碑技法
中国书法魏碑技法中国书法魏碑技法欣赏:中国书法魏碑技法1中国书法魏碑技法3中国书法魏碑技法语言:一、线条技法语言■ 书写习惯和非书写习惯:书写习惯是以二王行草书、唐楷笔法为规范的书写技法,书写习惯的特征是追求“笔法性”,强调从前人的墨迹中总结和掌握其用笔规律,并在创作中针对不同的对象用固定的用笔规则进行书写;非书写习惯是相对于书写习惯而言,非书写习惯强调其“无笔法性”,它是针对碑的原始状态随时调整用笔的技术动作,不同的线条或者线段的变化都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类型进行表现,是随线条特征变化而变化的非固定的书写技巧。
■ 斧凿之迹: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凿刻痕迹,它表现出来最原始的刀刻效果,这个效果决定魏碑的线条的石刻特征;二是天然痕迹,它表现石质肌理和因自然现象对魏碑线条的修饰和追加;三是人事痕迹,它表现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积累和沉淀。
斧凿之迹是魏碑书法艺术最基本的本质特征,是与帖学的取法的根本区别。
②结的递进关系在一个结构中,结的虚实或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的变化要在一个规则中进行,这些规则表现出一种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过程,这就是结的递进关系。
结的递进关系表现的是主结或次结在结构中的强化或弱化过程,也表现实结和虚的交替存在,结的递进关系在由相同部件构成的结构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结的递进关系不是主次关系的延伸,主次关系是静态的结点关系,它只是定位的坐标,而递进关系是坐标的连线,它构成了一个汉字结构基本轮廓和框架。
③结的对比关系结的虚实、主次和强弱构成了结构的内在关系,产生了强烈的艺术特征,因此,结的对比关系不是强调魏碑结构的本质特征,就其理解而言,解决的实结和虚结,主结和次结等认识问题,结的对比关系的认识问题就引刃而解,所以其真正的内涵在于内在的本质,主次关系是起着结构的定位作用,递进是确定结构的基本框架,而对比关系是决定结构的性格特征。
从结到结点,从结点到结点关系,我们认识了魏碑书法结构特征,掌握了运用方法和规则无论是临摹还是创作中对一个字的结构把握,都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结的概念是魏碑结构认识的切入点,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个概念,可以使我们在表现魏碑结构丰富性上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写好魏碑,必看!
写好魏碑,必看!2018-03-08 00:00·书法日课魏碑是归类于楷书的一种书体,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魏碑产生于北魏时期,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
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
清朝前期,由于南北朝碑刻大量的出土,兴起了金石文字学。
在书法方面,人们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
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
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
《太觉造像》现存的魏碑书体多为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
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
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
一、魏碑的种类1.造像记《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
有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等二十尊造像。
《始平公》其中《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
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
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魏碑入门之选:从笔法、字法、章法浅谈《张猛龙碑》临习技法~
魏碑入门之选:从笔法、字法、章法浅谈《张猛龙碑》临习技法~一、《张猛龙碑》概述《张猛龙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正月,碑阳正书26行,行46字,有真书题额《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12字,碑阴12列刻立碑人官衔、姓名,斯碑为鲁郡人为时任鲁郡太守张猛龙歌功颂德的清德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二、《张猛龙碑》的艺术特色《张猛龙碑》是魏碑书法艺术中的名作,其成于北魏后期,笔法较为完备,结体趋于规整,是魏碑书法中相对完美、成熟的碑刻,康南海评此碑“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为“正体变态之宗”,对后世楷书的发展和完善影响很大。
《贾思伯》和《敬君使碑》与此碑极为相似,如出一辙。
《张猛龙碑》用笔以方笔为主,辅助以圆笔,方圆结合,方劲圆浑。
入笔斩截,笔画中实饱满、清峻、雄健。
结构精绝、奇宕舒展,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变化无端。
康有为评其曰:“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间布白自致其妙,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与方正之内,皆极精彩,作字功夫,斯为第一”。
是碑点画既不像龙门造像刀砍斧凿的痕迹那么明显,又不像《郑文公》用笔内含,起止无迹,加上风化的泯灭作用那样无迹可寻。
其结体既没有《石门铭》的大开大阖,又不像《经石峪石经》那样平稳如一。
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介乎于诸多魏碑碑刻之间,兼有众碑刻之妙而无偏执之处,由于其含有的北碑石刻艺术的共性比较多,所以成为大多数人学习魏碑书法的入门之选。
三、《张猛龙碑》的笔法汉字都是由一个个小的点画组成的,字的结构及其整个书法作品的章法都是由点画构筑起来的,笔法是构成书法艺术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张猛龙碑》的每个点画均不雷同,却有规律可徇,如果去一个个罗列这些笔画就太繁杂了,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个点画的形态都烂熟于心,也没那个必要,学习的目的在于把握整个碑的整体风格,领会其内在的神髓,而非点画的外表形态和其方位的变化,只要把握了点画的内在特征,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穷尽其变化,而又不失其神韵,所以这里只从点、横竖、撇捺和转折四个方面去谈。
魏碑基本笔法高清图,值得收藏
魏碑基本笔法高清图,值得收藏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大抵可以分为四类:
碑版——《张猛龙碑》最为著名
张猛龙碑
摩崖——著名的有《石门铭》、《云峰山刻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
石门铭
造像——最受后人推崇的是《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
墓志——著名的如《张黑女墓志》、《元显隽墓志》、《皇甫瞵菡志》等。
魏碑的基础笔法——
魏碑用笔,重要的必须注意三点:
第一、笔力强劲,兼采中锋及侧锋。
第二、走笔时用锋的腹部牵引,使笔尖跟随在后。
第三、显笔处三顶点,这与圆笔正好相反
点的特点:
横的特点:
撇的特点:
捺的特点:
折的特点:
勾的特点:
其他方笔的写法:
点的特征:
横的特征:
竖的特征:
撇的特征:
捺的特征:
折的特征:
勾的特征:
其他圆笔的写法:。
怎样写魏碑书法?这些技巧带你学好魏碑书法
怎样写魏碑书法?这些技巧带你学好魏碑书法原创2021-01-01 08:07·太一智慧书画艺术魏碑书法虽然是一种过渡性书体,但它在书法史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魏碑书法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在清代开始,人们便把对这些碑刻作品作为临摹学习的主要对象后,使得魏碑书法在书法史上大放异彩的同时,由于人们对魏碑书法认识越来越深刻,其艺术性价值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当代书法展上,时有魏碑书法获得大奖者屡见不鲜,也不时有魏碑名家产生,可见魏碑书法的地位十分重要。
从大的类别来分,魏碑书法可以划分到楷书系统中,它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以摩崖、墓志、造像、石刻而存在下来。
魏碑书法是从隶书书法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它在书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继承了两汉隶书的“遗韵”,又开启了唐代楷书的书写规律。
如何学习魏碑书法?并且写出魏碑书法的“感受?这是学习魏碑书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分三个部分对魏碑书法的学习进行一些探讨。
一、认识魏碑魏碑既然是刻于石上的书法作品,因此,它的书写工具便是刀了,而不是毛笔。
尽管有些碑刻在刻制之前有书丹,但后期的刀具在刻制过程中也要发生一些变化,“笔随刀走”。
这是它的典型特征。
就书法来说,多以毛笔书写,毛笔是一种特殊的书写工具,它的笔法十分讲究,与刀完全不同。
因此,学习魏碑书法就要认识到“刀”与“笔”的书写特点。
人们时常讲“透过刀锋看笔锋”,意思笔法最终还是要归于“笔锋”之上。
说起笔法,就要“抛开”魏碑来谈它的母体——隶书的笔法。
隶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诞生了楷书、草书和行书等书体。
魏碑也不例外。
隶书中的常见笔法包括:平移、绞转、提按等,但魏碑书法中除了这些笔法外,还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笔法——提按用笔,这是它区别于隶书的主要特征。
二、书写技巧明白了魏碑书法中的笔法以后,才能在临摹学习中事半功倍,因为书法的核心就在于笔法之上。
以前有人认为,书法字形的改变,就是因为笔法发生改变而变化的,如果仔细琢磨这个原理,它的确是有道理的。
深入剖析,如何学习魏碑
深入剖析,如何学习魏碑?我们主要讨论魏楷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一、抓住和解决核心技巧魏楷和其它字体一样,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
其独特的最主要的方面是——方笔笔法。
假如我们把魏楷的方笔舍弃,魏楷这种书体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这是站在魏楷特殊性的角度来看魏碑楷书的,不是宏观整体的评价魏楷。
这话的意思是,魏楷里不都是纯方笔,也有圆笔,也有方圆兼互的。
正是由于这种方笔笔法的特质和存在,所以,人们才把魏楷确认为楷书的一个门类或品种。
鉴此,我们学习魏楷,首要的要解决方笔技巧问题,这是魏楷笔法技巧的难点所在,也就是解决关键技巧问题。
(关于这个课题,大家可以浏览【李松在线】《张猛龙笔法分析》的帖子,里面专门详细地用图版讲解了方笔技巧的具体手法。
这里就不再发图分析了。
)这里,我们必须提示的是,学习魏楷方笔,千万不能用“唐法解魏法”!我们在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就是用唐楷的方法写魏楷。
写出的字总是残存唐楷的意味。
可怕的是,一些教材,就明明白白讲地述用唐楷写魏楷的方法。
写的《张猛龙》都是“唐猛龙”。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员就是这样学习魏楷的,写的“唐猛龙”含唐量极高!最为要紧的是,最为麻烦的是,这样的书写方法不能提高笔速。
没有笔速的参与,笔画呆板僵滞,更不能出现墨的层次,了无书写性。
我们提倡的是“用最简捷最轻松的方法写出标准笔形包括变异的笔形”,这种方法才是合理的、科学的方法。
我们关注方笔技巧,也注意圆笔问题。
魏楷中也有类似唐楷圆笔的成分,这样说似乎不和逻辑。
应该说唐楷之圆笔是继承了某些魏楷之圆笔。
在某种程度上说,此魏楷之圆笔非唐楷之圆笔。
于是,在圆笔问题上也不能纯粹以“唐法解魏法”。
我们细细考察魏楷圆笔时发现,很多的圆笔也是魏楷所特有的笔法。
许多魏楷圆笔唐楷没有,而唐楷圆笔尽可在魏楷中找到。
我们尤其注重方笔技巧的训练,也不忽略圆笔的获取,所有这些不仅仅是纯技巧的获得的课题。
更重要的是一旦掌握方笔,又通晓圆笔,那么你就得到了打开魏楷仓库的钥匙。
45幅魏碑楷书常用字帖欣赏,笔姿厚重雄健挺拔,学魏碑的首选帖
45幅魏碑楷书常用字帖欣赏,笔姿厚重雄健挺拔,学魏碑的首选帖魏碑楷书字确实很美,大气、古朴,瘦硬。
不好普及的是一来笔画翻折太频繁,费时,二来棱角太多,不中庸,不合道。
对于魏碑而言,艺术家和欣赏者往往尚奇尚新。
作为刀痕累累、方峻奇谲的魏碑体一扫钟王的温润、蕴藉的书风,当然会引起书坛的震撼。
若是二者调个个儿,钟王体更是让书家趋之若鹜,因为用笔钟王体要比魏碑体丰富得多。
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字体,使书坛增辉,其价值不可低估。
魏碑楷书是我国楷书发展较早的书体,到了唐代魏碑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不是隋唐以来淡忘了魏碑,是淘汰了魏碑,是书法升级到唐楷。
魏碑不是经典,是民间的有个性的书法。
有的专家说是楷书的过渡书体,是半成品。
说魏碑是经典,是清人挖的坑,隋唐离北魏较近他们都摈弃魏碑。
说明他不是经典,是清人变法成瘾,变法社会制度,也变乱书法。
看了好多人写魏碑,剑拔弩张,粗野,一笔分成好几笔描,方笔多得很,不喜欢。
魏碑里也有舒展大方文静俊秀的,方圆结合。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著名书法家杜毓成的魏楷字帖《赤壁赋》,希望荧屏前的您能够喜欢。
45幅魏碑楷书常用字帖欣赏:书者介绍:杜毓成,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字石移,斋号大容堂,天津市人,1950年生于西安。
历任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职工书法协会常务理事;杜毓成自幼喜好书法,初学魏碑及习龙门四品,转习《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及南北朝墓志,继攻行草取法米芾、王铎诸家。
所作落笔奔放,沉着痛快,富有表现力。
书风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书体风格多变皆成自家面目,主体风格雄强厚穆,磅礴大气,为三秦黄土书风的代表书家。
魏碑书法详解,写好魏碑需要了解这几个特点和写法,就会豁然开朗
魏碑书法详解,写好魏碑需要了解这几个特点和写法,就会豁然开朗原创2019-05-28 16:48·维知书法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详细的来聊聊魏碑。
魏碑字,又称魏碑体,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书体,它主要见于当时的石刻(如摩崖、墓志、碑碣、造像记等)。
由于北朝元魏时期极盛,所以又称之为“北魏体”,简称为“魏碑”或叫“北碑”。
它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时期的石刻书法。
北碑石刻不仅仅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们学习魏碑书体的楷模范本,许多魏碑石刻书法的技法之妙,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是其它书体不能比拟的。
我们先来讲魏碑的类别及其艺术特点一、魏碑书体的类别:魏碑书体大略可分为摩崖、墓志、造像记、碑碣四种。
直接刻凿于山崖石壁的文字渭之摩崖;为后人撰文刻石埋入墓穴渭之墓志;造像附题的铭文渭之造像记;刻碑记事渭之碑刻。
当时北朝提倡石刻,而南朝禁立石刻,故有“南朝重尺牍,北朝重石刻”之说;北朝石刻数以万汁,南朝石刻屈指可数。
(1)北魏时期的摩崖北魏时期的摩崖甚多,风格迥异,体态多变,著名的《白驹谷》,此为方笔摩崖。
云峰山、天柱山的《郑文公上、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雍容敦厚,严谨宽博,此为圆笔摩崖。
《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是尤为著名的圆笔摩崖。
摩崖石刻书法有开张、自然、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感受。
摩崖石刻因取势于山崖石壁,恰如绘画中的大写意。
书家可精于法,畅于怀,注于情,运用腕,臂、全身之力,或蹲或站,人笔挥洒,或延伸,或跌宕,任其自然,加之刻工就势配合,其效果骨血峻宕,气势宏伟,拙厚皆有异态。
(2)北魏时期的墓志墓志是埋入墓穴,为亡人“纪其德行功绩”的一种石刻,人们称其为“墓志铭”。
墓志始于汉末,北魏时期墓志尤盛。
传世的著名墓志非常多,诸如《张黑女墓志》、《崔敬邕墓志》、《司马悦墓志》等等。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欣赏
以下是一些当代魏碑书法作品的欣赏:
1. 陈旭《诗经魏碑》
这幅作品以魏碑的特有笔法和布局呈现了《诗经》中的经典篇章。
字体刚劲有力,线条流畅,充满了古朴的魅力。
2. 颜峻《赤壁赋》
这幅作品以魏碑的风格描绘了苏轼的《赤壁赋》。
其中起承转合鲜明,意境深远,通过笔画的粗细变化和布局的巧妙安排展现了文人豪情和壮丽景色。
3. 鲁宗敏《道德经》
这幅作品以魏碑的书法技法将老子的《道德经》展现出深邃的哲理和内涵。
字体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平和而强大的力量。
4. 王军亚《千字文》
这幅作品以魏碑的书法风格书写了《千字文》。
字体方正工整,线条硬朗有力,显示出魏碑的雄浑和稳定特点。
整幅作品充满了力量和庄严感。
5. 董希文《墨香》
这是一幅以魏碑为主题的写意作品。
字体流畅而有力,线条简约而富有变化,通过运用墨色的浓淡、用笔的厚薄以及布局的疏密,展现了墨香的韵味和魅力。
以上仅是一些当代魏碑书法作品的简要介绍,每一位书法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
魏碑笔法解读:魏碑用笔的诀窍
魏碑笔法解读:魏碑用笔的诀窍分享一下我多练临写魏碑的一些技巧。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
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
“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
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
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
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
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一、横平竖直魏碑的用笔重点在于横平竖直,每个笔画都应该清晰明确地表现出其所应有的横平竖直的特征。
这种笔画的直线和豪迈的气势,体现了魏碑的刚毅、简朴、平实的风格。
二、粗壮厚重魏碑的笔画要求粗壮厚重,体现出力度和稳健的基本特点。
这种粗壮厚重的笔画,正是魏碑的强烈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的重要手段。
三、变化多端虽然魏碑强调横平竖直和粗壮厚重,但笔画的变化也非常多端。
魏碑的笔画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适当加强细节表现,但总的来说要保持笔画的专一性和整体协调性。
四、行笔疾魏碑的用笔要求行笔疾,一笔到底,通常整个字可以一气呵成。
这种行笔疾的技巧,体现了魏碑的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
五、点画有力魏碑的点画非常重要,要点到位,力度要有力。
点画的大小和用笔技巧都是需要精细地处理的。
魏碑的点画要求准确、生动、稳健,是整个字体形象的关键特点之一。
六、灵活机动虽然魏碑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但用笔也要求灵活机动,要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使得作品充满生命力和个性化的表现。
魏碑的用笔技巧的要点在于它的横平竖直、粗壮厚重、变化多端、行笔疾、点画有力和灵活机动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魏碑的书法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成为了魏碑书法的经典之一。
除了上述提到的魏碑用笔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也需要注意。
七、准确规整魏碑的用笔要求准确规整,即各笔部分要有规律的排列和分布。
整个字形要有明确的结构和比例,各笔要合理衔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形象。
这种准确规整的要求,是魏碑书法中最基本的要素。
八、质重苍劲魏碑书法的笔画要求质重苍劲,这也是魏碑的重要特点之一。
笔法要有力度和厚实感,但并不失去灵活机动和变化多端的特点。
通过这种质重苍劲的笔法,魏碑书法能够表达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九、独具格调魏碑书法具有独特的格调和风格,这与其用笔技巧密不可分。
在书写魏碑字体时,不仅要遵循魏碑书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还要表现出书写者的个性和风格。
这种个性和风格的体现,成为了魏碑书法中的又一个独特之处。
魏碑技法与欣赏
山不在高,有文则 名。云峰山因拥有众 多北朝刻石而驰名中 外,其中最负盛名的 是北魏《郑文公碑》、 《论经书》、《观海 童诗》等刻石,在中 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康有为在 《广艺舟双楫》中盛 赞:“《云峯山石刻》 体高气逸,密致而通 理,如仙人啸树,海 客泛槎,令人想象无 尽。若能以作大字, 其穠姿逸韵,当如食 防风粥,口香三日
魏碑技法与欣赏
良苦。
张 猛 龙 碑
魏碑技法与欣赏
张 猛 龙 碑
魏碑技法与欣赏
始平公碑:此 碑全称《比丘 慧成为亡父洛 州刺史始平公 造象记》。孟 达文、朱义章 书,北魏太和 廿二年(四九 八)九月刻, 在河南洛阳龙 门山。正书阳 文十行,行二 十字,有额六 字。
魏碑技法与欣赏
始
民
平
国
公
拓
原
本
魏碑技法与欣赏
❖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
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其中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 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 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及 《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 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 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 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 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 夸张,免生习气。
魏碑技法与欣赏
《张猛龙清颂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 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 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 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 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 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 人誉为“魏碑第一”。楷书二十六行, 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 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 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 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 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 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 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 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 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 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
魏碑课件ppt
魏碑书法在笔画组合与变化上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通过不同笔画的搭配和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这 种组合与变化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空间分布与布局
总结词
魏碑书法在空间分布与布局上讲究疏密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详细描述
魏碑书法非常注重空间分布与布局,通过巧妙的安排笔画和留白,使得整个作品在空间上呈现出疏密 有致的效果。这种布局使得作品既有层次感又不失整体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临摹时,应从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开始,逐步 掌握各种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方法,以及笔画的粗细 、轻重、缓急等变化。
结构特点的把握与运用
总结词
魏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宽博、雄强、朴拙等方面 ,把握这些特点对于掌握魏碑的精髓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在临摹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总结魏碑的结构特点, 如重心稳定、比例协调、主次分明等,并在自己的书 写中加以运用和体现。
《龙门二十品》
总结词
龙门石窟中的二十种风格独特的魏碑字体。
详细描述
指选自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二十种书法比较精美的书体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 的精华之作,标志着魏碑书法的风格和特点。这些作品用笔多变,结字奇崛,具有独特 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始平公造像记》是其中的代表作
魏碑课件
目录
• 魏碑简介 • 魏碑基本笔画 • 魏碑结构特点 • 魏碑经典作品赏析 • 魏碑临摹与创作
01
魏碑简介
魏碑的起源与历史
01
魏碑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是北方地区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 。
02
魏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和北 周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魏碑楷书书法PPT课件
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魏碑楷书字形美观,笔画流畅自 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誉
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文化价值
魏碑楷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 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艺术等领域的重要资料。
教育价值
学习魏碑楷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 写技能、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对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02
现代书法中魏碑楷书作品欣赏
作品一:《魏碑新韵》 • 作者:XXX
• 创作年代:XXXX年
现代书法中魏碑楷书作品欣赏
• 艺术特色:该作品以魏碑楷书为基础,融入现代审美元素,通 过夸张变形的笔法和强烈的墨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现代书法中魏碑楷书作品欣赏
01
作品二:《墨舞魏碑》
02
• 作者:XXX
02
艺术特色
该碑书法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
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03
历史价值
《始平公造像记》不仅是魏碑楷书的杰作之一,也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
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04
魏碑楷书临摹与创作
临摹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分析
仔细分析魏碑楷书的字形结构 、笔画特点和章法布局,理解
丰富的文化内涵
魏碑楷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字形结构、笔画特点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 观念,是研究中国书法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广泛的应用领域
魏碑楷书作为一种优秀的书法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碑刻、摩崖、墓志等领域,为后人 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1 2 3
深入学习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猛龙清颂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 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 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 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 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 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 人誉为“魏碑第一”。楷书二十六行, 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 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 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 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 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 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 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 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 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 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 良苦。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
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其中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 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 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及 《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 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 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 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 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 夸张,免生习气。
山不在高,有文则 名。云峰山因拥有众 多北朝刻石而驰名中 外,其中最负盛名的 是北魏《郑文公碑》、 《论经书》、《观海 童诗》等刻石,在中 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康有为在 《广艺舟双楫》中盛 赞:“《云峯山石刻》 体高气逸,密致而通 理,如仙人啸树,海 客泛槎,令人想象无 尽。若能以作大字, 其穠姿逸韵,当如食 防风粥,口香三日 也。”
广东书法院首届书法高研班
魏碑技法与欣赏
李远东 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书协副主席 广东书法院院长
魏
碑
一、魏碑产生及年代 二、魏碑的形成和特点 三、魏碑欣赏 四、清代和当代碑学代表名 家作品欣赏 五、李远东魏碑欣赏
南北朝
南北朝书法形成两大派。南朝帖多,北 朝碑多。帖宜于行草,以流美为能;碑宜 于楷隶,以方严为尚。大致而言,南朝书 法婉丽清媚,富有逸气;北朝书法雄奇方 朴,富有豪气。书家以无名者为多,书体 以魏碑最胜。隋代书法臻于统一,熔南北 于一炉,开启唐风。
爨宝子碑:全称为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 太守爨府君墓碑》, 碑质为沙石。乾隆四 十三年(公元1778年) 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 扬旗田村,1852年移 置曲靖城内,现存于 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 亭。爨宝子碑为全国 首批重点保护文物。
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 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 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 的石板。成丰二年,曲靖知府 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 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 之人。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 于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 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 以,它一经发现,其怪诞的用 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 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们极大的 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 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 一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 今”。
张 猛 龙 碑
张 猛 龙 碑
始平公碑:此 碑全称《比丘 慧成为亡父洛 州刺史始平公 造象记》。孟 达文、朱义章 书,北魏太和 廿二年(四九 八)九月刻, 在河南洛阳龙 门山。正书阳 文十行,行二 十字,有额六 字。
始 平 公 原 碑
民 国 拓 本
始 平 公
论经书诗
《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 全称《诗五言与道俗十人 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锋山 论经书一首》,为郑道昭 自作诗。郑道昭(公元四 五五?——五一五年)字 佶伯,自称中岳先生,荥 阳(今属河南省)人。北 魏时历官至中书侍郎,国 子祭酒,秘书监,青光两 州刺史等,谥曰“文恭”。 《魏书》称:“好为诗赋, 未言其工书。”到清代中 叶考据之风盛行,提倡碑 学,穷山绝壁,遍访施拓, 郑氏书迹在山东云峰山、 天柱山发现。
怎样写方笔魏碑
写魏碑必须写方笔。方笔魏碑一般指《龙门二十品》,除此 之外,《白驹谷摩崖》、《张猛龙 碑》、《石夫人墓志》等亦属 于方笔—类。 方笔险峻,以骨力胜,重气势,重茂密。康有为主张写《龙 门二十品》要四指争力,万毫齐 发,方能达到魄力雄强,点画峻 厚,这颇有道理。 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说:作方笔书,须顿笔下按,使笔毫 由聚而散,墨液亦随毫外拓,势如以刀削木,其迹自成 棱角,故 曰:“方用顿笔”又曰“方笔外拓”。……外拓者,墨精聚于点 画之边界,如简之有 壁,其势外现,外现则雄峻而多血。 写方笔魏碑.除小楷或核桃大的字外,一般不要用过小的毛笔, 长锋中楷或大楷较好用,书写 前,要把毛笔全部泡开,站立书写, 悬腕悬肘。
康有为的书法世称“康体”, 此条屏书法得力于《石门铭》 与《经石峪》,融篆隶于行 楷,墨色苍润相间,具古朴 雅致之气。书写时逆笔藏锋, 迟送涩进,笔力峻拔。字体 笔画平长,横平竖直,长撇 大捺,转折处圆浑苍厚。结 字上紧下松,纵横奇宕,气 势开张,干脆遒劲,具有浓 郁的北碑笔意,可谓熔铸古 今,自成气象。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 《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 帝造像记》,简称《杨大 眼》,刻于北魏时期,位于 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是 “龙门二十品”之一,并与 《始平公》、《孙秋生》、 《魏灵藏》三种造像记一起 合称为“龙门四品”,是龙 门石窟2000余种北魏时期造 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 作品之一。用笔方峻,提按 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 庄重稳健。
起笔:悬笔侧锋,外露棱角. 行笔:落笔成棱角,随即捻管外旋, 主毫由侧转正,主毫居中,万毫齐发, 主毫、副毫各司其 事。 收笔:笔尽势收,提笔向右下,稳 健回锋,勿耸肩.
怎样写始平公
李 璧 墓 志
爨龙颜:此碑
是南朝宋的著名 碑刻。虽为楷书, 却饶有隶意,笔 势有隶意,笔势 雄强,结体多变。 康有为《广艺舟 双辑》中说: “当为隶,楷极 则。”“为雄强 茂美之宗,”并 列为“神品第 一。”
爨 龙 颜
《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
南“南碑瑰宝”。《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 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 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 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 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 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 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 碑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 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 所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当时郑道昭是兖州刺史, 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 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 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 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 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 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 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 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 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 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清人何义门评论此碑说: “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 意象开阔……”也有人认为此碑 在《张猛龙》、《贾使君》两 碑之上。此志结字严谨,一笔 不苟,行笔迟重,墨色饱满, 笔画间也富有变化,表现出圆 浑、妍美之致并颇具雍容气象, 与一般魏碑表现的质直峭厉颇 异其趣。但若论变化无端、格 高韵厚,是无法同《张猛龙》 比肩的。
郑 文 公 碑
郑 文 公 碑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 年 (公元520年)刻。青石 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 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 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 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 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 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出土于山东德州;一 说清光 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 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 为 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 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 十 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 馆。
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 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 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 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 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 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 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 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 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 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 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 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 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 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 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 严整肃穆,端庄隽洁
此碑依山势 而刻,字径 大者20厘米, 小者12厘米 左右,字形 较扁,保留 明显的篆隶 笔意。通篇 宽宏博大, 纵情挥洒, 气势磅礴。 现代人要想 得北魏书法 之势,非看 此刻莫数。
论 经 书 诗
中岳嵩高灵庙碑
此碑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书,碑阳23 行,行50字,碑阴7列,上2列字较大,计22行, 下5列16行,字较小,各列行数不等。额篆书阳文 4行共8字,侧刻唐大周天授三年(1692年)马元 贞投龙简记。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併宣扬 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 此碑在魏碑书法中属於风格雄强一类。其书虽 云楷体,但结体、用笔仍处於隶、楷之间,是隶书 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法为“体兼隶 楷,笔互方圆。”併称碑阳书法“奇古”,碑阴书 法“峻整”,给以极高的评价 。
封 龙 山 碑
康有为(1858~1927),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 素,又号明夷、更甡、西 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 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 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 海”,清光绪年间进士, 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 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 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 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 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 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 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 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 伪经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