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与吴佩孚的恩怨

合集下载

共产国际解密档案中的吴佩孚

共产国际解密档案中的吴佩孚

共产国际解密档案中的吴佩孚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9年第35期徐元宫“十月革命”之后,被派遣到中国的俄共(布)及共产国际的代表,往往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本质面目不能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因而据此所作出的各项决策也就不完全准确。

比如,最初不仅俄共(布)和共产国际曾打算跟北洋军阀吴佩孚搞联合,而且还敦促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也跟他搞合作。

莫斯科开始关注吴佩孚1920年4月抵达北京的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8月17日从上海写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部的一封信比较早地提及了吴佩孚:“在中国目前的内战中,学生站到了吴佩孚将军一边,也就是说,他们支持召开国民会议的想法。

我们赞成这个策略……”1920年7月的直皖战争以皖系的战败而告终,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了北京政府。

1920年10月9日苏俄《消息报》刊登文章对吴佩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吴佩孚在中国诸事变中悬挂起旗帜,十分清楚:在该旗帜下新的中国内阁一定会采取有利于苏俄的方针。

”1920年10月9日,维经斯基秘密地拜访了吴佩孚的幕僚政治处长白坚武,两人就中国的政治形势及苏俄情况等问题交换了彼此的意见。

在维经斯基的影响下,李大钊在白坚武等人的帮助下到洛阳拜会吴佩孚,与吴佩孚进行了长谈。

李大钊与吴佩孚长谈的结果是,吴佩孚于1921年通电全国主张劳工立法,保护劳工。

后来,在征得吴佩孚的同意之下,李大钊还向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六条铁路线各派了一名共产党员做密查员。

这些密查员实际上是中共安排到铁路系统搞工人运动的特派员。

不久一个个铁路工人俱乐部相继成立,工会组织也建立起来,尤其是京汉铁路的工人运动发展得最为迅捷。

吴佩孚还公开地打出了“保护劳工”的招牌。

苏俄政府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临时执行局主席威连斯基-西比里亚科夫于1922年3月15日在北京给莫斯科发送了一封密信,信中以具体数字阐述了当时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相关情况:“奉天派(张作霖)在其所辖省份约有人口3553.4万,军事力量约有步兵15.177万;直隶派(吴佩孚和曹锟)在其所辖省份约有人口13204.6万,军事力量约有步兵49.55万;安福派(段祺瑞)在其所辖省份约有人口7708.5万,军事力量约有步兵22.812万;南方,广州政府(孙逸仙)约有人口11026.4万,军事力量约有步兵27.317万。

李大钊的崇高人格

李大钊的崇高人格

李大钊的崇高人格作者:周腾飞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8期【摘要】李大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一生。

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但是很少人知道他生活中是具有崇高人格风范的人,研究李大钊,学习李大钊,宣传李大钊,弘扬李大钊的人格风范,对于当代的党风教育,激励和鞭策共产党人和我国广大青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崇高人格;人格李大钊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是第一个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的一生不足38年,却在这三十多年里帮助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精神解放的家园。

与此同时,在生活中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一、舍己为人,倾力援助困难学生李大钊身为北京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不吸烟,不喝酒,经常穿一身中式灰长袍,办农走路都很少坐车。

平时,一个大饼,一根葱,粗茶淡饭就满足了。

李大钊是图书馆主任,还兼任教授,月薪在当时有120元大洋,这些钱是可以使全家人过上较为宽裕的生活的。

但是他留给家中的费用往往不够维持日常生活开销,以至于校长蔡元培先生不得不吩咐学校的会计科把李大钊薪金中的一部分,直接交给李夫人,以保证他家庭生活费用。

李大钊把大部分的工资都作了党的活动经费,而且经常还要接济一些贫寒的青年学生。

李大钊经常为穷学生充当保人或干脆掏钱替他们交学费.从不考虑他们是否有偿还能力。

他处处留心.尽自己所能不让一个进步学生因为生活困难而放弃学业。

一次,他发现一名学生接连好几天都没吃饱饭,就寄了一张几元钱的汇款单,署名为“无名氏”。

这名学生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收到了汇款非常奇怪,直到后来,与他情况相同的同学也陆续收到“无名氏”的汇款,大家联合起来多方打听,才明白这个无名氏就是李大钊先生。

抗战时期的白坚武

抗战时期的白坚武

孝 胥主 张复辟后之方案 , 自坚武认为参酌新 旧, 大体 尚不差。
但 娇 生 惯 养 之 溥 仪 能 否 艰 难 创 止 ,不 能 无 疑 。郑 孝 胥
( 1 8 6 0 . 1 9 3 8 ) ,字太夷 ,号苏戡 ,福建 闽侯人 。出身解元 。
认为 日 本蓄心积虑已非一日, 事势至此, 别无良法, 惟有卧
薪尝胆 , 期 以十年 生聚十年教 训 , 再雪此耻 。 至于善后 , 首
1 0月 ,自氏认 为 ,前清 ,官员失守城池者必治罪 ,今
东 北失守 , 非但 中央不治罪 , 失守城池者亦无形式 自请处分 之文 , 无理无法之极 。 国家主义派要求 内除国贼 , 外抗强权 。 自氏认为攘外 必先 内安 ,自古如此。果能得安 内之基本 ,目
秀才出身 。天津 北洋法政专 门学校毕业 。1 9 1 7 年 ,被江西
问。1 9 3 7 年, 任伪 北京地方维持会委员、 警 察局顾问。1 9 3 8
年, 任 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参事、日华经济协议会专 门
督 军李纯聘为督军署顾 问。 李纯调任江 苏督 军 , 又聘 自坚武
为督 军署 顾问兼书记处交 际股主任 。1 9 2 2年 ,又被两湖巡
抗战 时期 的 白坚武
贾熟村
( 中国社会科 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0 6 )

要: 有人 称吴佩孚的直鲁豫 三省巡 阅使署为北 洋的太上政府 ,白坚武 曾任 吴的政务处长 , 也就是太上政府的 国务总
理 。吴佩孚被北伐 军打 败之后 ,白武 坚不服输 ,认 为是 南蛮子征服 了北方人 。以 日本 军国主 义者 为同志 ,要报仇 雪恨 ,终于 沦为汉奸 ,被 冯玉祥枪 决,落得 个可耻下场。

对梁士诒家族的考察

对梁士诒家族的考察

对梁士诒家族的考察贾熟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北京100006)摘要:梁士诒家族处在近百年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代洪流中,他们对保守派来说是进步的,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是有贡献的。

对革命派来说,又是落后的,梁士诒曾多次受到通辑。

梁士诒家族复杂多变,涉及面广,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中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梁士诒家族;晚清新政;考察中图分类号:G2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12)03-0048-05收稿日期:2011-12-20作者简介:贾熟村(1930-),男,河南偃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一、家族主要成员梁士诒(1869-1933),字翼夫,号燕孙,广东三水人。

光绪进士。

曾任京汉等五铁路提调,创办交通等银行,被称为“财神”。

又任袁世凯的秘书长,被称为“二总统”。

还曾担任参议院议长、国务院总理。

是近代史上很值得研究的人物[1](P657)。

其父梁知鉴(1843-1929),字保三。

光绪举人。

尝应廉州、钦州、北海商董,主持市政。

讲学三十年[2](下P584)。

其弟梁士訏,字季典,曾任交通银行分行经理、广九铁路总办、陆军中将[3](P 28)。

长子梁定蓟,曾创办香港中国旅行社,并任经理。

创办广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任经理。

曾任交通银行监察人、广州市银行公会常务委员。

次子梁定蜀,曾任农矿部技士[2](下P580)。

长女梁好音,嫁关冕钧之子关祖章[4](P510)。

关冕钧(1868-1933),字耀芹,号伯衡,广西苍梧人。

出身进士。

历任京张路会办、总办、铁路局局长、全国铁路协会评议员、南北议和会议北方代表、参政院参政[3](P 28)。

二、家族史1902年,梁士訏考中秀才。

又考入广东武备学堂[2](上P40)。

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请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介绍梁士诒入幕,充北洋编书局总办[2](上P43)。

1904年,清廷以唐绍仪为议藏约大臣,唐以梁士诒为参赞同赴印度。

李大钊与白坚武交往述要

李大钊与白坚武交往述要

李大钊与白坚武交往述要作者:赵健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21期李大钊与白坚武相识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毕业以来,两人虽经历多次分别,但交往却十分密切,情同手足。

“二七”惨案后,两人关系破裂。

因政治理想的不同,李大钊断然选择放弃了私谊。

出于昔日同学旧谊,李大钊离世后白坚武又曾尽力接济其亲属,并未完全绝情于他。

白坚武是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读书时的同窗好友。

“二七”惨案后,两人关系破裂。

本文旨在对两人由相识走向破裂的交往过程进行简要的梳理,以期进一步了解此二人的交往活动。

法政相识1907年夏,李大钊与白坚武同时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共同的志趣使二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成为最亲密的知己。

1910年11月4日,天津学界罢课举行要求清政府召开国会的第四次请愿活动。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在此次请愿活动中表现极为活跃,推举李大钊、白坚武等八名学生为代表,领导全校学生参加天津市学生集会游行。

在此活动中,李大钊与白坚武结识了孙洪伊。

1912年秋冬之际,北洋法政学会成立,二人均在第一年入会。

1913年4月1日,北洋法政专门学会的刊物《言治》杂志正式出版。

李大钊作为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部长,是《言治》刊物的主要撰稿人。

白坚武则为评议部部员。

法政六年的求学岁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3年毕业后,幸得孙洪伊、汤化龙在经济上的支持,李大钊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白坚武则任直隶总督冯国璋幕府秘书。

分别又重逢自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就竭力破坏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加紧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为复辟帝制作准备,又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并于1915年5月9日最终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李大钊虽身处异国他乡,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

1916年1月底,李大钊回到上海。

滞留上海的两周时间,李大钊同国内各方取得联系,以加强讨袁的宣传活动。

回到东京后,他得知学校已于2月2日以“长期欠席”为由将他“除名”。

这样,李大钊从此离开了早稻田大学。

吕正操

吕正操

吕正操吕正操,早年加入东北军,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率部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开创了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员抗日名将。

建国以后,他长期负责和组织铁路的建设和管理运营工作,是新中国铁道事业的奠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的铁路建设和管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在统一战线、和平统一中国的事业等方面有独特建树。

吕正操为人耿介,爱好读书,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

吕正操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顾委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一吕正操,字必之。

1905年1月(清光绪三十年冬)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吕正操祖居河北省清河县。

后被官府发配东北,在海城县唐王山后村落了户。

祖父当过长工,修过铁路,到晚年才有了几亩薄田。

其父吕名禹,兄弟四人,除种地外,冬闲时外出拉脚,以维持生计。

其母为人善良,能吃苦耐劳,很受乡里尊重。

吕正操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第二,上有大姐,下有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吕正操自幼性格倔强,好打抱不平。

后山村里,有一条东西街。

东街富,西街穷。

每逢有钱人家的孩子欺负穷孩子,他就领着西街的穷孩子去打抱不平。

他家的菜地紧挨着南满铁路。

1904年日俄战争后,这条铁路被日本占有。

农民们到村西种地,路过铁道,经常遭日本人的蛮横辱骂和毒打。

吕正操的祖父、大伯都因过铁道而被日本人无端打伤。

有的村民还被日本人用刺刀挑死后推到河里。

年幼的吕正操常站在离家不远的南满铁路边上,目睹日本侵略者对家乡人民欺压与残害的惨景,打心眼里恨透了这些日本人。

他由此产生了两个愿望:一是参军打日本,二是将来要是管铁路的话,一定要像东北火车一样正点到达,准确无误[1]。

吕正操8岁起在唐王山后村上小学。

入学时,教师给他起了个学名“正言”,并解释说是“言”语的“言”。

吕正操听后感到不对心思,心里想:上学读书为的是求知识,长大要当兵,操练好了才能打日本侵略者。

近十年来吴佩孚研究述评(上)

近十年来吴佩孚研究述评(上)

○二文二一年·第三期史信息98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

吴佩孚是首位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该杂志称他为“Biggest man in China”。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涉及吴佩孚的著作有近510部,论文有290余篇。

笔者不揣浅陋,尝试梳理近十年学界对吴佩孚的研究,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吴佩孚研究之史料(一)文献汇编201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著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其中第一册和第三册涉及吴佩孚在惨杀工人、进攻国民军等方面的有关内容。

2014年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其中蔡和森主编的《向导》收录了有关吴佩孚的丰富的期刊资料,内容涉及吴佩孚与陈炯明、康有为、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与北京政变,与外交系,与湖北、河南(红枪会)等方面。

赵世炎编著的《政治生活》和《学习》第一册中也收录了不少关于吴佩孚的资料,此外《华美》第二册、《华美》第三册、《共进》第一册、《时代学生·消息》、《工人之路》第三册、《布尔塞维克》第二册、《文献》第三册、《中国工人》第二册、《上海周报》第一册、《中国青年》第一册、《职业生活》第二册也有涉及吴佩孚的内容。

2015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建朗主编的《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其中的第二卷上、下和第四卷下中收录了吴佩孚的通电信件。

(二)文集资料2011年海洋出版社出版汤锐祥编著的《护法时期孙中山轶文集》,内容涉及吴佩孚与曹锟、孙中山、沈鸿英等人物以及外交问题。

同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嘉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的《褚辅成文存》,其中有给吴佩孚的通电资料。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张荣华编校之《康有为往来书信集》,其中有吴佩孚与康有为交涉的很多资料。

被迅速平定的丰台兵变:日本在华北一次失败的尝试

被迅速平定的丰台兵变:日本在华北一次失败的尝试

[键入文字]被迅速平定的丰台兵变:日本在华北一次失败的尝试1933 年5 月间,驻守平津地区的国民党中央军和原东北军的于学忠部队根据与日本侵略军签署的所谓《何梅协定》,开始从华北撤离。

而国民政府派驻北平的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也以“河北交涉暂告结束”为由离开北平,令北平军分会办公厅主任鲍文樾代理其工作,亲日派的王克敏则代理“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

侵华日军以为有机可乘,遂开展了进一步分裂华北地区的阴谋。

此前,在日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一批亲日分子,成立了所谓的华北“正义社”。

在“正义社”的参加者中,白坚武的“表现”最为不遗余力。

网罗爪牙本文所说的白坚武,北洋时期曾在吴佩孚处做过顾问,后受伪满军政部顾问大迫通贞及日本浪人组织“华北青年同盟会会长”志村正三的收买,加入“正义社”,后又和石友三组织“华北正义自治军”,并自封为“总司令”。

白坚武曾屡次出面劝说国民党河北省主席于学忠“独立”,遭到于的拒绝。

后来,白坚武曾多次派人暗杀于学忠,竟买通于学忠的厨师在食物中下毒,但终被于发觉。

1933 年5 月间,于学忠部根据《何梅协定》,开始从华北撤离。

见于学忠部队南撤,白坚武马上预谋在北平制造叛乱。

他的方案是:先派汉奸便衣队分批进入北平城内潜伏,再利用国民党派系间的不和,策动一部分国民党军队造反,内外呼应,夺下北平,然后发表“反蒋倒党”宣言,成立所谓“华北国自治政府”。

1935 年4 到6 月间,白坚武提前派曹华扬、刘佩臣两支土匪队伍,化装后陆续进入北平,潜伏于东交民巷的日本兵营,又指派曾在张宗昌部任师长的李瑞清去收买驻北平周边的中国守军。

当时,北平有一个铁甲车大队,辖六个中队,第一、二、三、四中队分驻在琉璃1。

李大钊与国民大会运动

李大钊与国民大会运动

第31卷第2期2018年03月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ngshan University V〇1.31N〇.2 Mar. 2018李大钊与国民大会运动刘国有(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法学系,天津300382)摘要:国民大会运动是李大钊等领导的新兴左翼进步势力走上政治舞台的开始,它为国会的 重新召集、王宠惠内阁的推出创造了条件。

同时,李大钊等人也积累了经验,为发动更广泛的 进步运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李大钊;国民大会运动;提倡临时国民大会启事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672 - 349X(2018)02 -0026 -09DOI:10. 16160 cnki. tsxyxb. 2018. 02. 005Li Dazhao and the Movement of t h e Nat i o nal AssemblyLIU Guo-you(Department of Law,Tianjin Public Security Professional College,Tianjin 300382, China) Abstract:The Movement of the National Assembly was the beginning of Li Dazhao?s lead­ing new lett wing p rogressive force onto the political stage,it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convening of the Congr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Wang Chonghui cabinet. Li Dazhao and other comrades a ccumulated experience from the movement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broader progressive movements.Key W ords:Li Dazhao; M ovement of National Assem bly;Notice of Promoting the Prov--sional National Assembly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李大钊、白坚武、孙丹林等人在蔡元培、吴佩孚支持下提出了召 开国民大会,研究国家大政方针、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重要政纲,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社会 团体群起呼应,徐世昌、靳云鹏等北京政府的领 导人也被迫作出回应,这是李大钊等领导的新 兴进步力量推动国家民主统一的重要尝试,后 因张作霖、曹锟等实力人物的反对而失败,但它 提出的民主统一纲领,显示了新兴进步势力的 力量,为国会的重新召集和王宠惠内阁的推出 创造了舆论条件。

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历史作用

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历史作用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11月号“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主要有哪些历史作用?为什么当时他身处北京对上海的创党活动也能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这是本文试图探索和分析的重点。

一、创党之前,李大钊就十分了解旧上海的主要特点,这为他身处北京,也能对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创建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李大钊第一次来上海,是在1916年1月底,他由日本横滨搭法轮到上海,以同国内各方取得联系,协同讨袁事宜。

到上海的当天晚上就写了一首题为《寄霍侣白》的诗,第二天以明信片的方式寄往东京,诗曰:“一轮舟共一轮月,万里人怀万里愁。

正是黯然回首处,春申江上独登楼。

”霍侣白是李大钊留学日本时的朋友,李大钊由日本回国临行之前,霍侣白给李大钊送诗一首云:“当年相遇即相知,抵掌谈心恨见迟。

今夕离别却无语,独呤风雨一楼诗。

”李大钊在回国途中经过日本长崎,就给霍侣白写明信片说:“濒行蒙惠佳作,但对此好山好水,诗句却迟迟不来,盖由心绪恶劣所致。

昨对泽民言:‘古人爱屋及乌,今则憎人及物。

此心绪所以恶劣也。

俟抵沪后,当再奉酬。

’”由此可见,李大钊身处日本时,就对上海十分向往。

他被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弄得心绪恶劣,在日本写不出诗来。

但是一到上海,就能“春申江上独登楼”,一下子诗情袭来,很快完成了给朋友送诗的承诺。

这表明,初到上海的李大钊,很敏感,很兴奋。

他对上海的第一印象,也很不错。

1916年2月中旬,李大钊返回日本东京。

第一次来上海,就呆了两周左右,李大钊对上海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1916年5月中旬,李大钊为推动反袁事宜,毅然弃学,又来上海,住在泰安里。

直到同年7月11日,才离沪北上。

也就是说,李大钊第二次来上海,呆了约两个月。

李大钊第三次来上海,约在1917年6月。

1917年7月1日,张勋演出复辟帝制的丑剧。

李大钊只能仓皇出京,避难上海。

《李大钊文集》上有《复辟变后寄友人》诗一首,能证实此事。

李大钊在这首诗的序中说:“复辟变后,仓皇南下,侨寓沪上,惺亚时在赣江,赋此寄怀。

日寇频频挑衅,逼迫中央军撤离平津,不料前来换防的部队是第29军

日寇频频挑衅,逼迫中央军撤离平津,不料前来换防的部队是第29军

日寇频频挑衅,逼迫中央军撤离平津,不料来换防的部队是第29军1935年5月初,天津城内两大亲日报刊《满洲晨报》、《国权报》的社长白逾桓、胡思溥双双在日租界遇刺身亡,日寇立即发表声明,称案件系国民党特务所为,并要求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军分会委员、东北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承担责任。

不久,日寇又提出遵化县长收容、接济热河义勇军孙永勤部,借机制造事端,要求将河北省政府从天津迁往保定,改天津为行政院特别市。

中央军东北军被迫撤离29日,日寇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驻华使馆武官高桥坦找到主持华北军政的北平军分会主席何应钦,又提出:“于学忠是扰乱日、满之实行者,省府迁保定,于事无补;宪兵团、河北省党部、军分会政训处、蓝衣社等排日机构,似应撤退为宜;最好中央军一并他移。

”6月9日,二人再次找到何应钦,要求:凡河北省内的一切党部完全取消;驻扎河北的东北军第51军和中央军第2师、第25师等部必须离开河北境内。

对于日寇的无理要求,国民政府竟然不顾全国人民的声讨,下令一一照办。

撤军命令下达后,各部将领莫名悲愤,第2师师长黄杰专门召集旅、团长聚餐,举起酒杯含泪说:“今天请各位来吃杯告别酒,此番离开北平,尚不知何时才得故地重游啊!”在座的第4旅旅长郑洞国痛惜道:“我辈身为军人,守土有责,现在却将不战而退出这座历史名城,实在愧对华北和全国父老!”第29军总参议抓住时机国民政府的一再忍让,并未让日寇有丝毫收敛。

在确定中央军撤离日期后,日寇立即策动曾在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麾下担任中将白坚武,纠集旧部和日本浪人,夜袭丰台车站,并夺取一列铁甲列车后北上,准备接管北平,幸好从晋绥军系统分化出来的商震第32军尚未撤离,严阵以待,将白坚武部击溃,暂时稳定了局面。

商震虽然被紧急任命河北省主席兼天津警备司令,但所部仅3个师2万余人,兵力有限,击溃少数叛匪尚可,但要支撑河北及平津全军似乎力有不逮。

就在此时,担任天津市市长的萧振瀛挺身而出,此人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行政官员,还是冯玉祥西北军的元老,中原大战失败后,西北军损兵大半,仅剩数万人退过黄河、避居晋南,正是他极力在“少帅”张学良面前周旋,才求得东北边防军第3路军的番号和粮饷,帮助了西北军仅剩的这点力量。

白坚武与直系的内外交际

白坚武与直系的内外交际

白坚 武 ( 1 8 8 6 —1 9 3 7) , 字颠云, 号惺 亚 、
兴亚 、 馨亚 、 馨远 , 室 号 知 白堂 , 河 北 省 交 河 县
人 。祖 父 白锡 庚 , 1 8 9 4年 选 授 河 南 省 陈 州 府
司狱 兼 经 历 。 白坚 武 随 其 父 到 陈 州 祖 父 处 读 私塾 。其 父 后 在 开 封 、 洛 阳等 地 作幕 僚。 1 9 0 3年 , 白坚 武 考 中 秀 才 。 1 9 0 7年 , 考 入 天 津北 洋 法 政 专 门 学 校 , 与 李 大 钊 为 同 班 同 学。 加 人 中 国 同盟会 。 1 9 1 1年 , 曾 为 广 西 陆荣 廷 顾 问 。 _ 2 H ’ 1 9 1 3年 , 任 直 隶 都 督 冯 国 璋秘 书。 … ’ 冯 国璋 ( 1 8 5 7 —1 9 1 9) , 字华 甫 。 北 洋 武 备 学 堂 毕 业 。历 任 练 兵 处 军 学 司 司 长、 贵 胄学 堂 总 办 军 谘 使 。后 又 历 任 江 苏 都 督、 副总统 、 代 理总统 。为直 系领袖 。 “ 白
浙江交涉员 、 金 陵关 监 督 、 江 宁交 涉员 、 江 苏 交涉员 、 江 海关 监督 、 江苏 督 军署 交涉 署 长。
坚武后来 又任《 黄钟 E t 报》 笔 政 。1 9 1 5年 , 任
自治 筹 办 所 课 长 。 1 9 1 6年 , 因 不 赞 成 袁 世 凯
后来 , 又 曾 任 日伪 天 津 市 长 。 哪 被 人 称 为
统 黎 元 洪 避 居 日本 使 馆 。 电 请 冯 国 璋 代 大 总 统, 特 任 段 祺 瑞 为 国 务 总 理 。6 日 , 江 西督军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1 — 2 3

民国时期社会主义思潮

民国时期社会主义思潮

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北洋政府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民国哲学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北洋军阀时期思想比较开放,虽说社会动乱,政治分裂,但是其时思想领域,确实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少有的一个比较开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西方思想、主义流入中国,并且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改变了中国。

所以我想谈一谈民国初年的社会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是个好东西,其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

温家宝总理最近说:“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亮”。

社会主义思想渊源很早,早期犹太-基督教和儒家教义中都含有社会公平思想因子。

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运动,则起于工业革命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清末之时已经传入中国。

民国初年,社会主义思潮可谓汹涌澎湃。

社会主义可以是全民偏好,上上下下各色人等都可以讲,不一定属于工人阶级,好心肠的资本家照样有狂热的社会主义者。

中国近代最早介绍西方社会主义的有许多是外国传教士,康有为、梁启超也热衷于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我们知道,康有为就写作了《大同书》,鼓吹世界大同,梁启超在日本主编《新民丛报》,就着力介绍“西方大儒”麦喀士(马克思)。

清末皇帝皇室也讲大同主义,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常对他讲“天下为公”,讲“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帝心甚向往之。

时有肃亲王善耆者(川岛芳子的亲生父亲),是皇室中很有思想作为的改革家,革命党人汪精卫谋刺摄政王载沣被捕坐牢,身为民政部尚书的善耆竟放下王爷身段,入监探视逆党,汪大谈排满革命的三民主义,善耆表示钦佩志士的革命精神,说同盟会的《民报》他每一期都看了,朝廷的腐朽积弱他也不满,希望加大力度改革改变现状。

但问为什么要排满呢?他对汪精卫说三民主义不怎么样,太狭隘,还有一种更好的大同主义,要打破满汉畛域,五族协和,说得汪精卫语塞良久。

皇帝皇室重臣也可以讲社会主义。

清末中国社会危机深重,严复编译的《天演论》鼓吹救亡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风靡一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要学习西方寻找改造社会沉疴的良方,而社会主义作为一剂良方也被介绍进来。

白坚武的家书与分家单

白坚武的家书与分家单

白坚武的家书与分家单——白坚武研究(2)最近,从白坚武老家得到两件资料:一封白坚武给其二哥的信件与白坚武兄弟分家的分家单。

这两件东西,似乎互不关联(家书中并无关于家产的内容),但我却从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家书是白坚武追随吴佩孚离开洛阳之后寄居武汉时所写。

此时,虽然白坚武的人生从巅峰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但在一般人看来,那个时代当官与发财是连在一起的,曾经在吴佩孚面前红得发紫的白坚武肯定会发了大财。

但是,从他的信中不难发现:一提起自己的生活来,就叫苦连天,频频喊穷。

我相信在这封家书中,他绝对说的是实情。

从《白坚武日记》中的记载里也可印证这一点。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还有这份分家单。

分家是在1924年,正是白坚武一生最辉煌的时期,距离写那封信的时间并不远。

但他的老家却仅有祖传的薄田32亩,旧屋九间。

其中除去分给哥哥的十六亩田与七间房,落到白坚武名下的,就只有区区十六亩田与两间旧屋了。

这点家产在大户人家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老家几乎可以算是“无产阶级”,在外日子过得又那么拮据,权势如日中天的白坚武到底是怎么混的?前几年有位中共女贪官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

”难道连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作为人精的白坚武也不懂吗?他自称绝不置办家产,以至于在他死后,冯玉祥派人去他老家抄家的时候,连那些大兵都觉得难以置信:原来他老家根本就无家产可抄。

所以,就让人看不明白了:如果不为了发财,你后来当那个汉奸干嘛呢?只是为了背个骂名吗?2013-5-8附:1.白坚武家书二兄左右:示悉。

宜局业经易人,前事更属无从说项。

现当战云四布之际,前途变化实未可知,洛债恐难及期结束,且恐亦不易完全取回。

老亲系据书信所言,正虑实际诸难办到,届时究竟如何,再以定夺可也。

至取回之后,保管不成问题,老亲既回里,当然由兄助同保管。

弟日来经济极感困难,常行如此,实无以善后,但祝时事有转机耳!居汉生活昂贵,北归暂时又不相宜,往前如交通无阻,老亲当可安然回里,唯恐届时阻绝,更生波折,现时尚难预定。

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历史作用

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历史作用

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历史作用作者:张勤龙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11期[摘要]创党之前,李大钊就十分了解上海的主要特点,同时与陈独秀理想一致,关系密切,情同手足。

这是李大钊身处北京,也能对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创建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关键性因素。

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李大钊;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作用[中图分类号]K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11-0007-03“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主要有哪些历史作用?为什么当时他身处北京对上海的创党活动也能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这是本文试图探索和分析的重点。

一、创党之前,李大钊就十分了解旧上海的主要特点,这为他身处北京,也能对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创建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李大钊第一次来上海,是在1916年1月底,他由日本横滨搭法轮到上海,以同国内各方取得联系,协同讨袁事宜。

到上海的当天晚上就写了一首题为《寄霍侣白》的诗,第二天以明信片的方式寄往东京,诗曰:“一轮舟共一轮月,万里人怀万里愁。

正是黯然回首处,春申江上独登楼。

”霍侣白是李大钊留学日本时的朋友,李大钊由日本回国临行之前,霍侣白给李大钊送诗一首云:“当年相遇即相知,抵掌谈心恨见迟。

今夕离别却无语,独呤风雨一楼诗。

”李大钊在回国途中经过日本长崎,就给霍侣白写明信片说:“濒行蒙惠佳作,但对此好山好水,诗句却迟迟不来,盖由心绪恶劣所致。

昨对泽民言:‘古人爱屋及乌,今则憎人及物。

此心绪所以恶劣也。

俟抵沪后,当再奉酬。

’”由此可见,李大钊身处日本时,就对上海十分向往。

他被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弄得心绪恶劣,在日本写不出诗来。

但是一到上海,就能“春申江上独登楼”,一下子诗情袭来,很快完成了给朋友送诗的承诺。

这表明,初到上海的李大钊,很敏感,很兴奋。

他对上海的第一印象,也很不错。

1916年2月中旬,李大钊返回日本东京。

白坚武与日本的恩怨

白坚武与日本的恩怨

白坚武与日本的恩怨
贾熟村
【期刊名称】《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2)003
【摘要】白坚武与日本人士的交往相当广泛.其中有不少主张中日友好的,但大多数都是军国主义者,白氏认为都是他反对蒋介石的同志.痴心妄想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建立独立自主的华北国.结果沦为汉奸,被处死.
【总页数】5页(P105-109)
【作者】贾熟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北京10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白坚武与革命党人 [J], 贾熟村
2.白坚武与直系的内外交际 [J], 贾熟村
3.大变局下的书生论政:白坚武对北洋时局的观察 [J], 王雷
4.白坚武与吴佩孚的恩怨 [J], 贾熟村
5.抗战时期的白坚武 [J], 贾熟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董必武警诫吴佩孚

董必武警诫吴佩孚

董必武警诫吴佩孚
刘明钢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1939年2月5日,在重庆的董必武写下《日寇企图搬演新傀儡》,2月21日该文发表在《群众》杂志上。

这是中共领导人唯一一篇评价晚年吴佩孚的文章,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来,一些文章引用该文的只言片语以证明吴佩孚是爱国的,但从引文看,作者显然没有领会该文的基本精神。

为深入研究吴佩孚,特别是研究晚年吴佩孚,有心要认囊研读《日寇企图搬演新傀儡》这篇文章。

【总页数】3页(P35-36,49)
【作者】刘明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雷马事变与吴佩孚的出山:述论吴佩孚在民国政坛的最后一幕
2.试析董必武法律思想应属之法学流派——以董必武两论“恶法胜于无法”为切入点
3.董必武法学思想的时代光辉与历史局限——纪念董必武诞辰126周年
4.吴佩孚为什么不当汉奸——兼论吴佩孚的历史功绩
5.建国初期董必武的法制工作思想探析——基于《董必武法学文集》的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K 8 2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2 2 1 9( 2 0 1 5 )0 9 - 0 0 0 1 - 0 5

有 关 人物
豫巡 阅副使 。参 加第一次直 奉战争 ,得胜 ,升任直 鲁豫巡 阅使 。第二次直 奉战争 战败 。后又任 十四省讨贼联 军总司 令 ,进攻 冯玉 祥部 国民军 。被 北伐军打败入川 。1 9 3 2年 回 北平 。1 9 3 7 年 ,拒绝 日本要 求出组政府 。1 9 3 9年 ,被 日本
“ 自坚武与吴 佩孚 的恩怨” ,有关人物众 多 ,仅择 其
比较重要者简介如下 : 自坚 武 ( 1 8 8 0 - 1 9 3 8 ) ,字馨远 ,号 馨亚 ,亦作兴亚 、
惺亚,室号知自堂。河北交河人。出身拔贡。1 9 1 0 年考入
天津法政 学堂 ,加入 同盟会 。 1 9 1 1 年被 陆荣廷聘为顾 问。
下 ,1 9 2 1 年吴 佩孚任两湖巡 阅使兼直鲁豫巡 阅副使 ,任 自
堂毕业。曾任 第三师师长、河北省 长。【 】 ’ 段 祺瑞 ( 1 8 6 5 . 1 9 3 6 ),字芝泉 ,安徽合肥人 。留学德 国 。历任 统 带、 统治 、湖广 总督 、国务 总理 。为 皖系领
袖 。[ 2 ] P 5 1 9
章宗祥 ( 1 8 7 9 — 1 9 6 2 ) ,字仲和 ,浙江吴 兴人 。留学 日
本 。历任司法总长、驻 日公使 。为新交通系千将 。[ 2 l ’ 孙汉尘 ( 1 8 7 2 - ) ,名丹林 ,山东蓬 莱人 。山东大学毕
收 稿 日期 : 2 O l 5 一O 1 -0 3
作者简介:贾熟村 ( 1 9 3 0 -) ,男 ,河南偃师人 ,中 国社会科 学院近代 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 中国近代史 研究 。
业 。为 吴佩孚之挚 友 。曾任 直鲁豫巡 阅使署秘书 长、 内务
部次长、代理总长 。【 】
孙伯 兰 ( 1 8 7 0 — 1 9 3 6 ), 名 洪伊 ,天 津 人 。 曾任 进 步 党 党
写信 给李倬章 ,请他致 电吴佩孚 ,请吴 佩孚发 出通 电,响
魁。曾任 内务总长 。为 自坚 武挚友 。[ 2 ] P 2 7 9
害死 。年 6 5 岁 。[ 1 ] P 6 m
曹锟 ( 1 8 6 2 — 1 9 3 8 ),字仲珊 ,天津人 。天津 武备 学堂 毕业。历任 管带、统领、直隶督军、总统。[ 2 ] P 6 李济 臣 ( 1 8 8 1 - ),字倬 章 ,河北献县人 。天津 武备 学
1 9 1 8 年 任直 隶代 表 ,在 上海参 加南 北议 和会议 。后 赴 南 京 ,被李 纯聘 为 顾 问 。1 9 2 0 年 李纯 死后 ,投 入 吴佩 孚麾
徐树铮 ( 1 8 8 0 . 1 9 2 5 ) ,字又铮 ,江 苏萧县人 。留学 日
天 津 ,与石友 三等汉奸 组织 “ 华 北正义 自治军” ,任 总司 令 ,谋建立伪 “ 华 北国” 。失败 后 ,出走东 北 ,旋再 返天 津 ,冀察政务委员会宋 哲元委 白坚 武为参议 。1 9 3 7 年开始
本 。历任 陆军 部处长 、司长、次 长、国务院秘 书长 。为段
祺瑞之 亲信 。【 】 0 ’
曹 汝霖 ( 1 8 7 7 — 1 9 6 6 ) ,字润 田,上海人 。留学 日 本。
历 任外 交 部 次长 、总 长 、交通 总 长 。为 新交 通 系首 领 。
[ 2 ] P 6 2 4
全面抗 战后 ,白坚 武至 河北大名拜见 宋哲元 。1 9 3 8 年 ,被 冯玉祥逮捕 ,以通敌叛 国罪在 南乐县枪决 ,年 5 8岁 。[ 1 ] P 2 9 2 吴佩孚 ( 1 8 7 4 — 1 9 3 9 ) ,字子玉 ,山东蓬莱人 。出身秀 才 。保 定陆军 学堂毕业 。 日俄战争 时 ,任 中 日混合侦察 队
陆宗舆 ( 1 8 7 6 — 1 9 4 1 ) ,字 闰生,浙江 海宁人 。留学 日
本 。历任印铸 局长、财政 部次长 、驻 日公使 。为新交通系
干将 。[ 2 】
队员 ,获 日本 明治天皇赠勋 六等 ,及 单 日光 旭 日章 。历任
标 统、 团长 、旅长 、师长 。发动直 皖战争 ,得胜 ,任直 鲁
S e p . 2 0 1 5
白坚 武 与吴 佩 孚 的恩 怨
贾熟村
(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 史研 究所 ,北京 1 0 0 0 0 6 )

要: 白坚武认 为吴佩孚果断刚明 ,刚毅弗屈 ,可与为善 。吴佩孚对 白坚武也深为嘉许 ,任命他总持政务 ,倚 为左
右 手。双方曾经亲密合作 。 同时 ,白坚武也认 为吴佩孚长于用兵 ,短于施政 ,地位既 高,谀 言 日至 ,往往拒谏饰非。第二
次直奉战争失败之后,秘书长张其锃在吴佩孚面前攻击白坚武,使昊佩孚对白坚武亦 有疏远之意。后来,白坚武又认为吴
佩孚优 于道德 而欠智识 ,国民党人 则有 智识而乏道德 ,向 日本推 荐昊佩孚 ,拟请 吴佩孚到 日本学 习,增强智识 ,改变办
法,即可超越 国民党,领导 中国。 关键 词:白坚武;吴佩 孚;民国政 治
第3 6 卷 第9期 2 0 1 5 年9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in r g 为政 务处处长 。1 9 2 4 年第二 次直 奉战争 ,直 系失败 ,自坚
武避居天津 。1 9 2 5年吴佩孚在 武汉 出任十 四省讨 贼联军总 司令 ,再任 白坚 武为政务处长 。1 9 2 7年吴佩孚被 国民革命 军 打败 ,避往 四川 ,自坚武到 了 日本 。1 9 3 5 年 , 自坚武 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