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e8a5ba4afe04a1b071defe.png)
16 2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m= ,n= ,
8 S x= 。该粒子是
(填粒子的化学符号)
第3题图
第4题图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该粒子带2个
O 单位负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2-;若该粒子带
Mg 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2+;若该
Ne 粒子不显电性,它的化学符号是
把电子在不同的区 域内运动的现象叫做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MNO P Q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仅限前3层)
(1)先 “里”后“外” .(能量最低原则)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正__电__的原子核和 核外带_负__电__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质__子__和 _中__子_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相__等__,电性 _相_反__,所以整个原子_不__显__(填显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分__子_;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原__子__;原子中带正电 荷的粒子是_质子__和__原__子_核__;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中子 、 分子 。 原子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 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 161个中子, 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1_1_1_ 。
。
四、相对原子质量(Ar)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kg)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8a6442a8114431b90dd8da.png)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可以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原子是简单的、不能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知道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理解辨析1、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在其他条件下还能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理解辨析1、原子核有什么特点?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这就是电子运动的区域。
原子核虽然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体积小、相对质量较大。
三、原子中各粒子的电性四、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理解辨析1、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吗?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但某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无中子。
五、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相等。
例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C)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中子数例题2、有关原子带电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B)A.原子中质子带浮负电,电子带正电B.原子核带正电C.电子不带电D.电子和中子电荷中和使得原子不带电例题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质子、中子;(5)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6)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7)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8)质量与氢-1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质子、中子;(9)质量最小的的是电子;(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1838451711cc7931b7164f.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7678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f.png)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基础 主干落实】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特别提醒 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2.核电荷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 数= 核外电子 数。
3.原子的电性: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等于 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故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 r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1123.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 数+ 中子 数。
特别提醒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
【漫画助学】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交流讨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妙法指引】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但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②不同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原子的构成【典题】(2023秋·邯郸丛台区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原子中a的质量和c的质量相同B.原子中b与c的数目和等于原子质量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微粒b和c上方法点拨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无关)。
(2)质量关系: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都比电子质量大得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体积关系: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小。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构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cba1f51a49649b6648d747eb.png)
原子真是最小的粒子吗? 在任何情况下原子都不能再分吗?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发现历程
道尔顿于1803 年提出科学假 说:物质由原子 组成,原子是不 可分割的实心 球体,同种原子 的性质和质量 相同.
•改写这一论断的是科学家汤姆生。
原子的发展历程
原子是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7
铁
26
30
26
1、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是质子、中子、电子
不一是所个有的氧原原子都子有中是子,氢由原子8的个中质子数子为0、。 8个 23..在 质中子原数子子中和和, 中质 子8子 数个数不一=电定电子相子等数构=,但核成很电接的荷近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 质子数不相同,核外电子数也不相同
课堂练习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D ) A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在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不一定
相等 C 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
高速运动 D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2、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
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
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
越快。 3、原子间有间隔。 4、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构成分子。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6、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可以保持物质
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1《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1《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42617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7f.png)
质子
m(某原子) 原子 中子 Ar = m(碳–12)×1/12
电子
m(某原子)≈m(质子)总+m(中子)总 = m(质子)×质子数+m(中子)×中子数
Ar(某原子)≈
m(质子)×质子数+m(中子)×中子数 m(碳–12)×1/12
1.6726×10–27kg×质子数+1.6749×10–27kg×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为( C )
A.72
B.60
C.40
D.18
2. 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
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
A.10
B.34
C.44
D.78
3. 已知某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若该碳原子的质量为m,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原子论
发现电子
α粒子散射实验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
行星式模型
现代电子云模型
玻尔模型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小而重,集中了原子几乎 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原子核
核外电子:高速运动,每个都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m(氧原子)≈ 2.657 × 10-26kg m(碳-12)≈ 1.993 × 10-26kg
m(碳–12)
Ar(碳–12)=
= 12
m(碳–12)× 1/12
m(氧原子)
2.657 × 10-26kg
Ar(氧原子)=
=
≈ 16
m(碳–12)×1/12
原子的结构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4
![原子的结构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4](https://img.taocdn.com/s3/m/5a90147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e.png)
原子核
位的正电荷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
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 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原子显不显电性? 不显
观察表3-1,归纳总结:
1.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是质子、中子、电子。 (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3.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4.原子的种类不同,其质子数也不相同
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均是0.4mol-0.3mol=0.1mol,剩余反应物均是0.2mol-0.1mol=0.1mol,容器容积为10L,
则平衡常数K= = =100,B项正确;
A.若A是CO,则B是Fe2O3
C.②③④ D.①②③
故选:A。
第三层(1个) 解析: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不稳定,易失电子形成钠离子,钠离子最外层8个电子,稳定。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氢原子的结构 (1个电子)
行星绕太阳运功
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 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 有什么特点?
电子在核外是分层 排布的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电子层:1 2 3 4 5 6 7
=8+8 =1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单位:为1(一般不写) 填写表格
原子
原子核
相对原
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子质量
核外 电子数
氢
1
0
1
1
碳
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c4d414f453610661ed9f4d4.png)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6400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9.png)
-填空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原子基本概念的记忆。
-选择题:训练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应用能力。
-简答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制作原子结构模型,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球体、棒状物等,制作一个能直观展示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动手制作,加深对原子微观结构的认识。
2.归纳总结:强调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原子结构对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3.拓展延伸:介绍原子在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布置作业:根据课堂练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原子构成的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示原子、离子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原子的构成。
2.运用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原子现象,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掌握原子序数、原子量的概念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应用。
3.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并能从中获取有关原子的信息。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思考等方式主动探索原子的构成。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
课题2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ae1b7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4.png)
如图是某种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
(1)锂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
(2)图中的微观粒子带负电荷,其名称是_________。“
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②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
②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③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
⑤
(4)带负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
①②④
(5)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_。
知识点2相对原子质量
6.(2023·成都中考)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成功放电。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x
中子
8.有一种含有6个中子的碳原子,也就是C-12原子,它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
1.66×10-27 kg,已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 kg,请计算:
16
(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5.3×10-2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64e0127602d276a201292ecf.png)
6. 一个铝原子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铝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 C )
A. 13
B. 26
C. 27
D. 40
作业布置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注意:氢原子没有中子
新知学习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想一想:原子内部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 那么整个原子是否显电性?为什么?
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新知学习
二、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质量很小
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Ⅹ10-27 kg 1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Ⅹ10-26 kg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新知学习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新知总结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 不带电
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 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
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替代原子质量
新知学习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二、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 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
作为标准的碳原子叫做碳12,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它的质量的1/12等于1.66Ⅹ10-27 Kg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cadcac4551810a6f52486d7.png)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原子结构示意图)》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原子结构示意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4f78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e.png)
通过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填写下列表格。ຫໍສະໝຸດ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结构 特点
稀有气体原子:一般 相对 为 8 个电子,(氦 稳定 为 2 个电子)
形成物质的 得失电 化学性质 子情况
比较稳定 不易得、 也不易 失电子
通过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填写下列表格。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特点 金属原子:一般小于 4个电子
15
10
课堂练习
2、完成下列填空题
(1)请画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铝是(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铝单质化学性质(
) (填“稳定”或“不稳定”),
因为容易( )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11
思考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氧气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等等。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稀有气体等等。 除了分子和原子,是否还有其他微粒,也能构成物 质呢?
12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基本微粒 。
+12 2 8 2
镁原子
+8 2 6
氧原子
同理,阳离子和阴离子通 过异性电荷相互吸引,还 能形成很多离子化合物。
+12 2 8
镁离子Mg2+
+8 2 8
氧离子O2-
MgO
注意:要掌握常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并会画其离子结构示意图。
课堂练习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也能构成物质 B.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带正电荷,氯离子带负电荷 C.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S D.金属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容易得 到电子生成阴离子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课时2: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9e336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d.png)
课后练习
1.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2.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几种原子的构成
从上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4)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则原子种类不同。
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单位是“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质 量
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
质子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科学实验证明: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并不说明原子中没有带电粒子,而是质子所带电荷与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原子种类
答:氮:14.0 硫:32.1 氯:35.5 钙:40.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c4d414f453610661ed9f4d4.png)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ab85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8.png)
3.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讲解周期表中各个栏目的含义,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4.利用实验或课件,展示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和核外电子的跃迁现象,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内部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核外电子的跃迁现象”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途径,深入探讨原子的构成。
2.利用实验、模型、图像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结构,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3.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原子的构成。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在传授原子构成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保,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一道有关原子构成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心得,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在课后对原子构成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82e7f6f12d2af90342e670.png)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下面是查字典化学网整理的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 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是质子、中子、电子。
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
4.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二、相对原子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Ar)。
注意:相对原子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量的计算公式:电子的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Ar≈质子数+中子数课后练习1.(2021年福州质检)11H、12H、13H、H+、H2是()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氢的五种核素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2.下列有关钋(210 84Po)的说法正确的是()A.钋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26B.钋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42C.钋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D.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03.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 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则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③元素非金属性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X>YA.②③B.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d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D.原子半径X5.假设R元素无同位素,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m-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A-x+m)mol B.(A-x-m)mol C.WA(A-x+m)molD.WA(A-x-m)mol6.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7,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X和Y可能处于同一周期B.X和Y可能处于相邻周期C.X和Y可能处于同一主族D.X和Y可能处于相邻主族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有7个周期,16个族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二周期C.第ⅡA族的右边是第ⅢB族,第ⅢA族的左边是第ⅡB族D.某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ROm,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m-nR或RH2m-n 8. (20XX?嘉兴模拟)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CH4>NH3>H2O ②还原性:I->Br->Cl-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原子半径:Na>Mg>O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可以更好的学习。
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3.2 原子结构 课时一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课件
![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3.2 原子结构 课时一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88714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f.png)
粒子叫 电子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 。
课后作业
17.1个氧分子(O2)由 2个氧原子 构成,该分子含
有 16 个质子和 16 个电子。若该分子中含有20个
中子,则该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6 。
18.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一
15.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核电荷数为26,构成一个
铁原子的基本粒子有 82 个,其中质子有 26 个,
中子有 30 个,核外电子有 26 个,整个原子不显
电性的原因是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与核外电子所
带电荷的数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 。
16. 某种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不带电的粒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课时一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要点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电荷
(不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 个单位
个单位
负 电荷
课堂要点
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
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D. 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课后作业
10.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原子核中一定含有中子
B. 原子体积很小,但原子核的体积还要比原子小很多
C. 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原子的质量很小,但原子核的质量还要比原子小很
多
课后作业
11. 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
点燃
磷+氧气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原子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a89006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0.png)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2. 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 质子带正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 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也是8,所以氧原子呈电中性。
3. 原子的质量。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电子来说很大,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例如,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1 + 12 = 23。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为最外层。
-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 以氧原子为例,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
3. 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这种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