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游记练习解析版
名师伴你行新课标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文言文阅读游记议论性说理文Ⅱ(含答案)
名师伴你行新课标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文言文阅读游记议论性说理文Ⅱ(含答案)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阅读(游记、议论性说理文)Ⅱ一、(2015·济南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一)游九华山记[清]施闰章昔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奇秀。
及见九华,始自悔其失言。
是说也,尝窃疑之。
而李太白以山有莲花峰,改九子为九华。
予舟过江上,望数峰空翠可数,约略如八九仙子云。
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阳西南行,则峰攒岫复,瑰奇百出。
而入其中则旷以隐。
由山麓褰裳①,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则奥②以静。
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道士所族处者,是为化城③。
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
循檐送目,虚日之气远接江海,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踵接角崩④,叫号动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汤火之求救援。
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岂复知有云壑乎!于是择其可游者曰东岩,其上有堆云洞、狮子石,僧屋数间,刻王文成手书。
文成聚徒讲学,游憩于斯,有东岩燕坐诗。
今求其讲堂,无复知者。
天柱峰最高,俯视化城如一盂。
绝壁矗立,乱山无数。
所谓九十九峰者,迷离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层波巨浪,青则结绿⑤,紫则珊瑚,夕阳倒蒸,意眩夺目。
盖至此而九华之胜乃具。
惜余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游以甲午岁十月,从之者查子素光、徐子道林。
(二)《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唐]李白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十丈,上有九峰如莲华。
按图征名,无所依据。
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
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
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
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⑥,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
【注】①褰裳:提衣。
②奥:深,隐蔽。
③化城:道观名,被四周之山环绕如城。
④角崩:以额撞地,即叩头。
⑤结绿:美玉名。
⑥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
形容举止洒脱。
2018年2月12日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含解析精品
2021年2月12日游记类古文阅读〔二〕强例及铁【202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文后题目.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 ,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日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境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皆然.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菱前导.初焉,假设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那么蒲伏焉;又未几,那么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那么其前隘,且重以烟, 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 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 ,其穴竟于是,竭力奋身,假设鱼纵焉者, 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嘲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假设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酷, 名曰定心饮.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眺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那么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诅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 某官某, 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 坝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1 .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 D【解析】口言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D项,“虞〞应解释为“忧虑、担心〞.2 .以下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①是中极暗②烟郁勃满洞中③心骇乱恐甚④如是,仅里所⑤有泣者,恚者,诟者⑥喜幸生手其额者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D【解析】「2自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题干中“间接〞一词,可以排除①②, 这两句是直接表现山洞的危险难行;④说明此山洞很短,未表现山洞的艰险.3 .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C.根据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一C【解析】「长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出.量星丁C不,“定.饮〞是给人淘涛玩前人逞惊的酒,嘴崎的是人闹的人,为非洞外及酒的人:文至也未依比坟"走七武"走当地风俗1t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初焉,育[Wj阔可步.〔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一〔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解析】匚自此题考查理解并译文言语句.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焉〞“步〞,〔2〕中的“者〞“为〞“白〞“下〞等.学翕雌焉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武昌九曲亭记【北宋】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毛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谿.依山临壑,隐蔽松相,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II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叫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典匕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酉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1.对以下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子瞻杖策载酒杖:拐杖B.扫叶席草席:以……为席C.然将适西山适:到……去D.皆效于左右效:献,呈献2.以下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庐王江上乃设九宾礼"B.相携徜徉画上秦王必喜也声见臣C.以此居齐安三年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D.方之怅然移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苏轼“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的一组是〔〕①依山临壑,隐蔽松相,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②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③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缺乏以席众客④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⑤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⑥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4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隐蔽松相,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且西山古木数十, 其大皆百围千尺,令子瞻意适忘返.B.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 表现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 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兴奋的心情.C.作者写自己少年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泛舟的水,子瞻总是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D.文章最后具体议论苏轼所追求的乐趣是“以适意为悦〞,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并不计较个人的功利得失,因而他处事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2〕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客赛与解折1. A【解析】匚仁^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水平. A项,“杖〞解释为“拐杖〞错误,假设解释为“拐杖〞,那么与后面的“策〞意思相同,使句子没有谓语,所以“杖〞在此处应用作动词,解释为“拄着〞 .2. AI解析】户本避考查考生理都常更文言虚词左文田的意义妥弓法的水平u A胃,两者卷是介烹,“在二B项,前者走连两,表方式:后者是逆书,息因芟u 3,前者走介司,表算因,“由于二后者是连词, 裹弁判,“第且,并且%D项,前者是介刘,“为了〞;后者是介伺T "核'3. B【解析】「假设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水平. “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即在齐安住了三年,不感觉时间久,意在说明苏轼对此地十分喜爱,流连忘返.题干要求筛选苏轼“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就是要求筛选此地吸引苏轼的原因.考生做题时可以用排除法,如③是说废亭遗址地方狭小,不能承载太多游客;④是说子瞻对这些大树感到不满,这两句都是子瞻对此地感到“不如意〞的地方,而⑥是说子瞻的人生追求, 并没有表达它与齐安的关系,排除这三句即可得出答案.①说武昌诸山景美,②说武昌山中的人好客,⑤说新亭建成,西山的景致更美,这些都是齐安吸引苏轼的原因.4. A【解析】「2自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央意思的水平. A项,“西山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令子瞻意适忘返〞错误,由原文“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和“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可以看出苏轼是想把大树砍掉,建九曲亭.5. (1)正当他获得一种适意的乐趣时,(觉得)天下万物都不能取代这种乐趣;等到他已经满足时,又总是对自己满足于这种乐趣感到吃惊,觉得好笑.(2)有谁知道得失在哪里呢?只能要求自己心中不觉得惭愧, 处世不受到人家的责备,而姑且这样地生活在人世.[解析]’:(1),方〞蜂为“当,正当弋关注实词 5 遂为“揍取,取代二“忒"译为"港定二“海然〞还为“吃惊,C2) “孰〞译为“潍* “慢"语为“只〞一姑〞连为“姑且,特殊的我方式,“乏因于白,无食于外〞蜀于状语后更句;【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知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上下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谿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松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 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由于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 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 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 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 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 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 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 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它们大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 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 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快乐.从前我年轻时,或道看于映游览各地,遇口就全口,遇水菰逆奇,于第新未者不是奇头式羯衣医卷悬桂的走在我的前巨.宵不能到达的地于睡花总是为这事或天不嫌快.商时城一个人飘然及游,悠闲囱在地在意石上漫游,来挂南时抗土的山花野苴,徐血港落在口沟占前黑子,从案由舀我水来喝,素打泡这法子的人往住把他当双神a一般的人的u其安夫y的景萼无弓无尽.司以使人心济行快的事最f人耳受口正当他栽得一种造意的季蔑时,〔觉考;文十万班号不能取R这件乐蛭;等到佬三经清足防,又息是花自二离是于这祎本超感胤吃悼,觉停假设笑.好比喝酒巧及,三花八匚的荽看得在近酋,总之是为了一诧肚馥, 布晦T之后,耕些事物〔乏逵好的三是不好的佥乃:同爆变改了冷臭的东西,宿辞却遭得失点哪里魄?咒能要求囱己心不不觉理湃亮,我当不殳到人窠的七番,而行£这运地生活在人噌■,这茕是子第在红里惑到快乐的原因.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上海高考文言文游记
上海高考文言文游记(2021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 1 1 分 )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北宋]李靓① 南川自豫章右上,其大州曰吉,又其大曰虔。
二州之赋贡与其治讼,世以为剧,则其民氓众夥可识已。
吉多君子,执瑞玉登降帝所者接迹① ,虔无有也。
疑其去京愈远,风化之及者愈疏,乘其丰富,以放于逸欲,宜矣。
② 故人许某踵予门,道虔州石城进士温某之为人曰:“温君少时,求禄而莫之得,慨然自谓: _'乃图山泉美好处,莫居柏林,因作讲学堂,房数十其楹。
凡书在国子监者,皆市取,且为楼以藏之。
孜孜以教子弟、礼宾客为己任。
”许君,不妄人也,今其所称,与向之疑者不类,是虔之福欤。
③自古圣人之德业,举在于书。
圣人者,非其智造而巧为之也,天之常道,地之常理,万物之常情也。
天地万物之常而圣人顺之,发乎言,见乎行事。
今温君聚书勤勤,是有意于圣人。
有意于圣人,则岂一家而已,邻里乡党庶乎偃伏②之矣。
然则虔人之成大名、至大官,盖未易知,尚何吉之愧哉? ④ 柳子厚于楚越间山水,如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犹有记,以启好游者。
今有人为藏书之楼,非特山水之胜,记之以启好书者,不亦可乎?子欲一至栏边,四顾天外,江山进前,文史相对。
清风兮我扇,白云兮我盖。
召屈原于湘鱼之口,呼李白于海鲸之背。
漱宝玉之余润,拭明珠使去额③。
酒酣兴尽,交揖而退。
其乐可言耶?而未之得也。
⑤ 皇祐五年秋七月庚子记。
【注释】①执瑞玉登降帝所者接迹:意思是在朝廷做官的人接连不断。
② 偃伏:这里用来比喻道德教化产生的影响。
③颗:疵病,缺点。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A.虽然B.以是C.若然D.于是22.适合填入第②段画线处的一项是() ( 2 分 )A.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B.暂息乎其已学者,而勤乎其未学者。
C.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分 )24.与本文其他部分相比,第④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Ⅱ群文通练一山水游记含解析
Ⅱ群文通题游记书序群文通练一山水游记主题解说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月色.写竹柏;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雪.写堤.写亭.写舟.像风景画一样真切可感。
有些山水游记不以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才识和高超的思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类游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
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
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
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①.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
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
”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
上下数次.至天门。
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②。
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
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
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
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
路已三十里.腹甚枵③.遂入矼后一庵。
庵僧俱踞石向阳。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游记第2课游褒禅山记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游褒禅山记一、基础过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褒禅.(chán) 仆.道(pū)有穴.(xué) 咎.(jiù)B .昏惑.(huò) 罕.至(hǎn)窈.然(yǎo) 瑰.怪(ɡuī)C .庐冢.(zhǒnɡ) 音谬.(miù)君圭.(ɡuī) 慧褒.(bāo)D .漫.灭(màn) 深父.(fù)怠.而欲出(dài) 无物以相.之(xiànɡ)解析:选D 。
“父”应读“f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有碑仆.道 仆:倒褒之庐冢..也 庐冢:庐,屋舍;冢,坟墓B .其文.漫灭 文:文章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C .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 .夫夷.以近 夷:铲平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解析:选A 。
B 项,文:碑文。
C 项,怠:懒惰无力。
D 项,夷:平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 .火尚足以明.也解析:选A 。
A 项名词作动词,B 、C 、D 三项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解析:选A 。
A 项,两个“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表示辅助性判断。
B 项,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
C 项,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指自己。
D 项,代词,代褒禅山;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9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专题精选精练卷及解析
2019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专题精选精练卷村落嫁娶图记明*顾彦夫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
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
请曰:“君必为我记之”。
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工丹青。
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
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
”“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
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
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
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
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
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
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
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
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
”“去既远,又有林郁然。
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
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
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
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
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也,且迎之也。
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
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
一老妪门立以望。
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
②肩舆:轿子。
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B.工丹青工:主管C.予以此图质之质:询问D.昏礼宜昏昏:结婚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一老妪门立以望。
《始得西山宴游记》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B.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C.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D.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8.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到则披草而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 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而行无过矣D. 则凡数州之土壤/固一世之雄也9.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意有所极”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同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
B. 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攢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8 文言文阅读(游记序言)含解析
专题专项专练8文言文阅读(游记序言)(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游丹霞记[清]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
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
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
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
池多文鱼在泳游。
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
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
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有豪牛丑犀间:中间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温习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涯:边际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陋:浅薄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①乃.坐石磴而移足焉②臣乃.敢上璧C.①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D.①丹霞以.遒景胜矣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辰年的春末,作者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探访.B.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作者拉着铁索向上攀登,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台阶一般,脚下时常打滑。
2019届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精练解析卷
【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精练解析卷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韪:正确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B.则为所C.以乎之D.且于所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2019届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精练解析卷
2019届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精练解析卷【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精练解析卷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韪:正确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B.则为所C.以乎之D.且于所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
文言文阅读:游记阅读姚鼐《登泰山记》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诵明月之.诗B.余始循以.入/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C.遂至其.巅/ 其.皆出于此乎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扣舷而.歌之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记述寒冬中在泰山的游历,因其特色鲜明,成为记游泰山名篇中的佼佼者。
B.作者开篇先从泰山地理环境落笔,是在登泰山之前,为读者勾勒出泰山的轮廓。
C.作者俯瞰夕阳下的汶水和徂徕山,宛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好似轻柔的腰带。
D.作者没能由东谷登上泰山的原因,是因为这条路的台阶根本不适宜人们的通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精选精练(有答案)
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精选精练(有答案)游记类言精选精练游东记[明] 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遂共酌。
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类
文言文阅读:游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江阴三山记①【元】朱德润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
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
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
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
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
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
村墟相接,岸柳交映。
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
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
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鸟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
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
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
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
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②,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
【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
后文中灵岩、惠山也为江南名山。
②傲仉:动摇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B.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C.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D.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亥,中国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
05 文言文阅读体裁:游记类(解析版)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体裁:游记类一、文言文阅读(2020·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龙湫记(1)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
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
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
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
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
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
而其颠谽谺①,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
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
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着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
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着人。
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
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
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
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
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
(2)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①上,渐闻有水声。
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
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
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
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
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着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大呼笑。
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
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
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3)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注:①谽谺(hān xiā):山深貌。
这里指山高险。
①矼:桥。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因B.其C.夫D.以2.对第(1)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用“从者心掉”侧面表现大龙浓水势浩大。
B.以“西北巨石”反复烘托大龙湫雄奇之美。
C.先生赞美之言,更加突出瀑布的奇伟壮美。
D.庵中如暴雨至,突出诺讵那庵离瀑布很近。
高中语文 专题四 游记 第1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四游记第1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钴鉧潭西小丘记一、根底过关1.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沿着)B.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卖)C.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尽力奉献)D.贾.四百,连岁不能售(同“价〞)解析:选B。
售:卖出。
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由其.中以望B.是其.果有遭乎C.其.冲然角列而上者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解析:选C。
指示代词,其余为人称代词。
3.以下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可以笼.而有之B.素善.留侯张良C.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解析:选A。
名词作动词,其他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4.以下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虽古好事..之士 B.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C.皆大喜,出自意外....D.吾祖死于是解析:选C。
A.古义:爱好山水。
今义:喜欢多事;好管闲事。
B.古义:奇妙的地方。
今义:他乡;外乡。
D.古义:于,在;是,这。
今义:合用为连词。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①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假设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假设熊罴之登于山。
…………②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那么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其石之怒突偃蹇..负土而出____________(2)其嵚然..相累而下者____________(3)其冲然..角列而上者____________(4)农夫渔父过而陋.之____________答案:(1)奇崛起伏的样子(2)山石高峻的样子(3)突起的样子(4)认为……丑陋6.以下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农夫渔父过而陋之.A.假设牛马之.饮于溪B.梁之.上有丘焉C.所以贺兹丘之.遭也D.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记书序群文通练一山水游记主题解说祖国大好河山,山川秀丽,无数的名胜古迹,遍布各地,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的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用心灵去感受山川之美,欣赏自然之美好风光,感怀时事、人生,留下了无数美好篇章。
尤其是唐宋时期,不但是诗词发展的巅峰时期,而且也是散文蓬勃发展的时期。
无数的文人名士与山水同呼吸,共命运,纵情于名山大川、乡村野地。
这些游记散文清新明快,深沉博大,是个人与天地、自然、宇宙精神上的对话,赋个人主观感情于美丽的景色之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千山记程启充①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
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嶻嶪③蓊郁,时有佳气,如海蜃..,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然。
嘉靖丁亥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
台,盖屯戍..旧址也。
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
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
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
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
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
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
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
晡时,往香岩,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
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
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④,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翌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
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
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藤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⑤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坐石上,一老进麦饼。
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
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
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
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
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守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
②瓯脱:泛指边界。
③嶻嶪(jié yè):山高峻的样子。
④浮白引满:斟满酒一口气喝完。
⑤武:半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藤/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藤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C.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藤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藤/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1.B [根据上文,这段文字是写该路段极其难行。
“以匹布缚胸”是帮助行路的方式;“使人”必须和下文“从后挽之”连起来,否则“挽”的动作就不知是谁发出的了;“盘跚而步”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盘跚”是“步”的状语,不可拆分;“刘子先之”中的“先之”是“在前面,先走”的意思,文言文中常见。
综上,只有B项最为合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蜃,即海市蜃楼,简称蜃景。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
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
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故称。
B.丁亥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的纪年方式。
C.屯戍,屯田和驻防。
明代军事制度,卫所的军士大部分屯田以备军饷,小部分驻防。
D.子厚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
他先被贬到柳州,后又被贬到永州,曾写过介绍柳州和永州山水的文章。
2.D [柳宗元先被贬做永州司马,后又被贬做柳州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势高峻,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取道辽阳上山。
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
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了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
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
3.C [A项徐、刘二人非作者“下属”。
B项万佛阁在“祖越寺”而非“龙泉寺”。
D项本文抒发的并非“豪情壮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译文:(1)这时候正好有吹胡笳的人,胡笳的声音震动林木,听起来让人感到忧愁。
(1)“适”解释为正好,“闻”解释为听起来,“愀然”解释为忧愁。
(2)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译文:(2)(千山)假使在中原地区,应该与五岳齐名;(现在)(它)处在僻远的东部角落,志趣高雅的人、游历四方的人极少来到这里。
(2)“使”解释为假使,“当”解释为应当,“罕”解释为极少。
参考译文千山位于辽阳城南面六十里,秀丽的山峰重重叠叠,延绵数百里。
东边与边界接壤,南边环绕辽阳城,山势高峻,草木茂盛,时有好景致,像海市蜃楼一样。
嘉靖丁亥年,我驻守抚顺,在丙申年间被贬盖州,取道辽阳,于是和志趣相投的徐、刘二人游览千山。
走出南门,经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
钓鱼台是屯田和驻防的旧址。
在东北方有一眼温泉,晶莹洁净可以当镜子照。
从南边迂回上山,走了数里,抵达祖越寺。
路途颇为险峻,在寺庙的禅堂稍作休息,然后登上万佛阁。
该阁处于半山,沿着悬崖顺势而建,穿过悬空的横梁而入。
靠着栏杆放眼四周,寒风阵阵,于是在祖越寺过夜。
当天是戊子日,我们顺着东山远望螺峰,沿着太极石攀登,走进岩石中的山涧。
(从山涧)俯看万佛阁,已经在下方了。
从一览亭走弯弯曲曲的路由西向北而行,到达龙泉寺。
晡时,前往香岩寺,一路上溪水曲折向东流,岩穴沟壑幽美深邃。
第二天早上,寺庙的僧人设斋宴,(我们用过斋宴)然后起行,(路上)在一棵大树下面休息。
此处空旷寂静自由自在,(不禁)产生远离尘世的想法。
东峰山势高险,徐、刘二人斟满酒一口气喝完,这时候正好有吹胡笳的人,胡笳的声音震动林木,听起来让人感到忧愁。
从龙泉到这,总共二十多里,山崖、深池到处都有,悬崖、怪石接连出现,靠着突出的山石,俯瞰幽深的沟壑,奇花异草,如锦绣一般到处都是。
第二天清晨,天刚放晴,(我们)登上中峰,回头看京城,远望荒凉的边界,山海浩瀚无边。
多次休息后,到达仙人台,到处是陡峭险峻的石壁山崖,(在山崖)北边的角落用木梯登顶眺望,两腿战栗。
强壮的人都要匍匐着爬上去,看到石头做的棋盘,(相传)九仙在这里围观、下棋。
从仙人台往中会寺方向出发,绕过溪涧,穿过乱石,荆棘塞满去路,不能容下拐杖,路仅容双脚。
一人(在前面)用布绑住前胸,让人从后面拉着,攀附着藤枝,侧着身子,在路上缓慢前行,非常危险。
刘子先走,徐子和我相距几步,摘下山花赠诗给我,我也按照音律应和他。
(我们)坐在石头上,一位老人请我们吃麦饼。
刚好肚子饿了,我们吃得心满意足,问老人的姓名,他笑而不答,然后我们就到达中会寺。
(到这儿)走了大约二十里路,因为疲惫,坐在僧人房间里休息。
过了很久,才从中会寺返回祖越寺。
回望各座山峰,(它们)都像在天上一样。
这座千山的美景,温润秀丽,磅礴曲折,不可说尽。
(千山)假使在中原地区,应该与五岳齐名;(现在)(它)处在僻远的东部角落,志趣高雅的人、游历四方的人极少来到这里。
世间万物的规律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又是怎样的呢?以前柳州的山水因为柳宗元而显扬,而我地位低下、学识浅陋,不能使千山的胜景流传,姑且像这样粗略叙述它的概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赤松山记[南宋]吕祖谦淳熙..后一日,与二三友访吕兄仲平之庐。
..十五年,南至后二日,呼儿觅藜杖,命友戒行囊。
缓步出北郭五里许,山光野色,渐与人相应接,而晴光亦时着人。
又二里许,至季氏之庐。
所居依山,茂林清池相映带。
季氏兄弟与其知友陈岩夫,亦赍袱被,欲共宿山中。
又行十里,至小石桥。
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
复行三里许,入山门。
长松偃蹇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伍。
至桥亭,坐于老木之上。
与涧横石,激为清湍,澎湃汹涌。
人籁俱息,心目为之醒然。
复曳杖入“桃源”,暝色已满岩谷矣。
徙倚“枕流”,四际溟蒙,天水一色,泉声松韵,殆若暴风急雨之骤至。
徐行察之,又若车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
云间时有疏星,点缀林杪,与水影相照,清澈无底。
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
晨兴复至其处,灏气游衍,天宇无滓。
再至“过清”,驻目久之。
即寻支径谒二仙祠,世相传以为黄初平[注]觅亡羊之地;或曰,此留侯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饮,造之。
中道或有依涧而上,观瀑泉,履白石,欲穷其源而不可得,复相与会于丹泉之上。
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
归途高者平,险者顺。
山回路转,乌纱欹斜,随意先后。
至山下,日犹未中。
饭竟,信其所之。
再寻“桃源”之游,昔林木交翳,今皆廓然。
复循山磴,游于“物外”。
乔木倚天,涧流清壮。
此间桃源之津所从始也。
过小桥,缘山而行。
泉石相捕,无风而涛。
行且百步,幽意益邃。
横涧为桥,榜曰“三峡”。
惊涛怒流,与巨石相吞啮。
前莫知其所穷,后莫知其所止。
复行数十步过盘石,临浚流,景象天逸。
不特与所谓“物外”者异,亦与所谓“三峡”者异。
久之,暮烟四合,不可久留,遂寻旧游而归。
抵夜复坐于“枕流”,林外灯火,久益微茫。
泉流静深,尤与夜气相宜。
是行也,极目于丹井,称心于桃源,而于“枕流”“过清”之间,朝暮几与神交。
自己未至辛酉..,凡三日而后返。
(选自中华书局《古今游记从钞》,有删改)注黄初平,东晋人,著名的道教神仙,俗称黄大仙。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B.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C.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D.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5.B [结合句意及句子的成分结构加以分析,主要抓住“神清如游钧天”“始就寝”推断。
原文标点: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
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熙”是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共计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