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计量的基本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ASC也认为:资产是一项作为过去活动的结果而为企业所控 制的资源,由此所产生的经济利益预计在未来将流人该企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 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务、债权和其他权利。
认为资产是经济资源的同时。又限定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其 优点是把资产的界限与经济学联系了起来,可以明确资产的 经济属性,也剔除了那些不能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如人力 资源、信息资源等,但没有明确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 益的特征。
把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和资产的确定联系 起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没有揭示资产具有 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而且也会导致对会计 学中两个基本概念的混淆。
6
4、经济资源观点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 量的企业经济资源,也包括某些虽不是资源但按公认会计原 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借项。
7
5、经济利益观点
FASB在1985年的第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报》 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
根本目的,因为从一个赢利性企业来看,它持有资产的目的, 当然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 能导致企业现金流入者为资产,凡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 益者不为资产。 递延费用是过去交易引起的资产价值的转化,通过摊销计入损 益,并不直接为企业产生现金流入里,因而不具有收益能力; 另一种认为,递延费用是企业为获取长远利益而必须发生的 支出,不能设想企业不承担代价而获取任何利益,因而属于 为企业间接获益之资产。
会计理论
1
资产计价理论
内容提要 6.1 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6.1资产计量属性 6.3 主要的资产计量模式 6.4 单项资产与总体资产的计价与重估价问题
2
第一节 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在会计计量中,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被认为是两项较 为重要的内容。
资产计价通常决定着收益确定。
3
百度文库 6.1.1 资产的概念
纯粹是从会计计量技术角度去定义资产,而并没有揭 示资产的经济实质,即资产具有什么样的用途,能 为其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什么。
5
3、成本观点
将资产的性质强调为未耗用的成本或应按这种观点需 将成本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耗用的,称为费 用;另一部分是未耗用的,称为资产。
将资产作为未耗用的成本,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角度 来看,是把资产的形成看做是资本耗费,凡在当期 支出但没有转化为费用的都是资产,而已经转化为 费用的支出则不作为资产。
1、未来劳务观点 主张这种观点的是John D.Canning 1929年他在《会
计经济学》中将资产解释为:
“资产指任何货币形态的未来劳务或任何可转换为货 币的未来劳务(对那些由合同而产生的未来劳务要扣 除合同双方都未履行的部分),这种劳务只有对某人 或某批人有用时才是资产。”
资产早期的一种认识,认为资产是劳务。虽然指出了 资产对人有用的属性,但与现代会计的资产概念有 明显的不同。
(2)对资产的量化表示是以过去交易价格(历史成本)作 为主要的计量标准,当历史成本与现时成本存在明 显差距时,会严重歪曲收益的计量。
14
第二节 资产计量属性
6.2.1资产计量的概念
资产计量是以特定的计量尺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的数 量化描述,是对资产进行的货币性量化过程。资产 计量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方面。
4
2、借余观点
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1953年所发布 的“会计名词公报”,认为:
凡根据会计标准正确地结转下期的借方余额或理所当 然地应该结转的借方余额(应该认为是负债项日的那 些偶尔出现的借方余额例外)都是资产,因为它们反 映了已取得的财产权或财产价值,或者代表为取得 财务权或有利于未来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12
第三,产生上述利益的交易或事项 已经发生.
与资产有关的,导致资产形成的经济业务已经发生。 按照会计确认的四项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其中最可靠的数据来自于 取得资产的交易活动。 交易活动不仅代表着企业确认资产的权利与责任已经 具备,它同时还为资产的量化提供了具体、可靠的 数量基础。
9
二是未来经济利益决定论。
FASB第6号《财务会计概论公告》概括出了资产的如 下特征:
(1)它蕴蓄着可能的未来利益;
(2)某一特定个体对其具有排它性的控制权; (3)产生这一利益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这些特征是
当代人们对资产本质的认识,也是确认资产的标准。
10
第一,资产蕴含着可能的未来利益
资产确认的前提条件 资产单独或和企业的其他要素结合起来而具有的一种
能力,这种能力将来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净现金流 量。
11
第二,特定的个体对其具有排它性 的控制权
资产的法律特征。 资产未来的利益必须归属于特定的个体或企业,应具
有排它性。 只要一项资产按照符合法律的程序进入企业,它便是
企业的资产。 控制权是指企业对特定资产的支配使用权。企业控制
的资产不一定全部归其所有。
13
“未来经济利益”决定论确认资产 的标准中,明显地存在着与实际经 济活动不相应点,具体表现在:
(1)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已发生的经济行为,并以此 作为确认资产及其变动的惟一计量依据,从而使也 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些经济资源排挤在 资产之外,这样导致企业资产数据不真实,结构不 合理,与现实不符,信息失真。
计量属性也称计量基础,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如 原始成本、现行成本、变现价值、未来现金流入的 现值等。
计量单位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资产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组合是实施资产计量的重
要条件。对同一资产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和
8
6.1.2 资产的确认标准
一是会计技术决定论; 早期的对资产的表述,即 “借余观点”。 资产取决于记账结果,因此,复式记账的具体规则成
了确认资产的标准。具体说来,关于将支出列作有 关账户的借方余额,以在未来期间转作费用的具体 规定,就是确认资产的具体标准,至于资产的真正 效用的规定性,则退居次要的地位。 资产被认为是按照一定的记账程序与规则所形成的余 额。这样,记账程序与规则就成为资产的确认标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 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务、债权和其他权利。
认为资产是经济资源的同时。又限定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其 优点是把资产的界限与经济学联系了起来,可以明确资产的 经济属性,也剔除了那些不能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如人力 资源、信息资源等,但没有明确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 益的特征。
把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和资产的确定联系 起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没有揭示资产具有 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而且也会导致对会计 学中两个基本概念的混淆。
6
4、经济资源观点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 量的企业经济资源,也包括某些虽不是资源但按公认会计原 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借项。
7
5、经济利益观点
FASB在1985年的第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报》 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
根本目的,因为从一个赢利性企业来看,它持有资产的目的, 当然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 能导致企业现金流入者为资产,凡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 益者不为资产。 递延费用是过去交易引起的资产价值的转化,通过摊销计入损 益,并不直接为企业产生现金流入里,因而不具有收益能力; 另一种认为,递延费用是企业为获取长远利益而必须发生的 支出,不能设想企业不承担代价而获取任何利益,因而属于 为企业间接获益之资产。
会计理论
1
资产计价理论
内容提要 6.1 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6.1资产计量属性 6.3 主要的资产计量模式 6.4 单项资产与总体资产的计价与重估价问题
2
第一节 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在会计计量中,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被认为是两项较 为重要的内容。
资产计价通常决定着收益确定。
3
百度文库 6.1.1 资产的概念
纯粹是从会计计量技术角度去定义资产,而并没有揭 示资产的经济实质,即资产具有什么样的用途,能 为其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什么。
5
3、成本观点
将资产的性质强调为未耗用的成本或应按这种观点需 将成本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耗用的,称为费 用;另一部分是未耗用的,称为资产。
将资产作为未耗用的成本,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角度 来看,是把资产的形成看做是资本耗费,凡在当期 支出但没有转化为费用的都是资产,而已经转化为 费用的支出则不作为资产。
1、未来劳务观点 主张这种观点的是John D.Canning 1929年他在《会
计经济学》中将资产解释为:
“资产指任何货币形态的未来劳务或任何可转换为货 币的未来劳务(对那些由合同而产生的未来劳务要扣 除合同双方都未履行的部分),这种劳务只有对某人 或某批人有用时才是资产。”
资产早期的一种认识,认为资产是劳务。虽然指出了 资产对人有用的属性,但与现代会计的资产概念有 明显的不同。
(2)对资产的量化表示是以过去交易价格(历史成本)作 为主要的计量标准,当历史成本与现时成本存在明 显差距时,会严重歪曲收益的计量。
14
第二节 资产计量属性
6.2.1资产计量的概念
资产计量是以特定的计量尺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的数 量化描述,是对资产进行的货币性量化过程。资产 计量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方面。
4
2、借余观点
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1953年所发布 的“会计名词公报”,认为:
凡根据会计标准正确地结转下期的借方余额或理所当 然地应该结转的借方余额(应该认为是负债项日的那 些偶尔出现的借方余额例外)都是资产,因为它们反 映了已取得的财产权或财产价值,或者代表为取得 财务权或有利于未来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12
第三,产生上述利益的交易或事项 已经发生.
与资产有关的,导致资产形成的经济业务已经发生。 按照会计确认的四项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其中最可靠的数据来自于 取得资产的交易活动。 交易活动不仅代表着企业确认资产的权利与责任已经 具备,它同时还为资产的量化提供了具体、可靠的 数量基础。
9
二是未来经济利益决定论。
FASB第6号《财务会计概论公告》概括出了资产的如 下特征:
(1)它蕴蓄着可能的未来利益;
(2)某一特定个体对其具有排它性的控制权; (3)产生这一利益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这些特征是
当代人们对资产本质的认识,也是确认资产的标准。
10
第一,资产蕴含着可能的未来利益
资产确认的前提条件 资产单独或和企业的其他要素结合起来而具有的一种
能力,这种能力将来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净现金流 量。
11
第二,特定的个体对其具有排它性 的控制权
资产的法律特征。 资产未来的利益必须归属于特定的个体或企业,应具
有排它性。 只要一项资产按照符合法律的程序进入企业,它便是
企业的资产。 控制权是指企业对特定资产的支配使用权。企业控制
的资产不一定全部归其所有。
13
“未来经济利益”决定论确认资产 的标准中,明显地存在着与实际经 济活动不相应点,具体表现在:
(1)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已发生的经济行为,并以此 作为确认资产及其变动的惟一计量依据,从而使也 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些经济资源排挤在 资产之外,这样导致企业资产数据不真实,结构不 合理,与现实不符,信息失真。
计量属性也称计量基础,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如 原始成本、现行成本、变现价值、未来现金流入的 现值等。
计量单位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资产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组合是实施资产计量的重
要条件。对同一资产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和
8
6.1.2 资产的确认标准
一是会计技术决定论; 早期的对资产的表述,即 “借余观点”。 资产取决于记账结果,因此,复式记账的具体规则成
了确认资产的标准。具体说来,关于将支出列作有 关账户的借方余额,以在未来期间转作费用的具体 规定,就是确认资产的具体标准,至于资产的真正 效用的规定性,则退居次要的地位。 资产被认为是按照一定的记账程序与规则所形成的余 额。这样,记账程序与规则就成为资产的确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