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药理学》抗生素总结
药理_抗生素小结
主要作用于G+: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林可胺类
主要作用于G-: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
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
抗寄生虫用抗生素:阿维菌素、莫能菌素、马杜霉素、盐霉素等。
抗动物支原体(霉形体)药物
1.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作用强于泰乐菌素)、吉他霉素、螺旋霉素等,较常使用的泰乐菌素和替米考星。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观霉素(与林可霉素合用)、安普霉素。
3.四环素类: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强力霉素作用强、毒性低。
4.林可胺类:林可霉素(与大观霉素合用强于单用)、克林霉素
5.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单诺沙星、氧氟沙星等。
其中环丙沙星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活性最强。
6.泰妙菌素(支原净)。
药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总结 抗生素分类提纲
抗生素一、β–内酰胺类a)青霉菌素类i.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ii.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丙匹西林2.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奈芙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海他西林、美坦西林)4.抗铜绿假单孢菌青霉素: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5.抗G-杆菌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b)头孢菌素类i.一代: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ii.二代:头孢呋辛、头霉素、头孢菌素、头孢孟多iii.三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iv.四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克定c)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d)其他i.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ii.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iii.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iv.β-内酰胺酶抑制药: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二、大环内酯类a)14元环i.天然:红霉素ii.半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b)15元环:半合成——阿奇霉素c)16元环i.天然:交沙霉素ii.半合成:罗他霉素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四、多肽类a)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b)磷霉素类:磷霉素c)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ABCDE五、氨基糖苷类a)天然品i.链霉菌产生: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ii.小单孢菌产生: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霉素、阿司米星b)半合成品: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乙基西索米星)六、四环素类:米诺环素七、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抗生素章节
第38章 抗菌药物概述第一节 常用术语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抑菌药: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
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
杀菌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微生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化疗指数:LD 50/ED 50(半数动物致死量/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 【化疗指数越大,表面该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高】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性:因药物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又称抗药性。
交叉耐药性:细菌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若对未接触过的其他抗菌药也具有耐药性。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抗菌药滥用易产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1、尽早确定病原菌2、按照适应症选药:青霉素对链球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G 杆菌敏感,宜选用,不能 用青霉素者可用红霉素,链球菌不能用庆大霉素。
3、抗菌药的预防应用4、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5、防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其他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发热原因不明者 不宜用抗菌药。
对比:药动学——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治疗指数:LD 50/ED 50(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小的药物安全】P23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阻碍肽聚糖的合成 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包括两性霉素B 、多粘菌素和制霉菌素等。
三、抑制或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类等。
四、影响核酸和叶酸的代谢(抑制DNA 、RNA 的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类等。
抑制DNA 回旋酶 RNA 多聚酶竞争二氢叶酸合酶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钝化酶(合成酶)水解酶 抗生素结构发生改变 失去抗菌作用 2、抗菌药物作用靶部位改变 3、改变细胞外通透性 4、增加代谢拮抗物6、患者的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的联合应用: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长期用药有可能产生耐受性者。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来源于微生物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通常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断蛋白质合成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氟康唑等。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干扰真菌DNA合成等来发挥抗菌
作用。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等来
发挥抗菌作用。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吡喹酮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谢、杀死寄生虫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总之,药理学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药物的选
择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类型、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生素笔记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药物,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发现以来,抗生素在人类医疗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报告旨在总结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抗生素的基本知识1. 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达到杀菌作用。
(2)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达到杀菌作用。
(3)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来达到杀菌作用。
(4)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干扰细菌细胞膜功能来达到杀菌作用。
(5)其他类:如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2.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2)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干扰细菌DNA复制和转录,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破坏细菌细胞膜功能,导致细菌死亡。
三、抗生素的应用现状1. 临床应用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感染性疾病、预防手术感染、治疗某些癌症等。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2. 农业应用抗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用于动物养殖和植物保护。
然而,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和药物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3. 环境污染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四、抗生素滥用及耐药性问题1.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使用抗生素,如治疗病毒性感染、普通感冒等。
(2)不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
(3)滥用抗生素添加剂。
2. 耐药性问题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大三《药理学》抗生素总结
抗生素就是指抗菌素(细菌)与各种抗病毒药治疗霉菌支原体衣原体得药物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得抑制与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就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得一种物质,用于治病得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得。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得药物。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得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三)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七)作用于G+细菌得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八)作用于G—菌得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九)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得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十一)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得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按作用细菌部位分①作用于细胞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对分裂增殖呈快速杀灭作用)。
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等.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强,肠球菌敏感性较差。
抗生素活动总结
抗生素活动总结引言概述: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者杀死细菌的药物,它们在医疗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抗生素的活动进行总结,包括其作用机制、分类、使用注意事项、耐药性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某些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失去保护,最终死亡。
1.2 干扰细菌核酸的合成:青霉素类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DNA合成,使细菌无法进行正常的遗传物质复制,从而妨碍其生长和繁殖。
1.3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够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挠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无法正常运作。
二、抗生素的分类2.1 根据作用范围分类:广谱抗生素能够对多种细菌产生作用,而狭谱抗生素只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效。
2.2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抗生素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多个类别,每一个类别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
2.3 根据来源分类:抗生素可以分为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和全合成抗生素,根据其来源不同,其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也有所差异。
三、抗生素的使用注意事项3.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2 注意过敏反应:某些人对抗生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难点等,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
3.3 遵守用药规范: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者停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者抗生素失效。
四、抗生素耐药性问题4.1 耐药基因的传播:细菌可以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来传递耐药基因,使得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
4.2 多重耐药问题:某些细菌可同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对治疗感染疾病造成为了极大的挑战。
4.3 抗生素滥用的影响: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耐药性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教育。
药理知识常用抗生素药物汇总,值得收藏
药理知识常用抗生素药物汇总,值得收藏青霉素类抗生素代表药:阿莫西林胶囊 0.25g【作用机制】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适应症】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1.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 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 急性单纯性淋病。
6. 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代表药:头孢拉定胶囊0.25g【作用机制】本品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不产青霉素酶和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部分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
厌氧革兰阳性菌对本品多敏感,脆弱拟杆菌对本品呈现耐药。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对本品耐药。
本品对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与头孢氨苄相似。
本品对淋病奈瑟菌有一定作用,对产酶淋病奈瑟菌也具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活性较差。
【适应症】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本品为口服制剂,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也较低,恶心、呕吐、腹泻、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胶囊 0.25g红霉素肠溶胶囊 0.25g【作用机制】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维生素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但不影响核酸的合成)。
抗生素活动总结
抗生素活动总结引言概述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化合物,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在临床上,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如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等。
本文将对抗生素的活动进行总结,包括抗生素的分类、作用机制、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抗生素的分类1.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抗生素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普鲁卡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1.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1.3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广泛应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代表性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2.1 细胞壁抑制剂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作用较好。
2.2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效果。
2.3 DNA复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而杀灭细菌,是一种高效的抗菌药物。
三、抗生素的使用注意事项3.1 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3.2 避免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抗生素的疗效,因此应避免滥用抗生素。
3.3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某些抗生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四、抗生素的副作用4.1 胃肠道不适部分抗生素可能引起患者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4.2 药物过敏部分患者对某些抗生素存在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4.3 肝肾功能损害长期或高剂量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总结篇1:药理学重点总结一、氯霉素的概述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
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
性状:白色针状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在甲醇、乙醇、丙酮、丙二醇中易溶。
在干燥时稳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煮沸也不见分解,遇碱类易失效。
二、氯霉素的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耐氨苄西林B型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所致、对青霉素过敏的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2、可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3、沙门菌属肠炎合并有败血症亦可应用氯霉素。
三、氯霉素的不良反应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
其中,有二种不同表现形式:(1)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与氯霉素应用的剂量大小及疗程长短均有关。
临床表现为贫血,并可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2)与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应是严重的、不可逆性再障,其病死率高,少数存活者可发展为粒细胞性白血病。
发生再障者可有数周至数月的潜伏期,不易早期发现,其临床表现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如瘀点、瘀斑和鼻衄等,以及由粒细胞减少所致感染征象,如高热、咽痛、黄疸、苍白等。
绝大多数再障患者于口服氯霉素后发生。
篇2:药理学重点总结药理学重点总结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细胞间通过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有其特异性。
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其药理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胞浆内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传导与放大系统,触发随后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td50/ed50或tc50/ec50称为治疗指数,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ed95与td5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成为安全范围,越大越安全。
第一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与机制1. 毛果芸香碱:m样作用(用阿托品拮抗)。
缩瞳、调节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用于青光眼。
2. 新斯的明:胆碱脂酶抑制剂。
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药的解毒。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抗菌类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可以分为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两大类。
抗生素主要是由真菌、细菌、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而抗菌药物则包括合成抗菌药和半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 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是常见的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它们能抑制细菌转位酶酶的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壁的构建和维持。
2. 干扰细菌蛋白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可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3.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能抑制细菌DNA酶,并阻断DNA合成。
4. 干扰细菌的代谢:磺胺类抗生素能干扰细菌对甲酸的合成,而甲硝唑等抗菌药物则通过破坏细菌株的DNA结构来杀灭它们。
抗菌药物除了抗生素以外,还有其他非抗生素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 干扰细菌代谢:亚胺培南、甲硝唑等通过干扰细菌自身的代谢网络而起到抗菌作用。
2. 阻断细菌细胞膜的合成:联氨霉素、环丙沙星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3. 干扰细菌代谢路径: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氨基酰tRNA的结合来阻断蛋白质合成。
4. 干扰细菌生长环境:一些抗菌药物如氧化剂过氧化氢能破坏细菌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细菌的耐药性的逐渐增加,一些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疗效已经大大减弱或失去作用。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细菌的耐药性和感染的类型来进行选择,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不必要的耐药性产生。
此外,对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过度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并且会对人体的自身菌群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针对具体细菌的特异性药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监测细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抗菌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抗生素和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细菌生长和复制。
药理学抗生素总结
药理学抗生素总结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学科,对于理解抗生素的药效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用的抗生素进行总结,包括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
这类抗生素主要通过阻断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青霉素类作用机制青霉素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纤维酶活性来发挥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特点•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需要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调整。
•青霉素G的半衰期较短,通常需要每日多次给药。
•部分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临床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根据细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可以选择不同的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头孢菌素类作用机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作用机制类似,同样通过阻断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特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头孢菌素C具有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要注意用药调整。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不同种类的头孢菌素具有不同的细菌谱,临床应根据细菌敏感性进行选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的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
药代动力学特点•大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肾脏排泄,但排泄比例较少。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如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药理学资料——抗生素笔记
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氟喹诺酮类等抑菌药: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类等繁殖期杀菌药(I) -内酰胺酶抗生素静止期杀菌药(ⅡⅢⅣ)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抗生等抑制肝药酶的抗菌药有:氯霉素、氟喹诺酮类类,异烟肼也是肝药酶抑制剂。
不宜与抗酸药共用的药物有四环素和氟喹诺酮类而且四环素和氟喹诺酮类分别对骨骼、牙齿和软骨有不良作用,不适合应用于儿童、孕妇等。
在碱性环境作用强的有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故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
军团菌肺炎宜用红霉素伤寒杆菌氯霉素白喉首选青霉素+抗毒血清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用肾上腺素链霉素过敏性休克用肾上腺素和葡萄糖酸钙氨基糖苷类药物会导致神经肌接头传导阻滞(神经肌肉麻痹)可用新斯的明和钙剂抢救,林可霉素也会发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万古霉素口服难吸收(绝大部分经粪便排泄,故可以用于治疗由林可霉素导致的伪膜性肠炎,和消化道感染),且肌内注射可致局部组织坏死,因此只能静脉注射。
万古霉素难通过血脑屏障和血眼屏障(青霉素大部分在细胞外液,通常不能通过BBB,感染时可以通过,氨基糖苷类也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不能通过BBB,但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林可霉素能透过胎盘屏障,但不能透过正常BBB;氨基糖苷类也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但在肾皮质和内耳淋巴处浓度较高,也可以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浓度。
)主要经胆汁排泄的有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因此可以用于治疗伤寒。
可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药物有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氯霉素和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
青霉素的化疗指数较高,但是有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的抗生素是链霉素。
斑疹伤寒、恙虫病首选四环素,红霉素可作为替换药应用。
在四环素过敏者还可用氯霉素。
抑制细胞壁形成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杆菌肽、布氏杆菌可以用链霉素和四环素合用来治疗。
红霉素的应用:(1)首选: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所致尿路感染、白喉带菌者、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肠炎(2)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或对青霉素过敏者(3)斑疹伤寒、恙虫病的替换药(四环素)四环素:口服吸收不完全,也容易受食物的影响:与金属离子容易形成络合物。
大三《药理学》抗生素总结
抗生素就是指抗菌素(细菌)与各种抗病毒药治疗霉菌支原体衣原体得药物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得抑制与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就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得一种物质,用于治病得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得。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得药物。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得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三)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七)作用于G+细菌得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八)作用于G—菌得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九)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得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十一)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得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按作用细菌部位分①作用于细胞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对分裂增殖呈快速杀灭作用)。
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等.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强,肠球菌敏感性较差。
高三药理抗生素知识点
高三药理抗生素知识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关系的科学。
而抗生素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病。
在高三生物学课程中,药理学和抗生素知识点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高三药理抗生素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一、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疗效的过程。
药物通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发挥治疗作用。
1. 吸收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皮肤外用或粘膜吸收等途径进入生物体。
其中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
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会进入肝脏经过首过效应,并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2. 分布药物在生物体内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分布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在分布过程中,药物会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药物-蛋白复合物。
细胞膜通透性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3. 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代谢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
药物经过代谢后,会产生代谢产物,有些代谢产物具有药理活性。
代谢作用的主要目的是使药物易于排泄。
4. 排泄药物通过尿液、胆汁、呼吸和汗液等途径排除体外。
其中,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药物的排泄速度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是一类针对细菌的药物,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病。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壁的靶点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发生溶解。
2. 蛋白质合成的靶点抗生素可以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与细菌核糖体结合,阻断蛋白质合成过程。
3. 核酸的靶点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来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磺胺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使用恶臭酸合成DNA和RNA。
4. 膜的靶点抗生素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来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可以与细菌细胞膜结合,引起细胞内物质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是指抗菌素(细菌)和各种抗病毒药治疗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的药物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七)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八)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九)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一)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按作用细菌部位分①作用于细胞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对分裂增殖呈快速杀灭作用)。
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等。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强,肠球菌敏感性较差。
②作用于细胞膜:两性霉素B、粘多菌素。
两性霉素B 是从链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的一类多烯类抗真菌药。
该品可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损伤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从而破坏了细胞的正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
粘多菌素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颇强,毒性较弱。
口服时不能吸收,但皮下或肌肉注射很快就转移到血液中去,在3-16小时保持较高的血中浓度。
多粘菌素A用于治疗幼儿的重症百日咳可获很好效果。
主要应用于绿脓杆菌及其它假单胞菌引起的创面、尿路以及眼、耳、气管等部位感染,也可用于败血症、腹膜炎。
③作用于DNA:喹诺酮类(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
)④作用于RNA:利福霉素类。
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结合而抑制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
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特别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都很强。
⑤作用于30S亚基:与核蛋白体的30S亚单位结合,从而阻止氨酰基-tRNA同核糖核蛋白体结合。
四环素类、大观霉素(对淋球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主要应用于淋球菌所引起的泌尿系感染,适用于对青霉素、四环素等耐药的病人)。
⑥作用于50S亚基:大环内酯类能不可逆的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及mRNA位移,选择性抑制蛋白质合成。
现认为大环内酯类可结合到50S亚基23SrRNA的特殊靶位,阻止肽酰-tRNA从mRNA的“A"位移向”P“位,使氨酰基-tRNA不能结合到”A“位,选择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后因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症状有二: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灰婴综合征)。
故对其临床应用现已做出严格控制。
可用于有特效作用的伤寒、副伤寒和立克次体病等及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氯霉素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也常用于治疗其他药物疗效较差的脑膜炎患者。
必要时可用静脉滴注给药。
由于氯霉素可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故临床仅用于敏感伤寒菌株引起的伤寒感染、流感杆菌感染、重症脆弱拟杆菌感染、脑脓肿、肺炎链球菌或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同时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 1.军团菌病:大环内酯类治疗嗜肺军团菌﹑麦克达德军团菌或其他军团菌引起的肺炎及社区获得性肺炎。
2.链球菌感染:本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咽炎﹑猩红热﹑丹毒﹑急性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
3.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包括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等眼部感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所致的肺炎。
红霉素可在妊娠期间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也被用于四环素禁忌症。
红霉素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新生儿结膜炎、婴儿肺炎、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非淋病性尿道炎)、军团菌病、白喉(辅助治疗)及白喉带菌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百日咳、敏感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咽峡炎、风湿热的长期预防及心内膜炎的预防、空肠弯曲菌肠炎,以及淋病、梅毒、痤疮等。
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主要特点是对各类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治疗口腔、腹腔、妇科感染,能广泛的分布到全身组织和体液并达到有效治疗水平,骨组织达到更高的水平,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骨髓炎的首选药(克林)。
⑦作用于蛋白质合成全过程抑制:氨基糖苷类。
口服难吸收,肌内注射迅速且完全。
于细菌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点在细胞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rRNA 解码区的A部位。
与30S亚基上靶蛋白(P10)结合使A位点歪曲。
此类药物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妨碍初始复合物的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起到杀菌作用,属静止期杀菌药。
其杀菌作用具有如下特点:1.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2.仅对需氧菌有效,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强。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有比较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且会损害第八对脑神经造成耳聋。
耳毒性包括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听神经损伤。
肾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并可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使药物大量蓄积在肾皮质,故可引起肾毒性。
轻则引起肾小管肿胀,重则产生肾小管急性坏死,但一般不损伤肾小球。
肾毒性通常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严重时可产生氮质血症和导致肾功能降低。
肾功能减退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血浆浓度升高,这又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和耳毒性。
氨基糖苷对各种需氧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志贺菌属)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⑧作用于叶酸代谢的抗生素:磺胺类(氨苯磺酸)。
磺胺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能竞争性地争夺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细菌利用对氨苯甲酸合成二氢叶酸合成受阻,也就无法合成四氢叶酸,最终影响核蛋白的合成而抑菌。
二氢叶酸合成酶与对氨基苯甲酸(PARA)亲合力比磺胺大,必须加大磺胺在血液中的浓度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首次用量必须加倍。
磺胺类药物最大的特点是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对脑部感染有治疗作用。
副作用就是对胃肠刺激大,对肾有损害,药物容易在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出现结晶,最终可因其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腰痛、血尿、尿路阻塞、尿闭等。
用药期间多饮水,通过降低尿浓度来减轻副作用。
联合用药1 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
2 混合感染。
3 难治性感染。
4 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 为了增强疗效。
6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A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泰能。
B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 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
喹诺酮类属慢效杀菌药(繁殖期和静止期)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10% 葡萄糖液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7 天。
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氨基糖苷类联合青霉素类抗生素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
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
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16 、如遇两种抗生素对同一种细菌敏感时,则选其中便宜的。
17 、一般急性感染。
抗生素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 2~3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