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19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019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12.29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934号
•【施行日期】2019.12.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诊断标准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9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要求,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水平,持续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12月29日。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 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 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 langiocarcinoma,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12月进行了更新。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发布,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等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肝癌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最新实践,再次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旨在推动落实并达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
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Evaluation,GRADE)方法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证据评价和推荐意见分级系统。
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4-7天(手术日)
住院第5-8天
(术后第1天)
术前及术中
术后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麻醉准备,监测生命体征
□施行手术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解剖标本,送病理检查
□麻醉医师完成麻醉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手术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情况
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静脉抽血
□健康教育
□活动指导、饮食指导
□病人相关检查配合的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
□心理支持
□病人活动:无限制
□饮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心理支持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静脉抽血
□健康教育
□活动指导、饮食指导
□病人相关检查配合的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
□心理支持
病情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
行规则性肝切除或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CD-9-CM-3:50.2/5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18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5天
住院第3-6天(术前第1天)
□服药指导
□日常保健
□清洁卫生
□疾病知识及后续治疗
病情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年CSCO肺癌指南》,《2018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肿瘤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病理组织免疫组化。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增强MRI或增强CT(有造影剂过敏或造影禁忌可不增强)、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目前中国批准PD1/PDL1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适应证会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扩大和调整。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或含有腺癌成分的混合癌,甚至小标本诊断的鳞癌和不吸烟的鳞癌,均推荐进行基因检测,应包括EGFR、ALK、ROS1基因,有条件可以检查BRAF、cMET、RET、NTRK等基因。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如果有明确的驱动基因阳性,可以首选分子靶向药物。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或未知的情况下推荐以化疗为主,放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解读2019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ppt课件

循环肿瘤DNA (ctDNA)
ctDNA用于肝癌早期诊断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 血清AFP,还可反应肝癌 术后动态变化。利用特定 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特征, 也可用于肝癌早期诊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P版P)T学习交流
5
更明确: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 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
2017版
• 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 病变,符合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的 病人, 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 肝穿刺活检 。
• 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 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 诊断,对于确立肝癌的诊断、指导 治疗、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 推荐在肿瘤和肿瘤旁肝组织分别穿 刺 1条组织,以便客观对照提高诊 断准确性。
年P版PT)学习交流
6
取材采用“7 点”基线取材法 重视微血管癌栓(mVI)的病理学分级诊断
目的:评估微血管侵犯(mVI)和卫星结节分布 数量和范围等肝癌生物学特征
mVI是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 参考依据,应作为常规病理检查指标
病理 分级方法
M0:未发现 mVI
M1(低危组): ≤ 5 个 mVI,且发生 于近癌旁肝组织
胆管侵犯:有/无
癌周组织及肝病背景
癌周围肝组织:无/肝细胞大、 周围神经侵犯:有/无 小细胞癌变
肝硬化:无/有,小结节/大结 远处转移:未知 节/大小结节混合型
• 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 肝病灶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可对 明确病灶性质、 病因、分子分型、 为指导治 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肝病灶穿刺活检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肝癌可 能,仍需定期随访。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

□备皮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生活护理
□疼痛护理
□留置管道护理及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2-6天
(术后第1日)
住院第3-11天
(术后第2-6日)
住院第6-12天
(术后第5-7日,出院日)
□术后用药:护肝药物(在前述护肝药物中品种或用量调整),补液治疗,白蛋白5~12.5g静滴1-2次/d(低白蛋白血症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环境介绍、护理评估
□制定护理计划
□静脉取血(明晨取血)
□指导病人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
□饮食、心理、生前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前流程及注意事项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将“出院小结”的副本交给患者或其家属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肿瘤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或一级护理
□饮食
□护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同前)
□补液
临时医嘱:
□解除经皮股动脉穿刺点包扎。
□既往基础用药临时下达
□护肝药物调整
□白蛋白5~12.5g静滴1-2次/d(低白蛋白血症时)
□上级医师查房
□开术后医嘱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确定有无麻醉、手术并发症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肿瘤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护肝药物:肝泰乐0.399~0.798静滴1/d、还原型谷胱甘肽0.6~1.8静滴1/d、甘利欣10~30mg静滴1/d、甘草酸苷60~120mg静滴1/d、思美泰0.5~1.0静滴1/d、凯时10ug静滴1/d、多烯磷脂酰胆碱465~930 mg静滴1/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
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之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其它血清酶学和肿瘤标志物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α-L-岩藻糖苷酶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2008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学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
3.满足肝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和/或插管术的条件。
(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A级;肝储备功能(如ICGR 15)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2)可行根治性肝切除的局部病变须满足下列条件:单发肝癌,表面较光滑,周围界限较清楚或有假包膜形成,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少于30%;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大于30%,但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组织的50%以上;多发性肿瘤,肿瘤结节少于3 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
(3)可行姑息性肝切除的局部病变须满足下列条件:3~5个多发性肿瘤,超越半肝范围者;肿瘤局限于相邻2~3个肝段或半肝内;肝中央区肝癌;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周围脏器受侵犯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2~5 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
(3)乙肝两对半、肝炎系列,HIV、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筛查
(4)胸片(正侧位)、心电图、肝脏CT增强,或肝脏MRI/MRA,和/或肝胆胰腺B超。
2.根据病情,可考虑进一步检查
(1)胃镜/胃肠钡剂造影: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的影响;
(2)靛氰绿清除率(ICGR),(视情况);
(3)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或血气分析(视情况);
(4)必要时行选择性动脉造影,PET/CT:进一步了解肿瘤侵犯情况及提供转移证据。
(七)选择用药: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3.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4.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5.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麻醉诱导开始至术后48小时,建议使用头孢曲松,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7 天
1.麻醉方式:气管内麻。
2.手术方式:(1)规则性肝切除(左外叶肝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左三叶肝切除、右三叶肝切除、中叶肝切除、右后叶肝切除、尾叶肝切除),(2)非规则性肝切除术,(3)肝动脉结扎或/和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术。
手术内置物:多无;留置肝动脉或静脉输液导管及装置(视情况)。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补充血容量药物(晶体、胶体)。
4.术中输血:根据术中出血量及病人血红蛋白水平而定。
5.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行石蜡切片(术中视情况行冰冻组织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2.其它相关检查,如腹部B超、CT检查、胸片(视情况)。
3.术后用药:抗生素的应用、制酸剂、营养治疗、护肝类药物。
4.各种管道处理:视具体情况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5.康复情况检测:监测生命体征、有无并发症发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6.伤口护理。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伤口愈合好,无感染,肠道功能基本恢复。
2.常规化验指标复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复查(如需要)无明显异常。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等。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全身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影响手术安全性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PVTT)和(或)腔静脉癌栓、合并胆管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中重度损害(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黄疸、凝血功能紊乱及难以控制腹水等)、或肝炎活动影响手术安全性者。
3.术前明确符合二期切除适应证者。
4.不同意手术者。
5.肝外广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