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方案
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就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方案。
第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场所。
教育机构应该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学校应该提供各种学科的全面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第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文化素质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座位听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应探索更富有创意和活力的教学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第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不仅仅取决于教学方法,也与学习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多样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交际圈子。
第四,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和价值观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
他们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引导孩子有计划地阅读;参与孩子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通过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加以实践和巩固。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在亲身体验中增长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见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规范
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规范一、引言每个学校都应该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规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康价值观和积极精神面貌的重要举措。
二、倡导文明礼貌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倡导文明礼貌。
学校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内的行为准则,引导学生遵守。
同时,学校要注重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礼仪意识。
三、树立公德意识公德意识是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教育课程、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公德行为的教育。
四、传承文化传统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也应注重传承和弘扬学校的文化传统。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融入校园生活中。
五、推崇科学思维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还应注重推崇科学思维。
学校可以开设科学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六、培养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课程,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艺术相关的比赛和展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七、关注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提供齐全的体育设施,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和运动会,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此外,学校还要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健康的饮食、合理的作息,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
八、加强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是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配置先进的科技设备,开设相关科技课程和实验室,引导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九、注重社交能力培养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当今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扮演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展开讨论。
一、提供多元文化学习机会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多元的文化学习机会来实现。
这可以包括文化展览、文化艺术表演、文化节庆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形式,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二、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比如,文化史、民俗学、世界文化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并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此外,通过对文学、艺术、音乐等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三、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与其他学校进行文化交流,学生可以与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学生交流文化特色和习俗,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位于国内外的文化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四、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文化社团或艺术团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化比赛或演出,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融入文化元素的教学学校应该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文学作品、艺术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相关的项目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六、倡导尊重和包容的文化氛围学校应该倡导尊重和包容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树立文化尊重和包容的典范,引导学生尊重并欣赏不同文化,避免歧视和偏见的产生。
七、家校合作家庭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学生文化
学校文化二、学校文化(一)学校文化界说【选择、填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如同任何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由于内外环境、构成因素和历史传统等都差异,会形成其自身独特的文化模式,即形成独特的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它明确地对违反预定价值规范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拒斥,对符合者予以接受、褒扬,使得学校文化体现了一定价值取向的支配与整合。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它又通过以下方式来传递文化传统:1)将文化加以集中、积累和系统化;2)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将这些文化整合传授给学生;3)将已认同、接纳文化的学生输送给社会,通过他们返还出可供再生的文化。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
(三)学校文化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
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学校物质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多重教育功能,学校物质文化的构建意义重大。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规范总和,是构成学校的重要元素,是学校管理的杠杆。
它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文化的构成
校园文化的构成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里学生,教师聚集,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具有
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构成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指学生通过不同的活
动形式传播的文化内容,如校园文艺活动、校园社团、学生书法和绘
画等,都可以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
二、老师文化:
老师文化是指老师们传播的文化,如学术文化、教育文化、师德教育、学术氛围等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学校的文化氛围,使学校变得更加活跃。
三、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是指校园里学生及老师的行为和管理规范,它主要包括学校
的管理体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等,这些都
可以促进学校的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指学校与社会的交流。
学校的文化不仅要关心学校本身的
发展,还要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多种文化资源的引进,让学生
更好地了解文化,扩大社会视野。
五、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里教授的宗教文化和信仰。
它既可以加强学生
的道德观念,又能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的思想意识,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元的综合性文化现象,它是学生和老师
们在校园里创造的一种文化,关乎学校文化氛围的和谐,学校文化的
发展也和它息息相关。
校园文化活动有哪些
校园文化活动有哪些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学校组织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相关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校园文化活动。
1. 文艺演出文艺演出是校园文化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广泛的参与面和强大的吸引力。
它包括舞蹈、音乐、戏剧、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表演。
学校常常邀请专业演出团队或学生自发组织的团队进行演出,以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造力。
2. 主题讲座学校组织各类主题讲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些讲座涉及的主题多种多样,涵盖学科知识、人生价值观、社会时事等。
通过参与讲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储备,丰富人生阅历。
3. 校园展览校园展览是学生展示自己才艺和创意的平台,涉及的内容包括绘画、摄影、手工艺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通过参观展览,学生可以欣赏到同学的才艺,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创业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市场经济,学习创业管理知识,为将来的创业道路做好准备。
5. 社团活动社团是学校中组织松散但具有一定指导思想和目标的组织形式,而社团活动是学生参与社团的途径之一。
学校中的社团种类繁多,有学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等。
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6. 公益活动校园公益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义卖、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通过实际行动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7. 体育竞赛体育竞赛活动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建设的建议报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建设的建议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谨向您提交以下建议报告。
希望我的建议能对学校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加强学生文化课程建设1.1 增加文化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增加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国学、书法、绘画等。
要保证这些课程的质量,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1.2 提高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关键,我们要选拔优秀的教师来教授这些文化课程,让他们用心去教,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1 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可以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如歌唱、舞蹈、朗诵等。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2 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可以邀请校外的文化团体来校进行交流演出,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文化,拓宽视野。
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3.1 完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更新图书资源,提高阅览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里尽情地阅读。
3.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专心学习。
还可以设立一些文化墙报,展示学生们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4.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也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4.2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邀请专家为家长们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这样既能增进家校合作,也能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加强学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学生文化育人管理体系
学生文化育人管理体系1.引言1.1 概述学生文化育人管理体系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和机制,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特点。
学生文化育人管理则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和塑造,使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得以培养和发展,以达到学校育人目标的管理体系。
学生文化育人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能力。
同时,该管理体系还致力于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学术、科技、文化等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学生文化育人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学校各级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管理者要积极倡导学生文化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与学校共同培养和关爱孩子。
学生文化育人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管理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职业规划、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综上所述,学生文化育人管理体系在学校的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引导手段,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健康人格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有用之才。
这需要学校持之以恒地加强管理,提升师生共同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框架和分章节的安排。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具体如下: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我们会简要介绍学生文化育人管理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布局进行说明,将正文的内容以及每个小节的主题进行梳理和预告。
小学生校园文化知识点整理
小学生校园文化知识点整理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文化。
正确认识和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意识,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校园文化知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学校的校训与校歌校训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对学生品质和行为的要求。
不同学校的校训可能存在差异,但通常都包含了对学生要有纪律、自律、勤奋、诚实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学习和传承校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准则。
校歌是学校的象征,通过歌曲的形式传递学校的根本精神和特色。
学生应该熟悉学校的校歌,理解其中的含义,并积极参与校歌演唱活动。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校规与校纪校规是学校为了维护良好校园秩序和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而制定的规定。
比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说脏话等。
学生应该积极遵守校规,做到守纪律、守规矩,培养自律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校纪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纪律和品行而制定的规范。
如不打架斗殴、不偷窃、不欺负同学等。
学生应该明白校纪的重要性,遵守校纪,树立良好的品德风范,成为文明守法、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校园文化活动与节目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节目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表达个性。
如才艺展示、演讲比赛、快闪活动等。
通过参与节目表演,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培养自信心和艺术修养。
四、讲述校园故事与传统学校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悠久的传统,了解并传承这些故事和传统是了解学校文化的良好途径。
比如,学校的创办历史、著名校友的故事等。
学生可以通过听取老师和学长学姐的讲述,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变迁,感受学校的魅力与荣耀。
小学校园文化
小学校园文化简介小学校园文化指的是小学阶段的学校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氛围和特色,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交往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
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勤奋刻苦的品质,以及塑造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校园文化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校园文化的特点1.关注多元发展:小学校园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各类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机会,让学生在不同领域获得成长和进步。
2.注重集体荣誉:小学校园文化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学校通过班级、年级和全校的各种活动和竞赛,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追求进步和成就。
3.强调自主发展:小学校园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并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
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资源,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
4.注重沟通交流:小学校园文化倡导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沟通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和理解。
学校创建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学校创建小学校园文化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学生在积极、健康、阳光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小学校园文化的创建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最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一个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友好文化氛围的学校更容易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学生资源,提升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学校文化导论-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分析
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分析学生文化就是指某个或某些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
它是反映这个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影像,也是学生由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不同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差别。
一、学生文化的成因分析学生文化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
既来自学生的内在相关因素,也受到外界的各个方面的作用。
(一)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不同年级的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就相对地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不同的身心发展也使相应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了由于身心发展所获得的显著特征,使特定的学生群体在生活经历中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学生群体的文化特征。
初中生和大学生相比,对相同事物的认识态度就有明显区别,初中生的认识相对要天真、单纯,虽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但思想认识和言行的波动较大,看问题的态度更为偏激、片面和幼稚。
大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见识逐渐增多,看问题就逐渐走向客观、全面和成熟了。
(二)同辈群体交往的影响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拥有着自己交往的同龄群体,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学生同辈群体的交往可以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
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组织、有目的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学生正式交往,对学生个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为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而一起合作,学生之间根据教师的倡议和引导进行的互帮互助、学习竞赛与协作等。
而非正式交往更为普遍地表现在班级里同学之间的交往,或是与外班、外校同学、甚至与社会青少年交往等。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有时教师和家长反复教导的事,学生不一定听从和接受,但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所说的话,学生反倒容易接受。
这是由于青少年自身的交友需要和身份认同所决定的。
同辈群体中的学生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相近的兴趣爱好使之形成共同的行为倾向,而且由于有强烈的交友需要和避免孤独,他们容易做出某种忍让以求团体认同,因而群体中的各种行为最能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1. 尊重与包容: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理念之一是尊重与包容。
学校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背景和能力,并培养学生包容他人的能力。
2. 爱与关怀:中小学校园文化倡导爱与关怀。
学校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学习环境。
3. 自主与创新:中小学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协作与合作:中小学校园文化强调协作与合作。
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互助互补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诚信与责任:中小学校园文化倡导诚信与责任。
学校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尊重知识产权,承担个人行为的后果,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 文明与礼仪:中小学校园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良好的社交礼仪。
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个人形象和行为习惯。
7. 健康与快乐:中小学校园文化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学校提供各种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8. 民主与参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倡导民主与参与。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9.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强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10. 历史与传统:中小学校园文化传承历史与传统。
学校教育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学校文化导论-学生文化概论
学生文化概论学生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接受着教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与教师文化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具有学校文化的普遍性,但是,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他们也会在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构成学校文化中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形态。
一、学生文化的涵义学生文化也被称为学生亚文化,它本身也主要地表现为学校中的一种亚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生某一或某些群体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生文化主要由学生的规范性行为、共有的价值、意义和信仰所构成”。
二、学生文化的特征①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
它一方面表现为与成人相异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独立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受着教师的引导及家长等的深刻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着成人的价值观念。
②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学生文化一般都是非正式形成的,没有经过教师的组织或有意安排,往往是学生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由于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
同时,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
学生文化中蕴涵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这些文化特征也构成一种“环境”,影响着处于这种文化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这种文化。
③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因为共同的种族、民族等特征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也可能会因为共同的社会背景而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他们可能会因性别间的差异在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文化特征,也可能会因年龄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需求;他们既会基于共同的心理需要结为有共同价值观念的群体,也会因身体方面的某些共有特征(如超常儿童、残障儿童)经由社会经历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思维观念。
学生文化的这种多样性更因着学生群体的多样性而进一步繁复多样。
④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学生文化之所以有着多种类型和样式,就其存在意义来讲,是因为各种文化的作用各不相同,每一类型或样式的文化只是从学生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者说片断表现出来的特征,它们虽然彼此间不可替代,但因其固有的局限性而不能包罗其它各个方面,这样一来,就使得各文化功用相互间的互补成为必要。
学校如何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如何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瑰宝。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爆炸,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逐渐淡化。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以激发他们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首先,学校应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来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
传统文化课程可以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历史、音乐、绘画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等,感受其中的人文关怀、道德教育和思想内涵。
此外,学校也可以邀请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直接接触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艺术。
其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的机会。
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感。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长城、故宫、山西井空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遗址,让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亲眼看到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学校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活动来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节、诵读比赛、书法展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还可以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美德。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四,学校可以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互动式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
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此外,学校还可以使用传统文化题材的音乐、电影等媒体作品,让学生在娱乐中接触到传统文化,增加传统文化的流行度和影响力。
浅谈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学校文化
浅谈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学校文化由段建玲主编的《道德建设》一书中对文化的作用有相对通俗的见解,即文化之化的过程,是人的道德化过程,亦即社会化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国民具有什么样的德行,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即是这个国家的正统文化教化的结果,“文”是内涵、“化”是方式。
由此代换推论也能说明“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力量,下面本人就这三块的文化现象及文化建设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生文化学生文化,简单的说学生文化即学生这一群总体表现出来的是非标准、行为准则、心理状态等。
学生的活动空间,无外乎是学校、社会、家庭三部分,无论哪一个部分的作用力,必然影响学生个体文化素养的高度,学生个体文化素养通过学校群体化后、便会表现为一定形式的文化倾向,显性的表现为纪律、文明、礼仪、价值观、进取心等;隐性表现则为心理状态。
现就一些影响学生健康文化倾向形成的具体问题作以列摆。
1.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多数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如创建绿色学校、绘制文化墙、张贴名人挂像,但却在学校文化内涵上挖掘不深,做的不细、落的不实,致使学生只仰视一些高大全文化符号,而没有把自己变成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创造者。
学生,说到底是发展与成长中的人,只有一些身边的、具体的人、事、物最易震撼学生,学生最易把这些文化元素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因此,我们既要有远望的明星,又要有身边的标兵。
开展“特色班创建”、“感动校园之星”等活动,把学生中的不同层面的优秀分子放大,树立标兵,这些标兵生活在学生群体中,以兵带兵、容易形成积极的群体意识与倾向,像庆阳市市直一些中小学,显性的学生文化建设中就有“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特长生”“优秀教师”简介专栏,而各县农村学校相对数量则较少。
另外,学校的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只要学生能看到的、能听到的,都是一个文化辐射点,是正面的,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细处作起,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以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文化倾向。
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方法
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方法方法一:提供多样的文化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多样的文化素材来拓宽他们的视野。
例如,在学校图书馆建立一个丰富的文化书籍和影片资源库,让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和观看。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展览和艺术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方法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演出、戏剧表演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并感受不同文化所带来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邀请文化专家和艺术家来校园讲座和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方法三:拓展学科教学内容学校可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文明的兴衰来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方法四: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美术课程,教授绘画、雕塑等艺术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美术展览和艺术品欣赏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艺术作品。
方法五: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例如,可以与国外学校开展交流项目,让学生互派代表参与文化活动和学习。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国外学生来访,与本校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方法六:增设文化课程学校可以增设文化课程,专门教授学生有关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文化史、人文学科、文化表达等,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这些课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化研究的热情。
方法七:倡导多元化的文化参与学校应倡导学生从多元的文化角度参与社会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工作、社团组织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对社会和文化的责任感。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学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开设多元文化课程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多元文化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习俗、价值观等,增加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来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其中,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适应能力。
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
可以与其他学校进行跨文化交流,组织学生相互访问,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来校访学,让学生与他们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些项目或活动。
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与资源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与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其他文化。
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如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让学生通过欣赏、阅读等方式感受并了解其他文化。
学校图书馆也应该充实多样化的文化书籍与资料,供学生借阅和研究。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文化展览、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和体验其他文化。
四、鼓励学生参与文化研究与交流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文化研究与交流。
可以设立文化研究社团或俱乐部,供学生参加和组织相关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化研究项目、文化交流会议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交流与讨论。
通过这样的参与,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和研究其他文化,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
五、加强师资培训与教学指导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与教学指导。
2024年校园学生文化活动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校园学生文化活动总结范文____年校园学生文化活动总结____年, 我们学校的学生文化活动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内容丰富多元, 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展示才艺、展现个人特长的机会, 也为同学们搭建了交流、合作与成长的平台。
经过一年的努力, 我们的学生文化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进步, 下面我将对这一年的活动进行总结。
一、充实多元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学生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广泛征集和组织学生社团活动, 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参与机会。
各个社团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音乐社团举办了音乐会、合唱比赛、乐队比赛等;舞蹈社团开展了舞蹈表演、舞蹈比赛等;文学社团举办了写作比赛、诗歌朗诵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和才艺展示的机会, 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让同学们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专业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了提高同学们在学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
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竞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了解和深入学习各个领域知识的机会, 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增强自己的学术能力。
同时, 这些活动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 提高了同学们在学术方面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活动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文化节活动, 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体验多种文化的机会。
____年的文化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包括音乐演出、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美术展览等。
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还能够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增强了自身文化素养。
四、关爱他人的公益活动为了培养同学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
学校文化:传承校园传统,培养学生素质
学校文化:传承校园传统,培养学生素质引言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等共同遵循的原则和准则。
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能够影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人格特征。
传承校园传统并培养学生素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学校文化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进行传承和培养。
学校文化的作用和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学校文化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传承校园传统,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道德故事和传统价值观念,了解到什么是真善美。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注重孝道、仁爱和忠诚,这些价值观念对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非常重要。
学校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仪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正确价值观。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学校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校文化的指导下,学生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尊重师长、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等。
此外,学校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在实际行动中践行。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学校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文化也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
传承校园传统的重要性要将学校文化传承好,校园传统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校园传统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它寄托着学校的历史沉淀和精神追求。
1.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校园传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校园传统是学校的独特标志,是学校的传统文化积淀,通过与校园传统的接触和参与,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学校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校园传统的传承可以保留和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和精神。
学校文化与学生学习表现
学校文化与学生学习表现学校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表现。
它是学校的精神灵魂,代表着学校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一个丰富多元的学校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那么,好的学校文化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首先,学校文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纯粹依靠记忆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创新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学校文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对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是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倡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组织各类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此外,学校文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公民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学校应该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从小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奉献精神。
最后,学校文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
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只有当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支持时,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展现出更好的学习表现。
综上所述,学校文化与学生的学习表现密切相关。
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情感教育。
学校应该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土壤和舞台,使他们在学习中发光发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文化二、学校文化(一)学校文化界说【选择、填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如同任何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由于内外环境、构成因素和历史传统等都差异,会形成其自身独特的文化模式,即形成独特的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它明确地对违反预定价值规范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拒斥,对符合者予以接受、褒扬,使得学校文化体现了一定价值取向的支配与整合。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它又通过以下方式来传递文化传统:1) 将文化加以集中、积累和系统化;2) 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将这些文化整合传授给学生;3) 将已认同、接纳文化的学生输送给社会,通过他们返还出可供再生的文化。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
(三)学校文化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
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学校物质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多重教育功能,学校物质文化的构建意义重大。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规范总和,是构成学校的重要元素,是学校管理的杠杆。
它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有的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一旦形成就会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
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整体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4真题】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
A.学校校园文化B.学校教师文化C.学校制度文化D.学校物质文化试题解析:C学校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2006真题】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试题解析:B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学生文化三、学生文化(一)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同时也表现在某些学生由于身心方面的显著特征,在其生活经历中会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3.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生的反映也就随之各异。
例如,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他们就会形成一些与此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所以不同的师生互动模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气氛和不同的行为方式。
4.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是制约学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
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着一些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等,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为也难免受家庭的影响。
5.社区的影响学生生活的社区对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守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共同体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将这种特有的文化带到学校中来。
(二)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
一方面,它表现为与成人相异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独立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受教师的引导及家长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着成人的价值观念。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学生,通过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
同时,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学生文化中蕴含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这些文化特征构成一种“环境”,影响着处于这种文化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这种文化。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会因共同的种族、民族等特征,结成一个相对銎辛的文化群体,也可能会因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而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他们可能会因性别间的差异,在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文化特征,也可能会因年龄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需求。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补充。
全的生活是多侧面、多色彩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断地在发挥着作用,从学生文化的不同类型和样式上来讲,年龄文化、性别文化、同伴文化等,也是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纠结在一起互为补充的。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选择、填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而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进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个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选择、填空】身心发展的概念既包括了生理方面的发展,也包括了心理方面的发展,前者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
后者包括认识及其能力方面的发展,和意向和态度方面的发展。
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身体的健康状况影响着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反过来,身体的发展,也要受到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2006真题】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
试题解析:个体身心发展(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反之,则对个体的发展有所抑制。
【选择、填空】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个体只有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维持其生存与发展。
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不仅可以使我们重视学校教育活动的社会意义,加强学校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而且可以使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和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具有自我意识。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选择、填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自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选择、填空】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森、格塞尔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l856—1936)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雄(应译为威尔森)(E.O.Wilson)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1880一1961)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他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格塞尔不仅认为人的机体机能发展顺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内发论评价:积极意义:重视人的内部需要及人体内在的发展机制;缺点:片面强调了内部因素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外部因素对人的影响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二)外铄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选择、填空】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荀子、洛克、华生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有的认为是需要改造的,如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持这样的观点。
有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外铄论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J.R.Watson),他的观点一般被概括为“教育万能论”。
他曾这样说道:“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
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由于外铄论者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认为教育可以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
外铄论评价:积极意义:与内发论相比,外铄论重视了外部环境对个体的作用;缺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发展机制,同样也是片面的。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选择、填空】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我们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成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直接的、现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