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局)

合集下载

新疆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2181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

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8459511人相比,10年共增加3353823 人,增长18.17 %。

年平均增长率为1.68 %。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398569户,家庭户人口为2084428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190228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0623106人,占48.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4下降为105.34。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530645人,占20.77%;15-64岁人口为15932420人,占73.0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0269人,占6.1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56229人,增长了16.7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594人,增长了19.1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199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52638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787367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56043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全国人口统计

2010年全国人口统计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福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福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福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州市统计局2011年6月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711537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3860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29357人,增长11.42%,年平均增长率为1.09%。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177483户,家庭户人口为635325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7人减少 0.5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30096人,占51.02%;女性人口为3485274人,占48.98%。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8%下降为104.16%。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1136人,占14.49%;15-59岁人口为5224094人,占73.42%;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0140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4126人,占8.2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8651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066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9648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1032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保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保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保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保山市统计局保山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年5月25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保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两万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任务。

现将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全市普查时点常住人口为2506491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34831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8176人,增长6.74%,年平均增长率为0.65%。

三、家庭户人口全市共有家庭户616285户,家庭户人口为240424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9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8人减少了0.18人。

四、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85247人,占51.28%;女性人口为1221244人,占48.7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4下降为105.24。

五、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19349人,占20.72%;15-59岁人口为1673945人,占66.78%;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3197人,占12.5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8032人,占8.70%。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0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0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49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48140人,占89.69%;少数民族人口为258351人,占10.31%。

其中,彝族人口为81524人,占3.25%;白族人口为45890人,占1.83%;傣族人口为43049人,占1.72%;傈僳族人口为34423人,占1.37%;回族人口为12436人,占0.50%;苗族人口为10580人,占0.42%;布朗族人口为9834人,占0.39%。

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段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5442.6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76.9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65.71万人,增长16.37%,年平均增加76.57万人,增长1.53%。

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21.72%。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885.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942.5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96.57万人,占51.38%;女性人口为2646.12万人,占48.6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6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基本持平。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18.92万人,占13.21%;15-59岁人口为3967.91万人,占72.90%;60岁及以上人口为 755.86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8.17万人,占9.3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8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50 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07.7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38.1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 1996.4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568.5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辽源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源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源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辽源市统计局)2011年6月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辽源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辽源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1176645人[1],与全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7033人相比,十年间共减少90388人,减少7.13%,年平均下降为1.22%。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98966户,家庭户人口为115884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了0.4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98437人,占总人口的50.86%;女性为578208人,占总人口的49.1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8下降为103.50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39466人,占11.85%;15-64的人口为936156人,占79.5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1023人,占8.5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7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4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193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15969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55099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1413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872人上升为611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2506人上升为1357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9821人上升为4682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4467人下降为26697人。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亿。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8日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初步预计,年末全国总人口134100万人。

”(即13.41亿人)可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与统计公报的数据基本吻合。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上说:“这个涉及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问题,我可以向大家说一句。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或者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

”本文假定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的,下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首先是性别结构。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这是总人口的性别比。

一般来说,女人比男人长寿,因此,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但这无助于缓解性别比失衡问题,显然,要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娶六七十岁的老太婆为妻是不现实的事情。

因此,更重要的性别比数据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这个数据与中国将来出现的光棍问题密切相关。

《数据公报(第1号)》没有给出这个数据,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说:“我们这次普查根据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的话)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但是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在国际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水平是102-107,显然,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仍然远远高于正常值。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一直偏高,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其次是年龄结构。

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601,912,371 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694,580,000 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1,008,180,000 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1,133,680,000 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1,242,600,000 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 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马建堂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答记者问

马建堂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答记者问

中国信息报/2011年/4月/29日/第001版马建堂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答记者问4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我们看出中国人口、经济、社会在这10年里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想请发言人帮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变化,会不会据此作出一些社会政策上的调整,也帮我们展望一下。

马建堂:人口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刚才公布的人口总量、结构、素质和迁移流动等数据,不仅揭示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10年来的发展变化,也彰显了党和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的不凡进程。

比如说,我刚才介绍的人口总量的数据、人口增长率的数据,就表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

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11月1日我国人口的总量为13.4亿人,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之间,我国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年均增长率是0.57%,也就是5.7‰。

我们比较一下,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之间,我国人口净增长1.3亿,年均增长是1.07%,也就是10.7‰。

两个10年相比,后一个10年比前一个10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

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刚才我说的总量数据也表明我国认真履行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为实现全人类自身发展的可持续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第二,从人口素质的一些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的素质在提高。

刚才给同志们介绍了两个数据,一个是我国的文盲率,我国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去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这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进步,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作者:朱子健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1年第07期【热点材料】材料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国人口普查—2010”標志,以汉字书法“人”字和国画“中式民居”及英文字母“C”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素。

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两条环绕的彩带源于英文字母“C”,代表“CHINA”和“CENSUS”,“2010”表明普查年份,体现了“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主题概念及与国际接轨的普查理念。

材料二: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知识链接】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5.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 2011-04-28 10:00:0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

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中国的人口发展又走到时代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不是因为它遭遇的高增长压力,而是它面临的发展失衡危机。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结构和分布失衡……如果说,30年多前人口过快增长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那么今天,人口素质、结构、分布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阶段,人口发展失衡的问题主要在哪儿?它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多大影响?如何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总人口每年继续惯性净增800万人左右,数量压力依然沉重;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劳动力素质低下,影响人口红利的效用每逢节假日,火车站摩肩接踵,飞机场人潮涌动,旅游点拥挤不堪……最令出行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太多了”。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拆除人口爆炸的引信,步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创造了人口有效控制的“中国奇迹”。

然而,成就背后,中国的基本国情没变,人口数量问题依然突出。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介绍,1992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即一对夫妻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下降并维持在更替水平(国际标准是2.1)以下后,人口增速趋缓。

但受人口惯性增长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左右。

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先后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

“十二五”期间,预计净增人口约4000万,总人口将达13.9亿;到本世纪30年代,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5亿。

人口数量仍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与此同时,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一方面,出生人口素质亟待提升。

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7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人口普查数据解读

人口普查数据解读

马建堂解读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来源:人民网4月29日上午,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做客人民网,解读关于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热点问题,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大家登陆人民网收看这次的视频访谈。

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谈论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位嘉宾可能大家对他的名字和面孔都不陌生,他就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先生,请您向人民网网友打一个招呼。

马建堂: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马局长到这里做访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我们大家知道,昨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已经向社会公布,今天我们就请马局长为我们进一步解读这些数字以及数字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马局长您昨天告诉这次普查得到全国总人口大数,是13.4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这样的数字出来以后,很多人第一个感觉就是怎么这么少?比大家预期的少,这个数字是不是可信?有没有经过调整呢?马建堂:有这个印象不止一两个人,昨天我女儿也问我,我们国家的人那么少吗?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没有那么多人。

这涉及到这次普查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应该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项非常大的社会调查,它的生命在于质量。

我们为了确保这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下了很大的工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证明:第一,在全国有500多万人口普查的小区,入户登记以后我们随机抽了402个小区,重新又查了一次,重新入户、重新访问、重新登记,经过比对发现,净漏登率只有0.12%。

第二,普查结果和公安、人口、卫生和民政部门的行政记录是比较匹配的,人口数据不是孤零零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许多部门掌握着涉及人口状况的行政记录,我们评估后发现普查数据和部门行政记录总体是比较匹配的,这些普查数据和人口发展的规律是吻合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这次人口普查的质量是比较高的。

郑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郑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5月17日,中原网记者从郑州市统计局获悉,经过第六次人口普查,郑州全市常住人口为862650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67505人,增长29.55%。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注: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注:各省辖市、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为862650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 1967505人,增长 29.55 %。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注: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2436501 户,家庭户人口为766722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0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2202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 4204481 人,占48.74% 。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65下降为105.17 。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80000人,占16.00% ;15-64岁人口为6628910人,占76.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595人,占7.16%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7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5个百分点。

_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_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1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2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3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4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5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 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 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衡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衡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衡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衡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8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人口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4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714146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78489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56571人,增长5.26%。

年平均增长率为0.5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942737户,家庭户人口为675643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03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704316人,占51.87%;女性人口为3437146人,占48.1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91下降为107.77。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59121人,占20.43%;15-64岁人口为5044393人,占70.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37948人,占8.9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9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4256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92850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00397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5224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精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精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13.39亿人2011年04月28日10:18本文来源于财新网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

397亿人。

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91.51%,比2000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占8.49%,上升0.08个百分点。

我国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

6139亿人,比2000年增长81.03%。

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为4.08%。

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

6557亿人,占总人口49.68%,2000年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漏登率为0.12%。

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人口性别比为118.04。

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8,人口更替水平为2.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0.57%,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国家人口计生委“一二三四”总体工作思路2009-12-2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

坚持一条道路: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推进两个统筹: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三个注重:即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

促进四个转变:即人口计生工作要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促进工作机制和方法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局:中国人口近13.4亿10年增7390万
2011-04-28 10:3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有20173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38)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以下为公报全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

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据不包括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6]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7]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人口所占比重。

[9]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1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责任编辑:NN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