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检测与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与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与控制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与分类;2. 学生能掌握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3. 学生能了解检测与控制仪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检测与控制仪表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业生产中与检测与控制仪表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检测与控制仪表的重视程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国家产业发展趋势,树立为国家智能制造事业贡献力量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我国智能制造事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控制器原理与功能- 显示仪表与执行器2. 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安装与调试- 仪表安装要求与方法- 仪表调试步骤与技巧-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3. 检测与控制仪表的维护与检修- 日常维护与保养- 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 仪表校准与精度保证4. 检测与控制仪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系统介绍- 仪表在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案例- 现场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检测与控制仪表基本原理与分类学习;第二周:仪表安装与调试方法学习;第三周:仪表维护与检修技巧学习;第四周:工业生产中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应用案例分析。

检测与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与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与控制仪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检测与控制仪表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提高学生对检测与控制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2.掌握各种检测仪表的原理、结构和特点;3.熟悉控制仪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4.掌握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与控制仪表;2.能够正确安装、调试和维护检测与控制仪表;3.能够运用检测与控制仪表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等;2.控制仪表:控制器、调节器、变送器等;3.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4.检测与控制仪表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检测与控制仪表在工业中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检测与控制仪表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检测与控制仪表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flash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料;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检测与控制仪表实验设备,以便进行实验教学。

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检测与仪表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仪表的读数、校准及维护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检测与仪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仪表及传感器,设计简单的检测系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仪表及传感器的技能,掌握基本的故障排查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检测与仪表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检测与仪表的基础知识,还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检测与仪表技术发展的关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检测与仪表的基本概念:介绍传感器、仪表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检测与仪表概述- 内容列举:传感器原理、仪表分类、检测技术发展历程2.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学习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内容列举: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3. 仪表的读数、校准与维护:讲解仪表的读数方法、校准原理及日常维护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仪表的读数、校准与维护- 内容列举:仪表读数方法、校准技术、仪表维护保养4. 检测系统设计:探讨检测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及实际应用案例。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检测系统设计- 内容列举:检测系统设计原则、步骤、案例解析5. 检测与仪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检测与仪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名为“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仪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传感器技术概述•信号调理电路设计•数据采集方法及流程•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2. 仪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PID控制器、PLC、DCS、HMI等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调节方法•PLC控制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DCS控制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监视与操作界面的设计及其评价方法3. 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优化、调试等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仪表控制系统的测试与调试•仪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4. 项目实践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搭建实际的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学生将跟随教师实际搭建一套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和测试,以便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案例分析 + 项目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实践,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五、参考书目•王利平.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黄春江. 自动化仪表测量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杨治国, 赵吉胜, 高素贞. 自动化仪表与控制技术[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以上参考书目仅供参考,教师还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推荐相关参考资料。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列举其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了解数据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检测仪表,进行简单的系统调试和故障排查。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技术检测方案,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对技术研究的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技术检测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技术实践类课程,侧重于技术原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经验相对不足,需要通过实践课程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分析: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主体地位,通过项目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检测与仪表应用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确保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1. 技术检测基础理论:- 检测仪表的分类、原理及其应用。

-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2. 常用检测仪表:- 电磁式仪表、电动式仪表、数字式仪表的结构与功能。

-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 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的基本方法。

- 数据分析中的误差处理、信号处理技术。

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的技术检测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设计指导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设计指导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智能检测(或仪表)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设计方法(一)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总体设计在设计一台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时,首先要进行仪表的总体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要考虑以下两点。

1.从整体到局部(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开始时,根据仪表功能和设计要求提出仪表设计的总任务,分别并绘制硬件和软件总框图,然后将总任务分解成一批可以独立表征的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再向下分,直到每个低级的子任务足够的简单,可以直接而且容易实现为止。

这些低级子任务可用模块化的方法来实现,有些子任务可以采用某些通用化的模块(模件)实现。

2.经济性要求为了获得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设计仪表时不应盲目地追求复杂高级的方案。

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简单的方案,因为方案简单意味着元器件少,可靠性高,从而也比较经济。

在进行实际的产品设计时,还应考虑仪表的可靠性要求、操作和维护的要求等。

(二)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硬件电路设计1.单片机芯片的选择课题中指定在MCS-51系列单片机中选择机种。

选择时,应考虑单片机的时钟频率、内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容量、片内功能部件,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等因素。

2.存储器设计如果仪表中所涉及的程序或者数据量使单片机内部存储器难以满足要求时,应设计片外存储器。

3.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单片机从测量环节或者说前向通道(包括A/D转换器和输入电路)输入测量信息、从键盘输入仪表需要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如功能选择,量程范围、阈值等)以及向显示器输出测量结果、仪表的工作状态(如报警信息)都需要通过接口电路实现,因此要设计相应的接口电路。

4.测量部分的设计测量部分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模拟测量部分和A/D转换器。

模拟测量部分如传感器、传感器测量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其它的信号调理电路都是一些独立的模块或组件,如果已有相应的模块芯片出售,设计时只要选用合适(符合技术要求)的芯片即可;如果没有相应的模块供应,则在设计时要根据仪表的技术指标,自行设计这些组件。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仪表的构成、分类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3. 让学生掌握检测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了解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基本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检测仪表,进行简单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搭建;2. 培养学生运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技能;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检测技术及仪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树立工程意识;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沟通交流。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包括检测系统的组成、分类及性能指标,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检测技术概述2. 传感器及其应用:介绍常见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3. 检测信号处理与分析:包括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滤波算法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检测信号处理与分析4. 检测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介绍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检测仪表的使用与维护5. 检测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搭建,包括传感器选型、信号处理、数据采集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检测系统设计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技能;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分阶段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知识和技能。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学生姓名:王昆鹏学号:**********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检测系统名称:输液瓶液体定位检测系统绪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生病住院,住院后经常需要打点滴,打点滴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烦恼,就是必须得关注输液瓶中药液的位置(药液是否快输完了),这个病人得时刻留心,不能放心的熟睡、休息一会,护士也得经常巡视、查看。

这样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不方便病人的安心静养。

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检测液体定位检测系统,当液体到了警戒位时,就把此信号传递给医护人员,提醒医护人员尽快来处理。

这样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可以让病人放心地休息静养。

此检测系统具体设计思路在后面,在此先介绍一下如何把信号传递给医护人员。

我们可以以八个床位(或十六个)为一组信号,构成八位(或十六位)单片机一组信号,将此信号传送给单片机甲,单片机甲将此信号通过处理,将此信号传送给单片机乙,如果距离较近可以通过RS422A通信(传输距离1200m),单片机乙将此信号经过处理通过信号灯和声音等输出设备提示传达给医护人员,让其来进行处理。

如果传输距离较远,可以用近距离无线设备来进行数据传输。

测试参数的检测原理和方法检测原理:物位检测,对药液的液面进行定点测量——对药液的下限警戒位进行测量。

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在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发送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

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

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组成。

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

在其后面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

光电开关可以分为:槽开光电开关、对射式光电开光、反光板反射式光电开关、扩散反射式光电开关、光纤式光电开关。

在这里采用上面的光电开关中的对射式光电开关。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检测与仪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技术检测与仪表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检测与仪表使用观念,增强对技术检测与仪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各种技术检测与仪表的方法及其应用。

3.技术检测与仪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4.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技术检测与仪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检测与仪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技术检测与仪表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法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自动检测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自动检测设备操作、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对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基本概念: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及其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2. 自动检测技术分类及原理: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 自动检测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4. 自动检测设备安装与调试:讲解设备安装、接线、调试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自动检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5. 自动检测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设备维护保养方法,分析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检测设备的维护与故障排除6. 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使用相关软件处理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

检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检测控制仪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3)熟悉检测控制仪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选用和使用检测控制仪表。

(2)能够对检测控制仪表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检测控制仪表应用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检测控制仪表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注重团队合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介绍各种检测控制仪表的工作原理,如压力计、流量计、温度计等。

2.检测控制仪表的分类和结构:讲解不同类型的检测控制仪表,如机械式、电子式、超声波式等,并介绍它们的结构特点。

3.检测控制仪表的使用和维护:教授如何正确选用、安装、调试和维护检测控制仪表,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4.检测控制仪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检测控制仪表在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如石油、化工、冶金等。

5.故障排查与维修:教授如何诊断和解决检测控制仪表的常见故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检测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检测控制仪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检测控制仪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检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检测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2. 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类别、特性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3. 学会分析检测控制仪表的电路原理图,并识别主要部件;4. 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检测控制仪表,并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2. 具备运用检测控制仪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能力;3. 能够对检测控制仪表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4. 学会使用检测控制仪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检测控制仪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检测控制仪表基本原理:介绍传感器、执行器、变送器等仪表的工作原理;2. 检测控制仪表分类与特性:分析各类仪表的特点、性能参数及应用场景;3. 检测控制仪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讲解仪表在生产线、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案例;4. 检测控制仪表电路原理及主要部件:剖析典型仪表电路原理图,识别关键部件及其功能;5. 检测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学习仪表的安装方法、调试步骤及日常维护技巧;6. 检测控制仪表数据采集与处理:探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方法,了解相关软件的使用;7. 检测控制仪表故障诊断与排除:分析仪表常见故障,学习诊断和排除故障的方法;8. 检测控制仪表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仪表选型、系统设计和实施。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课件(第九章)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课件(第九章)
总结词
温度检测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详细描述
阐述如何对温度检测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包括硬件和 软件的调试,性能测试和误差分析,以及如何提高系统 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结词
温度检测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介绍温度检测系统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生物医疗等 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未来温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 挑战。
分类
根据检测参数的不同,自动检测技术 可以分为温度、压力、流量、物位、 成分分析等不同类型。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初,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 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动检测 的重要性,自动检测技术开始起
步。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 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检测技术 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系统维制设备 的外观、连接和运行状态, 保持设备清洁和良好工作 状态。
定期保养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厂家 建议,进行必要的保养工 作,如更换润滑油、清洗 气动元件等。
保养计划
制定并执行保养计划,确 保系统各部分得到及时、 全面的维护。
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故障识别
通过观察仪表指示、设备运行声 音和气味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显示仪表
将检测到的参数以直观的方式 显示出来,便于操作人员监控。
传感器
负责检测各种参数,如温度、 压力、流量等,并将其转换为 可处理的信号。
执行器
接收控制信号,驱动调节机构, 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
连接线路
负责将各部件连接起来,确保 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仪表控制系统的功能
数据采集
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 的各种参数,如温度、 压力、流量等。
系统集成与测试

控制仪表及系统课程设计

控制仪表及系统课程设计

控制仪表及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控制仪表及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控制仪表及系统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控制仪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掌握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3)熟悉常见控制仪表的选用和安装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精确性;(2)学会使用控制仪表进行系统调试和参数设置;(3)具备控制仪表及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控制仪表及系统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2.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3.常见控制仪表的选用、安装和调试;4.控制仪表及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控制仪表及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控制仪表及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控制仪表及系统》;2.参考书:相关控制仪表及系统的论文、资料;3.多媒体资料:控制仪表及系统的图片、视频;4.实验设备:控制仪表及系统实验装置。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控制仪表及系统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控制仪表及系统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4.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

技术检测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概念和术语。

2. 学习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3. 掌握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检测仪表和设备,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简单的技术检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了解技术检测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技术检测领域的发展,树立民族自豪感,提高国家认同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预期成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技术检测与仪表的基本原理- 介绍仪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 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传感器等。

2. 常见检测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学习各类仪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 掌握仪表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方法。

3.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 介绍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学习数据采集方法。

- 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巧,如滤波、信号提取等。

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温度、湿度、压力等检测。

-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技术检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

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

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英文名称:Automeasure Technology & Instrument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检测技术与仪表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微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出现,使得检测技术与仪表这个学科方向无论在基础理论、系统结构还是在设计程序、实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迫切需要把这些新的知识和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能与全球技术发展同步。

本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与仪表学科的技术特点,能掌握运动控制系统对各类检测技术与仪表知识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篇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理论基础第1章概述[目的要求] 测量的概念、方法;测量仪表的功能及其性能指标[教学内容] 关于测量的概念;测量方法;测量仪表的功能;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重点难点] 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3学时第2章自动检测仪表的设计概要[目的要求] 掌握仪表结构的两大类;了解自动检测仪表和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 测量仪表的构成;自动检测仪表的设计原则;自动检测仪表的设计方法[重点难点] 仪表结构的两大类[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3学时第二篇工业参数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第3章温度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热电偶的原理、定律,冷端补偿及其它测温仪表[教学内容]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的分类;温标及温度标准的传递;膨胀式温度计和压力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非接触式测温;新型温度传感器[重点难点] 热电偶温度计[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12学时第4章压力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各种压力计的测量原理,测量电路[教学内容] 概述;液柱式压力计;活塞式压力计;机械弹性式压力计;电测弹性变形式压力计[重点难点] 液柱式压力计;活塞式压力计;电测弹性变形式压力计[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7学时第5章流量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各种流量计测流量的原理[教学内容] 概述;差压式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测速式流量计;总量测量及仪表;流体阻力式流量计;流体振动式流量计;质量流量的测量;热式质量流量计[重点难点] 差压式流量计;总量测量及仪表;流体阻力式流量计[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9学时第6章物位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各种物位仪表的测量原理[教学内容] 概述;压力式物位仪表;浮力式液位仪表;电气式物位仪表;超声波物位仪表[重点难点] 压力式物位仪表;超声波物位仪表[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4学时第7章机械量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转速测量;振动测量及仪表[教学内容] 概述;转速测量;振动测量及仪表[重点难点] 转速测量;振动测量及仪表[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2学时第8章成分分析仪器[目的要求] 各种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 概述;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仪[重点难点]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5学时第9章现场总线技术[目的要求] 现场总线的类型及应用场合及其通信协议[教学内容] 概述;HART通信协议;AS-i总线[重点难点] HART通信协议;AS-i总线[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3学时三、大纲说明总学时为48学时。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道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特点、类型及其性能指标; 2.知道自动化仪表系统分类、仪表的信号制式和防爆系统构成; 3.知道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 4.能够利用先修课程的知识选择合适的自动检测方法实现常见过程参数的检测;如温度、流量、压力 等参数; 5. 能够根据过程控制中的具体工程问题,合理地选择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检测仪表和过程仪表; 6. 在不考虑非技术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物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等理论知识, 分析和描述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模型; 7. 能定量计算过程控制系统的各个单项性能指标; 8. 能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并利用自动控制理论分析简单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9. 在不考虑非技术因素影响,能根据特殊工艺要求,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方案; 10.考虑非技术因素的影响,能够分析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70001511课程中文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cdetectiontechnologyinstrumentcontrolsystem课程类别专业与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开课模式必修先修课程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课
述,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分析。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 3.1 能够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清晰描述测 设计针对测控领域复杂工程 控系统的设计任务,识别任务面临的各项制 0.1 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 约条件,完成系统综合性设计。
定需求的测控系统,并能够在 3.2 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压电传感器及其应用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月5日摘要压电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感器。

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电介质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包括弯曲和伸缩形变)时,由于内部电荷的极化现象,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

压电材料它可分为压电单晶、压电多晶和有机压电材料。

压电式传感器中用得最多的是属于压电多晶的各类压电陶瓷和压电单晶中的石英晶体。

其他压电单晶还有适用于高温辐射环境的铌酸锂以及钽酸锂、镓酸锂、锗酸铋等。

关键词: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测量原理图;特性及参数选择;应用;发展趋势目录第一章引言 41.1 背景介绍 41.2 目的和意义 4第二章压电效应 52.1压电效应 52.2 压电方程 52.2.1电学边界条件 52.2.2第一类压电方程 62.2.3第二类压电方程 62.2.4第三类压电方程 62.2.5第四类压电方程 7第三章压电材料 83.1 石英晶体 83.2 新型压电材料 8第四章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9 4.1 压电晶片的连接方式 94.2 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104.3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114.3.1电压放大器(阻抗变换器) 124.3.2电荷放大器 13第五章压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155.1 基本应用 155.2 加速度传感器 155.2.1工作原理 165.2.2结构形式 165.2.3特性曲线 175.2.4加速度计的固定方法 175.3 实际案例分析 175.4 压电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85.5总结 18参考文献 19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压电陶瓷有属于二元系的钛酸钡陶瓷、锆钛酸铅系列陶瓷、铌酸盐系列陶瓷和属于三元系的铌镁酸铅陶瓷。

压电陶瓷的优点是烧制方便、易成型、耐湿、耐高温。

缺点是具有热释电性,会对力学量测量造成干扰。

有机压电材料有聚二氟乙烯、聚氟乙烯、尼龙等十余种高分子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课程设计实验采用的是计算机和三菱Q系列PLC和三菱FR-F740系列变频器来实现控制,实验的目标是通过控泵的出油量来把油罐中的液位控制在设定的高度。

本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首先对此次试验的主要任务和实现方式做了简要的阐述,之后针对实验要求提出了可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我们利用PLC,变频器和电机在实验室构成了单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并采用了PI算法对PLC编程。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多次校正和对参数的修改调试,最终实现了稳定运行和液位(转速)控制的在设定值的实验目标。

并将整个过程反映在了本次试验报告中。

程设计是以我们自己的专业课程(过程控制系统)为依托,针对一个特定的设计内容对我们进行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训练的教学环节。

使我们通过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了解和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步骤、规范和方法等。

为将教材中的理论和上课时学习的知识与实际自动化工程提供结合的机会,加深我们对过程控制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的认识。

我们的设计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可行性分析,控制原理分析与设计,控制设备选型、系统接线图纸设计,控制系统编程实现以及实验验证等。

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各自特色的控制系统设计。

关键词:PLC,变频器,自动化,液位控制目录摘要 (Ⅰ)1. 概述 (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2.1 设计任务 (2)2.2 设计要求 (2)3. 理论设计 (3)3.1 方案论证 (3)3.2 系统设计 (7)3.2.1 结构框图及说明 (7)3.2.2 系统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10)3.3 单元电路设计 (10)3.3.1 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10)3.3.2 PID参数选择 (13)4. 系统设计 (15)4.1 软件设计 (15)4.2 编程过程 (17)4.3 编程结果 (18)5. 安装调试 (22)5.1安装调试过程 (22)5.2 故障分析 (23)6. 结论 (27)7. 使用仪器设备清单 (28)8. 收获、体会和建议 (29)9. 参考文献 (30)1概述○1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是以表征生产过程的参量为被控制量使之接近给定值或保持在给定范围内的自动控制系统。

这里“过程”是指在生产装置或设备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和转换过程。

表征过程的主要参量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浓度等。

通过对过程参量的控制,可使生产过程中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和能耗减少。

一般的过程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反馈控制的形式,这是过程控制的主要方式。

○2单回路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又称简单控制系统,是指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及变送器、一个调节器和一个执行器所构成的闭合系统。

○3变频器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

本次试验中采用的变频器是三菱FR-F740系列变频器。

○4PLC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本次试验中所采用的PLC为三菱Q系列PLC。

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2.1 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3米的储油罐。

也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来料量变化是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液位基本不变。

2.2 设计要求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设计控制方案2、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及算法参数,达到以下要求:(1)液位设定范围为0-3米,最小区分度为0.001米,标定液位≤0.01米。

(2)操作界面的设计,包括(水温显示,设定参数的输入,控制参数的输入等)。

(3)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党设定液位突变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4)液位控制的静态误差≤0.02米3 理论设计3.1 方案论证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应用中,常常会需要对容器中的液位(油位)进行自动控制。

虽然各种油位控制的技术要求不同,精度不同,但基本的控制原理都可以归纳为一般的反馈控制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检测液位的方式、反馈形式以及控制器上的区别。

针对该系统的特点,我们给出两种设计方案:传统机电控制阀门式、plc与变频器控制油泵式。

方案一:传统机电控制阀门式图3-1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球与控制器中的“检测机构”通过连杆机构相连,当水位发生变化时,浮球上下运动带动“检测机构”产生位移,这个位移可以直接用来驱动阀门动作,关闭或者开启进水口,调节水位。

如果需要控制图3-2的水筏较大,浮球的浮力不足以驱动控制水阀动作时,可以在“检测机构”与“阀门控制”之间增加一套机电控制驱动装置,具体控制过程为:①“检测机构”的位移先去带动一个位移开关动作;②位移开关控制电机的转动;③电机驱动水阀门。

这种控制方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可以对大型蓄水装置进行控制,因此常常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

方案二:PLC与变频器控制水泵式从自动控制角度看,可将变频器与所驱动的电机及所相关的管路看成一个整体,等效于一个标准的执行机构,其输入为PLC根据控制误差的大小计算出相应的控制器输出(4-20mADC)/(0-10V)直流信号,其输出对应流体的流量。

图3-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PLC与变频器控制相对于传统机电控制的优势,下面对PLC与变频器控制系统的特点给予详细说明:PLC的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

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

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

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

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

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

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

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

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

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

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

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

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

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

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6.本次所使用的PLC基本型QCPU是以小规模系统为对象的,最适合于简单而又紧凑的控制系统。

所支持的最大I/O点数为1024点,软元件的存储器约为19K字,且允许软元件在16K字范围内任意分配,Q00/Q01CPU 还可将32K字的文件寄存器存入内置的标准RAM中。

基本型QCPU内部都含有闪存ROM,所以能在不使用存储卡的情况下对ROM进行操作。

可以使用梯形图、语句表、ST(结构化文本,类高级语言)、SFC、FB等5种编程语言对基本型QCPU 进行编程。

除了Q00J为CPU、电源和主基板(可带32点输入输出)一体的以外,Q00/Q01都为独立的CPU模块。

Q00/Q01CPU内置串行通讯功能,CPU的RS-232接口能与使用MC通讯协议的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变频器的特点:1.节能只要降低频率,电机用不完的能量就接生下来了。

比如,一台水泥厂的风机,功率是132KW,它一旦启动就是132KW,假如这时风力太大,用不完,就只好关闭一些阀门,但它还是会用132KW的电,浪费是必然的。

用了变频器调速器就不同了,需要多大的风力就调到相应的速度,其多余的能量就能节省下来。

就这给厂家省下一笔很可观的电费。

一家水泥厂250KW的变频器,平时只用到70%的功率,自从装上变频器,每小时节省70度电。

照此计算,很快就会收回设备投资。

目前,变频器空调影响很大,虽然价格贵一点,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它会从节电方面获得效益。

2.无极调速根据需要任意调级电机转速。

电机都有一个固定的转速,没有其他调速装置,这个转速固定不变。

而有的工况需要电机改变速度,没有变频器,只能通过滑差电机或齿轮变速来实现,很复杂,很多维护,很笨重,很落后。

有了变频器,就使一切变速的需要变的轻而易举,随心所欲。

3.启动平稳速度平稳上升,停止平稳,速度平滑下降,没有冲击。

所以你在乘坐配有变频器的电梯时,就感觉不到振动和冲击,很舒适。

变频器体积小,重量青、安装方便、调式简单,作单机控制时,三根电源进线,三根出线接电机就完成了。

加速减速,正转反转,所有的操作都在一个小小的键盘上。

所以,它深受用户喜爱,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普遍和广泛。

4.它具备多种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接收和输出模拟信号,电流、电压信号。

与控机、编程器配合,就能形成自动化控制系统。

换一句话说,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什么时候正转,什么时候反转,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启,一切都可以预先编程,它会忠实准确的执行命令。

5.本次所使用的PLC 特点多功能型、一般负载适用;功率范围:0.75~630KW ;简易磁通矢量控制方式,实现3Hz 时输出转矩达120%;采用最佳励磁控制方式,实现更高节能运行;内置PID ,变频器/工频切换和可以实现多泵循环运行功能;内置独立的RS485通讯口;使用长寿命元器件;内置噪声滤波器(75K 以上)由上所述,PLC 与变频器控制系统与传统机电控制系统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其控制质量较高,对于被控过程中有较大的纯滞后和容量的系统均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本次试验中的实验设备恰好具备此类性质和特点,因此选定PLC 与变频器控制系统作为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