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合集下载

小儿咳嗽的临床辨治

小儿咳嗽的临床辨治

1 外感咳嗽
充血 , 扁桃体红不大 , 双肺听诊无异常 。辨证 : 风寒
d JP 感咳嗽临床上以风热犯肺者最为多见 , 袭肺 , xL b 肺气失宣。治法: 温解表 , 辛 宣肺散寒 。方
收稿 日期 :0O— 1 5 2 1 O —2
作者简 介: 王绪(96 , 副主任 医师 , 16 一) 男, 医学硕 士, 从事 中医儿科临床 工作 。

2 — 3
第 6卷 第 4期 21 00年 0 7月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 P DI T C C . E A RI S OF T M
Vo . N0 4 I6 .
J 12 1 u. 0 0
药: 紫苏叶6g 生麻黄 1 、 、 辛夷 6g 白芷 6g 黄芩 充血 , 桃体不 大 , g 、 、 扁 双肺 听诊 可 闻及痰 鸣音 。辨证 :
痰, 温肾纳气平喘。方用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 都经西医治疗 , 停药 即复发的特点 , 本病按分期应 桂附: 党参 2 、 Og 白术 I 、 Og茯苓 l g陈皮 l 、 属哮喘发作期, 5、 0g半 但患儿经西药治疗后 , 身体虚弱, 痰
夏 1 、 Og甘草 6g紫 苏子 1 、 、 0g 白芥子 l 、 菔子 饮蓄肺 , 0g莱 脾肺气虚 , 久病及 肾。依据中医辨证 , 用益 l 、 附片 1 ( 煎 2h 、 枝 1 。服 3剂后 气化痰法 , 0g制 0g 先 )桂 Og 选方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治之。方中 缓解 , 6剂后诸 症 消失 。用 六 君子 汤 合 三子 养 亲汤 党参、 白术、 茯苓健脾益气 , 陈皮、 半夏除湿化痰 , 紫
解痉和抗炎为主, 首选支气管扩张剂吸人治疗 , 上益气 与化 痰 同用方 能奏 效 。 茶 参 考文 献 : 碱 和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 治 疗 仍 然 是 经 典 治 疗 方 1 王慕逖. 科学 [ . 5版 . 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 , 儿 M] 第 北 人 案 … 。临床上 大 多 数 患 儿 经 过 系统 治 疗 , 以 痊 [ ] 可 愈, 但仍有一部分患儿不能缓解。 中医对此病有独到的认识 , ,L d J生理发育上脏 腑娇嫩 , 形气未充 ; 病理上发病容易 , 传变迅速 。 J

儿科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属中医“咳嗽”、“咳喘”范畴。

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犯肺以及痰浊、痰热内生所引起。

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脾气肺阴均伤,能转成虚证或虚中夹实的病证。

治不及时,咳嗽(喘)反复发作,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与生长发育。

【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急,有恶寒、发热、咽痛、干咳,1〜2天后有少量黏痰,以后痰量多,颜色转黄或白色,黏稠难出。

如出现鼻煽气急,高热不降,注意并发肺炎。

2 .慢性咳嗽,有反复发作和受凉发病史。

3 .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干啰音、痰鸣音。

胸部X线检查,一般均在正常范围,或见肺纹理增粗。

4 .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咳喘痰鸣者,要注意转成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过去以内服药为主,近年来发展了敷贴疗法、拔罐疗法、雾化吸入疗法,以及香囊佩戴预防外感等外治疗法,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采取了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发病和降低复发率。

一、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主要分外感、内伤两大类,由外感风寒风热致病的,称为外感咳嗽;若反复发作,脾肺气阴皆伤,痰热、痰浊内生的,称为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干呛或有稀白痰,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喉痒,苔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举例:杏苏散加减(参见上呼吸道感染节)。

加减:寒重、咳甚或喘,加制麻黄4〜5g。

发热无汗,表寒重者,加荆芥、防风各6go(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干咽痛,鼻流浊涕,伴发热头痛,微汗出,舌苔薄黄,脉数。

此风热犯肺,宣肃失常。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举例: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IOg,甘草3g,桔梗、薄荷各5g,芦根30g。

加减:发热、口渴重,加生石膏30g,黄苓IOg0气粗、喉间痰声辘辘,加射干6g,摹茄子6g,制麻黄5g,或用碟石滚痰丸(包煎)12g,去桔梗、薄荷。

2.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咳嗽阵作,痰稠色黄,咽干口渴,舌红苔薄,脉细数。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产生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脏、呼吸肌和神经系统。

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

呼吸道炎症、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以及异物进入呼吸道都可以刺激咳嗽中枢。

因此,咳嗽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中医认为,咳嗽是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的一种症状。

咳嗽的分类有很多种,包括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

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和色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直接关系。

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的颜色和质地也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针对不同的咳嗽症状,中医有不同的治疗原则。

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机、病证,进行辩证论治。

炼液为痰,通常是因为邪火所致,痰多黄稠;聚湿为痰,通常是因为脾湿所致,痰多稠白;水泛为痰,通常是因为脏气虚寒所致,痰液清冷。

因此,咳嗽不仅仅是肺部问题,五脏六腑都可能导致咳嗽。

小儿咳嗽通常与肺、脾、肾有关。

如果是因为痰而咳嗽,通常是因为小儿脾胃虚弱,食物不当或积热所致。

这会导致脾失健运,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痰浊,阻塞气道,导致咳嗽。

此外,肾也与咳嗽有关,因为肾纳气,肺依赖于肾来生成气。

如果肾阳虚衰,就会导致脾虚湿聚而生痰,或者水寒上犯而为饮。

因此,治疗小儿咳嗽需要全面考虑。

小儿频繁咳嗽、呛咳或剧烈咳嗽通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以下疾病所致: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肺循环障碍、机械性或其他因素、精神性咳嗽以及其他罕见疾病。

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并不可靠,需要全面考虑病情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可以通过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其所患的疾病。

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干性、刺激性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摘要: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本文浅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内治法对小儿咳嗽进行辨证施治。

首先应分清外感与内伤,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咳嗽一般预后好,尤其是外感咳嗽,因其病轻浅,及时治疗多能短时间内治愈。

内伤咳嗽,其病较深而难治,每与痰热、痰湿、气虚、阴伤有关,临证必须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方能奏效。

关键词:小儿咳嗽;中医;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小儿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

小儿咳嗽,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文浅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内治法对小儿咳嗽进行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有害的因子,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生活、社会活动等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咳嗽按发病时间通常分为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

一般急性咳嗽时间在3周以内,而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而急性咳嗽原因通常包括普通感冒以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而亚急性咳嗽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慢性咳嗽的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等。

咳嗽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液腺体肥大,粘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加。

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脓性。

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1]。

中医对于咳嗽的认识,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分而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并论述对对应的症状及治疗。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區要略》文中对咳嗽证治论述比较多,将咳嗽作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阐述,从辨证和立法遣方来看,张仲景论及的咳嗽理论认识及治则方药都为小儿咳嗽的诊治提供重要借鉴。

浅谈中医之小儿咳嗽

浅谈中医之小儿咳嗽

浅谈中医之小儿咳嗽摘要】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更易发生。

《素问咳论》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肺为娇脏,加之小儿肤薄神怯,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若外感咳嗽迁延日久,损伤肺气则病就难愈。

故万全在《育婴家秘》中云“娇肺遭伤不易愈。

”【关键词】小儿咳嗽肺为娇脏中医诊疗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为多,外界气候寒冷的变化,常能直接影响肺气宣肃,造成咳嗽。

1 病因病机痰湿咳嗽,属于内伤咳嗽之一。

小儿患本病与成人相比较少,多发生于体质较虚弱,同时患有佝偻病,贫血,厌食等疾病的小儿。

其临床特征为:咳嗽重着,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脉滑。

辨证以痰多壅盛,色白而稀为特往。

其病因为小儿伤于乳食、生冷;也有滥用西药,长期服用清热解毒药物,每每克伐脾阳,脾升胃降功能失职,酿生本病。

其病机为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不布津,痰湿内生,蕴于肺络,肺失宣降,气机不畅。

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

2 诊断2.1 四诊之中尤重望诊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在临证时强调应四诊结合,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方面,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又决定了儿科望诊的重要性。

元代曾世荣在其著作《活幼口议》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凡理婴孩先看面部,定气察色最为要也,良由内有疾而形于外,是以本位与地位一体。

”同时在望诊之中他认为要“精观形气”、“细察盈亏”。

并对“观形气”作了论述,认为“形者面色也,气者神色也”,指出“观形气”主要观察小儿面部气色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

2.1.1 充实小儿望诊内容曾氏在《活幼口议》中对小儿望诊的内容分别从“五脏五色本立”、“分定五位所属”、“五脏伏敌喜伤”、“五脏分部定位”等方面论述。

“五脏五色本立”,叙述了五脏所主五色及五行生克、五位生本相临等内容;“分定五位所属”,叙述了五脏在面部的所主部位,如心脏部位是“颧面脸颊,心火所属,气池之下,法令之旁,食仓之上,高骨取之一寸二分,皆属心之部位”。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中医辩证分型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中医辩证分型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中医经典在小儿咳嗽中的临床运用课件

中医经典在小儿咳嗽中的临床运用课件
编辑版ppt
33
小儿脏气清灵,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 冷、积热所伤耗伤正气,脾肺受损,脾失 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成痰浊, 上贮于肺,壅阻气道,致肺气不得宣畅, 而引起咳嗽。 《幼幼集成》(元 1750 年)清.陈复正 :“但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咳者,痰为重,主治在 脾。 ”
编辑版ppt
10
小儿生理特点
编辑版ppt
10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差,在气候多变之时,寒暖不能自调,最易受外邪胃强脾弱,饮食不知自节,多食膏粱厚味而易致食积、内生湿热小儿乃“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之后易化热伤阴。
小儿生理特点
编辑版ppt
10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虚”除外感六淫外,脾虚、伤食、肝旺是小儿 咳嗽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编辑版ppt
33
四、从痰饮生成而论水液代谢方面,肺胃居中上二焦,起着重要作用. 胃主纳,脾主运, 。若脾胃受伤,水津失运停聚于胃则为痰为饮,痰饮上逆于肺,亦为咳。故认为咳与肺胃的关系最为密切. 故后世医家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编辑版ppt
33
五、从气化功能而论肺为华盖居上, 主宣降,其气以降为顺 ; 胃居中焦,其气也以降为和 , 二者同以降为用,并行不悖, 若胃气不降,势必要影响肺的肃降,肺气不降而上逆则发为咳嗽。治疗常用降胃气以止咳的方法 , 如方中加陈皮、半夏、苏子等药。清淡饮食 ,调和胃气
10
肺气郁闭,肺失清肃,气机不利上逆而发为咳嗽。
外感咳嗽
编辑版ppt
10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色清晰,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黏稠,口渴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辨证论治概述

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辨证论治概述
g茯苓 8 , 0, g苍耳子 8 , g辛夷 5 , g 白芷 5 ) g 。鼻蓄脓久成
虚证 ( 6例 ) 以 补 虚 托 毒 外 , 托 里 消 毒 饮 加 减 ( 参 治 用 党 1g黄芪 1g 白术 1g桔梗 1g川 芎 1g当 归 1g 白芍 0, 3, 0, 0, 0, 3, 1g茯苓 1g 白芷 5 , 银花 1g天冬 1g天花 粉 lg 。 0, 3, g金 0, 0, O ) 总有 效率 8.% 。陈慧 等 认为本 病 大多 虚实 夹 杂 , 48 即体 虚夹 风夹 痰为病 之根本 , 治疗 应 采取 扶 正 祛邪 。风 热 犯肺 型 (4例 ) 桑菊 饮加 味 ( 叶 6 , 花 1g连翘 1g薄荷 2 用 桑 g菊 0, 2, 6 , 梗 1g甘草 6 , 耳子 l , 大 海 6 , 蜕 6 , g桔 0, g苍 5 胖 g g蝉 g 沙参 1g 。脾 虚痰 盛型 (2例 ) 二 陈汤 加 味 ( 皮 1g 法半 0) 2 用 陈 0,
藿 1g苍耳子 6 , 0, g龙利叶 1g青天葵 6 , 2, g紫菀 8 , g甘草 6 ) g
配合西 医治疗 6 例 , 8 总有 效率 9 .6 。陈 四文 等 认 为 70 % 本病 为肺 脾 气 虚 兼 痰 阻 肺 窍 , 当健 脾 补 肺 、 利 鼻 窍 。 治 清
自拟益气清鼻散( 黄芪 1g 白术 9 , 2, g桔梗 6 , g党参 9 , g 防风 6, g 陈皮 6 , g石菖蒲 9 , g瓜蒌皮 9 , g苍耳子 6 , g辛夷 6 , g 白芷
肺、 清鼻开窍 , 自拟益气清鼻散 ( 黄芪 1g 自术 1g 桔梗 5, 0,
5 , 参 1g 防风 1g 白扁 豆 1g 陈皮 5 , 菖 蒲 8 , g党 0, 0, 0, g石 g瓜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医经典理论在小儿咳嗽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小儿咳嗽在中医经典中的定位,引出了对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综合分析。

接着深入解析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病因的认识,分析了病机的阐述,并探讨了诊断和治疗方法。

最后总结了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并给出了预防建议。

结尾给出了一个小儿咳嗽临床实践案例,展示了中医经典理论在实际诊疗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小儿咳嗽这一常见病症。

【关键词】小儿咳嗽、中医经典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临床应用指导、实践案例1. 引言1.1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重要性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重要性在小儿咳嗽的临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经典理论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为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在中医经典理论中,小儿咳嗽被认为是由外感邪气、内伤或情志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其发病与幼儿的体质、抵抗力、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经典理论强调了对小儿咳嗽的病因分析和诊断方法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症状的发展。

中医经典理论还提供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穴位保健等,为小儿咳嗽的康复提供了多种选择。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在于其综合治疗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诊疗思路。

通过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保障小儿患者的健康。

1.2 小儿咳嗽在中医经典中的定位在中医经典中,小儿咳嗽被列为外感病之一,通常被归类为风寒袭肺或湿邪困肺的范畴。

《伤寒论》中指出:“咳而胸闷者,风也。

”说明小儿咳嗽主要与风邪有关。

而《金匮要略》中则进一步阐述了湿邪与小儿咳嗽的关系,提出“湿邪稽留,君火不行,则转为火病,令人咳嗽”之说。

小儿咳嗽多因寒论治

小儿咳嗽多因寒论治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2期 -25-多,其次是胃、脾、肝、心、膀胱、肾。

综合导师治疗银屑病处方来看,其用药以苦寒为主,主归肺经。

肺者,外合皮毛,外邪犯肺,肺宣发功能异常,往往可致银屑病加重;又则,肺属金,脾属土,肺为脾之子,培土生金,脾健则肺旺,肺旺则皮毛得养,体现了治疗银屑病清肺热、通肠腑、宣肺卫、透血分热的用药原则,有利于银屑病皮损的愈合。

本研究是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的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所得数据结果与导师临床用药心得相吻合,研究表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用于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传承。

参考文献:[1]张姗,刘红霞,欧韵.银屑病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 2017(1):27-30.[2]张建中.银屑病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 4-6.[3]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4]卢朋,李健,唐仕欢,等.中医传承辅助软件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4.作者简介:梁艳(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急诊学。

张志明,通讯作者,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编辑:段苏婷编号:EA-3170919119(修回:2018-01-13)小儿咳嗽多因寒论治Treating cough in children from Hanxie肖厥明(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山东淄博,255000)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02-0025-证型:IAD【摘要】小儿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所导致的一种主要症状。

寒邪作为导致咳嗽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本文从寒邪致咳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辨因论治以及五脏辨证进行综述,以便为以后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儿咳嗽;寒咳;中药疗法【Abstract】Cough in childre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Col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coug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genesis, pathogeny and Wuzang syndromes of cold cough we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Cough in children; Cold cough; TCM therap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02.008小儿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所导致的一种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

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

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

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幼儿。

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当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现时,方可称谓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内伤疾病中出现咳嗽症状,则不属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其内因。

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

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风邪致病,首犯肺卫。

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

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而致临床有风寒、风热之区别。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

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进一步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成。

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

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

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

若小JL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

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

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临床诊断一、诊断要点1、好发于冬春季节。

2、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哕音。

二、鉴别诊断临床须与顿咳作鉴别。

两者均以咳嗽为主症,但咳嗽多为声咳;顿咳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鸡鸣样吼声,并吐出痰涎,病程迁延日久为特征。

咳嗽之小儿辨证论治

咳嗽之小儿辨证论治

2.(风热咳嗽)表现·分析
本症: 咳嗽,痰黄稠,鼻塞流浊涕
-- 风热犯肺,清肃失职
表热证: 症、舌(舌尖红,苔薄黄)、脉 (浮数)
辨证要点 咳嗽 + 表热见症
治则:清热解表,宣肺止咳
治法:开天门,分推坎宫,运太阳,退六
腑,清肺经,清天河水,推天柱骨, 揉乳根、 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推脊。
加减:若痰多喘咳,加揉丰隆、擦背部脾
胃区;肺内有干性啰音,加揉小横纹;有湿 罗音,加揉掌小横纹。
3.(肺脾两虚)表现·分析
咳喘无力,少气声低 -- 肺气虚主气、宣降不利 动则尤甚 -- 劳则耗气 痰稀色白如泡沫 -- 肺气虚津液不布,聚而为痰 面色
偏白无华,食少便溏 --脾虚而失健运 或自汗,畏风,易感冒 -- 肺气虚卫外不固
肺脾两虚证:症、舌 (舌质淡,苔薄白),脉 (细无力或沉)
?根据病症 适当加减取穴
五、治疗方法
1.(风寒咳嗽)表现·分析
本症: 咳嗽,痰清稀,鼻塞流清涕,咽痒 -- 风寒袭肺,肺失宣降
表寒证:症、舌(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 咳嗽 + 表寒见症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治法:开天门,推坎宫,揉耳后高骨, 推三关,揉二扇门,清肺经,揉天突, 揉乳根、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加减:若风寒无汗,流清涕甚者,加 拿风池,揉迎香。
咳嗽
主讲:何朝伟
生理
肺 -- 主气,宣发、肃降,调水道;
病理
肺 -- 咳嗽、气喘、胸闷、咯血等
一、概述
? 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内伤(脏腑 功能失调伤及于肺),致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以咳嗽咯痰 为主要表现。
? 小儿咳嗽是临床上 常见病多发病

【精品PPT】浅谈小儿咳嗽的中医药诊治

【精品PPT】浅谈小儿咳嗽的中医药诊治
2.白前与前胡
白前味辛甘,性微温,有温化寒痰,下气 降逆作用;前胡苦辛、性微寒,有清化热痰, 宣散风热,降气下痰作用。
前胡偏重泻肺降痰,用于外感咳嗽,风热 郁肺之咳嗽证。白前则偏于温肺止咳,用于痰 壅色白之咳嗽证。
四、常用药比较
3.陈皮与橘红
陈皮味苦辛,性温,有消胀止呕,祛痰止 嗽,理气开胃的作用。以其辛能散,苦能燥能 泄,温能补能和,故用补药则补,用泻药则泻, 用升药则升,用降药则降。
4.临证加减法
咳而呕逆:旋复花、柯子、柿蒂、五味子 痰中带血丝:柯子、藕节、白茅根、白芨、阿胶 咳剧胸痛:全瓜蒌、枳壳、郁金、苏梗 食积重:莱菔子、神曲、芒果核、石菖蒲 夹惊:钩藤、牡蛎、龙齿、胆星、天竺黄 表邪重:麻黄、桂枝、细辛 表邪轻:苏叶、苏梗 大便结:大黄,重者可后下 大便稀:柯子、煨葛根、煅牡蛎 肺热:泻白散、苇茎、鱼腥草等
三、诊治体会
(五)常见慢性咳嗽的诊治:寒、寒热夹杂、虚、瘀、风 1.嗜酸粒细胞性支炎——泻肺、化痰、祛风、活血
• 特点:喉间有痰难咯而痒,胸片正常,痰嗜酸粒细胞>3% • 常用方剂:麻杏石甘汤、泻白散、三拗汤 • 常用药物:麻黄、杏仁、桑白皮、防风、桔梗
桃仁、浙贝、海蛤壳、瓜蒌皮、苇茎
• 西医治疗:激素、抗白三烯、抗组胺,支扩剂无效
苏子、防风、桃仁、佛手等
• 西医治疗:抗白三烯+希舒美+免疫调节剂
三、诊治体会
(五)常见慢性咳嗽的诊治
4.心因性咳嗽——祛风、降气、安神 • 特点:被关注时清咽咳甚,阴阳失衡
• 常用药:防风、苏子、远志、五味子
石菖蒲、丹参、桃仁、六味地黄丸等
三、诊治体会
(五)常见慢性咳嗽的诊治
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理气通窍、佐以消食 • 特点:喉间多痰,本虚标实(痰——肺脾肾气虚) • 常用药:白术、苍耳子、白芷、陈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怎样产生的?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形成咳嗽的器官,有呼吸道、肺脏、呼吸肌、神经系统。

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

呼吸道炎症,如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侵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发炎,可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其次,多种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或压迫支气管,通过神经而刺激咳嗽中枢。

其中,在儿童时期,最易遇到的是因呼吸道有异物而引起咳嗽:当小儿在哭、笑或喊叫时,可将口的食物或其他东西吸入呼吸道。

此外,有些体质过敏的小儿,闻到油漆气味或吸入花粉、香烟、烟雾等也可引起咳嗽。

咳嗽时,第一步是吸气肌收缩使胸腔增大,胸腔压力降低,大量空气进入肺泡;第二步是声门关闭,呼吸肌、肋间肌、膈肌、腹肌等同时迅速收缩,使胸腔压力突然升高;最后,声门打开,此时肺的气体在压力下迸发而出,并在喉头产生咳声。

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询问痰的情况有什么意义?中医认为,在外感或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都可有咳嗽的症状出现。

“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

咳嗽的发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脏腑伤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之说。

治疗原则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咳嗽的分类,以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从脏腑分,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从咳嗽的时间和咳的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咳、五更嗽、干咳嗽、夜嗽、顿嗽等。

临床上,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色,对指导诊断、治疗有直接关系。

如:有声无痰者责之于肺,多属阴虚肺燥;有痰无声者,责之于脾,多属脾虚不运,湿邪阻,痰浊上干于肺;有声有痰者,肺气初伤,继动脾湿,属肺脾两脏同病。

所以,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白有泡沫者,多属风寒;痰黄稠浊者,多属肺热;痰白质稠量多者,多为脾湿;痰白清稀冷唾者,多为肺寒;痰质胶固,稠粘量少,不利咯出者,多为肺燥。

总之,炼液为痰者,痰多黄稠,多因邪火;聚湿为痰者,痰多稠白,多因脾湿;水泛为痰者,痰液清冷,多为脏气虚寒。

为什么说五脏六腑都能使人咳嗽,并不单独是肺?诸病易治,咳嗽难医。

之所以难治,缘咳嗽根由甚多,不单是肺。

小儿咳嗽不离于肺,但又常和脾肾有关。

如:有因痰而嗽者,因小儿脾胃虚弱,而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行于肺,阻塞气道,使肺的功能失常而发生咳嗽。

故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咳嗽与肾也有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肾脏主水,为水火之脏。

肺主气,肾纳气,气生于肺而依赖于肾。

肺为水之上源,肾支配人身津液,痰虽可由脾湿凝聚而成,也可由肾的津液所化。

若肾阳虚衰,一则不能暖土,致脾虚湿聚而生痰,二则不能制水,致水寒上犯而为饮。

故有“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之说。

但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肾气渐旺故因肾虚而咳者较成人少见。

又如心火太旺,灼伤肺脏,亦能致咳,所以,临床上小儿咳嗽因热邪迫肺、燥热伤津者屡有所见。

治疗上,不能单独从治肺来考虑,要认真观察其病情,分析其病因,然后根据舌苔的薄厚、舌质的正常与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治疗。

小儿咳嗽时应考虑哪些疾病?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系统,或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

但小儿频咳、呛咳、或剧烈咳嗽属病理性的应考虑以下疾病。

(1)呼吸道感染:①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咽炎、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白喉、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肺结核、支气管膜结核、急性微细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

②霉菌感染:呼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③寄生虫病:肺包虫性肺囊肿、肺吸虫病、疟疾、阿米巴原虫病、肺蠕虫蚴移行症。

(2)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3)肺循环障碍:肺充血、肺水肿、肺梗塞。

(4)机械性或其他因素:吸入浓烟或其他刺激性气体、增殖体肥大、呼吸道异物吸入、食管气管瘘、胸腔积液、纵隔肿瘤、心脏肥大、心包积液、膈肌受刺激、膈疝、迷走神经耳枝受刺激(如外耳道炎、异物、湿疹)。

(5)精神性咳嗽。

(6)其他:胰腺囊性纤维病变、出血性肺肾综合征、肺泡蛋白质蓄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白血病或网状皮细胞病的肺浸润。

如何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临床上,可根据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属哪种疾病。

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干性、刺激性咳嗽:患者咽、喉燥痒,呛咳无痰,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2)湿性咳嗽:痰多,喉咕噜作响,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后期、支气管扩、肺脓肿、肺水肿。

(3)单声浅咳嗽:由于扁桃体肥大、增殖体肥大或慢性鼻、咽炎等刺激咽喉所致。

(4)痉挛性咳嗽:阵发性一连串剧咳,咳时面红耳赤,呈窒息样,多见于百日咳及气管异物的患者,亦可见于气管或支气管受肿大淋巴结的压迫、支气管扩、原发性间质肺炎患者。

(5)犬吠样咳嗽:高音调干咳,其声如犬吠常伴声嘶、喉喘鸣及吸入性困难,多见于急性喉炎。

(6)无声性咳嗽:有咳嗽动作而无声音,偶见于癔病、声带麻痹的患者。

(7)金属音调性咳嗽:咳嗽与胸腔空气共鸣所致,偶而在开放性气胸患者中听到。

根据小儿的咳嗽声音,结合病史、伴随症状体征等情况,即可确诊是哪一种疾病。

咳嗽从中医而论其病因病机是什么?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在春秋气候多变之时,更因小儿寒暖不知自调,忽于增减衣服,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故易为风寒热等外邪侵袭,而发生咳嗽。

盖肺为娇脏,其性肃降,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

肺气具有宣散和肃降两方面的功能,故肺有宣有肃,气则能出能入,方可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倘卫外机能不固,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人体,必犯肺脏,使肺失宣降,以致肺气郁闭不宣,其气上逆而发为咳嗽。

因小儿体质素虚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则更易复感外邪,致使咳嗽累作,肺气愈伤,清肃功能难复,亦可出现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的证候,发展成为伤咳嗽。

若因痰而嗽者,主要由于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阻气道,故肺气不得宣畅,而引起咳嗽。

以上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谓。

痰亦有寒热之分,若痰稀色白,伴流清涕,或兼形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是为风寒;痰稠且黄,口渴咽痛,则为风热;痰量多者为湿盛;干咳无痰的,多为阴伤燥咳。

综上所述,发生咳嗽的致病原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须在肺脏受累之后才能出现。

风、寒、暑、湿、燥五种病邪是如何引起咳嗽的?风是五种病因之首,其性善行数变,四时不正之风邪皆可伤人,寒、暑、燥、湿皆可同时侵及人体。

春令多风,风性善于向上,故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侵,致使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

肺为娇脏,小儿寒温不能自调,若冬令严寒,衣被太薄,或单衣露宿,将息失慎,寒邪束于肤表,则犯于肺,致肺气不宣,气逆不顺,宣降失司而咳嗽频作。

夏令酷热,炎暑盛行。

火性炎上,若小儿嬉戏于烈日之下,感受其邪,一则伤津耗气,二则火邪伤肺,致热邪迫肺,津伤肺燥,肃降无权,气逆而咳。

正当夏秋之交,时值长夏主令,阳热下降,湿热熏薰,水气上腾,潮湿充斥。

若小儿玩弄戏水,坐卧湿地或雨露沾衣,则外伤于湿而困于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滞,凝聚为痰,上阻肺道,发为干哕咳逆。

燥为深秋主气,临床又有温凉之分。

小儿感受夏暑之余气者,发为温燥;而感受深秋之寒气者则发为凉燥。

肺脏娇嫩,喜清肃濡润,既不耐热,更不耐燥,燥邪干涩,能伤肺灼津。

若小儿为燥邪所伤,可致津伤液耗,肺伤气逆,肃降无权,发为干咳痰粘等证。

如何区别外感咳嗽和伤咳嗽,各采用什么治疗法则?外感咳嗽,起病多急,病程较短,初起多有发热、微恶风寒、流涕、喷嚏等症。

临床以表证、实证、热证居多。

伤咳嗽,或为本脏自病,或因他脏及肺,起病多缓,病程较长,往往有各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而无邪犯肌表之症状。

临床上,除伤食咳嗽和肺热咳嗽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多属里、实、热证外,其他均以里证、虚证(包括阴虚)、寒证居多。

临床应本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原则,去其咳嗽之因,则咳嗽自止。

外感之咳,邪气多由皮毛、口鼻而入于肺,治以疏散为先,肺欲辛,平味药能开泄肺气,肺气宣畅则咳嗽可除。

用药虽不外辛凉、辛温两类,但因小儿实证、热证较多,辛凉清宣最为常用。

伤之咳,治疗不同,但总不外湿甚者健脾,食积者导滞,实火者清热,虚火者滋阴,脾虚补土,肺寒温散等法。

?外感咳嗽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如何?外感咳嗽,临床分风寒、风热、湿热、燥热等类型,其中以风热咳嗽最多。

患儿如见咳嗽痰稀,喷嚏,流涕,鼻塞,头痛身重,怕冷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为外感风寒之邪,肺气失宣而致风寒咳嗽。

临床上,采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法药用,紫8g,生3片,杏仁6g,前胡8g,桔梗8g,皮8g,枳壳6g,半夏6g,水煎服。

若感受风寒重者,或为油腻荤腥食物所致,症见气促者,急当宣肺散寒,肃肺降逆,酌加麻黄以增强散寒之力。

兼挟食滞腹胀者,少佐山楂、神曲、麦芽。

患儿症见咳嗽痰稠,鼻流浊涕,口渴咽痛,头昏有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指纹浮而青紫,此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致的风热咳嗽,治疗采用辛凉解表,宣肺利痰,药用:桑叶10g,菊花10g,薄荷10g,连翘10g,杏仁8g,桔梗10g,芦根12g,甘草4g,水煎服。

咳嗽较重者,加瓜蒌皮12g,麦冬8g;痰热上壅者,加前胡10g,海浮石10g,葶苈子10g;咽部红肿疼痛,吞咽不利者,加马勃6g,山豆根12g。

如患儿症见咳嗽痰浊,口渴少饮,胸满纳呆,或咳而干哕,小便黄赤,唇红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濡数。

此为湿邪外侵,或生痰湿上壅于肺,肺气闭郁不宣而致的湿热咳嗽,治疗采用苦辛通降,轻宣肺气之药:连翘10g,杏仁8g,滑石12g,薏苡仁12g,半夏10g,栀子9g。

痰稠而多者,加冬瓜仁8g;气促痰壅,大便秘结者,加葶苈子9g。

如患儿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咳而不爽,鼻咽干燥或咳嗽牵扯胸痛,大便艰难,或唇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数,指纹色青紫者,为燥热之邪,灼伤肺阴,肺失清肃润降而致,用辛凉甘润,养阴清肺之药:桑叶8g,杏仁8g,浙贝10g,沙参10g,栀子6g,淡豆豉10g,梨皮1个。

久咳不止者,加百部6g,地骨皮6g。

燥咳不止,声音嘶哑者,应清热保肺,润燥宣达,用鲜荷叶20g,鲜银花20g,西瓜翠衣10g,丝瓜络6g,鲜竹叶心10g,鲜扁豆花10g,桔梗6g,杏仁6g,麦冬8g,甘草4g,水煎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