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 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题型整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题型整理

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使用。

2.要素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在特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

3.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4.小国进口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完全竞争条件下,征收关税的结果会导致产品国内价格上升,生产增加,进口减少,消费缩减。

进口竞争行业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消费减少,贸易量减少;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因此,关税政策对小国的整体经济利益是有损失的。

5.小国进口配额对经济的影响完全竞争条件下,征收关税的结果会导致产品国内价格上升,生产增加,进口减少,消费缩减。

进口竞争行业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消费减少,贸易量减少;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因此,配额政策对小国的整体经济利益是有损失的。

垄断条件下,配额政策对小国整体经济利益的损失更大。

6.小国出口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国内价格上升,出口工业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量增加,整个社会存在净损失。

7.小国出口产业生产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对出口产业实行生产补贴不影响国内市场价格,从而也没有在增加出口时牺牲本国消费者的利益,整个社会净损失要小于出口补贴的净损失。

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财产2.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及其含义(升值还是贬值)①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中国等多数国)②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上升,本币升值(主要是英国、美国)3.实际汇率的概念通过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4.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关系(公式表示)5.有效汇率的概念一篮子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6.利率平价论的含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风险、流动性等),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两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相等。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18章节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18章节

经济学习笔记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一、重要名词解释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边际产量值VMPL: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又称为边际收益产量。

(产品的边际收益通常是对产量而言,故称为产品的边际收益;边际产量值则是对要素而言,是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实物产量递减,从而边际产量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资本指能够增值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

)二、重要摘抄1.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在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上,商品与服务数量用Q、商品与服务价格用P表示;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数量用L、生产要素成本用W表示。

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因此,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之间存在关系: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输入,增加的边际产量就是MPL,而增加的成本就是W,因此,边际成本就是MC=W/MPL。

又因为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的劳动量要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VMPL=P×MPL等于工资W。

因此就有MC=(P×MPL)/MPL=P。

因此,当一个竞争企业雇用的劳动达到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时,它的产量也就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答案含笔记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答案含笔记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答案含笔记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编 基本概念第1章 经济学核⼼概念1.1 复习笔记⼀、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个社会如何利⽤稀缺的资源⽣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分配。

其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为: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式利⽤有限的资源。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产什么,如何⽣产以及为谁⽣产。

(1)⽣产什么和⽣产多少?⼀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每⼀种应该⽣产多少以及何时⽣产。

例如决定是利⽤有限的资源⽣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从⽽让明天拥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

(2)如何⽣产?⼀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产,使⽤何种资源,以及采⽤何种⽣产技术。

(3)为谁⽣产?⽣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什么样⽅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所⽣产出的产品。

3.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经济社会中的⽣产资源也称之为⽣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资)。

稀缺是指资源相对于⼈们⽆限的需求⽽⾔,总是有限的;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社会资源以满⾜⼈们的愿望和需求。

正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们必须考虑如何使⽤有限的相对稀缺的⽣产资源来满⾜⽆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

4.资源的使⽤效率及其变动经济学除了“⽣产什么、如何⽣产以及为谁⽣产”这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的内容:(1)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2)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3)货币的稳定性。

⼆、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是⼀种主要由个⼈和私⼈企业决定⽣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整套机制解决了“⽣产什么、如何⽣产和为谁⽣产”这三⼤基本问题。

萨缪尔森《经济学》全本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全本笔记.

初学者写在前面的话:免费的午餐,两全其美的选择,并不存在,或此或彼,我们总得选择,而选择必然意味着某种放弃——经济学称为“机会成本”;经济政策和其它选择类似,大部分情况下必须凭借带有很大局限性的经验或未加证明的直觉选择看起来最好的那个,然而,过程是不平坦的,结果是不被保证的,风险如影随形;对众人皆知理论的怀疑是理性思考的起点,剩余价值学说更像是魔术高手的一个戏法,引发绵延百年的世界震颤,本身却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经济学是理解社会运作和政治体制的望远镜,由于某些产业的特征,垄断在经济上的有着相对的正当性,但既得利益集团与普罗大众的利益分配,永远不会波澜不惊或者无关紧要,理性判断的重要性也只会愈加凸显;经济力量对人的影响可能仅次于物理层面——它不止意味着拥有财富的多寡,更意味着我们将受到何种程度的教育,面临何种尺度的利益分配,甚至决定精神层面在内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边界;探求每个人拥有更好生活这个复杂方程式的答案,不仅是经济学的终始,更是所有学科背后的上帝。

经济学萨缪尔森(前)经济学与互联网互联网提供了廉价,迅捷获得大量信息的途径。

大部分统计资料都由政府提供,所以应先浏览政府和国际组织网站。

小心判断所使用的信息和数据是否可靠。

第一编基本概念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 导言1撞钟为谁经济学原理伴随人的一生。

个人前途不仅取决于能力,也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2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

隐含的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加以利用。

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就是承认稀缺性的存在,并探讨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的利用其资源。

3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被当做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物品价格的形成,土地劳动资本等价格的形成,市场机制长处和弊端,指明社会经济效益实际上出自个人的自利行为。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政府对经济的控制1.政府的政策工具政府用来影响私人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工具分别是:(1)对收入、商品和服务的税收。

这些税收减少了私人收入,从而减少了私人支出,同时为公共支出提供了来源。

税收制度还通过对某些经济活动征收重税以对其进行抑制,同时对那些需要扶持发展的活动征收较轻的税,甚至进行补贴。

(2)在某些商品或服务领域中的支出,以及为个人提供资源的转移支付。

(3)管制或控制措施,用以指导人们从事或减少某些经济活动。

比如,对企业污染的限制,或是强制检验新药安全性等措施。

2.政府的职能政府有四个主要职能: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经济不公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1)提高经济效率政府的核心经济目标是帮助社会按其意愿配置资源。

这是政府政策的微观经济方面,它集中于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这两个问题。

各国微观经济政策由于风俗习惯和政治哲学的差异而各不相同。

有些国家强调一种政府放手、自由放任的方式,让市场做出大多数的决定;另外一些国家倾向于广泛的政府管制,甚至控制所有权,生产决策要由政府计划者做出。

政府经常运用自己的工具来矫正显著的市场失灵,其中最重要的是:①完全竞争的破坏。

当垄断或寡头厂商合谋减少竞争或将其他厂商驱逐出市场时,政府可以采取反托拉斯的政策或进行管制。

②外部性和公共品。

不受管制的市场可能产生过多的空气污染,并在公众健康或教育方面投资不够。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八部分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八部分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18章国际贸易18.1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实质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存在以下三大差异:(1)扩展了贸易机会国际贸易相对与国内贸易而言,拓宽了贸易的范围,扩展了贸易的机会。

国际贸易使得一国居民不仅可以消费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而且可以消费本国所不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2)主权国家国际贸易表明了主权国家的存在。

跨国界的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公民和厂商。

每个国家都是一个主权实体,都对跨越国界的人口、商品和资金流动进行管制,这与国内贸易明显不同。

在国内贸易中,只有一种货币,商品和货币可在境内自由流动,人口很容易迁徙以寻求新的机会。

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受到影响的集团会抵制对外贸易,国家会对贸易实施关税和限额,从而设立起贸易壁垒。

(3)国际金融大多数国家有自己的货币,在从事国际贸易时,必然会涉及到贸易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汇率进行兑换。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国内贸易则无需考虑汇率问题。

2.国际贸易的原因(1)自然资源多样性由于各国生产条件的差异,国家之间存在着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生产条件的差异反映了自然资源禀赋情况方面的差异。

(2)偏好不同即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条件是相同的,但如果它们对商品的偏好不同,则国与国之间也还是需要进行贸易。

某些国家居民所偏好的商品在国内无法生产,但是通过国际贸易,该国居民可以获得其所偏好的商品,从而获得满足。

(3)成本差异进行贸易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存在差异。

在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产业中,规模大通常是一项重要的优势。

例如,制造业生产可以从规模经济中受益,即当产出量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所以,当某个国家在某一产业上具有先发优势之时,它就可以成为该产业的高产量、低成本的制造商。

规模经济使得它在成本和技术方面都比其他国家要占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国家会发现,从成本和技术领先的厂商那里购买,比自己制造要更加便宜。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详细课后答案及题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详细课后答案及题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题库及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本资料是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包括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的考研真题,并对每一道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历年考研真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能帮助学员们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以为学员们理解重难点题型,免费在线阅读。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对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

严格按照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8章。

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参照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的解答。

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1.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基本概念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第1章附录—如何读图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二编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4章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第5章附录—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第6章生产和企业组织第7章成本分析第7章附录—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第8章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第9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第11章不确定性经济学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第13章劳动市场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第15章资本、利息和利润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第18章国际贸易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编基本概念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二编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4章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第6章生产和企业组织第7章成本分析第8章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第9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第11章不确定性经济学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第13章劳动市场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第15章资本、利息和利润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第18章国际贸易第四部分模拟试题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可上知择学习网免费在线阅读第二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编基本概念第一章经济学核心概念一、概念题1. 稀缺和效率(scarcity and efficiency)答:(1) 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图3-5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
6.在下列各题中,阐明需求量的变化是由于需求的变动、还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并绘图说明你的答案。

(1)减少军事开支的结果是军用靴的价格下降。

图3-6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
7.考查显示汽油价格的教材图3-1,然后用供求图说明下述情况需求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1)20世纪60年代,运输的改善降低了美国进口石油的成本。

图3-7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价格与数量的影响图3-8,图中的价格数量关系看起来更像供给曲设需求曲线在此期间内不变,绘出1965年和2008
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题及详解
图3-8 计算机的价格和产量变化
向右下方倾斜以及需求法则,图3-8中的价格数量关系看起来更像需求曲线。

如果假定需求曲线在此期间不2008年的近似的计算机的供给曲线和1965S 曲线由于科技和生产技术的改善而发图3-9 计算机的供给曲线
.根据下列数据,绘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并确定均衡价格和
如果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比萨饼的需求增至3倍,则将会发生什
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3-11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动的原因分别为:
被称为“供给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10-14章)【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10-14章)【圣才出品】

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10.1复习笔记一、不完全竞争者的行为1.市场力量及其衡量市场力量表示单个企业或少数企业控制某一产业的价格和生产决策的程度。

市场力量最常用的衡量指标是一个产业的集中率。

其中,四企业集中率是指四家最大的厂商在某个产业的总产量(或发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同样,八企业集中率就是前八大厂商在某个产业总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四家或八家企业的集中率都是100%,因为一家企业就生产了所有的产品,而对于完全竞争来说,这两种集中率都接近于零,因为即使是最大企业也只是行业中全部产出的一小部分。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集中率没有能够充分地衡量市场力量。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是一种更好的衡量那些占统治地位的企业在行业中的角色的方法。

该指数是将一个市场中所有参与者所占的市场份额的比率的平方进行加总而获得的。

完全竞争的HHI 接近零,而完全垄断的HHI则是10000。

2.不完全竞争的实质经济学家发现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因素:成本、进入壁垒和企业策略互动。

首先,对一个企业来说,当最低平均成本所对应的产出水平占该产业总产量的相当大的比例时,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可以获利并生存下来,结果就很可能形成寡头。

其次,当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或政府限制而形成进入壁垒时,一个产业的竞争者的数量就会十分有限。

再次,当在某一市场上仅仅有少数几个企业时,它们必然会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策略互动是寡头市场的一个新的特征,属博弈论研究领域。

当每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取决于它的竞争对手的行为时,就会出现策略互动。

3.勾结寡头(1)勾结的含义一个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程度并不仅取决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取决于企业的行为。

当市场上企业为数不多时,它们就会注意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反应:它们可以在合作与不合作的行为之间做出选择。

当企业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而没有公开地或暗中勾结其他企业时,它们就是以非合作方式共处,这会形成价格大战。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篇1由于时间仓促,对这本书仅是草草阅读了一番。

对于我这种毫无经济学基础也对经济学从来没感兴趣的人来说,第一章的内容非常的有启发性,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第一个知识点--经济学的10大原理。

首先谈一下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原理--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3之所以较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提到了理性人这一名词,指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目标的人,这让人能更从专业性的角度去研读经济学原理,同时,它的具体内容较其他原I理比较难理解,需要人重新去适应一种边际思考的逻辑。

这个原理中提到了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同时他们都属于边际变动这一概念,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当然,作为一个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法学专业学生,这些名词未免太过于陌生,但庆幸的是,作者曼昆教授在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简单易懂的例子。

比如,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卖票是因为乘客买票的钱(边际利益)远远大于免费提供的飞机食品(边际成本)的利益。

我认为,这一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在生活中实用性很强,它可以贯穿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碰到了打折的衣服,但这种衣服我并不急需,它可以躺在衣柜里,想穿就穿,所以,即使这衣服打折了,但我任然是付出了成本的,并且边际利益小于边际成本,此时,作为理性决策人,我不会购买这件打折商品。

在这个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经济生活如此丰富的时代,我们进行经济活动必须时刻保持理性,做理性决策者。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篇2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

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圣才出品】

第2章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2.1 复习笔记一、市场——看不见的手1.市场市场是与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它既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点,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机制。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等各种资源,消费者所需要的各种消费品,都必须通过市场的交换活动才能得到;企业生产出的各种产品,也只有通过市场才能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

因此,没有市场,就没有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2)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上一切重要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因而,市场成了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它集中反映了这三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利益关系。

离开了这三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利益关系,离开了市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物质利益就无法得到合理的协调。

(3)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此时市场的概念等同于通常所说的市场机制。

作为市场机制,市场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

2.价格价格是物品的货币价值,代表了消费者与厂商愿意交换各自商品的条件。

市场经济中,由价格来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

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

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着平衡作用。

从这样的意(1)价格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资源在社会上的流动与变化,主要由市场价格来调节。

(2)价格促进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

一般来说,合理的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和考察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状况。

(3)价格引导并调节消费的方向与结构。

除了非经济因素对其变化发生影响以外,一般来说,在消费者收入总量稳定的条件下,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消费者所需要购买的各种消费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

(4)价格调节社会物质利益分配。

市场上价格的变化与调整,实际上是物质利益的变化与调整。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2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2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2Born to 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市场、市场机制答: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劳务和资产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

它既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点,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

具体的说,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行为所决定的供给、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需求,以及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整个经济体制顺利运行,并达到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主要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在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构成经济运行的中心。

价格作为最敏感的市场信号,通过它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润和效用的影响,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那样调节着他们的经济行为。

每一种商品和劳务都有价格,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和需求的变动。

生产者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生产者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据产品及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以及其产量、产品价格及要素投入的均衡点来决定。

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构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市场机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完全的发挥,使整个经济处于最有效率的状态:厂商获得最大利润并且不存在过剩生产能力;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其效用达到最大化。

萨缪尔森18版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萨缪尔森18版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Unit11)经济学economics 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2)经济学两大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两大主题稀缺和效率3)经济品economic goods4)稀缺scarcity 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5)效率efficiency 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6)经济学的精髓之一承认稀缺性是一种现实存在,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7)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二者共同构成现代经济学的核心8)科学方法scientific approach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 to hold other things constant合成谬误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9)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10)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11)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经济社会的事实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涉及价值判断12) 配置稀缺资源的制度和机制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ics 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消费的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经济laissez-faire 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ics 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混合经济mixed economics 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的成分13)投入inputs 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使用的物品或者劳务;另一个名称为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土地自然资源,生产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的礼物劳动人们花费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资本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专业化的资本品积累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产出outputs 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者劳务产出什么,产出多少?如何产出?为谁生产和分配这些产出?1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PF在知识技术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8章国际贸易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贸易的实质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存在以下三大差异:(1)扩展了贸易机会国际贸易相对与国内贸易而言,拓宽了贸易的范围,扩展了贸易的机会。

国际贸易使得一国居民不仅可以消费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而且可以消费本国所不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2)主权国家国际贸易表明了主权国家的存在。

跨国界的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公民和厂商。

每个国家都是一个主权实体,都对跨越国界的人口、商品和资金流动进行管制,这与国内贸易明显不同。

在国内贸易中,只有一种货币,商品和货币可在境内自由流动,人口很容易迁徙以寻求新的机会。

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受到影响的集团会抵制对外贸易,国家会对贸易实施关税和限额,从而设立起贸易壁垒。

(3)国际金融大多数国家有自己的货币,在从事国际贸易时,必然会涉及到贸易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汇率进行兑换。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国内贸易则无需考虑汇率问题。

2.国际贸易的原因(1)自然资源多样性由于各国生产条件的差异,国家之间存在着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生产条件的差异反映了自然资源禀赋情况方面的差异。

(2)偏好不同即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条件是相同的,但如果它们对商品的偏好不同,则国与国之间也还是需要进行贸易。

某些国家居民所偏好的商品在国内无法生产,但是通过国际贸易,该国居民可以获得其所偏好的商品,从而获得满足。

(3)成本差异进行贸易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存在差异。

微观经济学笔记初记 保罗 萨缪尔森

微观经济学笔记初记 保罗 萨缪尔森

微观经济学笔记1.斯密理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贸易生财的思想是经济学的主要见解之一3.不完全竞争:当出现不完全竞争时,社会的产出将会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移至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即利益弱减化)4.完全竞争:所有的物品和劳务都在一个稳定的价格,并都在市场上交易。

5.弹性是对供求相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6.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处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7.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任一点的弹性等于位于该点之下的线段长度与位于该点之上的线段长度的比值。

8.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收益下降;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收益上升;位于单位弹性时,无变化。

9.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10.税收归宿:指对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真实收入征税的最终的经济影响。

11.税收转嫁的一般原理: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是向前转嫁给消费者:而如果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向后转嫁给生产者。

12.效用:表示满足。

13.边际效用:指多消费一单位物品时所带来的新增的或额外的效用。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个人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物品,他从中得到的新增的或边际的效用量是下降的。

15.生产函数:在既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水平条件下,给定投入之后所能够得到的最大产出。

1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产出越来越少。

17.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发生在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的时候。

18.企业是由专业化的组织所组成以便管理生产过程。

19.边际成本:表示由于多产以单位产出而增加的成本。

20.最小成本法则:为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出,企业应该购买各种投入,直到花费在每一投入上的每一美元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为止。

21.折旧:指那些被消耗的部分(衡量的是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本投入分摊在每年的成本)22.决策具有机会成本,因为在一个稀缺的世界中选择一个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一些东西,机会成本指的是错过了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23.在运转良好的市场上,当所有的成本都包括进来时,价格等于机会成本24.最低成本: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14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14.1复习笔记一、对外贸易与经济活动1.开放经济中的净出口和产出(1)净出口和产出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

进口是指由国外提供而在本国国内消费的商品和服务。

出口是指在国内生产而被别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减去进口的商品和服务的净值。

与净出口相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外净投资,它表示一国在国外的净储蓄或投资,并且大致等于净出口的价值。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一国的支出可能会不同于其产出。

国内支出(有时称国内需求)等于消费加国内投资再加政府采购。

即:()C I G国内支出国内需求=++国内总产出(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内支出有两点不同。

第一,国内支出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外国生产的产品,即进口(Im)。

第二,国内产出的一部分将以出口形式(Ex)销往国外。

国内产出与国内支出之间的差额就等于出口减去进口,即净出口Im=-。

X Ex因此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产出数量或GDP,等于消费、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即:国内总产出GDP C I G X==+++(2)贸易和净出口的决定因素进口的数量和价值将受到本国产业以及本国和别国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

当本国GDP上升时,进口将增加;当本国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别国产品价格下降时,本国的进口将减少。

出口主要取决于其贸易伙伴的产出,以及本国的出口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的价格。

当其他国家的产出上升时,或者,当本币贬值时,出口量和出口额就趋于增长。

2.贸易对GDP的短期影响(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在开放经济下,总支出曲线由封闭经济下的C I G+++。

如图14-1++曲线变为C I G X所示,当C I G X+++线处于C I G++线的下方时,进口大于出口,净出口值为负;当++线上方时,该国有净出口或贸易盈余,国内产出量大于需求量。

+++线处于C I GC I G X均衡GDP出现于总支出线C I G X+++与45°线的交点。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15-19章)【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15-19章)【圣才出品】

第14章附录市场和经济效率附录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答:(1)局部均衡是指某一局部市场上的供求平衡时的一种状态。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的市场、居民或企业的行为,其前提是将其他市场和经济其他部分的行为视为既定。

(2)一般均衡是指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求(比如对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信贷市场等)都同时实现平衡时的一种状态。

一般均衡同时决定了所有相关市场的价格和供求数量。

一般均衡分析考察的是所有的居民户、企业和市场如何同时相互作用,以解决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配置(或帕累托)效率答:配置效率,有时也称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当经济系统实现帕累托效率时,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效率的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

根据帕累托效率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

很显然,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不存在任何对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使得福利增进,则此状态,即为帕累托效率状态。

3.效用可能性边界(UPF)答:效用可能性边界又称“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在既定资源条件下,不同消费者所能达到的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

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消费者的最大效用的组合。

效用可能性曲线右上方的区域,表示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的区域,称“效用不可能区域”。

效用可能性曲线左下方的区域,表示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没有达到最优效用的区域,称“无效率区域”,这时,可以在不影响其他消费者效用水平的条件下增加某个消费者的效用。

4.有效率的一般均衡的关键条件:边际效用(S MU )与价格(S P )成比例;边际成本(S MC )与价格(S P )成比例;所以边际效用(S MU )与投入品的边际成本(S MC )成比例。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8章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劣势)和比较优势(劣势)[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答:(1)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一个可以用较少量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者被称为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为反对当时的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其1776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种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换言之,在斯密看来,贸易应该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

这一思想开启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2)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8章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劣势)和比较优势(劣势)[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答:(1)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一个可以用较少量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者被称为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为反对当时的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其1776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种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换言之,在斯密看来,贸易应该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

这一思想开启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2)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8章国际贸易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贸易的实质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存在以下三大差异:(1)扩展了贸易机会国际贸易相对与国内贸易而言,拓宽了贸易的范围,扩展了贸易的机会。

国际贸易使得一国居民不仅可以消费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而且可以消费本国所不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2)主权国家国际贸易表明了主权国家的存在。

跨国界的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公民和厂商。

每个国家都是一个主权实体,都对跨越国界的人口、商品和资金流动进行管制,这与国内贸易明显不同。

在国内贸易中,只有一种货币,商品和货币可在境内自由流动,人口很容易迁徙以寻求新的机会。

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受到影响的集团会抵制对外贸易,国家会对贸易实施关税和限额,从而设立起贸易壁垒。

(3)国际金融大多数国家有自己的货币,在从事国际贸易时,必然会涉及到贸易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汇率进行兑换。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国内贸易则无需考虑汇率问题。

2.国际贸易的原因(1)自然资源多样性由于各国生产条件的差异,国家之间存在着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生产条件的差异反映了自然资源禀赋情况方面的差异。

(2)偏好不同即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条件是相同的,但如果它们对商品的偏好不同,则国与国之间也还是需要进行贸易。

某些国家居民所偏好的商品在国内无法生产,但是通过国际贸易,该国居民可以获得其所偏好的商品,从而获得满足。

(3)成本差异进行贸易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存在差异。

在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产业中,规模大通常是一项重要的优势。

例如,制造业生产可以从规模经济中受益,即当产出量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所以,当某个国家在某一产业上具有先发优势之时,它就可以成为该产业的高产量、低成本的制造商。

规模经济使得它在成本和技术方面都比其他国家要占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国家会发现,从成本和技术领先的厂商那里购买,比自己制造要更加便宜。

二、国家间的比较优势1.比较优势原则的含义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即使一国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都绝对地更有效率(或绝对地更缺少效率),该国也仍然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事实上,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国家都有利。

具体而言,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李嘉图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

与没有贸易的情况相比,当各国的劳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时,他们工作同样的时间就能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例如,假设美国和欧洲生产食物和服装的技术数据如表18-1所示。

显然美国在生产食物和服装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必须都生产两种产品。

在美国,生产服装的价格是食物的两倍;而在欧洲,服装的价格则为食物的4/3,因此,美国在生产食物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欧洲在生产服装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表18-1 美国和欧洲从事生产的劳动需求美国和欧洲在不进行国际贸易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别如图18-1中的细线所示。

图18-1 美国和欧洲在贸易前后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假设由世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食物和服装的相对价格为2/3,即3单位的食物可以换得2单位的服装。

在此价格下,如果美国和欧洲进行自由贸易并完全实施专业化分工,各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美国生产食物,欧洲生产服装,两国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如图18-1中的粗线所示。

因此,如果美国和欧洲不进行贸易,则只能满足与它们各自所生产的产品,消费就局限于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自由贸易扩大了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选择。

两国最终贸易的均衡结果为图18-1中的E点。

在均衡点E,欧洲专门生产服装,美国专门生产食物,欧洲出口400/3单位的服装换取美国200单位的食物。

两个地区消费的商品都比由他们自己生产时要多,两个地区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此外竞争市场上的自由贸易使得世界能够上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如图18-2所示,在进行贸易前,每个地区处在自己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由于没有贸易的均衡是无效率的均衡,因而世界处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内部B 点。

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地区专业分工于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上。

由于有效率的专业分工的存在,世界向外移到其效率边界上的E 点。

图18-2 自由贸易使得世界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3.比较优势原则的扩展在现实经济中,国际贸易涉及的国家往往多于两个,所涉及的商品也多于两种。

但比较优势原理仍然具有适用性。

在引入多种商品时,当两个国家或地区以不变成本生产多种商品时,这些商品可以按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进行排序。

在引入多个国家时,如果只考虑一个国家,则其他所有的国家可以合成一组,被视为“世界其他国家”。

4.比较优势原则的缺陷比较优势原理具有两个重要的限制条件:(1)古典假定。

从理论上讲,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它的古典假定,即假定经济是一种平稳运行的竞争经济。

当本地或国际公共品存在的时候,贸易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

而且,非灵活的价格、工资、商业周期以及非自愿的失业可能会导致低效率。

(2)收入分配。

第二个限制条件同对某些特定的人、部门或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影响有关。

尽管一国开放贸易会增加国民收入,能消费到比不进行贸易时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人、企业、部门或生产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如果自由贸易使得某些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或在某些地区生产的商品的供给增加,最后这些要素或地区的收入可能会比限制贸易时要低。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一些其他部门的收益量要大于受损部门遭受的损失,而且从长期看,那些从低收入部门被赶出来的劳工会逐渐转向高工资的工作。

但那些暂时被国际贸易损害的人们确实受到了伤害,他们是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支持者。

三、贸易保护主义1.无贸易与自由贸易时的均衡假设某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所以不能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

如图18-3所示,该国对某种商品(例如服装)的需求曲线为DD ,该国国内厂商的供给曲线是SS 。

假设服装的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为W P (统一用该国货币计价)。

假设服装的运输成本很高或关税是禁止性的,那么,无贸易均衡点位于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N 处。

此时价格为0P ,高于世界价格W P ,国内生产满足所有的国内需求。

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配额时,套利活动使得该国的价格应等于世界价格。

价格为W P 的水平线代表的是进口的供给曲线,它具有完全的价格弹性,因为假定该国的需求量非常小,不能够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

开放贸易后,进口服装流入该国,使该国的服装价格降到每单位W P 的世界价格水平。

在这个价格下,国内生产者的供应量为E Q ,而此时消费者希望消费F Q 单位。

(F E Q Q -)就是进口的数量。

贸易的数量正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

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决定贸易流的方向:如果国内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比国外高,自由贸易时,外国商品流入国内。

因此,在自由贸易下,或更一般地说在市场上,商品总是从价格低的地区流向价格高的地区,直到两处商品的价格相等时为止。

图18-3 无贸易与自由贸易下的国内生产、进口与消费2.贸易壁垒(1)关税关税是对进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

关税分为禁止性关税和非禁止性关税。

禁止性关税是一种税率非常高的关税,可以完全阻止任何商品的进口。

如图18-4所示,政府对在国内销售的每单位外国服装征收(0W P P -)的关税,从而进口服装的价格上升到0P 。

这将会是一种禁止性关税,它会使所有的服装贸易都停止下来,此时服装的进口将为零。

图18-4 关税的经济效应非禁止性关税是较低一些的关税,它会损害但不会消除贸易。

假定没有运输成本,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每单位(1W P P -)的关税,使得国内消费由自由贸易时的F Q 单位下降到征收关税后的J Q 单位,国内生产的数量增加了,进口数量下降了。

因此,非禁止性关税会提高商品价格,减少消费和进口的数量,增加国内生产。

(2)配额配额是一种对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

配额与关税的影响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一个禁止性配额相当于一项禁止性关税。

如图18-4所示,价格和数量将回到无贸易均衡点N 上。

一个非禁止性配额可能将进口量限制为(J H Q Q -)单位,实行这个配额的影响如同将禁止性关税设定为(1W P P -),两种情况下的均衡结果相同。

尽管关税和配额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仍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

关税能给政府带来收入,或使某些其他税收的降低成为可能,从而部分冲销其对进口国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害。

而配额,则将使那些能够幸运地得到进口许可证的进口商或出口商获得由价格差异所带来的利润,这有可能导致“寻租现象”出现。

(3)运输成本运送体积大、易腐烂商品的成本具有与关税同样的影响,它减少了地区性专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

运输成本和保护性措施之间有一个区别:运输成本是由自然条件,如海洋、高山和河流等造成的,而限制性关税却应由国家负全部责任。

(4)关税的经济成本一般而言,关税会产生三种影响:①国内厂商可以在关税所提供的价格保护伞下扩大生产;②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因而减少了消费;③政府获得关税收入。

关税会造成经济无效率。

征收关税时,消费者的经济损失超过政府的收入与厂商所得的额外利润的总和。

如图18-5所示,区域B 是政府征收关税的收入,它等于关税率乘以进口数量。

关税将国内市场价格由W P 提高到1P ,国内生产者将其产量提高到H Q 单位,于是总利润上升额为图中1W P EHP 的面积。

关税给消费者带来一个沉重的成本,消费者剩余损失总额为图18-5中1W P P JF 区域的面积。

社会总损失为图中区域A 和C 的面积之和。

因此关税鼓励了低效率的国内生产;它提高了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征税商品的购买量低于有效率的水平;它增加了政府收入。

图18-5 关税的经济成本3.保护主义经济学(1)非经济目标在贸易政策中,常见的非经济目标有:国家安全、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或保护本国环境。

许多国家有时为了这些非经济目标而采取要求以关税或配额保护本国不受外国进口品竞争损害。

(2)站不住脚的关税观①重商主义17、18世纪重商主义者认为,如果一国卖的比买的要多,那么这个国家是很幸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