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09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茗香千载茶韵流芳
茶文化源远流长。
据传,茶的发现约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也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
茶树的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
东晋时期的史书《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在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贡品了,这说明当时的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规模。
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一带,又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我国广阔的产茶区。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有更早对茶的记载和发现,中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
人类在原始社会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
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来茶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在秦代以前,中国各地的语言、文字还不统一,因此茶的名称也众说纷纭。
商周时期茶叶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荼”,因为荼味苦涩,又叫“苦荼”。
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唐以前,茶有“荼”、“贾”等名,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
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
各地的制茶技术也日益提高,出现了很多名茶。
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后人统计,当时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
在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
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几道工序。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
到了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牙以进”,意思是向皇宫进贡只要芽叶型的蒸青散茶。
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更是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
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名茶的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
现在的茶叶加工工艺、茶类形式以及品饮方法是明代奠定的。
茶自发现以后,由起源中心地带呈扇形向我国的东南、华南地区扩展,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
目前世界上5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茶风尚都来自中国。
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了,唐代时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回国时带回茶种。
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年。
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
1664年、1666年,茶叶作为贡品输入澳洲。
1669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万磅茶叶运到英国,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的中国茶。
17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1618年),中国大使将少量茶叶运入俄国。
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是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后,1893年,俄国还聘请了中国茶工发展本国的茶叶生产。
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各国。
1.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B.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个发展阶段。
C.西汉时已经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D.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2.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B.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C.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D.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3.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
革命性的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淡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①,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表上,永陵②喜。
公以是益奇之。
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③,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龟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沈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09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选自《故文观止•徐文长传》)
【注】①介胄之士:披盔戴甲的武将。
②永陵:明世宗朱厚熜。
③曲蘗: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客:做客B.议者方.之杜少陵云方:比拟
C.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当:符合D.击破其头,血流被.面被:覆盖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文长“心气孤傲”一组是()(3分)
①然数奇,屡试辄蹶②公以是益奇之③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
④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⑤文长皆叱而怒之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③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有很大的名声,受到胡公的赏识,他在胡公幕中表现出卓越的才识,深得胡公的信任,可惜一生郁郁不得志。
B.徐文长放浪山水之中,在诗歌中写了自然与社会中各色各样令人害怕的事物,有王者气概和远见卓识,作者对其作品风格极尽推崇。
C.徐文长晚年假装癫狂,不尊重显贵,不鄙视贱民,并用斧头、锥子来自残,以此抒发心中郁积的愤懑,最终都郁郁而亡。
D.石公认为徐文长一生的忧愁困苦,古今文人无人可比;并且给了他的诗文很高的评价,认为百代之后,徐文长的作品一定能获得应有的正确的评价。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5分)
②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8.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6分)
9.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四题任选三题作答,共6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2),。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3)此地有,;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4)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出师表》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将所选大题的题号填在括号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25分)
九筐
九筐是把逮鱼的好手。
家中有十几条大大小小的鱼网,每天自行车后架上驮个打足了气的汽车轮胎,见到沟湾河汊子,不声不响地下去布鱼网子。
捉到的鱼虾,自家吃不了,女人便拿到集镇的鱼市上卖。
天长日久,村前村后的哪条河汊子里什么时候有鱼虾,有什么样的鱼虾,九筐都了如指掌。
这天后半夜,九筐听到窗外“哗哗哗”的雨水声,想到村东潮起潮落的小淮河口那儿,一定是水急鱼跃!
九筐翻来覆去睡不着。
睡不着的九筐,猛不丁地拍了女人一巴掌,扯上女人,冒雨去村东小淮河的入海口那儿。
布下了一层一层的鱼网子,很快,有鱼儿缠到了网上,打起了令人惊喜的“鱼花”;紧接着,成群的鱼虾涌上来,鱼网上的漂子都给坠到水里了。
九筐的女人喜上眉梢。
九筐则心事重重。
九筐估摸着,今夜所捉到的鱼虾,八成是上游何大嘴家鱼塘里跑出来的。
果然,天快亮的时候,何大嘴匆匆地端了把鱼叉找来了,而且上来就搬弄九筐家的鱼篓。
九筐女人问何大嘴:“你要干什么?”
何大嘴指着鱼篓里的鱼虾,说:“这些鱼虾,都是因为我们家鱼塘决了口子,你们才逮到的!”
九筐低着头,眼眶都没抬一抬。
九筐女人双手叉着腰,问何大嘴:“那又怎么样?如果不是我们两口子在这儿下网子,这些鱼虾不全都跑进淮河,游到大海里去了?”何大嘴说:“那我不管,反正我们家鱼塘里的鱼虾,你们一个也不能拿走!”何大嘴要把那些还活着的鱼虾重新放回他们家鱼塘里去。
九筐女人不让,她推开何大嘴,不许他在那儿摆弄她家的鱼篓子。
何大嘴急了,要跟九筐女人支架子——打架。
九筐知道何大嘴不会跟他的女人动拳头.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能跟女人一般见识呢,九筐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他就不言不语把手伸进鱼篓里,将活的鱼虾,留在鱼篓里;死了的,扔到一边泥地里。
很显然,九筐是想让何大嘴把活的鱼虾拿走,死了的,他带回去。
没想到,九筐的这个想法,何大嘴不同意,九筐女人也坚决反对。
九筐女人扯开九筐,正
言厉色地说:“我们一没偷二没抢,凭鱼网在下游的河套逮鱼捉虾,你这是干什么?”女人心里明白,越是鲜活的鱼虾,拿到集市上,越能卖上好价钱。
何大嘴说,他家鱼塘里跑出来的鱼虾,被九筐两口子捉到了,如同他何大嘴家丢失的东西,让他们在马路边捡到了是一个理儿,理应物归原主。
九筐女人说何大嘴那是屁话。
何大嘴反过来说九筐女人说的是屁话。
两个人斗鸡一样,争吵起来。
九筐猛起身,搬起鱼篓里满当当的鱼虾,“哗啦”一下子,全部给倒进波涛翻滚的淮河里。
九筐女人看到九筐这一壮举,先是一愣,但她很快就开始支持九筐的做法,问何大嘴:“这样,你满意了吧?算我们今夜没来。
”
何大嘴呢,扑闪着两只大眼睛,傻愣了一会儿,继而也称赞:“好,倒得好!”
九筐不搭理他们,独自背着鱼网和空空的鱼篓,前头走了。
九筐女人与何大嘴跟在后头,尽管还在高一声低一声地争吵,但此时,他们所争吵的内容变了——都感到很解气,很好。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语言通俗直白,情节简单明了,卒章显志,属于典型的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通俗小说。
B.文章开头两段的叙述是为后文作铺垫的,使读者对主人公先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C.最后两段,一人沉默,二人争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此时只有九筐后悔不已,心中难受。
D.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很有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很高的写作技巧。
九筐在全文中没有说一句话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E.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热闹的渔乡生活图景,意在告诉人们:在新时代的农村,只有和睦相处、勤劳能干,才能发家致富。
2.看文中画线的两句话,回答:(4分)
①九筐的女人喜上眉梢,是因为
②九筐则心事重重,是因为
3.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九筐”这一人物形象。
(8分)
4.文章最后写到“都感到很解气,很好!”为什么九筐女人和何大嘴有这样共同的感受?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写所要表达的用意。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这篇传记,完成(1)—(4)题。
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
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求学清华时,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的请愿行列,还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爱国。
赴德留学,“是为了爱国”,就在德国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里,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鲁文、巴利文,研读梵语佛教经典。
当他的博士考试门门得优,毕业论文胜利通过时,他的感受是:“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亲爱的祖国。
”
季羡林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后,就把爱国精神化成报效祖国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
他不断地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学术研究以实践爱国报国的志愿。
他在归国3年里写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学术论文而自觉满意;他又为上世纪50年代前5年“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是一个零”而自责,感到愧疚。
正是基于学术报国的意志,他在“文革”后期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他每天提心吊胆地进行着:先把原诗译成白话散文,然后反复推敲修改成四行一韵的诗句,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穿越“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季老语)“文革”岁月,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季老心舒气爽,激情焕发,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在学术上接连丰收,硕果累累,“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
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
为其作传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
他对恩师们:德国的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陈寅恪、胡适、汤用彤等教授前辈的由衷钦敬和缅怀,永生不忘师长的教诲与知遇之恩的无限深情。
季羡林留学德国时,同一位金发碧眼、姿容美丽的德国姑娘伊姆加德的深切恋情。
他们并肩散步,笑语温馨。
但是,季羡林想到远在祖国的妻子儿女,经过痛苦的内心冲突作出抉择:为着不伤害别人,只好克服自己,“让正在燃烧的爱情之火熄灭”。
然而,直到耄耋之年,季老还在深深地追思忆念这位异国恋人。
季老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然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实季老正是这样的品德崇高、个性坚毅的人。
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但是绝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
他的性格平和、宽厚、朴实。
季羡林的不寻常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平常”。
他衣着朴素,总是穿着一身洗旧了的卡其布中山装,以致来报到的新生误认他是老校工,让他代为照看行李。
他安详恬静,从不疾言厉色,“表面上严肃得有点让人敬畏,内心却是滚烫的”。
他总是以平和博爱的胸怀,真诚丰富的感情待人对物。
他喜爱动物花草,甚至“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
他宽容和谅解了“文革”中痛打和折磨过自己的人,不记仇,不报复,而且自我反思道: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每个人都“异化”为“非人”,自己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还相信“文革”的正确性,“焉敢苛求于别人呢?”
他这种“洞明世事,反求诸躬”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众人的钦敬。
季老一生的心思只在学问上,执着地追求学术创新。
在学术园地里,他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总是每天清早4点起床,伏案工作,数十年如一日。
上世纪90年代里,在3位亲人接连病逝,自己疾病缠身的夹击下,发愤著作,完成了《糖史》等3部开创性的文化巨著,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中
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
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文章略有删节)
1.下列对人物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季羡林先生是位坚定忠诚的爱国者,求学清华时,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抗日的请愿行列,
到农村宣传抗日,留学德国时,发奋学习多种文字,以优异成绩告慰祖国。
B.回国后勤奋治学,著述颇丰;即使在“文革”期间,还偷偷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新
时期,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学术上获得辉煌成绩,为祖国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
C.季羡林先生尊敬师长,忠于爱情,对异国恋人一往情深。
D.季羡林先生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在“文革”中遭到痛打和折磨,在那个人被“异化”为“非
人”的时代,自己都相信“文革”的正确性,因此他认为当时加害于他的人的做法也是正确的。
E.季先生在学术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在亲人病逝、自己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发奋著
述,为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为季先生作传的作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着祖国繁荣富强。
”结合传记有关文段,请你分条列出季先生“执着”爱国的表现。
(6分)
3.人物传记在写法上有“传”有“评”,请你用概括性语言分析评价本文是如何处理“传”与“评”的关系的。
(6分)
4.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你认为季老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应该学会怎样做人和做事。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
....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B.邓小平早就告诫人民,中国要发展,目前还必须实行韬光养晦
....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
出神入化
....。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B. 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12月28日在北大演讲时表示,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不再重蹈覆辙。
C.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继纺织品和鞋类之后,普通话已成为又一种中国广受欢迎的“出口商品”。
在世界各地,教授汉语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
D.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订阅报纸杂志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很难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16.划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
(6分)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出惊人的让步。
①。
②。
③。
17.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5分)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
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
六、写作(60分)
18.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1.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2.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更好的一支铅笔。
3.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4.不管穿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5.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
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这些话是对铅笔的忠告,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忠告呢?请任意选择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个错别字扣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