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司马迁《报任安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此外又有“天下之士”。《趙策二》辛 垣衍贊魯仲連曰:“吾乃今而知先生為 天下之士也。”是“國士”尤不足,進 而以“天下之士”概之。
要之“國士”、“天下之士”皆周秦
間常見贊譽之詞。《淮南子·道應訓》
記九方堙為秦穆公相馬,之馬”。千里馬,馬之至者,
書補注》引李氏此語,謂“李云太史公
為當時通稱,其說最確”。甚是。
3
牛馬走
高步瀛《舉要》引吳仁傑《兩漢刊誤補 遺》云:“牛當作先,字之誤也。《淮 南書》曰:越王句踐親執戈為吳王先馬 走。《國語》亦云:句踐親為夫差前馬。 《周官·太僕》:王出入則前驅,注,如 今導引也。子長自謂先馬走者,言以史 官、中書令在導引之列耳。”今按“牛 馬走”實不辭,吳說可從。
又稱天下之馬;是故“天下之士”,
亦士之至者也。
13
❖ 而僕又佴之蠶室
課本以佴為“次”是,又引申為“編次” 則非是。按《爾雅·釋言》;“佴,貳也。” 郭璞注:“佴,次。為副貳。”邢昺(北宋 經學家,作《孝經》、《論語》、《孟子》三經疏)疏: “次即副貳之意。”王先謙《補注》據此 謂:“遷言陵降後,族誅隤其家聲,已又 以救陵下蠶室,罪居其次也。”此解較通。
司馬遷《報任安書》
❖ 按是書作於武帝征和二年(前91)戾太子獄
後,蓋無異詞。其一,遷書中有云:“會東
從上來。”高步瀛《兩漢文舉要》謂:“征
和二年七月,戾太子舉兵,時武帝在甘泉宮。
此蓋從武帝自甘泉宮還長安也。甘泉宮在今
陜西淳化縣西北,則此東字猶言東行、來東
耳。”其二,書又云:“今少卿報不測之罪,
涉旬月,迫季冬,僕又薄從上雍。”考《漢
9
❖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
《史記·蔡澤傳》;“吳起言不取苟 合,行不取苟容。”《文選》李善 注謂:“假欲苟合取容,亦無其所 也。”課本本此。按此說蓋非是。 史遷之意當謂,以上四事無一遂, 是余苟合取容之效,見於此矣。自 嘲耳。
10
❖僕少負不羈之才 負,欠也。謂僕少無此才。《漢書》 顏師古注:“負者,亦言無此事 也。”王先謙《漢書補注》則謂: “負才,猶言恃才。《說文》,負, 恃也。”二解並通。
16
❖定計於鮮也
王先謙《補注》:“錢大昭曰, 《釋詁》:鮮,善也。……此言定 計為善,不遭刑辱。……沈欽韓曰, 《左·昭五年傳》,葬鮮者,杜預云, 不以壽終為鮮。此言定計自裁。” 今按二說並通。惟史遷全文之意在 敘其忍辱偸生之緣由,以此衡之, 蓋沈說意長。
17
❖以稍陵遲 以,而也。《中庸》:“溫故而知 新,敦厚以崇禮。”
11
❖ 僕以為有國士之風
國士,《文選》李善注:“一國之中, 推而為士。”非是。今按《呂覽·忠廉》 王子慶忌謂要離曰:“汝,天下之國 士也。”是知“國士”乃一形容詞, 國者,非即一國之謂也。同書《長利》 篇:“(戎夷)謂弟子曰:‘我,國 士也……子,不肖人也。’”與“不 肖”對言,則“國士”固即卓越、賢 德之士也。
書·武帝紀》:“征和三年正月,行幸雍。”
任安坐太子獄在二年七月,遷書作於此后,
距次年正月,正所謂“薄”也。
1
❖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今人張舜徽謂:“按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始見載於《漢書·司馬遷傳》。全文即以‘少 卿足下’四字開端,本甚直截。《文選》收 錄此書,在‘少卿足下’四字之上,復有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十二字,通 篇字句与《漢書》多異,助詞復多不同,皆 當以《漢書》為正,不可曲從《文選》 也。……余舊疑‘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 言’十二字,乃六朝文士好事者所妄增,非 遷原文所有。篇中字句与《漢書》異者,亦 傳鈔時所致訛謬也。”(《清人筆記條辨》
敢如此。流俗人,猶言世俗人。今本《文 選》用字在而字下,乃後人所改。”
5
按王說甚確。若原本作“而用”,則 “而”字不當訓“如”,今蘇、張注 《選》皆訓“而”為“如”,是原本作 “用而”、“而用”為後人所改,明矣。
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而”猶 “如”也。《左·定十年》:“齊師出境, 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 《齊策》:“子孰而与我同赴諸侯乎?”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也。”
4
❖ 若望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
此句《漢書》作“若望僕不相師用,而 流俗人之言”。今按《漢書》是也。 《補注》引王念孫曰:“蘇林曰,而猶 如也。見《文選》注。不相師用,而流俗人 之言,謂視少卿之言如流俗人之言,而 不相師用也。《文選》張銑注:而,如也。言少卿書
若怨望我不相師用,以少卿勸戒之詞如流俗之人所言,我非
《漢書》“佴”作“茸”,顔注:“茸音人
勇反,推也。……謂推致蠶室之中也。”
亦通。
14
❖積威約之漸也
王先謙《補注》:“《文選》注言 威為人制約,積漸至此。先謙案, 言人以威制約,非指獸威。下積威 約之勢也句可證。”今按王說是也。 下“積威約之勢”,固指獄吏之勢 言。
15
❖削木為吏,議不可對 《漢書》顏師古注:“患吏刻暴, 雖以木為吏,期於不對。此疾苛吏 之辭也。”
2
卷七)謂讀此文“當以《漢書》為正”,良
太史公
為官名抑尊稱,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今人朱東潤有《太史公名稱考》一文,
搜集諸說較備,可參(收在氏著《史記
考索》)。按李慈銘謂:“太史公自是
當時官府通稱,非官名、亦非尊加,如
後世稱太史氏,非有此官名也。流俗相
沿,如晉之中書令稱令君、唐之御史稱
端公,不必以其尊官也。”王先謙《漢
史遷之意蓋謂仁最初是通過愛施的 行為表現出來。故此處解端為發端 較善。
8
❖ 同子參乘
參乘,即陪乘,陪乘的人。上古乘車, 尊者居左,馭者居中,陪乘居右,負 責乘車安全,戰時則稱“車右”。
《史記·袁盎傳》:“孝文帝出,趙同 參乘。袁盎伏車前曰:‘陛下獨奈何 与刀鋸餘人載!’於是上笑下同。” 《集解》引徐廣曰:“《漢書》作談 字。”蓋史遷為避父諱,故改談為同。
6
❖動而見尤 《文選》李善注:“言舉動必為人 之所尤過也。”《經傳釋詞》卷七, “而”猶“則”也。《左·僖十五 年》:“貮而執之,服而舍之。” 《左·襄二十五年》:“言之無文, 行而不遠。”
7
❖愛施者,仁之端也
端,開頭,發端。《孟子·公孫丑 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亦解為本,根本。《史記·樂書》: “德者,性之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