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公司四十周年厂庆专题片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化公司四十周年厂庆专题片文案
跨越(电视专题片文学脚本)
谨以此片献给新化40周岁生日和为建设新化做出贡献的人们
导言(2分钟)
在美丽而辽阔的中国西部,闪耀着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她——就是闻名遐迩的新疆新化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她的闻名,不仅仅因为她是新疆第一座氮肥企业,也不仅仅因为她是全国唯一一个零债务的化肥企业;她艰苦卓绝的创业历史、她锐意进取的改革勇气、她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她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她永无止境的战斗追求,更令我们叹为观止,击节叫好。
孔子曾说:“四十而不惑”。当岁月迈进新世纪的第六年,新化迎来了她成熟而饱满的四十周岁。四十年历史沧桑,四十年艰苦奋斗,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辉煌业绩。在这样的日子,新化人怎能不激情澎湃、志气高昂;在这样的日子,我们怎能不缅怀既往,奋勇开来;在这样浓烈如酒的氛围中,让我们一步步走近新化,一睹她的风采,触摸她的沧桑,感受她的壮志豪情!
第一章(5分钟):创业史•戈壁荒滩斗天地
新化的诞生,可谓充满了艰难与风险!这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的技术条件下,新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终于以嘹亮而骄傲的呐喊,向世人宣告了她的诞生。
40年前的2月,春寒料峭,寒风似刀,在乌鲁木齐东南郊的乌拉泊,迎来了一支装备简陋却志气高昂的热血青年,他们唱着嘹亮的军歌、吼着整齐的号子,打破了这沉寂千年的荒野,甩开了破土建设的第一锹。他们,就是新化的前身——新疆化肥厂的第一批开拓者和建设者。他们是来自东海之滨、黄浦两岸的知识青年;他们是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八一糖厂和老氨厂的技术人员;他们是来自部队复员转业的解放军战士……当他们从五湖四海,怀着同样一颗创业的心汇聚在乌拉泊的时候,豪情四溢,众志成城。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生命极限的考验!22万平方米的厂址上,没有树木可以为他们抵挡寒风的侵袭,没有人家可以为他们提供灵魂的寄托,甚至看不到生命活动的影子。有的,只是碎石遍地;有的,只是朔风如吼;有的,只是三伏酷热;有的,只是三九严寒!就连吃水,也要从5公里外的黑水河肩挑人背!他们面临的,不仅是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不仅是施工设备的极度简陋,不仅是生活物资的极度匮乏;他们要面对的,更是来自内心深
处的怯弱与退缩!
然而,他们战胜了!为了改变新疆没有化肥企业的历史,为了帮助新疆人民用上自己生产的化肥,为了农业增产、果业丰收,为了绿洲更绿、花香更浓,他们——我们的第一代创业者们,与天斗、与地斗,顽强地战胜了自我,斗志百倍,不知疲倦。住进风中摇曳的帐篷,钻进星光泄露的地窝,他们,用理想唤醒沉睡千年的乌拉泊,用热情融化万载难撼的冰冻风雪——修铁路,没有吊车,他们就肩扛铁轨,手抬枕木;架线路,没有机械,他们就铁锹挖杆坑,绳索树电杆;没有水,他们就自己打深井,在千年戈壁上,涂抹出第一抹绿色!
7年建设,7年追求,7年凯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碾压过7载春秋,激情动人的时刻定格在1973年的秋天。当第一袋化肥从生产线上流出的时候,群情激奋,万众欢歌!谁说人类不能改变历史,谁说岁月不能记载真实,新化的老一辈创业者们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采访一位老一代创业者,讲述当时化肥下线的喜悦心情)
新化的创业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结束了祖国新疆不能生产化肥的历史!
第二章(3分钟):发展史•技改重组巧革新
新化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凡的路。
由于政治、历史、技术和其他原因,新疆化肥厂在建设初期,将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粉煤气化工艺,用在了实际的生产中,使一个年设计生产能力6.8万吨的化肥厂,实际只能达到年产2.4万吨的水平,同时带来的还有高成本、高消耗、高亏损。这,让新化人揪心,却从来没有让新化人灰心或死心!
幸运的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家重新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航标,新化人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时代机遇面前,先行者得先机。1980年2月,新化迎来了开动“填平补齐”工程、对老系统进行全面改造的春天。从这一刻起,新化焕发青春,迸发出惊人的活力!两年多时间的老系统改造,累计投资达5225万多元,使新化脱胎换骨,轻装上阵,摆脱了多年来企业不能连续生产的困境,彻底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局面。
在实实在在的业绩面前,新化人看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效益。从此,技改、扩建、重组、整合,一直伴随着新化的成长史,并催生着新化的青春和活力。
1987年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使合成氨产量首次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996年10万吨合成氨改扩建工程上马,世界领先的俄罗斯换热式转化技术、意大利GV公司双塔再生工艺和现代化操作控制系统被吸收引入; 1998年10万吨改扩建项目顺利竣工。
“填平补齐”,经营承包,10万吨改造,三大步的跨越,奏响了企业中兴的华彩乐章,新化也由此实现了跻身全国500家重大化工企业的排名榜中,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发展
之路。
第三章(15分钟):辉煌史•乘风破浪创奇迹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总是不缺乏机遇;而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世纪之交,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先后发出了“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机遇,新的战略转折,为新化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2年,公司启动转制,走债转股路线,建立了公司董事会,形成了新的经营集体。而此时,新化面临着许多无奈和阵痛:高额债权下负重经营、机器设备陈旧老化、经营管理低效臃肿、干部职工人心涣散,都在深深的困扰着新化人。这对于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新一届领导,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压力。然而,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张扬,也没有铿锵落地的豪言壮语,他们不露声色,轻车简从,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与干部交流,与职工谈心,在默默无闻的扎实工作中,苦苦探索着企业新的崛起!
这——是一个团结务实的集体,这——是一个敢于创新的集体!这——是一个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认真想事、做事,并具有现代意识,善于抓机遇、求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他们认为,管理是企业走入低谷的直接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是当务之急。为此,他们制定了“重振企业雄风、建立企业信誉等级,实现新化三年求生存、五年求发展”的中长期创业目标。“一石击起千层浪”――大刀阔斧的“三项制度”改革,使机构得到精简、办事效率空前提高;竞聘上岗使干部、员工人尽其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伴随着挖潜改造、开源节流、完善营销方略、改善企业环境等多项管理措施的出台,新化又一次被推向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前沿!
(采访党委书记、董事长田义斌。提出“三年求生存——五年求发展”的意义?)带着这份责任和使命,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态度,他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方向,把科学发展观化为动力,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不畏缩,不气馁,力挽狂澜,在风险中不断开拓新路,在艰难中重展雄风!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决策者们高瞻远瞩,不畏艰难,发扬员工的首创精神,带领广大员工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改造装置、设备挖潜,消除了生产瓶颈;引进膜回收装置,年增效益逾千万元;优化生产方式,改进工艺新技术,有效避免了无谓停车;同时实施了循环水系统、尿素系统、硝酸铵系统、锅炉系统、回收系统等多项“增产节能降耗”改造技术,并推行了“两年一修”的新理念,使新化创下了合成氨连续运行501天的历史奇迹!一条条技术建议的采纳、一项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使新化的合成氨生产能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