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人格论文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摘要】在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道德教育在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可以促进个体道德人格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是塑造个体道德人格的第一步,而学校教育则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道德人格的培养,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道德教育, 和谐社会, 和谐道德人格,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 全社会共同努力1. 引言1.1 引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作为社会和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规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
一个和谐社会需要具有高度道德素养的公民,这样才能构建起一种和谐共处、互相尊重的社会氛围。
道德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环节都要共同努力,为每个个体的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和谐道德人格。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探讨和分析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对于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学校教育与道德人格的培养以及社会环境对道德人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在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具备和谐的道德人格,这种人格充满了善良、宽容、互助、正直等美德。
构建和谐道德人格需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包括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学校教育与道德人格的培养、社会环境对道德人格的影响。
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
想 。和谐社会 目标 的实现 , 终 都要 落 实 到 人 的 和 最 谐 发展 上 。人 的发 展首 先 是 和谐 人 格 的形 成 , 当 而 代 大学生 和谐人 格的建 构对建 设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大 学生 和谐 人格指 的是 构成大 学生人 格整体 的 内部要 素之 间相互 协调 、 平衡 统一 的发展状 态 , 既表 现 为大 学生 自身身 心 的协调 一致 , 表现在 与他人 、 还
社会 、 自然 的和谐一 致上 。其 中 , 大学 生人格 的 内部 要 素主要 体现 在个 人 的心 理特征 、 道德 规范 、 法律意
人格 一方 面是 在社会 发展 和趋 向和谐 的过程 中社会 对人模 塑 的结果 , 同时也是 个人不 断加 强人格修 养 、
物与 彼物 的关 系 , 自然 界 和人 类 社 会 随时 都 在发 是 生也 随时都在 消失 的普遍 现象 。“ ” 和 就是 “ 中和 ” , 即不 多不少 恰 到好 处 ; 谐 ” “ 即协 调 , 事 物 内部 或 指 事物 间相宜相 生 、 相辅 相成 、 和衷共 济 的状态或 者关
对 当代大学生人格方 面的某些不和谐情况 , 首先应该努力创建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 这是 大学生 和谐人格建构 的基 础 。其次 , 要加大和谐校 园文化建设 , 这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前提。再 次 , 高校教 育应该坚持科学教 育与人文
教 育 、 统 意 识 与创 新 意识 的有 机 融 合 , 是 大 学 生 和 谐 人 格 建 构 的 途 径 。 大学 生 和谐 人 格 一 旦 确 立 , 将 成 为 强 传 这 必 大 的 主 体力 量 推 动 社 会 的 和 谐 发 展 。 关 键 词 : 学 生 ; 谐 人 格 ; 谐 社 会 ; 构 大 和 和 建
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一)
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一)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和全国人民在21世纪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论述了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人格心理问题网络教育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和全国人民在21世纪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首先是健全人格的形成。
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都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和谐发展上。
可以说,和谐发展的人格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基。
我们的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过程中,健全人格教育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弱点、难点,特别是在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模式都发生着剧烈地变化,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模式、方法也必须转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等教育承担的任务不仅应包括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更应包括人格的教育。
人格教育不仅是为人快乐成长的教育,而且是能使人终生受益的教育,是能使人终身发展的教育,是使人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
人格教育的目标,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以做人为核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开放探索能力、社会交往品质、协同合作精神、自我调控心理能力为内容的教育;人格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赋予人的社会活动以“魂”——人格精神(魅力)。
笔者认为,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途径有以下几个途径:一、首先,现行教育必须深刻理解育人活动的终极价值,重塑教育价值观,以学生和谐发展为育人活动的宗旨大学生是知识的象征,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就更高,大学生们除了读书之外,还要懂得如何做人;进大学的目的不是只做个科技人,不是死读书,而是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做个和谐的人”。
一味地推崇学业和升学,延长学习时间,加大学习强度,置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人格塑造于不顾,这种做法根本谈不上学生的和谐发展。
因为这种不合教育理性与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情感生活、心理素质上基本处于互相脱离的状态,实际上放弃了身心、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机会。
简述汉语在构建和谐人格中地位与作用
简述汉语在构建和谐人格中地位与作用第一篇:简述汉语在构建和谐人格中地位与作用简述汉语在构建和谐人格中地位与作用论文关键词:汉语价值观身份人格完善论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
汉语是汉民族身份的标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
汉语学习是个人提高人文素养,完善和谐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现代阐释学大师伽达默尔有这样一个论断:“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
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记录着各个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承载着其特有的文化模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也证明:语言是治理天下,教化人论的基础。
古人对语言在一个社会组织中的维系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解。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词。
”因此“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成为春秋时代一种社会警醒意识。
在各种与民族群体有关的人文社会现象中,只有语言是“与生俱来”的。
当代新洪堡特学派的代表,德国语言学家威斯格贝尔对语言的民族性有高度的评价。
他认为从群体来说,语言是一个群体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从个体来说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进入了民族语言流,他的母语决定了他一生的精神格局和语言行为。
[1]由此可见,“语言不只是一种表达工具,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
要认识一种文化,只能从语言出发,那么,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放弃母语其实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传统和历史,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汉语了。
一、当前汉语的生存现状当前社会上的现象是从社会、学校到家庭对英语的学习趋之若鹜。
人们已经失去了对汉语汉字的敬畏感,日常表达日益粗鄙化,以及公众对汉语优雅品质的普遍漠视,这都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与自身文明之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塑造健全的人格800字
塑造健全的人格800字塑造健全的人格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不断的修炼和培养。
以下是我对于塑造健全人格的一些观点和方法:首先,我认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
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同时,我们还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其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们应该具备正直、诚实、宽容、善良、公正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用行为来展现我们的高尚品质。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良好发展。
另外,健全的人格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积极的心态。
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同时,我们也应该善于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要具备自律能力,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做到自律有序。
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我们才能持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最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我们可以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会关心他人和服务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
总之,塑造健全人格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通过不断修炼和培养来实现。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积极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为塑造健全人格而努力奋斗。
和谐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和谐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速人的培养。
和谐社会是由具有和谐人格、健全精神的人来建设和实现的,要想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关键在于人格的和谐发展,了解和谐人格的特征和掌握和谐人格的塑造方法,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基。
关键词:和谐人格和谐社会根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培养。
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和谐发展上。
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落实起来关键是人,关键在人。
和谐社会是由具有和谐人格、健全精神的人来建设和实现的。
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内容中,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追求目标。
所以,要想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关键在于人格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和谐发展的人格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基。
一、和谐人格的特征和谐人格是体现个体内部心理各因素健康积极、完整平衡,并能处理好个体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等外在关系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和谐人格既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又是善美和谐的道德人格,是理想的最佳人格。
和谐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
(一)内心协调发展人格健全者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气质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他们的内心协调一致,需求合理,言行统一。
自信并擅于运用这种信心,能自我控制,及时调节好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这是人格内在统一性的表现。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健全者的心胸往往比较开阔,善解人意,在人际交往中显示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优良品质。
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都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其观点、行为和情绪反应与周围人协调一致,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吸引力,深受大家的喜欢。
(三)独立自尊人格和谐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和谐人格的培养与建构
和谐人格的培养与建构
当今社会,谐人格的建构和培养备受重视。
谐人格的萌发,就是孩子的性格培养的根本。
由于谐人格能够锤炼出孩子的责任感、独立能力及社交能力等,因而得到社会的共同赞誉。
那么,如何培养和建构谐人格?
首先,家长应关注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价值取向,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这正是建立谐人格的基础。
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些时间,与他们一起玩耍,教会他们做人之道,如尊重他人、学会和平相处、勤奋进取、诚实守信等。
此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做学科上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因别人的期望而贬低自己,培养孩子自信心。
最后,家长应该表现良好的行为和人格,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行起到榜样作用,这一点要比滔滔不绝的教育讲解更为有效。
只要孩子能够模仿良好的榜样,他们会更加更加谦虚、宽容和有爱心,渐渐形成谐人格。
总而言之,谐人格的培养和建构应放在决定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位置,家长应多加关注、多引导,多多教给孩子一些谦虚宽容、慷慨爱心的教诲,哪怕是小小的细节,也要教他们有礼貌,不断改进和完善孩子的谐人格,使其得到社会的尊重。
构建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质量 班主任工作论文(八年级)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以及同学间学习竞争的压力,使不少学生存在着人格不健全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现在、甚至将来的生命质量。
班主任应如何引导学生摆脱不健全的人格特质?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能认识自我,重树自信储备生命能量人格健全者应该有现实准确的自我认识,并有这种认识的敏感性。
这包含几层意思,首先有自我认识并这种认识是全面、的丰富的;其次是不歪曲自己的特性,即不夸大或缩小自己的长处或短处;第三是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并知道缘何而起。
所谓态度积极是指尽管认识到自己有长与短、有好有坏,但仍然要从总体上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抱有希望。
培尔辛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
因此引领后进学生重建自信心刻不容缓。
班上一男生,语数外均不及格,据说小学就开始和校外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敲诈勒索弱小同学的事情时有发生。
从一开始就成为全班同学公认的“差生”,也是同学们畏惧的对象,而他自己似乎也认可了这种被疏远、被鄙视的现状。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每天练字的时候最认真专注。
连续布置了一周的练字,他次次优等,这时我感到时机成熟了。
那天,在办公室,我问他:“你了解自己吗?”他惊愕地回道:“还行吧!”然后讲了一大堆自己的缺点,甚至吃饭声音大也不放过。
等他说完,我会心地一笑说:“你对自我的认识不全面,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就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他视线上扬,似乎在搜寻自己的优点。
我看着他的眼睛,很肯定地对他说:“你字写得很漂亮,你有表现自己好的一面的愿望,你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你感兴趣的事情。
”说完他羞涩地笑笑。
我继续说:“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发现你更多的优点。
”此后他的数学依然不及格,他的英语也没有显著的进步,但他上课不再捣乱了,自习课不讲话了。
虽然体格不健硕,但每次运动会他都积极报名。
2010年的元旦文艺汇演,他主动要求和班长搭档表演相声,取得全校二等奖的好成绩,同学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最让我欣喜的是每次作文都写得特别认真,文思细腻,描写生动,甚至比优等生都出色。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网络如何形成
生和谐人格 的必要保 障。 高校应按照科学治校、 民主治校、 依法
两 个 系统 是 人 格 健 康 发 展 系 统 与 心理 咨询 系 统 。 中 , 其 人 治校的要求, 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 用制度规范办学活动和
格 健康 发展系统 主要负责师生的人格 健康构建 与发展指导 以 学生管理, 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 从而营造 一个 民 及大 学生 日常生 活中的人格养成; 心理咨询系统负责师生的个 主 法治 、 管理 有 序 的和谐 校 园 。
充分发挥 学校的主导作用
大学校 园是大学生生活的主阵地 , 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形成
的重 要 环 境 。 因此 , 校 应 充 分发 挥主 导 作用 , 建有 利 于大 学 高 构 生 和谐 人格 发展 的 校 园环 境 。
一
团 、 级心 理委 员 。 系 统采 取 自上 而 下 的管 理 , 生可 以 通 过 班 此 学 第 三级 网络 将 对人格 健 康 发 展 的意见 反馈 到第 二 级 网络 。 二要 构建 有利 于大 学生 人 格和 谐发 展 的 校 园环 境 :
构, 选择 、 吸收 社会现 实信息, 受新的社会文化 , 接 淘汰 旧的人 进 建议 。 格模式而最终确定新的人格模式的过程。 这一过程实质上就 ” 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 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人格健康发展系统可 以包含三级网络, 第一级是负责统筹
管 理 全 校师 生 各项 人 格 健 康 发 展 工 作 的 专职 老 师 ; 二 级 是 人 第 格 教 学 部 、 训 部 、养 成 办 的 老 师 和 辅 导 员; 三 级 是 学 生 社 培 第
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
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和谐是人类在生活中的一种理念,是指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和睦相处、互相理解的一种状态。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社会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和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塑造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角度,探讨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方式与途径。
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一、“和谐”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谐人格是指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和谐统一。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发展希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尤为重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和谐思想是重要的理念。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大学育人的核心任务之一,而校园文化的和谐内涵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培养和谐人格: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和谐的人格,激发大学生勇于探索,勤奋自强的积极意识;增强大学生责任感、情感交流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2. 拓展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友关系中体现仁爱、忠诚、和谐等人文情感。
3. 促进社交交流: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社交、交流,解决各种不和谐因素,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二、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包含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与和谐思想密切相关的有诸多的诗文、故事和艺术作品,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等等。
和谐思想有许多特征和优点,适合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以达到和谐人格的塑造。
1、和谐与日常生活有关和谐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不和谐因素,和谐思想就是要在矛盾与不和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园中面对各种矛盾和不和谐的因素,需要借鉴和谐思想中的智慧解决问题,同时,也要以此来培养和谐人格。
和谐社会与人格心理学--论文
和谐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引言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之一。
与此同时,人格心理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因为人格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基础。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和谐社会与人格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方面协调发展,形成公正、和睦、绿色、安全的社会环境,并使人民和谐相待、心灵和谐、文明和谐、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
实现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取决于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形成及发展的学科。
它研究人的个性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与个人的人格有密切关系,人格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
和谐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具备和谐发展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需要每一个人有良好的人格基础。
而人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所以人格心理学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思维方式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思想的引导,即我们需要用和谐的思维来看待和处理事物。
和谐思维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并尊重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减少冲突,增加合作。
通过培养和谐思维,可以建立更为开放、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然而,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利益,这种自私个人主义不仅会破坏和谐社会的形象,也会损伤个人的心理健康。
个人行为与和谐社会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每个人的行为都对社会的和谐产生着重大影响。
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参与,通过个人行为的和谐,全社会才能形成更好的和谐社会。
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他的人格。
一个拥有积极乐观、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的人,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一定是和谐的,相反,一个自私自利、懒惰贪婪、不思进取、不遵纪守法等不良品质的人会破坏和谐社会的形成。
试论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发
试论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发论文摘要: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原型,也是西方哲学的核心维度,本文用历史考察的方式追溯中西方和谐思想的起源,分析和谐思想的本质和特性,说明继承和谐思想和理念对培育和谐社会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思想;和谐人格研究和谐思想起源的意义在于:历史考察的方式始终是人类熟悉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大体方式;同时,研究和谐思想起源是为了准确把握和谐概念、和谐思想本质及其特点,实现通过对和谐溯源的认知转换为对社会实践中和谐思想的价值追求。
一、中国古代关于和谐思想的历史考察归纳我国古代关于和谐的思想,能够包括以下四层涵义:第一层含义: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系里居于超级重要的地位,它强调人是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份,提倡熟悉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
“和”在天地宇宙,那么指万物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周易·乾·彖》中称:“乾道转变,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天体依照自己的运行规律运动转变,公正无私地对待各类事物的生命,维持着完满的和谐,这一切都是以有利万物的正常生长为前提的。
道家开创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那么,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一辈子行为的大体依归。
他还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
”统一的道包括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激荡调适,形成了一种均匀和谐的状态,在那个状态中万物得以生成。
老子的宇宙生成说是一种和合,和谐即是宇宙的本真状态也是事物和谐完满稳固有序的状态。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什么是天?春夏秋冬皆依照规律运行,自然界的各类生物便生息不止。
儒家以为“天”即自然界有着独立不倚的运行规律。
孔子还以为“天”无私地覆盖着万物,“地”无私地承载着万物。
这应是孔子“和谐观”的朴素表达。
试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
加强 大 学 生 和 谐 人 格 的培 养 , 时 代 和 大 学 是 具有 动力 一 致 性 和 连 续 性 的持 久 的 自我 , 人 是 是
Absr c t a t: Th c nsr cin f a mo iu s c ey s n e r b e r m b l i g h r n o pes n lt e o tu to o h r no s o it i i s paa l fo ui n a a mo ius d ro aiy
H N u— n O G 1 i mi H
( c ol f o t sadP bi A m ns a o ,Soh w U i rt , uhuJ ns 3 C ia Sh o o li n u l d iirt n oco n esy S zo i gu2 1 , h ) P ic c ti v i a 1 52 n
a he n c siy o i i g h r o iusp r o aiy,c m bn n t h r s n o ild v lp n n olg nd t e e st fbul n a m n o e s n l d t o ii g wi t e p e e ts ca e eo me ta d c le e h
su e t wn pef r n e,t i a e r s n ss me ma n me s r st u t ae su n s a o iu e s nMi t d n s o ro ma C h s p p rp e e t o i a u e o c li t t de t h r no s p r o v m — t y,whih wi e o e tv l e a d sg i c n e t ep su e st o he l iy c l b fg a au n in f a c o h l t d nt o g w at l . l r i r h
“造就和谐自我”范文篇
“造就和谐自我”范文篇【材料】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
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立意】从性格的角度:坚硬——性格的坚强,柔软——性格的柔和从处世的角度:坚硬——坚持原则,柔软——懂得变通从思想的角度:坚硬——理性(科学),柔软——感性(人文)【范文1】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高考满分作文)①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
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②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
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③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
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
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④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
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
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⑤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
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
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⑥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
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讨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
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讨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摘要]构建和谐人格是当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和谐人格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具有丰富内涵,其作为一种和谐的人格形态,与和谐社会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文章通过呈现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现状,透过各类道德“失范”问题,进一步剖析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迫切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伦理学相结合的视域下,探索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人格伦理道德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各类青少年犯罪、炫富事件频繁上演,人格危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具体表现为功利主义膨胀,感情意识弱化,物质追求过高,伦理道德淡薄。
构建和谐人格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诉求。
一、和谐人格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科学内涵伴随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主导形势,这不仅是普通大众的基本诉求,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塑造和谐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和谐人格的构建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必然联系,和谐人格作为一种人格形态是与其辩证统一的。
首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阐释。
和谐人格不仅是在校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诉求,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大学是树立正确人生三观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生力军的特殊群体,他们所应具备的和谐心态和健康人格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密切关系。
其次,和谐社会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有着必不可少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社会发展形态有助于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生存空间,为构建和谐人格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人格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道德、操守、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完整统一和协调发展的平衡状态,是个人与社会认知统一的最佳境界。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和谐家庭的关系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和谐家庭的关系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在社会中成功和幸福的关键。
而青少年时期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家庭作为我们成长的第一课堂,其影响不可忽视。
那么,如何通过和谐家庭来培养和健全我们的人格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和谐家庭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
这种安全感和自信心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它们使青少年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
此外,和谐家庭中的父母通常会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行为模式,如诚实、尊重他人、责任感等,这些都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和谐家庭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技能。
在家庭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解决冲突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些技能对于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例如,当孩子在家庭中经历了公平的对待和合理的期望时,他们更有可能在学校中展现出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再者,和谐家庭鼓励青少年探索自我和发现兴趣。
在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孩子们被鼓励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种探索过程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性。
例如,父母可以通过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如书籍、艺术材料或体育活动,来支持孩子的个人发展。
然而,要实现和谐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家长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
首先,家长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和诚实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感到他们的意见被尊重和听取。
其次,家长应该设定合理的期望,既不过高也不过低,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最后,家长应该作为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诚信、尊重和爱心等价值观。
总之,健全的人格离不开和谐家庭的滋润。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正处于人格形成期,我们应该珍惜家庭给予的爱与支持,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家庭和谐: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基石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家庭和谐: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基石人格,是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犹如一座大厦的框架,决定着一个人的整体风貌。
对于正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健全人格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和谐家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的滋润作用。
和谐家庭为青少年提供了安全感这一基石。
在家庭中,父母的关爱、家庭关系的稳定,就像避风的港湾给予船只安全感一样,给予青少年内心深处的安定。
当青少年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家中永远有温暖的怀抱等待自己,他们就会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源泉。
这种安全感使得青少年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有勇气,不会轻易被困难吓倒。
例如,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来自和谐家庭的孩子会更自信地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因为他们知道家人永远是自己坚实的后盾,这种安全感有助于他们积极应对挫折,逐步培养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
在和谐家庭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塑造。
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决策,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的青少年,往往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比如,家庭在讨论旅游计划时,孩子被鼓励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权衡利弊,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是健全人格中包容、自信、负责等品质的体现。
家庭中的情感互动也是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
和谐家庭充满着积极的情感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这种情感互动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心时,他们也会学会如何去爱他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给予真诚的赞扬和鼓励;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以温和的方式指出并引导其改正。
这种情感的双向流动,使得青少年能够准确地识别不同的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回应,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加得体,这也是健全人格在社交方面的体现。
原理课的教学优化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论文
原理课的教学优化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论文原理课的教学优化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论文论文【关键词】:^p :教学优化、人格培育、马克思整体性论文【摘要】:^p :和谐人格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目的,以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为原那么,优化“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发挥其人格塑造功能,是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有效途径。
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以人格的和谐为个体开展的重要目的,“‘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甚至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
因此,和谐人格就成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目的。
一、和谐人格—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的“人格”一词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关涉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范畴。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作了如下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性格、气质、才能等特征的总和;二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三是指人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
可见,心理学上的人格强调个体的构造性要素的协调,关注的是人的规格、构造;伦理学上的人格提醒“人是什么”,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做人,即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德性;法学上的人格是以研究人的资格为根本内容,关注的是人的权利与义务。
所以,和谐人格在心理学角度上就是指构成个体心理的各个因素,如需要、动机、信念、性格和气质等都协调统一,诸如感性、理性和非理性等互相平衡,向安康方向开展的心理人格;在伦理学角度上就是指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取向,具有社会认可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选择才能的高尚道德人格;在法学角度上那么强调个体自觉养成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标准,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是一种理性的法律人格。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社会学上的人格范畴看,和谐人格又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关系的完好与和睦。
由此,所谓和谐人格就是指构成人格的理性与非理性、思维与情感、信念与行为等互相平衡、互相协调,自我调控机制完善,是个体自我身心的和谐开展,是个体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等的和谐开展,是个体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构建和谐人格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建构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才进步,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构和谐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发展和教育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这些特殊教育功能,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直接的正面的影响,成为塑造青少年和谐人格的主要教育渠道。
一、从教师独语走向师生对话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大多通过教师讲解、讲演、讲述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这种一支粉笔一张嘴式的“独语”是一种宗教式宣讲,凭借军事化纪律管理作支撑,要求学生洗耳恭听做好笔记掌握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内心的感受;没有对话,听不到不同的声音。
这种“独语”仅仅把政治课堂看成了应试的工具,只教书不育人,漠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变单向教育为双向交流。
新课程视野下的师生对话则是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争论等方式,使学生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
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对话中,体验到知识、自由、尊重、宽容与关爱,同时得到激励、召唤、指导与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的交往不仅可以扩充认知领域,优化认知结构,增进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我们最重视师生接近,最重视以人教人。
”“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真正的人格教育。
”所以,高中政治课堂必须从教师“独语”走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面向社会、面向新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个性生命。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说理疏导、情感陶冶、品德实践、榜样示范、论文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多一点人生点拨、多一点平等交流、多一点情感共鸣,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人格的独特发展。
二、从文本理论走向新鲜生活
对未成年学生来说,高中政治课教材高头讲章多、喜闻乐见的话题相对少。
高中生在政治课堂上,常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着高头讲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所以,学生的人格被分裂为两个不相关的世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
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政治课的课堂不是远离尘世的空中楼阁,一旦出现了与现实的脱节,这块领地就必然是“理论的沙砾堆砌的沙漠”。
生活世界是鲜活的人文世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未分化的整体世界,而不是理论的、逻辑的、分割的碎片。
以生活世界为依托的政治课堂教学充分吸收生活世界的直观性、本真性、体验性,要求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践,恰当举例、分析问题和解说,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建构人格。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
拿哲学教学来说,哲学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教学决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充实和扩展与鲜活的生活、生命有关的哲学内容,可以是:兴旺的哲学家族、纷争的哲学前沿、捣鬼的哲学悖论、风趣的哲学大师等。
这就是创新地使用教材。
教师在明确基本价值取向引导的基础上,可以精选与生活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案例、典故、观点,使学生不仅仅获得知识,还让学生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通过课堂预设的情景,呼唤学生的良知,鼓舞学生的斗志、矫正不良的言行。
三、从灌输说教走向自主建构
在《词源》中灌输被解释为“灌注输送”,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在久远的教育历史中形成的,在科技理性横行之下,教育的塑造人格价值逐渐失落,工具意识逐渐增强,教育时而成为社会政治工具,时而成为社会经济工具,使学校成为社会人才和劳
动力的生产机器,灌输成为教育中固化人的心灵的一种高效率的手段。
强制性的灌输与素质教育的真谛是背道而驰的,是一种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无视人的自由与尊严的教育。
杜威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
”同时他的结论是:“任何主张将(道德)知识灌注在一无所有的心灵上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扬弃。
”人格是个人身心发展的体现和需要。
马克思说:“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冲动。
”个人习得和谐人格,实质是个人向善的自然追求,也是社会所期望的个人的一种理想状态。
人格建构是强化和内化的统一,是个体心理结构“自组织”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引导学生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