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文学的关系
梦与文学关系之浅谈
梦与文学关系之浅谈摘要:梦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重要价值,因此梦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他们常借作品叙述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
然而文学中的梦多数并非梦的实录,而是清醒的创作意识的产物,因而文学的梦比真实的梦对当代社会更具有反现实或超越现实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梦,意识,文学1、梦的性质及对其认识《说文解字》将梦释为“从夕,亦省声,不明也”。
“不明”,即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梦幻之谜渐被揭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解释为:“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对梦的性质认识各异,或认为梦是现实的反映、预见的来源、祛病的灵性感受;或认为梦是一种觉醒状态;或把梦视为一种潜意识活动。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二十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全新的、更富创见的心理学说。
他将梦从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引进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并对它做出科学的解释。
弗洛伊德在其作品《精神分析引论》和《释梦》中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梦的理论和释梦的技术。
他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
”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这些欲望在白天受到了意识的控制和压抑但并没有被消除,夜间借助于睡眠时人的自控和监督能力的减弱,这些欲望便乘虚而入、重新复活,便形成了梦。
他从梦的解析中发现了人类潜意识心理的奥秘,从而获得了一种重新审视人类意识及其产品(包括文学、宗教、艺术等)的全新的角度与出发点,并且,他将文学创作与人的病态心理、潜意识联系在一起。
1908年,他的作品《作家与白日梦》将文学与梦幻之间划上了等号。
这对文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把一切文学作品等同于梦,但至少可以说人类有相当部分作品确实具有梦幻性质。
简析“梦”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人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的过程,停。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不少关于梦境的描写。
那么,哪些作用呢?接下来,笔者就举例谈谈。
一、可以表达思想感情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词的上阙写时间的流逝,年之久,是实写;下阙记述梦境,相处的画面,出了对亡妻的思念,日,词人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往事蓦然至心间,止。
但是,么的深厚,常巧妙。
在现实生活中,词人只能看见里,他却能够看见妻子“正梳妆”是“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普通的场景,的点点滴滴之中。
夫妻在梦中相见,本是二人并没有卿卿我我,而是“相顾无言,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梦境,有艺术效果。
一场梦逆转了时间与空间,一对夫妻能够再次相见,让苏轼对爱妻忘”碎片断,之后又将现实与梦幻混在一起,说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可他明明知道妻子再也无法与自己重逢了。
这首词的感情非常的深沉,表达了词人对爱妻的怀念之情。
难怪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二、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比如,鲁迅先生在《阿Q 正传》中写阿Q 在土谷祠梦见自己把平时欺辱他的人都惩罚了一遍: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 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作者借这一梦境很好地凸显了阿Q 的性格特征。
阿Q 平时受人欺负,不敢反抗,只有在梦里才能做一回主人,出一口恶气。
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软弱且喜欢自欺欺人的人。
又如,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描写了大堰河的梦境: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这一梦境不仅表达了人物的美好愿望,而且凸显了大堰河的美好品质。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梦的作用.doc
浅谈文学作品与梦内容提要:梦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为理论依据,以部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本身、作家和作品价值两方面,对梦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进行一个较浅的探讨。
梦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脑潜意识的反应。
梦不仅是作者有意识的创造,也是作者思维活跃的标志。
在文学作品中,梦能够表现文章中心和主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能预示后文或结局;能反应人物性格心理。
对作家或作品价值,梦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梦,相信大家都做过,而文学作品中的梦,也相信大家曾见过不少。
那么在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梦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应了解什么是梦,及文学作品中的梦又有何特点。
一、什么是梦尽管梦的存在早已在几十年前即令人困惑不解,且所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引从来就没有人能引用一家说法涵盖一切现象,史前时期;原始人类有关梦的观念,深深影响了人们对宇宙和灵魂的看法,他,们深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一切梦均来自他们所信仰的鬼神所降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已认为梦是心理的问题,它并非得于自然,而是一种由于精力过剩(diamonic)而来的产物,他所谓的“精力过剩”,意指梦并非超自然的显灵,而仍是受制于人类精神力的法则,他认为梦是按梦者本身睡眠深度所产生的不同精神活动。
而弗洛伊德博士认为梦是人脑中某个潜意识思想寻找机1会进入前意识,然后突破而入意识界肘,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前意识的思想被潜抑或由潜意识所驱逐而加。
以取代后的显现,当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里还有很多理论家、学者对梦进行过较深入的探讨,这里就不一了道来了。
二、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特点生活中的梦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反映,而文学,作品中的梦则不同,具有以下特点:(一)它是作者有意识的创造,与现实中的梦有必然的联系,并附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正如威廉·琼生所作的《格拉维拉》里夹有许多作者编出的梦一样,大多数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家们都在其作品中,涉及到“梦”。
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高鸿萍(闽江学院中文系)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很多,而举世闻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其发行量无法统计的划时代的不朽著作之一就是《梦的解析》。
此书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声称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一、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首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
“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
”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 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就象谚语中问:“鹅梦到了什么?”回答是:“玉米”。
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理论完整地包含在于这两句话中。
第二,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指出,关于梦是欲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许多时候和各种情况下,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一目了然。
“少儿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而针对有人对梦的统计结果,大部分的梦是不愉快的梦,只有少部分肯定是愉快的梦,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 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
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
”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这是梦进行了化妆。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
有了这么一个公式,不管什么样的梦,便都可以纳入“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
文学家笔下的“白日梦”——浅谈弗洛伊德白日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文学家笔下的“白日梦”——浅谈弗洛伊德白日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发布时间:2023-05-29T07:15:56.115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4月总第447期作者:邱潇潇[导读] 一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愿望的投射,这种情感和愿望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翻译系江苏南京210044弗洛伊德是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并开创了心理分析学派。
其中,在其作品《作家与白日梦》中,他从“文学作品是一场白日梦”的角度来分析文艺作品的创作。
他提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有较大的主动性;首先,他知道如何去加工他的白日梦,从而使之失去令人刺耳的带有个人印记的声音,为别人提供欣赏的可能性;他也知道如何有效地掩饰它们,以使它们那受到压抑的源泉的起源不易察觉。
此外,他拥有处理他所独有的材料使之忠实地表达他的幻想中的观念的非凡能力。
”我认为弗洛伊德的这段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愿望的投射,这种情感和愿望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
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了他们的作品中,通过作品来表达他们的各种情感,抒发对于时代、生活的不满和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而作品则是情感的载体和寄托,这种情感大多与艺术家本身的经历相关。
以作家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为例,《变形记》的创作与卡夫卡的自身经历息息相关。
首先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及他的家庭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出生贫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男子主义、强势、偏执的家长。
他反对卡夫卡写作,强迫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工作,希望子女都能继承他的产业,成为优秀的商人。
生活在这样强权、高压之下的卡夫卡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也与自己的家庭渐行渐远,他的性格和人生也深受父亲强权干涉的影响。
就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也因为异化为甲壳虫最终遭到家人的厌弃,最终孤独地逝去。
其次是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使得卡夫卡始终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看尽了世态炎凉。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文艺心理学观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意识和无意识
两个层面,无意识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储存库,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
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性欲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心理活动,也影响着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3. 梦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它是人的
本能和欲望的满足,也是人的心理冲突的解决方式之一。
4. 文艺创作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作家和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本能和欲望,同时也满足了观众
的本能和欲望。
5.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
自己的心理健康,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升华等多种方式。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强调了人的无意识和性欲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理论。
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心理学和文艺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之神秘虚飘与文学之创造:浅释弗洛伊德的梦与文学
梦之神秘虚飘与文学之创造:浅释弗洛伊德的梦与文学
王文宏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10)002
【摘要】阐释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实质,即梦是一个充满含义的心理行为,它的
动力始终是一咱渴望满足的愿望。
梦的形成经历了凝聚、移替、象征和修饰加工过程。
并阐释了弗氏关于梦与文学创造的关系,即梦艰给作家、艺术家以启示与创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素梦是人愿望的满足,而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把自己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贯注到充满纪想的艺术作品中去。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王文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5
【相关文献】
1.梦与文学——弗洛伊德关于创作过程的无意识论分析 [J], 李大敏
2.京派小说家的"回忆"和"梦"文学观与老庄的"虚静"论 [J], 冯晖
3.论文学翻译中召唤空间的再创造--以《红楼梦》两英译本为例 [J], 魏泓
4.让语文学习为学生创造美丽的『五彩梦』 [J], 王玉军
5.试析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文学的关系 [J], 朱中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之神秘虚飘与文学之创造_浅释弗洛伊德的梦与文学
梦之神秘虚飘与文学之创造———浅释弗洛伊德的梦与文学王文宏(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5)收稿日期:1999202202作者简介:王文宏(1956- ),女,吉林省延吉市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摘 要:阐释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实质,即梦是一个充满含义的心理行为,它的动力始终是一种渴望满足的愿望。
梦的形成经历了凝聚、移替、象征和修饰加工过程。
并阐释了弗氏关于梦与文学创造的关系,即梦能给作家、艺术家以启示与创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梦是人愿望的满足,而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把自己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贯注到充满幻想的艺术作品中去。
关键词:梦;实质;形成;文学创造中图分类号:I0205 文献标识码:A1900年,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出版了,满怀信心的弗洛伊德满以为这部书的问世,将要震憾世界,人们会从环球各方向他投来无数光彩的花环。
然而,他未曾料到,除了冷落的寂寞之外,还掺杂着一些人的诋毁与唾弃。
但是,这些冰冷的遭遇,并没有使弗洛伊德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他等待着……。
终于十年之后,《梦的解析》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辉煌,它风靡世界,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西方评论界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好象一把火炬一样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许多隐藏在心理深层的奥秘。
这部书的出版,确立了弗洛伊德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也由此堂而皇之地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引起了世界学术界极为认真地关注与确究。
1 梦的实质与形成111 梦的实质做梦是人类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现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生从来不做梦的,梦紧紧依随,陪伴着人的生命,只要生命存在,梦就存在,而且梦又占具着生命的很大一部分。
但是,在弗洛伊德之前,却很少有人对梦做过专门的研究,所以也就没有关于梦的科学说明,人们注意到了梦的现象,却为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古希腊的亚历山大五次出征,总是带着最著名的释梦师,为的是能将经常出现在他睡眠中的梦解释清楚来卜测未知。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08汉语言文学(师范)2 周海燕200842306244一、心理的材料与来源与文学一致。
将心理生活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的,这是精神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前提。
“意识”是人类状态的最高形式,是人的心理因素世界中的“首脑”,它统治着整个精神世界,使之动作协调。
它是现实生活材料在脑中形成的印象以及对现实生活作出的判断及评价,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而文学创作的一个最表层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离开现实生活,作家就不可能写出作品,因为无从下笔。
如张爱玲的文章离开不了满清遗老遗少的影子和三四十年代中女性结婚员千疮百孔的情感世界,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张爱玲只能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写小说,却不可能写出现代都市化,科技高速发达的人们生活状况。
“前意识”,是属于意识的观念和思想,因与现实的生活无关,被排除出意识,而留在意识附近,可以较快、较易地进入意识领域内。
在意识和前意识以外,即是“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中占据最大量,最原始的部分。
而与潜意识相对应的“本我”,是遗传下来的动物性本能,是一种原始动力机制,其目标是毫不掩饰地满足生物欲望,内部充满了非理性、反社会和破坏性的冲动,是潜意识结构部分,是所有本能的承载体,他与生俱来,是最原始的及部分,遵循着快乐的原则。
“潜意识”中非理性、反社会和破坏性的冲动是为社会所不容的,比如说男性潜意识中的俄狄浦斯情节,女性的恋父情结,不劳而获,夺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占有世界上最漂亮美丽的配偶,获得这个世界最多的财富,攻击他人等等,这些都是不被社会所容,不符合社会规则,是要受到谴责的,甚至受到惩罚。
而人的保护自我的本能,为了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在“自我”和“超我”的监督之下,压抑人的“本我”,压抑人的兽性。
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必定有他自己所要表达的愿望,男性作家的情感世界必定是希望有众多的美女围绕着他,以他为中心,被他征服;而女性作家大部分都是希望有多金帅气成熟稳重等等的几位男人对她爱得死去活来。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汉师1班韦剑虹 611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强调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学说和梦的学说。
(1)心理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潜意识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意识是指凡是自己能够觉察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理结构的表层。
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潜意识的中介机制,即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回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
虽然它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侧重于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
潜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因此又称为无意识)。
它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合社会理性,被压抑着,但是并没有被消灭。
它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被认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灵的核心。
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后来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表述为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中间一层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因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办事。
本我引诱诱使自我满足它的愿望,超我约束自我压抑本我的欲望。
因此,自我要调节本我,知觉现实,寻找一种能够满足需要的适当客体。
晚年,弗洛伊德又把本我修正为两类,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简析梦的产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简析梦的产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作者:蔡佳颖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3期摘要:梦的诞生源于我们生活中的欲望,是力比多作用的结果,而文学创作中的灵感亦来源于此,欲望与梦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灵感文学创作,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梦对文学创作也有着较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梦是如何产生的,文学作品如何产生和梦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欲望;力比多;梦;生活;灵感;文学创作一、梦的产生关于梦产生的原因,学界多认同弗洛伊德的观点,他在《梦的解析》[1]第三章中谈到梦的产生是无意识的。
而我们之所以会做梦,是因为在现实中有许多未完成的愿望,在意识的作用下,在梦中得到补偿。
比如病人渴望摆脱病痛的折磨,孩子渴望旅行、陪伴、美食等,通过伪装和变形的形式将在梦中实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与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本我是最原始的人格,不断寻找着满足和快感,尤其是在性、生理和情感方面,而这感官上的快乐也就是“力比多”。
平时这种无意识的冲动被自我抑制,但当我们进入睡眠,意识得到放松,这种未能得到满足的,最原始的欲望便在我们心底蠢蠢欲动,并通过梦的形式表现出来。
可简单理解为,梦是欲望的产物,是力比多作用的结果。
二、文学创作的产生灵感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作家在偶然的情况下,艺术想象高度活跃,将为文学作品带来质的飞跃。
而灵感的來源也离不开力比多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然而由于现实原因,有很多欲望无法被满足。
无论这欲望是否被满足,都会给我们带来相应的喜怒哀乐的情绪。
而作家则利用这一机缘将这受欲望影响的情绪文字化。
可以说,灵感就来源于欲望。
当作家的欲望得到满足,他便觉得快乐,这种喜悦的情绪融进作品中,便使作品产生轻松愉快的基调。
然而当他的欲望没有实现,则他会感到痛苦,这种悲伤的情绪将在作品中体现,使之呈现沉重凄凉的氛围。
梦与文学关系之浅谈
梦与文学关系之浅谈摘要:梦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重要价值,因此梦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他们常借作品叙述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
然而文学中的梦多数并非梦的实录,而是清醒的创作意识的产物,因而文学的梦比真实的梦对当代社会更具有反现实或超越现实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梦,意识,文学1、梦的性质及对其认识《说文解字》将梦释为“从夕,亦省声,不明也”。
“不明”,即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梦幻之谜渐被揭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解释为:“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对梦的性质认识各异,或认为梦是现实的反映、预见的来源、祛病的灵性感受;或认为梦是一种觉醒状态;或把梦视为一种潜意识活动。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二十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全新的、更富创见的心理学说。
他将梦从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引进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并对它做出科学的解释。
弗洛伊德在其作品《精神分析引论》和《释梦》中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梦的理论和释梦的技术。
他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
”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这些欲望在白天受到了意识的控制和压抑但并没有被消除,夜间借助于睡眠时人的自控和监督能力的减弱,这些欲望便乘虚而入、重新复活,便形成了梦。
他从梦的解析中发现了人类潜意识心理的奥秘,从而获得了一种重新审视人类意识及其产品(包括文学、宗教、艺术等)的全新的角度与出发点,并且,他将文学创作与人的病态心理、潜意识联系在一起。
1908年,他的作品《作家与白日梦》将文学与梦幻之间划上了等号。
这对文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把一切文学作品等同于梦,但至少可以说人类有相当部分作品确实具有梦幻性质。
白日梦理论
论“白日梦”理论与文学创作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儿童为获得快乐,会不由自主地与同伴做很多游戏。
而成人即便缺少了快乐,也不会做这些游戏,但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会进行幻想,而这些幻想也是很隐蔽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也是一种幻想,也是成人发泄欲望,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
文艺也是被压抑的一种本能冲动,就如同中国古代文论里“不平则鸣”“言为心声”的观点。
文学与梦实质上都是一种替代物。
因此,弗洛伊德提出了“创作即白日梦”的思想,对整个西方文艺界造成强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引发了一场理论革命。
文学创作其实也是一场“白日梦”。
文学作品和梦都飘离了现实,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纠缠,进入了一个非现实的世界。
两者都是以满足性本能为中心却又不想惹是非的幻想。
文学和梦都源于被压抑的性欲,创作和做梦都经历了一个“压抑”、“转移”和“感官意识的加工”过程。
文学创作是作家发泄和表达内心无法满足的愿望的一种方式,是作家以艺术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以宣泄的过程。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品常常正是作家内心被压抑的性的火焰或爱的本能升华的结果。
从屈原的《离骚》到“李杜诗篇万古传”,“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再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每一首诗,每一部作品,作者们的感情犹如岩浆洪水,从细细悠悠的字里行间喷涌出来。
读之,震撼人心,读后,余韵无穷。
艺术家与神经病人有着相似之处。
神经病人对现实不满,便离开现实走向幻想的世界。
艺术家也从他所不满的现实中走进艺术之中,但艺术家仍然有清醒的意识,他知道如何回到现实生活。
当某读者为歌德创造的“维特”五迷三倒、不能自拔以致以命相殉时,作者本人也许正沉浸在把酒临风、吟花弄月的雅意之中。
弗洛伊德将自己的研究领域切入到无意识领域,把我们晚上所做的梦与文学想像和艺术幻想联系起来,为我们研究文学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西方文学对梦的解析
90西方文学对梦的解析张清平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旅游与体育学院摘要:梦不仅是了解正常人潜意识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通向病态人格的捷径。
而西方文学与梦境的结合分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梦境的疑惑,更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并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安慰。
本文针对西方文学对梦的解析研究,将从西方文学与梦的不解之缘入手,结合《梦的解析》文学价值的分析,论述出弗洛伊德对梦的具体解释。
最后,本文将总结《梦的解析》对西方文学创作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的心理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西方;文学;梦;解析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本西方关于心理学的著作。
但是,这本著作还与文学有着莫大的关联。
弗洛伊德在其中写过这样的话,“《梦的解析》必须与诗歌、神话和通俗成语的丰富题材更密切联系”。
《梦的解析》中梦境分析与文学性的结合,如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在文学故事中涉及到梦境,比如《入侵脑细胞》等。
这本著作跨过了灵魂深处,掺入了朦胧的梦想,使人感受到迷醉。
一、西方文学与梦的不解之缘在西方,有许多学者专家以研究心理学文学为主,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其中,以梦境为主题的居多。
于是,梦与西方文学就有了不解之缘。
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为典型代表。
弗洛伊德最开始创作过《作家与白日梦》,这篇文章中的典型意象引发了人们的想象,文学作品也由此升华。
西方文学与梦的不解之缘包括两方面[1]。
第一,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参照。
梦能从映像方面,给予艺术家一定的创作灵感,梦是一种具有价值的精神追求,使某种愿望的达成成为可能。
第二,梦想和艺术创作都是欲望的满足。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文人不禁加大对梦境意境的描写,使自身以及潜意识得到满足。
同时,梦与文学创作都来源于现实,又能激发对现实的反思。
比如,《红楼梦》中“梦幻识通灵”与“宝玉游太虚幻境”等情节,都是通过梦境表达,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封建社会的研究反思。
二、《梦的解析》文学价值《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作品。
梦、幻觉、灵感与文学的关系
梦、幻觉、灵感与文学的关系现代心理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无意识。
无意识的发现,为理解梦、幻觉、灵感等神秘的、难以理解的精神现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而梦、幻觉、灵感与文学的关系,充满了神秘而有趣的现象,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一、梦与文学梦与文学的关系至为密切,已为许多文学现象所证实。
这不仅由于文学本身具有梦的性质,而且因为有些作品本身就是梦中创作的。
《忽必烈汗》(又名《一个梦中的幻觉》)写于1797年夏天。
作者柯勒律治说这首著名的长诗是在梦中完成。
他服了鸦片后沉沉入睡,在梦中写成一首有二、三百行的长诗,醒后记忆犹新,立即将它记在纸上,可惜只记下50多行,就因客人来访而中断。
等送走客人后,梦中呼之欲出的百余行诗句全部遗忘。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在梦中或梦后写成的。
梦中瑰丽变幻的奇景,更刺激了读者的想象,使这首诗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诗人在梦中穿上东晋诗人谢灵运特制的登山木屐,在半空中望见海日初升,听见天鸡鸣叫,正在曙色初开、山花迷离的小径上休息,刹那间又觉暮色降临,耳畔但闻熊咆龙吟,惊魂甫定,忽然霹雳一声,山岳崩颓,天门大开,一个神仙世界呈现眼前:"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群兮纷纷而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若不是在梦中,恐诗人无论如何驰聘想象,也难以捕捉如此壮丽、如此缥渺的画面。
李贺的《梦天》也是捕捉梦中的幻觉写成的。
诗中写梦中登上月宫、路逢仙女、与仙女对话;下望人间,觉世界无比渺小。
那种大胆的想象、奇妙的构思、怪谲的风格,本身就具有梦的特色。
仔细品味以上两首二李名篇,可以看出梦作为特殊的精神现象,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提供创作的原型、常常"柳暗花明"的扭转创作危机、展开创作的想象,由于梦的作用,为创作蒙上浓厚的神秘色彩,平添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受压抑的欲望往往在梦中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出来。
这一点,不难从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得到印证。
梦与文学_弗洛伊德关于创作过程的无意识论分析
理论导刊9919梦与文学自古以来就存着极其微妙但又难以表述清楚的联系。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里,作家借作品叙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的创作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梦与文学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弗洛伊德第一次用创作动机论将梦和文学创作的深层机缘联接起来,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动机来源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
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和动因。
艺术创作也不例外,文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能欲望的一种手段。
人的幻想是由人的实践欲望形成的,幻想的实质就是人在实践中被压抑的欲望的感性显现。
对于作家来说,其创作过程就类似于白日做梦,即以幻想的形式宣泄受压抑的情感、满足被压抑的欲望,“白日梦”就是作家的幻想。
弗洛伊德认为,人幼年时喜欢做游戏,长大后不再做了,但做游戏的愿望并没有消失,便代之于幻想和创作。
一篇作品就象一个白日梦一样,是作家幼年时期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
因此,艺术是成年人的‘游戏’,是童年游戏的继续和替代。
弗洛伊德将幻想、游戏、创作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就是成年人满足欲望、宣泄情感的‘游戏’手段和结果。
我们知道,艺术和游戏都有极强的幻想性质,但不同的是,成年人对其幻想愿望往往进行掩盖,而儿童的游戏则不加任何掩饰。
所以,当作家将其作品呈现出来时,尽管它不过是作者的一场白日梦而已,但读者读之却能获得极大的兴趣和快乐。
这是因为,首先,作家在创作时,通过改变和伪装的方式减弱了‘白日梦’中的利己主义成份,将幻想由纯粹个人的欲望变为公众的欲望,使读者能够普遍接受;其次,作家善于使用各种写作技巧,在表达自己的幻想愿望时,借助于种种表现手法,不仅淡化了幻想中的唐突成份,而且还提供给读者美的表现形式。
正是因为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幻想时采用了隐饰和演化的手法,一般读者虽不具备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技巧,但通过阅读作品,也能与作家一样毫无顾忌地享受自己的“白日梦”,从而获得艺术的快感。
如作者和读者都是通过言情小说的描述来游戏感受爱情的柔情蜜意的,作者和读者的情感借作品(白日梦)得以升华;而武打小说、枪战片则能使人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感情(愤懑、痛苦、暴虐)借激烈、残暴的情节描写得以(白日做梦般)消解和宣泄。
白话弗洛伊德(四):梦
白话弗洛伊德(四):梦(四)梦其实要说做学问的严谨,弗洛伊德比他几个弟子要差很多。
他的弟子想走学术路子,尽量的满足可测量性,可重复性等等要求。
而弗洛伊德从来不尿这些,都是散文体的案例分析。
但是不碍事,弗洛伊德名气依然大得惊人。
这原因之一,或许是因为他说他能解梦。
老百姓听不懂太多严谨学术名词,可是解梦这事,老百姓都有莫大兴趣。
梦这玩意,人人都做。
可咱都知道梦的内容荒诞无稽难以索解。
古时有解梦的,至于那东西有多靠谱,大家心里应该有数。
而现在有个弗洛伊德说他能科学解梦!这个厉害了。
本来吧,他那些释梦,解法有点五迷三道的很难让人信服。
不过有热情的文学家和导演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给浪漫一下,让大众看着似乎大概仿佛懂个差不离,于是就觉得这弗洛伊德,牛!特别有想法!其实就基本原理来说,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也不是怎么玄乎,就这么几条。
最根本一条是,所有的梦,其实都是内心愿望的满足。
比如您要是梦见您顶头上司碰上车祸了,那他就敢肯定这位上司平时对您不咋滴。
这个倒不是很离谱。
咱中国人早看出来了,不是说了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大家要都这么做梦,那弗洛伊德就不会这么大名气了。
因为,就这个梦,连街头算命的都能分析这个含义。
用不着惊动弗洛伊德他老人家。
让问题变得复杂的是,大多数的梦是一脑子浆糊乱七八糟毫无逻辑,啥意思特别难看明白。
当然这是从“常识”角度说话。
要照弗洛伊德说话。
那不是没逻辑。
那里面的逻辑清楚着呢。
不过那不是咱平时醒着的时候说的那些逻辑。
那是潜意识世界里面的逻辑。
您要不懂那个逻辑您就觉得乱。
您要看懂了里面的道道,那就比数学公式还有规律。
早先咱谈潜意识理论的时候也聊过,所谓潜意识就是您心底有些个不爱让人知道的想法(咱就是个比方),因为这想法不大体面,想着就膈应。
您不光不想让人知道,连您自己都不爱面对这事。
堵心。
于是您的超我一瞪眼,这个阴暗思想就躲到潜意识里藏着不露头了。
但是人类天性,谁都不愿老呆在黑屋子里不见天日。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梦的解释的观念在中国现代和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彰显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梦的解释的观念在中国现代和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彰显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释梦理论无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家们在关注无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的同时,当然,也并没有忽略这一点。
作为一个心理决定论者,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
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定的基础上的。
这两个假定是推导出梦是愿望满足的前提,同时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是对梦加以解释和研究的根据。
在其精神分析学说中“梦”被看作“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
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梦因愿望而起,梦的内容即在于表示这个愿望,这就是梦的主要特性之一”。
此外,梦更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梦还有一个不变的特性,就是梦不仅使一个思想有表示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
”在人的大脑进入睡眠时,“超我”的检查作用松懈,受压抑的“本我”的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通过各种的化装和变形将梦的隐念变成别的形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具体来说,梦的发生包括以下一些要素:首先,梦的发生有一个心理内驱力,即愿望的达成。
其次,梦的发生运用了独特的形式和手段,即改装。
最后,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的来源大致分为三类:一般性来源;孩提时期的经验;肉体上的刺激。
他认为梦采用了原始的表现方式来表达人的思想。
梦的运作有四个基本过程:第一,“凝缩作用” (c on—denSation),即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意;第二,“移置作用” (displacement),即以隐意元素取代或置换另一隐意元素;第三,“特殊表现力” (representability) 即将思想变成现象,用幻觉的形式表达某种心理意识和观念;第四,“二度校正”(secondary elabo—ration),即梦的润饰作用,通过对梦的产品进行重新排列,使其原有的构成秩序变得交错杂乱,以此表现其伪装的隐匿思想。
梦与文学的异同
梦与文学的异同梦与文学的异同摘要:古往今来,梦与文学的关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梦与文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差异。
在动力因源起方面,二者都是欲望的表现与满足,但梦起源于无意识,文学是有意识的创作;在外部形式与内部结构方面,都借助形象和图画,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意义的明晰程度上;在作用和功能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受压抑的欲望,但文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梦则不然。
关键词:梦文学动力结构作用千百年来,“梦”始终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话题。
柏拉图认为梦是一种感情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梦是一种持续到睡眠状态中的思想;尼采认为梦是白天失却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甚至也有人认为梦就是文学,文学就是梦。
20世纪以来,滥觞于弗洛伊德的“里比多”、“潜意识”、“升华”、“俄狄浦斯情结”,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话语。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动机来源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文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能欲望的一种手段。
对于作家来说,其创作过程就类似于白日做梦,即以幻想的形式宣泄压抑的情感、满足被压抑的欲望。
笔者在本文中将试图从三个方面浅议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即:动力因源起方面;外部形式与内部结构方面;作用和功能方面。
一梦与文学的动力因源起的异同艺术创作和梦都在于表现愿望。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将美好的事情比作梦,这就证明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某种愿望。
如我们身临佳境时,常有梦境般的感觉;当某件意想不到的好事突然来临时,我们也常情不自禁地说:“这不是在梦中吧?”一般来说,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借助于梦来完成。
在梦中,人或轻松、或痛苦、或愉快,都是现实愿望的一种释放或实现。
艺术创作是作者借以表现愿望、实现愿望的一种手段。
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文艺创作的人多是现实中感到不幸而产生了愿望,创作是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愿望的一种形式,由于作者的愿望在现实中受到了压抑,不能发泄,就借助于创作得以释放,使幻想得以暂时的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出发,探析弗洛伊德有关文学发生的心理动因。方法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作家与白日梦》等论著,分析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的特质相吻合,文学京剧是艺术家的白日梦。结论 也存在着区别。 2 关键词 3 梦的理论;文学;关系 2 中图分类号 3 4%5" 2 文献标识码 3 6 2 文章编号 3 #%%78$!’" 0 $%%& 1 %$8%%!"8%$
!"# $%$&’()( *+ ,)-./%0 12#/0 $3*/4 4"# 2#&$4)*% 3#45##% 02#$. $%0 &)4#2$4/2#
!"# !$%&’()*&’
・ !"・
2# 3
行了化妆,经过解析,不愉快的梦的动机仍然是现实欲望。 对于梦为何要进行伪装,他认为“每个人的梦是由两种精神 力量 0 或可描述为倾向或系统 1 支配的。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 望用梦来表现出来,另一种力量则对梦中的欲望实行稽查作 用,迫使欲望不得不通过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2 & 3 因此要 解析这类化妆的梦,就必须透过梦的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梦 背后的思想来。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 — “显意”和“隐 意”。所谓显意,它类似于假面具,是“梦所叙述的东 西”,“梦的外显的内容”。所谓隐意,是假面具所掩盖的 欲望,是“那种隐匿的我们只有通过观念分析才能达到的东 西。”是“内隐的梦的思想”。梦的解析过程就是从外显的 梦到内隐的梦的工作过程,而“每个特殊的梦经过分析后, 必定可以重新证明梦确实具有代表欲望满足的一种神秘意 义。” 2 " 3 #C ’ 梦工作的四个过 程 梦是如 何由隐意转 变成为显意 的,这是《梦的解析》专著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弗洛伊德认 为梦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凝缩作用。“任何人对梦内 容和梦念进行比较进,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梦进行了大量的凝 ・ !"・ Nhomakorabea!
夜间梦与白日梦之间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动机来源于意识的本能欲望,
艺术创作也不便外。文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 能欲望的一种手段,人的幻想是由人的实践欲望形成的,幻 想的本质就是人在实践中被压抑的欲望的感性显现。对作家 来说,其创作过程就类似于白日梦,即以幻想的形式宣泄受 压抑的情感,“白日梦”就是作家的幻想。弗洛伊德认为孩 子们最热衷的、最喜欢的事情就玩耍和游戏,在这种游戏 中,孩子们构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或者,更进一 步,他以自己高兴的崭新的方式重新安置他的世界的事物, 在这个意义上,玩耍中的孩子正是在以类似作家的方式在行 动。当孩子长大以后,他停止了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 放弃了幻想,他说到“实际上,我们根本不能放弃任何事 情,我们只不过将一种事物转换为另一种,那看上去是被抛 弃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替代物或代用品的组合。” % ( & 而这种 替代游戏的方式就是“白日梦”即艺术创作。 #) $ 艺术创作和梦都在于欲望的满足,“当科学工作成功 地解释了梦的歪曲这一因素时,我们将不再难认识到夜间的 梦与白日梦—— — 我们均十分了解的幻想—— — 完成同样是愿望 的实现。” % $* &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作者借以表现愿 望、实现愿望的一种手段,在他看来艺术创作的人多是现实 中感到不幸而产生表述愿望的,创作是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 愿望的一种形式,由于作家的愿望在现实中受到了压抑,不 能发泄,就借助于创作得以释放,使幻想得以暂时的满足。 #) # 艺术创作和梦在满足欲望的表现方式上都使用了歪曲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欲望的达成,梦通过化妆扭曲地表达欲望,以及通过凝缩、移置、象征和润饰进行梦的工作,这正与文学 梦与白日梦 0 文学 1 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之间
奥 地 利 精 神 病 医 生 、 心 理 学 家 弗 洛 伊 德 0 9:;<=>? @AB=? 1 在 $% 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全新的、最富 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因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 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弗洛伊 德成为了 $% 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人物之一。 有人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哥白尼相提并论;有人以弗洛 伊德的出现为标志将人类的认识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有人称弗洛伊德是“人类伟大的人物和领路人之一”。的 确,弗洛伊德以其对人类精神和行为所作出的惊世骇俗的发 现,不仅对心理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 学、政治学、美学等几乎所有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而且也 对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了解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都产生了划时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 论出发,探析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的形式。文学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化妆的梦,作者是 以委婉隐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幻想的。而艺术家使用化妆的 形式来进行创作根本的原因在于,“相反,成人则为自己的 幻想感到害臊,并对别人加以隐藏。他把自己的幻想像最私 人化的财产一般珍藏起来,通常,他宁可承认自己的过失也 绝不告诉任何人他的幻想。因为这个理由,可能产生这样的 认识,即他相信自己是唯一创造此种幻想的人,他丝毫不知 道别人那里这类创造十分普遍。” % $$ & #) + 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梦的形成经历了凝缩、移置、 象征和润饰这四个过程,而文学作品的形成基本上也是经历 了这样几个过程。作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他决不是在作品 中写了某一个具体的人与事,也不是将现实生活原原本本地 搬到作品中,而是集中了许多人的性格特点与形态,集中了 许多事件,从中选择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这种选择与 集中恰恰与梦的凝聚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都会将凌乱的 经验与体验凝缩成一个新的整体而整理出来,新的整体的出 现,不是原来雏形,而是取代了,将之赋予一个新的意义, 这个新的意义的东西代表着一种新的抽象思想,这种抽象的 思想通过文学作品中具体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 + 弗洛伊德强调梦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但二者的 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梦里,梦境可以随意变化,梦念之 间可以没有逻辑性,时间、空间以及主人的活动是随意的, 情节经常不连贯。但在艺术创造中,作家心理结构总有一部 分是健康的,那便是使他得以构想、计划,并使其作品成功 的部分。也就是说作家在创作中自始至终进行着有意识的控 制。虽然梦和文学都是表现人的欲望,文学创作在满足欲望 的过程,更具道德感和理性,它是现实世界集中而典型化的 表现,是非曲直在作品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惩恶扬善的情节 描写更是作家和读者的追求。但梦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基 本不受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影响,“在梦中,我们并没有变得 更完美或更有道德感。相反,意识在梦中似乎应该沉默,因 为在梦中我们感觉不到同情,可能会犯下最丑恶的罪行—— — 偷窃、暴力和凶杀,对此毫不在乎,以后也毫无内疚之 意。”% $#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弗洛伊德, 梦 的 解 板 % . & ) 北 京 : 国 际 文 化 出 版 公 司 , $((( , # , (- ,$#! ,$,- ,$,! ,#’# ,+$$ ,",) % ’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 % . & ) 北京:国际文化 出版公司,$((( ,$,) % ( & 、 % $* & 、 % $$ & ,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 % . & ) 北京:国 际文化出版公司,$((( ,$** ,$*- ,$*$) / 责任校对:罗 辉0
第#期
井 冈 山 医 专 学 报
第 $$ 卷
缩作用。” % " & 与梦念的丰富多彩相比较,梦内容简短、贫 乏、精练。这主要是凝缩产生的作用。凝缩作用主要是通过 省略来实现的;梦并不是对梦念的忠实翻译或点对点的投 射,而是对高度不完全的,支离破碎的复制。二是移置作 用。即在梦中,一方面将隐意中的因素加以转移,用不重要 的替换重要的,用引喻代替原文。“我们可以发现,梦里出 现的并不是梦念中的重要概念,而是在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 概念。” % ! & 另一方面,梦利用多重性决定作用,从具有较低 精神价值的元素中创造出新的价值,然后各自寻找途径进入 梦内容中,这就产生了精神的转移。三是象征作用。他认为 梦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梦中没有获得任何单独的表现,隐意 在转变成显意的过程中,思想必须翻译成视觉意象。也就是 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欲望。“作为这同一种回复的结 果,思想在梦里转化为视觉形象;这就是说,梦的隐意变得 更生动和形象化。” % ’ & 四是润饰作用,即“二级加工”,这 是指醒后梦者把梦中颠倒的材料再加以条理化,使其更能掩 饰梦的真相。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把梦的工作的最 后产物发展成为某种统一的东西,某种近于连贯的东西。”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井 冈 山 医 专 学 报 !"#$%&’ "( !)%**&%*+,&% -./)0&’ 0"’’.*.
()*+ ## ,$ -./+ $%%&
试析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文学的关系
朱中方
0 井冈山医专,江西 吉安 2 摘要 3 目的 ’&’%%% 1 通过分析
是,睡眠使自己进入精神机制,使心灵暂时失去作用。第四 种理论认为做梦时的心灵具有一种实现在清醒生活中大部或 全部不能实现的特殊精神活动的能力或倾向,这些功能发生 作用一般使得梦里有一种实用的功能。很明显弗洛伊德的梦 的理论受到第四种理论的影响更大一些,他认为梦是可以解 析的,“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 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 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2 $ 3 他通过一系 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 —— — 是欲望的满足,就象谚语中问:“鹅梦到了什么 D ”回 答是:“玉米”。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理论完整地包含在于 这两句话中。 #C $ 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指出,关于梦是欲 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许多时 候和各种情况下,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一目了然。“少儿 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 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而 针 对 有 人 对 梦 的 统 计 结 果 0 "!+ $E 的 梦 是 “ 不 愉 快 的 梦,只有 $7+ 5E 肯定是愉快的梦 1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