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猫》课件(共5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5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bc8b89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e.png)
第三只猫
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 来写的。“不好看,又 很瘦”“毛被烧脱好几 块”“忧郁”“懒惰”。
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 丑猫(第三只猫)
3.作案证据
写作特色
❶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作者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 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 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 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 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 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
防敌人新一轮的进攻。2.我们的所作所
为要和“人民教师”这个称(chēnɡ) 号相称(chèn)。
形近字 蜷( quán)蜷伏
怅(chànɡ)怅然
倦( juàn)疲倦
胀(zhànɡ)膨胀
绻( quǎn)缱绻
伥(chānɡ)为虎作伥
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帮着做坏事。“为”读wèi。
诅( zǔ )诅骂
恿(yǒnɡ)怂恿
丑猫 流浪猫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 地位
结局
浑身 黄色
活泼、 全家人都 会爬树、喜爱它 捉鼠
被一个 过路人 捉去了
毛色花白, 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 脱了好几块 毛之后,样 子更难看了。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 被冤枉、 大家都不 误打、 喜欢,不 流浪而死 大注意它。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①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第16课《猫》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第16课《猫》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2cd5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b.png)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的早期作品,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 想的影响。“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即使 对不会说话的猫也要如此。所以,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 ,经常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 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释词义
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从容不迫;稳重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肮脏且不光滑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随便地下结论 通过处罚来警戒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悲伤凄楚;悲苦 弯着身体卧着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初步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完成下表。
yù
忧郁
chénɡ
惩戒
zhǔ
叮嘱
字词检测
sè
污涩
chànɡ
怅然
zǔ
诅骂
sǒnɡ
怂恿
nüè
虐待
jǐ
屋脊
quán
蜷伏
nínɡ
凝望
ɡū lu
咕噜
成果展示
【污 涩】 【懒 惰】 【怂 恿】 【安 详】 【虐 待】 【预 警】 【惩 戒】 【蜷 伏】 【怅 然】 【悲 楚】 【畏罪潜逃】 【妄下断语】 【提心吊胆】
提心吊 胆;饭 后娱乐
被人抱 走了
情感
酸辛 难过
怅然 愤恨 诅骂
不喜欢
十分地难过
愤怒
屈死
良心受伤
精读细探
重点:第三次养猫
学 习 任 务 三 : 默 读 课 文 15-34 段 , 在 文 中 找一找关键字词,完成下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课件(幻灯片23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课件(幻灯片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3730bd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a.png)
2.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 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 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 人了,叫人痛恨。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 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立刻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 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 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 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 认为自己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体会文章 的思想感情。完成下表。
第一 只猫
第二 只猫
第三 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态度
结局
感情变化
来历 外形 性情 态度 结局 感情变化
第一 只猫
从隔壁 要来
花白
很活泼 喜欢
死了
难过、酸 辛
第二 只猫
舅舅 送的
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喜欢
丢失
怅然、愤 恨、诅骂
第五单元 16 猫
更 活 泼 更
有 趣 的 猫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感情色彩,来领会文章 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通过对文章的感悟,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 情感。
郑振铎(1898-1958),福 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 国作协理事等职。他的主要著作 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 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 《山中杂记》等。
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 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6bdbd8650e52ea551898f4.png)
16猫
波斯猫
布偶猫
蓝眼猫
英 国 短 毛 猫
苏格兰折耳猫
暹罗猫
中华田园猫
17 猫
郑振铎
走进作者
郑振铎(1898— 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 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 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 《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 月报》。 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 燕》《山中杂记》等。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 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3、“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 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 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①、不确凿。 ②、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了,一 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5、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
讨论交流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 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 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读准字音
sè sǒng yǒng chàng
污涩 怂恿 怅然
quán zǔ
chéng
蜷伏 诅骂 惩戒
整体感知
文中作者家养了几只猫?每只猫 的故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1)三只猫; (2)第一只猫:1-2
第二只猫:3-14 第三只猫:15-34
波斯猫
布偶猫
蓝眼猫
英 国 短 毛 猫
苏格兰折耳猫
暹罗猫
中华田园猫
17 猫
郑振铎
走进作者
郑振铎(1898— 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 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 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 《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 月报》。 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 燕》《山中杂记》等。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 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3、“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 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 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①、不确凿。 ②、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了,一 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5、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
讨论交流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 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 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读准字音
sè sǒng yǒng chàng
污涩 怂恿 怅然
quán zǔ
chéng
蜷伏 诅骂 惩戒
整体感知
文中作者家养了几只猫?每只猫 的故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1)三只猫; (2)第一只猫:1-2
第二只猫:3-14 第三只猫:15-34
第16课《猫》课件(共4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4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421bff76c66137ef0619a4.png)
心理描写
“更”强调了第三只猫的死亡让“我”更加
内疚和自责,更加痛苦难过。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
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永无”表现“我”
首尾呼应:在内容上 因无法弥补自己过失而 是对全文的总结,在结构 深深懊悔。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 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 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 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 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 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 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文 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来)
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 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 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 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 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 其
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主要著 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 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 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 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 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图片欣赏: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家庭中较 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 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约3500年 (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16 猫
RJ·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 位,学习作者有层次的叙述,巧妙安排结构 的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98c0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4.png)
返回 目录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藤椅 消耗 暴怒 豪无生意
B.洗刷 罪状 凝望 怒气充天
C.和谐 悲楚 辩诉 提心掉胆
D.冤枉 红绫 安详 性情忧郁 【点拨】A项“豪无生意”应为“毫无生意”;B项
“怒气充天”应为“怒气冲天”;C项“提心掉胆”应
为“提心吊胆”。
返回 目录
3.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怠·惰(duò)就像一个小口子,越是放任,口子就会越 大。
B.你明明知道魔术是假的,却还试图怂·恿·(sǒng yǒng)和 我相信眼前产生的一切是真的。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juǎn)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D.我们要依法严惩·(chéng)虐·(nüè)待者,给他们应得的
惩罚。 【点拨】“蜷”应读quán。
读猫,说故事
▪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 本文讲了我家养的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 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表现 这一特点的内容)。
郑振铎先生是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 的?
▪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大家觉得合理吗?假设今天咬死芙蓉鸟的是第二只 猫,作者会怎么处理呢?
▪ 主观的好恶感情,使“我”一家很快形成了对这 只猫的偏见:由偏见而产生的猜疑又向前发展了 一步,全家不约而同的断言;凶手“一定是猫”! 于是在偏见安排下,“我”“怒气冲天”, “惩 戒”凶手了。猫成了一个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 能说话辩诉”的受害者。
返回 目录
7.【教材母题变式】仿照示例,另选角度,赏析下面句 子的表达效果。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示例: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将猫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 《猫》ppt(共6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 《猫》ppt(共6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71d8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b.png)
作业:
1、完成学案中第一大题的1、2、3题的内容
2、完成在作业本:
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 (请用第一人称表达,语言要符合身份。字数1 右。)
《》
第二课时
我家曾经养的三只猫, 分别是怎样的?请用一两个 词语概括。
①活泼 ②更有趣 芙蓉鸟 被害案件,领悟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 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 的牺牲品;
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
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 但可以是最可爱的; 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可以是最勤奋的; 也许不会最顺利,但可以是最乐观的…… 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我们一定要让自己 成为——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 星星!
猫
郑 振铎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训练默读,用圈点勾画方法了解三只猫的故事, 学会概括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开展小组讨论,结合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与态度: 感悟作者身上尊重事实,严于反省的精神, 结合生活体验培养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的情感
写作背景: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 情如何?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 段落,划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
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30、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 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 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 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芙蓉鸟被害案件——庭审现场
犯罪嫌疑人:第_三__只__猫_______。 案发前的表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品课件(共7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品课件(共7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64ad15cf84b9d528ea7adf.png)
❶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作者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 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 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 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 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 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
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 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 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 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精读细研
第三只小猫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 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 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 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 于怜悯和无奈。
精读细研
1.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 写,哪几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 怎样的?
2.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整体感知
1.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几 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1)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前两次是略写,第三 次是详写。 (2)作者是按照“得—养—失”的顺序分别描写 三只猫的。
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溢于言表。
精读细研
①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一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作者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 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 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 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 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 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
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 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 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 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精读细研
第三只小猫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 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 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 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 于怜悯和无奈。
精读细研
1.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 写,哪几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 怎样的?
2.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整体感知
1.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几 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1)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前两次是略写,第三 次是详写。 (2)作者是按照“得—养—失”的顺序分别描写 三只猫的。
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溢于言表。
精读细研
①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一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第16课《猫》 (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 (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a2e3ff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a.png)
检
检
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误解了他人我们该怎么 挽救自己的错误?
第一只猫:很活泼——喜爱——病死
导
快乐 抑郁
酸辛
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很受喜爱——丢失
更快乐
怅然、愤愤
第三只猫:丑陋、不活泼——不受喜爱——死亡
不喜爱
难过、悔恨
猫 文/郑振铎
前7-8分钟时间,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思
1.跳读课文,概括文中所写事件,并标注详略。
主题
评
①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 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②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关爱弱者。
③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省的自我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 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一、结合板书整理笔记和以下内容。
主题: ①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 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 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②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关爱弱者。 ③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省的自我意识。以 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若有若无 不被重视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评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 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更难过的原因: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 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 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展
①(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
球似的,在廊前阳光里滚来滚去。
②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第16课《 猫》 (共1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猫》 (共1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fba641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a.png)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猫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第三只猫 的偏见和猜疑。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 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暴怒和虐待比喻成了针,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我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表达了我对第三只小猫的愧疚之情。
评小结
评
【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文章写法】
2.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情感变化
评
来历 外形 性情
第一只猫 隔壁要来的
花白
很活泼
在家中的地位 很受喜爱
结局
病死
由快乐到抑郁、
我的情感变化 一缕酸辛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第三只猫 流浪猫
浑身黄色 花色灰白,不好看
更有趣、更活泼。 忧郁、懒惰、不活
会爬树,捉老鼠
泼
很受家人喜爱
若有若无 不被重视
丢失、怅然、愤恨、 诅骂
死亡
由快乐到 怅然、愤恨 由不喜欢到 难过悔恨
评 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的多,原因是
什么?
来历: 出于怜悯,被动收留 外形: 难看 性情: 不活泼、忧郁、懒惰 地位: 若有若无 死亡原因:
听展同学:认真安静,做好记录,自动起立补充质疑纠错。
展 要求:声音洪亮 自信展示
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 “我”却“更难过的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展 要求:语言精练 规范用语
赏析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课件39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课件39张](https://img.taocdn.com/s3/m/f756779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1.png)
课内精读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 若无的动物。它慢慢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 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 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 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 块,更觉得难看了。
课内精读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 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怠惰地伏着, 吃得胖胖的。
课前自学
(11)我没有判断明白,便wàng xià duàn yǔ( 妄下断语 ),yuān wǎng( 冤枉 )了一只不能 说话辩诉的动物。 (1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 暴怒、我的nüè dài ( 虐待 ),都是针,刺我良 心的针!
课前自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第三次是详写。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 对照,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 “我”的 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课前自学
3.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 ,表达了我怎样的品行?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 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 善良、知错就改的品行。
课前自学
一、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第一只猫:可爱小猫因病亡
猫
→ 酸辛 、 难过 (首次养猫)
拒绝主
第二只猫:活泼有趣却亡失
→怅然、愤恨( 久不养猫)
观臆断
倡导尊 重生命
第三只猫:平白无故蒙冤屈
→ 难过 、愧疚
(永不养猫)
课前自学
2.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 写?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课外拓展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 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 ,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 右拐地穿插着一起走出居民楼,往院子里的树下 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 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 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 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 ,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6da2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9.png)
展
3.从“我”深深的忏悔和反思中,你认为今后该如何去对待生命?
“我”对自己伤害其它生命的错误,勇于承认,善于反思。“我家 永不养猫”就是说“我”不再以一种凌驾的、玩弄的、支配的态度去 对待弱小生命了。
人类应该善待生命,爱护弱小,不能因为个人好恶、私心偏见而 武断地对待生命。同时,善待生命不光是要平等地对待其他生命,对 待他人,我们更是要予以尊重和关爱。
总
第一只猫的亡失是“天灾”; 第二只猫的亡失是“人祸”; 第三只猫的亡失则完全是“己过”。 “我”家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写三次养 猫,疏密是递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详细 一些,文章波澜起伏,养猫的心情不断变化,感情色彩越来越浓厚。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 哲理。 2.品味家人对待三只猫的细节描写,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思
1.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 “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 了它吗?
2.你觉得家人对前两只猫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篇文章仅仅是写 猫吗?
2.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 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3.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 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 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 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展
1.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记述了“我”及家人养猫的 经历。请你勾画文中的语句,简要概括每个故事的大体内容。
家人从隔壁要来一只小猫,可爱有趣,后来生病死去了,家人 故事一:_感__到__难__过__、__酸__辛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bf04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9.png)
秩序井然: 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0 3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 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 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 《海燕》《山中杂记》等。
0 4 复述课文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事件 )
随堂练习
联系本课,完成一篇题为《如果我碰到一只 流浪猫》的小作文,不少于200字。
走近生活,去寻找那些可怜的小动物,并 给予它们一些关爱,然后把你的行动记录下 来
GRADUATE
感谢收看
消耗
忧郁
怠惰
怂恿
qǐ gài
yù jǐng chàng rán quán fú ān xiáng
乞丐
预警
怅然
蜷伏 安详
yuān wang duàn yǔ bēi chǔ chéng jiè dīng zhǔ
冤枉
断语
悲楚
惩戒 嘱咐
nüè dài fú róng wèi zuì qián táo
虐待 芙蓉鸟 畏 罪 潜 逃
GRADUATE
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了解三只猫不同的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 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0 1 字词识记
dòu
lǚ
逗
缕
yī
wàng
依
妄
xiāo hào yōu yù lǎn duò sǒng yǒng
悲剧的制造者
重点品读15-34段,回答下列问题
案发现场情况 芙蓉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3页)](https://img.taocdn.com/s3/m/7d591f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8.png)
4.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 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第一只猫是因病而死,第二只猫被偷走 ,然而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2)“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 “我”认为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
(3)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 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4)揭示文章主旨:关爱动物、爱惜弱小、 反思人类自身弱点。
担心
酸辛(难过)
走近第二只猫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 方面来表现的?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性情:“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 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 情;
本领:“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 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走近第二只猫
2.“三妹常指着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 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三妹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三妹笑着批评小猫的情景,衬 托了第二只猫太活泼,表现了三妹对它的爱 好和担心,为下文小猫的亡失做铺垫。
(5)揭示主旨,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 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 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失。
拓展延伸 :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
猫说些什么?
“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 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 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 疾等原因忽视或歧视你们。”
张婶
毛色花白,并不
好看,又很瘦, 捡来的。 烧脱了好几块毛
之后,样子更难
看了。Biblioteka 很活泼更有趣 更活泼不活泼 忧郁 怠惰
相伴 的小 侣
亲爱 的同 伴
病死 一缕 酸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23368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a.png)
文中只有三只猫吗?它的出现又有什么作用呢?
第四只 ”黑猫“
黑猫的出现揭示了真相,如果没有黑猫出现,三猫会永远 被冤枉。
说一说:黑猫出现前,主人们是怎么判定是三猫吃了芙蓉鸟 的?
张妈发现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 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我”看见果然一只鸟是 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 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01
梳理行文结构,初识三只小猫。
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录
研读写猫语段,辨明思想感情。
03
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知易行难之理。
新课导入
第 一 节
有人说忘记烦恼的方式有两种:音乐和猫。许多我们熟知的文人大 师都与猫有着风趣的故事。比如,帮猫儿一起打架的钱钟书、最爱 爬在丰子恺头上的猫咪,苦苦等候夏衍八年的老猫……
而今天,我们聆听一个与猫有关的忧伤的故事。
世界上有两种东 西是完美无缺的, 一是时钟,一是 猫。
——爱弥尔·奥古斯 特·夏提埃
猫除了做猫不想 成为任何别的, 每只猫都是一只 纯粹的猫。
——聂鲁达
人类指着猫说, 你看,猫多快活 啊。 猫只道, 谁又要求你们人 类非得把自己搞 得这么累呢。
——夏目漱石
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倡导 者之一。
一定是猫, 一定是三猫!
为什么判定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 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
能不能判定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
“似乎”和“好像”表明这是“我”的猜测和主观判断,并不能十分肯定 这是事实。如果去掉这两个词语,就表明“我”能肯定是猫吃了鸟,从后文 中得知并非如此,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相符合。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3张ppt)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9a52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e.png)
猜谜语 八字须,往上翘, 说话好像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 夜行不用灯光照。
16、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1. 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摘录的习惯 2. 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 抓住人物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结构 4. 思考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郑振铎(1898-1958) 身份:作家,诗人,学者,
1.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yōu yù
sè chàng
忧郁 污涩 怅然
quán
chéng
níng
蜷伏 惩戒 凝望
zǔ
sǒng yǒng dīng zhǔ
诅骂 怂恿 叮嘱
1.2重点词语解释 ①涩: 文中是不光滑的意思。 ②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③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④怅然: 不愉快的样子。 ⑤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⑥畏罪潜逃: 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⑦妄下断语: 轻率的下结论。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主要事迹:曾在北京参加
“五四”学生运动,主编 《小说月报》等; 代表作品:《猫》《我们
郑振铎(1898—1958) 是少年》。
《猫》是郑振铎的早期文学作品。 受“五四”运动前后从西方传入的 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 影响。 郑振铎已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 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 人生态度。
1、社会、他人—— ①无法预料的灾难(疾病、天灾等) ②自私、损人利己,不闻不问、冷漠的世态 2、自己—— ①根植于心的阶级思想、不平等、偏见、主观臆断,欺 负弱小、恃强凌弱 ②面对问题不反思、不知愧疚和悔改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明了作者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下去。
从第三只猫的悲剧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 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16、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1. 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摘录的习惯 2. 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 抓住人物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结构 4. 思考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郑振铎(1898-1958) 身份:作家,诗人,学者,
1.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yōu yù
sè chàng
忧郁 污涩 怅然
quán
chéng
níng
蜷伏 惩戒 凝望
zǔ
sǒng yǒng dīng zhǔ
诅骂 怂恿 叮嘱
1.2重点词语解释 ①涩: 文中是不光滑的意思。 ②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③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④怅然: 不愉快的样子。 ⑤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⑥畏罪潜逃: 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⑦妄下断语: 轻率的下结论。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主要事迹:曾在北京参加
“五四”学生运动,主编 《小说月报》等; 代表作品:《猫》《我们
郑振铎(1898—1958) 是少年》。
《猫》是郑振铎的早期文学作品。 受“五四”运动前后从西方传入的 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 影响。 郑振铎已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 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 人生态度。
1、社会、他人—— ①无法预料的灾难(疾病、天灾等) ②自私、损人利己,不闻不问、冷漠的世态 2、自己—— ①根植于心的阶级思想、不平等、偏见、主观臆断,欺 负弱小、恃强凌弱 ②面对问题不反思、不知愧疚和悔改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明了作者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下去。
从第三只猫的悲剧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 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5ee01c1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6.png)
李永强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
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李永强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 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李永强
概括主题
本文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 “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内心的痛 苦与自责之情,进而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否则难免出现谬误,甚至 造成无法补偿的悔恨。
猫的悲剧,更是小人物的悲 剧!也是旧社会的悲剧!
文章托物寓意、借物抒情委婉地 表达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低微 生命的关爱,对平等民主的渴盼,对 专制、霸道、冷漠的社会的谴责!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我认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要 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宽容仁爱。
课后作业
来历
第一次: 花白猫
(1—2)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隔壁 要来的
从舅舅家 要来的
第三次: 丑猫
(15—34)
遭人遗弃 拾来的
外貌
性情
花白的毛,“如 带着泥土的白雪 球似的”
很活泼
在家中的 地
一缕 酸辛
浑身黄色
活泼、会爬 全家人都 被一个过路 怅然、愤恨、
树、捉鼠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早期的文学作品。受五四运 动前后从西方国家传人的科学、民主、平等等思 想的影响,郑振铎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 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本文正是 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应。
段落划分
本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梳理文章结构。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
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李永强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 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李永强
概括主题
本文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 “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内心的痛 苦与自责之情,进而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否则难免出现谬误,甚至 造成无法补偿的悔恨。
猫的悲剧,更是小人物的悲 剧!也是旧社会的悲剧!
文章托物寓意、借物抒情委婉地 表达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低微 生命的关爱,对平等民主的渴盼,对 专制、霸道、冷漠的社会的谴责!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我认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要 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宽容仁爱。
课后作业
来历
第一次: 花白猫
(1—2)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隔壁 要来的
从舅舅家 要来的
第三次: 丑猫
(15—34)
遭人遗弃 拾来的
外貌
性情
花白的毛,“如 带着泥土的白雪 球似的”
很活泼
在家中的 地
一缕 酸辛
浑身黄色
活泼、会爬 全家人都 被一个过路 怅然、愤恨、
树、捉鼠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早期的文学作品。受五四运 动前后从西方国家传人的科学、民主、平等等思 想的影响,郑振铎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 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本文正是 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应。
段落划分
本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梳理文章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 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 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 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 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 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次养猫
导思1.作者写三次 养猫有哪些不同的 经历?
哲理
导思3.从文中你 读出了怎样的人 生哲理?
关键词 不可主观臆断
情感变化
导思2:对于所养的三 只猫不同结局,作者 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猫》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 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 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 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 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侵占上海租界。身在上海的郑振铎 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郑先生热泪盈眶地说:“大家都知道了,今 天是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 人!”直到日军的车队开进校园,郑先生才宣布:“下课。”下课 时,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立正的姿势,全体学生全部起立,许久 默默无言,只有几个女生在低声啜泣……爱国的烈焰燃烧在每一个 人的心中。
【答案】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 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 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答案】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 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 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阅读方法解密
内容能否删除分析法。 判断某个内容能否删除,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内容主要意思 是什么;其次明白全文主旨是什么;最后判断这两者之间的 关系是一致还是矛盾。所有内容的安排都要为中心服务。如 果发现这一内容可以突出文章主旨,就不能删除; 如果发 现与主旨冲突, 就可以删除。不过,此类题的答案一般是 不能删除。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 侣! ”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 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 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 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品析第3-14自然段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
16 猫
散 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 养过猫的?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 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的著 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 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 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先生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教育 了千百个后来者。
一 读一读字音
duó
yù sǒng yǒng quán chéng
铎 忧郁 怂 恿 蜷伏 惩戒
sè líng
chǔ wàng
污涩 红绫 悲楚 妄下断语
chàng yuān biàn 怅然 冤枉 辩诉
二 写一写字形
红líng( 绫 ) 徜yáng( 徉 ) quán( 蜷 )伏 zǔ( 诅 )咒 jǔ( 沮 )丧
1.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重点)
2. 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 写。(难点)
3. 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 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重点)
郑振铎(1898-1958),福建 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 《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 记》等。
5.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例句: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林林总提心吊胆的。
6.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 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例句: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若有若无。
8.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例句:湖南一名乡镇干部贪污1.3万畏罪潜逃,16 年后自首。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言语上咒骂, 为“诅”;失望欲落泪,为“沮”。
三 记一记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怂恿、煽动辨析
二者都有鼓动别人做某事的意思。“怂恿”别人 做的,不一定是坏事。如:李青怂恿小刚去上海发展。 “煽动”指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如:在这股阴风的 煽动下,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把吴吉昌当作斗争对象。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答案】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 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 “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 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 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 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 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⑭段): 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 形、,最后 死“我”痛悔不已。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
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 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 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