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学》题库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2、摩斯硬度计—人们将十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斯硬度计。
3、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主要物质。
4、地层单位—是指根据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或属性划分出并能被识别的一个独立的特定岩体或岩石体组合。
5、沉积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先生成的母岩经受风化剥蚀作用其产物和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6、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断裂面两侧岩块存在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7、煤炭储量—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储量计算标准,并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称作煤炭储量。
8、矿井储量—指在矿井井田边界范围内。
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符合国家煤炭储量计算标准的全部储量,又称矿井总储量。
9、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而产生的地质作用,其作用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10、三量—按照回采准备工作的三个阶段,掘进巷道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由这三种巷道所圈定的可采煤量分别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简称三量。
11、含水层—指那些既能储存重力水又能让水自由流动的岩层。
12、隔水层—指那些既不能给出又不能透过水的岩层。
13、矿井瓦斯—指从媒体和围岩中放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包括CH4、CO2、NO2、C2H8、SO2、H2S、CO等。
14、矿井充水—采矿过程中,一方面揭露过程破坏了含水层、隔水层和导水断层,另一方面引起围岩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从而产生地下水或地表水向井筒或巷道涌入的现象,称为矿井充水。
15、储量损失—工业储量中,由于地质条件或目前开采技术水平、设计或生产管理等原因,开采时丢在地下不能再利用的那部分储量。
16、煤田—指在同一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较连续的广大含煤区域。
煤田地质考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全套

煤田地质考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全套一、填空1煤田勘探钻孔煤层合格点的煤层采取率不应低于()。
2、地质构造主要包括()、()和()。
3、岩层的产状包括()、()和()三个要素。
4、()是各阶段勘探成果的集中体现。
5、成煤的原始物质包括()和()。
二.单选1霍林河聚煤盆地属于()聚煤盆地。
A、拗陷型B、断陷型C、构造〜侵蚀型2、探煤钻孔全孔质量验收时,在煤层项目中,甲级孔标准要求该孔见煤点()。
A、全部达到优质B、全部达到合格C、1/3点达到优质D、1/3点达到合格3、鉴于露天开采的特殊性,在露天勘探时,露天开采的最下一个煤层的露头底板标高,应控制在()以内。
A、1米B、3米C、5米D、7米4、地质"三边"工作的核心是()。
A、勘探施工B、分析研究资料C、调整修改设计5、等高线呈封闭形状,且四周高中间低的为()A、向斜构造B、背斜构造C、穹窿构造D、盆形构造6、当断层落差不变时,断层倾角越大,两断煤交线间距()A、越大B、不变C、可能大可能小D、越小7、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A、直接接触B、不整合接触C、平行不整合接触D、角度不整合接触8、岩层的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和()A、倾角B、层理C、褶曲D、构造9、煤的构造按层理特征分为层状构造和()A、层状构造B、块状构造C、断层D、节理10、评定煤炭质量和煤质研究,常用()发热量。
A、分析基弹筒B、分析基高位C、干燥基高位D、应用基低位11、探煤钻孔全孔质量验收时,共分为哪几个级别()oA、优质、合格B、特、甲、乙、废孔C、甲、乙、丙D、合格、不合格12、岩层两端都发生尖灭时,这一岩体常被称为()。
A、尖灭层B、透镜体C、薄层D、孤立层13、在一定范围内,一系列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这种构造形态称()。
A、单斜构造B、向斜构造C、背斜构造D、倾斜构造14、剖面线的布设一般应()于地层的走向。
A、平行B、斜交C、垂直15、石英的晶行为()。
煤田地质学考试复习题

1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的理论基础。
2由植装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演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的总称为成煤作用。
3煤的变质作用是指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作用下,进一步受到物理化学变化而变成老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4煤的变质作用类型:1深成变质作用<煤成因沉降而埋藏于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和静压力作用。
2岩浆变质作用<由于岩浆热,挥发分气体和压力的影响分为区域岩浆热力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3动力变质作用:地壳构造变动等直接原因而造成的煤变质作用5煤的物理性质:颜色,光泽,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硬度,脆度,压缩性,断口,相对密度和体积,表面积,孔隙率,导电性,磁性,导热性成煤作用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作用(泥炭化、成岩作用、变质作用)煤的变质作用类型: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含煤岩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滨岸带三个分类轴分别为:①地质轴,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等4级;②可行性轴,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等3级;③经济意义,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等4级,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资源/储量分类: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面积的测定方法:几何计算法、方格纸法、求积仪测定法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1)成煤期多,聚煤作用的时空不均匀性2)聚煤作用和煤炭资源赋存受地壳运动和构造格局的3)聚煤模式与聚煤古地理演变4)煤层煤质特征由于含煤岩系形成以后的强烈沉降、岩浆活动显著等原因,煤变质作用类型多、变质程度较高、空间差异显著开采技术条件系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也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和地温等。
煤矿地质学试题六

《煤矿地质学》试卷(六套)姓名年级班级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和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及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和。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摩氏硬度为。
10、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和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和。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级别,其中为高级储量,为低级储量。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及的图件。
26、反映某一水平地质情况和井巷工程的图件,称为。
27、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和喀斯特洞穴塌陷是形成的根本原因。
28、瓦斯在煤层和岩层中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和。
29、人们对地下水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对煤矿生产有直接意义的有两种:(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有、、;(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有、、。
30、可采储量(T)、设计储量(P)与工业储量(I)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分为三大组:即: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
由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称为有机显微组分,而煤中的矿物杂质称为无机显微组分。
5、煤中矿物质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即:原生矿物、同生矿物和后生矿物。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9、工业分析中,水分是以空气干燥基煤样为准,灰分以干燥基煤样为基准,挥发分则以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煤矿地质学》试卷1及参考答案

《煤矿地质学》试卷1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一、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地层叠覆律。
()2.地球外外圈层又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外部。
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4.煤厚变化影响到煤矿采掘部署,影响到计划生产,增加了掘进巷道的数量,降低了回采率。
()5.古代和近代的采空区和废弃巷道,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它们时,其内积水便会成为矿井充水水源()6.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9.只有沉积岩才具有成层构造特征。
()10.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11.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变质阶段。
()12.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13.伪顶是指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的薄层岩层。
()14.一般内陆型煤系比近海型煤系中的煤层结构复杂。
()15.由于酸性岩浆含大量挥发分,侵入煤层后对煤质的影响大于基性岩浆。
()16.原始产出(沉积)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是确定同一地区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
()17.指在压力作用下,破碎的煤与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是另一种类型的瓦斯特殊涌出的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18.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是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通常以垂深每增加1000m,地温增加的℃数表示(℃/1000m)。
()19.软流圈以上、岩石强度较大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称为岩石圈。
()20.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二、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石英的摩氏硬度为_________,方解石矿物的摩氏硬度为3。
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

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的()A. 形成、分布、性质和开采B. 形成、分布、性质和利用C. 形成、开采、性质和利用D. 开采、分布、性质和利用答案:B2. 煤田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A. 研究煤的形成和分布B. 研究煤的性质和开采C. 研究煤的利用和保护D. 研究煤的开采和保护答案:A3. 煤是由()形成的A. 植物残体B. 动物残体C. 微生物残体D. 矿物质残体答案:A4. 煤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A. 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B. 泥炭化阶段和腐殖化阶段C. 腐殖化阶段和煤化阶段D. 腐殖化阶段和石炭化阶段答案:A5. 泥炭化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 植物残体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B. 腐殖质的分解和煤的形成C. 矿物质的沉积和煤的形成D. 矿物质的沉积和腐殖质的形成答案:A6. 煤化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 植物残体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B. 腐殖质的分解和煤的形成C. 矿物质的沉积和煤的形成D. 矿物质的沉积和腐殖质的形成答案:B7. 煤的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A. 地温B. 地压C. 地层厚度D. 地壳运动答案:A8. 煤的变质程度可以分为()A. 褐煤、烟煤和无烟煤B. 褐煤、泥炭和无烟煤C. 泥炭、烟煤和无烟煤D. 泥炭、褐煤和烟煤答案:A9.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煤层的厚度和倾角B. 确定煤层的厚度和煤质C. 确定煤层的倾角和煤质D. 确定煤层的厚度、倾角和煤质答案:D10.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包括()A. 地质测量、地质采样和地质分析B. 地质测量、地质采样和地质勘探C. 地质测量、地质勘探和地质分析D. 地质采样、地质勘探和地质分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煤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煤的形成和分布B. 煤的性质和利用C. 煤的开采和保护D. 煤田地质构造和煤层结构答案:ABCD2. 煤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A. 泥炭化阶段B. 腐殖化阶段C. 煤化阶段D. 石炭化阶段答案:AC3. 煤的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A. 地温B. 地压C. 地层厚度D. 地壳运动答案:ABD4.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煤层的厚度和倾角B. 确定煤层的厚度和煤质C. 确定煤层的倾角和煤质D. 确定煤层的厚度、倾角和煤质答案:BD5.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包括()A. 地质测量B. 地质采样C. 地质勘探D. 地质分析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的开采和保护的科学。
煤矿地质学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面哪个措施可以降低煤层顶板的开巷暴露长度?– A. 改善复杂断层断裂带– B. 采用浅孔爆破技术– C. 加强瓦斯抽放措施– D. 增加支护强度2.在煤矿地质学中,煤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类型?– A. 沉积成因、热液成因、变质成因– B. 沉积成因、火山成因、变质成因– C. 火山成因、生物成因、变质成因– D. 沉积成因、生物成因、变质成因3.煤田综合利用中的煤微观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 A. 酸浸、扫描电镜、红外光谱– B. 碘溶剂提取、红外光谱、透射电镜– C. 酸浸、透射电镜、红外光谱– D. 碘溶剂提取、扫描电镜、红外光谱4.以下哪项不属于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 A. 矿山地质灾害– B. 矿山人为灾害– C. 煤田开发利用灾害– D. 井下地质灾害5.在煤矿地质勘探中,哪种方法是用来确定煤层的平均厚度?– A. 定向钻探法– B. 直接测量法– C. 地震勘探法– D. 重力勘探法第二部分:简答题1.请简述地质构造对煤田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
它们对煤田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断层可以导致原来连续的煤层出现间断或错位,影响煤田的开采和勘探;褶皱会使煤层的形态出现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煤层;岩浆活动可以改变煤层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性质。
因此,对于煤田勘探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
2.请说明煤的分类标准及其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煤的分类主要按煤的成熟度和煤质进行划分。
按煤的成熟度可分为腐植质不同阶段的煤,如褐煤、泥炭和无烟煤等;按煤质可分为无烟煤、焦煤、烟煤和肥煤等。
这些分类标准在煤矿开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煤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开采难度。
例如,焦煤适用于冶金行业,肥煤适用于化工行业;无烟煤开采难度相对较低,但其使用价值有限;泥炭虽然使用价值低,但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在煤矿开采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煤质分类和评价,以确定合适的开采方式和利用途径。
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

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的()的科学。
A. 形成、分布、开采B. 形成、分布、利用C. 形成、分布、勘探D. 形成、分布、加工答案:C2. 煤田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
A. 研究煤的形成和分布B. 研究煤的开采和利用C. 研究煤的勘探和开发D. 研究煤的加工和运输答案:C3.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煤层的位置和厚度B. 确定煤层的煤质和储量C. 确定煤层的开采条件和方法D. 确定煤层的加工和运输条件答案:B4. 煤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A. 植物残体的堆积和分解B. 植物残体的堆积和氧化C. 植物残体的堆积和燃烧D. 植物残体的堆积和风化答案:A5.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有()。
A. 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B. 地质测量和地球化学勘探C. 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D. 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答案:A6. 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
A. 地震勘探和电磁勘探B. 地震勘探和重力勘探C. 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D. 电磁勘探和磁法勘探答案:B7. 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有()。
A. 土壤气体测量和水化学测量B. 土壤气体测量和土壤电阻率测量C. 水化学测量和土壤电阻率测量D. 水化学测量和磁法勘探答案:A8. 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遥感技术有()。
A. 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B. 航空摄影和红外遥感C. 红外遥感和激光雷达D. 激光雷达和卫星遥感答案:A9. 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质测量方法有()。
A. 地质剖面测量和地质图绘制B. 地质剖面测量和地质采样C. 地质图绘制和地质采样D. 地质剖面测量和地质图绘制答案:D10. 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质采样方法有()。
A. 钻孔采样和地表采样B. 钻孔采样和井下采样C. 地表采样和井下采样D. 钻孔采样和地表采样答案:D11. 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质分析方法有()。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地球(de)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2、矿井水(de)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窑水.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de)“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和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二名词解释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de)温度,以°C/100m表示.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de)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de)性能.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de)、可供开采利用(de)煤炭数量.三、简答题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de)区别答: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de)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de)性质不同矿物解理(de)方向数目和解理(de)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是鉴定矿物(de)重要依据.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de)强度极限时,岩层(de)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de)一定部位和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de)岩块无显着位移(de)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着位移(de)称为断层.他们统称为断裂构造.2. 地层接触关系(de)几种特征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和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3. 地质年代(de)划分及对比方法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de)了解和掌握地层(de)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方法有:根据岩层(de)生成顺序划分和对比;根据岩层(de)岩性特征划分和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de)古生物化石划分和对比;根据地层之间(de)接触关系划分和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4.井下煤层厚度(de)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de)影响答:引起煤厚变化(de)地质因素: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 原生变化是指泥炭层堆积过程中,在形成煤层顶板岩层(de)沉积物覆盖之前,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de)煤层形态和厚度(de)变化.其原因有以下3种:1.地壳不均衡沉降2.沉积环境及沼泽基地不平3.同生冲蚀.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形成煤层顶板岩层(de)沉积物覆盖后,以致煤层和含煤岩系形成后,由于各种地质作用(de)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de)变化.其原因有3种:1.后生冲蚀2.构造变动引起煤厚变化3.岩浆侵入引起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de)影响:1.影响采掘部署2.影响回采计划,造成采掘工作被动3.巷道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4.降低矿区或采区(de)服务年限.1, 地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它是指深度每下降100M,温度升高(de)度数,以C/100M表示.平均地温梯度不超过3度/100M(de)地区为地温正常区.一个地温梯度只适应于一定深度(20---30KM)2, 地球(de)圈层构造:是指地球可大体分成几个连续(de),由不同成分和物理状态(de)物质构成(de)同心圈层.它反映了地球(de)组成物质在空间(de)分布和彼此间(de)关系,表明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大气层,水圈,地壳,地幔,地核)3, 地质作用分两大类:一类是由地球内部(de)能(内能)所产生(de)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de),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de)能(外能)所产生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凡是由自然动力所引起(de)地壳物质成分、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de)各种自然作用.4, 岩浆:是地下深处上来(de),富含挥发分(de)高温高压粘稠(de)硅酸盐熔融体(650-1400℃).侵入作用:岩浆沿着一定(de)通道上升运移,并不是都能达到地表,而是在地壳中于不同(de)深度发生一系列(de)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使岩浆逐渐冷凝结晶,进而转化为固体状态(de)岩浆岩,这个活动过程就称为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岩浆沿地壳薄弱处溢出或喷出地表(de)作5,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由一种以上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de)具有一定化学成,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de)自然物质.它们是由化学元素在地壳存在(de)形式,也是组成岩石和矿石(de)物质基础.6, 石英:晶体呈六方柱无色,含气泡呈乳白色,含杂质时可为紫色,烟黑透明至半透明;正长石:K[ALSI3O8]晶体厚板状或短柱状,呈肉红色或淡黄色,玻璃光泽,半透明;7,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de)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de)基本物质.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又分为):以SIO2为分类指标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它是由侵入地壳内(de)岩浆及喷出地表(de)熔浆冷凝后形成(de)岩石.8, 沉积岩;是先期开成(de)各种岩石(de)风化和剥蚀产物,火山喷发(de)固体碎屑物质及生物(de)遗体和碎片,在原地或经搬运后沉积下来,通过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de)岩石,是外力地质作用(de)产物.(层理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分布在地壳表层.构造:是各个组成部分(de)空间分布及它们之间(de)相互排列关系所反映出(de)岩石综合特征.沉积岩(de)典型构造是层理;其次还有层面构造,结核等.(依据成因,成分,结构分类)9, 岩层(de)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10, 褶曲要素:(核),褶曲(de)中心:(翼),核部两侧(de)岩层;(翼角):两翼岩层(de)倾角:(转折端):褶曲从一翼转到另一翼(de)过渡部分;(顶和槽):(轴面);(轴和轴迹);(枢纽)11, 断层构造:断裂两侧(de)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并且发生明显(de)相对位移(de)断裂构造称断层构造12, 节理:称为裂隙,是指破裂面两侧岩石块未发生显着位移(de)断裂构造.其断裂面称为节理面.节理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次生节理).力学性质分:(张节理,剪节理)节理(de)产状分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交节理)13,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de)地应力作用于岩层,当应力超过岩层(de)强度极限时,岩层便发生断裂,并发生明显相对位移.14, 断层要素:A 断层面B断层线C断盘D交面线E真断距落差.15, 断层(de)野外判识:(1)断层面特征——擦痕、阶步(2)断层破碎带和构造角砾岩 (3)牵引构造(4)地层(de)重复与缺失(5)构造中断(6)地貌特征16, 断层类型(de)确定:确定断层(de)类型,主要是指确定以两盘相对位移方向为基础(de)断层分类.可根据下列两点:一,根据断层两盘岩层(de)新老关系确定,二,根据断层两侧褶曲核部(de)宽窄变化确定.17, 构造学方法:主要是依据地层之间(de)接触关系研究地史.关系分三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18, 以煤为研究对象(de)科学,称为煤田地质学.形成条件:一,植物条件,二,自然地理条件,三,气候条件,四,地壳运动条件;工业分析指标:1水分(游离水,化合水,结晶水.主要测游离水含量)2灰分(燃烧后(de)残渣)3挥发性(900度下加热7分钟发生有机物和矿物(de)分解,分解出来(de)气态物质)4固定碳(FC可燃物代号).煤变质因素:温度,压力,时间.19, 宏观煤岩成分:煤(de)宏观煤岩成分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区别和辨认(de)组成煤(de)基本单元,它们与组成岩石(de)矿物相当.腐杆煤(de)宏观煤岩万分包括镱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20, 宏观煤岩(de)类型:以光泽强度,成分比例和组合情况.1光亮型煤,2半光亮型煤3半暗淡型煤4暗淡型煤;21, 煤层(de)结构:煤层中含有其它岩石夹层(称为夹石层,夹矸层或矸石层)(de)情况.分为不含量夹石层(de)简单结构,含有夹石层(de)复杂结构.22.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原因:答:引起煤厚变化(de)地质因素: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 原生变化是指泥炭层堆积过程中,在形成煤层顶板岩层(de)沉积物覆盖之前,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de)煤层形态和厚度(de)变化.其原因有以下3种:1.地壳不均衡沉降2.沉积环境及沼泽基地不平3.同生冲蚀.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形成煤层顶板岩层(de)沉积物覆盖后,以致煤层和含煤岩系形成后,由于各种地质作用(de)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de)变化.其原因有3种:1.后生冲蚀2.构造变动引起煤厚变化3.岩浆侵入引起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de)影响:1.影响采掘部署2.影响回采计划,造成采掘工作被动3.巷道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4.降低矿区或采区(de)服务年限. 23.含煤岩系(de)概念:含煤岩系又称含量煤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含量煤地层或煤系等.它是在一定时期内,形成 (de)具有成因联系且连续沉积(de)一套含量有煤层(de)沉积岩系.特征是含有煤层.24,煤田(de)划分:由于成煤条件(de)差异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聚煤作用在时间上,空间上发育(de)不平衡,从而出面成煤(de)分区现象.地质条件,成煤时代,含量煤岩系和聚煤作用,以及地理位置,分六区:(华北石炭二又叠纪聚煤区,2华南二叠聚煤区3东北侏罗纪聚煤区4西北侏罗纪聚煤区5西藏滇西中生代及后三纪聚煤区6台湾第三纪聚煤区)25,矿井充水水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窑水26,勘探手段:地质填图,坑探工程,钻探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四种. 27,井下判断断层存在和寻找断失翼煤层(de)方法:1煤,岩层(de)层位对比分析法2断层面构造特征法3经验类推法4作图分析法5生产勘探法. 28煤炭储量分类:可采储量,工业储量,设计损失量.就是煤矿中说(de)三量.29,地球(de)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煤矿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煤矿地质学》试卷1一、填空题(每空0.5分,合计20分)1.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五种类型。
2.中生代从老到新分为、、三个纪。
3.根据地震波速的变化,发现地球内部存在多个地震波不连续界面,其中2个最主要的不连续界面是和,并依此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
4.煤矿中的“三量”是指、、。
5.岩层产状包括、、。
6.在纵剖面上,根据褶曲枢纽的产状可分为、2类;在平面上,根据褶曲延伸长度和宽度之比,可分为、、3类。
7.宏观煤岩类型包括、、、4种类型。
8.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
在以下岩石中,石灰岩是这三大类岩石中的,大理岩是这三大类岩石中的,玄武岩是这三大类岩石中的。
9.地质勘探的技术手段主要有、、、、、等6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合计20分)1.化石2.承压水3.逆断层4.震中5.条痕三、问答题(共计35分)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类?各有何特征?(12分)2.岩浆侵入对煤矿生产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1分)3.试分析矿井水的来源?(12分)四、作图分析题:(共25分)1.在下面平面图上绘制地层剖面图(图中字母为地层代号),并逐一指出是何种褶曲?(10分)50°50°35°38°35°35°CP T P C D C PC2.下面为一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5分)比例尺:1:2000N-100-150-200-250-250-200-150-100回答以下问题:①指出断层上、下盘,并标出上、下盘断煤交面线?②绘出煤层产状和断层面产状(在图上标出,不必求具体数据)? ③确定断层下降盘和断层性质?④在图中绘出断层落差和水平地层断距并求出具体数据?-150-150 -200N一、填空题(每空0.5分,合计20分)1.内力地质作用按性质和方式可分为 、 、 、 四种表现类型。
2.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 、 、 。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泥炭沼泽:沼泽是湿润的土壤内,长期或季节性的积水,并生长着喜湿性植物的低洼地段。
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成为泥炭沼泽。
2.成煤作用:煤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成为煤是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的,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3.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4.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5.丝炭化作用:植物物质应受的氧化分解、脱水、脱氢及增碳化过程称为丝炭化作用。
6.残植化作用:当泥炭化过程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7.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8.煤的成岩作用:由泥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年青褐煤的过程,称为煤的成岩作用。
9.煤的变质作用: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10.煤化作用: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称为煤化作用阶段。
11.希尔特定律:德国学者希尔特(Hilt,1873)曾针对西欧若干煤田变质规律提出: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称为希尔特定律。
12.深成变质作用:深成变质作用是指煤层因沉降而埋藏于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及上覆岩系静压力作用下煤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煤田地质学》考试试题

《煤田地质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 煤层的总厚度和有益厚度:
2. 潜水和承压力:
3. 煤系和煤田:
4. 标志层和标准化石:
5. 解理和断口:
二、填空:(每题2分,共25分)
1、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2、大陆最高处为,最低处是。
3、地球是一个梨状体,北极约10m,南极约30m。
4、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表面可分为、
、、、和等地形。
5、是指地表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6、按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7、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和等。
8、矿物的颜色可以分为、、三种,能作为鉴定依据的是。
9、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
等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
10、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等。
11、沉积岩中常见的构造有;、、、
、。
12、在井下测量岩煤层产状要素普遍使用的工具是。
13、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 --- 纪、
--- 、。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0分)
1.简述地球圈层构造。
2. 煤层的顶底板如何分类?各有哪些岩性特点?
3. 什么叫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
4. 成煤的条件有哪些?成煤作用需经历哪两个阶段?(6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井下遇到断层时,如何寻找断失煤层?
2. 试分析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
煤矿地质学练习题及答案

《煤矿地质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
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3、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硬度、解理和断口等。
4、摩斯硬度计由一到十的代表矿物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5、根据岩石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
地壳深处和上地幔上部主要由岩浆岩和变质岩组成。
6、根据岩浆岩中SiO2的百分含量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其中金伯利岩属超基性岩。
玄武岩属基性岩。
闪长岩属中性岩。
花岗岩属酸性岩。
7、岩石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8、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界、系、统。
9、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0、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11、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向斜两种.12、宏观煤岩成分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13、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有煤厚变化、地质构造、岩浆岩、瓦斯、地下水、地温等。
14、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
15、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
16、成煤的必要条件包括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地壳运动条件。
17、地质编录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勘探工程地质编录分为坑探工程地质编录和钻探工程地质编录两种。
18、三大矿井地质图件是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水平切面图、煤层立面投影图。
19、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立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岩层对比图等。
煤田地质学——精选推荐

煤⽥地质学四、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分⼦:由许多化学式相同的单体(即简单的低分⼦有机化合物)相互连结成分⼦量很⼤⽽⼜⽐较复杂的⼤分⼦”2、灰分:煤中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矿物质在⼀定的温度之下(815℃)产⽣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所剩余的残渣叫做灰分3、稠核:煤的结构单元的核⼼部分是由多个苯环组成,通常称为稠核。
4、煤中有机质的基本结构单元:主要是带有⽀链和各种官能团的缩合稠核芳⾹系统5、煤的发热量:煤的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产⽣的全部热量6、粘结性:指煤粒(d<0.2mm)在隔绝空⽓受热(即⼲馏或热解)后能否粘结其本⾝或惰性物质形成焦块的能⼒。
7、结焦性:指煤粒隔绝空⽓受热后能否⽣成优质焦炭(焦炭强度和块度符合冶⾦焦的要求)的性质。
8、煤的反应性:煤的反应性,⼜称活性,指在⼀定温度条件下,煤与不同⽓化介质,如⼆氧化碳、氧、⽔蒸⽓相互作⽤的反应能⼒。
9、抗碎强度:指⼀定粒度的煤样⾃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
10、可磨性指数(HGI):表⽰粉碎煤的难易程度,是煤耐磨特性的⼀项煤质指标。
11、煤的灰熔点: 煤的灰熔点是煤灰熔融性的指标之⼀,评价动⼒⽤煤和⽓化⽤煤的重要指标12、煤的结渣性:指煤在⽓化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软化、熔融⽽结渣的性质。
1、植物遗体能顺利地堆积并转变为泥炭所需要的条件?(1) ⾸先需要有⼤量植物的持续繁盛; (2) 其次是植物遗体不⾄全部被氧化分解,能够保存下来并转化为泥炭;具备这样条件的场所就是沼泽。
2、沼泽:是地表⼟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丛⽣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3、煤的原地⽣成说及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原地⽣成说认为,造煤植物的残骸堆积于植物繁衍⽣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并转变为泥炭,最终成煤。
⑴现代泥炭沼泽(湿地)繁殖⼤量植物,在原地堆积形成泥炭,且没有发现被搬运的迹象;⑵煤层底板中有垂直的根系化⽯,煤层底板为植物⽣长的⼟壤,即有根⼟岩的存在;⑶煤层中陆源碎屑矿物⽐较少;⑷⼤多数煤层厚度⽐较稳定,在⼤⾯积范围内可以对⽐,说明当时成煤环境是⼀种稳定的环境。
煤田地质试题答案[1]
![煤田地质试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1ac6d45b307e87101f6968b.png)
《煤田地质》大专函授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煤层的总厚度和有益厚度——总厚度是指煤层顶面至底面之间全部煤分层与岩石夹层之和;有益厚度是指煤层顶面至底面之间各煤分层之和。
2、潜水和承压力——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力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3、煤系和煤田——煤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系。
煤田是指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4、标志层和标准化石——标志层是地层中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容易识别的岩层或矿层。
标准化石是在地史时期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易于鉴别的古生物化石。
5、解理和断口——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之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图的性质;断口是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2、地球是一个梨状体,北极凸出约10m,南极凹进约30m。
3、大陆最高处为珠穆朗玛峰,最低点为死海。
4、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表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地形。
5、按作用性质和方式,内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6、烈度是指地表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7、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8、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吸收、反射、折射等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
9、矿物的颜色可以分为自色、他色、假色三种,能作为鉴定依据的是自色。
10、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等。
11、沉积岩中常见的构造有;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结核。
12、在野外和井下测量岩(煤)层产状要素普遍使用的仪器是地质罗盘。
13、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简述地球圈层构造。
煤地质学复习题

1.《煤地质学》含义?煤地质学是研究煤炭地质的基础科学。
煤田地质学除了偏重于研究煤的成因,性质,煤层变化等问题外,还涉及煤的自然演化,煤层堆积条件,煤变质作用中的希尔特定律等。
随着煤炭利用的演化,初步建立了煤的工业分析,化学分类,煤的岩石分类和成因分类,围绕含煤岩系的旋回结构层序,初步深化了煤系沉积学的研究。
2.煤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煤的物理组成和性质的研究,2)成煤作用的研究,3)煤层及煤系地质学研究4)聚煤盆地的研究,5)煤聚积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6)煤层气3.成煤原始物质? 低等植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4.成煤作用及其阶段的划分?煤是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变化转变而来的,由植物死亡,堆积一直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总称为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主要发生于地表的泥炭沼泽,湖泊,以及浅海滨岸地带,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在各种微生物的参与下,不断的分解,化合,聚积,在这一阶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表生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结果使低等植物转变为腐泥,高等植物则形成泥炭;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已形成的泥炭或腐泥,由于地壳沉降等原因被沉积物覆盖掩埋于地下深处,成煤作用进入第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使煤在温度,压力条件下进一步转化的物理化学作用,即煤的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泥炭转变为年轻褐煤所经受的作用称为成岩作用,从年轻褐煤再转变为老褐煤,烟煤,无烟煤所经受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菌藻类植物时代:早泥盆世以前低等植物发育时代,不可能有大规模的聚煤作用发生。
低等植物经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灰分很高,有一定的发热量,称为石煤。
裸蕨植物时代:晚志留世至早中泥盆世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陆生植物时代,裸蕨类植物是地质历史上最早的陆生植物。
蕨类,种子蕨类竹屋时代:晚泥盆世至晚二叠世早期,以孢子植物蕨类和裸子植物的种子蕨为主。
煤田地质考题

煤田地质复习题1.简述成煤作用煤是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变化转变而来的,植物死亡、堆积一直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总称为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发生于地表的泥炭沼泽、湖泊以及浅海滨岸地带,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在各种微生物的参与下,不断地分解、化合、聚积,在这一阶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表生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结果使低等植物转变为腐泥,高等植物则形成泥炭,因此成煤作用的第一阶段称为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已形成的泥炭或腐泥,由于地壳沉降等原因被沉积物覆盖掩埋于地下深处,成煤作用就进入第二阶段,即煤化作用阶段。
在成煤作用的第二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使煤在温度、压力条件下进一步转化的物理化学作用,即煤的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泥炭转变为年青褐煤所经受的作用,称作成岩作用,从年青褐煤再转变为老褐煤、烟煤、无烟煤所经受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2.简述泥炭沼泽及其类型沼泽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生长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
如果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则称为泥炭沼泽。
按照泥炭沼泽表面形态和水源补给,以及养分和植被等特征,通常将泥炭沼泽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低位泥炭沼泽、中位泥炭沼泽和高位泥炭沼泽。
现分别叙述如下:(1)低位泥炭沼泽这种沼泽类型多处于泥炭沼泽发展的初期。
低位泥炭沼泽的表面由于泥炭的积累不厚,且尚未改变原有的地表低洼形态。
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丰富的水源补给,潜水位较高或地表有积水。
沼泽多为中性或微碱性,沼泽植物要求养分较多,种属较丰富。
由于低位泥炭沼泽富营养,所以有人称为富营养泥炭沼泽。
因此,在这类沼泽中高等植物容易大量繁植,形成茂密的植被,这就对泥炭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为高位泥炭沼泽这种类型的泥炭沼泽往往处于泥炭沼泽演化的后期。
沼泽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补给,沼泽的水而位于潜水面之上,水源不充足,水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因而有人称为贫营养泥炭沼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田地质学》题库一、名词解释成煤作用:煤是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变化转变而来的,由植物死亡、堆积一直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总称为成煤作用。
煤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泥炭转变为年轻褐煤所经受的作用,称作成岩作用,从年轻褐煤再转变为老褐煤、烟煤无烟煤所经受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泥炭沼泽:沼泽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
如果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则称为泥炭沼泽。
泥炭沼泽既不属于水域,又不是真正的陆地,而是地表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形态。
凝胶化作用:凝胶化作用是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凝胶化作用是在沼泽中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下,植物的木质纤维祖师一方面进行生物化学变化,一方面进行胶体化学变化,二者同时发生和进行,导致物质成分和物理结构两方面都发生变化。
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转变成泥炭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形成腐植酸和沥青质等的过程。
另一方面,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并通过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在形成腐植酸等物质的同时,还经历着一个胶体化学变化过程。
鉴于这一总过程既有因微生物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又有胶体化学的变化,故全称应为“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
残植化作用:当泥炭化作用过程中介质流通较畅,在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可以认为残植化作用是泥炭化作用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残植化作用的产物经过煤化作用即为残植煤。
腐泥化作用:在湖泊、沼泽水深地带及潙湖、海湾和浅海等水体中进行的,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可形成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煤的成岩作用: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的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被埋藏于地下,经压实、脱水、增碳作用、游离纤维素消失,出现了凝胶化组分,逐渐固结并具有了微弱的反射力,经过这种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年轻褐煤。
这一转变所经历的作用称为煤的成岩作用。
E.Stach认为,这种作用大致发生于地下200400m的浅层。
煤的变质作用是指年轻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受到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这一阶段所发生的化学煤化作用表现为腐植物质进一步聚合,失去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和甲氧基—OCH3),腐植酸进一步减少,使腐植物质由酸性变为中性,出现了更多的腐植复合物。
物理煤化作用表现为结束了成岩凝胶化作用,形成凝胶化组分,植物残体已不存在,稳定组分发生沥青化作用,使叶片表皮蜡质和孢粉质的外出脱去甲氧基,形成易软化、塑性强,具粘结性的沥青质,并开始具有微弱的光泽。
在温度、压力的继续作用下,腐植复合物不断发生聚合反应,使稠环芳香系统不断加大,侧链减少,不断提高芳香化程度和分子排列的规则化程度,变质程度不断提高,进而转变为烟煤、无烟煤和变无烟煤。
含煤岩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含煤岩系是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的沉积实体、顶底界面不一定是等时性界面。
岩溶陷落柱:含煤地层下伏岩系如果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层等,在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可以形成岩溶洞穴,随着洞穴规模的扩大,在上覆岩系的重力荷载下,煤层及其围岩逐渐垮落,可形成环形状陷落,俗称陷落柱。
二、填空1、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是我国煤炭分类和评价炼焦用煤及配煤炼焦的主要指标。
把粒度小于1.5mm的精煤样100g放在钢杯中,然后从下部对煤样进行单侧加热。
胶质层指数法对中等粘结性煤的区分能力强,多数煤的Y值具可加性,利于炼焦配煤的计算,但对弱粘结性的鉴定能力较差。
2、罗加指数表示粒度大于1mm的焦块总质量的百分比,罗加指数越大,表示粒度大于1mm焦块越多,煤的粘结性越好。
适于测定中等粘结性煤,对弱粘结性煤也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对强粘结性煤的区分能力较差。
各国选择的无烟煤不同,测定结果无可比性。
3、煤的外在水分(也叫表面水)是存在于煤粒表面和煤粒缝隙及非毛细孔孔穴中的水,内在水分是存在于煤的毛细管中的水分。
实际测定中由于煤从脱去表面水和内在水不是按其理论定义来划分的,而是按测定方法或者说是测定条件来定义的。
所谓表面水是指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煤与大气接近湿度平衡时失去的那部分水,而留下的水分则为内在水,这与以表面吸附和毛细管吸附为根据的理论划分法有所出入:第一,当煤与大气接近平衡时不仅失去表面吸附水,而且部分毛细管吸附水也要失去;第二,实测的表面水和内在水不是一个定植,它们随测定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而改变。
4、腐败作用出现在与大气不能充分沟通,而植物物质充分被水浸润的条件下。
5、丝炭化作用:有机物质未能完全分解,其最终产物虽仍为CO2和H2O,但仍留存富碳的残骸,形成暗色的腐植物质。
将这种植物应受的氧化分解、脱水、脱氢及增碳化过程称为丝炭化作用。
丝炭化物质和凝胶化物质一样,主要也是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转变而形成的,从有机组成来看主要也是植物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但由于其变化条件和变化过程不同,因而形成了与凝胶化物质性质完全不同的物质,这些丝炭化物质的共同特点是碳含量高而氢含量低,由于丝炭化过程经历了较大程度的芳烃化和缩合作用,因而其反射率显著高于凝胶化物质。
6、煤中矿物质来源有三,一是原生矿物质,即成煤植物中所含的无机元素;二是次生矿物质,即煤形成过程中混入或与煤伴生的矿物质;三是外来矿物质,即煤炭开采和加工处理中混入的矿物质。
煤中存在的矿物质主要包括粘土或页岩、方解石(碳酸钙)、黄铁矿或白铁矿及其他微量成分,如无机硫酸盐、氯化物和氟化物等。
7、煤样在规定的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挥发物质产率即为挥发分。
8、煤的挥发分主要是由水分、碳氢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以CH4为主)组成,但煤中物理吸附水(包括外在水和内在水)和矿物质二氧化碳不属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关系密切的,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挥发分逐渐降低,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可以估计煤的种类。
9、煤的弹筒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终态产物为25℃下的二氧化碳、过量氧气、氮气、硝酸、硫酸、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弹筒发热量也即实验室内用氧弹热量计直接测得的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煤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终态产物为25℃下的二氧化碳、过量氧气、氮气、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恒容高位发热量,恒容高位发热量也即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形成热以及硫酸与二氧化硫形成热之差后得到的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煤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终态产物为25℃下的二氧化碳、过量氧气、氮气、二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周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恒容低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也即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煤中原有的水和煤中氢生成的水)的气化潜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10、煤的发热量与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煤级)、矿物含量、风氧化程度有关。
11、煤中硫的存在形态通常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无机硫又可分为硫酸盐硫和硫化物硫两种。
12、镜质体反射率不受煤的岩石成分含量影响,但却能反映煤化指标。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随它的有机组分中碳含量的增高而增高,随挥发分产率的增高而减少。
同一显微组分,在不同的变质阶段,反射率不同,它能较好地反映煤的变质程度。
13、煤的气化是使煤与氧气、空气、水蒸气等反应,生成含有CO、H2等可燃气体的工艺过程,即把固态的煤变成可燃气体的过程。
14、煤液化的方法可分三类:煤直接加氢液化(如高压加氢法,溶剂精炼煤法);煤间接液化(即先将煤气化为水煤气,然后合成液态产物);煤的部分液化(即低温干馏法)。
15、煤的浮沉试验是按筛分所得各粒级分别进行的,也可把几个粒级混合在一起进行,如500.5mm级等。
浮沉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解不同密度级的产率和质量,以确定煤可选性的好坏,并作为洗煤厂生成设计的依据。
16、宏观煤岩成分是用肉眼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镜煤和丝碳是简单的煤岩成分,暗煤和亮煤是复杂的煤岩成分。
17、按宏观煤岩成分的组合及反映出来的平均光泽强度,可划分为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四种宏观煤岩类型。
18、按煤化程度由低到高可将褐煤分为软褐煤(土状褐煤)、暗褐煤和亮褐煤三个阶段。
19、煤在恒温下加压,其体积变化的百分数,成为煤的压缩性。
压缩性与煤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越高,压缩性越低。
加压后丝质组体积变化极少,镜质组有变化,稳定组分变化最大。
显微组分的压缩性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壳质组变化最大,镜质组次之,惰性组最小。
20、内生裂隙是在煤化过程中,煤中的凝胶化物质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体积均匀收缩产生内张力而形成的一种张裂隙。
21、煤的结构是指煤岩成分的形态、大小、厚度、植物组织残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反映了成煤原始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在成煤时和成煤后的变化。
在低煤级煤中,煤的结构很清楚;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煤岩成分的性质逐渐接近,因而煤的结构就逐渐变得均一。
煤的结构分原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两种。
22、煤的构造是指煤岩成分空间排列和分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它与煤岩成分自身的特征(形态、大小等)无关,而与成煤原始物质聚积时的环境有关。
煤的原生构造分为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23、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划分为三大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
每个显微组分组中,可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显微组分。
24、镜质组可分为三种显微组分,即: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
25、丝质体分为4种:火焚丝质体、氧化丝质体、原生丝质体和煤化丝质体。
26、煤中除了有机质以外,还有一些无机成分和矿物质。
煤中的矿物质按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原生矿物、同生矿物、后生矿物。
27、镜质组经氧化作用提高了芳构化程度和缩合程度,其光性色散和各种化学性质相应地显示出明显的变化。
氧化煤在蓝光域的反射率值明显下降。
因此,可通过镜质组反射率光谱测定(400700nm)或蓝光域和紫光域反射率测定,可以不经化学分析而识别氧化煤。
此外,壳质组反射率光谱也可用于判别煤的氧化作用。
28、煤层形成曲线反映了煤层形成过程中沼泽基底沉降速度的变化和环境特征。
成煤过程中,由于不同地点环境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煤岩类型,水深的地方形成暗煤,水浅的地方可能形成亮煤。
采用煤岩类型柱状图进行煤层对比,会遇到困难。
如果采用煤层形成曲线进行对比,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