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心理学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篇一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神奇的书——《超心理学》,这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充满神秘和未知的世界大门!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啥玩意儿?能靠谱吗?”但当我真正深入其中,我发现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知识漩涡。
书里讲的那些超自然现象,比如说心灵感应、预知未来啥的,让我觉得既惊讶又怀疑。
我就想啊,这也许是真的?但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基于科学的嘛。
可万一呢?万一真有这些神奇的能力存在,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岂不是要被彻底颠覆?我读着读着,就开始把自己代入进去了。
想象着要是我也能有心灵感应,那跟朋友交流可就省事多啦,不用说话就能知道对方在想啥,多酷啊!但又一转念,这要是所有人都能知道我心里的小九九,那可一点隐私都没了,多可怕!还有那个预知未来,要是真能知道未来会发生啥,那我是不是就能避开所有的坑,走上人生巅峰?但也许正是因为未知,生活才有了惊喜和挑战,不是吗?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就像被搅乱的一团麻。
一方面被那些新奇的观点深深吸引,另一方面又不停地用理性去质疑。
这感觉,真的是又纠结又刺激!你们说,这超心理学到底是科学的前沿探索,还是纯粹的幻想呢?反正我是还没整明白,但这一路的阅读体验,真的太奇妙啦!篇二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哎呀妈呀,《超心理学》这本书可把我给整懵圈了!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想着:“哼,能有多玄乎?”可谁知道,越读越觉得不可思议。
书里提到的那些案例,什么某人突然能看见未来的景象啦,还有人能通过意念移动物体啦,这都啥跟啥呀?我心里那个纠结哟,可能是真的?但我又觉得,这不会是瞎编的吧?比如说那个心灵感应的部分,我就在想,如果真有这本事,那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就能直接从学霸脑子里“偷”答案啦?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说真的,要是真能心灵感应,那人与人之间还有秘密吗?也许这世界就变得透明得让人无处可藏啦。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评析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心理学家马斯洛、苏蒂奇、等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学派。
它关注个人及其潜能的充分实现,关注超越个人的经验和精神生活,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之中。
它把西方的心理学和东方宗教文化成功地结合了起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在意识、意识训练、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回答了一些以往的心理学所无法回答的问题,推动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
1 超个人心理学产生任何一种心理学思想、学说、和学派,既非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头脑中臆造出来的,而是有其特定历史原因的,促使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无力解决当时的很多社会矛盾。
战后,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裕,但精神生活却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价值瓦解、理想泯灭、人性裂变、毒品泛滥等社会问题严重。
同时,人本主义过分强调自我实现的弊端,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狂似文化。
就像维兹说的一样:“(人本主义心理学)已经变为宗教……基本上是自我朝拜。
”这迫切要求一种超越自我中心的文化来改变这种现状。
马斯洛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在他著名的需要层次论的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增添了超越性的需要。
其次,东方文化的传入。
这些东方文化包括中国的儒家、道家、禅宗,印度哲学和印度佛教,伊斯兰的宗教与哲学思想,以及日本的神道和禅宗。
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注重灵性的修持和个人意识的超越,强调以静制动、天人合一。
这恰是西方心理学所缺乏的,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引起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把这种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 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2.1 意识理论:意识状态的转变和意识发展的模式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内容。
意识状态的转变其核心是意识论,它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基础,在超个人心理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一、简介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 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
苏蒂奇(AnthonyJ.Sutich,1907—1976) 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当年人本心理学兴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精神分析为第二势力, 自称人本主义为第三势力。
随着人本心理学被主流心理学所承认, 到1960年代中期, 一些人本心理学的领袖人物, 包括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 和苏蒂奇等人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 他们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 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 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
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种关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 自称这种心理学为第四势力心理学, 或超个人心理学。
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 那么, 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 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
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 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 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 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 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 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
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 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地综合, 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 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简言之,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 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超心理学
在 19 世纪中叶,德国麦斯磨医师 (F. A. Mesmer) 在医学年会中,无惧于政府正在扫荡巫术,表演了催眠术,并在演示当中,也表现一种超常能力透视技巧,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与好奇。麦医师藉此演示,发觉人体中有某一程度的磁性而建立了「动物磁性 (Animal Magnetism)」的学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实际上,当时有不少属于世界级的科学家,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这个超物理学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有科学家考鲁克爵士 (William Crookes)、物理学家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化学家贺尔(Robert Hare),另外还有一位与达尔文同样主张进化论的学者华 勒斯等许多专家、科学家。 在 1885 年,美国成立了「心灵研究杜」,英文名称为「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简称 ASPR)。1928 年,美国杜克大学的莱恩博士 (B. Rhine),成立了超心理学研究所,进行研究超自然现象。莱恩博士实际上是在一个偶然机会,听了一位伦敦著名的医生柯南道尔以灵为题的超常现象演讲后,在大学中实施多次的科学性的研究后,才开始有了兴趣的。 莱恩博士在 1920 年代获得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因发觉植物本身不仅具有生命力,而且有感情,认为宇宙间的万物,尤其人类更具备有高层次的潜在能力,因而增加了他的研究信念。在 1934 年发表以《超感觉的知觉》为题的论文,简称 ESP,成为一门学术,通称为「超心理学 Parapsychology」。 莱恩博士的研究促使英国学者索尔 (S. G. Soal) 及泰瑞尔 (G. N. M. Tyrrel) 等两人为主的爱好这一门实验的学者,这里面还包括牛津、剑桥的哲学系、物理系著名的教授等学者。他们在一个共识与信念的精神之下,进一步研究而产生了「实验超心理学」。 在1957年
浅谈超个人心理学
浅谈超个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旨在研究个体超越个人身份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
它关注的是个人在社会和群体环境中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的变化。
本文将对超个人心理学进行浅谈,探讨其研究内容和意义。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群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集体心理学等方面。
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
集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行为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
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研究个人在群体中的心理过程。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揭示集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身份和角色都是多变的,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关系,了解个体的超个人心理变化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超个人心理学对于教育、组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超个人心理变化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组织管理领域,了解员工在集体中的心理表现可以优化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提高组织的协作效率和绩效。
在社会治理领域,了解公众的超个人心理变化可以更好地制定社会政策和宣传策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验证假设和理论,从而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
理论研究通过整合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和解释模型,从而指导实证研究的进行。
在实证研究方面,超个人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问卷调查通过给被试者发放问卷,了解其在群体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实验研究通过对被试者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案例分析通过深入研究个体在具体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从而找出普遍规律和心理机制。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篇一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哎呀,我最近读了一本叫《超心理学》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新奇的?”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了,读着读着,我就被里面那些神秘莫测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书里讲的那些超自然现象,比如心灵感应、预知未来啥的,我觉得吧,有可能是真的,又有可能只是人们的幻想。
你说这世界上咋就有这么多解释不清楚的事儿呢?难道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一切?我一边读一边想,要是我也能有心灵感应的能力,那该多酷啊!说不定能提前知道考试的答案,哈哈,开玩笑啦!不过说真的,要是真能感知到别人的心思,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不会变得简单一些?还是会更复杂呢?读着这本书,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到处都是谜团。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懂了点什么,可一转眼又觉得啥都没搞明白。
这感觉真让人抓狂啊!也许超心理学就是这样,让你在疑惑和好奇之间不停地徘徊。
我觉得吧,不管它是不是真的,至少它让我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收获吗?你们说呢?这《超心理学》到底是科学还是玄学?篇二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哇塞,读完《超心理学》这本书,我整个人都有点懵圈啦!你们能想象吗?书里那些关于超感知、意念控制的内容,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还觉得这是不是在瞎扯啊,怎么可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儿?但是随着深入阅读,我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也许,只是也许啊,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只是冰山一角。
说不定真有一种我们还没触及到的神秘力量存在呢?比如说,心灵感应这事儿,如果真能实现,那异地的恋人们岂不是能时刻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那得多浪漫啊!不过呢,我又想,要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别人的心思,那还有没有隐私可言啦?这世界会不会变得乱糟糟的?哎呀,想到这儿我就头疼!还有那个预知未来,假如真能做到,那我们的生活还有啥惊喜和挑战啊?是不是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会儿觉得兴奋不已,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会儿又觉得害怕,万一真有啥不可控的力量,那可咋办?我这心情啊,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摘要】超个人心理学是研究个人心理现象之外的非物质生命力的心理学分支。
本文首先从超个人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超自然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文化因素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影响。
接着分析了在方法论上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超个人心理学的应用前景。
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以及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理论、超自然主义理论、文化因素、方法论、应用前景、研究方向、未来展望、理论综合1. 引言1.1 超个人心理学的定义超个人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超越个人尺度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个体在群体、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上的心理学现象,探讨人类行为和思维背后的超个人因素。
超个人心理学试图超越传统心理学对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更关注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在超个人心理学中,个体的行为和思维被视为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个体的心理过程受到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因此超个人心理学探讨了个体在不同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下的行为差异和心理变化。
这种关注个体与社会、文化互动的视角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框架。
超个人心理学以超越个人的尺度和范围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超个人影响因素,重视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塑造和影响。
通过对超个人心理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拓展人类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范围。
通过探讨超自然现象在个体心理和行为中的影响,可以深化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理解,揭示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超自然因素,进而促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差异。
由于不同文化对于超自然现象的看法和解释存在着差异,超个人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心理活动的异同,促进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
心理学流派
01 简介
03 研究内容
目录
02 定义 04 研究特点
05 基本假设
07 主要贡献
目录
06 误解的澄清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亦称“超现实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末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目的在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主要人生价值、人类幸福、宗 教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等问题。试图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建构比人本主义 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1)做梦状态:其特点是出现快速眼动,在脑电图上呈现快波。
(2)睡眠状态:未出现快速眼动,脑电波呈慢速、高振幅。
(3)入睡状态:其特点是在出现睡眠循环时有生动的表象。
(4)朦胧状态:睡眠循环结束时出现的状态。
(5)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高度集中注意和警觉,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出现,或表现为对某些药物的反 应。
科学实证的方法
超个人心理学并不反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实证方法。目前它已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发现了 一些支持性的证据。例如,通过意识训练来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程,改善心率、血压、胃肠活动和激素分 泌等;运用沉思训练可以减轻焦虑、减少吸毒、增加知觉敏感性等。
基本假设
李安德(1997)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有以下三个关键性主张:第一,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生理和心理 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大多数人盲目和错 误地认同自己所扮演的某种角色、自己的人格、自我观念,或认同自己在平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所含含糊糊觉察 到的所谓“我”,但这些都不是我之所以为我,也就是说,都不是“真我”;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每个 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于“大我”的,因此,人的使命不只是人本心理学所强调 的自我实现而已,人还需要自我超越。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关注人生价值、人类幸福等终极问题,可以引领社会 价值观的转变和升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促进人类心灵成长
超个人心理学致力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可以促进人类 心灵的成长和拓展,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05 超个人心理学的争议与挑战
学科定位与范式争议
01
背景
超个人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是 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 生物。该流派试图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建构比人本主义 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关 注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提 高人类对自身心灵和潜能的认识和理 解。
不同宗教文化的比较
比较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信仰体验和心理健康 状况,以揭示宗教对个体和社会的独特作用。
自我超越与心理健康关系
自我超越的概念与内涵
阐述自我超越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包括自我超 越如何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
自我超越与心理适应
研究自我超越如何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挑战和困难,以 及如何通过培养自我超越的能力来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研究如何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实现个人目标等方式来 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宗教体验与信仰问题
1 2 3
宗教体验的心理机制
研究宗教体验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包括信仰的形 成、宗教情感的体验、宗教行为的动机等。
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
探讨宗教信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信仰如何 帮助个体应对压力、缓解焦虑、增强社会支持等 。
实证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超个人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 改进与创新。
传统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的观点
传统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的观点引言传统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是两种在心理学领域中被广泛讨论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观点的特点、区别和应用。
传统心理学传统心理学,也称为常规心理学,是指那些关注个体认知、行为和人类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传统心理学以实证研究为主,强调对个体内心活动的测量和观察。
以下是传统心理学的几个重要观点: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传统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强调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控制。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环境刺激来塑造的,忽视了个体内心的思考和感受。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传统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来了解个体的思考方式和信息加工过程。
发展心理学传统心理学还包括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通过观察和测试,心理学家研究了儿童在认知、社会和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也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或深层心理学,是传统心理学的一种扩展和补充。
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人的内在潜力和对意义的追求。
以下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几个重要观点:自我实现超个人心理学注重人的自我实现,即追求个人的最高潜力和自我发展。
人们通过实现自我的目标、追求生活中的意义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经验性疗法超个人心理学提倡经验性疗法,即通过人际关系、体验和情感表达来帮助个体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困扰。
与传统心理学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不同,经验性疗法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回应。
自我意识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是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核心。
个体通过对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发展出自我意识,并建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传统心理学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区别传统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
传统心理学更关注个体的可观察行为和认知过程,强调实证研究和实证验证。
而超个人心理学更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自我实现和意义追求,强调主观体验和人的潜力。
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
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
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是指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超越个人利益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阿德勒的理论中,他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是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的。
他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关系的质量和个体对社会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个体的自我中心阶段:在童年早期,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满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意识。
社会兴趣的出现: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互动关系的重要性。
他们渐渐发展出对社会的兴趣和关心,并开始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超越个人利益:随着个体的成长,他们逐渐超越个人利益,开始关注他人的需要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他们愿意为社会的福祉做出牺牲和努力,并表现出关爱他人的行为。
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成人阶段,个体在遵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并关注他人的福祉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阿德勒的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是以整体的发展趋势为基础的,每个个体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有差异和个体经历的特殊情况。
这是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的概述,它强调了个体意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逐渐培养出超越个人利益和责任感的特质。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超个人心理学是指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将个体心理和超个体心理(即集体心理)相结合。
超个人心理学强调的是集体神经元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靠个体的思维。
它认为,人的心理行为是由他们所在集体的氛围影响的。
超个人心理学有几个主要理论问题,包括人际感知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以及集体认同理论等。
一、人际感知理论人际感知理论是超个人心理学中最基本的理论。
它认为,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体的心理行为是由这种关系所决定的。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需要信任、支持和尊重来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并具有沟通的能力,从而形成共同的信念、理念和价值观。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旨在理解人们如何通过相互关系和互动来形成社会性观念和行为。
该理论强调个体如何使用社会技能来进行交流和协调,以及个体如何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自我认同。
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对现实的思考、反思和理解来形成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具有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和情绪,他们会根据这些价值观来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决定。
四、社会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认为,社会分组与个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结构,也就是个体和社会分组之间构建的信息和结构。
它强调了特定身份和社会关系在个体行为和思维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决定个体的角色、任务和行为。
五、集体认同理论集体认同理论旨在理解如何建立适当的集体认同,以及个体如何在个体和社会之间发挥作用。
该理论认为,集体认同的存在和影响不仅取决于个体,而且与社会结构、历史和社会规范有关。
综上所述,超个人心理学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理论问题,它们均强调个体思维与集体互动之间密切的联系。
人际感知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和集体认同理论都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个人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智力,但也强调个体参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体的思维和行为。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它的主要理论是什么?罗洛梅曾批评超个人心理学的"超个人"其实已经远离了心理学,因为心理学从来是研究个人的。
不过在七十年代马斯洛提出了他的超个人心理学的观点,他称此为心理学的第四浪潮。
不过这一浪潮到现在也显然没有得到实现,而更多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来看待。
超个人心理学最著名的理论家肯恩提出了意识光谱理论,来阐述普通心理\宗教灵修心理的发展。
但他的问题似乎在与试图通过这一理论构架来整合所有宗教等等。
同时基础于印度教吠檀多哲学玛哈塞的"我是谁"的探索也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主题之一。
也就是所谓灵性的探索。
超个人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
存在最严谨的科学研究,但也存在服用致幻药物的治疗。
至少在当前中国,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新事物。
超个人心理学药物致幻,是否是一种高峰体验,或者是一种扭曲的感觉,它对心理的研究有什么作用?现在在一些研究中已经发现,药物所导致的高峰体验和东方禅修所导致的高峰体验的脑波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作为高峰体验,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中被认识为可以作为一种对于心理疾病康复和人类体验幸福感的基础。
超感官认知属于超个人心理学内的概念吗?又属于又可以不属于。
超个人心理学旨在探讨寻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其研究领域包括人生价值、宗教经验、生死体认、意识领悟、宇宙觉知、内在协同、人类幸福等。
而超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领域,指超感知觉,包括传心术(或心电感应)(telepathy)和千里眼(clairvoyance);另一类属实体领域,包括心灵致动(psychokinesis,简称PK),即通过心灵的作用而使物体移动或运动。
超个人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包括超心理学。
但也不是那么绝对! 超个人心理学和超心理学也存在目标上的不同。
人文社科 超心理学
人文社科超心理学超心理学,这可是个超级有趣又神秘的领域呢!超心理学啊,它研究的东西可神奇啦。
它常常涉及到那些咱们平常觉得有点玄乎的现象,比如说心灵感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呀?有时候你正想着一个朋友,突然他就给你打电话或者发消息了,这种感觉就好像你们之间有某种无形的联系一样。
超心理学就想要弄明白,这到底是巧合呢,还是真的存在心灵之间的特殊感应。
还有预知梦呢。
有些人会梦到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结果后来这些事情真的就发生了。
我就听说过一个例子,有个人梦到自己在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周围有奇怪的建筑,结果没过多久,他真的到了一个新地方旅游,发现那里和他梦里的场景一模一样。
超心理学就会去探究这种预知梦背后的奥秘,是大脑的某种特殊功能,还是有其他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呢?超心理学也会关注超感官知觉。
就像有些人声称自己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或者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如果从超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这可能是人类感官的一种延伸或者变异。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潜在地拥有这种能力,只是大多数人还没有发掘出来呢。
在超心理学的世界里,还有关于灵魂出窍的研究。
有些人说自己有灵魂出窍的体验,感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身体,能够看到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或者在其他地方。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科学家们就在想,这到底是一种纯粹的心理幻觉呢,还是真的有灵魂这种东西的存在。
不过呀,超心理学也面临着很多争议。
因为这些现象很难用我们传统的科学理论去解释。
很多人觉得这是伪科学,觉得那些所谓的超心理现象都是骗人的或者是人们的错觉。
但是呢,超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却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虽然现在还不被广泛理解,但总有一天会找到合理的解释。
超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也很特别。
他们会收集大量的案例,不管是民间传说也好,个人经历也好,然后进行分析。
他们也会做一些实验,虽然这些实验可能不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精确,但是也在尽力地寻找规律。
超心理学就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宝藏,虽然现在还迷雾重重,但却吸引着很多人去探索。
超心理学 定义
超心理学定义《超心理学:探索心灵的神秘领域》开场白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会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好像能预感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在某个瞬间,感觉和身边的人有一种无形的心灵连接。
这些奇妙的现象啊,其实就和我们今天要聊的超心理学有点关系呢。
什么是超心理学?超心理学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那些超出常规心理学所能解释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比如说吧,你有没有梦到过一些后来真的发生了的事情?这就有点像超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了。
很多人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超心理学就是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像什么魔法之类的。
其实不是哦,超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那些神秘的心理现象的。
关键点解析3.1核心特征或要素超心理学有几个核心的要素。
首先是心灵感应,就像双胞胎之间有时候好像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一样。
比如说,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在学校突然肚子疼,妹妹在家里也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
这可能就是一种心灵感应的表现。
其次是预知能力,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做梦梦到未来发生的事。
我有个朋友,他梦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丢了东西,结果没过多久,他去一个新的城市旅游的时候,真的在类似的场景下丢了东西。
还有一个要素是超感官知觉,这就比较神奇了,就是不通过常规的感官就能感知到事物。
比如有些人能感觉到某个地方有什么特殊的气场之类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就是能感觉到。
3.2容易混淆的概念超心理学很容易和伪科学混淆。
伪科学呢,是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纯粹靠编造或者一些迷信的说法。
而超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那些目前还不太能被解释的心理现象。
比如说,伪科学可能会说某个水晶有神奇的魔力可以改变命运,这就是毫无根据的。
但是超心理学研究的心灵感应等现象,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解释,但是研究人员会通过实验、数据收集等科学手段去探索。
起源与发展超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古代,就有很多关于神秘心理现象的记载。
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探讨过灵魂的问题,这可以看作是超心理学的早期雏形。
关于“超心理学”
关于“超心理学”
所谓“超心理学”,业已触到佛教唯识论中的“心王”、“心所”范畴,属于非凡俗物质现象,即“形而上”的内容。
以研究凡俗物质现象为能耐的自然科学要去探究佛教中的心王、心所等内容,等于赶鸭子上架,注定要失败的,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也不可能坚持到底。
心性、心灵现象深不可测,只有到了佛位上才能彻底明白。
而凡夫人与佛的智慧相比就像毫末之水与四大洋相比;其实也根本不能相比,因为佛的智慧是无量的,就像数学中一个小小的有限的数和“无穷大量”相比一样。
凡俗科学崇尚“可重复性”,否则就认其为伪科学,这一点也正是现代搞“科学迷信”的关键,是人类认知形而上道的致命伤。
须知对一切形而上道现象的认知或再现都与甚深的定功有关,不但定功要深,还得方法要正确;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那么在凡夫人中有谁能具有这样的条件?佛经中说:“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
不能成佛道”,大通智胜如来在修行路上打坐十劫(十劫几乎是无数的年头),这么深的定功,因方法不对,还是不能成佛,可想成就佛道之难。
打坐十劫的定功未能成佛,也即不能彻底了解心性、心灵的本质;而那些科学家们能定几个小时吗?方法正确吗?可以说绝大多数科学家连佛的半句话都听不进去,就想凭积累下的那些知识和毫末之水的世俗智慧搞明白心性、心灵的真相,只是妄想罢了。
可以这么说吧;现在敢于承认形而上的特异现象在我们这个梦幻世界中确实存在,这已经就是伟大的一流科学家了,其认知境界已经与所谓的司牛北、何大麻之流如隔云泥。
至于想真正搞清楚心性、心灵的真相,还得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自己真正步入佛门之后再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