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新闻访谈)》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新闻访谈)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王宇、王希)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根据公告,2014年全国谷物总产量55 726.9万吨(11 145.4亿斤),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91.5亿斤),增长0.8%。谷物主要包括玉米、稻谷、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

计,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2 738.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5 385公斤/公顷(359公斤/亩),比上年提高0.2%。

材料二:

今年全国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关键是近些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得力,农业科技水平大幅

提升,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缓解了资源要素约束偏紧、自然灾害多发的不利影响。

第一,得益于新品种的大推广。我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紧密相关,目前

我国三大主粮国审品种的推广面积已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特别是两优系列超级稻品种以及郑单958、浚单20等高产玉米品种的推广,有力地支撑了粮食单产水平的快速提高。此外,一些突破性

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和推广,扩大了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范围,使传统粮食低产区一跃成为全国粮食

增产区。

第二,得益于技术集成的大应用。近年来一批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的集成推广,为粮食

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土壤深松、播后镇压、越冬浇水、一喷三防等常规技术的集成推广,

我国小麦亩产水平近十年提高了近70公斤。

第三,得益于农作物结构的大调整。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一靠播种面积扩大,二靠单产水平提

高。粮食单产增长既有各种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普遍提高的因素,也有高产作物替代低产作物的结构

调整贡献。玉米、稻谷等高产作物替代大豆等相对低产作物,对促进粮食总产增加作用很大。

第四,得益于农田水利的大改善。我国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

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农田水利设施面貌有了较

大改观,水旱灾害的不利影响有所缓解。2000年以来,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 1.3亿多亩,对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论是基础设施的大改善、农业科技的大发展,还是作物结构的大调整,背后的重要支撑是“三农”投入的大增长。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由 2 144亿元增加到13 799亿元,翻了两番还多,年均增速20.5%。今后,要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