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合集下载

独立基础底部钢筋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底部钢筋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底部钢筋起步距离首先啊,独立基础是什么?这个得从它的作用说起。

独立基础,顾名思义,它就是独立地承载建筑物重量的基础。

你可以想象成一块块“脚垫”,它们支撑着整个建筑,防止房子像没支撑的风筝一样“飞走”。

这基础通常用于单独的柱子或者支撑点,感觉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地基守护神。

你可得知道,它可不是随随便便摆上去的,尤其是底部的钢筋设置,它可是大有讲究的。

话说回来,钢筋的“起步距离”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基础底部,钢筋从基础表面开始延伸的距离。

就像你早上起床先伸个懒腰,基础的钢筋也得有个“起步”动作。

你想想,假如钢筋不“跑”到合适的位置,这基础的稳定性就得打折扣,那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威胁。

毕竟,钢筋不是装饰品,起步距离设置不好,就像人走路没迈开步,肯定会扭到脚,对不对?但是,这个距离究竟要设多长呢?哦,那可不是随便设的。

这里面有很多讲究,比如基础的埋深、土壤的类型、钢筋的种类以及建筑的负荷等等,都会影响到这个起步距离的设置。

一般来说,国家标准给出了一些规定,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都得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要是设置太短,钢筋没能有效锚固,整个基础就可能不稳;要是设置太长,又会浪费材料,成本上就会提高。

所以啊,这个“起步距离”,它得既合理又经济,听起来很简单,可一旦出错,可是后果不小。

说实话,钢筋起步距离的设置就像做饭一样,有时候得掌握好火候,火大了容易焦,火小了又不熟。

你想想,万一某个地方设置的不当,钢筋外露,根本起不到承重作用,那可真是“前功尽弃”。

反过来,如果加长了距离,钢筋多了,倒是增加了基础的稳定性,但也等于是白白浪费了材料。

你看,这其中的“平衡”,可真是个学问。

搞清楚了起步距离的重要性,我们再来说说这些钢筋,它们的“心思”可不简单。

钢筋不仅是为了撑住整个建筑,它们的布置也要考虑到钢筋之间的交错、搭接,避免因为局部力量过大导致破坏。

你要是仔细看,就会发现,钢筋之间可不像我们印象中的乱七八糟,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排列”法则。

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水平钢筋的起步间距是指钢筋距离墙体底部的垂直距离。

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用于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在其设计中要注意水平钢筋的起步间距。

根据相关规范,剪力墙水平钢筋的起步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钢筋的起点应距离墙体底部不少于200毫米。

2. 钢筋的起点应距离墙体侧面不少于钢筋直径的两倍。

3. 钢筋的起点应距离墙体底端墙缝的最近一侧不少于钢筋直径的两倍。

4. 在水平方向上,钢筋的起点应距离相邻墙体的结构节点中心距离不小于600毫米。

以上规定旨在保证剪力墙水平钢筋的起步间距能够满足强度和
稳定性的要求,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 -。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
50mm
16G101-1第92页(附件第21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6G101-1第96页(附件第22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附件第23页)
执行
有暗梁板带
板筋
距暗梁边
2板筋间距
12G901-1第5-11、5-13页(附件第24、25页)
50mm、100mm
16G101-3第64页(附件第14页)
执行
楼板上、下结构面
50mm、≤100mm
12G901-1第3-9页(附件第15页)
参考执行
竖向分布筋
边缘构件
竖向分布筋间距
12G901-1第3-5页(附件第16页)
参考执行
暗柱
竖向分布筋间距
端柱
竖向分布筋间距

箍筋
距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参考执行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103页(附件第26页)
执行
钢筋起步距离按此表执行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基础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6G101-3第79~83、85~87页(附件第1-8页)
执行
地下框架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2G901-3第5-2页(附件第9页)
参考执行
平板式筏形基础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是指钢筋在基础边缘离开一定距离后开始起构造作用的最小距离。

在设计独立基础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确定起步距离:
1. 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需要在混凝土中锚固一定长度才能发挥其设计承载力。

这个长度取决于钢筋的直径、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为12倍
直径。

2. 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独立基础需要考虑基础边缘的抗压能力,以防止混凝土的压碎破坏。

因此,钢筋应该距离基础边缘一定距离,以确保基础边缘不出现压碎破坏,一般取2倍锚固长度。

3. 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也会影响起步距离。

通常情况下,直径较大的钢筋需要较大的起步距离,以确保钢筋能够充分发挥设计承载力。

根据上述因素,可以通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来计算出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实际设计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钢筋直径间距表

钢筋直径间距表

钢筋直径间距表
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和支撑,它的直径和间距的设计决定了一个工程的强度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钢筋直径间距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钢筋,也有助于开发符合当前工程状况的合理设计方案。

钢筋直径间距表是一种特殊的钢筋分类表格,用于归类各种直径的钢筋。

它的主要特点是强度,它由以多种直径的钢筋为基础,分为不同的间距等级,以及节距等级,以保证各种钢筋的强度。

为了保证其准确性,每种直径的钢筋应具有相同的节距。

在不同的建筑项目中,钢筋直径间距表都不尽相同。

根据项目类型,地面条件,建筑物建造条件,地震情况等情况,钢筋直径间距表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同一项目中,每种钢筋的直径和间距都有可能不同,这也是为什么钢筋直径间距表的重要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类别的钢筋表不同,钢筋直径间距表的参数更具体,更容易理解。

它的重点是钢筋的间距和节距,这二者是判断钢筋应力的关键。

以2.5mm钢筋为例,在间距范围为200mm~250mm时,节距应在50mm以上,这有助于改善钢筋的刚度和强度,也使得建筑更加安全稳固。

此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钢筋直径间距表还可以有助于监督工期。

这是因为,如果直径和间距不符合要求,钢筋的强度就会受到影响,这就可能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很多工程公司会特别注意检查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以确保工程质量。

总之,钢筋直径间距表是一份重要的分类表格,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并正确使用钢筋,可以根据项目类型,地面条件,建筑物建造条件,地震情况等情况设计合理的方案,以及监督工期的进度,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执行
剪力墙
连梁箍筋
50mm
16G101-1第78页
执行
水平分布筋
竖向分布筋
50mm、100mm
16G101-1第71`74页
执行
100mm
16G101-1第71`74页
参考执行
50mm
16G101-1第99页
不作为依据
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第77页
参考
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第77页
参考执行
执行
12G901-3第3-32页
参考
悬挑梁
箍筋
50mm
16G101-1第92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50mm
16G101-1第96页
执行
井字粱
箍筋
50mm
16G101-1第98页
执行
柱上板带暗梁
箍筋
50mm
16G101-1第105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执行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独立基础
底板双向钢筋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69页
执行
1/2板筋间
16G101-3第69页
执行
条形基础
底板钢筋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76页
参考执行
1/2板筋间
16G101-3第76页
参考执行
基础梁
箍筋
5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16G101-3第79-80页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16G101图集)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16G101图集)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部位 构 件起步钢筋起步距离依据备注 独立基础底板双向钢筋1/2 板筋间距且≤ 75mm16G101-3 第 69 页执行 1/2 板筋间16G101-3 第 69 页执行条形基础底板钢筋1/2 板筋间距且≤ 75mm16G101-3 第 76 页参考执行1/2 板筋间 16G101-3 第 76 页参考执行 基础梁箍筋 50mm16G101-3 第 79-80页执行基础50mm12G901-3 第 5-2 页地下框架梁箍筋参考 梁板式筏形基础板筋1/2 板筋间距且≤ 75mm16G101-3 第 89 页执行1/2 板筋间距且≤ 75mm 12G901-3 第 3-36`3-37 页 不作为依据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1/2 板筋间距且≤ 75mm16G101-3 第 93 页 执行 基础连系梁 箍筋 50mm 16G101-3 第 105 页 执行 连梁箍筋 50mm 16G101-1 第 78 页执行 50mm 、100mm 16G101-1 第 71`74页执行100mm 16G101-1 第 71`74页参考执行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50mm 16G101-1 第 99 页 不作为依据竖向分布筋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 第 77 页 参考竖向分布筋间距16G101-1 第 77 页参考执行100mm16G101-1 第 77 页参考执行柱箍筋框架梁、非框架梁箍筋梁悬挑梁箍筋框支梁箍筋井字粱箍筋柱上板带暗梁箍筋楼(屋)面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板有暗梁板带板筋悬挑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50mm、100mm 16G101-1 第 67`68 页执行50mm 12G901-1 第 3-18 页参考50mm 12G901-1 第 3-18 页参考50mm 12G901-1 第 2-8 页参考16G101-1 第 88`89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88`89 页执行12G901-3 第 3-32 页参考50mm 16G101-1 第 92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96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98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105 页执行1/2 板筋间距16G101-1 第 99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100 页不作为依据1/2 板筋间距16G101-1 第 105 页参考1/2 板筋间距16G101-1 第 103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103 页不作为依据。

道路设计-钢筋长度Excel计算表

道路设计-钢筋长度Excel计算表
字体颜色 含义
绿色 固定值
蓝色 填写项目
粉红 中间结果
红色 最终结果
其它色 表头文字等
箍筋长度计算
编号 各边 长边 1 短边 延边 长边 4 短边 延边 长边 5 短边 延边 长边 10 短边 延边 长边 16-3 短边 延边 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一端 另一端 已知 箍筋直径 钢筋直径 中心距离 两筋夹角 16 90 80 16 90 16 90 10 100 16 90 10 25 25 25 25 240 30 10 12 10 12 12 137.8 40 10 10 10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20 20 12 42.6 10 117 74.6 1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30 90 90 90 90 90 90 结果 边长 总长度 82.8 102.8 10.0 243.7 33.7 10.0 141.5 42.7 10.0 14.8 45.4 12.8 120.2 77.8 13.2 422.4 10.0 146.0 17.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2.0 22.0 22.0 22.0 22.0 22.0 1.38 1.38 1.38 1.38 1.38 1.38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388.4 13.3 13.3 10.0 13.3 13.3 1.33 2.33 1.33 1.33 574.8 10.0 27.0 27.0 27.0 27.0 1.85 1.85 1.85 1.85 391.2 中间结果 箍筋外径 钢筋外径 增加长度 17.5 1.38 17.5 1.38 17.5 1.38 10.0 17.5 1.38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钢筋起步距离汇总

钢筋起步距离汇总
钢筋起步距离汇总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基础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6G101-3第79~83、85~87页
执行
地下框架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2G901-3第5-2页
参考执行
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边梁边
1/2板筋间距
且≤75mm
16G101-3第93页
执行
条形基础
基础底板筋
结构外边
≤1/2板筋间距
且≤75mm
16G101-3第76页
执行
独立基础
基础底板筋
结构外边
≤1/2板筋间距
且≤75mm
16G101-3第67页
执行
剪力墙
连梁箍筋
结构洞边
50mm
16G101-1第78页
执行
水平分布筋
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6G101-3第64页
执行
楼板上、下结构面
50mm、≤100mm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88页
执行
16G101-1第89页
执行
悬挑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92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6G101-1第96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住宅工程钢筋起步距离

住宅工程钢筋起步距离
50mm
18G901-3-5
执行
楼(屋)面板下部剪力墙
100mm
18G901-1第3-5页
屋面有大于剪力墙梁时
边缘构件
竖向分布筋间距
18G901-1第3-7至3-16页
执行

箍筋
距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8G901-3第1-11页
执行
距底部梁顶
50mm
18G901-1第2-17页
执行
距顶部梁底
50mm
18G901-1第2-28页
执行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8G901-1第2-14页至2-35页
执行
执行
执行
悬挑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井字粱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柱上板带暗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执行
有暗梁板带
板筋
距暗梁边
1/2板筋间距
18G901-1第5-7页
执行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8G901-1第4-25页
执行
时间:2020年8月3日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钢筋起步筋要求

钢筋起步筋要求
(1)钢筋帮扎接头搭接长度满足3.3.6要求,帮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帮扎接头中心1.3倍搭接长度。帮扎接头范围内应包管三个绑扣和三根钢筋通过。
5
12G9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3-1~3-5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主筋为S。(S为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暗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P74:连梁起步筋距暗柱50mm,顶层进暗柱长度全部设置@150。
P85: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
P92、P95:板筋距次梁边1/2板筋间距。
P54:注2 .(梁、柱类构件)箍筋间距不该大于100mm及5d。
6
楼板起步钢筋距离
50mm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2.《建筑装置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
3.《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
4.《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1)
1/2板筋间距
起步钢筋要求解析
序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位及要求
依据来源
1
墙体竖向钢筋起步
50mm
《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
(培训教材之四)
竖向钢
筋间距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2.《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1)
2
墙体水平钢筋起步50mm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起步间距,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在设计剪力墙时,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来确定竖向钢筋的起步间距:
1. 钢筋起步位置:钢筋的起步位置应远离构件的边缘,一般不少于50倍钢筋直径。

2. 钢筋的起点间距:在同一水平钢筋排列面上,连续竖向钢筋的起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 竖向钢筋的最小间距:在水平钢筋排列面上,竖向钢筋之间的最小间距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当两根竖向钢筋直径相同时,间距不应小于1.5倍钢筋直径。

b. 当两根竖向钢筋直径不同时,间距不应小于较大直径钢筋的2倍,且不应小于75mm。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起步间距和最小间距只是一般性的设计要求,具体的间距还需要根据剪力墙的设计荷载、构造形式、尺寸等因素进行具体计算和调整。

在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

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

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指的是条形基础中纵向钢筋距离上端到基础顶面的高度。

在土建工程中,条形基础是常见的基础形式之一,它通常用于承载较小荷载的建筑物或结构。

而纵筋则是条形基础中的主要钢筋,起到增强基础抗弯抗剪能力的作用。

而起步距离则是纵筋距离上端到基础顶面的长度,它对于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条形基础的纵筋起步距离需要根据基础的设计要求和土壤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起步距离要足够保证纵筋与基础顶面之间的混凝土能够充分压实,从而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如果起步距离太小,纵筋与基础顶面之间的混凝土无法充分压实,容易导致纵筋锈蚀、断裂或滑移,从而影响基础的安全性。

而如果起步距离太大,纵筋在基础顶面以下的混凝土中的作用就会减弱,从而降低了基础的承载能力。

在确定起步距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基础荷载:起步距离应根据基础的设计荷载来确定。

设计荷载越大,起步距离应相应增加,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土壤条件:起步距离应根据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来确定。

如果土壤承载能力较低或者土层较松软,起步距离应相应增加,以增强基础的稳定性。

3. 纵筋直径和间距:起步距离还应考虑纵筋直径和间距。

一般来说,纵筋直径较大或者间距较小时,起步距离可以适当减小,以保证纵筋与基础顶面之间的混凝土充分压实。

4. 环境因素:起步距离还应考虑环境因素,如基础的暴露程度、气候条件等。

如果基础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或者气候条件较恶劣,起步距离应适当增加,以预防纵筋锈蚀。

在实际施工中,起步距离的确定需要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计算和评估。

设计人员会综合考虑基础的荷载、土壤条件、纵筋直径和间距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起步距离要求。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的浇筑和钢筋的布置,保证起步距离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是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确定起步距离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荷载、土壤条件、纵筋直径和间距等因素,并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计算和评估。

钢筋工程质量管理、验收管理(图文并茂)

钢筋工程质量管理、验收管理(图文并茂)


钢筋工程—原材料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 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 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 钢筋应采用带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 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 不应小于1.25;(强屈比)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 不应大于1.3;(超强比) 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伸长率)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严禁二级钢、三级钢、抗震钢筋混用。

非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底部加 强区墙身竖向钢筋接头按照100% 搭接,搭接长度满足1.2倍锚固长度
钢筋工程—钢筋连接
4、钢筋接头搭 接处,应在中心和两 端用铁丝扎牢;绑扎 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小 于规范规定的最小搭 接长度(受拉钢筋 300mm,受压钢筋 200mm)。 5、涉及封头钢 筋的连接接头需定尺 加工,防止出现锚固 不足或过长现象。
钢筋工程质量管理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部分
钢筋原材料
第二部分
钢筋加工
第三部分
钢筋连接
第四部分
钢筋安装(绑扎)
第一部分:钢筋原材料

钢筋工程—原材料
一、钢筋原材料进场验收注意事项: 1、钢筋必须具备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并与铭牌 标识相一致,部分项目业主要求有指定供应厂家的,验收
时必须进行核对。
第三部分:钢筋连接

钢筋工程—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接头方式
事后算账评审
绑扎搭接
焊接接头
机械连接
一、钢筋连接的原则: 1、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不宜 设置2个以上接头,同一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相 互错开。 2、直径大于16mm以上的钢筋,严禁使用搭接,应采 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公司内部规定)。

独立基础钢筋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钢筋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钢筋的起步距离
钢筋混凝土是我们日常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独立基础钢筋的起步距离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独立基础钢筋的起步距离,指的是在独立基础中,钢筋从基础开始的位置。

独立基础是建筑物基础的一种形式,通常应用于小型建筑物或建筑物地基不稳定的情况下。

在独立基础中,传统的建筑钢筋通常要求起步距离在基础中心线的1/6到1/4之间。

这是因为钢筋在基础中的起始位置会影响整个基础的稳定性,因此起步距离需要精确定位。

然而,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和应用新型的钢筋材料,如FRP(纤维增强塑料)钢筋。

FRP钢筋由高强度的纤维增强塑料加固,具有轻质、耐腐蚀、低热膨胀性等特点,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和耐久性都有很大提升。

与传统钢筋相比,FRP钢筋的起步距离也有不同的要求。

由于FRP钢筋的切应力能力弱于钢筋,其起步距离需要进一步减小。

通常来说,FRP钢筋的起步距离在基础中心线的1/8到1/5之间。

这将确保FRP 钢筋在基础中的起始位置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地震荷载。

总之,独立基础钢筋的起步距离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对于
传统钢筋,起步距离应在基础中心线的1/6到1/4之间,而对于FRP 钢筋,起步距离应在基础中心线的1/8到1/5之间。

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材料特点合理选取起步距离,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执行
基础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1G101-3第71~74、76~78页
执行
地下框架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06G901-3第4-29页
参考
梁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基础梁边
1/2板筋间距且≤75mm
11G101-3第79、80页
执行
50mm
06G901-3第2-29页
不作为依据
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不作为依据
有暗梁板带
板筋
距暗梁边
1/2板筋间距
06G901-4第3-11页
参考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1G101-1第95页
执行
梁(墙)边
50mm
06G901-4第2-18页
不作为依据
时间:2012年5月28日
06G901-1第2-8页
参考
距顶部梁底
50mm
06G901-1第2-8页
参考
水平施工缝上下
50mm
06G901-1第2-8页
参考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1G101-1第85页
执行
11G101-1第86页
执行
06G901-1第2-2页
参考
悬挑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1G101-1第89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1G101-1第90页
执行
井字粱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1G101-1第91页
执行
柱上板带暗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1G101-1第97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1G101-1第92页
执行
梁(墙)边
50mm
06G901-4第2-4页
楼(屋)面板
50mm
06G901-1第3-9页
不作为依据
边缘构件
竖向分布筋间距
06G901-1第3-2页
参考
暗柱
竖向分布筋间距
08G101-11第30页
参考执行
端柱
100mm
08G101-11第30页
参考执行

箍筋
距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1G101-3第59页
执行
距底部梁顶
50mm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独立基础
底板双向钢筋
基础边
1/2板筋间距且≤75mm
11G101-3第60、61、6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页
执行
基础梁边
50mm
11G101-3第62页
执行
条形基础
底板钢筋
基础边
75mm
06G901-3第4-13页
参考执行
基础梁边
1/2板筋间距
06G901-3第4-13页
06G901-3第3-3页
参考
板底筋
箱型基础内外墙
50mm
06G901-3第3-3页
参考
剪力墙
连梁箍筋
结构洞边
50mm
11G101-1第74页
执行
水平分布筋
竖向分布筋
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1G101-3第58页
执行
楼板上下结构面(基础顶面)
100mm
08G101-11第30页
参考执行
边梁边
1/2板筋间距且≤75mm
11G101-3第84页
执行
基础连系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1G101-3第92页
执行
箱型基础底板
板面筋
箱型基础内外墙
50mm
06G901-3第3-2页
参考
箱型基础中层楼板
板筋
箱型基础内外墙
50mm
06G901-3第3-4页
参考
箱型基础顶板
板面筋
内外墙顶加强筋
板筋间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