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中国古代通史复习纲要
先秦时期
一、时代特征: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朝代:(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三、主要史实:
(一)夏商西周
政治:
(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作用、演变).
(3)宗法制(目的、内容、作用和影响、维护工具)。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
(1)农业: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2)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3)商业: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二)春秋战国
政治: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战国:诸侯称王,卿大夫夺位;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秦国发动灭六国战争。

经济:
(1)农业:
①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私田的出现;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

②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
③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产生。

(小农经济形成: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实行精耕细作,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产生,三种形式并存.
(3)商业: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城市繁荣。

②商鞅变法时,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3.文化
(1)思想:
儒家:孔子:“仁”礼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民贵君轻”“克己复礼”
孟子:“仁政”“性本善”;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
道家:老子:本原是“道”,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无为而治",万物不停运动,事物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庄子:世间万物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自由
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2)教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3)文学:浪漫主义(楚辞)现实主义(诗经)
秦汉时期
一、时代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二、朝代:秦(前221-前206)—-—西汉(前206-公元25)―――新―――东汉(公元25-220)
三、基本史实
(一)秦
政治: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3)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守和县令(长)由皇帝任命。

思想: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二)两汉时期
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对地方监察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武帝任用地位低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中朝)。

(3)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经济:(1)农业生产:赵过推广耦犁,推行代田法.西汉发明了犁壁和播种工具耧车.还发展起来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用水排鼓风冶铁;实行盐铁专卖(抑商政策);出现青瓷。

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文化:(1)西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还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西汉司马相如,东汉张衡作品均为著名的赋作家。

(4)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和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南方,士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基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

二、朝代: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朝(420-589):宋――齐――梁――陈);北朝(386-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三、基本史实:
政治: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用官吏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

经济: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成熟白瓷;出现“草市”
文化: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如东晋的王羲之;东晋王羲之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时期
一、朝代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二、朝代:隋(581-618)―――唐(618-907)
三、基本史实
政治:(1)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草拟政令、审议(封驳)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尚书省下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选官实行科举制:隋朝创立,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1)唐代农业的发展: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出现了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唐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文化:(1)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略)和著名作家(李白杜甫)。

(2)传奇小说。

(3)绘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4)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

宋元时期
一、时代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元朝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继续发展完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与外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风俗画。

二、朝代: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辽(907-1125),金(1115-1234))――元(1206-1368)
三、基本史实
政治:(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②地方:将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另:王安石变法
(2)元朝的政治制度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经济:(1)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