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诗歌《穷人》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2.学会识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对穷人及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爱之情;4.初步理解语词的意义,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诵读能力;5.掌握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整合资讯等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1.识读诗歌;2.理解及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3.背诵诗歌并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三、教学方法1.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该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2.听读:借助朗读和播放音频的方式进行听读;3.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展开团队学习;4.案例学习:通过案例进行实例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所遇到过的穷人故事,以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诗歌《穷人》教师以“进门在田野,上饭无肉羹。
回车在街头,下物无成堂。
”作为骨干,进行最简朴的诵读,然后引导学生每个句子、每个字的含义。
3. 阅读教师先通过简单介绍诗人、诗歌创作背景等,使学生对诗歌的手写本、抄本、电子版等形式进行体味和感知,了解诗歌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力,注意诗歌表达主题及情感的手法和方法。
4. 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及语言特点,包括韵脚、押韵、叠韵等,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感性认识和认知能力。
5. 初步理解在分析过程中,企业必须贯彻教学重点,即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主题、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6. 背诵引导学生逐句背诵,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7. 群体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群体练习,比赛学生答案的速度和正确率等,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8. 案例学习引导学生查阅穷人的相关资讯、文献和史实,通过案例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逐渐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2.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与语言特点、语词的意义等方式,深入学习诗歌和语言文化;3.积极模拟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开放性问题;4.通过案例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讯、整合资料等研究方式,练习资料查阅和整合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教学反思1(新审定)
13.《穷人》教学反思《穷人》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2.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环境、人物言行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在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
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
学生有的说怕丈夫责怪和抱怨,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些,而有的说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点。
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再及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群众读、男女生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韵味来。
2.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用心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
有的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
”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
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资料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
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
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欲望。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和教学反思 13 穷人
13穷人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描写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2课时PPT课件,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一课时一、导入。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不能否认,我们周围还存在着很多穷人。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看他笔下的穷人生活是怎样的?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3.简介作者: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照片),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全部创作时期达六十多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
我们曾学过的课文《跳水》就是他的作品。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正确流利地读通全文。
2.学生提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解释字义,检查预习情况。
3.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的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不顾自家贫苦,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3、穷人》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13、穷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穷人》是第三单元第九课,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深入钻研课本,了解单元的训练目标后,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环境、人物言行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
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四、说学法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
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现在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认读并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抓住重点语句细读深思、用心感悟,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体会他们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
《穷人》一、教学内容《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晩年时根据雨果的叙事诗改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的生活,赞美了桑娜和丈夫在自身生活国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折射出人性善良之美。
二、教学思路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以“穷人”的生活环境为话题,探究人物善行背后的心理和言行。
探究环境描写时,可先指导学生围绕桑娜这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梳理出小屋的环境、桑娜的沉思和探望西蒙家三个层次,整体感知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勤劳、善良的形象。
而后,再紧扣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深入体会桑娜和渔夫身上的人性之美。
最后,可结合文章的插图再次理解小说中“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升华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生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俄国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生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俄国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
五、教学策略教法: 情境教学法 阅读法 师生互动法学法:感情朗读法 联系生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雨声、雷电声、波涛海浪声,学生静静地感受。
《穷人》教学反思
强化实践环节
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 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优化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 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 习成果。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重视学生意见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 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 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解析,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使他们更好 地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技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较高 。
课堂互动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较为活跃,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04
学生反馈反思
学生参与度
总结词
学生参与度较高
详细描述
在《穷人》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 堂讨论,对课文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总结词
学生参与度一般
详细描述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对课文内 容不感兴趣或者对课堂讨论话题不熟悉,导致他们在课 堂上的表现较为被动。
总结词
学生问题质量一般
详细描述
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简单或者重复,可能是由于对课 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思考不够全面,需要教师进一步 引导和启发。
总结词
学生问题质量较低
详细描述
少数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文内容无关或者过于简单,可能 是由于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认真听讲,需要教师 进一步引导和纠正。
学生作业反馈
《穷人》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温暖而舒适 勤劳)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 “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 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 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板书: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书:善良)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穷人 优质版教案
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8)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
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
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
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9)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海明威
贫穷造成了饥饿,也造成了英雄。
——莫扎特
七、课堂演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42)
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43)
我们今天深入学习了小说《穷人》。
尽管小说的题目是《穷人》,
但这些所谓的穷人却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在他们心灵的深处
永远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辉。
穷人,不穷!
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4)
(1)修改完善自己的小练笔。
(2)寻找并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小说作品。
(选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穷人》这一课,首先参照目标重点,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并能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这一课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默读了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初步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到了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品质,并借梳理文章,使学生掌握如何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
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他会怎么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说什么呢?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教学反思1
13.《穷人》教学反思《穷人》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2.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环境、人物言行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在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
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
学生有的说怕丈夫责怪和抱怨,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些,而有的说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点。
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再及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群众读、男女生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韵味来。
2.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用心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
有的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
”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
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资料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
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
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欲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精品教学设计
13 穷人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
4.学习通过环境、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屋外寒风呼啸
等待丈夫
屋内温暖舒适
探望邻居生活艰难
收养孤儿朴实善良
抱回孤儿
夫妻谈话
丈夫回家
收养孤儿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内容多,重点也多,我主要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来让学生探究主人公善良、淳朴的品质,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对于文本的写法分析和意味深远的事物剖析也未实现,学生也意犹未尽。
接下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备课中思考更加全面,对课文理解要更透彻,课上要加强自己的驾驭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学习小提示: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油吧!孩子们。
向着目标前进,努力,努力,再努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3、 穷人》教案
13、穷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段落和再现课文情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体会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体会问号、叹号、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尝试自学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记录卡上写下预习的收获:生字:要求会写的字做到掌握字音和字形,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听写。
词语:扫除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推想的方法理解,预习的收获可以记在脑子里,把记不住的写到自主学习卡上。
读课文两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在文中标画让你感动,感触深的语段;标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完成作业的时间要签字。
二、学习导语1、师:今天我们进入第三组的学习,首先我们来看这一组的单元导语(出示导语)请大家自己读读单元导语,看看导语为我们学习本组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生:说要求2、师:在这两个要求中有一个要求最重要是哪个?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3、师:对,这就是我们本组学习的重点。
三、组织交流。
1、导入:(课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9 课。
大家齐读课题。
2、听写1)师过渡:课前同学们都自学了生字词,自学的效果怎么样呢?我们通过听写来检测检测,请大家拿出一支笔,将听写的词语写在自主学习卡的右栏内2)听写:魁梧撕破裹住抱怨教师边听写边巡视学生情况,选定一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学生听写。
3)集体评价指导师:写完的同学坐好,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位同学听写的词语对不对。
教师拿红笔在投影下全班批阅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魁‛(也许是‚撕‛‚怨‛)这个字出错较多,‚裹‛这个字大部分同学写的不够漂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字。
《穷人》的教学反思
《穷人》的教学反思引言在教授《穷人》这篇课文时,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
本篇文章将详细阐述这七个部分的内容,以期为未来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正文一、教学内容的不足知识点的覆盖不全:《穷人》是一篇内容丰富的课文,涉及许多知识点。
但我授课时未能全面覆盖,导致部分内容被忽略。
重点不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存在困惑。
二、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在授课过程中,我过于依赖讲授法,未能充分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缺乏互动性: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技能上的缺陷课堂管理不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说明我在课堂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时间把控不准: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在某些内容上,导致后面的内容匆匆忙忙,影响教学质量。
四、改进方案完善教学内容:针对知识点覆盖不全的问题,我应深入研读教材,补充遗漏的内容,确保知识点的完整性。
突出重点难点:在备课过程中,应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教学方法的改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加强互动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教学技能的培训与提高提升课堂管理能力:通过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或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
提高时间把控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
通过多次实践和反思,逐渐提高自己的时间把控能力。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优秀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1)生齐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环境,第二组词语描写人物。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指名读)(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课件出示)海面上波涛(),天气非常(),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生病的邻居。
(5)推醒注意“汹涌澎湃”的写法。
(PPT出示)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
①作者介绍的三个穷人中着力表现的是谁?围绕她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桑娜、西蒙、渔夫中侧重表现桑娜。
以桑娜的活动为线,重点描述了三个场景。
)②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教师归纳:盼夫归(1-2自然段)探邻居,抱孤儿(3-11自然段)渔夫归,不谋而合(12-27自然段)③师生共同明确:根据课文的结构,我们明白了本文是按照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分成三部分的。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讨论。
(以跳读形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归纳概括)②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本环节旨在训练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穷人》教学反思《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的目标是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梳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能抓住环境、心理描写初步感知故事中“穷人”形象。
教学伊始带领孩子们回顾在“阅读策略”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方法泛读法快速阅读本文,并抓住有效信息对课文进行梳理,在梳理课文时又教给学生学习小说的方法:“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能很快把握小说的情节”。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4篇)
穷人教学反思《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4篇)《穷人》一文在单元教学中理应要读懂课文,体会情感。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4篇《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穷人教学反思的写作思路。
《穷人》教学反思篇一《穷人》是俄国有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在本文《..》的教学上,我力求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首先,我在教学开始时采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如,“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然后,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桑娜这样做的意义,从而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
因为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我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让学生想象: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接着让学生再读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因为课后小练笔是续写《穷人》。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
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
因为学生平时较少练习写续写,因此,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续写时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无论较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
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
因为,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学生对《穷人》这篇课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非常关注接下来的结局将会是怎样的。
《穷人》教学反思篇二看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片段)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大家大概不会否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全面的,对“温暖而舒适”的领会是深刻的。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反思穷人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穷人教学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或学习者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贫困,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穷人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境,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一、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1.1 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了解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困难程度,以便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1.2 探索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教育程度和家庭价值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1.3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教育的态度和学习的动机,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激励。
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2.1 设计灵活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充分考虑到他们可能面临的时间和资源上的限制。
2.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穷人学生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学习资源,如电子书籍、在线课程和学习工具,帮助他们克服经济障碍,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2.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三、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3.1 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3.2 提供情感支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3 创造包容性的学习环境:尊重和接纳每个学生的差异,避免歧视和排斥,创造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四、培养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4.1 培养综合素养: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等,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4.2 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获取就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增加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3 穷人》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3 穷人》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穷人》一文的创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剥削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败坏;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穷人》这篇小说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本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把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作为重点,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情感的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要重视朗读,教师最好提前进行朗读备课,以读为主线,通过诵读体味,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汹、涌、澎、湃”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夫、轰鸣、抱怨、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课时重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从文中找出表现穷人“穷”的句子,体会桑娜和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 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5、通过学习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抽查生字,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5.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三、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1、自由读课文第1~11自然段。
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忐忑不安)2、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学生自由交流)四、归纳小结教师:这些心理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桑娜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的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下节课我们将走进渔夫一家,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理清了文章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版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渔夫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1.我们先看第一段。
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温暖而舒适勤劳)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
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6】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第一层:焦急。
“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8】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
(忐忑不安)(2)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
这就是忐忑不安。
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出示课件9】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3)指名朗读(3—4人)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板书:非……不可)“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
(板书:善良)(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
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指名朗读(2—3人)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乐于助人)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
思考: 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0】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
“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
“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
但最终做出了决定。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
(板书:神态、言行)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
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
(板书:心地善良)四、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
”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
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穷人》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