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程中,教师通过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接着,教师回顾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知识,为研究新知识奠定基础。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动物细胞融合的内容,并让学生填表,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
接下来,教师提问为什么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以此供一个比较的对象,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最后,教师把教参上的已成功的动物细胞融合实例打在大屏幕上,讲述细胞融合技术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七个知识目标和一个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采取了以问题和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学研究,在问题的解决中、题的反馈中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基本过程和与植物细胞融合的异同。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及实际应用。
在研究单克隆抗体方面,学生能够描述单克隆抗体的含义和制备过程,并列举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及实际应用。
在研究能力方面,学生已经能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和能力,还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学生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修改后的文章:抗体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物质。
传统的制备抗体的方法包括免疫小鼠和从小鼠中提取抗体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抗体的特异性和数量不足等。
因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应运而生。
单克隆抗体是由一种特殊的细胞——杂交瘤细胞产生的。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是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这些细胞可以无限制地生产单一种特定的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的是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 2 章《细胞工程》第2 节动物细胞工程中的第二课时“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本节课是继本单元“动物细胞培养”后的一节内容,共 1 课时。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获得了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阐明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了解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
本节课与必修中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免疫调节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等知识紧密联系,体现了新旧知识、必修和选修之间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细胞工程在细胞水平上的操作,为下一节“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的学习以及之后《胚胎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动物细胞融合部分,由于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体细胞杂交中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所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既引导学生回顾植物体细胞杂交相关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突出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通过视频形式呈现,通过讲述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植物体细胞融合的相关方法。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生命观念,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建立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此外,高二理科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小组协作能力,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基于一定的背景资料,结合已有学科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根据所给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3. 教学目标(1) 通过问题探究,掌握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能解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能阐述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
(2) 通过关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当前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第一章:动物细胞融合概述1.1 动物细胞融合的定义与意义1.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1.3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第二章: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2.1 物理方法2.1.1 电融合法2.1.2 超声波融合法2.2 化学方法2.2.1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2.2.2 灭活病毒融合法2.3 生物方法2.3.1 细胞表面分子的诱导2.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诱导第三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3.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3.1.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3.1.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3.1.3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3.2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3.2.1 抗体特异性鉴定3.2.2 抗体亲和力鉴定3.2.3 抗体效价测定第四章:单克隆抗体的应用4.1 诊断方面4.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1.2 免疫荧光技术4.1.3 免疫组化技术4.2 治疗方面4.2.1 抗体药物4.2.2 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4.2.3 抗体工程第五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5.1 重组抗体技术5.1.1 重组抗体的制备方法5.1.2 重组抗体的应用5.2 抗体的人源化5.2.1 人源化抗体的制备方法5.2.2 人源化抗体的优势及应用5.3 抗体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5.3.1 抗体药物的联合应用5.3.2 纳米抗体技术5.3.3 抗体药物的个性化治疗第六章:细胞融合的效率与优化6.1 影响细胞融合效率的因素6.1.1 细胞类型与状态6.1.2 诱导方法的选择与优化6.1.3 融合条件与时间的控制6.2 提高细胞融合效率的策略6.2.1 细胞预处理技术6.2.2 融合诱导剂的浓度与处理时间6.2.3 融合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控制第七章: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7.1 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方法7.1.1 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7.1.2 HAT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与应用7.1.3 筛选过程中的计数与纯度评估7.2 克隆化培养技术7.2.1 有限稀释法7.2.2 显微镜手工分离法7.2.3 自动化克隆化技术第八章: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8.1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8.1.1 体外培养体系的设计8.1.2 培养条件的优化8.1.3 细胞株的生产能力评估8.2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8.2.1 纯化方法的选择8.2.2 蛋白质A/G纯化法8.2.3 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第九章: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与质量控制9.1 抗体特异性分析9.1.1 抗原结合实验9.1.2 交叉反应分析9.1.3 抗体竞争实验9.2 抗体亲和力测定9.2.1 生物素-亲和力实验9.2.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9.2.3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9.3 抗体质量控制9.3.1 抗体产量与纯度的控制9.3.2 抗体稳定性的评估9.3.3 抗体生物安全性检测第十章:实验操作指南与常见问题解析10.1 实验操作指南10.1.1 实验材料与设备准备10.1.2 实验步骤与操作流程10.1.3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10.2 常见问题解析10.2.1 细胞融合失败的原因10.2.2 杂交瘤细胞筛选困难的原因10.2.3 单克隆抗体产量低的原因10.2.4 抗体质量问题的排查与解决第十一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实验设计11.1 实验目的与意义的确定11.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优化11.3 实验条件的控制与调整11.4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第十二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案例分析12.1 案例一:治疗性抗体的研发与应用12.1.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1.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1.3 结果分析与讨论12.2 案例二:诊断用单克隆抗体的开发12.2.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2.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十三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拓展应用13.1 抗体偶联药物(ADCs)13.1.1 ADCs的制备与性质13.1.2 ADCs的应用与挑战13.2 免疫调节剂的研究13.2.1 免疫调节剂的类型与作用机制13.2.2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前景13.3 疫苗研发与免疫预防13.3.1 疫苗设计与制备13.3.2 疫苗的临床试验与评价第十四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未来趋势14.1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研究中的应用14.1.1 CRISPR/Cas9技术在抗体基因克隆中的应用14.1.2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亲和力增强中的应用14.2 与高通量技术在抗体发现中的应用14.2.1 在抗体设计中的应用14.2.2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抗体筛选中的应用14.3 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4.3.1 利用抗体技术促进细胞治疗的发展14.3.2 抗体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的回顾与评估15.2 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15.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15.4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手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方法。
(2)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细胞融合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2)关注生物科技在医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教学难点(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细胞筛选的原理和方法。
(2)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问题驱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如癌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动物细胞融合①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动物细胞融合的定义,即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②原理介绍: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动物细胞融合的基础。
③方法阐述:详细介绍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如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④实例展示: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动物细胞融合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杂交瘤细胞的制备。
(2)单克隆抗体①抗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及局限性:回顾抗体的传统制备方法,指出其产量低、纯度不高、特异性差等局限性。
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明确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 B 淋巴细胞克隆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③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 免疫小鼠: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 B 淋巴细胞。
b 细胞融合:将免疫后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c 筛选杂交瘤细胞:通过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导学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3、了解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梳理1、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3)方法:物理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如聚乙二醇诱导)和生物法(如灭活的病毒诱导)。
(4)意义: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2、单克隆抗体(1)概念:由单个 B 淋巴细胞经过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2)制备过程免疫动物:用特定的抗原对小鼠等动物进行免疫处理,使动物体内产生相应的 B 淋巴细胞。
细胞融合:将免疫后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筛选杂交瘤细胞:通过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对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并检测其产生的抗体是否符合要求。
大量培养:将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然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3)优点特异性强: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
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4)应用诊断疾病:诊断病毒引起的疾病和肿瘤等。
治疗疾病: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
科研:作为载体,运载抗癌药物等。
三、重难点突破1、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及特点(1)物理法:离心、振动和电刺激等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融合效率可能较低。
(2)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融合效果较稳定,但可能对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
(3)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效率高,但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病毒的灭活程度和使用量,以确保安全性。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1)细胞融合:确保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充分接触并融合。
(2)筛选杂交瘤细胞:需要设计有效的筛选方法,去除未融合的细胞和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真正的杂交瘤细胞。
教学设计2: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3专题二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中第2小节的内容,由于细胞工程是建立在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等研究基础上的新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又是细胞工程中基本技术之一,所以第2小节教学内容是在高中必修教材基础上的深入和扩展,也是第1小节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后的必然及延伸,是安排在学习了免疫、遗传与基因工程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又能为后面的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的教学奠定基础,尤其是为微生物的选种教学打下基础。
同时,生物技术中各个分支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细胞融合技术也不例外,它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为:1.1 知识目标⑴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⑵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⑶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1.2 能力目标⑴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⑵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⑴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⑵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⑶关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古田县第一中学陈小瑾一、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这个理念,促使教师和学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加强师生互动,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高中生物选修3(人教版)专题2:“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的这一节内容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由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前面章节中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似,所以在本节中呈现的较简单。
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多方面技术,其原理还涉及特异性免疫、细胞癌变等知识,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
整个制备过程既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又具有特定的技术步骤(尤其是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既要注重文字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看懂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图,所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破难点,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2.学情分析:学习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距离学习特异性免疫和细胞癌变等知识的时间比较久,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遗忘较多,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起这部分内容。
3.教学条件分析:多媒体教室;展演台;教学的课件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
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⑵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⑶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出应用实例。
能力目标: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中了解生物科学的认识模式以发展创造性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不拘泥于原有知识的限制而勇于开拓,推陈出新,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
教学设计13: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教材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为新人教版选修3模块中的专题三动物细胞工程的内容,其中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与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又因为其实验操作技术复杂,目前普通中学的实验设备和药品配备等都不能满足学生实验需求,故又是难点内容。
本节内容还是历年求膏考的高频考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闲个知识点,可在课前利用教辅资料和学案进行预习,完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表格,思考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相关问题。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植物体细胞杂技术,为动物细胞融合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已在必修一第6章知道了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二第2章学习了免疫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助于单克隆抗体的理解。
制备过程中多次实验操作的原因及结果是学生比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多加以引导提示,并通过一定程度上的模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且难度较低、可课前让学生小组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课上分享给给全班同学。
三、教学核心素养目标1. 科学思维建立模型一一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操作流程过程;2. 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一—运用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探索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提高字生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3. 社会责任关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重难点单克隆抗体既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冠肺炎治疗征集康复患者捐献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提高血浆中新冠肺炎治疗抗体的产量?(二)新课学习环节一:多数学生会提出如下思路:把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提取出来,用我们所学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把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将该细胞培养成细胞系,能无限传代,大量繁殖,便能从这些细胞中提取单抗了。
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第2节第2课时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学目标】1.阐明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2.认同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2.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T展示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应用的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单克隆抗体,从而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引导学生回顾必修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引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对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强调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但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PEG 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
通过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学习,让学生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异同点。
三、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阐明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等的重要手段,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种类可多达百万种以上,但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单一抗体,必须克隆单一的B淋巴细胞,形成细胞群。
遗憾的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但不能分泌抗体。
指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能突破有性杂交的局限,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将浆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特性集中于一种细胞,认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
1975年,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科勒,利用经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细胞制备出了单克隆抗体。
他们因为这一贡献,于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让学生画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示意图。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第一章:动物细胞融合概述1.1 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1.2 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1.3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1.4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第二章:动物细胞融合技术2.1 电融合技术2.2 化学融合技术2.3 病毒融合技术2.4 融合效果的检测与筛选第三章:单克隆抗体的概念与制备3.1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3.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3.3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与优势3.4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第四章:杂交瘤技术4.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4.2 杂交瘤技术的操作步骤4.3 杂交瘤技术的应用4.4 杂交瘤技术的改进与发展第五章: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5.1 医学领域5.2 生物学领域5.3 农业领域5.4 工业领域第六章: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应用6.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6.2 单克隆抗体在诊断中的应用6.3 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的应用6.4 单克隆抗体的前景与挑战第七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基因工程7.1 基因工程简介7.2 动物细胞融合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7.3 基因转移技术7.4 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第八章:动物细胞融合与生物制药8.1 生物制药概述8.2 动物细胞融合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8.3 重组蛋白药物的制备8.4 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第九章:动物细胞融合与组织工程9.1 组织工程简介9.2 动物细胞融合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9.3 支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9.4 组织工程的前景与挑战第十章: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治疗10.1 细胞治疗概述10.2 动物细胞融合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10.3 干细胞研究10.4 细胞治疗的发展趋势第十一章:动物细胞融合与生物反应器11.1 生物反应器概述11.2 动物细胞融合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11.3 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类型与设计11.4 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发展趋势第十二章:动物细胞融合与病毒载体12.1 病毒载体概述12.2 动物细胞融合在病毒载体研究中的应用12.3 病毒载体的设计与应用12.4 病毒载体研究的挑战与前景第十三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免疫学13.1 免疫学概述13.2 动物细胞融合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13.3 单克隆抗体与免疫检测13.4 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实验操作与技巧14.1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操作14.2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操作14.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4.4 实验技巧与注意事项第十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15.1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实际应用案例15.2 案例分析与讨论15.3 小组讨论与报告15.4 总结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意义:理解细胞融合的机制,以及它在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原理。
3. 了解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意义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电融合、化学融合、病毒诱导融合3.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膜的流动性4. 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B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与提取5. 单体克隆抗体的应用:诊断和治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原理和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相关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医学领域中抗体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单体克隆抗体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原理,以及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单体克隆抗体在医学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动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动物细胞融合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采用其他教学策略。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1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与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方法、意义及应用,其间插入了小资料、细胞融合过程的示意图及小字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
既避免了重复,又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由此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一方面采用多种方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拓宽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在共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协调发展,使知识不单是讲课的内容,考试的内容,而成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载体和素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3、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能力目标: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的理解;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学教科书相关章节;2.实验器材:培养皿、注射器、离心机等;3.实验试剂:细胞培养基、细胞融合剂、抗体试剂等;4.教学资源:PPT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导入,即为什么受体细胞和供体细胞进行融合能够产生更有价值的细胞。
2.知识讲解:介绍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细胞世代繁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融合等。
3.实验演示:进行一次动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并了解融合细胞的形态变化等。
4.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讨论融合细胞的特征和变化。
6.知识讲解:介绍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7.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实验。
8.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9.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讨论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10.总结归纳: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1.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理解;2.进行相关的小组讨论,比较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融合的异同点;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自主设计一次相关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应用。
3. 了解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及应用;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第五册。
2. 教学辅助材料:PPT、实验视频、动画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克隆羊“多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和单体克隆抗体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意义、方法及应用。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细胞融合的理解和看法。
4. 观看实验视频:播放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融合过程。
5. 知识拓展:介绍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2. 分析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3. 思考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潜在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课堂互动、观看实验视频和知识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及应用,掌握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六、教学内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1. 介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实验和现代技术。
2.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如科学研究和生物制药的需求。
3. 探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七、教学内容: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 详细讲解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免疫动物、提取B细胞、融合B细胞与肿瘤细胞、筛选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等步骤。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论、回答.
体验 一位同学回 答,其他同学补
充。
科学技术
是处于一
个不断发 展的过程
中。
把本 节课的难 点问题分 全体学生共同 完成该计划书。 解成问题 串,逐一讨 论解决。
诱导 思考,逐步 了解单克 隆抗体的 生产过程。
训练 学生分析 和归纳闯 题的能力,
教师评价,并作适当的补充. 目前,全球已经报道的单克隆抗体有许多 种,它们有些什么用途呢? 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归纳。在学生回答之后 作补充和解释。 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 P54-55的内容,阅读后,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 单克隆抗体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教师投影有关的应用资料。 总结归纳
学生意识到 事物矛盾的一面,
了解
义
积极地思考对策. 学生分析讨论,找 出合理的解决方 法。 突现 事物的矛 盾,激发学 生迸一步 探究,进而 养成严谨 学生听老师 讲解和分析 题的方式 的思考问 体的概念。 单克隆抗
2.制备
刁;刈能无限增殖的‘,动物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最多 可以传代10-~50次。那么,科学家是怎样解决
培育新品
种
制备单克隆抗
体
培养
学生的阅
4、意义
联
系
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 学生回忆思 考,同时完成相关 部分的问题。
读能力及 阅读课本P52中的小体字,了解动物细胞融 自主解决 问题的能 力。
合技术的发展简史。 提问:实现动物细胞融合有什么意义呢? (把动物细胞融合实例显示在大屏幕上) 二、单 克隆抗 体 讲解细胞融合技术能打破生殖隔离,使远缘 杂交成为可能。细胞融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细胞 学、遗传学、免疫学及生物新品种培育等领域, 但此技术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就是制备单 克隆抗体。 先来了解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及缺陷是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 细胞工程2.2 动物细胞工程2.2.2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教学设计【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安排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及培养条件有诸多相似之处。
所以教材只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方法、意义及应用,在这部分内容中插入了小资料、细胞融合过程的示意图及小字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简史。
这样安排既避免了重复,又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的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教材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2.个性化设计安排虽然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及培养条件相似。
但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因而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开展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对学生来说是更加深奥的内容,特别是在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两次筛选对学生来说更加难以理解,所以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突破。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白纸、太空泥进行小组模拟探究实验,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能力水平。
通过学习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技术,学生对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诱导融合的方法、过程及应用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及培养条件也相似。
但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说课稿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专题 2 细胞工程的重要内容。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细胞工程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则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体会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其他生物技术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基础知识,对细胞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在必修 1中也学习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特性,为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提供了一定的知识铺垫。
但是,细胞工程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
(2)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
(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4)分析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认同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教学难点(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通过讲授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细胞工程”的第二节“动物细胞工程”的第二部分内容,首先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引出动物细胞融合,然后介绍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常用诱导方法、意义和应用,该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所用文字较少;然后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自然引入到单克隆抗体,介绍了传统抗体的制备方法和缺点,继而介绍到米尔斯坦和科勒设想出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案,并配有详细的制备过程示意图,然后教材展示了两个实例“早早孕检测棒”和ADC,用来介绍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并总结出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及主要的应用方面,最后教材还简单的列举了单克隆抗体的经济价值。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免疫调节、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具备了对该节基本内容的理解基础,尤其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基本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然后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只需对病毒诱导融合进行点播即可;重难点是对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分析和掌握,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1.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举例说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2.概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评价目标】能利用流程图(或模型)概述制备单克隆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2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教法、学法】1.教法:自学指导、设问诱导、重点突破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8页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哪些?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是什么?4.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环节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展示传统抗体的制备过程图,以及在人和动物体内抗体的产生过程。
提出问题:传统方法得到的抗体有什么缺陷?学生结合图片及已经掌握的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总结出:传统方法得到的抗体存在的缺陷是: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3、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能力目标:
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
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
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
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材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点内容。
它以学过的
植物体细胞杂交、免疫等知识为基础。
它能使学生全面认识植物体细胞杂交与
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以及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过程探究、教师精讲
【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实例引入新课——细胞融合
二、复习提问师:1970年,有两位科学家做了一个人
——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以证明细胞膜
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那么,如何
实现人——鼠细胞的融合,以及动物细
胞融合后还有什么用途呢?这就是今天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本节课
标题——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复习提问】[让学生回顾有关植物体细
胞杂交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师设问:植物
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先用酶去除两种植物细胞的细胞
壁,使之成为原生质体,再用物理或化
学的方法,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成杂
种细胞,最后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把
其培育成新的植物体。
师: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学生,思考
并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复习旧知以引入新
课,为学习新知识
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兴趣
三、学习新课:
1.动物细胞融合
2.、单克隆抗体
生: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明显的液
泡、无质体(叶绿体)。
师:好有了以上的基本知识,下面让
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完成动物细胞融合与
植物细胞融合的异同点。
从原理,促融
方法,过程,用途几个方面思考讨论。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并进一步强
调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特有的一种诱
导方
法是生物法: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
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阅读课
本P52的生物技术资料卡,思考并回答
下面问题:为什么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
导剂?
生:因为灭活的病毒能使细胞膜上的
蛋白质分子和脂质重新排布,细胞膜打
开,细胞发生融合。
师:对,那么不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
导剂吗?
生:不能,因为不灭活的病毒会感染
细胞,而不能诱导细胞融合。
师:回答得非常好!从示意图中我们可
以看出,把两个不同的动物细胞放在一
起,用灭活的病毒处理细胞后,它们就
先质融合,再核融合,进而形成杂交细
胞,这个细胞有丝分裂后仍能形成两个
完整的杂交细胞。
那么,动物细胞融合
后能形成杂种动物吗?
生:不能,动物细胞不具备全能性。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来学习了动物细
胞融合的相关知识。
下面呢,还是分小
组把同学们展示的内容批改评价一下。
小组合作探
究
看课本用灭
活病毒诱导
动物细胞融
合过程的示
意图。
学生找出展
示内容的错
误。
进一步
加强本节内
容知识的记
忆。
了解动物细胞融合
的概念
培养学生应用已知
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
了解动物细胞融
合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及自主解决问题
的能力。
培养思维
的广阔性
自然过度到单克
隆抗体的内容
刚才同学们总结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
抗体。
那单克隆抗体是什么呢?
师:在弄清什么是单克隆抗体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抗体的基础知识,再来了解以下两个问题:1、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及缺陷是什么抗体是从何来的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本P52的最后一自然段的基础上,讨论这个问题。
生: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要的抗体。
这种生产抗体的方法产量和纯度都很低,而且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差。
师: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2、B淋巴细胞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P53第一自然段,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
生: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师:很好!根据B淋巴细胞的这个特点,若要想获得大量的单一抗体,如何做呢?
生:采用动物细胞培养。
师:对。
我们必须用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也就是通过克隆形成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就有可能产生出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这就是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可遗憾的是,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那么,米尔斯坦和柯勒两位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想一想,能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吗请阅读课本P53~54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文字及示意图,再思考回答问题。
师:两位科学家极富创造性的设想是什么?
生:如果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能在体给学生留下更多地思维空间
学生讨论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总结
学生归纳讨论
小结
四、课堂训练
五、布置作业外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所
得到的融合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
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师:对,正是科学家先有了这个极富
创造性的设想,然后再锲而不舍地把设
想变为现实,才创造出单克隆抗体。
想
一想,如果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放在一起时,会有几种融合方式(类
型)
生:三种,有B淋巴细胞间的融合、
骨髓瘤细胞间的融合以及B淋巴细胞与
骨髓瘤细胞间的融合。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B淋巴细胞
和骨髓瘤细胞间融合所形成的能产生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是如何筛选出来的?
生:先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种细
胞,再进行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就能
得到杂交瘤细胞。
师:对。
那么,科学家又是如何利用
杂交瘤细胞来生产抗体的呢?
生:第一种方法是:将杂交瘤细胞在
体外大规模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就能
提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第二种方法
是:把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
殖,再从小鼠腹腔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师:完全正确。
正是由于这两位科学
家的杰出贡献,他们于1984年双双获得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有关单克隆抗
体的应用。
请大家阅读课本P54-55的内
容,阅读后,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单克
隆抗体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最好能结合
其中的一个用途,如“生物导弹”问
题,谈一谈你对其应用前景的认识。
应用(自主阅读):诊断试剂;治疗疾
病和运载药物。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动物细胞融
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大家应不仅能说出动物细胞融合
的过程、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而且
应能充分体验科学是一个过程及科学、
学生阅读和
讨论相结
合,以突破
本节课的难
点
先让学生阅
读教材,再
采用师生共
同讨论的方
法学习此部
分内容
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案P291-4题学生讲解老师点评
学案P30巩固案
【板书设计】
2.2.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动物细胞的融合二、单克隆抗体*
1、概念: 1、概念:杂交瘤细胞、高度单一、抗体
2、过程: 2、制备过程(杂交瘤制备技术)
3、意义:制备单克隆抗体 3、应用:“生物导弹”
二、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我认真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
1、在教学过程中,整节课的节奏没有把握好,课程进行的比较快,语速较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影响了教学效果。
2、小组的合作与探究这一环节不太突出,学生应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本节课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仍然是教师为主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观的想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而事实上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我就匆匆的把答案公布了,没有真正做好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