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长的刚烈阅读答案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连城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暑假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
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
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
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
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
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总分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共19分)1.(19分)材料一:作为建安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三曹",在钟嵘《诗品》中有过评述,“骨气奇高,体被文质”,曹植被列于上品,也被赞为“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丕虽列为中品,却被嗤为“新歌百许篇,但就当前对其研究成果看,曹丕作为一个守成之君,抑或政治统治,均毫不逊色。
曹丕杀戮兄弟的做法固然狠辣,策肥马”虽描绘了以樗蒲、弹碁为戏的富家子弟生活,但也留下了“男儿居世;其流传的约46首诗歌,关于宴会饮酒的语句约占1/4,他抒发物是人非、岁月飞逝、人生苦短、为乐苦迟的感慨,于是劝慰他人也安慰自己“玉卮斟良酒,且醉今宵吧";其乐调多为“清商欲尽奏,所写弦乐普遍是哀弦。
(选自《浅谈曹丕诗歌中的文化现象与其性情》有删改)材料二:曹丕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其《与吴质书》及《典论论文》被选录入《昭明文选》,尤以《典论论文》为魏晋时期文学理论的发轫之作。
对文学的价值提出:“盖文章者,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他认为文章最基本的功用是能使作者名垂千史、流芳百世,就算时光流逝,但“一家之言”却会流芳百世。
明白了文学的功用,下面分析其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首先,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分析,曹丕在文学创作上可谓才高八斗,矫情自饰,宫人左右,故遂定为嗣"也证明曹丕还善于运用权术。
作为文人骚客和一个善用权术、长袖善舞的统治者,他能认识到文章的作用也在意料之中。
曹丕刚继位不久,《典论》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化解文人的怨恨情结,诱导文人安心文章,以期巩固曹魏政权”。
其次,在“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决于片言"的情况下,任何野心家在形成一定权势地位后,文士不应当仅仅是应和酬唱的友人,更应该是草檄作颂、纪事铭功的僚属最后,从文学的角度来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当特殊,先后出现的政权的割据和领土的分治,无疑是一个很黑暗、不光彩的阶段。
云南省华坪县第一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华坪县第一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挠力河外传肖复兴关于挠力河,有一个传奇,让我很是难忘。
在我们大兴岛,紧靠挠力河的是七队。
有一个叫盛贵林的北京知青,从七队调到我们农场的加工队。
加工队的酒坊里一个姓韩的师傅新生的婴儿缺奶,这在那时的加工队也算是大事。
没办法,韩师傅两口子只好喂一些玉米糊糊或者面汤,可孩子哪里吃得饱,整天嗷嗷地啼哭。
徒弟盛贵林动了恻隐之心,听说喝鱼汤可以催奶,他便想到自己原来所在的七队。
盛贵林想给师娘弄鱼吃,此时正是数九寒天,挠力河的冰都结了一两尺厚。
但是,盛贵林心疼师傅两口子,心疼他们刚呱呱坠地的孩子,执着地非要弄几条鱼不可。
他请了假,从加工队往七队赶。
正临近春节,天寒地冻,路上人很少,赶到七队已是黄昏,在路口碰见了赶牛车的当地老农杨德云。
听说盛贵林大老远地从加工队回来是为了弄几条鱼,给师傅的老婆下奶喂嗷嗷待哺的孩子,杨德云一把拉住了他,把他拉到自己的家里。
从七队到挠力河,抄近路,有五六里地远。
这五六里地,是一片荒野,在夏天,是沼泽地,只有些野鸭、野雁、水獭,没有什么凶猛的动物,但到了冬天,荒草萋萋,常有野狼出没。
先别说去挠力河捉鱼了,就是在这半路上,遇到狼也够他一个人招呼的。
杨德云怎么能够让他一个北京的小知青去冒这个险呢?杨德云把盛贵林拉到自己的家里,让老婆先做了个烙饼摊鸡蛋(那年月里鸡蛋是稀罕物),再让老婆把炕烧热,把炕头让给盛贵林,把家里唯一一床新被子褥子给盛贵林,然后对他说:“你一路也累了,先睡吧!”盛贵林还惦记着弄鱼呢,师娘等着鱼汤催奶,着急的事呀。
福建省三明市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市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福建省三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潮声陆颖墨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
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
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前,岛上的最高长官、守备班班长不得人心地在饭堂门口点名,让飘逸的鱼香引得士兵的喉结上下滑动。
班长说了一大堆元旦过节的注意事项后,强调一点:老规矩,十点钟在机房门口集合,收听北京来的慰问电报。
有个老兵咽口唾沫说:“别集合了吧?谁愿来谁来,十点钟电视晚会正精彩呢。
"又一个接着说:“反正是那老一套。
拼死拼活干一年,到头还算记得我们,来份电报。
”班长没有理睬他们,争下去会给新兵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帮老兵脏话在嘴上,执勤巡逻可从来不会含糊。
也是,这儿离大陆太远了。
十几个人窝在这零点一平方公里的岛上,也实在是憋得慌。
有些怪话倒是正常,没人说,班长倒反而紧张了。
早先,供给能力达不到的时候,这个岛是荒无人烟。
到七十年代中期有了守兵。
因为远,因为是最前沿的岛屿。
每到年终北京都要来电慰问,班长还记得自己是新兵时,头一回听北京来电,那是什么劲头。
为祖国把着门,北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兵……那帮老兵倒也不见得真是牢骚,没准是在新兵面前摆摆谱吧!晚饭的啤酒不敢多喝,怕查哨时误事,石板鱼也不敢多吃,那东西躁人。
早早地走完这零点一平方公里,到机房换下报务员,让他们都去看电视吧。
这儿的电视节目要靠十几海里外的大岛上转播,平时看完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也就没了图像,今天过节例外,让大家听听新年钟声。
到了九点五十分,陆陆续续来了大半数的人。
在机房门前柳树下排成一溜,班长知道有几个老兵没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戴上耳机打开了机器。
最后十秒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开始——众人屏住气,班长听着,听着,咦,耳机里没有反应。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实验学校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实验学校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3分)女校长的刚烈王开林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
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
1913年,她担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
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1922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
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遇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再加上他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远之。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
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
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婆”。
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
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菜、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
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
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高校青冈试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2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纳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
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
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
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全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俱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
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反的带有叛逆色调的独特思想性格。
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的手法,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
总写只用八个字: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
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
“眉”以“似蹙非蹙”状之, 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
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慧颖悟及病态之美。
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看法”——相互衬托,相互印证。
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显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简单把握。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炖马靴(节选)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
父亲丢下树杈,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
当敌手走了十多米准备察看战果时,父亲扣动扳机,可是手冻得麻木了,子弹打飞了。
对峙了近半个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
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
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
父亲说自己太走运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
雪越下越大,敌手无路可走,紧追父亲。
父亲手握钢刀,做好了决战准备。
可是敌手踩着父亲趟出的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
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
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
父亲说作为火头军,他总是背着一口铁锅;靠近胸口的地方,还缝了两个布袋,一个装盐,一个盛火柴。
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
父亲突然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长靴。
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分别揣进裤兜。
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向篝火了。
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兰州市兰化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化一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如果把《红楼梦》当作人类审美智慧的最大的独创性体系对待,而不是简单地从中寻找社会政治史料和作家个人的传记材料,就需要回到《红楼梦》的文本深层,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笔力用于写一部社会历史悲剧和一部爱情悲剧。
这幕悲剧将中心舞台设置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中,因此,又是折射式的。
而作品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绝慧一时的人物及其命运,尤其是他们爱情婚姻的纠葛,则始终居于这个悲剧舞台的中心。
其中令读者最为动容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
不仅因为他们在恋爱上是叛逆者,还因为他们的恋爱是一对叛逆者的恋爱。
这就决定了宝玉和黛玉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所不能容许的爱情悲剧,它的意义就更为深广了。
《红楼梦》的独创性还体现在它使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结合起来,并赋予家庭矛盾以深刻的社会矛盾的内容,因而《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府中的种种矛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的反映,既然如此,那么,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满、人心的褒萎,就像一面透视镜似的,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
这个封建大家族,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烜赫的豪华场面,但那“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趋势因此,从《红楼梦》的接受史来观照,体现并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也是它和人们对话最易沟通、最具有广泛性的话题。
读者面对小说中人生的乖戾和悖论,承受着由人及己的震动。
这种心灵的战柔和震动,他们之所以要窥视不属于自己的心灵流程和社会体验,不只是出于好奇,品尝人生的诸种况味。
所以从小说发展史角度来看,小说从写历史、写人生到写人生况味,而是价值普泛性的增强。
一部摆脱了狭隘功利性而具有全人类性的小说,即使在今天,这就是《红楼梦》迥异于它以前小说的地方。
(摘编自宁宗一《心灵的绝唱:(红楼梦)论痕》)材料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美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美学教材”,感悟中国气度的美学华章。
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在下面一段话划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
岂非!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
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
我不甘心成为,我必须干点事情。
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 . 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B . 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C . 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D . 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2. (2分) (2017高二下·唐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和战略支撑。
B . 申泮文亲眼目睹了学校被毁后,一个人跑到了上海,参加了淞沪抗战,后来又到昆明读西南联大。
C . 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对于传统工业化动能减弱的现阶段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 . 所谓“智能制造”,就是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管理、生产、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
3. (2分) (2015高二上·武汉期中)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点,尽量多接触经过历史选择的人类文化精华,多挤点时间读大师的经典,让自己起点高一些,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当我们进入大师创造的精神世界,就会为那深厚的意蕴和睿智的表达所吸引,不断引发人生的思索,并感觉到向上和向善的巨大力量。
A .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一步步登堂入室,对经典就有一份尊崇,一份耐心,隔膜就会消除B . 不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一步步登堂入室,对经典就缺少一份尊崇,一份耐心,隔膜就难以消除C . 明白这一点,我们对经典就有一份尊崇,一份耐心,隔膜就会消除,我们就能一步步登堂入室D . 不明白这一点,对经典就缺少一份尊崇,一份耐心,隔膜就难以消除,我们就不能一步步登堂入室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4. (6分)(2020·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推荐下载】女校长的刚烈 王开林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女校长的刚烈王开林阅读附答案女校长的刚烈王开林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
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
1913年,她担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
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1922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
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遇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远之。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
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
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婆”。
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
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菜、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
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
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
女校长的刚烈答案
女校长的刚烈答案【篇一:【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的觉醒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和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语文及答案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论权力的人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
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
权力,依这种观点说,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
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但是武力的阶段过去了,被支配的一方已认了输,屈服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
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
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
——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的,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
社会分工的结果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
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人可以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
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地安于其位地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
同样地,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
这样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
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
可是这有什么保障呢?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里发生共同授予的权力了。
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凤凰女孩的眼睛在一夜之间失明,她的世界一片黑暗,她痛不欲生。
与女孩相依为命的父亲泪流满面,却束手无策。
他一个劲儿地安慰女孩,告诉女孩不用怕,有他在,他会带她去看医生。
他说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她的眼睛能治好。
女孩怀着希望,在父亲的带领下去了医院。
然而,医生摇头,劝父亲放弃。
父亲不肯放弃,他又带着女孩去了另一家医院。
结果医生还是摇头,还是劝父亲放弃。
但父亲就是不肯放弃,他还要带女孩去省城的医院。
可是,女孩已经失望了,她告诉父亲不用了,她说没有人能够治好她的眼睛。
父亲告诉女孩省城有名医,名医肯定会有办法的,父亲说不要放弃,去看看吧。
父亲到底还是把女孩带到了省城。
父亲找到了名医。
名医给女孩开了药方,让父亲买药给她吃。
父亲捧着药方笑了,女孩也笑了,她的眼睛有救了。
父亲给女孩买了药,回家就煎给女孩吃。
尽管药很苦,很难喝,但女孩还是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
没事的时候,女孩就摸索着用键盘敲字。
在此之前,女孩一边上班,一边写稿。
尽管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她平时敲惯了键盘,还是敲出了一篇稿子。
女孩不知道自己的稿子是否有错别字,晚上,她让父亲给她看看。
父亲看了女孩的稿子说很好,说只有两个错别字。
然后,父亲给她改正了,并替她投了出去。
女孩想她看不见也能写稿,她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于是此后的每天,她一心沉浸在文字里,一有空,她就敲打着键盘。
啪啪啪的声音让她快乐,让她兴奋。
女孩吃了一个月的药,她的眼睛没有一点起色,她失望了,自己的眼睛真的没救了。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
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
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
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
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
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
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
云南省华坪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周末卷含解析
云南省华坪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周末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外之音朱以撒①车到停靠站,已是凌晨三点多了。
接我的两位朋友还没有来,而我又是第一次到这个海边,周遭空寂无人涛声四起,一颗心不由提了起来。
急也没用。
我干脆停下,在路边基石上坐了下来,静静等待天明。
②耳听涛声,眼前就出现了蔚蓝无垠的海面和雪白的浪花。
不过,我也琢磨出来了,涛声还是很单调乏味的,就像一个人永远发出一个音节。
这种单调已经持守了千万年,无从更易,以至于什么人听了,都会轻易地认同这种声响只属于大海。
大海的这种声响和其他自然属性的生物发声相比,是不能算悦耳的,不少乌呜虫唧要比它生动,甚至随节气而转,“园柳变鸣禽”就是一例。
它只是使我想到持守的情操,始终如一地在进行的状态里。
我们总是喜欢新变,改变生活的信念、理想的追求、事业的方向。
改变倾向比较明显的是朝着物质的丰富,而精神上未必也跟着丰饶起来。
这样,免不了只能得到一些追求的皮毛之相,却离内在神髓甚远。
涛声是大海的呼吸,在情绪的大海上,你听得出噫吁唏嘘。
在不舍昼夜的奔流中,柔情似水,却能把坚硬无比的礁石啃咬得怪状奇形,能把无数沉船锈蚀成一堆堆烂铁,这很能给人以暗示,持久的力量简直不可抵挡。
③浩瀚的海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游牧文化,伴随涛声走向远方,使心灵得到开放性的牧养。
人更熟悉的是土地,是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
人们可以乘着海水走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永远听到涛声的召唤,随时准备出发。
可是土地无法游移,致使农耕人固守一方,日出日落周而复始地劳作。
民族或个人的发展,如果只是满足于农耕阶段而拒绝游牧的体验,终归会生出许多遗憾来,总是缺乏拓荒的意识而趋于保守。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连城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小说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文体,故事性、娱乐性乃至抒情性是其作为“纯文学”的本质特征。
然而,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却存在着显著的“非文学化”倾向。
最早将小说视为一种文体并对其加以评论的是东汉的班固,班固强调小说与子部诸家一样重在说理而非叙事,显然是将小说纳入了传统知识范畴,并未关注文学性。
与班固同时代的桓谭也同样强调小说以说理为宗,而非以叙事见长。
他们都强调小说的实用价值,二者小说批评的“非文学化”倾向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然而,唐人魏徵等所撰的《隋书·经籍志》仍将小说置于子部,与儒、道并列,强调其“可以兴化致治”的政教功能,对志怪尤其传奇小说的文学性视而不见。
直至宋代,正统文人仍未将小说视为“纯文学”。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高度繁荣,但小说批评中的“非文学化”倾向更明显。
明人瞿佑的《剪灯新话》因“风情丽逸”而致“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
该小说集在韩、日等东亚文化圈深受欢迎,可它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被官方明令禁毁的小说,这在本质上是对其文学性的否定。
此外,作为国家总书目的《四库全书总目》沿袭传统,仍把小说放在子部,依旧强调小说的教化及学术功能。
纪昀尤其反对小说的虚构艺术,并因此批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所叙故事凭空无据。
古代小说批评的“非文学化”倾向在一些私人书目中也有所体现,明人晁瑮的《宝文堂书目》“子杂”类著录了一些章回及话本小说,实际上是将白话小说置于子部。
清人赵翼将小说与经、史、子、集四部并列。
还是将小说置于传统知识谱系。
及至晚清,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将“小说”单列为二类而与“文学”并列、表明他并未将小说视为“文学”,亦将政教功能视为小说之首要任务,对其文学性置之不理。
老校长阅读答案
篇一:老校长阅读答案篇二:老校长阅读答案篇三:老校长阅读答案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女校长的刚烈王开林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
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
1913年,她担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
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1922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
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遭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
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远之。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
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
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婆”。
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
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
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
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
张桂梅的阅读理解题
张桂梅的阅读理解题1.【问题】张桂梅的阅读理解题【答案】张桂梅的阅读理解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2021年,“张桂梅”的名字和她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
”“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让她读书”“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11年,这位“奇迹校长”让1645名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因为她,贫困山区的女孩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她,社会对“人民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了更多的尊重和敬仰。
2020届女高毕业生又取得了好成绩。
张桂梅却并不满意:“今年高考成绩比往年好一点,一些指标无论在华坪县还是丽江市都排在前列,但与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人劝她知足,张桂梅却回答说:“我不能知足,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有潜力。
”山里的女孩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
办学十多年来,华坪女高已经把上千名毕业生送进大学。
她们之中有曾因厌学、贫困、偏远而造成的辍学生和落榜生;她们之中有人只因为是女孩,从出生到长大,爷爷奶奶从没与她说过一句话。
但如今,她们考入了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她们读研、读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她每年都在鼓励女孩们考上更好的学校,她对这些女孩有更高的期待:“我对她们的期望是什么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在华坪,张桂梅的“抠门”是出了名的。
她吃得异常简单,很多时候一杯水就着一个饼就是一餐;用的、穿的也极为简朴,衣服常年就那几件;办学也精打细算,教学楼的水闸只在学生用水的课间才开,没人使用的教室、办公室一定关着灯。
张桂梅的慷慨更出名。
2003年,昆明市总工会捐给她两万元用于治病,这笔钱她用到了学生身上;2006年,张桂梅获得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刚刚从昆明领奖回来,她就把30万元奖金一次性全部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华坪县委给了7000元制装费让她买一套“像样”的西服上会,她却用这笔钱给学校买了一台电脑。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2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
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
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这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校长的刚烈阅读答案
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
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
1913年,她担任
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
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1922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
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遇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
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再
加上他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远之。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
但她
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
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
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
为“国民之母之婆”。
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
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
北洋政
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
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菜、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
杨氏
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
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
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
平心而论,在安稳的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他身处乱世,劲敌太多,政治上歧道纷出,尤其令她无所适从。
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
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
脱不净的干系。
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
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再作冯妇,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
由于她声名狼藉,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并不待见她,更谈不上应有的尊重。
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
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
贼”“反革命分子”,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整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
探沸汤、如坐针毡。
1935年,杨荫榆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
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
招收女生。
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奸淫掳掠,恶行累累。
当时,杨荫榆居住的盘门,四邻的小户人家饱受日军蹂躏,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无法幸免。
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
曲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
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
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
如此一来,街坊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
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酋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
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
1938年元旦,两个日本兵来到杨荫榆家中,用一番鬼话哄她出门。
在吴门桥上,一名兽兵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名兽兵则猛然将她踹入冰冷的河水里。
他们发现杨荫榆落水
后还在继续扑腾,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这才扬长而去。
一个为杨荫榆造房子的木
工将她从河里打捞上岸,装殓遗体时,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仓促加钉一层厚
厚的木板,既没刨光,也没上漆。
杨绛认为:“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
一辈子”。
抗战期间,在前线杀敌与在危城斥敌,同是英勇壮烈的举动,何况杨荫榆一介妇人毫
无惧色,为了争取自己正当的居住权而据理力争,正气凛然地痛斥气焰万丈的日本兽兵,
丝毫也不逊色于任何一名热血男儿。
她晚节无亏,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
当代作
家陈群写过一篇文章《杨荫榆之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杨荫榆的行为,不愧是抗日英雄的行为。
”听闻此言,在九泉之下受屈多年的杨荫榆应该可以略感欣慰了。
选自《读者》2021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不幸的婚姻对杨荫榆的影响很大,她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再加上她有
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一般男女都不愿意和她打交道。
B.杨荫榆曾经撰文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这在一时
被当成笑谈,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
C.在女师大,杨荫榆的做法激怒了北京学界包括鲁迅在内的知名人士,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教育部虽然力保杨荫榆,但还是没有使她保住校长一职。
D.杨荫榆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学生不尊重她,再加上《苏州日报》多次抨击她,最终,她被迫辞去教职。
E.本文撷取杨荫榆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投身教育事业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小题2:作为民国史上首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曾经身败名裂,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杨荫榆性格刚烈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杨荫榆一生坎坷,经历了乱世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1:AD
小题2:①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没有灵活的办学手法,独开招怨之门;②在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过程中,不赞或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在处理方法上,引警察入校,使对抗升级;③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
重提女师大旧事,让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
每点2分,共6分
小题3:①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②到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曲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③日军想征用杨荫榆的住宅,她不肯屈服,并与对方形或激烈对抗的局面,最终被
日军杀害。
每点2分,共6分
小题4: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的确成就了杨荫榆。
青年时代不幸的婚姻给她带来了心灵的创伤,这让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刚烈;担任大学校长期间,身逢乱世,劲敌太多,让他无所适从,并身败名裂,这些经历让他对教育事业更加执着;自费办学时,恰逢
日军侵占苏州,她亲赴日军军营,慷慨陈词,解救一方百姓,最终被日军杀害,她的举动
不逊色于任伺一名热血男儿,赢得了后人的尊重。
联系实际略
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并非是杨荫榆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她不得不面对的。
如果不是乱世,杨荫榆可能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然而她生不逢时,曾经身败
名裂,处境狼狈。
杨荫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如果不是战争,她不会英年早逝,她在教育事业上会有更大的作为。
联系实际略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4分;联系实际,给2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