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德它有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医德它有什么作用?
医德评价、医德教育与医德修养
医德评价是人们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表明褒贬的态度,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以独特的医德价值判断存在于医疗实践中.是医德理论、医德规范和医德实践的有机统一。
医德评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医务人员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一、医镇评价的性质和作用
医镕评价是医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自己或他人履行道德规范和体现道德品质之后,对医疗行为进行营恶的判断,表明褒贬的态度。
医德评价活动能够对医务工作者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促进医疗技术和医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医德医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是指对人或事物的价值判断。
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事物本身具有可评价性,任何医疗实际活动都具有道德的可评价性:
(1)医疗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行为主体在诸种行为面前,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相对的选择自由,虽然意志从根本上说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一经产生就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才使行为主体必须承担起医德责任o
(2)医疗行为本身伴随有一定的道德性质。
医疗行为在本质上是一个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每种具体行为都包含有某种道德的规定性,有善恶之分。
(3)医德价值有大小正负之别。
医学活动中各个不同行为所形成的道德价值,并不是均衡等同的,任何人都可以判断、估价其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的大小、趋势或结果的良萎好坏。
医德评价包括自评和他评,其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裁决作用。
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医疗行为做出道德或不道德的判断,使人们明确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促使人们从善避恶,维护医德原则和规范的权威,实现道德调节从已有到应有的转化,避免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2)教育作用。
医德评价对医务人员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理解医疗行为善恶的含义,准确进行行为的选择。
医德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明确道德责任,衡量行为善恶,接受医德教育的过程,促使医务人员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促进作用。
医德评价对医学科学和医疗事业起着促进和发展作用。
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常常遇到一些和传统的伦理观念相矛盾的医学行为,如果对这些行为做出正确的医德评价,形成新的医德观念,那么就会推动医学科学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在医学活动中医务人员同样的一个行为,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Afr]的评价也会众说纷坛,大相径庭。
思格斯就说过;“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至于它们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D6些人认为某个医疗行为符合适德,应当加以发展和推广;也有些人认为它们是不道德的,应当加以限制和取消。
那么,在医学活动中怎样对一个医德行为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这就需要明确医德评价的标准。
医德评价标准作为人们进行医德评价所运用的参照系和价值尺度,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从医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我国医疗行为评价标准应该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群众的根本利益。
目前,我国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主要仑以下三条:
1.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与健康长寿
这是衡量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以及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医学宗旨是维护人类健康,促进患者的疾病向健康方向转化。
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高低,就是要看实际效果。
要做到达一点,医务人员应对症下药,严格按照医疗规定遵循科学的医治原则,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缓解疾病,挽救生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有些医务人员乱开药,多开药,不从病人实际病情出发;有的甚至夸大病情,把不该住院的病人通知其住院,以获取更大的部门经济效益。
这些以经济利益至上不顾患者身体
健康的行为,是极端不道德的,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身体健康的。
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我们的医学有今天,我们人类有今天这样健康强健的体魄,都是医务人员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取得的。
医务人员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只有具有不怕艰苦、不图名利、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才能1陇地完成科研任务.为医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当今科技发展B 新月异,医学科学在许多新技术的运用推广下得到很大发展。
但先进技术的运用,尤其在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领域遇到了某些传统观念的抵制。
我们是维护传统道德操守还是去建立一种适应社会进步的新的伦理观念,主要在于这些新科学技术是否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对发展医学科学是否有价值。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应该认为是道德的o
3.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各,有利于人类的健康、长寿和优生
医学事业的目标不仅是要防病治病,而且要做好预防工作,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利于整个人群的健康。
因为人类的健康问题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关注人类的整体生存质量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问题。
有的医疗措施虽有一定疗效,对病人有利,但防护不慎则对整个社会危害很大。
如大量未经处理消毒的污染物随意徘放出来,就会严重污染环境,必然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这种前门给人治病,后门又致人生病的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
以上三条标准是相互联系、缺—不可的统一整体。
第一条是核心,是根本,后两条则是为第一条服务的。
在医德评价中,只要坚持这三条标准,一般能做出比较正确的评判。
医德评价时,用什么来与评价标准对照,就有一个依据问题。
医德评价的依据,是根据评价对象提供给评价主体用以与评价标准作比较和对照的依据。
医德评价是针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展开的.但任何医疗行为都存在着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矛盾,因此,医德评价的依据涉及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争论。
1.动机与效果
动机就是行为主体去实施一定具体行为的主观愿望和意图。
效果则是指在一定动机支配下,人的行为结果和这种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对Affl行为善恶评价,究竟以动机为依据,还是以行为的效果为依据?或者两者结合起来为依据?这是伦理学上不同的三种学说:动机论,效果论,动机与效果统一论。
一船来说,在医学活动中合乎医德的动机常常引导出好的效果;不合乎医德的动机则常常引导出不好或坏的效果。
但是,由于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要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也内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因此,有时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引出坏的效果,坏的动机也可能引出好的效果。
例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就主张“关于道德价值的问题,我们要考察的不是我们能看见的行为,乃是我们看不见的那些发生行为的内心原则”Oo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主张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唯心论者强调动机否认效果,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
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
强调必须从效果上检验动机,同时又从动机来看效果,把动机与效果统一到客观实践中去考察。
一个治疗癌症患者的医生,在治疗中虽竭尽全力,但往往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我们不能据此对其医疗行为做出不道德的评价。
在看待动机与效果的问题上,一般来说,效果好坏很容易判断,但判断动机善恶相对来说较难把握。
就医务人员的动机而言,一般可以分为医学动机和非医学动机。
医学动机是出自恢复病人健康的愿望;非医学动机则不是维护病人的健康利益。
坚持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的评价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多数情况下,动机与效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行为发生的各种背景和不同条件中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现象绝不是偶然的。
所以,医德评价既要考核效果,又要分析动机,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判断,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
医学工作者的动机,不仅在医学实践中产生,而正在实践中发展并受到实践的检验。
一个医务人员如果真正有合乎医德的动机,尽管也可能发生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但他必然能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从而最终达到动机和效果的一致。
良好的医疗动机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口头表示或单纯的愿望。
良好的动机应该在精心周密的医疗工作中表现出来,贯穿于全部的医疗实践过程中,这是我们把握动机与效果
统一的关键。
2.目的与手段
目的是行为主体预先设计和期望达到的目标。
手段则是行为主体为了达到预期白标所运用的措施、方法和途径。
正确分析认识医疗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也是区分医德行为的重要依据。
目的与手段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目的决定手段,手段必须服从目的。
没有目的的手段是毫无意义的;同时,目的也不能脱离一定的手段。
两者既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也存在互相背离的情况。
在医疗实践中,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是将治病救人、使患者早日康复作为治疗目的的.选择的医疗手段也是合乎道德的,目的与手段是相一致的。
但也会出现目的与手段相背离的情况。
在发生手段背离目的的情况下必须改变手段,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为了实现目的与手段相统一,使手段更好地体现目的的要求,医务人员在选择诊疗手段时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选择的诊治手段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
作为临床应用的一切诊疗手段(包括各种新技术和新药物),必须经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明有效才能应用于病人,不能用尚未验证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第二,选择的治疗手段应该是最佳的。
选用的诊疗手段必须经过实践证明,其效果是最佳的,即疗效最佳,安全可靠.副作用和损伤最少,痛苦最少,而且耗费最少。
第三.治疗手段和病情相一致。
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必须从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病程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给予与病情发展相应的有效医护措施,既不能大病小治,也不能小病大治,这都是违背医德的行为。
第四,选择医疗手段要考虑社会后果。
一切可能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的诊疗手段都在禁用之列,其中包括可能造成病源扩散和有损于社会保障机制的疗法和医疗经费支出,都不宜采用。
总之,在进行医德评价时,要将有利于人类健康利益作为根本原则,以动机、效果、目的与手段为根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具体、辩证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医德评价方式同一般社会道德的评价方式一样,和传统习俗等方式进行。
1.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指一定社会群体或一定数量的群众,依据道德观念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的话动施加精神影响的道德评价手段。
它可以形成—种社会精神力量和带有倾向性的道德氛围,控制和引导人们的言行,可以过滤和改造人们的认识,影响人们的行为。
当某种医德观念被大多数人接受和信奉时,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
这种社会舆论通过对人们善行的赞扬和恶行的谴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医德行为。
从形成社会舆论的途径分,可分为自觉形成和自发形成两种。
自觉的社会舆论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器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施加有明确目的的影响而形成的。
如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群众运动、学习活动、医疗文N5R务活动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表彰先进,揭发丑恶行为。
自发的社会舆论是Affl依据一定道德观念、道德原则或传统习惯而自发形成的。
这种舆论可以是医学界的,也可以是非医学界的,通过街谈巷议、口传耳闻,多渠道、多形式广为进行的。
自觉的社会舆论代表整体舆论的方向,是社会舆论的主流,影响极大。
社会舆论是医德评价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可以形成包围人的某种气氛,无形地控制和影响着医务人员的言行。
正确的社会舆论,表现了社会对医务人员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客观要求,表达着社会或集体中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和意志。
在医德评价中,要广泛而恰当地运用社会舆论,倡导、赞扬、鼓励高尚的医德行为,贬责、鞭打恶劣的行为,促进医务人员自觉反
参考文献: /zx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