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生化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制品等领域。生物技术的全面发展给水产养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更为成熟的理论基础,不仅解释了水产养殖中一些理论基础,而且解决了很多水产养殖中困扰已久的难题。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技术被应用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疾病诊断、免疫防控、水质调控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

关键词: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应用

我国水产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 3000多年前的殷末周初就有养鱼的记录,至公元前 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陶朱公范蠡根据当时的养鱼经验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养鱼著作《养鱼经》。经过几千年的养鱼实践,不断地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到了近代,生物技术的全面发展,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对水产养殖的每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疾病诊断、免疫防控、水质调控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生物技术的应用。

1生物技术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1.1分子标记技术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种质退化的严重制约,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防止种质退化、选育优良品种和对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而且还有利于野生种质资源的恢复、保护,从而使水产动物健康养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一些常用的分子标记如同工酶、AFLP和微卫星等,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水产动物系统发育、遗传育种及疾病检测等领域的研究中。梁利群等 (2000)利用 RAPD技术对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找到了用 RAPD技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进行鉴定的方法[2]。

1.2人工雌核发育技术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是指采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使精子遗传失活,再以这种精子激活卵子,但精子不参与合子核的形成,卵子仅靠雌核而发育成胚胎的技术。随着对鱼类天然雌核发育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也在不断探索人工雌核发育技术及将其应用于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可行性。目前,已成功培育出红鲤、斑马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稀有鮈鲫等多个人工雌核发育品系,为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单性养殖及养殖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宝贵素材。

1.3人工多倍体诱导技术

人工多倍体是运用染色体组操作技术使之在正常的二倍体基础上再增加一套或两套以上染色体的方法。因外加染色体是否同源而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远源杂交和倍间多倍体等。鱼类染色体的特点之一是可塑性较大,易于加倍,如果在精子入卵而第二极体尚未排出之时,对受精卵进行热休克 (高温)、冷休克 (低温)、高压或化学药品等处理,阻止第二极体排出卵外,则可诱导出三倍体个体。如果抑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则可获得四倍体个体。四倍体鱼再与二倍体染交,也可获得三倍体鱼。种间杂交受精卵经三倍体诱导技术处理而培育出的三倍体称之为杂交三倍体。三部体鱼往往是不育的,这对经济鱼类的养殖意义重大,它避免了性腺发育阶段和产卵季节肉质下降及性腺发育时期的生长停滞和死亡率上升,减少了养殖成本,利用其不育性还可以控制养殖鱼类的迅速繁殖和防止对天然资源的干扰。人工诱导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三倍体具有生长快、肉质好、生命周期长等特点,另外三倍体种群还具有较高的抗病力和抗逆性。

1.4转基因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个体染色体上的过程称为转基因作用,所转移的基因即为转移基因,而含有转基因的鱼类称作转基因鱼。198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朱作言等将小鼠金属螯合蛋白基因与调控序列和人生长激素基因的DNA注射到鱼的受精卵核内,培育出生长速度快的转基因鱼,从而证明了外源基因可以在受体鱼内螯合、表达、促生长,并通过性腺传递给子代,建立了世界上首例转基因鱼模型。随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实验室先后展开了鱼类基因转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转基因鱼的研究成功展示了鱼类基因育种研究的广阔前景,并带来了多方面的潜在价值。

1.5细胞融合技术

鱼类细胞融合技术指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两个或多个紧连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它改变了以往的传统鱼类育种方式,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把来自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鱼类细胞融合法在遗传育种、培育新品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日益成为生物技术和细胞工程中的热点。易泳兰等把大鳞副泥鳅(♀)×鳗尾泥鳅(♂)杂交囊胚细胞与大鳞副泥鳅卵电融合,培育出了融合鱼,其外形兼有双亲特征。余来宁等采用电融合结合继代移核法,将对草鱼出血病病毒(FRV)有抗性的草鱼肝细胞株(GLA)的细胞核移植到草鱼未受精卵内,获得了一批不同发育期的胚胎和存活的仔鱼。

1.6细胞核质杂交(核移植)技术

细胞核移植是应用显微操作,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入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内的方法。将一种动物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动物卵细胞,由此发育成的杂种称核质杂种。细胞核移植的操作主要有供体和受体的准备、去卵膜、挑去卵核、分离囊胚细胞和移核等程序。严绍颐等将鲤鱼胚细胞核移植到鲫鱼去核卵中,获得的核质杂交鱼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谢忠明等以鲤鲫移核鱼二代为父本,黑龙江散鳞镜鲤为母本,经常规有性杂交获得第1代杂交种——颖鲤,已在全国推广。

1.7无特定病原(SPF)技术

无特定病原动物是指无特定的病毒、微生物和/或寄生虫存在的动物。SPF 指特定病原体的具体现状,不针对病原体的抗性或未来病原体的状况。SPF是一个病原控制概念,核心技术是病原检测技术。该技术在对虾中的应用很成功,推广普及较为成功,SPF对虾即为无任何特定病原感染的对虾,病原应符合3个标准:一是被可靠诊断的病原;二是可以被成功分离的病原;三是对产业可形成重要威胁的病原。SPF对虾的繁育工作遵循严格的病原监测和控制标准,采用一系列育种、养殖、成熟技术,完全将对虾的生命周期控制在人工条件之下,结合良种选育手段对种质进行改良。从实质上来说,这一过程是一种严格的接近理想状态的野生动物驯化过程,为对虾适应长期的人工养殖条件打下了基础 SPF对虾的主要贡献,一是能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稳定保持一个或几个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无特定病原的对虾种群;二是能向对虾养殖企业提供 SPF亲虾和SPF苗种或高健康苗种。

2生物技术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在动物营养研究和饲料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寡糖、激素、短肽、核苷酸等,对促进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利用生物技术可开发饲料源,扩大蛋白质饲料来源,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利用率,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1基因工程技术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很多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可以较容易地被合成,且成本低廉。由于鱼类胃肠道对多肽和蛋白质的吸收能力较强,使得基因重组产品能较方便、快捷地对鱼类的生理活动进行调控,尤其是在促进鱼体生长方面。例如:对银大麻哈鱼、鲻鱼和草鱼投以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可有效刺激鱼体生长。

2.2酶工程技术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而酶制剂则是酶工程的代表性产物。酶制剂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制备的具有酶专一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通常与少量载体混合而制成粉剂。目前,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酶有蛋白酶、脂肪酶、

糖化酶、植酸酶、纤维素酶、非淀粉多糖酶、果胶酶等。大多数酶来自真菌类。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植酸酶等已经被克隆。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合适的酶制剂,有利于促进养殖动物对饲料的吸收、转化,提高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2.3微生物工程技术

微生物工程也称发酵工程,是一门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该技术可用于饲料的青贮、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微生物饲料的生产以及用微生物来净化有毒的物质,消除有毒气体和恶臭物质以及处理有机废水、废渣等;还可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透明质酸、微生物蛋白、氨基酸和一些食品添加剂 (如柠檬酸、乳酸、天然色素等)等。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可以平衡氨基酸的比例,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氮排出造成的环境污染。

3生物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1核酸技术

3.1.1核酸探针

核酸探针是指利用特定标记的DNA或RNA探针同病原生物中的与探针互补的靶核苷酸序列进行杂交,以此来确定宿主是否携带病毒的一类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方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等特点,在病原检测中倍受青睐。如雷质文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中国对虾体内的自斑综合征病毒(WSSV)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此技术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1.2聚合酶链反应

酶链反应技术(PCR)是指在引物的指导下,体外酶促反应,迅速扩增 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PCR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但由于PCR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试验(如限制性酶切、探针杂交或核苷酸测序)加以验证。目前PCR在水产动物病原的操作中,已成功应用于毛蛤甲肝病毒、对虾桃拉病毒、白斑病毒的检测等。

3.2免疫学技术

3.2.1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细胞传代所产生的高纯度、高特异性的抗体。它与常规血清抗体相比,具有更强的特异性与针对性,且制备简单,因而在病原检测中得以广泛应用。20世纪 80年代后期,已成功研制出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出血病毒等单克隆抗体,并用于鱼类多种疾病的诊断。近年来,有学者已成功制备了抗鳗弧菌的单抗和抗嗜水气单胞菌的单抗。我国在单克隆抗体技术中,将其应用于检测草鱼出血病毒和对虾白斑病毒,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2.2酶联免疫吸附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载体表面,通过酶与底物显色来检测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反应迅速、特异性强、灵敏度

高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如樊景凤等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菌取得较好的效果。

3.2.3荧光抗体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反应,把荧光素作为抗原标记物,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呈现荧光的特异性抗原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在水产动物病原体的检测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鄢庆枇等应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牙鲆体内的弧菌。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特异性强、速度快、灵敏度高,但也存在缺点如非特异染色问题难以完全解决,操作程序较烦琐,需要特殊的昂贵仪器 (荧光显微镜)和染色标本不能长期保存等。

3.3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的基本原理是用数十个生理或生化特性去检测细菌,包括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各种酶类试验以及抑菌试验等。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手工操作较繁杂,鉴定细菌至少需要18~24h,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细菌自动鉴定仪解决了这些问题,可在几小时内报告结果。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已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多年,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使用的细菌自动鉴定仪是以医学上的常见菌为基础,因此对于一些在水产养殖中特有的病原菌,如何更好地使用鉴定仪进行测定,仍需进一步摸索、研究。

4生物技术在水产动物病害免疫防控方面的应用

4.1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主要是通过活化自身的免疫机能而显示机体的防御效果,具有作用广泛、安全性高等特点。免疫增强剂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鱼类中,可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激活淋巴细胞产生或分泌淋巴因子以协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刺激抗体的产生和补体的生成等。

4.2疫苗技术

疫苗是一类使动物体对特异性病原的感染产生免疫保护的制剂,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主流产品。国外早在上世纪40年代杀鲑气单胞菌菌苗就在鱼病防治方而开始应用, 1975年疖疮病疫苗在美国进入商品化生产。目前,挪威、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鱼用疫苗产业化程度高、市场成熟,培育出众多从事鱼用疫苗开发的跨国公司,如 Alpharma、Aqua Health、 Intervet、Bayotek 等。我国水产疫苗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珠江所是最早开始开展水产疫苗研究的科研机构,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水产疫苗(草鱼病组织浆灭活疫苗),之后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我国目前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的水产疫苗产品仅有 3种,与先进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珠江所以“广州普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载体运作的我国第一个水产疫苗基地于2007年12月通过农业部专家组GMP验收,标志着我国水产疫苗将

走向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疫苗基地建有细菌灭活疫苗、细菌亚单位疫苗、细胞弱毒疫苗、细胞灭活疫苗4条生产线,适用于目前我国水产疫苗产品的熟化与产业化。

5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方面的应用

5.1生物过滤技术

生物过滤是指任何采用活体生物去除水中杂质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植物过滤、微生物过滤、动物过滤等。生物膜滤器因具有产生污泥少、运行管理方便、动力消耗少等特点,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膜滤器存在生物膜熟化时间长,需要定期反冲洗,容易造成硝态氮积累等缺点;植物滤器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吸收养殖废水中溶解态的氮、磷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产品,但是单独使用对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较低;滤食性动物可以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大型海藻过滤、生物膜过滤和动物过滤复合处理养殖循环水技术通过优势互补,达到水质净化和废物综合利用的目的,复合生物过滤技术正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

5.2微生物调控技术

微生物作为物质的分解者和转化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资源的再生、利用,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业方面的应用也有不少报道。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有益性微生物群种类繁多,包括有益细菌和真菌等。有益细菌从其功能分,大致可归为两大类:光合细菌和化能异养细菌。前者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总称(目前应用的是红螺菌科的菌种);后者包括:芽孢杆菌属菌种、硫杆菌属菌种、短杆菌属菌种、硝化菌属菌种以及亚硝化菌属菌种等,这些细菌是从自然界中筛选、纯化培养而来的。真菌类微生物研究较少,目前应用的有可以分解木质素和甲壳质的真菌、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等,还有黑曲霉和米曲霉等放线菌。有益微生物群是水体物质循环的推动者,一些微生物可以作为指示物,来判断水体污染程度,同时还可以净化水体为水产动物提供饵料。

6生物技术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6.1微生物快速诊断检测技术

主要还是利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来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例如 DNA探针技术,PCR技术等。

6.2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我国水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主要缘于“氯霉素事件”。这给我们的渔药残留监控领域提出了警示。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便携化。酶联免疫法 (ELISA),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容量大、分析成本低,是渔药残留分析的理想方法之一。

6.3水环境污染监控技术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控中的应用拓展了生物技术理论和应用范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污染物(重金属、多氯联苯、化学消毒剂等)对海洋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对污染环境中的生物群进行分子监控,分析污染生物效应的机理,判断海水污染来源和污染程度,为有效地保护水环境,保护鱼类和人类免遭损害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以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生物芯片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是国家863计划于1999年底结合我国环境污染和环保微生物技术研究的具体状况迅速启动的8项环保微生物技术预研课题之一。

7结束语

生物技术是20世纪末人类科技史中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同时也是2l世纪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无疑对水产行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而深刻的划时代意义。但在我国生物技术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研究力度有待加强。另外,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基本上还处于传统型,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普及推广遇到一定阻滞。如何加快水产养殖人才培养速度,有效引进生物技术或者其他交叉学科的新技术,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大发展,是水产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光荣,肖克宇,翁波,等.鱼类细胞工程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水利渔业,2004,24(1):4~6.

[2]陈舒宁.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垒疾病防控是关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吴淑勤研究员专访[J].广东饲料,2008,17(5):9~12.

[3]丁理法,叶婧.生物技术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8,35 (5):229~232.

[4]樊景凤,梁玉波.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菌间接 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水产学报,2006,30(1):114~l17.

[5]冯定远,于旭华.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J].饲料工业,2001,22(10): 1~7.

[6]管敏强.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1, (6):32~33.

[7]贾方钧,王剑伟,吴清江.异源精子诱导稀有的人工雌核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3):246~252.

[8]金丽.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J].生物学教学,2005,30(4):2~4.

[9]康波,杨焕民,姜冬梅.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兽医,2005,(1):40~43.

[10]雷质文,史成银.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31(2):201~204.

[11]李卢.人工雌核发育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6,33(2):56~58.

[12]梁利群,孙效文.用RAPD技术鉴定荷包红鲤抗寒品系[J].水产学杂志,2000,13(1):15~20.

[13]刘晓慧,王义权.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2008,47(2):228~231.

[14]柳淑芳,李晓川.生物技术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J].农业质量标准,2006,(5):47~49.

[15]亓晓艳.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08,29 (9):13~15.

[16]宋钢,蒋吉生,田春.生物技术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水产,2004,(4):42~44.

[17]宋晓玲,黄倢.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的选育及应用[J].渔业现代化,2006, (6):17~20.

[18]魏海峰,代智能,刘长发,等.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08,35(1):28~31.

[19]魏祥东,陈东江,叶长明,等.有益微生物群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山大学学报,2002,(41):128~131.

[20]温茹淑,崔淼.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J].嘉应大学学报,2002(6):40~45.

[21]谢忠明.“八五”国家重点推广养殖对象:颖鲤[J].淡水渔业,1992,(2):48.

[22]鄢庆枇,邹文政.应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牙鲆体内的河流弧菌[J].海洋科学,2006,30(4):16~19.

[23]严绍颐.鱼类细胞核转植(基因组转移)和育种[A].海洋生物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C],1991,79~83.

[24]易泳兰.鱼类囊胚细胞和卵的电融合[J].水生生物学报,1988,12(2):189~192.

[25]余来宁.用电融合结合继代移核方法构建草鱼抗病体细胞工程鱼[J].水产学报,1996,20

(4):314~318.

[26]张七璀.海洋生物技术新进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140~147.

[27]赵浩斌,陈尚萍,朱作言.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3):30l~306.

[28]邹为民,陈信廉.细菌自动鉴定仪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珠江水产,2000, (4):9~11.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姓名: 成绩 1.什么是生物技术?(10分) 答: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及成活率的关系?(10分) 答: (1)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病毒在植物体内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传播,因此在植物体内含量不均匀,顶端分生组织带毒少,病毒含量低。 (3)进行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越小,带有病毒的可能性越小,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脱毒效果越好。但茎尖太小,离体培养时成活率小,反之则反。 3.何谓原生质体融合?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及体细胞杂种的筛选和鉴定技术?(20分) 答: (1)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 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2)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 硝酸钠法、高钙离子法、PEG法、电融合法、多聚化合物法以及聚集微束激光法。 (3)体细胞杂种的筛选: 根据不同对象和目的,可用各种方法,如按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繁殖状态上的差异,或利用融合细胞对温度、药物的敏感性、营养要求不同等特性进行分离选育,主要有遗传互补选择、形态特征选择、生长特性选择、敏感差异选择、低密度培养选择等方法。 (4)体细胞杂种的技术鉴定: ①、RFLP和RAPD应用于鉴定体细胞杂种;②、种特异重复DNA;③、Southern杂交在体细胞杂交中的应用;④、基因组原位杂交仔植物杂种中鉴定;⑤、其它方法。如SSR、核糖体DNA间隔序列分析及内部转录间隔区分析。 4.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哪些?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分) 答: (1)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SSR (简单序列重复)、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4种。 (2)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 1)品种鉴别与产权保护

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与展望

对 生 物 技 术 的 认 识 与 展 望 系别:xxx 专业:xxx 姓名:xxx 学号:xxx

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生物工程的新技术开发和利用,其应用领域涉及到各个行业,并推动了一些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当前的生物技术还处于研究开发的初阶段,但是科学家断言,21实际将是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生产有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过程的一门科学技术。通常它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工程。现代生物技术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 全国生物技术的工厂数量在快速增加,目前在中国约有500多家民营的生物技术公司,其中约有300多家企业集中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人才引进、进出口等方面对生物技术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生物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探索发现到产业化的转变。为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中央财政安排每年都安排几百个亿的资金,同时带动企业投资到11个科技重大专项,其中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国内越来越多涉及生物技术的企业获得投资机构的投资。 根据《国家发改委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2005年,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达到600多亿美元,占整个医药工业的比重从1995年的不到4%迅速提高到11%;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公顷,10年间增长了50倍。全球范围内正在研制的2000多种生物药物80%已进入临床试验,6000多例转基因动植物经批准正在进行试验。同时,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生物科技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资源、新手段、新途径,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有效缓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健康、食品、资源等重大问题,生物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继信息产业之后,生

生物趣味实验案例

初中生物趣味实验设计方案 馒头在口腔中是怎样变化的呢 摘要:本实验通过馒头在口腔中变化这一最简单的、人人都有过的体验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通过小组合作,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之间成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馒头探究唾液 作者姓名:曾淑玲 作者单位:青州市弥河初中 联系电话:(0536)3810454

馒头在口腔中是怎样变化的呢 一、实验目的: 1、探究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4、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实验器材: 量筒、橡皮塞、滴管、小刀、脱脂棉、镊子、馒头、清水、碘液。 三、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变蓝色。 2、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四、实验步骤: 1、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教师引导提出假设:咀嚼时间越长,甜味越浓,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的咀嚼作用;甜味只是通过舌才能品尝出来,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舌的搅拌;馒头变甜说明它的成分发生了变化,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唾液在发挥作用。 3、分成9个小组,对以上提出的假设分别进行实验。 4、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3块,将其中的两块分别用小刀细细的切碎、拌匀,另一块不做任何处理。 5、用清水漱口,将一块消毒的脱脂棉含在口中。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脱脂棉,将其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6、取三支洁净的A、B、C试管,A试管中放入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B试管放入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C试管放入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 7、把A、B、C三支试管分别塞上橡皮塞,放在内衣口袋中加热10分钟,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做的假设,进一步预测其结果,展开小组讨论。 8、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各试管

园艺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思路 (一)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特色与共享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技术与文化相结合、近期与未来相结合的“六结合” 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实训内容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使实训设备的配置与生物技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不仅为本校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并能够而向市场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力争经过两年的努力,建设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自治区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训基地。 (二)规划建设的思路 1、调查研究 组织学校领导、专家及教务处分管实验室建设的副主任到高等院校调研,了解当前我国生物技术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形成研究报告,高起点的规划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2、方案论证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在明确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提交专家组论证,由学校领导批准后上报市教育局。

3、组织建设 方案批准后,组织实施,2011年7月-2013年7月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主要任务是:①新建生物技术实训大楼,完成投资约1000 万元。使其符合规划建设方案的要求,更有利于开展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②增加仪器设备,完成877万元设备投资任务。使其正常运行,完成学生实训任务。 二、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及组成 (一)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1、木地区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 2、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生物技术方面企业职工培训基地 3、生物技术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 4、生物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 (二)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组成(见下表):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原理 1.维持虾蟹体内外微生态系统平均:虾蟹肠道内天生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种群,并处于一定的动态平均之中,当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如饲料变化、环境温度变化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的影响,这种平均就会失去,原有优势种群发生变化,造成虾蟹机体抵抗力下降。这时通过拌服含有微生态制剂的饵料,让有益微生物在肠道内大量增殖,通过产生代谢产物和类抗生素物质,降低肠道pH值,以及与无益微生物竞争养分,起到抵御致病微生物产生和繁衍的作用,从而保持和恢复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平均。 2.合成酶和维生素:某些微生态制剂在虾蟹体内可产生各种消化酶并合成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分泌活性物质,参与能量和维生素代谢,促进虾蟹对饲料的利用。 有些酶类在虾蟹肠道内含量较少,甚至根本无法合成,产生这些酶类的有益微生物对保证虾蟹的生命活动起着严重作用。 3.拮抗和保护作用:有些有益微生物在虾蟹肠内迅速繁殖,能和病原微生物竞争肠内的定居部位,抑制病原微生物附着在肠细胞壁上,与病原微生物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从而保护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均。 4.增强机体免疫力:某些有益微生物能使虾蟹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加快,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从而提高虾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 5.生物夺氧竞争:虾蟹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以厌氧微生物为主,当某些好氧性有益微生物以孢子状态进入消化道后,迅速增殖,消耗肠内大量氧气,使肠内氧气浓度下降,造成有助于厌氧微生物生长、不利于好氧致病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同时恢复正常的体内微生态平均,达到防病治病和促进生长的目的。 6.降低无益物质的产生:虾蟹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无益微生物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他无益物质,由于微生态制剂能明显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无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氨及其它腐败物质的过多产生,使粪臭气减少。另外,有益微生物能利用水环境中过多的有机物合成菌体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首先,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目前,世界人口仍然在大量地增加,许多国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然而,耕地面积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有减少的趋势,因此,用现代生物技术增加粮食产量是必经之路。具体的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目前设计的作物种类有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等。对我国来说,人多地少,国家对生物技术极为重视,已经培育了水稻、棉花、小麦、甘蔗、橡胶等一大批作物新品系,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植物种苗的工业化生产。利用植物微繁殖技术还可以培育出不带病毒的脱毒苗,由于植物的根尖或茎尖分生细胞常常是不带病毒的,用这种细胞在试管中进行无菌培养而繁育的小苗也是不带病毒的,减少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这一生物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蔬菜、药用植物和农作物快速繁殖,实现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三、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培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种。 四、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现代农业均以化学肥料为施肥肥料,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的板结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化肥的生产也导致了环境的污染。科学家正在利用生物技术将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作物的根际周围的微生物体内,期待微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既可以减少经济化肥,又可以预防环境污染。 五、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农药,生产绿色食品。由于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以及筛选新农药的艰难,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也利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畜牧业在国家经济比例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国民经济的提高有很大支持作用。但是由于森林和草原资源有限,新型病毒的感染,传统的畜牧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利用生物技术将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多莉”的产生,意味着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同样有可能进行动物的大量快速的无性繁殖, 它们具有更优良的品质。在这些优良品质的动物中,它们的抗病性、抗感染性得到提高,不容易发生瘟病,而且许多人类食用的动物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量下降,提高人类健康。同时,科学家也致力研究优良草种和饲料,让动物减少患病,增强免疫力,更快的生长,而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由于品质的优良,畜牧业更加走向高端市场或国外,将有力带动养殖户和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 其次,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很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以及新药物开发、新诊疗技术、预防措施、新的治疗技术方面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疾病的预防和诊断,科学家研制出许多新型疫苗进入人体试验,有效控制了一些传染性疾病。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既可以用于疾病治疗,又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又如基因芯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高特异性的DNA诊断新技术,用途十分广泛。 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基因治疗,导入正常的基因来治疗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有设计恶性肿瘤、遗传病等多个治疗方案在实施中。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利用生物技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的基因组,将使人们深入认识到许多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另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将能够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的能源危机普遍存在,能源短缺严重,

生物技术发展

学高身正明德睿智 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10级B班 姓名: 学号: 学制: 四年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历史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关键字:现代生物技术历史现状研究 导言科学家们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可以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等。一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 一.分类 生物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一)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前,以发酵产品为主干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体系。这一时期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食品,其应用仅仅局限在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的领域,通过对粗材料进行加工、发酵和转化来生产纯化人们需要的产品,如乳酸、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 (二)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近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4O年代抗菌素的提取,50年代氨基酸的发酵到60年代酶制剂工程为线索,仍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技术特征的。这一时期抗生素工业、氨基酸发酵和酶制剂工程相继得到发展,细胞工程相关技术日臻完善,但从技术特征上看还不具备高新技术诸要素,因此只能被视为近代生物技术。 (三)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

观赏园艺试卷及答案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课程代码:课程: 一、名词解释4*5 1、观赏园艺 2、花卉的鉴别标准 3、球根花卉 4、观赏植物栽培设施 5、温室效应二、填空题1*15 1、地中海气候型:气候特点:冬季温暖,最低气温,夏季温度.从秋季到次年春末为,夏季为干燥期。地理范围:包括地中海沿岸、南美洲智利中部、北美西南部、南非及澳大利亚西南部。该区是世界上多种的分布中心。原产的一二年花卉耐寒性较差。 2、半冬性植物:在通过春化阶段时,对于温度的要求,这类植物在的温度下也能完成春化作用,但最低温度不能低于,通过春化的时间是。 3、蕨类植物、兰科植物、秋海棠类植物生长期要求丰富的水分。但需水少些,在光线不强的室内,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需水较多,常将花盆放置水盘中或栽植于小型喷泉之上。 4、诸葛菜、金鱼草属于花卉。金盏菊、紫罗兰、桂竹香是性花卉。 5、花卉种子的休眠主要包括和 三、判断正误2*5 1、许多常绿性多年生花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几乎周年色泽保持常绿而无休眠期 。() 2、春化阶段的通过局限在植株的生长点上,不同的生长部位可以处于不同的阶段。() 3、传统的四大切花:月季、菊花、康乃馨、兰。() 4、桂花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5、一年生花卉仅有生长期──春天萌芽后,当年开花结实而后死亡,并且年周期就是生命周期。

() 四、选择题3*5 1、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传统四大切花()A康乃馨 B 兰C月季D菊花 2、以下哪个植物不属于观花类花卉()A牡丹B郁金香C芍药D芦荟 3、下列属于观叶类植物的有()。 A、水仙 B、蕨类 C、马蹄莲 D、非洲菊 4、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常用的有() A层积处理法、机械破皮、药物处理、晒料 B加温、处理法、加光、药物处理 C加光、机械破皮、晒料、药物处理 D降温、层积处理法、机械破皮、晒料、 5、下列不属于一年生植物的特点的是() A、生长周期短 B、种类品种丰富 C、株型参差不齐 D、繁殖栽培简单 五、简答题 1.花卉的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各有何特点(5) 2.草坪是如何建植的(5) 3. 花卉按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如何进行分类各举代表花卉2~3种。(5) 4.什么叫盆景可以分为哪几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合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的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 什么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的一门技术,它是园艺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技术学科,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的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的胚胎(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 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 4.你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 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3.再分化:脱分化的细胞或细胞团在适宜条件下可重新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完 整的植株。 4.器官发生途径: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5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外植体中体细胞诱发并形成胚胎的过程。 6.外植体:用于培养的园艺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胚胎,原生质体通常称为外植体。 7.褐化现象:植物体内酚类物质在外植体被切割后氧化形成醌类物质,使培养基变褐。 8.看护培养:在培养皿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固体培养基,在其上放一块几毫米大小的愈伤组织,再在其上放一张

现代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 摘要: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急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大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威胁。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应用前景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 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

园艺基础历年考试试卷题目与答案.

名词解释: 1.芽的异质性:由于枝条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条件的不同,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长势及其特性上的表现有明显的差异。 2.引种:植物的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他一定的分布范围,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植到新的地区,就叫引种。 3.促成栽培:是设置栽培中的一种高级方式,即在冬季或早春严寒时节利用有(或无)加温设备的温室、塑料大棚栽培园艺植物,产品比常规的露地生产早上市,也称反季栽培。 4.套作:又称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或架下)种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5.花芽分化:是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 6.种质资源:种质又叫遗传质,是指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凡是携带遗传物质的载体就叫做种质资源。 7.轮作:是指同一地里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方式。 8.混作:是指两种或多种生育季节相近相近的作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种植于同一块田地的种植方式。 9.园艺:主要指园艺生产的农业技术。 10.园艺业:即园艺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果树、蔬菜、西甜瓜以及观赏植物的生产。 11.光周期:是指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的理论日照数。 12.隔年结果:在果树生产上一年产量高,另一年产量低的现象就叫隔年结果或叫大小年。 13.授粉:花粉从花药传到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也称传粉。 14.自然休眠:自然休眠又称生理休眠、内休眠等。(它是由植物遗传特性决定的,要求一定的低温条件才能顺利通过,在自然休眠期间,即使给予适当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15.气候相似论: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都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因而他们都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一旦离开了这种条件就不能很好的生长。特别是从远距离引种时应重视原产地区宇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相似性,这就是气候相似论。 1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和类型在繁殖和栽培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成稳定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简称选种。 17.杂种优势:也称优势育种,杂交种品种(F1)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优于双亲或某一亲本的现象叫杂种优势。 18.嫁接亲和力:是指两个植物体经嫁接愈合而能生长在一起,并有一定寿命和生产能力的特性。 19.扦插:是从植物母体上切取茎、根或叶的一部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的育苗方法。 20.滴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滴头)将压力水变成水滴、缓慢湿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21.形态诊断(营养诊断的):是植株诊断的一种,它以植株生长发育的外观势态、症状来确定植物的营养状况。 22.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育种又叫分子育种,它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输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23.分株:利用植物特殊的营养器官,即鳞茎,球茎,块茎,块根,根茎以及假鳞茎进行分离和分割,使原来母株分离成若干能独立生存的植株。 24.整形:多年生的木本果树和观赏树木,通常幼树的修剪主要目的是造就树形,故特称整形。

数字化生物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数字化生物实验室作为一种先进的实验教学装备,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有效整合,是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工具。 一、数字化生物实验室的构成 数字化生物实验室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系统。我校的数字化实验室包括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数字传感器系统、虚拟实验系统三部分,其构成如图1所示。 二、数字化生物实验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中的优势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显微实验教学中具有以下主要优势。(1)易于示教:可以将教师显微镜或学生显微镜视野中典型的图像转播到投影屏幕上或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方便示范和讲解。(2)便于指导:在教师的电脑屏幕上能监控每台学生显微镜视野中的图像,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3)互动性强:可以通过彩信(或语音问答系统)实现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 2.应用举例 【案例1】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教学中,使用一般的显微设备教学时由于教师难演示、难实时监控、难及时指导以及学生间难交流等原因,实验成功率一般比较低,而且时间比较紧很难在45分钟内完成,使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明显提高课堂效率,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案例2】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可将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改进为“研究不同浓度的不同溶液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在实验中学生可自行设计配置不同物质(如KNO3、NaCl、蔗糖、乙二醇等)的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试验,利用摄像功能记录植物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利用测量功能测量液泡的大小,然后利用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这样的改进使得实验的探究性更强了,学生活动也增多了,学生对物质运输内涵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二)数字传感器系统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中的优势 数字传感器系统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可以使实验中的不可见现象成为可见,把难以测定的数据变得方便测定,使定性实验上升为定量实验;(2)能实时动态地采集实验数据,展现生命现象的动态过程;(3)用传感器测得的数据比较精确,且灵敏度高,能够检测捕捉微弱的变化;(4)实验数据通过相应软件处理,可以自动生成图表,简便、快捷、直观。 2.应用举例 【案例3】高中生物教材中《酶的催化效率》实验通常用观察和比较不同试管内气泡产生的数量和卫生香的复燃情况,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是一个定性的实验。利用压强传感器可以把这一实验改进成为定量实验,且实验结果以曲线的形式显示也更为直观。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3、图4所示。 说明试管上连接的是压强传感器,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0%新鲜猪肝研磨液、3.5%FeCl3溶液、蒸馏水,H2O2通过注射器同时加入试管。 说明曲线(1)(2)(3)分别表示新鲜猪肝研磨液、FeCl3 溶液、蒸馏水中加入H2O2 溶液后试管内部压强随时间(约0~75s)的变化。通过图线会发现盛有新鲜猪肝研磨液的试管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合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就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就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她基础学科得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得特性与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得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得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就是指通过微生物得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得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就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得一系列技术得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与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什么就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horticultural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得一门技术,它就是园艺学与生物技术得交叉技术学科,就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与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得、这些先进得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得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 指无菌与人工控制得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得胚胎(成熟与未成熟得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得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就是植物组织培养得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 指应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得原理与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得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与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得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 就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得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得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得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得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就是指可遗传得并可检测得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得分子标记就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 4、您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得DNA片段。? ——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得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与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得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得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得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得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得结构与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得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应用.2doc

生 物 技 术 在 当 今 社 会 的 应 用 和 发 展 姓名:孙永振 班级:电气12-7班 学号:311208001622 完成日期:2014.4.16

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应用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高新技术。被视为是21世纪人类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并组织力量追踪和攻关。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是指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基因改造,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产物或创造出具有新的遗传特征的生物类型,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苏芸金芽孢杆菌 (Bt)晶体毒蛋白基因被转入棉花、玉米、烟草、番茄、马铃薯、水稻等多种作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抗虫效果。利用鼠类有关促进角蛋白形成的基因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羊毛产量大大提高。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改造生物遗

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一门科学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则可以将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培育成新的植物体。袁隆平运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具有远缘杂种优势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可达1600斤。细胞融合可以将动物细胞融合形成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于病原检测和疾病治疗以及食品安全领域。 酶工程 酶工程是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一门科学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轻工、化工、能源以及医药工业中。早期的酶工程技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材料中提取的,并将其应用于化工、食品和医药等工业领域。但大多数酶不能耐受高温、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稳定性较差。通过酶的固定可以克服这些不足。固定化酶正在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轻工业中主要用于洗涤剂制造(加酶洗衣粉等)、毛皮加工、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在医药工业方面,用于临床的各类酶类产品不断增加。溶菌酶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酶作为检测试剂可以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另外,在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利用微生物菌体或酶制剂生产生物燃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例如,利用农

最新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技术地发展和应用 自2001年初,生物技术产业便显现出一片诱人地前景。人类基因组草图地即将完成,带动各生物技术地不断飚升。人们普遍认为这将导致医学与药物研究地繁荣,并会带来滚滚地财富。随着基因组测序地完成,许多科学家和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生物技术向个学科地渗透,如今生物技术已经在芯片、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丰硕地成果。下面对生物芯片、基因治疗及微生物地研究地基本问题作简单地介绍。 (一)生物芯片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地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了人们当初意料不到地巨大进展,而由此也诞生了一项类似于计算机芯片技术地新兴生物高技术———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生命机体地组织、细胞、蛋白质、核酸、糖类以及其他生物组分进行准确、快速、大信息量地检测。目前常见地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或称微流控芯片等。生物芯片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生物芯片上高度集成地成千上万密集排列地分子微阵列,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分析大量地生物分子,使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地生物信息,检测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地成百上千倍。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癌症、

糖尿病由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疾病地致病地遗传基因。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可以在数秒钟内鉴定出导致癌症地突变基因。借助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很快检测病菌对人体地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可以使糖尿病地确诊率达到50%以上。生物芯片在疾病检测诊断方面具有独特地优势,它可以在一张芯片上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多种疾病地检测。仅用极小量地样品,在极短时间内,向医务人员提供大量地疾病诊断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地治疗措施。对肿瘤、糖尿病、传染性疾病、遗传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地临床检验及健康人群检查,具有十分重要地应用价值。 (二)基因治疗 众里盼她千百度,如今,基因治疗已近走出实验室,进入实践阶段,如:癌症地基因治疗,肿瘤地基因治疗属于一种生物治疗手段,是一大类治疗策略地总称。根据治疗机理不同,目前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免疫基因治疗:指地是通过基因修饰地瘤苗或抗原呈递细胞体内回输,或者免疫基因地直接体内导入,激发或增强人体地抗肿瘤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地目地,它也是一大类治疗地总称。治疗基因包括肿瘤相关抗原基因、细胞因子基因或者MHC基因等。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北滘中学(528311)李正平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是结合北滘中学生物教学课程改革而进行的实验教学研究,首先在学校内确定高二理科6个班级为实验教学班;高二的3个教师为实验教师,进行常规实验教学和利用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的整合教学对比研究。采用调查、实验、测试等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手段进行研究,力图找到科学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试验观察法、统计法、比较法。 三、研究对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中学高二理科班(1)~(6)班283名学生。 四、研究基础 我校有标准的生物实验室2间,预备室1间,实验室的配备完全符合国家的课程标准要求,同时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背投和音箱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校建立了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完备的实验室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数字化的基础。探究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探究工具,是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深化改改革,切实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有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有实验室“硬件”的支持,保证了中学实验教学从传统模式迈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化,真正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实验室使实验过程的智能化,一体化,图象化,趣味化,学生在操作实验时更加简单易懂,有更多的时间分析实验过程和理解实验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既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1)组织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数字化实验室使用的培训,提高教师自主开发、设计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2)组织网络知识和网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 ——挑战与对策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它的发展既为人类造福,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如何加速发展以给人类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又预防与制止灾害的发生是当务之急。 一、解决21世纪的挑战要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着人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挑战,生命科学将担当关键的和最重要的角色。我在学习和思考医药、环境、能源、资源、海洋等方面的问题时,越来越感到最终解决的办法离不开生命体和“回归自然”。 医药(包括诊断和治疗药物):人类基因组和基因组的成就越来越竭示,发现和治疗人类疾病的最有效途径仍然是人类或生物中存在和产生的大小天然分子,因此几万种治疗药物中生命力最长的还是天然提取或经改性的化合物,这一类分子在体内作用后大多又分解为C、N、S、P、H 2 O排除体外,残存和积累最少,最安全。 能源:除太阳能、风能、核能外,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煤、石油、天然气 均是在生物的贡献,生物可利用太阳能、CO 2、H 2 O合成生物质能源,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重要能源。 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来长期自然优化的结果,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急剧地改变着地球的生态环境。亿万年来以化学,物理及生物途径固定于地壳中的C、N、P、S、CI、F等被人们释放出来,污染了大气和水,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从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来讲,对废气、废水、废渣的回收或利用,使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达到排放的要求可能更有效。但作为全球环境的净化最终还需依赖生物方法,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固定C、N、S、P微量元素等最廉价和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转化,自然生态已被改变甚至破坏,治理地球环境只能重新建立起人工的生态优化系统,因此研究生物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资源包括食物和使用资源,前者完全靠生物体生产,后者也越来越靠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