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三(上)古文实词虚词

初三(上)古文实词虚词

陈涉世家字词句活用通假字【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调发。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身披。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用意。

【借第令毋斩】"毋"通“无”,免于。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等死】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古义:爱怜,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践踏,凌辱;进贡。

【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暗中。

今义:间隙。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果真。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三位老人。

【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度已失期】古义:估计今义:限度,分寸词类活用【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痛苦。

【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提着灯笼。

【狐鸣呼曰】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汇总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汇总

《陈涉世家》重点诗词解释1、辍:停止2、之:去、往3、怅:失望4、苟:如果5、若:你6、太息:长叹7、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8、安:怎么,哪里9、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10、闾左:指代贫苦人民11、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12、屯:停驻 13、次:编次14、当行:当在征发之列15、会:适逢,恰巧遇到16、亡:逃走17、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18、等:同样19、数:屡次20、怜:爱戴21、诚:如果22、诈:假装23、唱:通“倡”,首发24、卜:占卜25、念:考虑、思索26、书:写27、罾:渔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28、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29、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30、旦日:第二天31、往往:到处32、恚:恼怒33、笞:用鞭、杖或竹板打34、藉第令:即使,假若35、十六七:十分之六七36、徇:攻占土地37、比:等到38、被:通“披” 39、坚:指铁甲40、执:紧握着41、锐:指武器42、社稷:国家文言虚词用法“之”的用法1.代词:人、事、物楚人怜之固以怪之矣2.动词:到、去辍耕之垄上3.结构助词: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音节助词:不译怅恨久之公将鼓之鸣之不能通其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卒之为众人5.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悍吏之来吾乡6.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其”用法:1、代词百姓多闻其贤2、语气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而”字用法:1、并列连词黑质而白章峨冠而多髯者2、顺接连词夺而杀尉收而攻蕲3、修饰连词佣者笑而应曰4、转折连词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以”字用法:1)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2)杀之以应陈涉以激怒其众【来,连词】(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把,用、拿,介词】(4)祭以尉首【用,拿,介词】(5)吴广以为然【认为,动词】(6)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认为,动词】(7)因以怪之矣【同“已”已经,副词】三、内容理解•他对这种生活不满、内心迫切希望改变这种处境,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①神情:怅恨久之②语言:苟富贵,毋相忘•第一段中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的抱负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为什么文章要先安排第一段,可不可删去?不可以。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
美丽的
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
好的
君子好逑
(《关雎》)

呼吼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河流
山门圮于河
(《河中石兽》)
黄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怨恨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停止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序》)

跑,疾走
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

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径去
(《狼》)
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消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

进入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义
例句
出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
9对
九下10《唐雎不辱使命》
• 1安陵君其许寡人
1表示祈使
• 2受地于先王
语气
•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6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从 3到 4把 5表顺承 6主谓之间
• 7挺剑而起
7表修饰
• 8长跪而谢之曰
8表修饰
• 9徒以有先生也
9因为
灵也
• 8可计日而待也
1表转折 2的 3在 4以致于 5来 6拿来 7对于 8表修饰
• 9苟全性命于乱世 • 9在
•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 1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10因为
• 12咨臣以当世之事 • 11到
• 1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也
• 12拿
• 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 • 13把
忠陛下之职分也 • 15以告先帝之灵
• 3乃入见
件事
• 4何以战?
3于是
• 5可以一战
4凭借
• 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凭借
• 7公将鼓之
6代指曹刿 在
• 8公将驰之 • 9登轼而望之 • 10望其旗靡
7补充音节 8代指齐军 9表顺承 10代指齐军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 1谓其妻曰
1代词他的
• 2齐国之美丽者也 2的
• 3徐公来,孰视之 3代词代指徐公
11《送东阳马生序》
• 1弗之怠
1代指抄书这件事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把
• 3久而乃和
3表修饰
• 4以中有足乐者
4因为
• 5未有问而不告,求 5表转折
而不得者也
6代词 代指学生
• 6其业有不精,德有 们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复习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复习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双音节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2.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12.保其岩阻..(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14.身.率益州之众(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16.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25.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26.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四.一词多义1.兵(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2.长(1)身长.八尺(身高)(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3.称(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4.出(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5.次(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6.存(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7.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8.发(1)可怜白发.生(头发)(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3)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9.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10.好(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2)外结好.孙权(友好)11.计(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12.将(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13.尽(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14.举(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15.立(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16.临(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17.论(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18.明(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19.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20.谋(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21.起(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22.塞(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23.善(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24.上(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26.食(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2)卒买鱼烹食.(吃)27.使(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28.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29.数(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30.王(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31.亡(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32.为(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33.谓(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34.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35.信(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36.兴(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37.行(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39.言(1)愿诸君勿复言.(说)(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40.遗(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41.应(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42.遇(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43.远(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44.忠(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九年级:中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教学方案)

九年级:中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教学方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教学方案)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九年级上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九年级上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九年级(上)文言文虚词整理之辍耕之垄上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怅恨久之专诸之刺王僚/聂政之刺韩傀/要离之刺庆忌孤之有孔明/鱼之有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帝室之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然足下卜之鬼乎固以怪之矣时人莫之许先主器之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长跪而谢之贤能为之用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而佣者笑而应曰可计日而待也长跪而谢之曰为坛而盟夺而杀尉挟天子而令诸侯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智术浅短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君逆寡人者名微而众寡国险而民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其主不能守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扶苏以数谏故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今诚以吾众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祭以尉首以大易小以君为长者以头抢地固以怪之矣杀之以应陈涉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徇蕲以东徒以有先生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受命以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以迎将军者遂许先帝以驱驰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悉以咨之以伤先帝之明以告先帝之灵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彰其咎为若为佣耕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项燕为楚将或以为死为天下唱陈涉乃立为王士卒多为用者贤能为之用以君为长者陈胜自立为将军功宜为王号为张楚好为《梁父吟》谓为信然俱为一体为坛而盟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于因使唐雎使于秦/还于旧都仓鹰击于殿上休祲降于天何至于此/至于今日试用于昔日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躬耕于南阳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曹操比于袁绍受地于先王请广于君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欲报之于陛下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其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卜者知其指意以激怒其众皆刑其长吏安陵君其许寡人而其主不能守保其岩阻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彰其咎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乃丹书帛曰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乃入据陈陈涉乃立为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凡三往,乃见羽、飞乃止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千里不敢易用法总结之1.代词:⑴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1、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灌:注入;河:指黄河。

)2、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泾:通“径”,直流的水波;涘:水边;辩:通“辨”,分辨。

)3、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面向,朝向;端:尽头。

)4、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旋:旋转,掉转;面目:面孔。

)5、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

)6、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闻:听说,知道;莫:没有;若:比得上。

)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长久,永远;方:道。

)8、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阳:水的北岸。

)9、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要,快要;面:面对着。

)10、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1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面,达于汉阴,可乎?”(室:家人;谋:谋划,商量;汝:你们;险:形容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险峻的大山;指:通“直”;阴:水的南岸。

)12、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

)13、以君之力,曾不以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以:凭;曾:竟,却;如---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哪里;置:放。

)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龀:换牙;跳:蹦蹦跳跳。

)1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变换;节:季节;始:才;反:通“返”,返回。

)16、甚矣,汝之不惠。

(甚:太,过分;惠:通“慧”,聪明。

)1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毛:草;其:放在“如-----何”的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

)1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固:固执,顽固;彻:指思想的改变;若:像,比得过。

)1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焉: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呢。

)2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穷匮:穷尽;加增:增加(高度);苦:愁,担心。

九年级上册重要文言虚词、实词

九年级上册重要文言虚词、实词

九年级上册重要文言虚词、实词一、重要虚词之:1.辍耕之垄上2.怅恨久之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楚人怜之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杀之以应陈涉7.攻铚(zhì)、酂、苦、柘、谯皆下之8.复立楚国之社稷9.然足下卜之鬼乎10.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1.愿终守之1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1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14.长跪而谢之曰15.时人莫之许也16.将军岂愿见之乎17.贤能为之用18.此用武之国19.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2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4.悉以咨之25.受任于败军之际2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而:1.佣者笑而应曰2.夺而杀尉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为坛而盟5.收而攻蕲6.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7.与臣而将四矣8.挺剑而起9.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10.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11.则名微而众寡12.挟天子而令诸侯13.国险而民附1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16.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7.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1.扶苏以数谏故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固以怪之矣4.以激怒其众5.祭以尉首6.杀之以应陈涉7.以大易小8.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9.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10.以君为长者11.以头抢(qiāng)地尔12.徒以有先生也13.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1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5.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7.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18.以光先帝遗(yí)德19.以塞(sè)忠谏之路也2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21.悉以咨之22.先帝不以臣卑鄙23.咨臣以当世之事24.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5.以彰其咎乃:1. 陈胜、吴广乃谋曰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4.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5.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6.陈涉乃立为王7.羽、飞乃止8.凡三往,乃见为:1.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2.项燕为楚将3.士卒多为用者4.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5.以君为长者6.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7.谓为信然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于:1.受地于先王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请广于君4.仓鹰击于殿上5.休祲(jìn)降于天6.何至于此7.每自比于管仲、乐毅8.欲信大义于天下9.至于今日10.信义著于四海1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1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13.欲报之于陛下也。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实词和虚词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对于读懂文言文、提高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余、予例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第二人称:尔、汝、若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汝亦知射乎”(《卖油翁》);“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第三人称:之、其、彼举例:“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其乡人曰”(《曹刿论战》);“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指示代词近指:此、是、斯比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远指:彼、其像:“彼竭我盈”(《曹刿论战》);“其间千二百里”(《三峡》)3、疑问代词谁、孰例如:“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谁道人生无再少”(《浣溪沙》)何、胡、曷、奚如:“何陋之有”(《陋室铭》);“胡不见我于王”(《公输》);“曷至哉”(《君子于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4、动词走:跑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亡:逃跑、丢失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亡羊补牢”使:让、派遣像“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大道之行也》);“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5、形容词善:好、善良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美:美丽、美好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6、数词一、二、三……例如“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二、虚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

1、而表并列,“和”“又”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表承接,“就”“接着”例如“温故而知新”(《论语》)表转折,“但是”“却”像“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表修饰,“地”“着”比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2、之作代词,代人、事、物例如“学而时习之”(《论语》)作助词,“的”如“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作动词,“到”“去”像“送孟浩然之广陵”3、以表凭借,“用”“凭借”例如“以刀劈狼首”(《狼》);“何以战”(《曹刿论战》)表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表目的,“来”“用来”像“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于表在例如“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表到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表对、对于像“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5、为表作为、当作例如“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表是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表被像“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6、其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表反问语气,“难道”如“其真无马邪”(《马说》)7、则表承接,“就”“便”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表假设,“如果”如“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乎表疑问语气,“吗”“呢”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表感叹语气,“啊”“呀”像“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9、焉句末语气词,“了”“啊”“呢”例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兼词,“于之”,在那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初中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还有很多,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九上文言文虚词归纳 (1)

九上文言文虚词归纳 (1)

陈涉世家1.之:(1)辍耕之垄上:去、往(2)怅恨久之: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4)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代词,指扶苏(5)楚人怜之:代词,指项燕(6)卜之鬼乎:代词,指代起义之事(7)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8)令辱之:代词,之吴广(9)皆下之:无实义(10)复立楚国之社稷:的(11)杀之以应陈涉:代词,指郡县长官(12)固以怪之矣:代词,指得鱼腹中书这件事(13)陈胜佐之:指吴广2.为:(1)若为佣耕:是(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做,担任(3)项燕为楚将:做,担任(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认为(5)为天下唱:向(6)吴广以为然:是(7)士卒多为用者:被(8)为坛而盟:修筑(9)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10)功宜为王:成为(11)号为张楚:是3.以:(1)扶苏以数谏故:因为(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认为(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4)吴广以为然:认为(5)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6)以激怒其众:表目的,来(7)祭以尉首:用(8)徇蕲以东:表方位(9)杀之以应陈涉:表目的,来4.其:(1)百姓多闻其贤:代词,指扶苏(2)未知其死也:代词,指扶苏(3)卜者知其指意:代词,指陈胜吴广(4)以激怒其众:代词,指吴广(5)皆刑其长吏:代词,他们5.而:(1)夺而杀尉:表承接(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3)为坛而盟:表承接(4)收而攻蕲:表承接(5)笑而应曰:表修饰唐雎不辱使命1.其:(1)安陵君期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2.之:(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安陵国(3)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4)今吾以十倍之地:的(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代词,指安陵国(6)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8)此庸夫之怒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9)非士之怒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10)夫专诸之刺秦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11)聂政之刺韩傀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12)要离之刺庆忌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13)皆布衣之士乎:的(14)长跪而谢之:代词,指唐雎(1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3.于:(1)受地于先王:从(2)安陵君因使唐雎于秦:到(3)请广于君:表对象(4)仓鹰击于殿上:到(5)休祲降于天:从(6)何至于此:到4.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以大易小:用(3)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5)今吾以十倍之地:用(6)以头抢地耳:把(7)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8)徒以有先生也:因为5.而:(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2)而君逆寡人者:表转折,但是(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承接(4)与臣而将四也:表承接(5)挺剑而起:表承接(6)长跪而谢之:表修饰(7)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隆中对1.之:(1)时人莫之许也:代词,指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2)先主器之:代词,指徐庶(3)将军岂愿见之乎:代词,指诸葛亮(4)将军宜枉驾顾之:代词,指诸葛亮(5)今操已拥百万之众:的(6)贤能为之用:代词,指孙权(7)此用武之国:的(8)天府之土:的(9)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代词,指益州(10)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的(11)将军既帝室之胄:的(12)荆州之军:的(1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14)先主解之曰:代词,指关羽、张飞等人(15)孤之有孔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16)如鱼之有水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2.以:(1)以弱为强者:由(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把(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跟“所”连用,用来(4)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来,表目的(5)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来(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来3.其:(1)而其主不能守:代词,指荆州(2)保其岩阻:代词,指荆、益二州4.于:(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与,和,表对象(2)欲信大义于天下:在(3)至于今日:到(4)曹操比于袁绍:表对象(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到(6)信义著于四海:在5.而:(1)而智术浅短:表转折(2)则名微而众寡:表并列(3)挟天子而令诸侯:来,表目的(4)国险而民附:表并列(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转折(6)而其主不能守:表转折(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表转折出师表1.其:(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代词,指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

九年级文言文虚词整理

九年级文言文虚词整理

虚词的用法■而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句: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②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③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④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⑤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例句:①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④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⑤既阵而后击之(《子鱼论战》)⑥阻而鼓之(《子鱼论战》)⑦利而用之(《子鱼论战》)⑧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⑩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11)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例句: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两章②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两章)③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醉翁亭记》④既济而未成列(《子鱼论战》)⑤知而不争,争而不得(《公输》)⑥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⑦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例句:①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例句:①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孟子》两章)②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③窥镜而自视(《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⑤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⑥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⑦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6、因果关系例句:隘而不列(《子鱼论战》)■以1、作介词(1)介绍行为动作产生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例句: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⑥以中有足乐者⑦士以此爱乐为用(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例句:①何以战②不以阻隘也③可以一战④三军以利用也⑤必以情:按照,根据(3)表示动作行为方式,可译作“把,拿,用”例句:①将以攻宋:用②以牒为械:把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④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⑤必以分人:把⑥必以信:用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⑧以衾拥覆:用⑨悉以咨之:把⑩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11)醒能述以文者:用2、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与现代汉语里的“来”例句:①以光先帝遗德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③无从致书以观④俯身倾耳以请⑤遂许先帝以驱驰⑥以告先帝之灵⑦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⑧属予作文以记之(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例句:①以塞忠谏之路也②以伤先帝之明(3)相当于连词“而”例句:①计日以还②受命以来3、“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例句:①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一)虚词1、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对于”例句:①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人说)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表被动译作“被”例句: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士以此爱乐为用3、表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作“替”“给”例句: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③皆为尽哀4、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例句: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例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篇》)6、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例句:为溪在州右,故名之为“右溪”7、乡为身死而弗受:为了(二)做实词:作动词用例句:①广以卫尉为将军:担任、作为②广复为后将军:担任、作为③广为圜阵外向:结成④臣部为前将军:担任、作为⑤赎为庶人:成为⑥为中将军从大将军:担任、作为⑦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做⑧此为何若人:是⑨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10)公输盘为我为云梯:造(11)俱为一体:是(12)从议举宠为督:担任、作为(13)忍能对面为盗贼:成为(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成为(1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16)孰为汝多知乎?:认为(17)必为有窃疾也:是,表判断(18)以为前将军:作为■之1、作代词:作第三人称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九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九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总表免费下载

初中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总表免费下载

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序号例词词义例句1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当③判罪失期当斩②比较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④应当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③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⑤面对着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2鄙①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⑥(dàng)当作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②目光短浅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0道①道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3兵①武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道理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②军队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道义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③士兵行收兵④谈论故今具道所以4病①生病未果,寻病终。

⑤说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11得①得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弊端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②能够虽鸡狗不得宁焉④羞辱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2定①安定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5察①明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平定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②识别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13伐①砍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6彻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②征伐十年春,齐师伐我7乘①坐车公与之乘。

③刺杀拢龙伐蛟,登龟狩麟②趁着引申为“冒着”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14犯①侵害并皆暴犯百姓③量词(shèng)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②冒着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8从①跟从战则请从15方①方形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②顺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方圆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9当①在……时候(地方)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③地方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②占着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④方法多方以捕之,弗获实词16负①背至于负者歌于途②辜负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25还①返回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17赋①赋税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②归还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②征收岁赋其二26会①聚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③一种文体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②会面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8更交换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26会③恰巧(遇到)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9故①旧、原来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7惠给人以好处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原因,缘故既克,公问其故28及①赶得上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③故意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②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④所以故克之③等到……时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0顾①回头看 庄子持竿不顾④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看王顾左右而言他29极①尽头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1观①观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直达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0计①计算通计一舟,为人五③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盘算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22归①归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③谋划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②归还而其归书也必速④计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③归属、归依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1济有利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23好喜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32加虚夸,以少报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4号①呼啸阴风怒号,浊浪排空33假①借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大声哭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②假,与“真”相对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34间①中间以为神,蔽林间窥之④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②间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⑤称号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③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秘密的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5简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4聚征集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36见①看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5遽①急速是方啮也,而遽死耶?②拜见曹刿请见②就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③表示被动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46决①解决舍问,其奚决焉?④通“现”出现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②判定孔子不能决也⑤对我……冀君实或见恕也③一定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37竭①竭尽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7类①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整理九年级81页PPT

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整理九年级81页PPT

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整 理九年级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汇总————————————————————————————————作者:————————————————————————————————日期:23 / 9《陈涉世家》重点诗词解释1、辍:停止2、之:去、往3、怅:失望4、苟:如果5、若:你6、太息:长叹7、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8、安:怎么,哪里9、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10、闾左:指代贫苦人民11、適戍:强迫去守边 適:通“谪” 12、屯:停驻 13、次:编次14、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5、会:适逢,恰巧遇到 16、亡:逃走17、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18、等:同样 19、数:屡次 20、怜:爱戴 21、诚:如果 22、诈:假装 23、唱:通“倡”,首发 24、卜:占卜25、念:考虑、思索 26、书:写 27、罾:渔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28、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 29、间令:暗使 间:私自,偷着 30、旦日:第二天 31、往往:到处 32、恚:恼怒33、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34、藉第令:即使,假若 35、十六七:十分之六七36、徇:攻占土地 37、比:等到38、被:通“披” 39、坚:指铁甲 40、执:紧握着 41、锐:指武器42、社稷:国家 文言虚词用法“之”的用法1.代词:人、事、物楚人怜之 固以怪之矣 2.动词: 到、去 辍耕之垄上3.结构助词: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音节助词:不译 怅恨久之 公将鼓之 鸣之不能通其意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卒之为众人5.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悍吏之来吾乡6.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其”用法:1、代词 百姓多闻其贤2、语气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而”字用法:1、并列连词 黑质而白章 峨冠而多髯者 2、顺接连词 夺而杀尉 收而攻蕲 3、修饰连词 佣者笑而应曰4、转折连词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以”字用法:1)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介词】(2)杀之以应陈涉 以激怒其众 【来,连词】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把,用、拿,介词】 (4)祭以尉首 【用,拿,介词】 (5)吴广以为然 【认为,动词】(6)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认为,动词】 (7)因以怪之矣 【同“已”已经,副词】 三、内容理解• 他对这种生活不满、内心迫切希望改变这种处境,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①神情:怅恨久之②语言:苟富贵,毋相忘• 第一段中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的抱负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为什么文章要先安排第一段,可不可删去?不可以。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 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举行推翻秦王朝的起义。

• 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导火线):失期,法皆斩 • 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起义前的谋划、准备:①陈胜、吴广商定假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以号召天下,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笼聚人心②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迷信的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4 / 9•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吴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这样做的作用:威服众人• 从陈胜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才能?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看到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分析形势后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口号,并为起义 做了舆论准备(“鱼腹藏书”、“篝火狐鸣”)这与当时敬鬼神观念的普遍存在有关,可以巩固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

表现了陈胜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干。

• 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①并杀两尉;②为坛而盟;③胜利进军。

•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唐雎不辱使命》1、通假字秦王不说 (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放) 仓鹰击于殿上 (仓——苍,青色) 2、一词多义徒 免冠徒跣 (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 (仅仅,只) 惠 大王加惠 (恩惠) 汝之不惠 (聪明) 3、 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 辱没、辜负2、易安陵: 交换3、其许寡人: 答应4、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5、甚善: 好6、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这样7、弗敢易: 不;交换8、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9、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 10、请广于君:扩充 11、逆寡人者:违背 12、轻寡人与:轻视 13、非若是也:像;这样 14、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16、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 18、布衣: 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20、以头抢地耳: 撞;罢了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22、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 :通“苍” 24、休祲: 吉凶的征兆 25、若士必怒 :如果 26、缟素: 穿丧服 27、色挠:变了脸色;挠, 28、屈服: 谢之 道歉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重点文言虚词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5 / 9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 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隆中对》重点段:红色字体为重点句亮 答 曰:“自董卓 已来, 豪 杰 并 起, 跨 州 连郡者 不可胜数。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 比于 袁绍, 则 名微 而 众 寡, 然 操 遂能 克 绍, 以 弱 为 强者, 曹操 与袁绍相比, 名声小 且 兵力 少,但是 曹操 能够 战胜袁绍,从 弱小 变为 强大, 非 惟 天时, 抑 亦 人 谋 也。

今 操 已 拥 百万 之众, 不仅 是 时机好,而且 也是 人的 谋划 得当。

现在 曹操 已 拥有 上百万 的人马, 挟 天子 而 令 诸侯, 此 诚 不可 与 争锋。

孙权 据有 江东, 已 历 三世, 挟制 天子 来 号令 诸侯, 这确实 不可 和他较量。

孙权 占据 江东,已 经历了 三代, 国 险 而民 附,贤 能 为 之 用,此 可以 为 援而 不可 图也。

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 才能 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 北 据 汉、沔, 利 尽 南 海,东 连 吴 会 ,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直到 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 连接 吴郡、 会稽郡 , 西 通 巴、蜀 , 此 用 武 之 国, 而 其主 不能 守 , 西边 连通 巴、蜀 二郡,这是 兵家 必争 的 地方, 但是 他的主人 不能 据守 , 此 殆 天 所以 资 将军 , 将军 岂 有 意 乎? 益州 险 塞, 这 大概是 上天 用来 资助 将军的, 将军 难道 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 沃 野 千 里, 天 府 之 土 , 有 广阔 肥沃 的 土地, 是 自然条件 优越, 物产 丰饶, 形势 险固 的 地方 ,6 / 9高祖 因 之 以 成 帝 业。

刘璋 暗弱 , 张鲁 在 北 , 汉高祖凭借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之业。

益州牧刘璋 昏庸 懦弱, 张鲁 占据 汉中 , 民 殷 国富 而 不知 存恤 , 智 能 之 士 思得 明 君。

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 的 人都 想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 既 帝 室 之 胄 ,信 义 著于 四海, 总 揽 英雄, 将军 您 既然是 汉朝皇帝 的 后代, 威信 和 义气 闻名于 天下, 广泛地招致英雄, 思 贤 如 渴 , 若 跨 有荆、 益, 保 其 岩阻 , 想得到 贤能的人 如同 口渴一般 , 如果 占据 荆州、益州,凭借 两州 险要的地势, 西 和 诸 戎 , 南 抚 夷越, 外 结好 孙权 , 内 修 政 理; 西面 和 各族 和好, 南方 安抚 各族,对外 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 改善 国家 政治; 天下 有 变 , 则 命 一 上将 将 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天下 形势如果发生 变化, 就 派 一名 上等的将军 率领 向南阳、洛阳 进军 , 将军 身 率 益州之众 出于 秦川, 百姓 孰 敢不 箪食壶浆 以 迎 将军者乎? 将军您 亲自 率领 益州的军队 出击 秦川,老百姓 谁 敢不 备酒备饭 来 欢迎 您 呢? 诚 如 是 , 则 霸 业 可 成 , 汉室 可 兴矣 。

如果果真是这样,那么 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汉室 就可以 复兴了 。

字词翻译: 题目:对:回答、应对。

第一段:躬:亲自 陇亩:田地。

好(hào):喜欢。

为:唱。

每自:常常。

于:和、与。

时:当时。

莫:没有。

许:承认。

惟:只有。

友善:友好,关系好。

谓:说。

信然:确实这样。

第二段:时:当时 屯:驻扎 器:器重、重视。

谓:对……说。

岂:是否 俱:一起。

就:接近 屈:委屈 致:招致 枉(wǎng ):委屈 顾:拜访 第三段:由是:因此。

遂(suì):于是,就。

诣:拜访 凡:总共。

乃:才 因:于是 屏:命人退避 倾颓:崩溃、衰败。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度(du ó):估计 量:衡量力:力量 信:通“伸”,伸张 智术:智谋方法。

遂(suì):终于。

用:因此。

猖獗:失败 犹:仍,还。

已:停止,罢休。

谓:认为 计:计策。

安:疑问代词,怎么。

出:产生。

第四段: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

胜:尽。

比:相比 众寡:人少,兵力薄弱 克:战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