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6:微生物检验规范操作(6)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_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PPT
采样
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采 样方法和采样点,确保采集的样品具 有代表性。
计数与测定
对目标微生物进行计数和测定,得到 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等指标。
01
02
样品处理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稀释、 均质化等,以便后续的检验操作。
03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将目 标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 化,得到单一物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检验将越来 越依赖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和技 术,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快速检测技术
发展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缩短检 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
高通量检测技术
采用高通量技术,一次处理大量样品, 提高检测的通量和效率。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目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基本知识 • 微生物检验技术 • 微生物检验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 微生物检验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微生物检验的注意事项与伦理规
范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和目的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检测,以获得有关微生物种类、数量、 形态、生化特性等方面的数据,从而判断其与人类健康、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关 系。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
微生物检验可以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医学微生物检验、食品 微生物检验、环境微生物检验等。
微生物检验的应用领域
医学领域
食品工业
微生物检验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诊断疾病、监测传染病、研究病原菌 的特性等。
微生物检验在食品工业中是必不可少的环 节,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可 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微生物检验相关知识PPT课件
13
血液、骨髓、脑脊液标本
❖ 然后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把镜检结果及时电话 通知临床医生,并填写初检结果临床通知单。
❖ 常规培养5天,认为阴性者,报告无菌生长, 正常人的血液、骨髓是无菌的,标本中检出 细菌,都应视作病原菌 ﹝需排除污染﹞
14
血液、骨髓、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 ❖ 涂片查抗酸杆菌:脑脊液
24
尿液、粪便标本
粪便 ❖ 涂片检查:当检查霍乱弧菌以及菌群失调优势
菌时需作直接涂片检查。取新鲜标本涂片革兰 染色镜检:
①有无革兰阴性呈鱼群排列的弧菌; ②各种菌在涂片中所占相对比例、推断主 要优势菌; ③有革兰阳性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即报告检 出酵母样菌。真菌也可湿片检查。
25
尿液、粪便标本
❖ 一般培养:直接挑取标本中脓血部分接种SS平 板和血平板严格按照三区划线,保证有单个菌 落的分离,置35℃培养。
(正常人的眼内,中耳及鼻窦内是无菌的。)
30
脓液标本的处理
❖ 涂片检查:脓液标本在培养的同时均须涂片, 涂片的结果一方面为临床提供最初的诊治依据, 另一方面可作为分离培养的质量指标。
❖ 涂片直接做革兰染色,镜下可观察细菌和酵母 样菌。涂片做抗酸染色镜检查抗酸杆菌。
31
脓液标本的处理
❖ 注意:对无菌部位的感染,从分泌、粪便标本
❖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两个TTC-沙氏平板及血 平板,置25℃-30℃和35℃孵育24-48h。真菌性 腹泻多继发于抗生素治疗后,常见有白色假丝 酵母菌。
27
眼耳鼻喉拭子
❖ 根据这些部位感染细菌的特点,须用血平板和 巧克力平板作分离培养,必要时加选麦康凯, 需分区划线。巧克力平板在CO2 环境中孵育, 利于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 生长。
血液、骨髓、脑脊液标本
❖ 然后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把镜检结果及时电话 通知临床医生,并填写初检结果临床通知单。
❖ 常规培养5天,认为阴性者,报告无菌生长, 正常人的血液、骨髓是无菌的,标本中检出 细菌,都应视作病原菌 ﹝需排除污染﹞
14
血液、骨髓、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 ❖ 涂片查抗酸杆菌:脑脊液
24
尿液、粪便标本
粪便 ❖ 涂片检查:当检查霍乱弧菌以及菌群失调优势
菌时需作直接涂片检查。取新鲜标本涂片革兰 染色镜检:
①有无革兰阴性呈鱼群排列的弧菌; ②各种菌在涂片中所占相对比例、推断主 要优势菌; ③有革兰阳性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即报告检 出酵母样菌。真菌也可湿片检查。
25
尿液、粪便标本
❖ 一般培养:直接挑取标本中脓血部分接种SS平 板和血平板严格按照三区划线,保证有单个菌 落的分离,置35℃培养。
(正常人的眼内,中耳及鼻窦内是无菌的。)
30
脓液标本的处理
❖ 涂片检查:脓液标本在培养的同时均须涂片, 涂片的结果一方面为临床提供最初的诊治依据, 另一方面可作为分离培养的质量指标。
❖ 涂片直接做革兰染色,镜下可观察细菌和酵母 样菌。涂片做抗酸染色镜检查抗酸杆菌。
31
脓液标本的处理
❖ 注意:对无菌部位的感染,从分泌、粪便标本
❖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两个TTC-沙氏平板及血 平板,置25℃-30℃和35℃孵育24-48h。真菌性 腹泻多继发于抗生素治疗后,常见有白色假丝 酵母菌。
27
眼耳鼻喉拭子
❖ 根据这些部位感染细菌的特点,须用血平板和 巧克力平板作分离培养,必要时加选麦康凯, 需分区划线。巧克力平板在CO2 环境中孵育, 利于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 生长。
微生物检验 PPT课件
10
2、气体灭菌:利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 臭氧杀菌消毒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雷雨过后的空气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是因为空中放电产生臭氧,消灭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净化了空 气。 臭氧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其杀菌消毒原理是:臭氧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和单个氧 分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臭 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 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分 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为无污染消毒剂。不但对各 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 强的杀灭能力,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灭菌和消毒的比较: 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染。 区别: 1、杀灭微生物完全性的差异。灭菌要求完全杀灭 微生物,灭菌后的药品不应含有活的微生物。而消毒不完 全杀灭微生物,只能杀灭一部分微生物即病原微生物。这 是相对的。因为强效消毒剂在适宜条件下可能达到灭菌效 果;不适宜条件下灭菌,有不完全杀灭微生物的可能。 2、方法上的差异:灭菌方法具有多样性,消毒常借化学 物质。 3、效果检查的差异:灭菌效果用无菌检查法检测,而消 毒效果以消毒剂的效价评定。
20
2、液体石蜡保存法:
本法是用石蜡将培养物与空气隔绝,以降低菌种的生理生化水 平,并可防止水分蒸发,从而延长菌种的保藏期。
(1)方法: 将菌种接种于斜面或穿刺于0.3- 0.5 %琼脂半固体高层培养基 中,培养好备用。 取化学纯的液体石蜡装在试管中,每管10~15ml,加棉塞,瓶口 包上纸, 121℃高压灭菌 30min ,取出置 37℃温箱或 110~ 170 ℃烤箱中 1 ~ 2 h 或干燥器内除去液体石蜡中的水分 将上述液体石蜡加入培养好的菌种试管内,液体石蜡液面以高 出培养基最上端 1 ㎝为宜,将试管直立,放入4℃冰箱中保藏。 适用范围:适用于保藏部分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对细菌保 藏效果较差。 (3)特点: 本方法简便易行,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保藏方法,该法 主要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2、气体灭菌:利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 臭氧杀菌消毒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雷雨过后的空气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是因为空中放电产生臭氧,消灭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净化了空 气。 臭氧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其杀菌消毒原理是:臭氧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和单个氧 分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臭 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 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分 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为无污染消毒剂。不但对各 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 强的杀灭能力,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灭菌和消毒的比较: 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染。 区别: 1、杀灭微生物完全性的差异。灭菌要求完全杀灭 微生物,灭菌后的药品不应含有活的微生物。而消毒不完 全杀灭微生物,只能杀灭一部分微生物即病原微生物。这 是相对的。因为强效消毒剂在适宜条件下可能达到灭菌效 果;不适宜条件下灭菌,有不完全杀灭微生物的可能。 2、方法上的差异:灭菌方法具有多样性,消毒常借化学 物质。 3、效果检查的差异:灭菌效果用无菌检查法检测,而消 毒效果以消毒剂的效价评定。
20
2、液体石蜡保存法:
本法是用石蜡将培养物与空气隔绝,以降低菌种的生理生化水 平,并可防止水分蒸发,从而延长菌种的保藏期。
(1)方法: 将菌种接种于斜面或穿刺于0.3- 0.5 %琼脂半固体高层培养基 中,培养好备用。 取化学纯的液体石蜡装在试管中,每管10~15ml,加棉塞,瓶口 包上纸, 121℃高压灭菌 30min ,取出置 37℃温箱或 110~ 170 ℃烤箱中 1 ~ 2 h 或干燥器内除去液体石蜡中的水分 将上述液体石蜡加入培养好的菌种试管内,液体石蜡液面以高 出培养基最上端 1 ㎝为宜,将试管直立,放入4℃冰箱中保藏。 适用范围:适用于保藏部分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对细菌保 藏效果较差。 (3)特点: 本方法简便易行,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保藏方法,该法 主要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消毒方法
包括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 和化学消毒(如含氯消毒剂)两 种方式,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消毒
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灭菌方法
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气体 灭菌等方式,应根据实验器材和 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
设备选择
应根据实验室规模、实验需求和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灭 菌设备,如紫外线灯、高压蒸汽
泄露事故报告
发生泄露事故后,应立即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 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现场处置措施
根据泄露病原微生物的种 类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 的现场处置措施,如隔离 、消毒、灭菌等。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与灭菌方法
消毒方法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常 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浸泡等。
实施策略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邀请专业 讲师授课,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评估和改进方向建议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员掌握情况。
改进方向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培训体 系。
持续教育机制建立
持续教育
实验前准备
了解实验操作流程,熟悉 相关生物安全柜等实验设 备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需穿戴符合要求 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实验 过程中的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产生气溶胶,防止病 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
病原微生物泄露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处理小组
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 成员职责和联系方式,确 保在发生泄露事故时能够 迅速响应。
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微生物检验课件)
(二)暴露的处理
5.离心管破碎:
如果正在运行时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 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桶约30分钟,待气溶胶沉降后开盖。
若离心机停止时发现离心管破碎,应立即盖上离心机,密闭30分钟。随后操作 都应戴结实手套。
玻璃碎片用镊子等工具清除,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 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消毒30 分钟。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装有消毒剂的容器内,然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 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
(三)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要求 按内层、中层、外层 三层进行包装。
(四)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后 丢弃。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首选的方法。所有感染性废 弃物都应装入可高压灭菌的黄色塑料袋,并置于防渗漏的容器 内进行高压灭菌后,放到运输容器内运输至焚烧炉。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一、实验室准入要求
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 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3.BSL-2实验室入口处应贴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其下部应注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名称、负责人姓名和 联系电话等有关信息 4.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殊批准,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
三、感染性物质的操作与处理
(一)感染性物质的操作
1.标本采集:必须有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采集,并 根据采集的标本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而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
2.标本运送:采集的标本应采取防止污染工作人员、患者及环境的方式在医 疗机构内运送。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条 例》 《实验室生物安 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 WHO《生物安全手 册》 (第三版,2004)
四 在通常情况下 类 不会引起人类 或者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Ⅰ (低个体危 Ⅰ 级 害,低群体 级 危害)不会 导致健康工 作者和动物 致病的细菌、 真菌、病毒 和寄生虫等 生物因子。
各级生物安全柜之间的差别
气流循环量(%)
生物安全柜 级别 Ⅰ级
Ⅱ级A2型 Ⅱ级B2型 Ⅲ级
正面气流速 度(m/s) 0.38
0.51 0.51 NA
是否需要排 风管道
室内循环
排出室外量
100
70 0 0
0
30 100 100
否
否 需要 需要
不同保护类型及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保护类型 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菌(毒)种和样本分类
A 类感染性物质 指在运输过程中当人或动物与之接触时,能导致永久性 的残疾构成生命威胁或致死疾病。 UN2814(使人染病或使人和动物都染病) UN2900(仅使动物染病)
B类感染性物质
未达到A级标准的感染性物质,其联合国编号为UN3373。 UN3291(医疗废物) UN3373(临床标本)
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
管理条例
二 类 能够引起人类 或者动物严重 疾病,比较容 易直接或者间 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动 物与动物间传 播的微生物。 Ⅲ 级
通用要求
(高个体危害, Ⅲ 低群体危害) 级 能引起人类或 动物严重疾病, 或造成严重经 济损失,但通 常不能因偶然 接触而在个体 间传播,或能 使用抗生素、 抗寄生虫药治 疗的病原微生 物。
通用要求
(高个体危害, Ⅳ 高群体危害) 级 能引起人类或 动物非常严重 的疾病,一般 不能治愈,容 易直接或间接 或因偶然接触 在人与人,人 与动物,动物 与动物间传播 的病原微生物。
四 在通常情况下 类 不会引起人类 或者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Ⅰ (低个体危 Ⅰ 级 害,低群体 级 危害)不会 导致健康工 作者和动物 致病的细菌、 真菌、病毒 和寄生虫等 生物因子。
各级生物安全柜之间的差别
气流循环量(%)
生物安全柜 级别 Ⅰ级
Ⅱ级A2型 Ⅱ级B2型 Ⅲ级
正面气流速 度(m/s) 0.38
0.51 0.51 NA
是否需要排 风管道
室内循环
排出室外量
100
70 0 0
0
30 100 100
否
否 需要 需要
不同保护类型及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保护类型 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菌(毒)种和样本分类
A 类感染性物质 指在运输过程中当人或动物与之接触时,能导致永久性 的残疾构成生命威胁或致死疾病。 UN2814(使人染病或使人和动物都染病) UN2900(仅使动物染病)
B类感染性物质
未达到A级标准的感染性物质,其联合国编号为UN3373。 UN3291(医疗废物) UN3373(临床标本)
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
管理条例
二 类 能够引起人类 或者动物严重 疾病,比较容 易直接或者间 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动 物与动物间传 播的微生物。 Ⅲ 级
通用要求
(高个体危害, Ⅲ 低群体危害) 级 能引起人类或 动物严重疾病, 或造成严重经 济损失,但通 常不能因偶然 接触而在个体 间传播,或能 使用抗生素、 抗寄生虫药治 疗的病原微生 物。
通用要求
(高个体危害, Ⅳ 高群体危害) 级 能引起人类或 动物非常严重 的疾病,一般 不能治愈,容 易直接或间接 或因偶然接触 在人与人,人 与动物,动物 与动物间传播 的病原微生物。
(医学课件)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幻灯片
采集样本时应遵循无 菌操作原则,防止交 叉感染。
样本的存储应遵循相 关规定,确保样本的 安全和有效性。
样本的运输应使用专 用的密闭容器,防止 泄漏和污染。
废弃物的处理和消毒
实验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 收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 害化处理。
实验室内的仪器和器具应及时 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实验室内的空气应定期进行消 毒,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案例二
化学品泄漏事件。某实验室发生 了一起化学品泄漏事件,原因是 储存容器破裂,导致有毒气体泄 漏。实验室人员迅速采取措施,
未造成人员伤亡。
案例三
火灾事件。某实验室发生了一起 火灾事件,原因是实验操作不当 ,引发火灾。经过紧急处置,火 势得到控制,未造成严重后果。
06
培训总结与答疑
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幻灯片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 介绍 • 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 检验科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个人防护装备和措施 • 应急处理和事故报告 • 培训总结与答疑
01
介绍
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
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实验室操作安全规范。 预防实验室感染和交叉污染,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
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洗手液,按照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
穿戴和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步骤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步骤 1. 洗手并穿戴一次性手套;
2. 穿防护服,注意检查防护服是否完好无损;
穿戴和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步骤
3. 戴口罩,确保口罩紧贴面部,不露出鼻子和嘴; 4. 戴护目镜,确保护目镜固定好,不漏气。
04
个人防护装备和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样本的存储应遵循相 关规定,确保样本的 安全和有效性。
样本的运输应使用专 用的密闭容器,防止 泄漏和污染。
废弃物的处理和消毒
实验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 收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 害化处理。
实验室内的仪器和器具应及时 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实验室内的空气应定期进行消 毒,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案例二
化学品泄漏事件。某实验室发生 了一起化学品泄漏事件,原因是 储存容器破裂,导致有毒气体泄 漏。实验室人员迅速采取措施,
未造成人员伤亡。
案例三
火灾事件。某实验室发生了一起 火灾事件,原因是实验操作不当 ,引发火灾。经过紧急处置,火 势得到控制,未造成严重后果。
06
培训总结与答疑
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幻灯片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 介绍 • 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 检验科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个人防护装备和措施 • 应急处理和事故报告 • 培训总结与答疑
01
介绍
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
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实验室操作安全规范。 预防实验室感染和交叉污染,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
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洗手液,按照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
穿戴和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步骤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步骤 1. 洗手并穿戴一次性手套;
2. 穿防护服,注意检查防护服是否完好无损;
穿戴和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步骤
3. 戴口罩,确保口罩紧贴面部,不露出鼻子和嘴; 4. 戴护目镜,确保护目镜固定好,不漏气。
04
个人防护装备和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操作ppt课件
-
22
5.质量控制
1.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应包括30天的初始质
量稳定测试;每周一次的常规质量控制;5天的纠控 程序。
2.鉴定试剂质量控制:购入新的试剂;在更换批号; 更换生产厂家;结果发生异常等情况时均应进行质量 控制。
3.染色液质量控制:每天临床标本染色前应包括染 色结果阳性和阴性的对照物及染色液污染的质量检查。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操作
-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床微 生物实验室提出三项指导性方针:
(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尽可能把目标集中在 快速诊断方面;
(2)显微镜检查对建立快速的初步诊断具有 很大价值;
(3)实验室人员必须主动与临床结合,将实 验室数据转化为临床有用的信息。
-
2
严峻的感染形势
感染性疾病并没有象人类曾经所预料的那样随着抗 感染化疗时代的到来而逐一销声匿迹。多种原因造 成的易感人群增加;
⑷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和医院感 染监测、控制和管理。
-
5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 卫生部发布卫医发 2004 285 号文件
关于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的通知
-
6
2009-01-9-11卫生部关 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
星火计划启动
三年180个省市8个专业组,包括微生 物实验室,药房,呼吸,血液,儿科,ICU, 感染科,30000-45000个医生或实验
室接受培训.
-
7
萌芽计划:2009年6月启动
3年培训450名二级甲等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技术 人员
目的
规范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 提高基层医院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更新老的实验诊断理念和方法
-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02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流程
01 明确评估目的和范围
确定评估的实验室类型、生物因子种类、实验活 动等内容。
02 组建评估团队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人员 等。
03 收集信息
收集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标准、指南等 文件,以及实验室的历史数据、实验记录等。
风险评估流程
01 现场勘查
区域。
化学品泄漏
穿戴防护装备,使用吸 收剂或中和剂进行处理
,防止泄漏物扩散。
机械伤害或电击
立即切断电源或移除致 害物,进行急救处理并
送医救治。
事故报告与记录
01
02
03
事故报告
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和相 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 括事故时间、地点、原因 、涉及人员及后果等。
事故记录
详细记录事故处理过程、 采取措施及结果,形成事 故处理报告并存档备查。
贴上危险标识。
消毒处理
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 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 消毒处理,确保无害
化。
运输与处置
按照相关规定将处理 后的废弃物运送至指 定地点进行安全处置
。
04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前准备与检查
实验室环境检查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照 明充足,温度适宜。
实验器材准备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 全、完好,如有破损或污 染应及时更换。
BSL-2:适用于对人体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 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 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 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 造成严重危害。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
BSL-3:适用于主要通 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 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 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 疫苗。艾滋病病毒的研 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 室中进行。
关于微生物基本操作规范课件
3.干烤:鼓风干燥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 170℃经2小时。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 的物品, 如玻璃器皿、瓷器等。
湿热灭菌法
1.煮沸法:1个大气压下,煮沸的水温为100℃,一般细 菌繁殖体煮沸5~10分钟即被杀死。细菌芽胞常需煮沸1 ~2小时,才被杀死。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沸点 达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灭。
关于微生物基本操 作规范
主要内容:
➢§ 1 清洗、消毒和灭菌操作
➢§ 2 培养基的制备 ➢§ 3 采样和取、制样 ➢§ 4 接种、分离纯化 ➢§ 5 制片、染色及显微观察 ➢§ 6 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
§ 1 清洗、消毒和灭菌操作
1.1 玻璃器皿的清洗 1.1.1新购的玻璃器皿
碱性玻璃浸泡于1mol/L盐酸浸泡过夜,中和玻 璃中的碱性物质。 1.1.2用过的玻璃器皿
在高压蒸汽灭菌前要确保高压锅中的所有冷空 气已经排空,否则表上的蒸汽压与蒸汽温度之 间不具对应关系,这样会大大降低灭菌效果。
定期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和验证,可采用:
➢ 物理监测法(留点温度计法、热电偶法); ➢ 化学指示剂法(化学指示胶带、指示卡等); ➢ 生物指示法(孢子悬液、孢子条带等)监控高压灭菌
2.1.5 实验室制备个别成分培养基
4.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
方法。方法是在一密闭蒸锅—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的。通常采 用纯饱和蒸汽压为103.4kPa,温度达121℃,维持15~30分钟,可 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适用于各种耐热、体积 大的培养基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工作服、耐高温塑料用 品等物品的灭菌。
2.1.2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湿热灭菌法
1.煮沸法:1个大气压下,煮沸的水温为100℃,一般细 菌繁殖体煮沸5~10分钟即被杀死。细菌芽胞常需煮沸1 ~2小时,才被杀死。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沸点 达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灭。
关于微生物基本操 作规范
主要内容:
➢§ 1 清洗、消毒和灭菌操作
➢§ 2 培养基的制备 ➢§ 3 采样和取、制样 ➢§ 4 接种、分离纯化 ➢§ 5 制片、染色及显微观察 ➢§ 6 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
§ 1 清洗、消毒和灭菌操作
1.1 玻璃器皿的清洗 1.1.1新购的玻璃器皿
碱性玻璃浸泡于1mol/L盐酸浸泡过夜,中和玻 璃中的碱性物质。 1.1.2用过的玻璃器皿
在高压蒸汽灭菌前要确保高压锅中的所有冷空 气已经排空,否则表上的蒸汽压与蒸汽温度之 间不具对应关系,这样会大大降低灭菌效果。
定期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和验证,可采用:
➢ 物理监测法(留点温度计法、热电偶法); ➢ 化学指示剂法(化学指示胶带、指示卡等); ➢ 生物指示法(孢子悬液、孢子条带等)监控高压灭菌
2.1.5 实验室制备个别成分培养基
4.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
方法。方法是在一密闭蒸锅—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的。通常采 用纯饱和蒸汽压为103.4kPa,温度达121℃,维持15~30分钟,可 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适用于各种耐热、体积 大的培养基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工作服、耐高温塑料用 品等物品的灭菌。
2.1.2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检验基本要求ppt课件
12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3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 临床微生物检验: 为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为治疗提供参考用药的信息 为医院感染提供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动态信息 改进或更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 卫生微生物检验: 判断水、空气、食品、日用品以及各类公共场所的卫 生状况 指标性微生物
……
29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
细菌: 病毒:
沙门氏菌 李斯特杆菌 葡萄球菌 假单胞菌属 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 耶尔森氏菌 弯曲杆菌 弧菌
流感&禽流感 肝炎 SARS Norovirus Adenovirus Enterovirus Dengue virus Rinovirus ……
检测频率
检测各个批次或各批号
将结果记录在培养基质量控制表格
37
配制培养基时的质量控制
严格按培养基配方和培养基配制操作程序进行配制
每批培养基均应有配制记录 如名称、配制量(各种成分用量)、配制者、配制日期、有效期 以 及性能和无菌试验
无菌实验:
38
配制培养基时的质量控制
性能试验
需借助光镜或显微镜 测量单位为微米或纳米
4
微生微物的生种类物基本知识
§真核细胞型: (eucaryotae)
真菌(霉菌、酵母、蕈类)、藻类 §原核细胞型: (procaryotae)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
体 § 非细胞类:(no cell)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5
可见范围 肉眼
8
吸收多 转化快
如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 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 而人要完成这样一个规模则需要40年之久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3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 临床微生物检验: 为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为治疗提供参考用药的信息 为医院感染提供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动态信息 改进或更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 卫生微生物检验: 判断水、空气、食品、日用品以及各类公共场所的卫 生状况 指标性微生物
……
29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
细菌: 病毒:
沙门氏菌 李斯特杆菌 葡萄球菌 假单胞菌属 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 耶尔森氏菌 弯曲杆菌 弧菌
流感&禽流感 肝炎 SARS Norovirus Adenovirus Enterovirus Dengue virus Rinovirus ……
检测频率
检测各个批次或各批号
将结果记录在培养基质量控制表格
37
配制培养基时的质量控制
严格按培养基配方和培养基配制操作程序进行配制
每批培养基均应有配制记录 如名称、配制量(各种成分用量)、配制者、配制日期、有效期 以 及性能和无菌试验
无菌实验:
38
配制培养基时的质量控制
性能试验
需借助光镜或显微镜 测量单位为微米或纳米
4
微生微物的生种类物基本知识
§真核细胞型: (eucaryotae)
真菌(霉菌、酵母、蕈类)、藻类 §原核细胞型: (procaryotae)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
体 § 非细胞类:(no cell)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5
可见范围 肉眼
8
吸收多 转化快
如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 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 而人要完成这样一个规模则需要40年之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 什么叫实验室生物安全?
Laboratory bilsafety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 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 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 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一词用来描述那些用以防止 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 原则、技术以及实践。
气溶胶 aerosols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 ~100μ m 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 体系。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
• 危险度 1 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 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 危险度2 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 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
害; ⑷寄生虫性危害:包括蠕虫和原虫等引起的危害。
二、食品检测领域 ——生物危害分级
• 我国从事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开展的检测
项目包括 :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卫生
指标菌的检测。所有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均 从事这些项目的检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CDC)、加拿大卫生部、我国卫 生部等组织制定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类标准, 从事此类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等级 为生物安全一级(BSL-Ⅰ)。
a 在环境与功能上与普通流动环境隔离 b 取决于排风位置
不同生物安全水平对设施的要求
c 取决于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生物因子 d 例如:观察窗、闭路电视、双向通讯设备
个体防护装备
二、食品检测领域 ——生物危害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⑴细菌性危害:包括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及其毒素造成的危害; ⑵真菌性危害:包括真菌及其毒素造成的危害; ⑶病毒性危害:包括甲型肝炎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的危
• 《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规则》(CNAS-RL05:2008) • 世界卫生组织(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相关文件和标准
• GB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GB 50346-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 GB/T 19495.2-2004 转基因产品检测 实验室技术要求 • GB/T 27403-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 GB/T 27405-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微生物检测 • 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 GBJ19-87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WS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 • SN/T 1193-2003 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 • YY0569-2005 生物安全柜 • ISO 14644.1~8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国际标准 • ISO/DIS 14698.1 ~ 3: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生物污染控制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 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日实施)
• 福建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共15条,2003年十 月一日实施)
• CNAS已于2009年06月30日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 准则》(CNAS-CL05:2009),2009年07月01日正式实 施。
二、食品检测领域 ——生物危害分级
• 《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名录》、《动物病原微生物名录》从事此类微
生物检测• 沙门氏菌 • 志贺氏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蜡样芽胞杆菌 • 大肠杆菌O157 • 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 •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 空肠弯曲杆菌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 气单胞菌 • 假单胞菌 •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产毒真菌(黄曲霉、桔青霉、展青霉、禾谷镰刀菌、茄病镰刀菌、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 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 实验室分级
实验室可以分为: • 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BSL-1) • 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二级(BSL-2) • 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三级 (BSL-3) • 最高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四级(BSL-4)
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 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 • 危险度3 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 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危险度4 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
头孢霉等) •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海产品、蔬菜、水果)、 • 甲型肝炎病毒(海产品、蔬菜、水果)
二、食品检测领域 ——生物危害
食品微生物检测涉及的样品种类:
1定型包装食品 2 即食食品3 速冻食品 4 新 鲜蔬菜、水果 5 冷冻与新鲜肉类 6 冷冻与新 鲜水产品
• 其中1~3类样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机率和 程度相对较低。4~6类样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 染的机率和程度较高,生物安全风险较高。
•
根据操作不同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需的实验室设计特
点、建筑构造、防护设施、仪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来决
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表1 叙述了与不同危险度等级
相对应的(而非“等同的”)各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要求
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
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不同生物安全水平对设施的要求
第一部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
实验室安全危害来源
生物实验室危害来源: • 生物危害 • 其他危害
——危险性化学品 ——火的危害 ——电的危害 ——噪声 ——电离辐射等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 相关文件和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 常务会议通过并施行。(共七章七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