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秦灭六国及其意义;
2.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3.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
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知识点01 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即学即练1】(2020·广东揭阳榕城区二模卷·3)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 .三公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
C .三公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考点】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知识精讲
目标导航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权就有一切”,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即指皇权制。

“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即指中央集权制。

“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即指儒家思想(儒家封建伦理纲常),故选D项;A.B.C项均表述错误,排除A.B.C项。

【即学即练2】(2020·湖北襄阳·12)秦朝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行省制D.科举制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B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与题干“秦朝建立的……”不符,故A错误。

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由中央直接管辖。

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有朝廷直接任免。

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故选项B正确。

行省制度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实行的制度。

故C选项错误。

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一种统治阶级的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持续了约1300年。

故选项D错误。

知识点0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
<曾长期虚设其位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即学即练】(2020·安徽合肥四十六中一模卷·1)“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这则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
A.推行郡县制度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C.创立皇帝制度D.开创君主专制制度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A
【解析】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未涉及到皇帝制度,A符合题意,排除C。

材料反映的也不是中央官制,而是地方官僚制度,排除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较广泛,推行郡县制较具体更符合材料,排除D。

故选A。

知识点03 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4.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5.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
一。

【即学即练】(2020·广西百色·2)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图1所示)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与图1可知,这一举措是指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通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故选B项。

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因此,A.C.D项均不是统一货币的意义,排除A.C.D 项。

能力拓展
考法01 秦始皇
【典例】(2020·广西南宁北部湾·1)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

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C.设立郡县D.开凿灵渠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A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统治,政治上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设立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修长城,文化上统一文字,法律上严刑苛法,A符合题意,排除B.C;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

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排除D。

故选A。

考法02 创建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典例】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

汉朝继之而起后基本延续秦








目的 适应统一后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内容
(1) 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
全国军政大权,皇位终身和世袭。

嬴政自称“始皇
帝”,史称“秦始皇”
(2) 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
公”)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决
断权由皇帝掌控 (3) 地方行政制度:①废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
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的长官称
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
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免。

②县以下设乡、亭、里等
基层社会组织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以皇权为中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影响 (1) 对秦朝:①皇帝和朝廷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和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②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兵役、徭役,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2) 对后世:此后历朝历代基本沿用了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是我国历代王朝地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

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C 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2020·湖北随州·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
主要指的是()
A.分封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D.行省制度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实现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还建立了皇帝制度,确立了君主专制。

可以推断出符合描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选B项;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而非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始皇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郡县制,只回答郡县制过于片面,排除C项;秦始皇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元朝确立了行省制度,排除D项。

2.(2020·贵州毕节·2)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明太祖“废丞相,设三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以上帝王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A.保证国家长治久安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推进政治经济改革D.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考点】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明朝的统治;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古代中国的政治【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都是帝王巩固统治的措施,共同的目是为了保证国家长治久安,A符合题意;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与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不符,B排除;推进政治经济改革与“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符,C排除;杜绝官员贪污腐败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D排除。

3.(2020·浙江嘉兴·15)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
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

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A
【解析】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故结合题意,可知选A。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进行统一文字;
故排除B。

汉武帝时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故排除C。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故排除D。

4.(2020·江苏泰州·35)历史课上,老师设置了一个卡片游戏,请同学们把下列朝代填入卡片空缺处。

正确的一项是()
①隋唐②秦汉③明清④宋元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考点】秦统一中国;隋朝的兴亡;宋朝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明朝的对外关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项《隋唐气象》反映的是隋唐时期;②项《秦汉雄风》反映的是秦朝和汉朝时期;③项《明清余晖》反映的是明清时期;④项《宋元繁荣》反映的是宋元时期;故正确的一项是②①④③。

5.(2020·吉林·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考点】秦统一中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A符合题意。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2020·四川泸州·1)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①处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②处是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处是隋唐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④处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史学理论
【答案】A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220年东汉灭亡,所以①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符合题意。

②是隋唐时期,排除B;③是宋元时期,排除C;④是明清时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

故选A。

2.(2020·四川广安·1)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2020·湖北荆州·1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C.开拓经营边疆地区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D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政治上接受李斯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并由皇室任免郡县主要官吏,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军事
上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排除A.C;秦朝时期经济上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统一全国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书同文,D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排除B。

故选D。

4.(2020·山东聊城东昌中学一模卷·3)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金瓶掣签制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可知,李斯看到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争战割据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分封制,故选A项;三省六部制、郡县制、金瓶掣签制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5.(2020·山东德州·2)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

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A.大禹治水B.兴修都江堰C.开凿灵渠D.开通大运河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C
【解析】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C符合题意。

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排除A;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排除B;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其开通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排除D。

故选C。

6.(2020·浙江衢州·22)(10分)秦灭六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

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

……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1)材料一中秦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和货币造型分别是什么?(2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3分)
(3)上述材料中的各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5分)【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
(1)小篆;圆形方孔。

(2分)
(2)郡县制;(1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

(2分)
(3)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统一的货币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后世王朝的货币大多采用圆形方孔造型;郡县制成为后世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典范。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给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

秦完成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文字统一为小篆,货币统一为原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铜钱。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建立了郡县制来管理地方。

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郡下面设置县,最高长官是县令。

第二问,根据材料二“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
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文字为小篆,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纽带,这是秦始皇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秦把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自此,圆形方孔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那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成为后世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典范。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2020·湖北宜昌·27)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A.禅让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故B项正确;禅让制在夏朝之前实行,排除A 项;科举制是在隋朝创立的,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排除D项。

2.(2020·黑龙江绥化·3)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颁行全国的统一文字是()A.小篆B.行书C.草书D.楷书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因此,颁行全国的统一文字是小篆,故选A项;行书、草书和楷书出现在我国魏晋时期,与“秦朝”无关,排除B.C.D项。

3.(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
A.尊王攘夷B.商鞅变法C.统一文字D.统一度量衡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尊王攘夷就是诸侯国维护中原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抵御外来的异族侵略势力,这不利于秦国统一全国,故A错误;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的措施,故C、D错误。

综上故选B。

4.(2020·广东佛山顺德二模卷·2)钱穆先生认为“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据此分析,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继承前代制度B.适应时代变迁C.促进秦朝统一D.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秦统一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
【答案】D
【解析】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符合题意;继承前代制度与史实不符,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排除A;适应时代变迁是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外在需要,排除B;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前提是秦朝已完成统一,排除C。

故选D。

5.(2020·山东潍坊·3)18 年前,380000多枚秦简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复活”了秦朝历史。

其中最能体现“一统之治”的是()
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
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秦统一中国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通过题干分析,“秦简”、“秦朝历史”、“一统之治”,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政治上设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

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与题意不符。

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集权到中央,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相符。

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秦朝实行暴政,与题意不符。

D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不符。

6.(2020·山东青岛·4)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