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激情与虚幻的历史 ——对《父亲进城》与《激情燃烧的岁月》进行的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含蓄厚重父子情——《父子情》赏析

含蓄厚重父子情——《父子情》赏析

含蓄厚重父子情——《父子情》赏析舒乙《父子情》赏析老舍,我国著名的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殿堂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他出身贫寒,“童年习冻饿,壮岁备酸辛”人生的风雨,炼就了他铮铮的铁骨,铸成了他独特的人格。

文革中,老舍遭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刚直不阿,宁愿玉碎,不愿瓦全。

为了抗争,为了捍卫人格尊严他愤然跳进了北京太平湖。

23年后,他的儿子舒乙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父子情》,发表在198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这既是一篇痛悼父亲冤死的祭文,也是深情地回忆父亲用独特的方法教育自己成才的妙文。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实施独特教育的先驱光彩照人的形象,听到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独特教育的成功赞歌。

1.父亲形象“模糊”,父子情深似海文章一开头,作者就以深情的笔触,对照鲜明地写道:“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面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

”这是全文的纲,全文的主旨句。

作者就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叙述。

父亲的“复杂”,其实是有别于天下哪些“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的父亲的。

他的父亲是“复杂”的,复杂在早在三、四十年代,就懂得了独特的教育,并身体力行。

他的父亲“复杂”,乃至在作者最初的记忆里竟是非常模糊的模糊到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只有那“可怕的老道和那扇铁门”。

两相对照,不难看出,这“没有父亲的形象”,其实是没有那种所谓的娇惯、溺爱纵容孩子的“典型的慈父”的形象,没有那种因父亲的严厉而令孩子望而生畏的感觉。

文章极力写父亲形象的“模糊”,却表达了父子间似海的深情。

2.身教重于言教培养独立能力老舍的“复杂”,还在于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十分独特,他身教重于言教,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就是给孩子做撒尿的示范,也全没有为父的威严、羞涩、娇柔做作的姿态。

朋友来了,允许孩子在旁边听讲,没有对孩子的喝斥和驱逐,还当着客人的面夸舒乙“傻小子”,让孩子在与大人平等和父亲亲昵的赞扬的和谐气氛中,去了解世事,学习待人处世的方法。

语文-2024届革命文化小说专练(三)各地真题精选(教师版)

语文-2024届革命文化小说专练(三)各地真题精选(教师版)

目录04革命文化小说专练【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动静》主观题:次要人物描写作用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分) 05革命文化小说专练【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11月)】《秋荷》主观题:情节作用内容分析8. 小说描写秋荷在连队驻处给战士们清唱了一首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 鸿林曾说自己创作的小说是“从故乡土地上滋长出来的”,请简要谈谈《秋荷》中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故乡的滋长”。

06革命文化小说专练《白山黑水》主观题:人物形象心理变化2.作者是如何刻画二虎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大妮两次阻拦弟弟二虎舀小鸡炖蘑菇,最后给自己和二虎人舀了一碗。

这中间大妮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革命文化小说专练04【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动静》主观题:次要人物描写作用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分)(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动静沈从文医生得到了消息,赶来看这个军官。

好象对于这次开拔,有点突如其来,对许多问题,难于了解。

“人家请求休假不得休假,你为什么那么忙到前线去?”军官仿佛很快乐的微笑说,“闲不惯,你知道,享受这种清福,也是看人来的。

我哪有这耐心?前面正要人,我料得到!”“那么,为什么不派你接收家乡壮丁,倒接收沿湖各县的壮丁,这是什么意思?”军官依然微笑着,“上头意思谁知道,同样是新兵,也差不多。

就送我一团西藏人,只要有三个月时间训练,加上我那两连的弟兄,开上前去保你同样打得很好。

这也有个秘密,用白面粉代替白药,你们不是在好些情形下,能够用这样药代替那样药?”“可是到前面去也够受!”“一个军人有什么可怕的?为国家,什么苦难都得忍受!”“你要回到前方去,这里一定有学生要跟你去。

《激情燃烧的岁月》英文全翻中文和简翻缩写

《激情燃烧的岁月》英文全翻中文和简翻缩写

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激情燃烧的岁月英文全翻中文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我们奋斗拼搏、梦想追逐的青春时代。

那段岁月充满活力和激情,让我们充满斗志和动力,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

激情燃烧的岁月,英文译为“The Burning Years of Passion”,意味着我们在这段时间内充满热情和梦想,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好的未来。

这段岁月无疑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它塑造了我们的个性,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有勇气。

二、激情燃烧的岁月简翻缩写激情燃烧的岁月,可以简称为“燃烧岁月”,这个简短而有力的词汇准确地描述了那段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时光。

它让人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我们内心的梦想和追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奋起抵抗,不停地前行。

激情燃烧的岁月,载满了我们的青春梦想和坚定信念,它让我们变得坚强、自信,永不放弃。

正是这段岁月,让我们不断奋斗拼搏,终成璀璨的星空。

总结回顾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们生命旅途中最灿烂的一道风景线。

它让我们学会了奋斗和坚持,让我们拥有了梦想和希望。

在这段岁月里,我们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和激情,不断追求着更高更远的目标。

正是这些岁月里的奋斗与拼搏,成就了我们今天的自己,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个人观点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每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拥有了热情和梦想,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段岁月不仅是青春的标志,更是我们努力奋斗的见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和压力所困扰,但只要我们还能记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就能重新找回那份奋斗和向前的动力。

让我们珍惜每一段岁月,让激情燃烧在心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愿我们都能在岁月的洗礼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人生中最富有活力和激情的时期。

这段岁月充满了挑战和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定和有勇气。

在这个阶段,我们追求着梦想,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以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和理想。

《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2005-6-10 字数:1184 《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不久被搬上了荧屏并作为书籍被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喜爱着,有人为这个故事而哭,也有人为它而笑,因为从祖辈,父悲到儿辈,面对着它的每个人几乎都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身边的人,找到了每天在自己身边不断上演的平凡故事。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橄榄绿的军装,纯真的岁月里纯朴的人们,没有矫饰的虚伪,那股带着仿佛已远久的真与善,夹着淡淡的乡土味的质朴的春风扑面而来,吹绿了大江南北。

这是一个平凡的年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酷爱流行的“弄潮儿”是不太会喜欢这出剧的,因为它太平凡。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将激情融合在日常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激情才会长流不息。

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流星瞬间的许愿,他们是在吵吵闹闹中,在互相埋怨中不断磨合的,既热闹又平静地走过了三十七年。

三十七年前,他“骑着一匹破马,挂着一支破枪,一脸胡子,眼睛贼溜溜的盯上了她”;三十七年前,她着一身飘舞的红妆,舞动着青春的激情,在他的面前闪耀。

这刹那的相遇,却注定了几十年的相伴,刹那的激情也铺垫了几十年的平淡人生。

生活的时光就是这样静静地流淌着,也许在这几十年里,她失去了许多,错过了一份可能燃烧的激情,错过了一些只能作为回忆的曾经的美丽;他也可能失去了许多,从金戈铁马的时代走向没有硝烟的时代,从战场上的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到“混吃等死”,在一天天的平淡中反刍着昨日的激情。

但生活就是不断的失去与不断的创新。

她把激情融进了几十年的琐碎中,创造了一份长相厮守,创造了儿女们的茁壮成长;他把革命的激情融进了和平时代的建设中,融进了与军装一样绿得耀眼的一洼菜地中,创造了军人们在灾区如在战场上一样威武的身影,创造了一份如蘑菇囤一般纯朴的生活。

和平时代没有轰隆的炮声,没有在炮声中崛起的元帅、英雄;平静的日子里只有一条情感的涓涓细流,偶尔加上一点点吵闹作为调料,将锅碗瓢盆的交错声融系在一起,这就是生活的交响曲。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高一(上)段考语文试卷(一)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高一(上)段考语文试卷(一)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高一(上)段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一)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

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

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

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把握能力的缺失。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发挥。

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

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

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材料二: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论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物形象的创新

论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物形象的创新

论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物形象的创新九十年代军旅长篇小说像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发展起来,其中不乏有经典之作。

其中,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便是一个典型。

《激情燃烧的岁月》不仅图书销量好,而且拍成电视剧后,便成了无人不知,家喻户晓的艺术创作了。

《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所以能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如此关注,与作家石钟山的创新性题材的选取是密不可分的。

他的作品中体现着当代人的视野和当代人的处事思维,而且创新很多,很具突破性。

(一)、石光荣这一人物形象的创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的形象就是当代英雄人物形象的一个重大突破。

石光荣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品中的石光荣同样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因此,本文将就石光荣的不同身份,对他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作为丈夫的石光荣说到他与琴的夫妻关系,要由他追求琴入手。

石光荣对爱情充满了信心,从看到琴的第一眼就“在心中咬牙切齿的说:‘老子这辈子要定你了’”。

在“特殊”舞会上与琴的相遇,更增添了他非琴不娶的决心。

另外,在与胡麻子争夺琴的一幕的描写中,更加凸显了石光荣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石光荣很清楚,胡麻子是参谋长,位居他位之上,但是为了争取到琴,他没有顾及到上下级的等级差别,而是“胡麻子你休想老牛吃嫩草。

那丫头是老子的,你休想动一根手指头”言语中带有一丝粗劣的同时,可见他没有在爱情方面甘拜下风,勇于追求自己所愿的爱情。

在这一点上也可见石光荣的“硬气”。

另外,石光荣的“硬气”更体现在对琴的追求方式上。

琴不去他的部队吃饭,便让小伍子把人“抢”过来,用命令的口气要琴坐,琴不坐,便大怒,高声断喝:“让你坐你就坐。

”又同样用命令的口气说:“你吃。

”……琴在离开时仍下一句冷冰冰的话“胡子!”胡子二字把石光荣对待爱情的方式表述的恰到好处。

他不懂得如何对待爱情,也不懂得如何应对琴的举动。

只会拿出一副狠巴巴的语气对待本对他没有一丝好感的琴。

《我们走在大路上》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

《我们走在大路上》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

《我们走在大路上》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1. 背景介绍《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一部以我国改革开放为背景的电视剧,展现了一群普通人在历史巨变中奋发向前的故事。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奋斗和爱情展开,贴近生活的情节,生动刻画了社会变革带来的个人命运变迁。

2.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在剧中,主人公们所经历的磨难和成长,折射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和亿万人民的命运进步。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心灵世界逐渐开放。

我们也看到了主人公们的奋斗与拼搏,他们追求幸福与梦想,不断奋斗向前。

这种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叙述方式,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人们的心路历程。

3. 文章内容中提及主题文字在《我们走在大路上》中,激情燃烧的岁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岁月的激情燃烧,正是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真实写照。

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起伏,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内心的激情和挣扎,这恰恰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真实写照。

4. 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通过观看《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了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以及人们在其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真实再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的命运,更在于其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触及,给观众带来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共鸣。

5.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部电视剧,我对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真实再现了历史,更在于其对人性、情感的真挚表达,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6. 知识的文章格式在知识评台上,我将按照优质答主的答案形式进行撰写,采用序号标注的方式,将自己对《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观后感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入思考。

通过本篇文章,希望能够更深入地探讨《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部电视剧所代表的特殊时期,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人性的深刻内涵。

专题13 散文过渡句段的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小说阅读 (原卷版)

专题13 散文过渡句段的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小说阅读 (原卷版)

专题13散文过渡句段的作用(原卷版)【考点穿透】【题型问法】1.第××段是过渡段,请分析其作用。

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外析。

【题型分析】文章中用一定词句或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人下文,这就是过渡句或过渡段。

这样的句子或段落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

独立成一段的过渡段一定是在文中出见,内容上这个段落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结构上把文章段落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t会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的过渡和照应。

1.需要过渡的一般情况(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注意:一些常见的关联词提示过渡句或过渡段,如:不仅…….还……;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等。

2.过渡句、过渡段的作用(1)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2)照应前文,铺垫下文。

(3)丰富内涵,深化主题。

【题型答法】①写了……内容;②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对比、相照应、突出中心主旨)。

【典例在线】【1-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和父亲万方①这几天温度上升得很快,今天的最高温度到了十四度。

一个用得很多很俗的句子在脑子里浮现而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语言是人的创造,所以不管形容什么,我们都会想当然地拟人化,其实春天怎么是走来的呢?春天是风,是气流,是站在万物间的种种诞生。

灰褐色的土地上露出星星点点的绿光屏,光秃秃的树木鼓出小小的蕊,空中出现了小飞虫一闪而过的影子。

不记得在哪儿看到过四个字:猛如春天,说得真好。

现在背阴处水面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是快得很,迎春花玉兰花梨花桃花海棠花会在眨眼间盛开,在阵风中,互相碰撞,春光如炸弹一般四处爆炸开来,随后又在你不留意的瞬间消逝。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3(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题型)付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3(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题型)付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3(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卷试炼考什么(题型特点)怎么考(考查方向)问什么(常见设问形式)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试题的命题一般比较直接,变化不大。

比较具体的问法是结合关键词句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或作者心理发生的变化,题目中一般会出现“发挥想象”“任选角度”“揣摩”“第一人称”“描写”“补写”等词语,有的还有字数要求。

命题中往往还会结合情节来进行。

揣摩、补写人物心理活动,一般出现在记叙性材料试题中,是中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型。

其命题有两大方向,一是揣摩、分析人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二是在此基础上将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表述出来。

1.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人物此刻的心情描述出来。

2.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3.请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4.请用简洁的文字以第一人称描写出××(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题|技|巧第一步:审读审读题目:细读题目,审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是揣摩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还是补写“我”或其他人物的心理。

第二步:描述、补写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感动、欣喜、伤心、难过、自豪、急切等。

2.从关键词句的角度:抓住动词和形容词等,结合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抓住修饰、限制词语,分析人物在具体化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中考·题型概述总结·模板构建3.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描述或补写。

一般用第一人称,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

第三步:检验 补写完之后,还要将所补写的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能否体现故事情节的要求。

『典型问答』1.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3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4月17日上午8:00—10:30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与现代气候研究的依据是大量的气象监测数据不同,在古气候研究中,对气候参照物的分析研究一般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文字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文字记载中的古气候;第二,考古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古生物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第三,地质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某些特殊的岩石、沉积物判断古气候的变化。

而大型计算机出现之后,人们将各种古气候资料汇集成数据库,根据气候形成理论及统计规律,建立了气候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使得古气候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这些年来,气候科学发展进步,古气候研究成果丰硕,使得我们对古气候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能够对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化勾画出一个大体清晰的粗线条轮廓。

地球诞生时呈现熔融状态,温度非常之高。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降低,岩石冷却固化,大约在40~38亿年前形成了最初的地壳,地球的地质年代由冥古宙进入太古宙。

太古宙已经有了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并孕育了生命。

太古宙的气候温暖潮湿,但后期逐渐变冷,出现第一次冰川活动。

元古宙藻类植物繁盛,大气中含氧量增加,气候延续温暖潮湿,但有较广泛的数次冰川活动。

元古宙的震旦纪出现全球性的剧烈降温,导致了“雪球事件”。

激情燃烧的岁月读书有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读书有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读书有感应党支部要求,在这个寒假之余,重温了这部红色经典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

虽然看过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不下三四遍,但是这次读罢石钟山先生的这部九十年代的军旅长篇小说原著之后,心中的历史厚重感和使命感又一次被深深激发了出来。

《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小说的背景是经过惨烈漫长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古老的中华大地总算迎来和平的曙光之后。

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解放军战士们从容入城,接受百姓对他们的礼赞。

在这人声鼎沸之中,某团团长石光荣第一次见到了日后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褚琴。

出身贫寒且身世凄惨的石光荣在战场屡立战功,但个人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他向褚琴展开粗鲁蛮横的追求,并最终占有了这个出身书香门弟如丁香花一般的美丽女孩。

天下初定,小家建立,习惯了戎马生活的石一时无法适应和平的生活,而与褚琴本质上的区别又让这对本就没有感情基础的夫妻矛盾丛生。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的争吵后的分分合合,两人感情日久弥坚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读完这部小说自己感受了很多,同时在石钟山先生的影响下也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小说主人公石光荣这一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石光荣代表了当时中国铁骨铮铮的一名普通而不平凡的一名军人。

虽然出身平凡但他的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拼命精神、感恩精神和执著精神,为人坦荡、忠诚、正派而刚直不阿。

面对敌人,英勇顽强;面对同志,忠心赤胆;面对亲人,满腔柔情。

他所体现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能让人对中国军人产生一种深刻的认识和敬畏。

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硬汉,这个脾气暴躁,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石疯子”,这个一辈子都和部队相依为命,连生日都选在八月一日的兵,面对凶恶的敌人,他冲锋陷阵落下一身的伤疤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然而在爱情的这个战场上他却显得那样无能为力,处处受挫。

石光荣热爱家庭,热爱孩子,只是马马虎虎的他不知道怎样处理好家庭中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和关系,他简单、直率的军人作风和封建家长制式的独断专行,固执甚至粗暴的个性,很难适应家庭中的琐碎,除了大嗓门和命令式的谈话他似乎继承了战场上的那些习惯而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的方式。

初中语文中考: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第一部分(50篇+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第一部分(50篇+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第一部分一.现代文阅读(共50小题)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温暖的劈柴肖复兴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

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

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

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

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

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

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

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

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

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

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

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

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

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异曲同工之妙——康红雷《激情燃烧的岁月》与《士兵突击》的比较浅析

异曲同工之妙——康红雷《激情燃烧的岁月》与《士兵突击》的比较浅析

异曲同工之妙——康红雷《激情燃烧的岁月》与《士兵突击》
的比较浅析
张瑜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8(000)022
【摘要】五年前,康洪雷导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三十多年跨度内从纵向上反
映军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渲染出动人的怀旧色
彩和真挚的人伦亲情和爱情.2007年康洪雷导演的<士兵突击>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在当下这个大部分人过多追求物质利益,理想不再、精神不振的社会现实之中,<
士兵突击>所展现的道德精神力量和真诚的战友之情给观众以巨大震撼,它帮助观众放大了信仰,找回了美德.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张瑜
【作者单位】西川理工学院经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从文本到图本:影视改编叙事转换及其接受--以《红高粱》和《激情燃烧岁月》为例 [J], 韩鲁华;马茹
2.王雷雷:激情燃烧的岁月 [J], 赵龙飞;杨海峰
3.激情燃烧的岁月--访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创始人、原农业部部长何康 [J], 蔡基松
4.岁月·燃烧·激情--访《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 [J],
5.激情岁月如何燃烧——《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特色评析 [J], 刘书亮;游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6小说 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6小说 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6小说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2023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6小说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搭车吴港①吴启是名能干的汽车修理工。

这天,二叔家的收割机出了毛病,吴启去帮忙修理。

返城时,吴启从二叔家便一路小跑,快要上公路,还是眼瞅着最后一趟客车开走。

②天色渐渐暗了,吴启边走边准备搭车,然而七八辆车过去了,他一辆也没能拦下来。

吴启很丧气,回家还有十里路呢。

③正想着,又有一辆车从后面开过来,吴启还是扬了扬胳膊。

出乎意料,那车竟然慢慢停在了吴启身边。

司机摇下车窗,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车上人满了。

"④吴启望了望车内,见前排还坐着个女人,看样子与司机是夫妻;后面有一对老年人和一个半大小子。

吴启正失望,却听女人说:“让他上来挤挤吧。

”⑤“不行,增加一个人就超员了。

"司机那口气不容商量。

⑥吴启忙说:“天都快黑了,不会有警察的,万一被抓,钱由我出。

”司机说:“那不是钱的事,你再等等后面的车吧"他递出一瓶矿泉水,便将车开走了。

吴启眼前一片黑暗。

⑦又走出不远,却见前边那辆车停了下来。

吴启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一看,司机正闷头鼓捣发动机,一脑门儿的汗。

⑧吴启绕过那辆车,没走几步又走了回来。

他转头将司机推开,没用五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

司机笑着说:“车修得好,也会开吧?”吴启回道:“没我不能开的!"“真的吗?”司机问。

“谁还唬你?"吴启说着拿出驾驶证给对方看。

⑨车上的女人递了一块布给吴启擦手,司机突然凑上去,对着她耳朵悄声嘀咕。

女人说:“行吗?”司机说:“行"吴启心头重新亮起了灯。

司机说:“你来替我开车吧,我去后面。

激情燃烧的岁月读后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读后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读后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部由汤一介所撰写的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大陆为背景,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在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所经历的成长、挫折、爱情和人生选择。

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正义感、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它通过描绘主人公们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选择,展现了中国青年在这个特殊时期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小说展现了一群青年人永不言败的精神,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互相支持和帮助,在困境中相互鼓励,共同踏上实现各自理想的道路。

他们不仅展现出勇气和智慧,还表现出了真正的友谊和爱情。

在坚持不懈的追求中,他们成长为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的贡献者。

此外,小说还表现出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而且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他们面临着各式各样的人生选择和挑战,但最终仍然选择了正义和真理,这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总之,《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部充满青春和希望的小说。

它通过描
绘中国青年在特殊时期中所经历的成长和挫折,展现了真正的友情、爱情和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读完这部小说,人们会感受到一股令人振奋的力量,这种力量将鼓舞我们继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赤胆忠心,报效祖国和人民——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形象分析

赤胆忠心,报效祖国和人民——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形象分析

赤胆忠心,报效祖国和人民——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
石光荣形象分析
章艳婷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作家石钟山所作.讲述了在激情的年代里,大把的青春为它燃烧,火焰照亮了生活.那是一代人用情和爱谱写的一曲生命乐章!是2001年导演康洪雷携手孙海英、吕丽萍、黄海波等演员拍摄的,根据石钟山先生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本文主要分析了剧中由孙海英扮演的石光荣这一角色形象.
【总页数】2页(P155-156)
【作者】章艳婷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3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可怕·苦涩·荒诞--《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与褚琴矛盾冲突探析 [J], 卢明德
2.封建价值观造就的人物形象--谈《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的形象 [J], 丁敏
3.唯有真实方能不朽--《激情燃烧的岁月》石光荣人物形象分析 [J], 程翔
4.平民形象石光荣——《激情燃烧的岁月》观感 [J], 缪天凯
5.走近石光荣——《激情燃烧的岁月》人物形象浅析 [J], 陈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望与告白——解读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望与告白——解读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望与告白——解读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春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2002()6
【总页数】5页(P19-23)
【关键词】《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剧;作品;主旋律;拍摄;感兴;发行;灰姑娘;解读;转向
【作者】李春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I106
【相关文献】
1.传播学视野中电视剧女性角色研究——以电视剧《京华烟云》、《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例 [J], 吴娟娟
2.激情在岁月中延烧——20集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Ⅱ》登陆荧屏 [J], 视评;刘辉
3.激情的咏叹--电视剧音乐《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作札记 [J], 关峡
4.岁月在激情中创造——揭秘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美术创作(上) [J], 宋鸿荣;;
5.岁月在激情中创造——揭秘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美术创作(下) [J], 宋鸿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随《激情燃烧的岁月》(以下简称《激情》)激越而深情的片头主题音乐,一行说明进入观众的视野——“根据石钟山的小说《父亲进城》改编”。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

华夏出版社及时推出的石钟山影视作品系列小说,以副产品的形式再次赢得市场。

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分析这一电视剧的新思路与新角度。

对小说原作、改编后的电视剧之间的叙事差异进行的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或许将对进一步解读这部电视剧,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文化环境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无爱结合、无奈相守:与激情无关?
《激情》的故事来源其实不只是短篇小说《父亲进城》,其他如《父亲和他的警卫员》《父母离婚记》《父亲离休》等的故事情节也都渗透其中。

但以《父亲进城》的故事情节与脉络为主线,基本上是以父亲石光荣与褚琴之间的爱情、生活为主线展开叙事。

其他如儿女辈的故事,作者分别用了不足一千字的篇幅展现,基本上采取的是故事梗概式的介绍。

这种一带而过的描写基本上不会影响整个小说的单线索叙事结构。

这与电视文本的叙事结构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电视剧对原作进行了极大的丰富与创造,按照时间自然流程纵向展现的男女主人公石光荣与褚琴一生的爱情、生活虽然是作品主线索,但同时也围绕着石光荣与战友(老胡)、与蘑菇屯乡亲、与部下(小伍子)、与三个儿女之间(包括与未来女婿成子)放射状地同时编织了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从多侧面、多角度展现了石光荣对待爱情、友情、乡情、亲情等的性格特征与人生态度,避免了单线索展现人物可能出现的单一化。

叙事结构也就从单一线性发展而变为蛛网状式的立体展示。

围绕主线索展开的几条副线索和主线索之间的关系也被处理得较为自然、和谐,既保持了副线索各自的戏剧张力,又不曾因副线索的发展过度而喧宾夺主。

同时,各条副线索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处理得自然顺畅。

编导对全剧结构高超的驾驭水准以及娴熟的场面调度保证了该剧叙事节奏的流畅自如、戏剧冲突的张弛得当。

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生活,是小说文本与电视文本共同集中展现的。

但其中的叙事差异又是本质性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内在蕴涵与精神实质。

原作以平实的笔调叙述了农民出身的我军高级干部“父亲”石光荣进城后捆绑式的爱情生活真相,发生在这对夫妻间的激情、爱情无疑是单向的,石光荣的一相情愿、执著蛮横与褚琴的被动冷漠甚至是仇恨怨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让人不由地联想起马克思那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道德的。

于是,褚琴后来的与旧日恋人私下幽会,投怀送抱也就很难成为原作者道德上的谴责对象。

尽管原作结尾出现了对两人关系些微暖意的描写,然而它并不能冲淡整个作品中表现的这种无爱结合、无奈相守婚姻的残破、尴尬与悲剧色彩,更与电视文本的深情、浪漫无干。

电视剧中,通过对表现人物性格的行为、语言进行大面积的改写完成了对原作的根本超越。

比如,重头戏增加了石光荣大病将死时,褚琴撼人肺腑、感天动地的哭诉一场戏,将两人之间生死相依的爱情最终浪漫化、理想化。

结尾处,褚琴扭起秧歌,石发自肺腑的倾诉感人至深,两人的感情由此得到升华,他们因历史、性格、出身、观念等因素造成的磕磕绊绊、冲突磨擦都已成过往云烟,随风而逝了,驻留两人心间的则是老而弥笃的一往深情。

二、激情的营造策略:情感取向与文化环境
从小说文本展现的一个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无爱婚姻悲剧,到电视文本的革命浪漫言情(套用网上的介绍)正剧,读者与观众的内心感受是大相径庭的。

小说试图对某种生活真相进行揭示,从而产生一种撼动人心的悲剧力量。

同时它对人性的偏执与软弱、爱情生活中的无奈、隐忍等都做出了让人难忘的描述;电视剧作为比小说的个性化特征远为淡化的大众流行文化,用英国作家约翰·埃利斯的话说,“电视是国家和民族的私生活”,正如在爱情中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全部道德风貌(马克思),在反映“私生活”的电视文化中也最能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的大众行为与思维模式、审美趣味以及欣赏习惯等等。

《激情》一剧对原小说素材采取的修改、
加工策略是颇具代表性的。

因为作为大众文化,不大可能如小说那样去展现我军高级将领的爱情,也不可能如原作去展现压制个人意愿、由行政命令主宰的婚姻悲剧的本来色彩。

因为,这显然不符合社会主潮所肯定的情感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取向。

经过这种对原作进行的大手术,作品由原来的透视小人物卑微生存际遇并对历史进行反思转变为一个革命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言情剧。

这同样是与整个作品的主流意识形态诉求相一致的。

然而,改编中显示的这种惟“美”、惟“善”、惟“浪漫”、惟“激情”的追求,多少压抑了原作中对人性多维度的丰富表现,对人物的塑造向着单一向度发展。

在“美好”与“壮烈”中失去了与之相对的“丑恶”、“懦弱”,而呈现出某种人为美化的趋向,从而在某些故事段落中不能不显得失真。

对石褚爱情浪漫化结局的处理,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原作中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捆绑婚
“你糊涂啊,姻、对个人意志的打压等等反人性问题的审视。

电视剧中来自谢枫悲怆的呼号,
为革命奉献和对个人作出牺牲是两回事,悲剧啊,悲剧”,本来足以构成剧中内在的颠覆与思考而振聋发聩。

但随着剧情对石褚爱情的渲染,却很宽淹没了这个声音,也同时淹没了人们对石褚爱情、婚姻质量可能的质疑:褚琴对石光荣的感情是爱情吗?——自然,媒体大力造势的男女主人公扮演者的戏外戏更加钝化、抵消了人们可能进行的思考,而沉浸在这戏里戏外革命言情与浪漫团圆的氛围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