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通讯-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探究蚂蚁的通讯

探究蚂蚁的通讯

探究蚂蚁的通讯
(教学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蚂蚁是用什么进行通讯的。

实验原理: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由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

工蚁中还有兵蚁。

蚂蚁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它们在频繁活动中是要互相通讯——传递信息的。

实验准备
1、确定蚂蚁巢穴——在大树株下(或某墙角)有蚂蚁出没处,附近即有蚂蚁巢穴。

2、蚂蚁喜爱的食物——蔗糖(用小纸片浸蔗糖饱和液后,晾干),或苍蝇等小虫尸体。

3、其他用具:放大镜、镊子(夹取蚂蚁及其食物用)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做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制定并实施计划,进行实验观察:
1、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
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2、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

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3、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综合出:蚂蚁是通过些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

生物探究实验

生物探究实验

生物探究实验——蚂蚁的通讯与它的触角、腹部有关吗?学校:班级:学生姓名:蚂蚁的通讯与它的触角、腹部有关吗?一、实验背景自从初二上学期探究了书上第39页和40页——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我便对这小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无巧不成书,今年寒假,我家附近开了一家“开心农场”,从此,“蚂蚁公社”就成了我家的新成员,我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实验步骤1、问题:(1)蚂蚁的通讯与它的触角有关系吗?(2)蚂蚁的通讯与它的腹部有关系吗?2、作出假设:(1)蚂蚁的通讯与它的触角有关系。

(2)蚂蚁的通讯与它的腹部有关系。

3、制定计划:(1) A、挑选24只同种、同大,且生命力旺盛的蚂蚁,8只编为一组,进行实验。

B、第一组中8只把胶水分别用棉花棒给它们各自的两只触角粘黏在一起;第二组中的8只用棉花棒给腹部抹上胶水;第三组中8只不作处理。

两只触角粘在一起腹部沾上胶水C、在上学期探究实验基础上——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留有气味,然后分别把这两组蚂蚁放出来。

三、实验结论(1)第一组的8只蚂蚁一开始漫无目的地四处爬寻,不久有7只爬向了目的地;第三组的8只蚂蚁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实验证明:蚂蚁的通讯与它的触角有关系!漫无目地的蚂蚁成功到达的蚂蚁(2)第二组的8只蚂蚁一开始混乱无序,后来有6只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第三组的8只蚂蚁树立到达目的地。

实验证明:蚂蚁的通讯与它的腹部有关系!漫无目地的蚂蚁成功到达的蚂蚁四、改进与不足A、实验蚂蚁数量不多。

毕竟自己饲养的数量有限,应该多捉些野生的蚂蚁,最好是蚁窝进行,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B、人手不够。

自己一人既要拿着放大镜观察,又要拍照,忙得不亦乐乎,应该多找几个爱好者。

C、受实验地点限制。

本次实验是在大茶几上,蚂蚁距离目的地较近,主要为了方便观察,让蚂蚁尽收眼底,远了又如何呢?说服力有些欠,应该在大自然中进行,让蚂蚁有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样更有说服力。

D、胶水抹得要少,要不会影响寻物时间。

五、感想与反思A、在蚂蚁身上除了气味、触角、腹部,一定还有其他的通讯器官,值得进一步去探究。

初中生物实验课——蚂蚁的通讯

初中生物实验课——蚂蚁的通讯

初中生物实验课——蚂蚁的通讯活动目的1.通过探究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认识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信息交流方式。

3.通过探究,让学生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活动准备1.小明在玩耍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一只蚂蚁在咬一只大青虫,但总被来回翻动的大青虫甩下来,小明来了兴趣,仔细观察,一会儿发现这只蚂蚁跑了,小明以为蚂蚁放弃了,正要将目光移开,却发现这只蚂蚁与另一只蚂蚁的触角碰了一下,这一个举动再一次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仔细观察下去,却发现不一会儿的时间,好多蚂蚁都聚集过来,对大青虫发动了攻击,最后,大青虫就成了众多蚂蚁的食物。

请大家分析一下,这个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2.本实验是在探究蚂蚁的通迅行为,我们用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在设计本实验时,我们应把握的关键是什么?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2.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窝巢,不一会儿,就有大批的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蚂蚁不能说话,蚂蚁是怎么信息交流的呢?对些你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1)实验思路:用诱集蚂蚁,把蚂蚁饲养在实验室阳台上并且用装着,实验前处理一段时间。

实验时,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中,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起来,将处理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 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行为,一段时间后两“桥”互换,观察蚂蚁行为的变化(2)材料用具:饲养的一窝蚂蚁、盛有清水的容器、块小石头、根小木条、(蜂蜜浸泡的米粒等)。

(3)方法步骤:将事先饲养的蚂蚁按照实验思路如下处理①按照实验思路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②侦察蚁出来进行侦察后返回B岛时,将两小木条搭成的“桥”,观察蚂蚁行为,上面的现象说明一个问题。

蚂蚁合后实验报告(3篇)

蚂蚁合后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昆虫之一,它们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复杂的群体行为。

蚂蚁的群体行为主要体现在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以实现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本实验旨在观察蚂蚁合后行为,探讨蚂蚁合后信息交流和合作的具体表现。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蚂蚁合后行为,了解蚂蚁合后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方式。

2. 分析蚂蚁合后行为对群体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实验材料1. 蚂蚁:红蚁、黑蚁等。

2. 实验器具:透明玻璃瓶、镊子、放大镜、食物(如面包屑、糖块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不同种类的蚂蚁放入透明玻璃瓶中,放入适量食物。

2. 观察蚂蚁合后行为:用放大镜观察蚂蚁合后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方式。

3. 记录实验现象:详细记录蚂蚁合后的行为表现,包括信息传递、合作搬运、群体行动等。

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蚂蚁合后行为对群体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息传递:蚂蚁合后,个体间通过触角接触、释放气味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例如,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并通过触角接触或释放气味告知其他蚂蚁。

2. 合作搬运:蚂蚁合后,个体间相互配合,共同搬运食物。

实验中观察到,蚂蚁在搬运食物时,会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有的负责清理地面。

3. 群体行动:蚂蚁合后,群体行动井然有序。

实验中观察到,蚂蚁在搬运食物、清理地面等过程中,会形成有序的队列,共同完成群体任务。

4. 实验现象分析:蚂蚁合后行为对群体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信息传递有助于蚂蚁群体快速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生存能力;其次,合作搬运和群体行动有助于蚂蚁群体高效完成各项任务,提高繁衍速度。

六、实验结论1. 蚂蚁合后具有高度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能力,这是蚂蚁群体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因素。

2. 观察蚂蚁合后行为,有助于我们了解蚂蚁社会行为的特点,为研究昆虫社会行为提供有益借鉴。

蚂蚁交流方式实验报告(3篇)

蚂蚁交流方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蚂蚁作为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之一,以其高度的社会性和复杂的群体行为而闻名。

蚂蚁之间的交流方式是研究其社会结构、分工合作以及群体行为的重要课题。

本实验旨在探究蚂蚁的交流方式,分析其信息传递的机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的交流方式及其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

2. 探究蚂蚁如何通过化学信号和触觉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3. 分析蚂蚁交流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在自然界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蚂蚁、食物、小纸片、香水、数码相机等。

2. 实验工具:实验箱、显微镜、触角探测器、电子秤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蚂蚁觅食行为:将蚂蚁置于实验箱中,观察其觅食行为,记录其活动轨迹和交流方式。

2. 触觉信号实验:通过触角探测器,观察蚂蚁触角接触时的反应,分析触觉信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3. 化学信号实验:在蚂蚁行进路径上放置食物,观察蚂蚁如何通过化学信号找到食物。

4. 视觉信号实验:观察蚂蚁在光照条件下的行为,分析视觉信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五、实验步骤1. 将蚂蚁置于实验箱中,观察其觅食行为,记录其活动轨迹和交流方式。

2. 在蚂蚁行进路径上放置食物,观察蚂蚁如何通过化学信号找到食物。

3. 使用触角探测器,观察蚂蚁触角接触时的反应,分析触觉信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4. 在光照条件下观察蚂蚁行为,分析视觉信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蚂蚁觅食行为:蚂蚁在觅食过程中,主要通过触角接触和化学信号进行交流。

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在返回蚁巢的路上留下气味,其他蚂蚁通过闻到气味找到食物。

2. 触觉信号实验:触角探测器显示,蚂蚁在触角接触时,会表现出兴奋、紧张等反应,说明触觉信号在信息传递中起到重要作用。

3. 化学信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蚂蚁在化学信号的引导下,能够迅速找到食物,说明化学信号是蚂蚁交流的重要方式。

4. 视觉信号实验:在光照条件下,蚂蚁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说明视觉信号在信息传递中也有一定作用。

5.2.3 蚂蚁的通讯-实验报告

5.2.3 蚂蚁的通讯-实验报告

5.2.3 蚂蚁的通讯-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一、提出问题:蚂蚁是怎么交流信息的?
二、提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来通讯的。

三、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
1、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2、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 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

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3、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行为表现.
四、实验现象
一只蚂蚁爬到A岛后,将连接A.B两岛和B.C两岛的小木条交换过来,蚂蚁都爬到了C岛
五、结论
结论:蚂蚁是靠气味来通讯的。

探究蚂蚁的通讯

探究蚂蚁的通讯

探究蚂蚁的通讯
实验教案:探究蚂蚁的通讯
实验目的:弄清蚂蚁的通讯方式
实验材料:白纸若干张、甜点心
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学生提出问题:蚂蚁没有发出声音,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领路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呢?
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每四人一组阅读教材提示,拟定计划,进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

小组成员确定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材料;进行分工。

确定记录的方法。

实施方案:
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学生体会合作与信息交流的意义,同时体会组内成员共同完成的实验要比个人单独完成要好。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
2.怎样饲养蚂蚁?
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

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同学评价其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

十、蚂蚁的通讯

十、蚂蚁的通讯

探究十、蚂蚁的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推测,蚂蚁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

3.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
(1)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同时将这些受惊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实验时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2)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图),形成A、B、C,3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岛到达其他岛。

(3)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不放食物,(4)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A、B岛的“桥”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

(5)在蚂蚁爬过得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4.实验结果:
①步骤(3):爬向C岛的蚂蚁发现食物,爬向A岛上的蚂蚁“空手”而归。

②步骤(4):蚂蚁直接沿着对换后的“桥”,爬向A岛。

③步骤(5):蚂蚁失去目标,随处乱爬,找不到食物。

5.实验结论:
蚂蚁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
特别提示: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放回大自然。

探究活动:探究蚂蚁的通讯

探究活动:探究蚂蚁的通讯

探究活动:探究蚂蚁的通讯
一、活动目的
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修订完善和实施探究方案,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诱捕蚂蚁
在垃圾箱附近、树林里、路边等较为温暖的有花坛或植物生长的地方,找到松软的小土堆和蚂蚁窝,观察有无蚂蚁活动,然后放置装有食物的广口杯(如酸奶杯)。

还可以在大雨来临前看到蚁群活动频繁时,放置装有食物的广口杯。

约半小时观察一次,看有无蚂蚁进入杯内。

诱捕到20~30只蚂蚁后,盖上杯盖带回实验室。

2.饲养蚂蚁
若要较长时间饲养蚂蚁,则需取采集一些来自其生活环境的干燥土壤,将泥土放在一个无色透明的瓶子中,泥土装满3/4瓶即可,将瓶子装在一个装水的浅盘中防止蚂蚁逃跑。

放一块湿棉花在泥土表面作为蚂蚁的水源。

可在保鲜膜上扎多个细小的孔并覆盖在瓶口,用橡皮筋扎紧,避免蚂蚁跑出来。

然后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隔一段时间,向瓶中加入少量面包屑或饼干,撒在泥土表面即可。

三、活动用品
托盘、木筷或竹筷(无任何特殊气味),3块洗净的、浅色、大小相同、较平整的石块,清水、用于放置食物诱捕蚂蚁的广口杯(其他容器亦可)。

四、活动过程和方法
五、问题与交流
1.本实验可进一步探究:在原来放有食物的C岛和B岛之间的桥上,涂抹一些
醋或香水等带有气味的物质,或者手持小风扇,用微风吹,观察蚂蚁是如何返回的,它们的行为表现如何。

若蚂蚁中途落水,要马上将其救起,并使落水的蚂蚁退出实验,防止干扰实验的因素出现。

2.实验结束后,将蚂蚁及时放回到自然环境中。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_学生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_学生用
实验名称
实验三: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
提出问题
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假设
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
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
实验用具
纸、重物、米尺
实验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
用纸飞机代替鸟做实验:一个是尖头的流线型身体,一个是平头的
4、把菜青虫放在两块滤纸(或叶片)中间的位置,看它爬向哪一块滤纸(或叶片)
预期结果
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准备好菜青虫的幼虫
2、取几种十字花科的叶,榨取部分汁液并将其涂在一小块滤纸上(或挑取两种植物的叶片,一种是十字花科的,一种是非十字花科的)
3、把这两块滤纸放入适当大小的玻璃皿中(平放,距离不要太远)
实施
实验
(1)、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背鳍。
(2)、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胸鳍。
(3)、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腹鳍。
(4)、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臀鳍。
(5)、用细纱布绑住鱼的尾鳍。
实验现象
鱼的身体向两侧倾斜,并且靠在玻璃缸一侧不游动:
鱼的运动不协调;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背鳍。
(2)、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胸鳍。
实验现象
纸片位置改变影响蚂蚁寻找食物,只有少数发现食物。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在离蚁穴(饲养蚂蚁的器皿)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较大的白纸(图1),用不同颜色笔画点标出侦察蚁前往蜜糖的路线以及返回的路线(线不要覆盖蚂蚁的路线),对比两条线是否一致。(2)在离蚁穴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纸片,侦察蚁出来进行侦察后返回蚁穴时,把侦察蚁在纸片上返穴的途径做上标记,待大批工蚁出穴时,改变做了标记纸片的位置如图2,观察记录蚂蚁的行动。

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的说课稿龙南中学肖岚这个实验出现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动物的行为》的内容中。

在初中生物课标中指出: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十分活跃的领域。

动物的行为的知识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这个实验在初中生物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生长迅速的青春期,思维活跃,同时又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依据这一心理,以情感为基础,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生能很好的完成实验。

学生对动物的行为举出很多的例子,对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行为感到好奇。

这次的安排以蚂蚁为观察对象的探究活动是恰当的。

在前一节课学习了动物的行为的特点,知道了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的行为归类,学生将会有浓厚的兴趣,并能举出很多的例子。

《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这个实验,在教材中既起到了引入课题的作用,又引导了学生在研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中,学会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探究。

因此我认为本实验的知识目标:知道并尝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能够对动物的情况进行交流和质疑。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验该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体会到分工与合作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

2、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3、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方法、态度等内容的恰当评价。

4、如何将蚂蚁搬进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课前要求学生对蚂蚁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制定计划时,教师巡视时,可适当引导学生。

为了时间安排合理,教师先做做试验,掌握好时间。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时代调整。

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即时、客观、公正。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研究动物的行为和交流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认识蚂蚁的实验报告(3篇)

认识蚂蚁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蚂蚁的基本形态、生活习性、社会行为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对昆虫生态学知识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蚂蚁(种类不限)2. 实验器材:放大镜、透明容器、土壤、食物(如面包屑、糖块等)、镊子、记录纸、笔3. 实验环境:户外自然环境中或室内模拟环境三、实验方法1. 观察蚂蚁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足和触角等部分,记录其颜色、体型和触角长度等。

2. 生活习性观察:观察蚂蚁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记录其觅食、筑巢、搬运食物等行为。

3. 社会行为观察:观察蚂蚁之间的互动,如交流、协作、争斗等,记录其行为特点。

4. 实验模拟:在室内模拟环境中,设置不同的食物来源,观察蚂蚁的取食选择和路线选择。

5. 实验记录:使用记录纸和笔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选择实验地点,收集实验材料。

2. 观察阶段:- 形态观察: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 生活习性观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蚂蚁的行为,记录其活动规律。

- 社会行为观察:观察蚂蚁之间的互动,记录其行为特点。

3. 实验模拟阶段:- 在室内模拟环境中,设置不同的食物来源,观察蚂蚁的取食选择和路线选择。

- 将蚂蚁放置在透明容器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食物,观察其反应。

4. 记录与整理阶段: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初步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蚂蚁形态: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触角较长,足分三对,体色多为黑色或棕色。

2. 生活习性:蚂蚁主要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面包屑、糖块等。

它们会筑巢,将食物搬运回巢穴。

3. 社会行为:蚂蚁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分工明确,包括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等。

它们通过触角进行信息交流,共同维护巢穴的稳定。

4. 实验模拟:在实验模拟环境中,蚂蚁会根据食物的气味和距离选择取食地点,表现出较强的方向感和适应性。

做蚂蚁的实验报告

做蚂蚁的实验报告

做蚂蚁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观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一、简介:蚂蚁是一种以社群为单位的昆虫,它们在寻找食物时展现出迷人的行为。

本实验旨在观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并探究蚂蚁是否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找到食物源。

二、材料和方法:1. 蚂蚁观察箱:使用一只透明的盒子作为蚂蚁观察箱,尺寸适中,并在盒子里放入一块食物。

2. 蚂蚁数量:本实验选择20只相同种类的蚂蚁。

3.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为30分钟,记录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

三、观察结果:1. 蚂蚁的行走路径:观察发现,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沿着复杂的路径行走。

它们在箱子中穿梭,不断改变方向,似乎在搜索周围的环境。

2. 蚂蚁的信息传递:在观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蚂蚁找到食物后返回巢穴。

这些蚂蚁在返回途中会释放一种称为信息素的化学物质,它是一种用于传递信息的信号。

其他蚂蚁在闻到这种信息素后会跟随这个路径,并找到食物源。

3. 蚂蚁的合作行为:观察中还发现,多只蚂蚁可能同时找到食物源,它们会进行合作,将找到的食物一同搬运。

蚂蚁之间通过触角的触碰和信息素的释放进行交流,确保食物源被顺利运回巢穴。

四、讨论:1. 蚂蚁的路径选择:蚂蚁在寻找食物时,其路径是如何选择的?是否存在某种规律?这可能与蚂蚁的视觉、嗅觉等感官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 蚂蚁的信息传递机制:观察发现,蚂蚁通过信息素来传递信息,这种信号对于蚂蚁群体的协作非常关键。

未来可以研究这种信息素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以及蚂蚁是否存在多种类型的信息素。

五、结论:通过本次观察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选择复杂的路径行走。

2. 蚂蚁通过信息素来传递信息,帮助其他蚂蚁找到食物源。

3. 蚂蚁之间存在一种合作行为,共同搬运找到的食物。

六、实验总结:蚂蚁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昆虫,它们在寻找食物时展现出复杂的行为。

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和信息传递机制。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更多关于蚂蚁社会行为的奥秘,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一、问题的产生我家住在七楼。

按常理,这么高的楼层蚂蚁是爬不上来的。

几年来在家中也看不到蚂蚁。

可近几天,家中厨房的案台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蚂蚁。

这些蚂蚁比平常我在楼下看到的蚂蚁要小得多。

长不及芝麻,身子细得如头发丝,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腿。

只感觉它们好象在案台上慢慢地向前“飘”。

这些蚂蚁分成了三拨。

一拨排成直线向前“飘”着。

一拨围着一粒小肉粒团团转。

一拨围着几粒米饭。

我赶忙拿来镊子将爬满蚂蚁的肉粒轻轻地放入酒杯里。

可不一会,酒杯里的蚂蚁都逃之夭夭了。

于是,我又将几粒米饭上的蚂蚁装进了透明的药瓶里,拧上盖子。

但过不了多长时间,瓶里的蚂蚁不翼而飞。

死不见尸,活不见“蚁”。

难道它们一个个是魔术师“刘谦”?带着好奇心,我和班上的同学准备了放大镜、玻璃杯、糖块、米饭、樟脑丸等开始了对野外蚂蚁的观察、实验活动。

二、观察、研究的课题及方法1、预备知识a、蚂蚁的外形: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蚂蚁身体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有6只足。

红色和黄色的居多。

再上网一搜我们知道了:蚂蚁胸翅较硬,易破碎、体薄,有弹性。

躯干胸部明显,单胸腹节与后胸相结合而伸长。

1~2腹节与腹部、腹柄相连,腰极细,腹柄为1节或2节,每节有背瘤或鳞片。

腹柄后节为膨大的腹部,由7~8节组成,其中有摩擦发音器。

b、蚂蚁的分工: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

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工蚁:又称职蚁。

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

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

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

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c、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

蚂蚁气味通讯实验报告(3篇)

蚂蚁气味通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蚂蚁作为地球上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昆虫之一,以其独特的社群结构和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行为而闻名。

在蚂蚁社会中,信息传递是维持群体秩序和生存的关键。

气味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在蚂蚁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探究蚂蚁如何利用气味进行通讯,以及气味在蚂蚁觅食、筑巢、防御等行为中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气味通讯的基本原理。

2. 探究蚂蚁气味在觅食、筑巢、防御等行为中的作用。

3. 分析气味在蚂蚁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材料1. 蚂蚁巢穴2. 玻璃管3. 面包屑4. 水彩笔5. 计时器6. 观察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蚂蚁觅食过程中的气味传递a. 将蚂蚁巢穴置于实验室内,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

b. 在距离巢穴一定距离处放置一小堆面包屑作为食物源。

c. 观察并记录蚂蚁从巢穴出发,寻找食物的过程。

d. 使用玻璃管在蚂蚁行走路径上吹出气味,观察蚂蚁是否改变路径。

2. 实验二:气味在蚂蚁筑巢过程中的作用a. 在实验室内搭建一个模拟蚂蚁巢穴的结构。

b. 观察蚂蚁在搭建巢穴过程中的行为,并记录下蚂蚁的活动轨迹。

c. 在蚂蚁活动轨迹上涂抹不同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对气味的反应。

3. 实验三:气味在蚂蚁防御过程中的作用a. 在实验室内模拟蚂蚁巢穴,并引入其他昆虫作为干扰源。

b. 观察蚂蚁对干扰源的防御行为,并记录下蚂蚁的反应。

c. 在干扰源周围涂抹不同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对气味的反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蚂蚁觅食过程中的气味传递观察发现,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可以引导其他蚂蚁前往食物源。

当在蚂蚁行走路径上吹出气味时,蚂蚁会改变路径,表明气味在蚂蚁觅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 实验二:气味在蚂蚁筑巢过程中的作用观察发现,蚂蚁在搭建巢穴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可以吸引其他蚂蚁参与筑巢工作。

当在蚂蚁活动轨迹上涂抹不同气味的物质时,蚂蚁对气味的反应不同,表明气味在蚂蚁筑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八年级上册——蚂蚁的通讯

八年级上册——蚂蚁的通讯

蚂蚁的通讯【实验步骤】一、提出问题:蚂蚁是怎么进行通讯的?二、提出假设:蚂蚁可以通过气味进行通讯三、制定探究计划:根据课本方式方法进行,同学分组写出探究计划,讨论后定稿过程:观看实验过程实录,掌握实验方法,对自己的实验提出修正,之后进行实验,描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并做解释。

四、实验前准备:1.用蜜(甜味的食物)诱集蚂蚁,把蚂蚁饲养在阳台上并且用瓶子装着,实验前饿饲一段时间。

2.蚂蚁食物:蜜糖、米粒等3.三个石头,两根小木棍,一个水盆。

五、实施计划:开始实验,并记录如下:(出发时间均记作0 min 0 sec,其他时间为累加时间)如果时间允许可做一些改变来完成探究,如:蚂蚁是通过触角进行信息交流的。

剪掉几只实验的蚂蚁触角,做以上同样的实验,看是否相互之间还能进行交流等。

【分析与结论】分析结果:木棍位置改变后,蚂蚁在原来通往食物的这根木棍的两个小岛上来回行走,而不是在另一根木棍往有食物的小岛上寻找食物。

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

说明侦察蚁刚才在木棍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位置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

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

【注意事项】1.实验工具要清扫干净,特别是特殊气味以免造成干扰2.一只蚂蚁不按照既定的方向走的话,可以多放几只蚂蚁,但必须增加人手,认准蚂蚁的行走路线。

3.移动木棍时要保证不把气味混在上面。

知识补充:科学家好不容易才弄清蚂蚁的通讯方式,它们不靠视觉与听觉信号沟通,而是以身体接触来传讯,如轻拍等。

蚂蚁也能以声音传讯,不过是从腹部表面的发声板发出的摩擦声,频率很高,我们的耳朵听不见。

蚂蚁也不“听”,它们是以脚上的侦测器接收声波引起的土壤震动。

蚂蚁主要以化学信号通讯。

它们全身有许多腺体,分泌费洛蒙,即通讯的体外荷尔蒙。

例如找到食物的工蚁,回巢的路上腹部末端会分泌费洛蒙,以引导同类。

蚂蚁分泌的费洛蒙不下20种,作“单字”时各有意义,又可组成“片语”,传递复杂信息。

蚂蚁的社会秩序基本上由蚁后的费洛蒙维持与控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出问题:
二、提出假设:蚂蚁可以通过气味进行通讯
三、制定探究计划:在水泥地上进行实验
(1)将饲养蚂蚁的容器放在一个盛水的盆里,再做两个墩,放在水里,搭上木棒,在木棒上标号1、2,在一个墩上放食物,一个不做处理,在离蚁穴观察并记录第一个发现食物的蚂蚁的时间和行为,它遇见其他蚂蚁后的行为又是怎样的它们的取食路线是否一样通过观察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并多做几组实验。

(2)侦察蚁出来进行侦察后返回蚁穴时,把侦察蚁在纸片上返穴的途径做上标记,待大批工蚁取了食物返回巢穴时,交换木棒的位置如图2,观察记录蚂蚁的行动。

图1图2
实验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