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
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试题]
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在句子训练中,学生完成将句子改成拟人句,比如,把“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改成拟人句,学生往往会把句子改成比喻句,把小鱼说成好像是“顽皮的孩子”或“游泳运动员”怎么怎么样……这样一来就改成了比喻句。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正确辨析这两种句型的方法,防止学生在学习应用时发生混淆。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请看下面两个例句: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
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
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
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其二,(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其三,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
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
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那个句子上来。
学生把“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
”改成“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好像顽皮的孩子。
”或“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游泳运动员”。
很显然“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是本体,“好像顽皮的孩子”或“游泳运动员”是喻体,比喻词是“好像”,这是小鱼的比喻(明喻)。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辨析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判定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1)比喻句=“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判断比喻句(三看一比)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比一比本体和喻体有没有本质上的相同,本质不同就是比喻句(如孤独就像是寂寞)(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火海。
()(二)改写比喻句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比喻句)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二、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神态、感情等。
表动作的词:欢唱舞蹈嬉戏打闹...... 表神态的词:沮丧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害羞高兴......表感情的词:喜爱厌倦愤恨.......三、辨析拟人句1.风哥哥吹来了。
2.春姑娘来到了。
(不是说加上称谓就是拟人句,这种方法只是为拟人句增加感情色彩的作用)3、柳枝的头发在风中飘。
(改变名词的说法也不是拟人句)四、改写拟人句方法:1.把句子中的动词改成人的动作。
如:柳枝在微风中摇摆。
(改为拟人句)1.小鸟在枝头上啼叫。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2.没有动词时加进表示人神态、思想、感情的词。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语法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
个方面来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1.理解意义:比喻句是通过比较来表达其中一种含义,它并非字面意思;而拟人句是将非生物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行为或特征,使其像具
有人的能力一样表现出来。
2.词语形式:比喻句常常使用“像”、“如同”等比喻连接词,直接
进行比较;拟人句则常常使用具有人的特征的词语,如“笑”、“哭”等。
3.句子结构:比喻句常常是直接将一些形容词或动词与被比较的对象
进行比较;拟人句则常常用主谓宾结构,主语是被拟人化的物体或概念,
谓语表达其人类的行为或特征。
4.上下文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常常是作为修饰或描写语言来使用的,通过理解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可以更好地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通过理解以上几点,小学生可以准确地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并在阅
读或写作中正确使用。
如果仍然有困惑,最好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和解释。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方法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方法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在文学创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比喻和拟人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从语义、表达方式和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两种表达手法的差异。
首先,比喻的表达方式是通过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进行类比,通过暗示或隐喻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比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直接比喻是直接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相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狼一样狡猾”。
间接比喻则是通过暗示或比较来达到表达的目的,例如“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剪刀”。
而拟人则是将非人类的事物或物体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给予它们人类的思想和感情。
拟人常常将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行为或特征,使其具有更加生动且具有感情色彩的描述。
例如“群山欢迎夜色的降临”。
其次,比喻和拟人在语义上也有所不同。
比喻主要是通过暗示或隐喻来达到表达的目的,通过将两个互相不同、但有相似之处的事物进行类比,来点明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感情。
比喻使得读者往往需要借助于自身的联想和想象力来理解和体会含义,更具有诗意和感性。
而拟人则是将非人类的事物或物体赋予人性化的特征和行为,使得描述更加生动且具有感情色彩。
拟人能够通过具象化的手法,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和可感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动。
最后,比喻和拟人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比喻主要是通过相似点的类比来进行表达,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深入。
比喻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修饰性,能够使得描述更加丰富和生动。
比喻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种景象、情感或感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拟人则是通过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来进行表达,从而使描述更加具体、形象和具有感情色彩。
拟人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和可感受,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比喻和拟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喻主要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进行表达,通过暗示和隐喻来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和深入,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去识别“比喻”和“拟人”句呢?笔者谈点个人经验:“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同时出现“明喻”是说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出现代表性的“比喻词”“像”。
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极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它们分别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笋……”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
当然,比喻还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
”“犹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
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写成“……像……”的形式进行表述。
如,《第一场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可以改写成“雪末儿像玉屑似的随风飘扬”。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典型的表达形式是“甲是乙”。
如,“产党是太阳”。
其它标志形式有“……变成……”,“……化成……”“……构成了……”等。
如“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第一场雪》)“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来把“甲事物”替代。
通常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第一场雪》)直接用“银条儿”、“棉被”来替代“雪”。
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表述。
而“拟人句”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
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如,“它尤其爱跟山哥哥闹着玩:一会儿牵着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拟人句是比喻句吗_写作素材
拟人句是比喻句吗导读:在我们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修辞手法句子有: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设问句、夸张句、反问句等各种修辞手法。
但好多同学都分不清拟人句是不是比如喻句。
下面我们来看看拟人句和比喻句到底有什么区别吧。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区别: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不可和童话弄混。
(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非拟人句,但人们经常搞混)。
3、拟人句被赋予人的表情、行为、动作、思维等特征。
而比喻句只是假设而已。
4、拟人句吧事物当做人来写,具有人格化。
5、比喻句经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而拟人句不需要比喻词。
6、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7、在比喻里,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现(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8、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
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
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二、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三、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拟人句与比喻句的区别
拟人句与比喻句的区别在我们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修辞手法句子有: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设问句、夸大句、反问句等各种修辞手法造句子。
下面我们来看看拟人句和比喻句有什么区别。
一、拟人句与比喻句的区别例:⑴春天像女护士。
是否是拟人句?怎么判断的?为什么春天像女护士不是拟人句。
⑵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间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仿佛日本女护士。
是拟人句吗?怎么判断的?关于拟人句,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拟人句以及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区别:⑴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粗浅、详细、生动的事物来替代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⑵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不可和童话弄混。
(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不是拟人句,但人们经常搞混)。
⑶拟人句被赋予人的表情、行为、动作、思维等特征。
而比喻句只是假设而已。
⑷拟人句把事物当做人来写,具有人格化。
⑸比喻句中经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仿佛、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而拟人句不需要比喻词。
二、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拟人句例句: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了。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浅笑。
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着运动。
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心爱。
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使要描写的事物更加得形象而生动具体。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而且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犹如、如同、彷佛、成了等。
(低年级不需要掌握这么多)二、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神态(表情)、动作、思想和感情(心理活动)。
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例如: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2)把植物拟人化。
例如: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例如: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温馨提示:拟人句中不能出现比喻词。
例如:1、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
(比喻句)2、春风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
(比喻句+拟人句)3、天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会心地向我们问候。
(拟人句)4、天空中的星星像少女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会心地向我们问候。
(比喻句+拟人句)练习(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区分拟人句和比喻句
区分拟人句和比喻句区分拟人句和比喻句导语:首先我们弄明白什么是比喻句,什么是拟人句。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区分拟人句和比喻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或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一般包括常见句型、句型转换、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子仿写、句子理解、句子赏析、句子朗读等有关内容。
熟练掌握并运用句子,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效果,使语言精练、内涵丰富。
通常来说,需要掌握的句子内容有很多,首先我们来解析修辞手法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以及应用。
一、什么是比喻句(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妹妹的脸红得像个苹果。
本体(妹妹的脸)、喻词(像)和喻体(苹果)。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二)例句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犹如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4、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5、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二、什么是拟人句(一)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3个特点的,所以这句就是拟人句。
(二)例句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
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
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
虽然二者在修辞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其基本特点和表达效果存在一定区别。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
首先,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隐喻性的比较,来强调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如,"他是狮子般的勇猛",这里将人的勇猛与狮子之间进行了比较,用狮子来形容人的勇猛,突出了人的勇敢与强大。
而拟人则是将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生命特征和行为。
例如,"大地在微笑","风在低语",这里将大地和风赋予了人类的表情和语言的特性,以突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再次,比喻更多地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通过对隐含意义的比较来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和意味深长。
而拟人则是一种直接的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表达方式,通过将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拟人化,使其更具有形象和感情色彩,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最后,比喻更多地注重形象的表达,通过描绘物象之间的共性来进行感性的表达。
例如,"他像一只老鼠般躲藏起来",通过比喻的方式,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并形象地描绘出他的躲藏行为。
而拟人则更注重感情的表达,通过赋予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人的情感和行为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和饱满。
拟人句和比喻句辨析
拟人句和比喻句的辨析一、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句有三个特点: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三、请判断以下哪些是拟人句,哪些是比喻句?1、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5、像绿毯一样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7、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8、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9、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0、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四、下面哪些句子是比喻句,哪些句子是拟人句,为什么?(1)弟弟就像小狗一样汪汪地叫着。
(2)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3)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4)秋天是美丽的,像画家笔下上幅五彩的画。
(5)一阵风儿吹来,树叶儿在风中轻轻地摆动。
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区别
一、什么是拟人句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 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 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 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 化”。
二、拟人句的作用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 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把......写活了,是文章更生动, 事物特点更突出
拟人句与比喻句
一、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 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 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 “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 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 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请判断以下哪些是拟人句,哪些 是比喻句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
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 头 微笑。
5、像绿毯一样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 鲜花。
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7、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8、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9、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0、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2、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 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 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 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三、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如: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2)把植物拟人化。 如: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各有特点,那么如何区别呢?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比喻句就是用一个形象具体的、熟悉浅显的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个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比喻句常用比喻词,如:像、像……似的、仿佛、如同、犹如、宛如、是、成了、变成等等。
判断比喻句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种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本体和喻体。
而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小鸟在枝头叫,小河在流淌,我们都可以想象成唱歌;蜜蜂在花丛间采蜜,蝴蝶在飞来飞去,我们可以说是翩翩起舞。
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词语。
这里有一种情况:如果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人,那么我们只能说它是比喻句,而不能说成是拟人句。
另外有的老师对“比拟”的概念也不清楚,以为“比拟”就是比喻和拟人。
其实“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与比喻并无关系。
在创作时,我们可以恰当地使用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让事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学生常用比喻句赏析一、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二、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三、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四、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五、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六、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七、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八、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九、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十、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区别一、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而不是像童话形式,不可和童话弄混(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非拟人句)。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2、把植物拟人化.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例句: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9.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10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1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1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1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1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1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16.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17.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18.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1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20.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了腰.22.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弹琴.23.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24.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25.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26.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27.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28.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29.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30.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31.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32.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33.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34.鸣蝉在树叶里长吟.35.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36.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37.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38.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39.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40.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4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42.蜡炬成灰泪始干.43.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44.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45.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46.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身边.47.花儿随风舞蹈.48.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1.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拟人句与比喻句的区别是什么
拟人句和比喻句虽然都是修辞手法,但它们有以下区别:
1.定义不同:拟人句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
类的思想性格、言行举止,就像人类一样。
而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目的不同:拟人句的目的是为了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以人类的性格、
情感、行为等,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而比喻句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比喻来更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侧重点不同:拟人句侧重于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行
为等,强调句子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而比喻句则侧重于通过比喻来描述事物,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拟人句和比喻句都是修辞手法,但它们在定义、目的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讲解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不可和童话弄混.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2)在比喻里,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现(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3)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
在句子训练中,学生完成将句子改成拟人句,比如,把“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改成拟人句,学生往往会把句子改成比喻句,把小鱼说成好像是“顽皮的孩子”或“游泳运动员”怎么怎么样……这样一来就改成了比喻句。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正确辨析这两种句型的方法,防止学生在学习应用时发生混淆。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每条山岭都是那么温柔……
②柳树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
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
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
③每条山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④柳树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
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
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其二,(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其三,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
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
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那个句子上来。
学生把“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
”改成“小鱼在
湖里游来游去,好像顽皮的孩子。
”或“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游泳运动员”。
很显然“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是本体,“好像顽皮的孩子”或“游泳运动员”是喻体,比喻词是“好像”,这是小鱼的比喻(明喻)。
用上述比喻和拟人的三点区别来审视,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都符合比喻的条件,而没有哪一点符合构成拟人的条件。
因此这无疑是比喻句了。
当然,在一句句子中也不能排除有两种修辞手法,既是比喻又有拟人手法,如:“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古井像温情的母亲,用那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
如果只是让学生用是否有类似“像”、“好像”、“仿佛”、“宛如”来辨识比喻句和拟人句也是欠妥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运用比喻还要注意:
1、感情鲜明。
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差生同类事物。
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
(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
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
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
”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
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
”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
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
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
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
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
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
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
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