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赏析2019年试题汇编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 诗词五首语文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五十五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 诗词五首语文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五十五第1题【单选题】对李白的《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D、此诗想象丰富雄奇,感情基调豪迈乐观,充分显示出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骑卷平冈(骑:一人一马称一骑)B、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定将)C、左牵黄,右擎苍(苍:指苍鹰)D、马作的卢飞快(作:做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A、新开的校园书店货架上各种教辅用书,文学名著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
B、为了弘扬社会正气,最近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了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
C、辽宁舰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百年航母梦想初步实现,但该舰要真正形成战斗力依然任重道远。
D、对于学习上的小问题,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行路难》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计人面对“金樽清酒”“ 玉盘珍馐”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
“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
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诗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出的感叹,该句是后两句言志前的发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理解性默写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6)《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诗词曲五首(附答案解析)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D.望西都..(指长安)3.根据要求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
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不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
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灿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中华民族起起伏伏,低潮时有慷慨悲壮之士力挽民族危亡,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安顺(一)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0.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9.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0.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
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
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10.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1.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
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采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19年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答案:1.孤雁XXX的《孤雁》通过描写孤雁的形象,表现了孤独、执着的主题。
诗中“孤雁不饮啄”“相失万重云”等词语,表现出孤雁一心只想飞回原处,不顾一切。
这种执着的精神,与人类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1) 上阕通过“秋”字表现秋天的气息,营造出秋夜的寒凉感。
2) “惊破梦魂无觅处”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夜深人静时,思绪万千,难以入眠的感受。
同时,“寒蛩促机杼”则表现出秋天的季节特点,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3.秋兴八首(其一)XXX的《秋兴八首(其一)》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唯见长江天际流”“白帝城高急暮砧”等句,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而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XXX”则为全诗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
4.宿牛群头XXX的《宿牛群头》通过对荞麦花、蘑菇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大自然的丰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拙”“满”二字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5.潭上作由于没有给出完整的诗歌,无法回答问题。
2.(1)(2分)诗人通过对流水的描写,表现了它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暗示了人们应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2)(2分)诗人通过对石头的描写,表现了它的坚硬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暗示了人们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3.(1)(3分)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它在严寒中的顽强和坚韧,暗示了人们应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2)(2分)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描写,表现了他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抗争的决心。
4.(1)(3分)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现了它在春天中的生机和活力,暗示了生命的力量和不断发展的希望。
2)(2分)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它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5.(1)(3分)前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
2)(2分)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眷恋和痴迷,不舍离去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1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途中。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象?依据是什么?2.下阕表达的情感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适当阐述。
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3.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乡子》的上阕,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阕,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
“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阕,“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4.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
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17首古诗词赏析练习

2019年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17首古诗词赏析练习B.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思乡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征夫们的矛盾心理。
C.结尾“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
D.词中“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这是错误的解读。
8.改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通过描写塞下秋景和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出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词中“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则是在描述大雁飞去时的情境,而非强调它们没有留下的意思。
2.改写:作者自比魏尚,期望朝廷像派冯唐赦免魏尚一样,能够珍视自己并重用自己。
3.改写:作者在词中通过描绘外表、动作、神态和壮志等方面表现出“狂”的特点,如牵黄、擎苍、卷平冈、亲射虎等,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决心。
4.改写:选项B不正确,因为作者自称“老夫”并不是因为感到迟暮之感,而是因为怀有壮志却受到仕途上的挫折,感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因此要“聊发少年狂”。
5.改写:选项B不正确,因为作者自称“老夫”并不是因为感到岁月易逝,而是因为怀有壮志却受到仕途上的挫折,因此要“聊发少年狂”。
此词融合了叙事、言志、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的英雄豪气和志在千里的抱负。
6.改写:选项C不恰当,因为作者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并以魏尚自喻,表达了自己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的愿望,而非痛恨和愤懑之意。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试题解析】这篇文章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改和重写。
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苏轼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
该词描绘了战场上的壮烈场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
然而,这首词也曾让苏轼险些被废黜。
在词中,苏轼回忆了自己当年的军旅生涯,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他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遂的抑郁和愤慨之情。
然而,这首词也带来了苏轼的不幸。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及考题练】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及考题练】汇编渔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重点赏析:这首词“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奇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浊酒”两句揭示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抒发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实例赏析:1.本词重点句翻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2019年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17首古诗词赏析练习

2019年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17首古诗词赏析练习2019年部编语文新教材九年级下册17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课内古诗词(9首)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2015·黔南)首句中的“__异__”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2015·黔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2014·巴中)《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北宋__(朝代)的__范仲淹__(人名),其中“渔家傲”是__词牌名__,“秋思”是__题目__。
4.(2014·十堰)本词上阕描写边塞__荒凉的秋景__,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__苍凉悲壮__的艺术风格。
5.(2013·鄂州)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2015·黔南)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古诗词曲鉴赏(15篇)

古诗词题库15首一、(作者是江西人)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每小题2分,共4分)白沟行[宋]王安石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了白沟河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宋辽交界之地,年年都发生送迎辽国使臣的事情。
B.颔联写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侵扰边界,而宋驻军只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而不积极御敌。
1C.颈联点明白沟护卫着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幽燕两州韵蚕桑生产又占据极重要的地位。
D.尾联抒发诗人对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的指责,找不到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的痛惜。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颔联以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作了对比,鲜明地表现出了辽的野心。
B. 颈联借用史实,指责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
C. 尾联将古今将领作比较,形象鲜明,含意深远,吸引读者的注意。
D. 全诗写实简明,议论独到,用韵上以四句转韵,层次清晰。
参考答案:一、1.(2分)B 【解析】“汉兵不道传烽燧”是说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
B项的“而宋驻军只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而不积极御敌”表述有误。
22.(2分)A 【解析】颔联是说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
与A项的“鲜明地表现出了辽的野心”相矛盾,故C 项表述有误。
二、(作者是江西人)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每小题2分,共4分)金陵驿二首(其二)[宋]文天祥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叙写了国家情势像从天上落入泥涂,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统治者宏伟的谋划。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4. (1)陶渊明《桃花溪》 ( 2)由远而近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一、单项选择题1.古诗赏析,完成下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 “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3.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试题及答案精选5

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试题及答案精选5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试题及答案精选5 九下古诗词欣赏试题一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 _ _。
二蒹葭《诗经》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课本上附录中有关诗词的赏析试题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赏析2019年试题汇编(含《课外古诗词诵读》,共11大题,答案附后)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⑵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2、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⑴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⑴这首词的作者是。
⑵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⑶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4、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⑴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⑵“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所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⑵“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6、【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⑴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
⑵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⑴下面对这首词作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⑵这首词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豪放还是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8、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下面对这首词作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⑵尾联在抒情上的特点是什么?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9、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阙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10、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⑴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⑵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和,全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1、⑴①“牵黄”“擎苍”的行为。
②“锦帽貂裘”的装束。
③“千骑”狂奔的场面。
④自比孙权的语气。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⑵示例1: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示例2: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2、⑴“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寄寓颇深。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3、⑴秋瑾⑵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仅翻译句子给1分。
有合理想象,语言生动,给3分)⑶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直抒胸臆。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4、⑴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⑵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5、⑴C⑵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6、⑴思绪之绵长(无穷)⑵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7、⑴ A √ B √⑵《南乡子》风格豪放。
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
8、⑴ A √ B √⑵直抒胸臆。
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
9、(1)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
(只要能结合上阙内容描述,语言通畅即可得分)(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答到“乐观”“旷达”等相关词语均可得分)10、⑴ D⑵记叙和议论(抒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11、(1)“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