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土地如何做生态修复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之一。
这些案例不仅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也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几个相关参考内容。
一、平埔坑废矿厂生态修复案例平埔坑废矿厂位于台湾高雄县茂林乡,是一家在1987年倒闭的金矿厂。
由于长期的矿山开采活动,导致该地区地表土壤严重受损,无法再生产农作物。
为了修复该废弃地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土地清理和修复:通过清理矿渣和污染土壤,重新铺设上覆土壤,并进行复绿作业。
同时,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确保生态修复的有效性。
2. 生物多样性恢复:引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物种,建立起良好的植被覆盖,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基础。
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采取专门的措施,如建立人工保护区等。
3. 水体治理:对于矿山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同时,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确保周边生态系统的水量和水质的稳定。
二、美国阿利桑那州「石怪地」矿山废弃地修复案例美国阿利桑那州的「石怪地」矿山废弃地曾是一个采铜矿的旧址。
在经过长期开采后,该地受到严重的矿渣和废料污染,并丧失了生态功能。
为了修复该废弃地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废弃物清理:对矿渣、废料等废弃物进行清理和处理,将其转移或封存,以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和播种植物,恢复矿山废弃地的植被覆盖。
选用了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在当地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物种。
3. 土壤修复: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和植物种植,恢复土壤的生物活性和自然肥力,并促进土壤水分循环和肥料循环。
4. 水体治理: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池,收集和利用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和水体污染。
三、中国湖南怀化市坪阳县废弃柴窑修复案例怀化市坪阳县曾是中国陶瓷行业的重要基地,但该地也留下了大量的废弃柴窑。
为了修复这些废弃窑址区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窑址清理:对废弃的柴窑进行拆除和清理,清理出窑址区的污染废弃物。
弃渣场生态恢复方案
弃渣场生态恢复方案引言弃渣场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放场所,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和重建弃渣场的生态环境,我们制定了以下弃渣场生态恢复方案。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弃渣场的生态恢复,包括土地治理、水体修复和植被恢复三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清理和改善弃渣场区域的环境状况,恢复生态平衡。
1. 土地治理弃渣场的土地受到废弃物的严重污染,需要经过彻底清理和治理,以恢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弃渣场区域土壤污染调查:对弃渣场区域进行土壤污染调查,明确污染源和程度。
•土壤修复技术应用:根据土壤污染程度,采取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如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
•植被引入:引入适宜的植被,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进一步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土壤保水保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保水剂,改善土壤质地和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生态功能的恢复。
2. 水体修复弃渣场周围的水体往往也受到废弃物的污染,水质严重受损。
为了修复水体生态系统,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水质评估:对污染的水体进行水质评估,明确目标修复水质的指标和要求。
•污水处理工程:建立针对弃渣场周围的污水处理工程,对进入水体的废水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生物修复: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和生物介质,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定期监测:建立水体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植被恢复弃渣场的原始植被往往被破坏或消失,为实现生态恢复,我们将采取以下植被恢复措施:•植物种植: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用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包括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等。
•造林绿化:建立林带和绿化带,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和保持水源。
•植被管理:定期进行植被养护和管理,包括修剪、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野生动植物保护:合理规划和设置保护区,保护和增加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七十种减少土地污染的方法
七十种减少土地污染的方法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污染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土地污染对人类的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减少土地污染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七十种减少土地污染的方法。
一、土壤保护与修复1. 废弃地的修复。
对于已经被废弃的土地,可以通过沉积物的清除、土壤堆肥的添加以及植物恢复等方法进行修复。
2. 植物修复。
通过植被的选择和种植,可以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促进土壤的恢复和保护。
3. 土壤重金属的处理。
采用生物浸出、化学萃取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4.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助于减少土地污染的发生,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并减少土壤损失。
5. 建立土壤保护区。
通过建立土壤保护区,限制开发和污染源的扩散,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农业环保措施6.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采用有机肥料和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对土地的污染。
7. 农作物轮作。
农作物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营养,减少土地污染的发生。
8. 秸秆还田。
将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土壤健康和保护。
9. 高效农业灌溉。
采用高效农业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等,减少用水量,降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浓度。
10. 农田复种。
在农田休耕期间,进行农田复种,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污染。
三、工业排放控制11. 合理排污。
工业企业应该合理排放废水和废气,减少对土地的污染。
12. 严格环保监管。
加强环保监管,强制工业企业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生产,避免土地污染的发生。
13. 排放治理技术。
采用污水处理设备、烟尘净化器等先进排放治理技术,减少工业废弃物对土地的污染。
14. 循环经济。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土地污染的产生。
四、建筑行业减排15. 建筑垃圾处理。
严格控制建筑垃圾的排放和处理,加强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
16. 环境友好材料。
选择环境友好材料进行建筑,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修复生态措施
土壤修复生态措施概述土壤是地球上珍贵的资源之一,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土壤受到污染和退化的威胁。
为了保护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壤修复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壤修复生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有机物添加和微生物修复。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生态措施。
通过重新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改善水分保持能力,并防止土壤侵蚀。
以下是一些植被恢复的常用方法:1. 植物种植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进行种植。
这些植物应该能够适应土壤条件,抗逆性强,并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含量。
适宜的植物物种可以有效地吸收和转化污染物,促进土壤的修复。
2. 支持自然植被生长在一些情况下,对土壤进行修复的最佳方法是恢复自然植被的生长。
这可以通过保护原有植被、控制土地利用、减少开发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措施有助于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促进自然恢复过程。
3. 绿色覆盖绿色覆盖是一种将植物覆盖在土壤表面以保护和修复土壤的方法。
覆盖植物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侵蚀,还能提供有机物质和养分,改善土壤结构。
常用的绿色覆盖植物包括大豆、燕麦、甘蓝等。
有机物添加有机物添加是另一种常见的土壤修复生态措施。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机物添加方法:1. 堆肥施用将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植物残渣等经过堆肥处理后,添加到土壤中。
堆肥可以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生物炭施用生物炭是一种由植物物质经过炭化处理得到的炭质材料。
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稳定的有机质。
生物炭还具有吸附和保持养分的能力,有助于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植物废弃物添加利用植物废弃物如秸秆、稻壳等添加到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在现代社会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废弃采石场是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采石场的运营过程常常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当采石完毕后,废弃采石场则成为一块被遗弃的土地资源。
因此,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旨在恢复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并改善环境质量。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土壤修复:采石过程中,土壤被破坏,损失养分和有机质。
因此,将重点放在土壤修复上,引入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促进土壤的自然形成和植物生长。
2.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培育,可以恢复废弃采石场的植被覆盖率。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3. 水体恢复:废弃采石场常常形成湿地,这些湿地有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通过修复水体,增加湿地植被的种植和湿地的净化能力,可以改善水质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4. 生物保护:在采石场周边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划。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建立野生动植物物种数据库,以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二、废弃采石场的土地资源再利用废弃采石场虽然被废弃,但它们仍然拥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以下探索:1. 农业利用:将废弃采石场改造成农田,通过改良土壤,引入适应性强的农作物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
此外,对于一些可以利用矿渣等废弃物肥料进行种植的农作物,也可以尝试进行农田养殖。
2. 园林建设:根据采石场地貌的特点和周边环境,开展适合园林建设的活动。
可以建设花木园、休闲公园、园林景区等,改变采石场的原貌,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增加城市绿地。
3. 生态旅游:利用废弃采石场的地质特点和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
通过规划和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山地徒步、自行车运动、观鸟等,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弃土场环保的措施
弃土场环保的措施弃土场是指在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未继续使用的土石材料的集中储存地。
由于弃土场储存的土石材料大多是废弃物料,因此常常方便了土地污染的发生。
为了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回收资源,弃土场环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弃土场环保的几项措施。
弃土场生态修复弃土场的建设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生态修复就是指修复弃土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生态修复的具体内容包括植物覆盖、草复盖、树木种植等措施。
其中植物覆盖和草复盖是恢复土地土壤功能和固化土壤的关键步骤。
因为草本植物生长快,能够快速覆盖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水土保持效果。
而树木的栽植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
弃土场垃圾清理在弃土场垃圾清理方面,可以采用保洁车、手工清理等多种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
清理弃土场垃圾是环保的必要措施,因为弃土场垃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危害。
坚持弃土场垃圾的日常清理和定期清理,将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
弃土场水利工程建设在弃土场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降雨径流沉淀池、洪水拦沙坝等设施来减少弃土场对周边土地和水体造成的影响。
在储存过程中,弃土场的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垃圾会随着雨水流向下游,造成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损失。
而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雨水资源,减少洪水对周边土地的危害。
弃土场限批措施弃土场限批措施是指对弃土场的开发、建设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弃土场采取限批措施,对弃土场建设、储存、运输和处置实行从源头、过程、末端的全环节风险管控和现场监测。
这项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弃土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要求所有的建设单位和相关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确保环保措施的落实。
弃土场资源化利用在弃土场环保中,资源化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对于弃土场储存的土石材料,可以利用其再加工成砖块、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利用处置中重复利用,降低了弃土场二次污染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原材料和资源。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处矿山废弃地,在经过近20年的植被自然恢复后,目前已成为一处绿化景观区。
该废弃地在矿业开采期间,地表被破坏,土壤被污染,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为了恢复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生态修复工作。
首先,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铺设生态毯、草皮等材料,增加土壤保水、减轻水土流失的效果。
采用大量的本土植物,如红枫、冬青、金杏等树种,以及九芎、山梅花等灌木,来恢复该地区的植被覆盖。
其次,为了使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护,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限制人工干扰等。
经过长期的生态修复工作,现在这处矿山废弃地已成为南昌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区之一。
绿树成荫,花草香美,不仅提供了自然氧吧和休闲娱乐场所,还成为了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浅析工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方法
浅析工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方法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传统工业逐渐从城市中心转向城市的近郊或者边缘地带,因此在城市中留下了许多存在诸多问题的工业废弃地,带来了普遍的生态问题和的社会问题。
本文就工业废弃地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国内外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优秀案例,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工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方法。
标签:工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一、工业废弃地的概念及形成原因1.1工业废弃地的概念工业废弃地是指废弃的、未重新利用的工业用地,或是已知疑为污染的用地。
工业废弃地是与绿地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真实存在的地产,这块地产的扩展、再开发、再利用有可能会由于危害物质或者污染物的存在而变得复杂。
1.2工业废弃地的形成原因工业废弃地形成的原因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传统采矿业与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衰退,导致相关企业破产倒闭,使工业生产活动停止。
(2)经济活动推动下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地布局调整等。
二、工业废弃地产生的危害2.1景观环境遭到破坏工业生产活动的早期,一味追求经济的上涨,大多采用比较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对生态环境考虑不到位,甚至一些工业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置之不理,完全忽视。
使工业场地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地表景观变的支离破碎、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例如矿场中的矿坑、陡壁、等等。
2.2地表徑流破坏工业活动对地表径流也产生非常严重的破坏。
例如很多露天开采的煤矿,使地表植被破坏使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下渗的过程受到影响。
再之,大型的钢铁厂、冶金化工厂等场地及其工程周围需要硬化大量的土地,使之地表径流、地表下渗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工业活动的巨大扰动使工业场地内部及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质量均有所下降,随意排放的污水量超过自然承受的自净范围,影响地下水安全,威胁周围区域居民饮水安全。
2.3污染物扩散强大的工业活动加剧了地表破损的程度,地表植被的破坏使植物防尘滞尘的能力下降,季风等气候的影响加剧了工业废弃地中扬尘扩散的范围。
污染土壤修复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
污染土壤修复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污染土壤修复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工业活动、农业使用化学肥料、固体废物填埋等原因,土壤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常见问题。
修复污染土壤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案:1.生物修复:通过引入适应污染环境的植物物种,利用其吸收、降解或转移有害物质的能力来修复污染土壤。
例如,使用植物通过吸收污染物来净化土壤,这被称为植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但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有效修复。
2.修复技术组合:结合不同的修复技术,如化学物质的引进、土壤氧化还原调控、物理处理等,来加速土壤修复过程。
例如,通过添加介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到污染土壤中来增强修复效果。
3.土地利用多样化:为了实现土壤污染修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修复后的土地用于可持续利用,如建设农田、绿化景观和生态公园等。
这有助于减少对原始土地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4.土地污染管控与监测: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防控工作,制定严格的土壤污染排放标准与相关法规,确保生产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5.教育与宣传:加强公众对土壤污染修复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知,促进公众参与到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中来。
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公众养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从个人和社会层面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各异,因此需制定具体的修复和利用方案。
同时,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也是实现土壤污染修复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只有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保护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案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将被矿山开采所造成的破坏转化为具有生态功能的地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运用土壤修复、水体治理、植被恢复等相关技术手段,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案:1.土壤修复矿山废弃地通常会因开采活动而出现土壤贫瘠、无机质含量低、酸碱度失衡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通过人工添加有机肥、矿物质肥料等来提升土壤的肥力。
此外,还可以引入土壤修复剂,如生物修复剂、化学修复剂等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水体治理矿山开采活动可能会导致废弃地周围水体质量下降、水流量减少等问题。
为了治理废弃地周围的水体,可以采用适当的水源补给措施,如引水渠、水库蓄水等,以确保地区的水量充沛。
此外,对于废弃地周围的污水排放问题,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3.植被恢复植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废弃地生态恢复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来进行植被恢复。
首先,可以通过播种或移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如灌木、乔木等,以增加植被覆盖率。
其次,可以通过土壤改良等措施,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最后,可以进行植物的持续管理与维护,如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等,以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4.生物多样性保护废弃地的生物多样性往往较低,需要通过保护与引入适应性强的物种来提升。
可以通过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了解当地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分布,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适应性强、具有保护意义的物种来增加生物多样性。
例如,引入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昆虫、鸟类等,以促进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复原与稳定。
5.水土保持措施矿山开采活动往往伴随着大面积的土地破坏和水土流失。
为了减少这种损失,可以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护坡、填坑等,以稳定土壤。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固沙带、悬索网等手段,减少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壤和植被。
被污染土地的修复与再利用
被污染土地的修复与再利用引言:被污染的土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修复和再利用被污染土地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被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和再利用途径,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了解被污染土地的类型和程度1. 检测土地污染: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和化验,以确定土壤受到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2. 调查土地历史:通过查阅过去使用的记录和相关文档,了解土地的污染来源和程度。
二、修复被污染土地的方法1. 土壤剥离和堆场平整:将受污染的土壤剥离至安全深度,并确保堆场平整。
这项措施有助于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并为修复工作创造前提条件。
2.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例如,通过种植特定的植物或引入特定的微生物,在土壤中降解有机污染物。
3. 化学修复:利用化学物质来降解或稳定土壤污染物。
例如,通过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4. 物理修复:利用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减少其浓度。
例如,通过水洗、溶解或吸附等方法,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提取出来。
5. 热修复:利用高温处理或热解来分解或蒸发土壤中的污染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三、再利用被污染土地的途径1. 农业再利用:经过修复的被污染土地可以被用于农业生产,例如种植蔬菜、水果或养殖家畜。
然而,在进行农业再利用时,需要确保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低于安全标准,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无害性。
2. 工业再利用:一些修复后的被污染土地可以用于工业用途,例如建设厂房、仓库或其他工业设施。
在进行工业再利用时,需要确保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低于相关行业的标准,以防止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城市再利用:修复后的被污染土地可以用于城市建设,例如兴建公园、广场或住宅区。
在进行城市再利用时,应确保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符合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以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加强法律和监管措施1. 制定相关法规:政府应制定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污染的责任和处罚措施。
环境保护中的生态恢复方法
环境保护中的生态恢复方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系统的破坏愈发明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和实施各种生态恢复方法,旨在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中常用的生态恢复方法,包括植被恢复、湿地修复和水体净化。
一、植被恢复1.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指将农用地转为林地或草地,以恢复植被覆盖并改善生态环境的做法。
通过合理的退耕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还原为自然植被,可以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水土流失风险,改善土地质量。
2.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用适宜的树种,建立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功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增加。
3.草地恢复与保护:草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提供牧草资源等功能。
草地的恢复主要包括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天然草本植物,采用合理的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护措施,以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和恢复。
二、湿地修复1.植物修复:湿地中常见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对净化水质和改善湿地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质的植物,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并提供适宜生境给其他生物。
2.湿地水位管理:湿地水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至关重要。
适当的水位管理措施可以模拟自然水文条件,促进湿地植被和生物的恢复,并维持湿地的自然功能。
3.水体透明度的提高:湿地水体的透明度是衡量其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营养盐管理、控制污染物入侵和引入水生植物等措施,可以改善湿地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恢复。
三、水体净化1.湿地过滤:湿地过滤是一种生态工程手段,通过湿地植物和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分解、降解,从而净化水质。
湿地过滤可以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农田灌溉水处理等领域,有效改善水体污染问题。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受损的生态环境。
这些废弃物和生态破坏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废弃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废弃资源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被废弃或者暂时闲置的物质资源。
根据废弃资源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废弃物:如尾矿、废渣、废液、废气等。
2.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农膜等。
3.生活废弃物:如废旧家具、废旧电器、废纸、废塑料等。
4.建筑废弃物:如混凝土、砖瓦、木材等。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将废弃资源作为原料或者能源进行再利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1.节约资源: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降低资源的消耗。
2.减少污染: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废弃物的堆放和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3.提高经济效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可以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4.促进可持续发展: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需要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指通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控制生态破坏。
具体措施包括:1.清洁生产: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资源化利用: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指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1.废弃物分类:将废弃物进行分类,便于回收和再利用。
2.资源回收: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指对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生态效益评价:对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包括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减少等方面。
建筑拆除后的土地修复与景观绿化措施
建筑拆除后的土地修复与景观绿化措施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拆除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
无论是老旧建筑的更新,还是城市规划的调整,建筑拆除都会导致大量的废弃土地。
如何对这些废弃土地进行有效的修复和合理的绿化,是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拆除后的土地修复与景观绿化措施。
建筑拆除后,土地修复是首要任务。
在拆除过程中,往往会留下大片的裸露土地,这些土地若不及时加以修复,会对城市整体美观和环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土地修复包括清理、平整、排水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拆除废墟进行清理,包括清除建筑残留物、废弃物和污染物。
其次,对于不平整的土地,请平整土地表面,使之平整、无突出的部分。
最后,考虑到排水问题,需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建设,以防止雨水积聚和防洪。
土地修复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景观绿化的工作。
景观绿化对于城市的美观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景观绿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地的性质和周边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
首先要考虑的是土壤性质和水分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植物。
其次,要充分利用先前的基础设施,例如利用旧建筑的基础构造进行植物种植,或者在废墟上搭建绿化设施,例如花坛、花架等。
再次,要注意景观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孤立的景观点,可以进行规划设计,将绿化区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景观廊道或绿色走廊。
最后,要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及时修剪植物,清除杂草,确保景观的整洁和美观。
除了绿化,还可以考虑在拆迁后的土地上进行其他形式的修复和利用。
例如,在土地上设置公共休闲场所,如儿童游乐场、健身区等,为周边居民提供放松和活动的场所。
此外,还可以建设一些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或商业区,以提升地区的整体功能和价值。
在进行建筑拆除后的土地修复和景观绿化措施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进行绿化和修复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动物,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要注重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措施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措施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修复:修复矿山废弃地的土壤质量。
这可能包括土地平整、植被覆盖、肥料添加、土壤增加等措施,以恢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水资源修复:修复因矿山活动而受到破坏的水资源。
包括修复水体的水质、恢复湿地、清除浸泡在废弃地下的废水等措施。
3. 植被修复:通过植物种植来恢复矿山废弃地的植被覆盖。
选择具有耐盐碱、耐旱、抗风蚀等特性的植物,帮助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和防止土壤侵蚀。
4. 生物多样性修复:通过引入和保护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增加矿山废弃地的生物多样性。
这可能包括采取措施,如人工筑巢、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生态保护通道等。
5. 废物处理和再利用:处理和处置矿山废弃物,如废石料、废水、尾矿等,并寻找废弃物的再利用途径,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监测和评估,以评估修复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监测和评估可以包括土壤质量、水质、植被覆盖、动植物物种等方面的指标。
综合使用这些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有效地恢复矿山废弃地的生
态环境,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矿山废弃地的可持续利用。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指对于矿山废弃地进行环境恢复和生态重建的过程。
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进行,大量的矿山废弃地形成了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
因此,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地下和地上的生态系统,并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状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1.土壤修复矿山开采后,地表土壤被破坏和剥离,失去了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因此,土壤修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土地复垦和土壤修复剂的应用。
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以及微生物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其水分保持能力和透气性。
土地复垦是指通过重新铺设和整理土壤,使其恢复原有的地貌特征和功能。
土壤修复剂如石灰、石膏等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稳定性。
2.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通过引入适应能力强的特定植物和动物群落来恢复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系统。
这些特定植物和动物能够耐受矿山废弃地的极端环境条件,并促进土壤的形成和植被的建立。
植物修复是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种植草本植物、耐旱植物和固氮植物来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土壤肥力。
植物修复还可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与此同时,动物修复如鸟类、昆虫和微生物的引入和培育也可以促进废弃地的生态复苏。
3.水体修复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水体被开采活动所污染,导致水质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体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常见的水体修复技术包括湿地修复、入渗补给和人工湿地的建设。
湿地修复是通过恢复湿地的水文环境和湿地植被来改善水体的净化和水质改善能力。
入渗补给是将处理过的水再注入地下水系统,以恢复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
人工湿地的建设可以通过筑坝、低围护堤和湿地植物的种植来改善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包括土壤修复、生物修复和水体修复。
矿山生态修复矿区废弃土地整治程序
矿山生态修复矿区废弃土地整治程序矿区废弃地土地整治的实施程序是挖填方T土地平整一覆土。
实际上就是再塑土体的过程。
拾填方工程主要是对影响行洪排水、交通以及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些渣体进行开挖、疏浚,对一些需要放坡的挖方、填方坡体需要进行开挖放坡。
对一些由于开采形成的陡峭岩体或是大型露天开采坑在进行植被恢复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填方作业。
对于终了采坑、大规模深凹塌陷或其较深的挖损地貌,填方过程中极易出现滑坡,造成伤亡事故,需进行必要的特殊处理。
平整工程挖填方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对堆垫场地进行整平。
整平一般不止一次,需要多次,包括粗平整和细平整。
L粗平整工程按设计标高或整平基准线,确定挖、填运向、运输量和作业方法的,可分为全面成片平整、局部平整、阶地式平整。
平整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简易落堆法。
即在堆体停止均匀沉降后,将堆体高度降低,并达到设计整平标高。
最常用的办法是先在堆体周边开挖堑沟,并将表土堆置在沟夕M则,挖沟工程量略等于落堆量,然后用推土机把设计标高以上岩石推人周边堑沟,此法宜于中小堆垫地貌的整平。
拉台阶落堆法。
对于有运输条件的开采系统,外排土场构形较平坦,整平工程主要是整坡和拉台阶,即利用放缓坡度,自上而下整成台阶状。
2、细整平工程细平整包括修坡、作梯地和其它地面工程,尤其是地形破碎、坡度较陡的矿山废弃地工程量大,且工程要求比粗整平更严格。
细致整平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土体再塑,而且要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再塑土体安全,考虑防渗、排水等以避免滑坡的产生。
细致整平应根据不同再塑地貌和粗整平后的状况来确定。
整形工程属于细整平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地块、田畦和梯田等。
覆土工程土地整平和整形工程结束之后,即可选择素土填料,依据一定施工程序进行铺覆,最好覆熟表土。
其次是生土 ,实在没取土条件使用易风化物。
废弃土地修复与再利用
废弃土地修复与再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迅猛,大量土地被开发和利用,而一些地区却由于各种原因变得废弃起来。
这些废弃土地对环境和城市的美观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废弃土地的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废弃土地修复与再利用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废弃土地的修复是指将废弃土地恢复到其自然状态或可再利用的状态。
当土地因污染、破坏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再继续开发时,修复成为收拾残局的重要一环。
修复的主要方式有物理清理、化学处理和生物修复等。
物理清理是指通过清除废弃物和残留物,恢复土地的原有结构和形态。
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物质和技术手段,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以降低土壤的污染程度。
同时,生物修复则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作用,修复或降解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
其次,废弃土地的再利用是指将修复后的土地投入新的用途或功能。
再利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价值和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利用的方式有多种,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例如,将废弃的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重建商业中心,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或者将废弃矿区改造成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并创造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以将废弃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种植粮食或养殖畜禽,为当地提供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
为了有效地实施废弃土地的修复与再利用,需要综合考虑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废弃土地的修复和再利用过程。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废弃土地修复的资金投入,并组织相关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和实施。
其次,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
在进行工业和农业生产时,企业要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污染。
另外,社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意识,提高对废弃土地再利用的认识和支持。
废弃土地的修复与再利用不仅对城市环境有积极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带来诸多益处。
首先,修复和再利用废弃土地能减少城市用地的需求,节约资源并降低土地开发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弃土地如何做生态修复废弃土地的成因和主要类型(一)废弃土地的成因辨析废弃土地,又称废弃地,是指因采矿、工业和建设活动挖损、塌陷、压占(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压占)、污染及自然灾害毁损等原因而造成的不能被直接利用或严重功能退化的土地。
据相关文献,截至目前,我国至少有1000万公顷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尚待复垦,且每年新增废弃地超过25万公顷(夏珺,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7)。
国外文献中的废弃地,主要指棕地,除法国之外,大多数国家仅限于城市区域的空置、废弃、被污染的土地,包括被毁坏的工业用地、旧的商业建筑以及其他产业用地,突出污染的土地。
可见,中国废弃地的内涵比国外的棕地概念要广泛很多。
废弃地的概念与闲置土地不同,后者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在农村土地闲置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抛荒,既某块农田已经闲置半年以上而未得到利用;另一种是农村宅基地的空置。
废弃地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赵文廷等,2018;张丽芳等,2010):!1)自然成因的废弃地。
主要指地质灾害、洪涝、干旱等自然因素所损毁或功能严重退化的土地,包括崩塌型废弃地、滑坡型废弃地、泥石流型废弃地、流水型废弃地、地裂缝型废弃地、地面塌陷型废弃地、地面沉降型废弃地、火山型废弃地、盐渍化型废弃地、洪涝型废弃地、干旱型废弃地、冰川型废弃地、冻害型废弃地、地球化学型废弃地、地球物理型废弃地等。
2)人工成因的废弃地。
是指由人类活动(包括生产、生活和各类工程建设)而损毁、抛弃或功能严重退化的土地,按活动结果划分为挖损型废弃地、人工堆积型废弃地、污染型废弃地、建设型废弃地和抛弃型废弃地。
后者如农村长期闲置而不再居住的宅基地等。
(二)废弃土地的主要类型鉴于中国现阶段的土地问题是资源的硬瓶颈约束,加强内涵挖潜是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从这一角度看,废弃地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1)矿山废弃地。
它是指在采矿活动中被破坏、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滞留土地由于受采矿活动的剧烈扰动,不但丧失天然表土肥力,而且还经常有持久而严重的污染问题。
矿山开采造成的占用或破坏土地的情况主要有:露天开采挖损土地、尾矿场、废石场(排土场)压占土地,矿山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道路等占用土地。
据统计,全国因采矿累计占用土地约586万公顷,破坏土地157万公顷,且每年仍以4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周连碧等,2010)。
根据矿山类型不同,矿山废弃地主要有以下类型:①煤矿废弃地。
排土场、沉陷区、煤矸石堆放场、开采坑、道路等。
②金属矿区废弃地。
尾矿库、低品位废弃矿石的堆放场、开采坑等。
③非金属矿废弃地。
贫瘠废弃场地、道路砖瓦厂等取土后的场地等。
;2)污染废弃地。
它是指因受到采矿或工业废弃物或农用化学物质等侵蚀、污染而废弃的土地。
主要有重金属污染废弃地、有机物污染废弃地和固废物污染废弃地等3种类型,可见本章上一节详述。
3)灾害废弃地。
它是指应受自然灾害影响而废弃的土地。
主要有:①气象灾害废弃地。
如干旱、暴雨、洪涝、台风等造成的废弃地。
②地质灾害废弃地。
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造成的废弃地。
③海洋灾害废弃地。
如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废弃地。
④生物灾害废弃地。
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
4)空置废弃地。
它是指不动产长期空置而不主动使用的废弃地,主要可以分为城市空置废弃地和乡村空置废弃地。
对于大量空置而准备出租的土地,是一种空置地,暂不宜列入空置废弃地,通常也不存在生态修复的问题。
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宅基地制度本身的设计和运行缺陷、监管的不到位与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因素,造成大量的农村宅基地和房屋闲置,并且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和比例。
这种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对中国耕地的有效保护粮食安全的实现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是现阶段中国空置废弃地的主要类型。
根据中国科学院2013年的估算,全国宅基地总共约有亿亩,而空置的约有亿亩,几乎占到了四成。
在上述主要废弃地的类型中,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在本书第三章中已有专门阐述,污染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在本书第五章第四节中也有专门阐述,城市中大部分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也主要属于污染废弃地的生态修复范畴,因此本章下文主要讨论灾害损毁废弃地和农村废弃宅基地的生态修复问题。
《灾害毁损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一)灾害毁损废弃地的修复方法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最多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有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8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78~2016年,平均每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275万公顷,最低年份为2177万公顷,最高年份达5547万公顷(图5-1)。
对于灾害毁损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主要采取工程修复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对废弃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本底进行恢复,建立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表层和深耕层,核心是土壤建造。
灾害毁损废弃地的土壤建造即建造土壤,它是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采取适当的土地整理施工工艺,并应用物理、化学或生态措施,对损毁废弃地建造一个更加适宜的土壤剖面和综合土壤肥力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土壤的内部结构和环境质量,恢复并提高土壤的质量水平。
土壤建造的目的是快速培肥土壤,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
因此,土壤建造首先必须明确以土壤学原理为基础,包括土壤发生学、土壤形态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等理论基础。
此外,土壤建造还涉及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农学、林学、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地球化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
{(二)土壤剖面建造的技术和工艺1.土壤剖面建造的技术要点不同土壤具有各自特有的剖面结构和诊断层次,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特性,使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水平、适宜性和生产力,是土地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例如有效土层厚度,对于多年生作物来说,最佳土层厚度为150厘米以上,临界厚度约为75厘米;块根类作物的最佳土层厚度为75厘米以上,临界值为50厘米左右;谷类作物要求较低,最佳土层厚度为50厘米以上,临界值为25厘米。
土壤剖面建造,就是指采用合理科学的农地整理工艺和剥离、堆垫、贮存、回填等建造工艺,构造一个适宜土壤剖面发育和植物生长的土壤剖面层次、土壤介质和土壤物理化学环境。
它是土壤建造的核心内容,也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
只有建造一个土壤肥力因素发展的土壤剖面,才有可能以较小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质量,达到土壤建造的目的和效果。
也只有建造一个适宜的土壤构造、土壤垒结、土壤结构、土壤组成等土壤基础物理环境,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适合作物生长的微生物繁殖的水分、养分、通气、热量等土壤肥力特性。
因此,土壤剖面建造是构成土壤建造成败与效益高低的关键,也是土壤建造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土壤剖面建造在热力学上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换句话说,当一种土壤剖面建造好以后,若发现其并不适宜农业耕作而需要重新建造土壤剖面时,土壤内部或环境必发生性质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此,必须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才能建造良好的土壤剖面。
经作者团队的研究认为,土壤剖面建造必须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1)土壤剖面建造必须综合考虑区域各成土因素对重建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不仅要求不能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障碍层次,也不能有潜在的能形成障碍因素的层次存在。
2)土壤剖面和地质剖面是密切联系的,地质剖面是土壤剖面的依托。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如果土壤剖面和地质剖面均受到扰动,则土壤剖面建造不仅仅是地表土壤层次的建造,还必须涉及地质剖面的重建和地貌景观的重塑,以保持景观的稳定性,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土壤剖面中的各个层次,如水田土壤中的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是一个完整的序列和统一体,有其客观规律性和严格的内在联系性。
例如稻田犁底层的适度发育,既有利于稻田托水保肥,又有利于土体内正常的物质更新。
在土壤剖面建造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有良性土壤剖面的有机组合和整体性。
4)复土的厚度必须满足农作物生长所要求具有的土层厚度。
若复土场地原为不易透水的土质基层,复土厚度一般为~米;若复土场地原为岩石的基层,复土厚度一般为~米。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复土厚度小于米,土层较薄,不易保持水分,抗旱能力很低。
种植小麦所需的复土厚度保持米左右比较适宜。
5)为了使新整理的农田获得高产,必须在底土上铺敷足够数量的耕作土壤(熟土)。
土地整理过程中,如果能保存原有耕地上70%~80%的耕作土壤,比完全打乱土层没有保住耕作土壤的新整农田,要多收50%以上的粮食。
土层不乱,产量不变,土层一乱,产量减半,所以在新整理的土地上加铺米以上的肥沃耕土,是保证灾害毁损废弃地质量的关键所在。
,6)新整理的农田,第一次浇灌后有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所以在计算复土厚度时,应当考虑复土加厚的因素。
调查表明,复土厚度在~米的,加厚5%;复土厚度在~米的,加厚10%;复土厚度在米以上的,加厚15%;复土厚度超过米的,应采用水力冲填的方法进行施工。
7)新整理的农田在进行耕种前,还必须对它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整理田面、增施肥料等。
施用一部分黑矾后,可以加快生土的熟化,多施用秸秆肥和灰渣肥,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透水、通风性能。
不同的土壤类型应施不同的肥料,如北方在沟地中整理,沟地农田发阴发凉,就多施骡马粪等热性肥料;如在梁地中整理,梁地地性热,就多施猪粪等冷性肥料。
2.土壤剖面建造的工艺流程在灾害毁损废弃地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土壤剖面建造,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尚未见对建造工艺流程的研究。
经对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安徽等地的调查表明,对于以水田为利用方式的农田修复,其工艺流程如图5-2所示。
1)砌筑施工道路。
以便施工机车运行。
.2)剥离部分剩余的耕作层土壤,全部加以收集,贮存于整理场地周围。
必要时用塑料布遮盖,避免暴雨冲刷而使土壤大量流失。
3)按设计要求平整土地。
即根据不同地形坡度,因地制宜地整治成不同规格的耕作地块。
4)田块基层处理。
对于填土地块,要用推土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推平、压实,使其形成具有较好防渗、防漏性能的隔离层。
整个基础垫层应有1%~2%的平整坡度。
5)耕层土壤回填。
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农田的耕作能力,还必须在整理场地的垫层之上,将原先存放起来的部分耕作土层,全部运送原地进行回填。
这一回填耕作土壤的作业,称之为“复土”。
当复土厚度米以下时,工作量不大,运来的耕作土壤可以直接回填到垫层上,复土厚度大于米时,运来的土壤可能一部分是熟土,大部分是生土,这时复土工作就要分阶段进行,做到先填生土,后填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