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土地如何做生态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弃土地如何做生态修复
废弃土地的成因和主要类型
(一)废弃土地的成因辨析
废弃土地,又称废弃地,是指因采矿、工业和建设活动挖损、塌陷、压占(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压占)、污染及自然灾害毁损等原因而造成的不能被直接利用或严重功能退化的土地。据相关文献,截至目前,我国至少有1000万公顷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尚待复垦,且每年新增废弃地超过25万公顷(夏珺,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7)。国外文献中的废弃地,主要指棕地,除法国之外,大多数国家仅限于城市区域的空置、废弃、被污染的土地,包括被毁坏的工业用地、旧的商业建筑以及其他产业用地,突出污染的土地。可见,中国废弃地的内涵比国外的棕地概念要广泛很多。废弃地的概念与闲置土地不同,后者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在农村土地闲置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抛荒,既某块农田已经闲置半年以上而未得到利用;另一种是农村宅基地的空置。废弃地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赵文廷等,2018;张丽芳等,2010):
!
1)自然成因的废弃地。主要指地质灾害、洪涝、干旱等自然因素所损毁或功能严重退化的土地,包括崩塌型废弃地、滑坡型废弃地、泥石流型废弃地、流水型废弃地、地裂缝型废弃地、地面塌陷型废弃地、地面沉降型废弃地、火山型废弃地、盐渍化型废弃地、洪涝型废弃地、干旱型废弃地、冰川型废弃地、冻害型废弃地、地球化学型废弃地、地球物理型废弃地等。
2)人工成因的废弃地。是指由人类活动(包括生产、生活和各类工程建设)而损毁、抛弃或功能严重退化的土地,按活动结果划分为挖损型废弃地、人工堆积型废弃地、污染型废弃地、建设型废弃地和抛弃型废弃地。后者如农村长期闲置而不再居住的宅基地等。
(二)废弃土地的主要类型
鉴于中国现阶段的土地问题是资源的硬瓶颈约束,加强内涵挖潜是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从这一角度看,废弃地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矿山废弃地。它是指在采矿活动中被破坏、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滞留土地由于受采矿活动的剧烈扰动,不但丧失天然表土肥力,而且还经常有持久而严重的污染问题。矿山开采造成的占用或破坏土地的情况主要有:露天开采挖损土地、尾矿场、废石场(排土场)压占土地,矿山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道路等占用土地。据统计,全国因采矿累计占用土地约586万公顷,破坏土地157万公顷,且每年仍以4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周连碧等,2010)。根据矿山类型不同,矿山废弃地主要有以下类型:①煤矿废弃地。排土场、沉陷区、煤矸石堆放场、开采坑、道路等。②金属矿区废弃地。尾矿库、低品位废弃矿石的堆放场、开采坑等。③非金属矿废弃地。贫瘠废弃场地、道路砖瓦厂等取土后的场地等。
;
2)污染废弃地。它是指因受到采矿或工业废弃物或农用化学物质等侵蚀、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主要有重金属污染废弃地、有机物污染废弃地和固废物污染废弃地等3种类型,可见本章上一节详述。
3)灾害废弃地。它是指应受自然灾害影响而废弃的土地。主要有:①气象灾害废弃地。如干旱、暴雨、洪涝、台风等造成的废弃地。②地质灾害废弃地。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造成的废弃地。③海洋灾害废弃地。如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废弃地。④生物灾害废弃地。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
4)空置废弃地。它是指不动产长期空置而不主动使用的废弃地,主要可以分为城市空置废弃地和乡村空置废弃地。对于大量空置而准备出租的土地,是一种空置地,暂不宜列入空置废弃地,通常也不存在生态修复的问题。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宅基地制度本身的设计和运行缺陷、监管的不到位与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因素,造成大量的农村宅基地和房屋闲置,并且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和比例。这种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对中国耕地的有效保护粮食安全的实现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是现阶段中国空置废弃地的主要类型。根据中国科学院2013年的估算,全国宅基地总共约有亿亩,而空置的约有亿亩,几乎占到了四成。
在上述主要废弃地的类型中,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在本书第三章中已有专门阐述,污染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在本书第五章第四节中也有专门阐述,城市中大
部分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也主要属于污染废弃地的生态修复范畴,因此本章下文主要讨论灾害损毁废弃地和农村废弃宅基地的生态修复问题。
《
灾害毁损废弃地的生态修复
(一)灾害毁损废弃地的修复方法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最多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有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8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78~2016年,平均每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275万公顷,最低年份为2177万公顷,最高年份达5547万公顷(图5-1)。对于灾害毁损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主要采取工程修复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对废弃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本底进行恢复,建立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表层和深耕层,核心是土壤建造。
灾害毁损废弃地的土壤建造即建造土壤,它是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采取适当的土地整理施工工艺,并应用物理、化学或生态措施,对损毁废弃地建造一个更加适宜的土壤剖面和综合土壤肥力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土壤的内部结构和环境质量,恢复并提高土壤的质量水平。土壤建造的目的是快速培肥土壤,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因此,土壤建造首先必须明确以土壤学原理为基础,包括土壤发生学、土壤形态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等理论基础。此外,土壤建造还涉
及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农学、林学、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地球化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
{
(二)土壤剖面建造的技术和工艺
1.土壤剖面建造的技术要点
不同土壤具有各自特有的剖面结构和诊断层次,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特性,使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水平、适宜性和生产力,是土地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例如有效土层厚度,对于多年生作物来说,最佳土层厚度为150厘米以上,临界厚度约为75厘米;块根类作物的最佳土层厚度为75厘米以上,临界值为50厘米左右;谷类作物要求较低,最佳土层厚度为50厘米以上,临界值为25厘米。
土壤剖面建造,就是指采用合理科学的农地整理工艺和剥离、堆垫、贮存、回填等建造工艺,构造一个适宜土壤剖面发育和植物生长的土壤剖面层次、土壤介质和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它是土壤建造的核心内容,也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只有建造一个土壤肥力因素发展的土壤剖面,才有可能以较小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质量,达到土壤建造的目的和效果。也只有建造一个适宜的土壤构造、土壤垒结、土壤结构、土壤组成等土壤基础物理环境,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适合作物生长的微生物繁殖的水分、养分、通气、热量等土壤肥力特性。因此,土壤剖面建造是构成土壤建造成败与效益高低的关键,也是土壤建造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土壤剖面建造在热力学上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换句话说,当一种土壤剖面建造好以后,若发现其并不适宜农业耕作而需要重新建造土壤剖面时,土壤内部或环境必发生性质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必须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才能建造良好的土壤剖面。经作者团队的研究认为,土壤剖面建造必须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
1)土壤剖面建造必须综合考虑区域各成土因素对重建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不仅要求不能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障碍层次,也不能有潜在的能形成障碍因素的层次存在。
2)土壤剖面和地质剖面是密切联系的,地质剖面是土壤剖面的依托。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如果土壤剖面和地质剖面均受到扰动,则土壤剖面建造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