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药酸碱性
了解中药的四性、五味
![了解中药的四性、五味](https://img.taocdn.com/s3/m/25c6c1b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1.png)
了解中药的四性、五味
中药的四性又称四气,是指中药可以分为
寒、热、温、凉四种属性。
寒凉药
通常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等作用,能够治疗热证的药物。
温热药
通常具有散寒、温里、助阳的作用,能够治疗寒证的药物。
平性药
不论是寒证或热证均可以服用的药物。
注:
寒凉太过容易损伤阳气。
温热太过容易损伤阴液。
中药的五味,是指中药可以分为酸、苦、
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除此以外,另有
淡味与涩味。
辛味
具有发散解表,活血行气的作用,用于外感表证,以及气滞血瘀等证。
注:辛味太过易耗气伤阴。
甘味
具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以及缓急止痛的作用,用于体虚,拘急疼痛以及中毒等证。
注:甘味太过易滋腻助湿而妨碍消化。
酸、涩味
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自汗盗汗、久咳久泻、遗尿遗精、崩漏、带下等证。
注:酸、涩味太过易收敛痰湿邪气。
苦味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降逆下气.坚阴益阴等作用,用于湿热证以及阴虚火旺等证。
注:苦味太过易伤津败胃。
咸味
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用于痞块硬满、大便燥结等证。
注:咸味以太过易伤血动血。
淡味
具有渗淡利湿的作用,用于水湿停聚、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注:淡味太过易渗湿利水而伤津。
认识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与滋味相关,但更是中药药效的总结
![认识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与滋味相关,但更是中药药效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fb6bd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c.png)
认识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与滋味相关,但更是中药药效的总结中药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工具,而在中药理论中,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效理论的基础。
所谓性,即寒、热、温、凉、平五性,指的是药物的寒热属性;而味,则是指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
中药的五味和中药的真实味道之间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等,更多的是对中药功能的一个描述,即酸味药具有收敛作用;苦味药具有泻热作用、坚阴作用;甘味药具有滋补、缓和作用;辛味药具有发散作用;咸味药则具有软坚散结、补肾作用等。
下面,就具体地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的“五味”。
酸味药酸味药的功能特点,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比如说固表收敛止汗的五味子;可以涩精止遗精的山茱萸;可以敛肺止咳的乌梅;可以收敛止泻的五倍子;可以固崩止带的赤石脂等,其药味都是酸味。
另外,有时候有的中药还说具有涩味,所谓涩味和酸味,药效类似,都是具有收敛作用。
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可以适当食用酸味药;而春季,要少用酸味药,因为秋冬季节自然界的趋势是收藏,所以服用酸味药就有利于收敛、收藏;而春季需要发散、升阳,所以酸味药要少用。
苦味药苦味药,具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所谓泄,是指苦味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能够清泻止逆、泻下通便;而能燥,则是指能够清热燥湿;能坚,则是指能坚阴,也就是保护阴精,因为热邪会伤阴,而苦味药可清热以保阴。
这类的药物,如黄连、黄芩、栀子、黄柏、连翘、大黄、葶苈子等。
但是苦味药由于大部分都是寒性的,所以如果常吃,就会有伤胃气的副作用。
所以中医认为苦寒药物只能短时使用,不能长期用,否则会导致食欲不振等问题。
甘味药具有甘味的药物,大多具有滋补作用,缓和药性、缓解止痛等作用。
比如说甘草、蜂蜜、大枣、人参、饴糖、绿豆等。
虽然说甘味药能够滋补,但是甘味药吃得太多,反而会导致脾气壅滞,而出现食欲不振等问题,这就是中医所谓的滋补药物的“滋腻”副作用。
所以,甘味药虽然都是滋补的,但是也不能长期、大量的使用。
人参,何首乌,熟地这些中草药是酸性还是碱性?
![人参,何首乌,熟地这些中草药是酸性还是碱性?](https://img.taocdn.com/s3/m/f33dd5e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1.png)
人参,何首乌,熟地这些中草药是酸性还是碱性?1、人参:中药作用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
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
功效:温补。
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
白参(糖参):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高丽参,用沸水烫煮片刻,浸糖汁中,然后晒干。
功效:性最平和,效力相对较小,适用于健脾益肺。
生晒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参须:以红参须为多见,性能与红参相似,但效力较小而缓和。
野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很少用。
2、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
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
3、茯苓[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4、白术【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5、熟地功效: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
6、【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7、当归【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酒当归活血通经。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8、川芎【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碱性中药材有哪些
![碱性中药材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dcb8a4e9b6648d7c1c74643.png)
碱性中药材有哪些近年来经常听说酸性体质、碱性体质,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碱性体质要好很多,很多酸性体质是诱发严重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平时生活当中,使用一些碱性中药材来调理身体,对健康也是比较重要的,这方面的中药材也是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有何首乌,黄芪,人参等等。
蔬菜类的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番茄,西葫芦,萝卜,芹菜等等。
★碱性中药材有哪些1、属于温性的碱性中草药有:何首乌、砂仁、冬虫夏草、桂花、川芎、黄芪、人参、当归、肉苁蓉、杜仲、白术。
2、属于热性的碱性中草药有:肉桂。
3、属于寒性的碱性中草药有:石斛、芦根。
4、属于凉性的碱性中草药有:菊花、薄荷、地黄、白芍、西洋参、沙参、决明子。
5、属于平性(比阴阳,比阳阴)的碱性中草药有:黄精、天麻、党参、茯苓、甘草。
★碱性食物有哪些1、蔬菜类莼菜、马齿菜、蕺菜(鱼腥草)、蕹菜、番茄、佛手瓜、西葫芦、葫芦瓜、瓠瓜、甜瓜(香瓜)、哈密瓜、西瓜、菜瓜、竹笋、海带。
莲藕、魔芋、慈菇、粉葛、甜菜(紫菜头)、萝卜、苤蓝、旱芹、苋菜、茄子、莴苣(莴笋)、茭白、苦瓜、油菜、菠菜、蘑菇、生菜、菜花、金针菇、冬瓜、黄瓜、丝瓜等等。
2、水果类碱性的水果主要有猕猴桃、柿子、桑葚、无花果、甘蔗、香蕉、荸荠。
梨子、枇杷、橙子、柑子、芒果、罗汉果、苹果。
葡萄、山楂、石榴、木瓜、龙眼(桂圆)、槟榔、橘子、荔枝、柠檬、桃子、樱桃。
3、坚果类属于强碱性的坚果主要有黄豆、栗子、杏仁、核桃、松子等等,一般来说,坚果都属于碱性食物,日常生活中常吃坚果,对身体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4、饮料类碱性饮料主要有茶叶、葡萄酒、豆浆、蜂蜜、咖啡等等。
一些加工而成的果汁类饮料更不用说了,水果是碱性的,出来的果汁自然也是碱性的。
常见中药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五行属性](https://img.taocdn.com/s3/m/6c02286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9.png)
常见中药五行属性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被广泛应用于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药物特性的解释和分析。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中药也被赋予了相应的五行属性。
了解中药的五行属性,对于合理用药、配方以及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具有木属性的中药。
在中药中,如白芍、薄荷、青皮等都被认为具有木的特性。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
它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
肝在五行中属木,白芍的作用主要针对肝脏,具有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的功效,体现了其木属性的特点。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
它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作用。
薄荷的疏散、生发之性,与木的生长、舒展特性相契合。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青皮善于疏理肝气,破除肝郁气滞,这与木的条达之性相符。
接下来是火属性的中药。
像肉桂、附子、干姜等都属于此类。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等功效。
它能振奋人体阳气,犹如火之温热,为人体提供热能。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附子的回阳救逆作用十分强大,对于阳气虚脱之人,能迅速挽回阳气,如同火之烈烈,驱散阴霾。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作用。
干姜能温暖中焦脾胃,驱散寒邪,体现了火的温热之性。
土属性的中药中,常见的有白术、茯苓、山药等。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它能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就像土地滋养万物一样。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茯苓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使脾土得以健运。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山药性质平和,能滋养脾胃,为脾胃提供滋养和支持,体现了土的敦厚、滋养之性。
金属性的中药,例如百合、麦冬、沙参等。
认识中药酸碱性
![认识中药酸碱性](https://img.taocdn.com/s3/m/a4003523ccbff121dd3683ab.png)
认识中药酸碱性人体有自然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但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富裕,普遍吃的过好,导致营养过剩。
这种饮食结构,属于酸性食品偏多,更应注意增加碱性食品的摄入量,以中和因酸性食品摄入过多带来的酸性代谢物质,才能保持生理上的酸碱平衡。
同时,对于营养缺乏的人群,特别是贫困地区,主要表现为矿微元素缺乏或蛋白摄入不足,这种情形,需要补充均衡的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特别是补充矿微营养含量丰富同时蛋白质充足的食品(如螺旋藻食品)。
在不超标的情况下,人体可自我调节体液的酸碱度,调节酸碱平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
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一旦体液酸碱增高,呼吸就会加快,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2肾的排泄作用。
体液酸性时,经肾可使酸性尿从小便中排出。
3肝的中和作用。
肝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氨,当体内酸过剩时,血管扩张;偏碱时,血管收缩,从而使酸碱中和变为中性。
人如果体质呈现酸性化,那么得肿瘤糖尿病等众多疾病的概率非常大!因此要非常重视自己身体的酸碱性!我们来看看常见的中药是属于酸性还是碱性呢?(1)属于温性的碱性食物有:何首乌、砂仁、冬虫夏草、桂花、川芎、黄芪、人参、当归、肉苁蓉、杜仲、白术。
(2)属于热性的碱性食物有:肉桂。
(3)属于寒性的碱性食物有:石斛、芦根。
(4)属于凉性的碱性食物有:菊花、薄荷、地黄、白芍、西洋参、沙参、决明子。
(5)属于平性(比阴阳,比阳阴)的碱性食物有:黄精、天麻、党参、茯苓、甘草。
那到底哪里可以买到“纯度好、价格便宜、新虫草”的冬虫夏草,建议一:可以到药材公司看看,当然了,人家的价格不会有便宜的,或许比专卖店、商场、药店等能省几千块钱或者一万左右吧,这个建议只是可以给你节省些时间罢了,其它的都是心里没底的;建议二:方便的话上上网多搜索虫草方面的信息,在内地也有很多个人运作虫草生意的,他们主要也就是寻求供货点,这种里头有物美价廉的虫草,但多问问具体的,去尝试的看看,也许有新的收获;建议三:如果你更方便的话,专门跑一趟产地,看看牧民们的虫草,人家那才是头道货,但前提是有个产地的熟人,可靠点的,或者你可以直接让他拿货,可以给你省不少钱啊。
中药五味的认识
![中药五味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b36ab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9.png)
中药五味的认识
中药的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具体介绍如下:
1.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
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比如紫苏叶、木香等。
2.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滋补性药物及调和药性、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如甘草、大枣等。
3.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如乌梅、五味子等。
4. 苦味有泄和燥的作用。
一般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的药物多具有苦味,如黄柏等。
5. 咸味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
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如芒硝等。
除五味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以合五行配属关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认识并了解五味中药的药效心得内容
![认识并了解五味中药的药效心得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cadedf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c.png)
认识并了解五味中药的药效心得内容五味中药,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特色,是中药药材中的核心成分。
自古以来,信奉五味归经的医生们通过观察身体的反应,掌握了药物的使用规律,从而在临床治疗上大有所成。
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来对五味中药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些关于五味中药的药效心得。
第一步,辨认草药的性味中药的性味是指药物在人体内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是药性的本质表现。
我们在选择和使用中药时,首先要了解草药的性味特性。
五味中草药中有辛、苦、甘、酸、咸五种味道。
辛、苦为寒性,甘、酸为温性,咸为寒凉时温热时;其中温性味道的中药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利水等,寒性味道的中药可以清热解毒、止咳降火等。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草药对于不同的病症,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草药。
在中医理论中,不同的草药可以互相搭配,形成一个个的药方,用以针对不同的疾病。
对此,我们需要了解每种草药的功效和最佳搭配形式。
例如麻黄和石膏可以一起搭配使用以清热解毒、通窍除热;金银花、绿茶和薄荷可以一起搭配使用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第三步,配置药方在选择了好的草药之后,我们需要按照药方进行配置。
药方是指由不同的草药组成的特定比例配方,根据疾病的不同要求,使用不同的草药配方。
药方的制作需要特别精确,否则可能会导致药效不彰或者反效果。
在配置药方时,我们需要重点考虑草药的质量、数量和时间的搭配。
第四步,使用中药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草药的性味特性来选择使用的方式。
例如,寒性草药可以用煎汤的方式进食,通过温暖来减少寒性约束;而付血瘀的药物可以外用、采用熏蒸或隔水璨热敷的方式使用,促使草药快速吸收及效果显著。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药物的量和质量,还要根据体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
五味中药的药效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对于草药的认识与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药的药效,从而更好地使用中草药。
在使用草药时,我们应该注重时间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周密性,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常见的碱性中草药有哪些:这些你认识吗
![常见的碱性中草药有哪些:这些你认识吗](https://img.taocdn.com/s3/m/f49e45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c.png)
常见的碱性中草药有哪些:这些你认识吗食物有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同样中药也分酸性和碱性,酸性中药不宜与碱性西药合用。
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常见的碱性中草药吧。
碱性的中草药1、属于温性的碱性中草药有:何首乌、砂仁、冬虫夏草、桂花、川芎、黄芪、人参、当归、肉苁蓉、杜仲、白术。
2、属于热性的碱性中草药有:肉桂。
3、属于寒性的碱性中草药有:石斛、芦根。
4、属于凉性的碱性中草药有:菊花、薄荷、地黄、白芍、西洋参、沙参、决明子。
5、属于平性(比阴阳,比阳阴)的碱性中草药有:黄精、天麻、党参、茯苓、甘草。
平衡人体的酸碱度的方法1、饮食调整人体的酸碱性如果你本身是酸性体质,那么,就应该吃一些碱性的食物来平衡,反之,如果你是碱性体质就需要吃一些酸性食物来调节。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酸性食物有火腿、鸡肉、牛肉、蛋黄、花生、白米、啤酒、巧克力、泥鳅以及文蛤等等,而碱性食物则有葡萄、黄瓜、柿子、大豆、番茄、草莓以及蛋白等等。
2、运动调节人体酸碱性除了饮食可以对人体酸碱性进行调节以外,在生活当中多注意运动和锻炼也是能够改善你的身体环境的,因为多运动能够帮助你排除在身体当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够减少碳酸积累,让你的身体处于一个弱碱环境当中。
所以,建议在平时多在公园散散步、慢跑一下,也可以多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
3、调节心理负担有相关的试验表明,如果人长期在一个高度紧张或者是高度压力的情况下来生活,那么,他们的身体就会呈现出比较严重的酸性化状态。
所以说,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不再处于一个紧张和高压的环境之下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解决问题。
4、良好生活习惯在生活当中有吸烟喝酒等等不良习惯,平时的作息时间不规律,这些都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身体呈现出酸性的。
因此,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保证你自己不会让身体呈现出酸性化的情况。
5、人体酸碱度差异化无论是酸性体质还是碱性体质都不是一个理想状态,尤其是酸性体质,如果超出了一个正常范围的话,那么人就会因此而生病。
22.中药性味之谜——五味酸、苦、甘、辛、咸
![22.中药性味之谜——五味酸、苦、甘、辛、咸](https://img.taocdn.com/s3/m/d4387b2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9.png)
22.中药性味之谜——五味酸、苦、甘、辛、咸药物区分寒热温凉,以应对不同寒热属性的疾病,这是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然而,单靠寒热温凉,还不足以来指导药物治疗千变万化的疾病。
下面我们继续介绍中药学理论的第二部分内容——五味。
五昧,即指酸、苦、甘、辛(辣)、咸这五种味道。
我们的古人,根据药物的味道,对千百种药物进行了分类,用于指导治疗临床的各种疾病。
有一点需要提示:随着古代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古人对药物五味属性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药物的治疗作用。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在书本上见到的药物后面的五味,已经不完全是原始的五种滋味了,更是对其药物功效的一种归纳形式。
五味各有其独特的性质和治疗价值。
总体来说,辛辣的药,擅长于行走,发散。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麻辣诱惑,常常会见到一两位,一边疯狂地吃,一边不住地擦拭头上身上涌出的汗水。
这就是辛味发散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苦味的药,擅长于清泻,我们平时上火吃的牛黄解毒丸一类的药,一个比一个苦,就是明证。
甜味药擅长补益。
回忆一下我们去看望大病之后身体虚弱的朋友,都会带去哪些礼物呢?不论苹果、橘子,还是糕点美食,几乎都是甜味的,因为甜味善于补益。
酸味药擅长于收敛。
不小心吃到一枚酸酸的橘子,你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呢?通常是深深的吸一口气。
实际上这就是酸味令气机收敛的一种表现。
咸味药擅长于软坚。
冰块坚硬,得盐则化;便结坚满,得咸则泻。
在定位上,咸味药往往有入肾的特点。
有些药原本不咸,医生为了让它入肾中疗病,还可以通过盐炒的方法来实现,比如黄柏。
当我们利用五味来治疗各种病症时,必须将一点谨记在心。
凡物有偏,有偏则有用,有偏则有弊。
五味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上述的治疗作用以外,各自又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可不知。
辛味能发散行走,但发散行走的同时就很容易带来对气血的损耗。
所以气血不足的人,如果需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就需要酌情减量,以免对气血损耗太过而伤正。
苦味药能清热,但是清热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对胃气、阳气的损伤。
酸味中药总结
![酸味中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2017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5.png)
酸味中药总结中药作为中医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药物特性。
其中,酸味中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具有特殊的味道和药效。
本文将对酸味中药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酸味中药的特点和应用。
1. 酸味中药的特点酸味中药是指药材具有明显的酸味,并且具有一定的酸性药物特性。
这类药物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酸性强:酸味中药通常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
这些酸性物质赋予了酸味中药特殊的药物效应和药理活性。
•散寒解痛:酸味中药具有一定的散寒功效,在寒凉病症、寒痹等疾病的治疗中常常使用。
•收敛固涩:酸味中药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脱肛、久泄等症状。
•活血化瘀:酸味中药还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用于治疗瘀血病症、血瘀症等。
2. 酸味中药的应用酸味中药在中医药学中广泛应用,常与其他味道的药物相结合,以达到药物协同作用。
以下是酸味中药的一些常见应用:2.1 桔梗•学名:Platycodon grandiflorus•主要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化痰、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2.2 茯苓•学名:Poria cocos•主要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水肿、湿疹等湿热症状。
2.3 丹皮•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主要功效: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收敛固涩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瘀血症、脱肛等症状。
2.4 山楂•学名:Crataegus pinnatifida•主要功效:山楂具有消食、理气、助消化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脘胀闷等症状。
3. 酸味中药的用法酸味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用法进行应用,常见的用法包括:•冲剂:将药材煎煮后取汁液,可口服或外用。
•煎剂:将药材与水一起煎煮,可取汁液或渣滓,用于口服或外用。
•煮汤:将药材与其他食材一起煮汤,可增强药物的口感和药效。
•研粉: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可用于制剂、外敷等。
•蒸发剂:将药材溶解在水中,经蒸发获得浓缩的药液,可用于口服或外用。
中药“五味”:辛、甘、酸、苦、咸
![中药“五味”:辛、甘、酸、苦、咸](https://img.taocdn.com/s3/m/b72eae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9.png)
中药“五味”:辛、甘、酸、苦、咸中药的味称为五味,是指中药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与味相关的特性,虽然除此之外还有淡、涩二味,但辛、甘、酸、苦、咸与五行、五脏相配属,所以一般称五味。
本草著作中的五味有自然味和功能味之异。
1自然味自然味,是中药的真实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来的实际滋味。
如甘草的甘味,芒硝的咸味,木瓜的酸味,川黄连的苦味,生姜的辛味等。
2功能味功能味,是指中药的性能,主要用以反映中药散、敛、补、泻等作用的性质和特征,中药下标注的“味”,可能不完全与中药真实滋味相同,甚至与真实滋味完全不同。
如:知母的甘味,玄参的咸味,板兰根的苦味,葛根的辛味,石膏的辛味,罂粟壳的涩味,有代表性的中药学著作中,与滋味基本相同的药味,约占35%;部分与滋味相同的药味,约占40%;二者完全不同的,约占25%。
中药的自然味与临床用药关系不大,作为功能味,不论与滋味是否吻合,都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标志,是中药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五味的最早记载见于《吕氏春秋》,书中有“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之说,《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将五味与作用相结合,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并将五味与阴阳五行相联系,探索和解释五味与人的整体关系,进而说明药物与机体的作用,对临床有重大指导意义。
合理的利用五味,可以养身保健、扶正补虚,祛除病邪。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若用之不当,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失。
”。
药性的酸、苦、甘、辛、咸这五味,在用药时竟然这么重要?
![药性的酸、苦、甘、辛、咸这五味,在用药时竟然这么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3bcffb9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4.png)
药性的酸、苦、甘、辛、咸这五味,在用药时竟然这么重要?药性的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药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中医大家岳美中认为,用药所重者,在气味性质,不在效能,指出药性的重要性。
到底怎么回事呢?且看正文~~秦伯未曰:历来治药物者,皆注意其效能;指授药物者,亦注意其效能。
斯法也,众人循之,率无异议,而不知似是而实非。
盖药所重者,在气味性质,不在效能。
故半夏、贝母、竹沥同为除痰之品,然因半夏辛温,用化湿痰,贝母辛平,用祛风痰,竹沥甘寒,用降热痰。
又如黄芪、沙参、山药同为补虚之品,然因黄芪甘温,用补气虚,沙参甘寒,用养肺阴,山药甘平,用益脾弱。
其效相同,其终绝异,皆气味性质为之也。
类此者非为混投无效,抑且增加疾患。
若仅重效能,则势必遇痰症而群驱除痰之药,遇虚症而群驱补虚之药,杂乱无章,焉能取效。
甘味之研究秦伯未曰:甘味之药,俱归脾经。
然甘味之药多矣,或正入脾胃,或兼入四脏,殊难指定。
盖得甘之正味者方入脾,若兼苦、兼酸、兼咸、兼辛,则皆甘之兼味,能走四脏。
故甘草纯甘,能补脾之阴,能益胃之阳,或生用,或熟用,或以和百药,无所不宜。
山药甘而带酸,补脾而兼入肝肺;白术甘而苦温,和肝气以伸脾气;荠苨甘而有汁,能生津;莲米甘而带涩,能止利;赤石脂黏涩味甘,则能填补止泻;禹余粮甘而微咸,则能补正涩精。
若以畜物论,牛肉甘温,大补脾胃;羊肉虽甘而有膻气,则补脾兼补肝;猪肉虽甘而兼咸味,则滋脾兼润肾。
更以诸果论,大枣纯甘,亦补脾胃;梨甘而含水津,则润脾肺;荔枝甘而带酸,则温脾肝。
是则甘味皆入脾,更必审其所兼之味,而主治方详也。
苦味之研究苦为火味,而苦味者均不补火,反能泻火,则以物极则复,阳极阴生也。
故黄连之味,正味入心以泻火;栀子味苦,像心包,泻包络之火;连翘微苦,质轻扬,清上焦之火;莲子中心极苦,清心中之火;黄芩中多虚空,泻三焦之火;龙胆草、胡黄连苦而坚涩,兼水木之性,皆泻肝胆之火。
中药五味名词解释
![中药五味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db05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0.png)
中药五味名词解释中药五味指的是中医学中将药物的性味分为五种:酸、苦、甘、辛、咸。
酸味(Suan Wei):酸味通常为酸涩的味道,它能够收敛,主要入肝、肾、心三经,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它具有收敛止汗、固肾固涩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汗多遗精、泄泻以及肾虚等症状。
常用的酸味中药有五味子、矢车菊花等。
苦味(Ku Wei):苦味通常为苦寒的味道,它能够泻下,主要入心、小肠、胆、大肠四经,具有泻火、清热、降压的作用。
它具有泻火解毒、燥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口干、目赤、小便不利等症状。
常用的苦味中药有黄连、黄芩、栀子等。
甘味(Gan Wei):甘味通常为甜凉的味道,它能够缓和,主要入脾、胃、肺、大肠四经,具有益肺生津、和中健脾的作用。
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润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体虚乏力、消渴等症状。
常用的甘味中药有人参、百合、枸杞子等。
辛味(Xin Wei):辛味通常为辛温的味道,它能够发散,主要入肺、脾、脏腑的经络,具有发散风寒、散瘀理气的作用。
它具有发散风寒、利气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症状。
常用的辛味中药有姜、桂枝、葱、蒜等。
咸味(Xian Wei):咸味通常为咸寒的味道,它能够软坚散结,主要入心、脾、肝三经,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它具有软坚散结、软坚利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积聚、痰多等症状。
常用的咸味中药有海藻、海带、海水等。
五味的性味不仅仅是中药食材的感受属性,更是反映了其药性与应用特点。
中医理论以五味分类,对草药的选配、疗效发挥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应用来说,了解并熟悉五味的性味是十分重要的。
中药五味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中药五味的作用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7cc4f2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0.png)
中药五味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一、中药五味的分类与特点中药五味主要包括酸、苦、甘、辛和咸五种味道。
每种味道都代表着不同的性能和功能主治。
1.酸味:酸味的中药可以收敛肝气,止血止痛,具有收敛、固涩、收敛、止泻的作用。
2.苦味:苦味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燥湿的功效,可以清热泻火、燥湿除湿、解毒抗菌。
3.甘味:甘味的中药可以补益脾胃,润肺止咳,具有补益、润燥、滋阴、养颜的功效。
4.辛味:辛味的中药具有温通散结、发散表外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散风解表,提神醒脑。
5.咸味:咸味的中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阴补功能,可以软坚散结、软坚阴补。
二、中药五味的功能主治中药的五味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味道的作用和相应的功能主治。
1. 酸味酸味的中药主要具有收敛、固涩、止泻、止血、消肿的作用。
- 收敛作用:中药中的酸味成分可以收敛肝气,具有收敛肺气、收敛肾气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肾气虚等症状。
- 固涩作用:酸味的中药可以固涩肠胃,适用于脾胃湿滞、脾胃虚弱等症状。
- 止泻作用:一些酸味中药具有止泻作用,适用于脾胃失调引起的腹泻等症状。
- 止血作用:酸味的中药可以止血,适用于出血性疾病,如崩漏、吐血、便血等。
- 消肿作用:酸味的中药可以消肿,适用于水肿、肿块等症状。
2. 苦味苦味的中药主要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抗菌的作用。
- 清热作用:苦味的中药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性疾病,如高热、口疮等。
- 泻火作用:苦味的中药可以泻火解毒,适用于火热症状,如目赤、口渴等。
- 燥湿作用:苦味的中药可以燥湿利水,适用于湿热、湿阻等症状,如湿疹、痰湿等。
- 解毒作用:苦味的中药可以解毒清热,适用于中毒、食物中毒等症状。
- 抗菌作用:苦味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 甘味甘味的中药主要具有补益、滋阴、润燥、养颜的作用。
- 补益作用:甘味中药可以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症状。
中医草药可平衡体内酸碱度
![中医草药可平衡体内酸碱度](https://img.taocdn.com/s3/m/ecd109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4.png)
中医草药可平衡体内酸碱度酸碱平衡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医草药具有调节体内酸碱度的特殊作用,可以帮助人体维持健康平衡。
本文将介绍中医草药对平衡体内酸碱度的作用机制以及常用的中医草药。
一、中医草药对平衡体内酸碱度的作用机制1. 强酸性草药的中和作用某些中药草药具有强酸性,如柠檬酸、苹果酸等。
当这些草药进入人体后,它们可以与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将其转化为相对中性的物质,从而起到平衡体内酸碱度的作用。
2. 碱性草药的缓冲作用一些中药草药具有碱性,如苦参、车前草等。
这些草药可以缓冲体液中的酸性物质,使其酸碱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它们还能刺激人体内部的酸性物质排泄,促进酸碱平衡。
3. 草药的调理作用中医草药有许多具有调理作用的草药,如黄耆、当归等。
这些草药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的平衡,并对体内酸碱度的调节起到间接作用。
二、常用的中医草药1. 柠檬柠檬具有强酸性,富含柠檬酸。
它可以帮助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维持酸碱平衡。
柠檬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2.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体内酸碱度的调节有一定作用。
它还能够提高人体内部的抗氧化能力,减少酸性物质对身体的损害。
3. 苦参苦参是一种碱性草药,可以缓冲体液中的酸性物质。
它对于改善肝功能,减少体内酸碱失衡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具有调理作用的草药,它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功能,包括酸碱度的平衡。
当归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有一定作用。
三、中医草药的使用方法中医草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使用,包括饮用汤剂、煮水浸泡、研粉服用等。
具体使用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来选择。
在使用中医草药时,需要注重剂量和使用频率的控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同时,如果有其他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情况下,最好咨询中医师或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
四、注意事项1. 中医草药对于平衡体内酸碱度的作用是相对缓慢的,需要长期坚持使用才能有效果。
酸性中草药有哪些
![酸性中草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a8f18eba58da0116c1749d4.png)
酸性中草药有哪些文章目录*一、酸性中草药有哪些*二、碱性中草药有哪些*三、喝中药能调理人体的酸碱性吗酸性中草药有哪些1、常见的酸性中草药1.1、五味子五味子,味酸、甘,性温。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1.2、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1.3、山萸肉山萸肉,酸、涩、微温。
别称山茱萸、山芋肉、山于肉、枣皮等,成熟果实为中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1.4、山楂山楂,酸、甘,微温。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1.5、乌梅乌梅,味酸、涩,性平。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
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1.6、金樱子金樱子,味酸、甘、涩,性平。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之功效。
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2、中草药金银花是酸性还是碱性金银花是偏碱性中药。
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
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经常将金银花泡水喝,不仅能够起到解暑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提高精神,令身体感觉到神清气爽。
3、中草药艾草是酸性还是碱性艾草味苦,属碱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中药的性能之辛、甘、酸、苦、咸
![中药的性能之辛、甘、酸、苦、咸](https://img.taocdn.com/s3/m/c457e05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a.png)
中药的性能之辛、甘、酸、苦、咸我们知道,中药的性能一般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
尤其是五味是真题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中药性能中的五味。
五味是药物对人体不同效用的概括,效用中又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各具体味对人体的效用分述如下:1.辛作用: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禁忌: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举例:薄荷2.甘作用: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禁忌: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举例:甘草3.酸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禁忌: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举例:乌梅4.苦作用:能泻、能燥、能坚禁忌:大多能伤害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举例:黄柏5.咸作用: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禁忌: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举例:芒硝6.涩作用: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禁忌: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举例:海螵蛸7.淡作用:能渗、能利,有利水渗湿的作用禁忌:多用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举例:麝香中医认为,咸、甘、酸、苦、辛分别与人体的肾、脾、肝、心、肺相对应,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其中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即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苍耳独升”。
(双向性)具辛、甘、苦、酸、咸五味的有关食物参考:温性:松子、山楂、柚皮、甜杏仁、杏仁、杏、樱桃、桃子、牛腰子、鸡肝(微温)、猪肝、糯米紫苏叶(辛)紫苏子(辛)、酒、醋、豆油、生姜、大葱、大蒜、辣椒、油菜、韭菜、香菜(发)、荔枝、菠萝、椰子、杨桃、枣、莲子、核桃、葡萄、乌梅、木瓜、橄榄、李子、栗子、桔子、狗肉、公鸡、牛肉、羊奶、白鸽肉、乌龟、麻雀肉、鲋鱼、黄鳝、各类虾、草鱼、红枣、胎盘、麦芽糖、胡椒、花椒、桂皮、茴香、红糖、桂圆、带鱼热性:豆油、胡椒、羊肉、狗肉、雀肉、辣椒、生姜、茴香、砂仁、肉桂、红参、白酒、甜椒凉性:牛蒡、咸鸭蛋、猪油、草莓、菜花、菠菜、冬瓜、黄豆芽、萝卜、生菜、丝瓜、豆腐、绿豆、莴笋、橙、芒果、茄子、莴笋、小麦粉马兰头(辛)(又叫鸡儿肠、阶前菊、紫菊、马郎头、路边菊、竹节草、马兰菊、鱼鳅串、红梗菜、蟛蜞菊)、枸杞头(甘、苦)(枸杞叶)寒性:柚子、柿果、甜瓜、西红柿、圣女果、猕猴桃、香蕉、芦笋、竹笋、芹菜、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螺蛳(螺)(甘咸)、大麦、小麦、豆豉、绿豆芽、苋菜、菠菜、白菜、黄瓜、黄花菜、冬瓜、甜瓜、西瓜、苦瓜、龙须菜、蕨菜、马齿苋、藕、曲曲菜、兔肉、鸭肉、鳗鱼、甲鱼、牡蛎、田螺、龟、蛤、海带、海藻、蚌肉、白糖、黑木耳、酱油、向日葵、平性:蜂蜜、大豆、红豆沙、腐竹、豆浆、黑豆、花生、花生油、赤小豆、葵花子、茼蒿、刀豆、黄花菜、胡萝卜、毛豆、香椿、葡萄、豇豆、菠萝、黑豆、猪腰子、牛肝、土豆(微凉)、枸杞子、玉米、黄豆、粳米、豌豆、红豆、乔麦、豇豆、扁豆、蚕豆、山药、白萝卜、甘薯、土豆、南瓜、西红柿、蘑菇、空心菜、芋头、茼蒿、大头菜、苹果、无花果、芒果、石榴、枇杷、青梅、白果、鸡蛋、芝麻、蜂蜜、芸豆、白砂糖、黄鱼腥: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辣:生姜、葱白发:蘑菇、香菇、香菜、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竹笋、芥菜、南瓜、菠菜、桃子、杏、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獐肉、腐乳、酒酿、葱、蒜、韭菜、香椿、竹笋、黄鱼辛:豆油、茼蒿、红萝卜、萝卜、香菜、柚皮、甜杏仁、杏仁、胡椒、马兰头紫苏叶紫苏子豆油、油菜、韭菜、甘:枸杞、牛蒡、桂圆、白砂糖、红糖、蜂蜜、咸鸭蛋、鸡蛋、芝麻、大豆、腐竹、豆浆、黑豆、花生油、豆油、猪油、赤小豆、葵花子、松子、茼蒿、菜花、刀豆、黄花菜、红萝卜、胡萝卜、菠菜、冬瓜、黄豆芽、毛豆、萝卜、生菜、丝瓜、豆腐绿豆、葡萄、山楂、柚皮、柚子、柿果、香蕉、甜瓜、甜杏仁、杏、豇豆、莴笋、橙、芒果、草莓、菠萝、西红柿、圣女果、猕猴桃、樱桃、桃子、香蕉、糯米、枸杞头、枸杞子、螺、小麦粉、土豆、竹笋、莴笋、芦笋、茄子、牛肝、猪肝、鸡肝、猪腰子、黑豆、芸豆、韭菜、茴香、核桃、带鱼、黄鱼酸:梨、红豆沙、草莓、葡萄、柚子、杏、橙、芒果、菠萝、西红柿、圣女果、桃子、猕猴桃苦、牛蒡、黄花菜、香椿、柚皮、杏仁、莴笋、枸杞头、莴笋、猪肝、鸡肝咸、豇豆、螺、猪腰子、牛腰子、韭菜、带鱼、黄鱼涩、香椿淡、豆腐。
中药辛、甘;酸、苦、咸
![中药辛、甘;酸、苦、咸](https://img.taocdn.com/s3/m/501e397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3.png)
中药辛、甘;酸、苦、咸
展开全文
辛: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能发散、行气(使气分流通)。
一般发汗和行气的药物,即解表类药物,多具有辛味,如麻黄、桂枝、葱白、生姜、白芷、薄荷等。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
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药物,大都有甘味,如甘草、人参、党参、当归、生地黄、杜仲、百合等。
酸: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如乌梅、五倍子、山楂、山茱萸、金樱子等。
苦:苦味,有泻火(指清火气的作用)、清热、燥湿(即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够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
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有苦味,如大黄、黄连、黄柏、柴胡、玄参、苦参、川楝子、蒲公英、穿心莲、七叶一枝花等。
咸:咸味,有润下、软坚散结(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
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润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如水蛭、地龙、蝼蛄、牡蛎、羚羊角、穿山甲、九香虫、白僵蚕等。
此外,还有一种淡味。
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
淡味具有渗利的作用。
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物药,有许多是淡味的,如上茯苓、滑石、金钱草、垂盆草,其滋味甘、淡。
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显著的滋味,所以实际上虽有辛、甘、酸、苦、咸、淡六味,习惯上仍叫做五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中药酸碱性
人体有自然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但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富裕,普遍吃的过好,导致营养过剩。
这种饮食结构,属于酸性食品偏多,更应注意增加碱性食品的摄入量,以中和因酸性食品摄入过多带来的酸性代谢物质,才能保持生理上的酸碱平衡。
同时,对于营养缺乏的人群,特别是贫困地区,主要表现为矿微元素缺乏或蛋白摄入不足,这种情形,需要补充均衡的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特别是补充矿微营养含量丰富同时蛋白质充足的食品(如螺旋藻食品)。
在不超标的情况下,人体可自我调节体液的酸碱度,调节酸碱平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
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一旦体液酸碱增高,呼吸就会加快,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2肾的排泄作用。
体液酸性时,经肾可使酸性尿从小便中排出。
3肝的中和作用。
肝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氨,当体内酸过剩时,血管扩张;偏碱时,血管收缩,从而使酸碱中和变为中性。
人如果体质呈现酸性化,那么得肿瘤糖尿病等众多疾病的概率非常大!因此要非常重视自己身体的酸碱性!我们来看看常见的中药是属于酸性还是碱性呢?
(1)属于温性的碱性食物有:何首乌、砂仁、冬虫夏草、桂花、川芎、黄芪、人参、当归、肉苁蓉、杜仲、白术。
(2)属于热性的碱性食物有:肉桂。
(3)属于寒性的碱性食物有:石斛、芦根。
(4)属于凉性的碱性食物有:菊花、薄荷、地黄、白芍、西洋参、沙参、决明子。
(5)属于平性(比阴阳,比阳阴)的碱性食物有:黄精、天麻、党参、茯苓、甘草。
那到底哪里可以买到“纯度好、价格便宜、新虫草”的冬虫夏草,
建议一:可以到药材公司看看,当然了,人家的价格不会有便宜的,或许比专卖店、商场、药店等能省几千块钱或者一万左右吧,这个建议只是可以给你节省些时间罢了,其它的都是心里没底的;
建议二:方便的话上上网多搜索虫草方面的信息,在内地也有很多个人运作虫草生意的,他们主要也就是寻求供货点,这种里头有物美价廉的虫草,但多问问具体的,去尝试的看看,也许有新的收获;
建议三:如果你更方便的话,专门跑一趟产地,看看牧民们的虫草,人家那才是头道货,但前提是有个产地的熟人,可靠点的,或者你可以直接让他拿货,可以给你省不少钱啊。
建议四:喜欢上网淘东西的朋友可以选择支付宝担保交易、验货付款。
这样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找懂行的人来鉴别虫草。
通过支付宝第三方支付担保工具购买到冬虫夏草之后,到
附近的药房或找懂冬虫夏草的熟人验货确认真货之后再付款,这样能确保万无一失。
中药化学成分鉴定的一般程序2011-12-02 09:05 来源:考试大我要评论(热)[导读] 一般在进行提取、分离、精制过程中即可获得对中药化学成分的部分理化性质(如酸碱性、极性、色谱行为及显色反应等)的认识,文献中有关其原植物或亲缘植物成分的记述,进行综合分析,逐渐缩小范围,有针对性的查对文献,初步判断化合物类型。
一般在进行提取、分离、精制过程中即可获得对中药化学成分的部分理化性质(如酸碱性、极性、色谱行为及显色反应等)的认识,文献中有关其原植物或亲缘植物成分的记述,进行综合分析,逐渐缩小范围,有针对性的查对文献,初步判断化合物类型。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一般主要包括以下程序和内容。
1.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这是鉴定或测定其化学结构的前提。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一般常用各种色谱法,此外,固体物质还可通过测定其熔点,考察其熔距的大小作为纯度的参考。
液体物质还楞通过测定沸点、沸程、折光率及比重等判断其纯度。
2.物理常数测定
物理常数测定包括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和比重等。
3.测定分子量、确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最常用的是质谱法。
高分辨质谱法不仅可以给出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还可以直接给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出化合物的不饱和度,推测出结构中可能含有的双鍵数或环数。
4.结构骨架和官能团的确定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并解析化合物的有关波谱等,可确定分子的基本骨架以及含有的官能团。
5.确定分子的平面结构
综合理化分析和各种波谱数据解析结果,推定化合物的分子平面结构。
6.确定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要情况,测定化合物圆二色谱、旋光谱、NOE谱、2D-NMR谱或进行X线晶体衍射或进行人工合成,推断并确定化合物的立体结构。